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的五大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工業區(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的工業城市有東京、大阪、神戶等。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1997年機械工業占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
(1)日本是一個以什麼工業為主的國家擴展閱讀:
1、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2、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
3、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陶瓷等制窯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帶。
4、阪神工業地帶金屬工業發達,紡織工業比率較高。
㈡ 日本工業特徵
特點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2.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㈢ 日本主要工業區是什麼
日本主要工業區是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區。因為日本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濱,阪神,中京,北九州4個主要的工業區,所以日本主要工業區是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區。
日本工業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
日本工業的發展
正當日本工業順利發展時,1973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石油價格上升,對以進口原料進行生產的日本工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積極開發省燃料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終於度過了石油危機的難關。
㈣ 日本主要工業區是什麼
京濱工業區、阪神工業區、中京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和瀨戶內海工業區。
1、阪神工業區,以大阪、神戶、京都等城市為中心,形成以鋼鐵、造船、石油化工為主體的綜合工業區,成為日本第二大工業區。名古屋(中京)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化工業迅速發展,改變了過去以輕紡工業為主的結構。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造船、鋼鐵、石油化工等。紡織、陶器、木製品等輕紡工業傳統部門,在日本仍占重要地位。
2、京濱工業區,以東京為中心,關東平原為腹地,包括東京、橫濱以及川崎、千葉、橫須賀等大中城市在內的日本最大的工業區,也是以機械(汽車、精密機床、電子產品等)、鋼鐵、石油冶煉和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部門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
3、北九州工業區以北九州市為中心。這里曾是日本第一個鋼鐵工業基地,戰後地位下降,但鋼鐵、化工在全國仍有一定地位。
4、瀨戶內海工業區是為了保證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穩定,日本政府充分發揮干預和調節作用,從未把經濟發展推諉給市場價格機制的自發力量。
5、中京工業區。近年來,特別是在東京,為保護首都環境,工業部門結構有所變化,印刷出版業、電器儀表等部門發展迅速,冶金、化工等部門或外遷或改建,比重不斷下降。該工業區印刷設備已佔全國70—80%,電器儀表佔全國三分之二。
㈤ 日本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三大支柱產業:
1、汽車產業:日本第一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
2、動漫產業:日本第二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第三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第二,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美國、東盟、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德國等。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㈥ 為什麼說日本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自然資源:由於日本為島國,資源極度貧乏,是世界上進口資源,對外依賴程度最大的國家。
分布特點:臨海分布。
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主要有京濱(東京---橫濱),名古屋(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大阪--神戶),瀨戶內(廣島為最大中心)和北九州五大工業中心。
其工業已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高技術化方向發展。
1、工業發展
日本工業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
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
2、日本工業和石油危機
正當日本工業順利發展時,1973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石油價格上升,對以進口原料進行生產的日本工業造成了巨大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積極開發省燃料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終於度過了石油危機的難關。
3、製造業的海外生產
日本工業產品性能優良,在海外市場十分暢銷。
進入80年代,隨著日本工業產品大量銷往國外,日本的貿易順差不斷增長,和各國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
為減少貿易順差,日本企業開始進軍歐美市場,在當地成立公司,當地采購、當地生產。
1985年以後,日元急劇升值,日本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相對下降,出口廠家紛紛將工廠遷往人工費低廉的亞洲各國,降低生產成本,日本製造業的海外生產大幅增加。
但是,隨著工廠逐步向海外轉移,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即所謂的「產業空洞化」。
4、發達的工業
目前,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
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
1997年機械工業占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
日本的重工業
--------------------------------------------------------------------------------
一、金屬工業
金屬工業的中心為鋼鐵,是建築、汽車、船舶、電氣機械不可缺少的材料。
1997年日本粗鋼消費量8,600萬噸,人均685公斤。
1998年日本粗鋼生產量9,355萬噸,繼中國、美國之後列世界第3位,在特種鋼等高附加值鋼鐵產品方面,日本的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80年代以後由於日元升值,日本鋼鐵原料進口增加。
1998年日本進口鐵礦石12,078萬噸,其中澳大利亞佔52.7%,巴西佔21.3%,印度佔13.2%,南非佔3.8%;進口原料煤6,063萬噸,其中澳大利亞佔50.4%,加拿大佔24.5%,美國佔7.2%,印度尼西亞佔5.9%。
截止1999年7月,日本主要鋼鐵企業有新日本制鐵、日本鋼管、川崎制鐵、住友金屬工業、日新制鐵、神戶制鋼所、北海制鐵等。
除鋼鐵外,日本還使用大量銅、鋅等金屬進行工業生產。
二、機械工業
機械工業是日本工業的中心。
1997年日本有13.5萬家機械工廠,從業人員398萬。
日本機械技術水平高,汽車等運輸機械、電視等電器電子機械、照相機和手錶等精密儀器、計算機等一般機械聞名於世。
近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性能優良的高科技產品和有利於環保的產品不斷增加。
日本的機械產品大量出口,1998年日本機械出口總額372,678億日元,進口111,953億日元。
1、汽車
1970年起日本汽車產業取代了鋼鐵產業,成為日本的第一大產業,對日本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0年代日本汽車產量首次超過了1,000萬輛。
1990年達到1,349萬輛,創歷史最高,此後呈下降趨勢。
1996年,日本汽車製造領域就業人員達78萬人,汽車生產額達41萬億日元,占整個機械生產的29%。
1998年日本汽車生產1,005萬輛,佔世界汽車生產量的19.3%。
在1998年日本汽車對外出口中,對美汽車出口比例為29.0%、德國為7.0%、澳大利亞為6.8%、英國為4.2%。
由於日本汽車對外出口增長,貿易順差擴大,各國紛紛要求日本減少汽車出口,日本在海外生產汽車增加。
1998年日本在海外生產汽車586.7萬輛,其中在中國生產50.2萬輛。
截至1999年3月,日本的汽車工廠主要分布在愛知、靜岡、神奈川、北海道、群馬。
為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防止大氣污染,日本正在加緊研製電動汽車,但電動汽車完全普及尚很遙遠。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電力、內燃兩用汽車,在市內行駛用電動,在郊區行駛用內燃機,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減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減少到1/10,這種兩用汽車從1997年末開始銷售,目前已普及10,000輛以上。
2、造船業
戰後,日本造船業迅速發展,1956年至今日本造船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70年代日本造船業曾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產量下降,90年代得以恢復。
日本造船技術發達,能夠生產各種規格和要求的船舶。
1998年日本新接造船訂單1,098.0萬噸,比上年下降438萬噸,佔世界造船量的41.6%。
3、機床
機床顯示著一個國家的加工技術水平和工業發達程度。
日本的機床大部分採用數控裝置(nc),技術優良。
1998年日本機床生產額90.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00萬美元,但仍超過德國和美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出口額60.7億美元。
4、家用電器
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在日本的家庭中十分普及。
日本的家用電器質量好,在海外很受歡迎。
特別是電視和攝像機等的72%對外出口。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日本不斷開發新家電產品。
5、半導體
半導體技術在機械和家電產品等所有領域幾乎均被廣泛運用。
日本半導體技術發達,特別是集成電路(ic)的研究和開發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日本ic的特點是小、輕、優質。
其開發的大規模集成電路(lic)不僅廣泛應用於工業機械,而且大量用於超小型計算機、計算器、游戲機等日常用品。
1998年日本半導體生產額43,507億日元。
6、計算機
日本的計算機被廣泛應用於研究所、大學、公司、銀行等各個領域,其用途包括信息分析和管理、事務處理、通信等方方面面。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日本的計算機逐漸小型化,性能進一步提高,家用筆記本電腦十分普及,日本的家庭電腦普及率極高。
1998年日本計算機生產量990萬台,其中個人電腦964萬台,佔97.4%;計算機生產額31,295億日元,其中個人電腦生產額20,934億日元,佔66.9%。
日本的計算機大量出口,主要出口對象為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台灣、新加坡等。
1998年日本計算機出口總額35,030億日元,其中對華出口808億日元,佔2.3%;進口總額20,753億日元,其中自華進口1,370億日元,佔6.6%。
7、產業機器人
產業機器人是尖端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組合。
日本的機器人技術發達,是世界上使用產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大小工廠均有使用。
日本生產的產業機器人主要用於焊接、塗裝、加工、組裝、檢查等領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1998年末,日本使用的產業機器人達41.2萬台。
1998年日本生產的產業機器人6.1萬台,金額4,654億日元。
三、化學工業
日本化學工業的發展主要依賴進口石油、天然氣等原料進行生產。
日本生產的化工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肥料、硫酸、葯品、塗料、化妝品、膠卷等。
化學工業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水平要求高,因此科研在化學工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在化學工業的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化學工業的進步對汽車、信息和生物產業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97年日本化學工業的就業人員達42萬人,生產額達34萬億日元,其規模超過了鋼鐵業。
石油化學工業是日本化學工業的重點,化學工業生產的一半是由石油化學工業創造的。
日本的石化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化學纖維等。
日本的石化工業實行集約化生產,對石油等原料進行多次提煉、綜合利用、進行一條龍生產。
截至1998年末,日本的石化聯合企業主要有:日本石油化學、三菱化學、出光石油化學、三井化學、旭化成工業、住友化學工業、丸善石油化學、東燃化學等。
最近隨著國際石化產業競爭的加劇,為加強競爭力,日本石化工業不斷進行合並和合作,日本石油和三菱石油已合並成新的日石三菱公司。
1998年世界塑料產量為14,431萬噸,日本佔9.6%。
硫酸主要用來製造肥料,1997年日本生產硫酸683萬噸。
1996年化肥年度(當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的氮肥生產量為88萬噸,磷肥28萬噸,鉀肥807萬噸。
日本的輕工業
--------------------------------------------------------------------------------
一、紡織工業
紡織產業是戰後日本的主要產業,對日本經濟的振興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是,隨著日本工業中心向重化學工業轉移,加之海外紡織產品價格低廉,日本的紡織產品銷售不振,紡織工業的地位下降。
在1997年工業產品生產中,紡織產品的比重僅為2.8%,紡織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2.0%。
1998年日本的線產量118.4萬噸,其中棉線、毛線等天然纖維產量22.2萬噸,佔18.8%,化學纖維產量96.1萬噸,佔81.2%。
1998年日本織物產量323,200萬立方米。
1998年日本棉花進口33.5萬噸,主要進口地為美國、澳大利亞。
二、食品工業
1997年日本食品產業就業人員128萬,生產額35.4萬億日元。
在1997年食品生產額中,麵包、糕點等佔12.1%,水產食品佔11.6%,香煙佔7.0%,啤酒佔6.8%,乳製品佔6.5%,汽水類飲料佔6.4%,肉製品佔5.7%,調料佔5.2%,其他佔38.7%。
最近,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含熱量和鹽份少的健康食品盛行。
三、窯業
日本的窯業主要生產水泥、玻璃、陶瓷等。
日本的水泥和玻璃主要由大型企業進行生產。
1998年日本水泥產量8,133萬噸,出口761萬噸,截至99年4月1日,日本的水泥企業有19家,工廠44個,主要集中在關東和九州一帶。
1998年日本平板玻璃產量2,603萬箱,出口55萬箱,玻璃製品產量293萬箱。
1998年日本陶瓷銷售額4,330億日元,生產者主要為中小企業,其中愛知和岐阜2縣的生產佔50%以上。
四、造紙和紙漿業
日本紙張消費僅次於美國。
1998年日本紙生產量2,989萬噸,其中紙張佔60%,板紙佔40%;紙漿生產1,092萬噸,其中99%用於造紙。
1998年紙漿原料消費量3,612萬立方米,其中木屑佔96.6%,原木佔3.4%。
用於造紙的原料2,976萬噸,其中廢紙佔54.5%,紙漿佔45.4%。
最近,由於復印機和電腦普及,紙張消費增加。
為保護森林,節省能源,日本大力推行紙張再利用,廢紙的回收率和廢紙占造紙原料的比率均超過了50%。
五、其他輕工業
除上述工業外,輕工業還包括木材和木製品工業、傢具製造業、出版印刷業、皮革產品製造業和玩具工業等。
其中,出版印刷業的生產額已超過了制窯業和紙及紙漿業的生產額。
日本的工業地帶和工廠
--------------------------------------------------------------------------------
一、工業地帶
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
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目前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
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
陶瓷等制窯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帶。
阪神工業地帶金屬工業發達,紡織工業比率較高。
1997年日本工業生產額3,265,157億日元,其中三大工業地帶的生產額達1,275,961億日元。
在1997年全國工業生產中,京濱工業地帶的生產佔14.0%,中京佔13.9%,阪神佔11.3%。
日本的工業在戰後迅速崛起,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工業地帶,但是同時也產生了工廠過密、大氣污染、工廠用地和工業用水不足、交通堵塞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一些新工廠開始向工業地帶周邊、大工業地帶的間隙以及內陸地區轉移,形成了一些新工業地帶。
除三大工業地帶和北九州工業地帶以外,日本還有其他一些工業區,主要包括關東內陸工業區、京葉工業區、鹿島臨海工業區、東海工業區、北陸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等。
二、大工廠和中小工廠
1997年日本共有工廠61.3萬家,其中人數在300人以上的大工廠僅佔0.6%,剩下的99.4%均為中小工廠。
日本的製造業主要靠中小企業支撐。
日本工廠的分布特色是在大工廠的周圍,成立了很多中小工廠,主要向大工廠提供零部件,形成了許多工業區。
日本的中小企業技術水平較高,能夠生產出優質零部件和產品,其中還有許多中小企業獨立進行技術開發。
但是中小企業由於資金規模小,生產量少,加之許多中小企業靠接受大工廠的訂貨進行生產,受大工廠經營情況的影響較大,經營不夠穩定,如果大工廠景氣下滑,就會要求中小工廠降低產品價格,加之海外產品價格便宜,日本的許多大企業紛紛購買國外產品,一些大企業將工廠轉移到人工費較低的亞洲國家,直接進行零部件生產,日本中小企業的處境變得艱難。
近年日本經濟持續不振,中小企業破產增多。
日本的電力、核能和工業用水
--------------------------------------------------------------------------------
戰後,日本的發電主要以水力發電為主。
60年代隨著中東石油開發,日本火力發電大幅增長。
70年代發生2次石油危機,日本開始研製核能發電,日本核能發電大幅增長。
日本同時還在研究利用地熱、燃料電池、太陽能、風力等新能源發電,但是由於費用高、發電量小,進展不大。
1998年日本發電量1.05萬億千瓦,其中水力發電佔9.8%,火力發電佔58.1%,核能發電佔31.8%。
1998年12月末,日本共有原子爐52座,發電設備容量4,508萬千瓦,核能發電順利發展。
日本核能技術在世界上評價較好,但是茨城縣東海村發生的核原料泄漏事件使人們對核能發電的安全性產生懷疑。
水是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資源。
特別是冷卻水占工業用水的77%左右。
化學、鋼鐵、紙和紙漿業用水消耗巨大。
日本的工業用水61%為回收再利用水,目的是為了節省水資源。
近年由於氣候時有異常,夏季雨水不足,工業用水下降,解決夏季用水不足問題已成為一大課題。
㈦ 日本發展最好的產業是什麼產業
日本三大產業:
1、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2、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動漫
3、電子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TDK過去幾年的營收數據
一方面,TDK通過收購InvenSense、ICsense 和Chirp Microsystems,壯大感測器陣容。其中是一家在2003年成立的新創公司,是加速度計、陀螺儀、電子羅盤及麥克風等MEMS感測器市場領導企業,具有擴展性非常好的CMOS/MEMS平台,並且曾是蘋果(Apple)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在被TDK收購後,依賴於其CMOS/MEMS平台技術本身,他們將能合作開拓無人機、VR/AR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的市場。
專攻ASIC開發與供應,以及客制化IC設計服務ICsense總部則位於比利時魯汶,公司擁有歐洲規模最大的無晶圓廠(Fab-independent)設計團隊,核心專業能力包括感測器與MEMS介接、高壓IC設計、電源與電池管理等,為汽車、醫療、工業與消費性市場研發並提供客制化的ASIC解決方案,這會是TDK業務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Chirp Microsystems則是高性能超聲波3D感測器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他們的產品相比現有技術尺寸更小、功耗更低。能為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以及智能手機、汽車、工業機械以及其它ICT(信息和通信技術)等市場提供廣泛的應用。
另外,TDK還和高通合作成立RF360,布局RF前端市場。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以以上廠商為代表的日本廠商正在為汽車電子、物聯網、感測器和5G等技術和市場蓄勢。而我們知道,在經歷了PC時代、智能手機時代之後,以上領域正成為全球半導體廠商關注的重點。其他無論是高通企圖收購NXP、NXP收購飛思卡爾,還是英飛凌收購IR,軟銀收購ARM,都是瞄準這些目標而來。而日本集成電路產業正在為了自己的目標在加倍努力。
㈧ 日本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目前日本的經濟支柱產業是汽車,機床,機器人,動漫。具體情況如下
一、汽車產業
1.產業規模 據日本汽車工業會統計,2012年日本汽車產業總產值為47.3萬億日元,占日本製造業總產出的16.4%;2012年汽車出口12.75萬億日元,占汽車行業產值的27%,占總出口額20%。汽車出口貿易順差13萬億日元。設備投資為7549億日元,佔全製造業設備投資的19.3%。
2012年至2013年汽車產業總銷售規模52.46萬億日元,總資產73.01萬億日元,直接從業人口20.76萬人,豐田、日產、本田三大企業合計銷售額佔全行業的75.2%。汽車零部件總銷售規模22.31萬億日元,總資產22萬億日元,直接從業人口21.04萬人。
2.技術研發 日本極其重視汽車節能技術的進步和研發,2011年日本汽車行業研發費用達2.18萬億日元,占製造業研發費用的20.2%。日本汽車企業與研究機構積極開展免碰撞、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研發和測試,推進汽車智能化進程。日本汽車工業可能迎來新一輪變革。
3.市場情況 日本汽車市場高度發達,本土企業實力雄厚,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鈴木、日野、五十鈴、三菱八大車商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因此,除雷諾和福特分別持有部分日產和馬自達的股份、韓國現代及其他歐美企業設有研發機構和銷售網點外,目前沒有外資車企在日開展生產。
二、機床產業
1.基本情況 日本機床產業20世紀50年代起步,60年代發展,70年代數控機床獲國際市場認可,1972年出口額超過進口額,成為出口產業。2012年機床業產值11500萬億日元,其中出口9456億日元,佔比達82%。生產數控機床82175台,96%用於出口。日本現有機床企業約200家,從業人員2.4萬人,2011年統計顯示,日本有6家企業進入全球10強。
2.主要市場 由於亞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該地區日益成為日本機床海外出口重要市場,並推動日本機床海外訂單比例持續上升。該比例從20世紀90年代的不足30%提升到2010年的約70%,其中亞洲地區訂單高達54.7%,2012年升至60.9%。
3.技術趨勢 日本機床業在中高端數控機床、加工中心領域擁有較強競爭力和集成開發能力,據經產省統計,2012年日本生產的82175台數控機床中,數控加工中心45998台,佔56%。
三、機器人產業
1.國內應用廣泛。日本機器人產業始於1969年,川崎重工研發出第一台產業機器人。2011年,日本產業機器人產值42.7億美元,佔全球(85億美元)50.2%;電子零部件安裝機器人領域佔70%份額,兩項合計佔比57.3%。日本投入使用的產業機器人達30.72萬台,居世界第一位,其次為北美(18.47萬台)、德國(15.72萬台)、韓國(12.42萬台)、中國(7.43萬台)。
2.產業向外拓展。據日本海關統計,2002年日本產業機器人出口數量1.8萬台,金額為496.9億日元。2011年出口數量7.3萬台,增長4倍,金額為1217.9億日元,增長2.5倍,創歷史新高。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26.4%)、中國(20.5%)、荷蘭(14.9%)、韓國(12.1%)、德國(6.6%)。
3.企業各有專長。日本機器人生產企業十分專注各自細分領域,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在焊接領域,有神戶制鋼、大變、松下焊接系統、法納克、安川電機、川崎重工、不二越。在噴漆領域,有川崎重工、法納克、安川電機。在搬運領域,有大倉運輸機、川畸重工、法納克、不二輸送工業、三菱電機、安川電機、不二越。在玻璃板搬運領域,有日本電產三協、平田機工、不二越、安川電機。在硅晶搬運領域,有川崎重工、大變、平田機工、安川電機。在水平多關節領域,有精工愛普生、電裝DENSO、東芝機械、三菱電機、YAMAHA發動機。在垂直多關節領域,有IAI、東芝機械、YAMAHA發動機。其中,精工愛普生是世界最大水平式多關節機器人廠家,納博特斯克擁有全球精密減速機市場60%的份額。部分生產企業還十分重視跨領域發展,最有影響力的是法納克和安川電機。兩家企業2013財年銷售收入分別達1460億日元和1220億日元。
四、日本動漫業
動漫業是囊括雜志、圖書、錄像等多領域的綜合產業,並涉及玩具、電子游戲、文具、食品、服裝、廣告、服務等領域。近十年來,日本動漫產業平均每年的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日元,已經成為日本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實際上,加上動漫衍生品的銷售收入,廣義的動漫產業在日本 GDP中的比例平均在 6%以上。2005年整個動漫產業占日本 GDP的比例甚至超過了16%,超過了汽車工業。2007年美國動畫產品和衍生產品的產值是50多億美元,而日本的動畫片、卡通書和電子游戲三者的商業組合,年營業額超過90億美元。
信息源
人民論壇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09-04/01/content_228363.htm
日本出口結構現狀和優勢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阪總領事館經濟商務室
http://osaka.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501/201501008764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