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

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

發布時間:2023-03-22 18:02:49

Ⅰ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之路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達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是從我國實際出發,汲取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立足於當今時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新水平,充分發揮自己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內容要求

1、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

2、經濟效益好,就是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即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通過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3、資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慮我國人均資源相對短缺的實際,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向節約的轉變,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4、環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從宏觀管理入手,注重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避免走舊工業化過程中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5、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就是要從我國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實際出發,制定推進工業化的具體政策,處理好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通過教育和培訓加強勞動力資源的能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型工業化道路

Ⅱ 為什麼要走工業化發展道路

只稿帶有高度工業化的國家才能有無產階級革命,進而走上共產主義道理。

工業化發展碼寬下去,就轉變為國家之間的競爭。如果沒有工業化,也就是沒有自主的工業體系,就只能淪為別國經濟的附庸。工業化跟之前的刀耕火種一樣,都是一種生產力的巨大進步,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競爭能力的強弱,為了更強的競爭能力,工業化繼續發展是不可避免的。

(2)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一般的意義上,廣義的工業化就鍵模蘆是指現代化,既包括工業在GDP中所佔比重的提升,工業部門就業比重的提升,也包括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技術進步。

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合理布局建設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發展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進信息網路技術廣泛運用等。

Ⅲ 中國工業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這個東方大國在內戰的洗禮之後,已經儼然是紅色陣營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規劃下,它對經濟的暗中發力已經准備了三年。

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蘇簽訂了156項工業建設工程,從國防,機械,電子和能源工業彌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打響了中國工業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大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3)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擴展閱讀:

早在1949年6月,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訪蘇時,就提到了邀請蘇聯技術專家來華的相關事宜,並帶回了200餘名蘇聯專家。

然而對於全面鋪開的新中國經濟建設,編制「一五計劃」這樣的鴻篇巨制,這些專家顯然不夠。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專程赴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談,要求增派專家800名。

此外,中方還希望蘇聯提供各種工業標准和技術資料,用於「一五計劃」的制訂和實施。於是,1950~1953年間,蘇聯專家帶來了大量科學文獻和技術資料,總重量達600噸。

在蘇聯幫助下,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大地上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中國的五年計劃雖然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它在中國崛起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Ⅳ 簡述建國初期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建國初期,毛澤東提出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思想的基本內容如下:

1、產業的選擇,即重點產業和優先發展的產業、產業結構的類型及各種不同產業之間相互關系的確定和調整,比如發展的重點是選擇輕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重工業、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是犧牲農業去發展工業,還是工農業協調發展等。

2、技術的選擇,即工業發展中技術類型的採用,也就是選擇高新技術還是一般適用技術;是運用多使用勞動力的技術,還是多使用資本的技術。

3、資本來源的選擇,即通過什麼方式或渠道籌集工業發展的資本,也就是來源於農業剩餘的轉移、對外掠奪,還是工業自身的積累、引進國外資本等。

4、發動方式的選擇,即工業化進程是靠民間發動,還是由政府推動。

5、發展方式的選擇,即工業發展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資源的消耗、環境的污染,還是採用集約型的增長方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6、實現機制的選擇,即工業化的任務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去實現,還是由計劃機制的作用來完成。

7、城市化模式的選擇,即伴隨工業化發展的是適度城市化、滯後城市化,還是過度城市化。

8、國際經濟聯系的選擇,即工業化過程中是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還是閉關鎖國,發展內向型經濟。

(4)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擴展閱讀:

毛澤東對於在中國實現工業化的探求,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即1949年以前,1949至1956年,1957至1965年,1966至1976年。

1、1949年以前,毛澤東對中國工業化的追求和探索,主要圍繞什麼是在中國實現工業化的政治前提和如何對待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這兩個問題,集中體現於他所創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以及為這一革命制定的相關政策中。

2、1949年到1956年期間,毛澤東對中國工業化的追求和探索,主要圍繞中國工業化的具體道路和生產關系的相應變革這兩個問題,集中體現在他所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貫徹措施中。

3、1957年至1965年期間,這一時期是我們黨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時期,也是我們國家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

在此期間,毛澤東對中國工業化的追求探索,主要圍繞加快經濟建設速度和採用群眾運動方法這兩個問題,集中體現在他所提出的被稱為「三面紅旗」的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以及一系糾「左」的努力和反復之中。

4、1966年至1976年期間是一個特殊時期,毛澤東在這個時期一方面把注意力轉移到階級斗爭而導致錯誤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另一方面仍然希望國民經濟能夠盡快發展。

因此,這個時期他對工業化的追求和探索主要圍繞工業化建設的所謂「路線」問題,集中體現在他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以及有關國民經濟發展的一些重大決策上。

Ⅳ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論成果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的理論成果如下:

1、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

1956年4月和5月,毛澤東先後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提出了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是想,即第一個重要的理論成果。

2、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提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這就是第二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論成果。

3、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提出了從全體人民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工業化方針,即第三個理論成果。

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濃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以及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銀迅帆,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同時並舉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論成果

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關於昌悉經濟建設方針,關於所有制結構的調整,關於鋒雹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關於科學教育,關於知識分子工作。

(5)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初步探索的當代價值

1、為當代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寶貴的理論和實踐借鑒。

2、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留下深刻的啟示。

Ⅵ 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戰略

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
3.能夠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黨工業化理論的新發展。這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出發,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和全球競爭而提出的適時方針。按國家計委有關負責人的解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點一是可持續發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應該說,這是中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發揮後發優勢的現實選擇:即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黨中央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針對我國經濟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部署,主要內容是:
大力推進產業升級
通過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為此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並以此改造傳統產業,振興裝備製造業,繼續發展基礎設施,全面發展服務業。重點談談服務業,服務業包括四個方面:產業服務業、企業服務業、家庭服務業、個人服務業。這四種服務業在我國有巨大的潛在需要。例如產業服務業需求就很大,那些從石化產業中剝離出來而上市的生產型石化企業,需要有專門為其服務的企業,而那些在重組中分離出來的石化續存公司,恰恰是具有專門為生產型石化企業服務的功能,因而石化產業的產業服務要求,為石化服務業創造了極大的就業機會。又例如,企業有著咨詢、培訓等方面的巨大服務需求,會創造很大的就業機會。再例如,家庭需要有健康服務、日常家庭生活服務、家庭教育服務等需求,個人需要有工作性服務及生活服務需求等,這些都創造了很大的就業機會。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服務業,以服務業的充分發展,解決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就業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從我國從實際出發,處理好三大關系:一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我國有龐大的傳統工業,相當一部分具有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我們應當在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改組改造,使傳統產業盡快提高水平,發揮更大作用。二是處理好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既要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提升產業結構,又要發揮比較優勢,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三是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發展虛擬經濟要為促進實體經濟服務,並防止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發展虛擬經濟。
堅持實施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
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是我國的兩大基本國策,實施以來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也是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要根據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制定和完善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優先發展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大力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以體制創新推進科技創新。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建立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科技創新規律的新型科技管理體制。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發揮大學和科研機構在知識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業成為科研開發投入和技術創新的主體。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形成一套促進科技創新和創業的資本運作及人才匯集機制。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必須充分發揮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質量。實施人才戰略,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大力吸引海外各類專業人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多、人均資源不足以及長期粗放經營,我們必須在收入水平較低、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就要下大力氣解決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後的高收入階段才面臨的資源和生態問題。過去粗放經營,伴隨高增長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不顧生態和環境的發展路子已難以為繼,今後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保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長。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特別是水資源,發展節水工業、節水農業,建設節水型社會。興建南水北調工程,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加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戰略資源儲備。實施海洋開發,搞好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國家和全社會都要加大投入,持之以恆地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強化城鄉環境污染治理。發展環保產業,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健全環境、氣象和防災減災監測體系。
協調城鄉關系,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當初發展鄉鎮企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對於提高農村工業化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主要是由於生產力布局分散,要素集中度過低,無法實現要素效益的最大化,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必須轉變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把城鎮建設、鄉村建設、項目建設結合起來,用城鎮的人氣和基礎設施帶動鄉村的發展,通過鄉村的發展帶動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在通過項目建設促進鄉村和城鎮的發展。這樣良性互動,既有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又有助於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協調發展。(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2008年第10期《關於「工業強市」戰略的幾點認識》) 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既不是單純的思路問題,更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無論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是兩大戰略的實施,必須由兩大動力推動,一是內部動力—改革,改革要有新突破。最為重要的是使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同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相適應。產權「大鍋飯」走不成新型工業化道路,貧窮和愚昧同樣走不成新型工業化道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建立新的激勵機制,必須推進產權的人格化和經濟的自由化,必須進一步使科研院所和工業企業具有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先進生產力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必須使工業企業和相關產業具有採用信息技術的迫切慾望,必須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對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的需求能力大幅度提高。為此,必須進一步清除仍然存在的體制性障礙,確立按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把動力建立在保護合法財產和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必須適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勞動者報酬和消費基金在GDP中的比重,消除絕對貧困,把需求的慾望和能力建立在有足夠支付能力的基礎上。
二是外部動力—開放,開放要有新局面。目前中國最大的500家外資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食品加工等行業,其中資金技術密集型的企業銷售額占這500家企業總銷售額的比重達83%以上,大大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中國面臨的現實挑戰就是即將加入WTO所帶來的外來競爭加劇。從目前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心已經從引進外資轉變為與世界經濟接軌。其中,一是要通過技術改進和要素優化重組提高重要基礎產業國際競爭力;二是完善市場競爭規則,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三是發育產權市場化和推進要素的市場化進程;四是加快與國際大資本的產權融合,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Ⅶ 對我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認識

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規律性認識。

第一,必須結合中國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反對迷信「本本」。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從長期革命中得出的寶貴認識。陳雲認為工業化建設同樣不能照搬馬克思主義本本,必須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國建設實際。

中國經濟落後,短期內要基本上完成國家的工業化任務是艱巨的。中國是一個地少人多的農業大國,不是地多人少的蘇聯、美國型的國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提,要把它搞清楚。基於這種國情的認識,1957年1月陳雲在各省(直轄)市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指出。

現在編制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情況已經與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大不相同,學習馬克思主義「書本」是必要的,但「決不能只依靠書本,生搬硬套,必須從我國的經濟現狀和過去的經驗中去尋找。」

第二,必須探索中國經濟建設的規律和經驗,對外國經驗要批判借鑒,反對全盤照搬。陳雲在總結「一五」建設經驗教訓時指出,那時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學習蘇聯是對的,但「對蘇聯的那套要批判地吸收,過去全盤接受的要重新考慮。批判吸收不等於反對社會主義。」

同時也要學習和吸取我們自己的好東西,善於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經驗。他認為,「二五」時期不同於「一五」時期,現在主要是靠我們自己搞,可能會犯錯誤,應該「在前進中隨時總結經驗,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

他還認為,經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積累起來的,「摸索革命的規律,我們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建設的經驗,也必須有兩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才可積累下來。」



(7)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擴展閱讀:

根據國力安排工業建設規模,保持工業化在全國經濟穩定中發展。建設規模與國力的關系是我國工業化建設中最高層次的一對矛盾。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濟基礎非常薄弱的國家,進行以重工業為重點的大規模經濟建設,無論從財力、技術力量、設備供應的哪一方面講,都是十分有限的。

1955年3月陳雲關於「一五」計劃的報告中就指出:我國工業的「建設規模能否擴大,不單要根據需要還必須根據是否可能。這就是說必須根據國家是否有足夠的財力和技術力量,能否供應設備。1957年1月他總結1956年冒進的教訓,明確提出了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的觀點。

並告誡:適應還是不適應,這是經濟穩定或不穩定的界限。像我們這樣一個有六億人口的大國,經濟穩定極為重要。建設的規模超過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會出現經濟混亂;兩者合適,經濟就穩定。

這就是說,我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工業化建設必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續穩步地發展。「大躍進」運動盲目趕超的教訓,證明了這一工業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Ⅷ 工業化的本質

工業化是十六大以來的一個熱門話題。說起工業化,人們往往容易望文生義地理解為大力發展工業,使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然而,這么定義工業化是很不全面的。工業化不僅僅是要使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更重要的是要將大工業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快速發展工業的同時,對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模式實行脫胎換骨的改造,使農業和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得到迅速提高。中國加入WTO後,有學侍型者提出了將中國建成世界工廠的口號,黨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口號。這兩個口號得到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的積極響應,全國各地發展工業的熱情十分高漲,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這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從目前各地的工業化熱潮中,大家可以看出一些認識上存在的偏向和誤區,即對工業化的認識片面化、表面化,普遍認為工業化是工業部門的事情,農業與工業化的關系就是提供原料,第三產業與工業化的關系就是為工業生產和流通提供各種服務。實際上,工業化的本質是一個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過程,既是一個產業升級和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向標准化、規范化、規模化、社會化、專業化發展的過程,還是一個社會由自然經前滑濟觀念向商品經濟觀念全面轉變的過程。認識不到這一點,只重視工業項目的建設,而不重視把工業化思想運用到各行各業,將使工業化對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大打折扣。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工業化過程中農業和第三產業效率提高的緩慢和發展的滯後,也極大地阻礙了工業本身的發展,降低了國民經濟在工業化過程中的整體增長速度。工業化的目標確實是要提高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但這只是衡量工業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指標之一,內在指標則應包括工業結構、整體技術水平、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社會化專業化組織程度等。除了這些指標外,看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還應看在農業、第三產業的生產經營中和政府的管理中多大程度上運用了工業化的組織方式,如專業化分工協作、規模化生產老悔猜、科學化管理等。這些才是工業化的本質。做不到這些,工廠建得再多、再大,但都是些大而全、小而全企業,不可能有市場競爭力,也很難說實現了工業化。

Ⅸ 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重視什麼

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重視( )工作。

A.領導B.知識分子C.建設速度D.建設規模

答案解析B。

第三階段是: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建設,時間跨度大約20餘年,完成了國家初步的工業化道路建設。

第四階段是:進入新世紀,2002年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叢緩業化道路。

如今距離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開啟,20年的時間周期已然到來,站在2021年的時間節點上,中國的工業化即將開啟新的征程,未來中國的工業化將要如何前進?

以史為鑒,知興衰,以史為鏡,明得失。首先,我們一起簡冊鄭吵單回顧一下新中國工業化的72年歷史征程,不忘歷史,面向未來,才能走的更穩,走的更遠。

Ⅹ 我國處於工業化的什麼階段

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

新型工業化的特點: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10)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原因: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是中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數量大、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歷史經驗證明,在一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環境生態破壞為代價來推進的工業化,不僅資源難以支撐,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難以為繼,而且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妨礙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因此,重視科技進步的作用,著力提高經濟效益,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慶祝改革開放40年】工業化「中國方案」: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業化

閱讀全文

與如何走工業化道路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三項費用有哪些 瀏覽:351
汽車地線是什麼 瀏覽:431
汽車原子灰怎麼刷牆 瀏覽:120
宣州工業園有哪些 瀏覽:90
寶馬x5前剎車片多少錢 瀏覽:654
汽車年檢黃色年檢標什麼意思 瀏覽:768
工業用什麼制氯氣 瀏覽:533
有馬汽車品牌有哪些 瀏覽:113
奧迪q3降價優惠多少 瀏覽:827
汽車加水在哪裡排空氣 瀏覽:984
齊魯工業大學長清社團有哪些 瀏覽:35
工業區田地在哪裡 瀏覽:620
寶馬activetourer什麼意思 瀏覽:556
寶馬三系女生開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230
中國汽車輪子最多是多少個 瀏覽:10
五菱汽車可以用多久 瀏覽:853
汽車電池沒電用充電器充電充多久能打著火 瀏覽:343
奧迪q2l自動擋如何下坡 瀏覽:498
汽車鈑金用什麼焊機 瀏覽:815
賓士大g頂燈怎麼拆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