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內外兼修聚賢才 產業發展添動能
內外兼修聚賢才 產業發展添動能
——福建省加快構建產業人才體系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人才,正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創新要素之一。
近年來,福建省著眼於有效聚集產業人才,推動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優秀團隊落地,促使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全省共培育產業領軍團隊68個,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50多名,攻克一批“卡脖子”難題;培育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4家,引進高端人才1200多名;通過技能競賽平台培養技能型人才超3萬名。
引人才,提升硬核實力
長汀縣,福建貝思科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里,一場視頻線上會議緊張進行。
會議室內,公司主要研發人員齊聚一堂;視頻系統那端,是遠在日本的公司技術總監白川彰彥。
“白川先生是我們引進的全職日籍專家,之前他大部分時間在公司帶團隊,這兩年由於疫情沒法過來,我們每隔一天就會進行這樣的視頻連線,研發人員匯報實驗結果,白川先生指導下一步工作。”公司總經理李甜告訴記者。
貝思科是廈門鎢業孵化的一家研發、生產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用高端知世鈦酸鋇、碳酸鋇等電子材料企業。
“MLCC是應用廣泛的電子元器件,被稱為電子工業的‘大米’。一部手機里就有1000多顆陶瓷電容器,鈦酸鋇則是決定其主要性能的關鍵材料。”李甜介紹。
此前,日韓企業占據了八成以上鈦酸鋇市場份額,高端產品幾乎100%依賴進口。
“要在高端市場突圍,必須拿出納米級的產品。”李甜說。在自主研發取得一系列突破的基礎上,企業又在政府部門幫助下,請來了在日本有著20多年電子陶瓷材料研發經驗的白川彰彥。
如今,貝思科的產品解決了納米級鈦酸鋇的缺陷問題,提升了可靠性,一舉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福建省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團隊來福建工業企業發展,重點推動輕金屬材料強化添加扒絕劑、新型工業陶瓷、氫燃料電池空壓機等項目成果落地產業化,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全省已遴選三批產業領軍團隊68個,帶動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50多名,落地高水平研發項目100多個、突破核心關鍵技術130多項,一批“卡脖子”難題得以攻克。
借外智,彌補創新短板
走進位於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內的福建省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實驗室,研究員劉華剛正對數組實驗數據反復比對。
“為適應車輛智能化、網聯化需求,汽車玻璃中要植入探搭此肢測器、感測器等元器件,這就對玻璃精細切割提出新要求。傳統的機械切割粗糙度較大,難以適應企業的新需求,需要新工具、新技術的介入。”劉華剛說。
劉華剛團隊正在測試的數據,便是和福耀玻璃聯合攻關,利用增材製造中的激光技術破解玻璃精細切割和打孔的技術難題。
劉華剛此前任職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如今作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引進人才在福建省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從事研發工作。
“我們強調‘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著眼於用研發來解決企業的問題。”中心主任、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林文雄表示。
如今“企業出題,科研答題”已成為省增材製造創新中心的工作準則。
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進高端產業創新平台建設,以平台作為吸引人才服務產業的重要載體,構建起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不久前,由中國皮革和製鞋工業研究院(晉江)有限公司牽頭創建的福建省高端綠色鞋服製造業創新中心、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創建的福建省氟新材料創新中心被認定為最新一批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目前,福建省已有4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另有多個中心正在試點創建中。
此外,福建省還高位嫁接“浙江大學福建科創中心”“北京理工大學東南信息技術研究院”等優質創新平台資源,引進浙大新能源團隊、北理工難熔金屬靶材團隊等;舉辦“創響福建”創新創業大賽、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計算機軟體設計大賽等各類產業賽事,有效促進高端人才在閩集聚。
塑體系,夯實人才根基
“我們每天都接觸的手機顯示屏里有一層看不見卻不可或缺的‘塗裝’,它就是ITO——氧化銦錫。它先製成標准尺寸的陶瓷靶材,由磁控濺射機將其濺鍍到顯示玻璃上,最後製成顯示屏。”在福建阿石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靶材事業部總監蘇百櫻向記者揭秘這一關鍵材料。
操著一口閩南口音的蘇百櫻來自台灣,在業內小有名氣,是企業專門挖來的技術骨幹。
濺射靶材等PVD鍍膜材料是新型顯示面板、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游關鍵材料,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過去,這一材料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突破“卡脖子”技術,亟須夯實人才隊伍。阿石創人力資源總監游文立告訴記者,除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公司還實施“繁星計劃”,著力自主培養、建設一支百人科技團隊。
在厚實的人才隊伍保障下,阿石創攻克了多款高端濺射靶材的技術難點,成為國內PVD鍍膜材料行業設備最全、技術最先進、產品最多元的龍頭企業之一。
去年11月,阿石創與鄭州大學何季麟院士團隊合作的項目突破了大尺寸ITO靶材技術難點,拿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如今成果已在京東方等面板生產線應用。
近年來,福建省多措並舉,引導企業建立完備的研發創新人才體系。
將“引進生”機制引進到民營企業,進一步拓寬福建省民營企業人才隊伍源頭活水。過去一年,工信部門做好清華、北大、人大3場綜合類引進生宣講活動,將23家民營龍頭企業317個崗位納入選拔公告;協助寧德時代、三棵樹、新大陸等重點企業招收上海交大等名校引進生。
同時,健全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梯次培育機制,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2021年,全省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9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超120家,形成梯次發展的創新主體。 (記者 林侃 林蔚)
㈡ 2021年上半年福建、湖北發展對比
福建省和湖北省都是我國豎遲散近十年來經濟發展非常不錯的省份,所以我把這兩個省份放在一起對比。
福建的 優勢 之處在於余氏民營經濟好、工業好、老百姓生活水平較高、商品房銷售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額高、人口旦陵吸引力強。
福建的 薄弱 之處在於稅收比率偏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偏低。
希望這個十年福建的經濟可以越來越好,也希望更多的外省朋友願意來福建就業與定居。
千湖之省—湖北
湖北今年上半年的經濟發展也是很不錯的,各方面經濟也是緩過來了,這是很棒的。
湖北的 優勢 之處在於稅收比率高、老百姓受教育水平高、好的大學多、農業好。
湖北的 薄弱 之處在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個人所得稅偏低、人口凈流出偏多了。
也是希望湖北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也希望更多的湖北老鄉願意回家鄉回武漢就業,現在的湖北現在的武漢是很棒的。
註:1、每10萬人全稱是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學歷人口數量。
2、新增就業全稱是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數量。
3、三大主稅為一到七月數據,個人所得稅和人均個稅為一到八月數據。
4、住戶存款和人均住戶存款福建為推算值。
5、表格作者自製,轉載請說明。
㈢ 福建最新經濟發展狀況
近半個月以來,區域經濟的發展呈現出新的預期。有言論認為,目前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在原有的三大熱點區域——即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經濟圈之後,又呈現出第四個熱點區域——福建沿海經濟帶 三個優勢: 其一,區位優勢。即與台灣有地緣、親緣、物緣等; 其二,政策優勢。國家賦予福建多項對台經濟優惠政策,四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都設在福建(廈門杏林、海滄、集美和福州馬尾),四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兩個在福建(漳州、福州); 其三,漏返灶經濟優勢。福建省經濟發展水平已達到工業化中期階段,個別地區如廈門進入工業化的後期,同時,福建外向型經濟發達,有專家預言,到2017年,最遠至2020年,福建經濟總量可以達到台灣的水平.最新實力派動作: 濱海大通道 今年4月,福建省拿出20個億的啟動資金用來建濱海大通道,屆時,該省6個沿海設區市的海濱景觀融為一體,同時因貫通了22個港口,加速了當地港口經濟帶的形成。 福建省亦表明類似的發展思路:即以濱海大通道的交通功能作為基本載體,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著重體現其港口交通集疏運、臨港工業集聚、沿海土地綜合開發、服務軍事交通、防洪防潮防災、旅遊觀光等六大功能。實際上,濱海大通道的真正意義在於把福州、廈門、泉州這三個重要的節點連接起來,將加速沿海城市帶的形成。 下面有組今年年初的經濟數據:新華網福州4月17日電(記者沈汝發)溫福鐵路全線貫通、福廈鐵路開始鋪軌、贛龍鐵路復線工程立項……今年以來福建省交通建設投資增勢強勁。這是全省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的一個縮影,今年一季度福建省生產總值達1965.51億元,增長7.4%。
據福建省有關負責人介紹,福建省貫徹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決策部署,推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措施的成效初步顯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76.61億元、1002.44億元和786.46億元,分別增長4.5%、5%和11.5%,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4個、2.7個和4.3個百分點。
盡管遇到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等不利因素,福建省經濟發展還是保持了良好態勢,呈現出幾大亮點:
農業生產勢頭良好。通過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08.38億元,增長4.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春季農業生產形勢好於去年;春耕農資供應充足;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
工業保持增長,部分行業生產回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4.34億元,增長4.1%。全省3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石油加工業、木材加工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世轎業、燃氣生產供應業分別增長78.6%、30.7%、43.1%、22.3%、94.8%。
服務業增長快速。服務業增加值786.46億元,佔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交通運輸倉儲業穩定增長;房地產交易有所回升;軟體、動漫等新興產業快速增長。
另外,福建省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達到999.55億元,增長15.4%;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加大,一季度全省351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91億元,占年計劃的19.8%;返扮出口降幅有所減緩,實際利用外資保持增長,全省進出口總額157.33億美元,下降19.2%,降幅比1-2月縮小0.9個百分點,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87項,按可比口徑,實際到資26.48億美元,增長6.7%。
㈣ 為什麼福建的發展遠遠不如與它相鄰的廣東、浙江和江蘇
福建省位於我國的東南的沿海,並於我國的台灣寶島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也是十分優越,旁邊就是台灣海峽,是在經埋埋濟以及政治文化方面發展,卻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好。遠遠比不上相鄰的廣東,浙江,江蘇省的發展。只是他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人文文化。但是在經濟上面,他就是發展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行逗隨著改革開放之後,福建就大力發展經濟。先在福建省的交通條件以及經濟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2018年的時候福建省的GDP就躍居到全國第十位,我相信福建省以後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㈤ 福建省都有幾個工業區規模較大的是哪些
福建省是一個大省,而且還是一個經濟GDP比較高的一個大省。福建省有七個工業區。這七個工業區的規模都是非常大的,沒有上下之分。三、我們要珍惜這個美好的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全面發展,特別是東部靠海的幾個省份為主要發展的非常迅速,其中福建省就是這靠海的城市。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時代,要感謝這個時代帶給我們便利。在這個吃得飽,住的好,穿的暖的時候,我們要感謝政府,感謝組織。要感謝人民的共同奮斗。福建省一年比一年好,我們生在福建感覺到非常好。
㈥ 廈門經濟如何主要生產什麼工業
廈門經濟產業主要分別為石化、電子、機械和建築為主。產業布局中確立了石化、電子、機械、建築在廈門產業結構中的龍頭地位。x0dx0a石化:帶動整個經濟 x0dx0a調查表明,「化學工業」的總產出占「石化」總產出的99.14%,形成了以翔鷺石化PTA為龍頭,向上、下游延伸的石油化工芳烴系列產品和以柯達彩色感光材料為代表的精細化工產品兩個優勢領域。主要企業有:翔鷺石化、翔鷺紡纖、柯達感光、正新輪胎、明達塑膠等。目前,廈門PTA的產能世界第一;彩色感光材料(膠卷、相紙)全國第一;翔鷺紡纖的聚合能力(年產36萬噸)全國第三。醫葯行業有星鯊集團、鼎爐實業、金達威維生素、金日制葯、特寶生物工程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金達威公司生產的醫葯中間體(維生素A、D)產量在全國同行中排名第一。「石化」對其他產業部門及整個經濟具有較大的帶動作用,決定著廈門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所以,「石化」應作為廈門的主導產業。x0dx0a電子:利稅總額第一 x0dx0a「電子(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的「綜合排名」在第二產業中處於第5位,是技術含量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形成了戴爾、廈華、夏新、松下、歌樂、建松等一批知名整機企業和TDK、FDK、NEC等一批國際知名元器件生產企業;擁有了以計算機、手機、視聽產品為主導的投資類電子產品;以彩電、收錄音機、汽車音響、DVD為主導的消費類電子產品;以微電機、電容器、光電器件、半導體集成電路引線框架、變壓器、繼電器、磁性材料為主導的基礎元器件電子產品。其中,汽車音響、收錄音機、薄膜電容、小家電產量位居全國第一。「電子」的利稅總額占所有產業部門利稅總額的10.25%,位居第一,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應作為廈門的主導產業。x0dx0a機械:形成產業集群 x0dx0a「機械」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的綜合發展能力最強,在第二產業中居於首位。「機械」已形成了以廈工、廈汽、太古、廈船重工、群鑫機械、裝載機、廈門工程機械制動器廠等大中型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因而,必須將「機械」作為廈門的主導產業來發展。x0dx0a建築:大量吸納勞力 x0dx0a而「建築業」的產業綜合發展能力在第二產業中的排名處於第3名,具有較高的輻射性和制約性,對供求雙方都起著較大的作用,能夠帶動冶金、化工、木材等關聯產業的發展,既服務於生產由服務於生活。而且,「建築業」的就業吸納系數僅次於「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大量吸收城鄉勞動力。綜合而論,「建築業」也應作為廈門市的主導產業。因此,綜合定量和定性的計算分析,課題組篩選出廈門市主導產業為「石化」、「電子」、「機械」、「建築」。這一結論涵蓋了廈門市三大主導產業(「石化」、「電子」、「機械」)的傳統觀點,同時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把建築業也納入廈門市的主導產業群,供政府決策部門參考。投入產出課題調查:為國家統計局開展的調查,一般是省一級統計局做,每5年進行一次。由於系統龐大,數據錯綜復雜,目前福建省還只有廈門做過。該課題可為廈門「十一五」期間的產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參考。主導產業:一般是指在某一經濟體中的某個階段,能對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起著導向性和帶動性作用,並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產業。這些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龍頭」,在產業結構中佔有較大的比重。x0dx0a 此外,航空運輸、港口運輸也是廈門的經濟增長點。x0dx0a 從今後來看,從廈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看,應著重選擇如下5個產業。 x0dx0a(一)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世界上的資源有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和信息資源三種。對信息資源的收集、處理、傳遞、存儲和利用的程度是現代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特徵。電子信息技術是當代高新技術的主導技術,其領域十分廣闊,主要有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和光纖通信等。 x0dx0a(二)新材料技術產業。新型材料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物質基礎,它的廣泛應用將促進作為生產力主要組成部分的勞動工具和勞動資料的革新和突破。因此,被稱為新產業革命的重要特徵之一。目前,列為新材料有幾十萬種,最主要有五大類:信息材料、能源材料、高分子有機合成材料、新型金屬材料、高性能組合材料等。 x0dx0a(三)機電一體化技術產業。這是新型的機械與微電子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技術,主要由機械、電腦、儀器三部分組成的。其產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電子技術來代替機械主要功能的產品;另一類是機械與電子相結合的產品。這個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推動廈門的機械、化工、輕工等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 x0dx0a(四)生物技術產業。這是70年代出現的一項新生物技術,包括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農業、食品工業、醫療與醫葯、精細化工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廈門在上述幾個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水平,應發揮優勢,重點扶植,開發出一批「拳頭」產品。 x0dx0a(五)海洋技術產業。海洋是一個新興的,有戰略意義的開發領域。海洋產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海洋產業如海洋漁業、海洋運輸、船舶製造業、海洋化工、海洋養殖、海濱旅遊和水上運動;另一類是新興海洋產業如海上石油開采、海洋能發電、海洋水下工程、海水淡化以及海洋綜合開發利用。
㈦ 為什麼近些年來福建經濟發展迅速
廣東的經濟腹地是廣西、江西、湖南、以及水陸交通日趨發達的海南島。關鍵是廣東毗鄰港澳,---港澳是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窗口,廣東真正意思上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對話。浙江自古就是佔全國賦稅三分之一的江浙富地。江浙自古就密不可分。歷史基礎雄厚。現在更是依靠強大的上海,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浙江是長三角、滬寧杭經濟圈的重要參與者。浙江的「老大」----上海,是全國第一大城市。而其親密夥伴---江蘇,有什麼好事,總是惦記著它。
福建的腹地撇去粵東與浙江南部,充其量只有江西,而且在越靠近江西的地方就越窮,江西本來就是有名的窮省,根本起不了相互提攜的作用。福建的工業基礎不夠扎實,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另外,福建缺乏與廣東、浙江在經濟上的來往。
招商引資方面。
廣東地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吸收的外資一直高居國內榜首。浙江在招商引資方面得益於得天獨厚的長三角的強大輻射。福建的引進資金絕大多數是近年來興起的台商投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單一性的經濟和缺乏多元化的國際競爭,使得福建在外資引進方面遠遠落後與粵浙兩地。另外,受目前台海關系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台商投資還未能完全放開手腳。政治上的分歧掣肘著經濟的發展。
在國際經濟浪潮沖擊的大背景下,金融與證券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中國大陸只有兩個證券交易所,深圳就佔了一個;另一個在上海,離浙江較之福建,更有親緣感和促進作用。 改革開放,深圳在特區時代贏得了發展的先機。
㈧ 2020年福建建築業發展情況怎樣
2020年,福建省建築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持續推進行業增產增效,全省建築業持續恢復增長,為福建省國民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㈨ 山西和福建哪個地方經濟好
福建的經濟好,下面是山西和福建的經濟介紹:
1、山西:
2020年,山西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51.9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6.68億元,增長3.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5.4%。
第二產業增加值7675.44億元,增長5.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43.4%;第三產業增加值9029.81億元,增長2.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51.2%。
山西的工業發展:
2020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其中,采礦業增長8.0%,製造業增長4.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0%。
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其中,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1.5%;高技術製造業增長9.6%,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3.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12.8%,節能環保產業增長8.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山西、網路—福建
㈩ 福建經濟發展如何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66.37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5241億元,年均增長12.9%,高出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約3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22位上升到第11位。人均GDP年均增長11.2%,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第23位上升到第7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財政實力不斷增強,連續18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2003年全省財政總收入552.7億元為1978年的30多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07.87億元。情況表明,福建已經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1978年的36:42.5:21.5調整到2003年的13.5:47.6:38.9。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高優農業不斷發展,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烤煙、花卉等經濟作物已發展成為我省農業的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大,一大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深加工發展迅速;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成為福建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全省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90多萬畝,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達到245個,種植面積近80萬畝。工業經濟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200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49.9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1%,拉動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2個百分點。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和石油化工成為新興的三大主導產業,2003年實現產值2355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4%;以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東南汽車、波音飛機維修公司、廈門金龍客車、廈門重工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迅速崛起,成為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柱;依託福州、廈門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五個省級高新區的建設,以戴爾、冠捷、中華映管、實達、新大陸、榕基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組成了從福州到廈門的沿海IT產業集群。服裝、紡織、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依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朝著促進產業升級、上下游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發展。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03年實現增加值2040.61億元,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旅遊休閑、郵電通訊、現代物流、社區服務、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異軍突起。
三是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對外經貿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353.35億美元,居全國第7位,其中出口211.4億美元,進口141.95億美元;出口商品結構趨向優化,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明顯提高,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達91.68億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增長43.3%,今年一季度外貿出口61.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出口市場日益多元化,在鞏固發展美國、日本、歐盟、港澳四大出口市場的同時,東盟、俄羅斯、澳洲、拉美等出口市場也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由於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態勢,福建成為國際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地區之一。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60多家在福建投資了近90個項目,其中包括柯達、波音、通用電氣、戴爾、松下、西門子、諾基亞等著名跨國公司。至2003年底,福建累計批准外商投資項目3.3萬個,實際利用外資400多億美元,在各省區中排名第三。2003年全省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274項,實際利用外資49.93億美元,增長17.5%。利用外資的領域不斷拓寬,從一般的加工領域,逐步拓展至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高新技術以及其他第三產業領域;外商投資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從以「三來一補」為主,發展到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合作開發等多種直接投資方式,政府貸款、國際銀團貸款、出口信貸、對外發行債券、海外上市等多種籌資形式。福建每年還舉辦9?8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6?18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5?18中國(福州)海峽經貿交易會等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搭建合作平台,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吸引大批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拓展合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