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工業化是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1)半工業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之後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近代工業思想,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工業化的開端。雖然辛亥革命後中國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現代工業的基礎,但幾經戰爭破壞。
到1949年幾乎沒有留給新中國多少經濟遺產,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甚至落後於同期的印度。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工業化進程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啟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開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這一進程可以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大歷史時期,分別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以及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
② 怎樣才算是工業化國家
工業化率達到20%-40%,為正在工業化初期;40%-60%為半工業化國家;60%以上為工業化國家。
城市化率,即為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一般工業化初期為37%以上,工業化國家則達到65%以上。
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為初期階段,人均3000美元為中期,人均5000美元為後期。
工業化率是指工業總產值佔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
(2)半工業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工業化國家發展模式:
一類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韓國,香港及台灣。即亞洲的「四小龍」。這個國家和地區在以國內生產取代非耐久性消費產品及投入進口的第一次進口替代完成後,都採用對內外銷售提供相同誘因的外向發展戰略。即「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
二類國家包括阿根廷、巴西及墨西哥等國。這些國家在第一次進口替代完成後,都採用對內外銷售提供相同誘因的外向發展戰略。即「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
三類國家包括以色列及南斯拉夫等國。這類國家開始出口擴張的時間雖然很早,但以後擴張的趨勢有所緩慢。即「出口擴張型發展模式」。
四類國家包括智利及烏拉圭等國。這類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都採取國內導向發展戰略,即「國內導向型發展模式」。
③ 什麼是選礦中的半工業試驗
工業試驗是採用工業化設備運轉的選礦系統,以查明選礦技術工業化生產中的關鍵選礦結果及關鍵新設備、新技術的效果和可靠性,也包括生產成本等的考察;
工業試驗與半工業試驗的差別主要在於,前者規模就是個小型選礦廠,即可試驗也可以組織工業生產;後者規模和設備比前者小點(但也是工業設備),專為試驗某種新技術或新設備而建,查明事情後就不用了;
一般地,難選礦和採用新技術的選礦流程,在設計建設大型選礦廠之前,進行工業試驗或半工業試驗,以便取得選礦設計中如磨礦產能、選礦指標、產品方案等重要參數;
④ 工業化的意思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的,總是以貿易的發展、市場范圍的擴大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完善等為依託的。在工業化進程中,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產量的快速增長,新興部門大量出現,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城鎮化水平和國民消費層次全面提升。
國際上衡量工業化程度,主要經濟指標有四項:一是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為初期階段,人均3000美元為中期,人均5000美元為後期;二是工業化率,即工業增加值佔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工業化率達到20%-40%,為正在工業化初期,40%-60%為半工業化國家,60%以上為工業化國家;三是三次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一般工業化初期,三次產業結構為12.7:37.8:49.5;就業結構為15.9:36.8:47.3;四是城市化率,即為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一般工業化初期為37%以上,工業化國家則達到65%以上。
工業化的第一階段往往是輕紡工業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到第二階段進入重化工業化,重工業和石化化學工業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反映重化工業化過程的指標是霍夫曼系數。
工業化和外向型經濟也有密切關系。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往往經歷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兩個階段,但忽視出口替代的單純追求進口替代大多會失敗,而先實行出口替代,完成資本積累後再進行進口替代則大多會成功,其中亞洲四小龍是典型代表。
從產業組織形式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深入,產業鏈、產業集群等新生事物也創造出來,不斷提高了工業產業的組織程度和運行效率。
現在我國還提出新型工業化的概念。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與傳統的工業化相比,新型工業化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二,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第三,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工業化最初只是一種自發的社會現象,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這種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老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容量的需求。同時,資本積累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工業化是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業化國家為實現人口自由流動和提供充足、廉價的勞動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會勞動組織系統。為此花費約100年時間。20世紀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化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目標。工業生產的空間活動范圍在工業化不同發展階段具有較明顯的趨向性。初期時,工業生產活動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點狀分布),隨交通條件的改善而呈線或帶狀向外擴散。最終達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相對的均衡分布狀態。工業化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伴隨大規模工業化而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大氣、海洋和陸地水體等環境污染,大量土地被佔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等,對社會、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生存,迫使各國對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某種限制和改造。
工業化不僅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對社會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工業化帶來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文明程度的提高,政治組織的民主,工人階級的紀律,工會的強大政治影響力;同時,工業化不斷提高的社會生產率為大批就業人口轉向第三產業奠定了基礎,使得工業社會逐步向後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邁進。
⑤ 什麼是新興國家
新興國家和笑是指經濟發展程度介於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又稱「新興工業化國家」、「半工業化國家」,這一定名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報告書》里提出的。總的說來所謂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具有一定資本主義基礎的發展中國家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克服了好棚升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並在工業化進程中一定程度友老上接近於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和地區。當時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如韓國,新加坡現都已被聯合國歸為發達國家,而當前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20世紀90年代涌現出的發展中經濟體,例如亞洲的中國、印度、伊朗;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歐洲的土耳其,俄羅斯等。
⑥ 什麼叫工業化工業化一般經過哪幾個階段
工業化指社會經濟的發展由以傳統農業經濟為主過渡到以現代工業經濟為主的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發展過程。
工業化一般經歷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消費品工業居主導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資本品工業加速發展並逐步趕上消費品工業的階段;
第三階段是資本品工業居主導的階段。
⑦ 工業化是什麼
一、工業化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隨著西方手工業和商業的迅速發展,就產生了大商業資本家,而在同時,西方創造性的學習繼承了東方初級科學文明成果,並在後來將之發展為人類髙級科學文明。即高級數學,高級化學,髙級物理學。之後這些學科又服務於人類經濟發展,便產生了機械學和動力學。而機械學與動力學最初產生了原始動力機械,如風動或水動的各種大型機械,如荷蘭風車,英國水動力紡織機等。這些科技理論原產於北歐,後來由於英國豐富的自然和人文及商業資本資源,這些初級科技機械又發展為高級機械和動力設備,這就是瓦特利用機械學,熱學和動力學等學科,發明了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即由初級手工機械和自然動力,向人類高級機械和科技動力發展的階段。這就是人類科技工業革命的開端。簡稱第一次工業革命。
二、工業化的三次模式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又產生了斯特拉發明的交流發電機為主的電力革命簡稱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又產生了,電腦和數控機床及晶元為主的電子自動化工業革命,簡稱第三次工業革命。
三、工業化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和不足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生產效率成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資本投資效益成百倍的增長,商業資本開始大量湧入工業經濟投資領域,使工業資本迅速積累和擴大,產生了工業資本階級,也即工業大資產階級。這些階級的利益被政府大量侵吞和剝削,便形成了大資產階級與政府的予盾,而之後大資產階級發動工人和農民組織,組織平民與政府展開各種斗爭。結果形或了西方奴隸君主制,向君主立憲制發展,肯定了大資產階級的功績,並提高了大資產階級的地位,成立了以大資產階級為主的聯合政府。這種斗爭最終也是通過兩種手段為主,一種是和平改良奴隸制政府,以英國逼退英王為主的政變。一種是推翻和消滅現政府,如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並把王朝王後並家族推上斷頭台。
在以上階段,西方經濟主要以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市場經濟主導發展。在這之後,西方資本主義迅速崛起,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英國和法國成為歐洲兩大強國,之後為了爭取經濟利益,英法之戰開始,同時德國利用英法大戰之機,在卑斯曼首相的領導下,德國經濟迅速發展,發展為可與英法爭奪霸主的強國,並發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德國徹底戰敗被瓦解。從此,歐洲列強灰飛煙滅,美國利用兩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軍火之財,美國經濟和軍事與科技迅猛發展,在歐洲三敗具傷之機,迅速拉起了北約聯盟,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巨頭。
之後人類社會先基本處於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北約聯盟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華約聯盟的冷戰階段時期。後美英法同謀,利用蘇聯政府和蘇共的腐敗,玩死了蘇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並成為金融和軍事國際寡頭的超級大帝國。
在這個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和美國經濟,又進入的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期,資產階級日益強大,又產生了與工人和民眾的利益斗爭。加之市場經濟導致大工業經濟的迅猛無序發展,這種無序發展,必然引起社會部分產能過剩和產品滯銷(現在中國也處在同期現象與結果)。而這一經濟現象,必然導致經濟的停滯不前,大批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的嚴重經濟危機。而經濟危機使原本資本家過分壓榨勞工和員工利益的嚴重予盾沖突快速發展為武力沖突,一批資本家被消滅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應運而生。
此時,美國總統,羅斯夫在對人民的重大承諾之下,被選為美國總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資本主義改良運動,簡稱羅斯福新政。主要舉措有三點,一是主要戰略型和關鍵科學技術型企業收歸為國有。二是大幅減稅降費,讓利於民,扶助貧困人員,對企業和貧困人員實行金融和政策懷柔與優惠。三是訂立《勞工法》以工會為工具,代表工人與資本家進行合理合法的斗爭,以保障勞工的工資權益和勞保福利等。自新政以後,純市場經濟理論和模式退出了美國經濟領域。成了政府主導為主的市場調節經濟,使美國經濟又一次飛躍發展,人民快速富裕,吸引力更大,很多科技人員移民美國,使美國科技主導世界科技發展,引領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並掌握了世界工業和軍事科技的制高點。與此同時西歐國家向美國學習,經濟和國民收入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工業富裕之國。
⑧ 中國周邊新興的工業化國家
中國周邊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有新加坡、韓國。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經頌畢濟發展程度介於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又稱「半發達國家」、「半工業化國家」,是在70年代末期的《局稿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報告野臘芹書》里提出的。
⑨ 什麼是半成衣化生產
半成衣化是以工業化標准化生產為主要基礎,由客戶對某些部位提出特殊要求,結合工業化生產的方法,投入工廠生產線完成。
一件優秀的服槐毀裝產品,是現代實用藝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完美結合,而現代科學技術又蔽渣需要賦予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
服裝工業生產由於工鉛並備藝復雜,一件產品往往需要幾十道甚至上百道製作工序オ能完成。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技術管理環節多,因素復雜,質量控制的任務繁重。
⑩ 工業化的三個指標 是什麼
一是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為初期階段,人均3000美元為中期,人均5000美元為後期;
二是工業化率,即工業增加值佔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工業化率達到20%-40%,為正在工業化初期,40%-60%為半工業化國家,60%以上為工業化國家;
三是三次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一般工業化初期,三次產業結構為12.7:37.8:49.5;就業結構為15.9:36.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