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製造業是怎樣衰落的
以電器的廣泛應用最為顯著: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美國人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
另一項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新和使用: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電訊事業的發展: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
我們再看看以上三點發明誕生的國家,就會發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基本沒有英國啥事了,美國和德國成為引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角。世界製造中心本來應該不是美國就是德國的事情了,但是因為一戰和二戰的原因,實際一直真正取代英國的製造大國就是美國,德國雖然在工業享譽盛名,但始終沒有坐上真正的老大。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的工業革命,但是似乎已經沒有製造業什麼事情了,很奇怪,現在即使網路詞條也改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並備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這次革命中,即使美國的輿論、國家政策和資本都拋棄了製造業,轉而追捧高新科技企業。美國的下蛋的雞從底特律變成了矽谷,將不掙錢的製造業移出美國其實是符合美國整體利益的。同時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似乎也轉移到了日本的名下,依舊很奇怪,德國依舊是老二。二戰對於德國的打擊遠高於對日本的打擊,無論是人口的喪失,機器設備被蘇聯的沒收,還是東西德國的分治。當然,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戰和二戰這三件事情使得原本很強壯的英國越來越衰落。
而德國因為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弄潮兒,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敗國,一次比一次敗得慘,但是在排名上居然做到牢牢地佔據著壓死英國的地位,並超過法國。可見科學技術的正能量比戰爭失敗的負能量還要大(和日本崛起一樣不能忽視美國的幫助)。
當然,現在是中國取代日本德國,在數量上成為製造業大國的階段。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克虜伯大炮,這個工廠的鋼鐵冶煉技術就是該廠老闆阿爾弗雷德·克虜伯親自當間諜從英國同行那裡騙來的。今天的中國大約屬於美國或者德國在製造業數量超越英國,但是在質量上正在努力學習的階段。
『貳』 英國是怎樣衰落到今天的地步的
英國的衰落,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二戰大概是最重要,但是又最無奈的原因了。有很多人甚至認為,二戰的最大戰敗國既不是發動戰爭的德國,也不是淪為非正常國家的日本,而是作為戰勝國的英國。正是因為二戰對英國軍事工業和本土經濟的毀滅性打擊,才讓英國在二戰結束之後,沒有辦法繼續維持大英帝國的體面。
在軍力和經濟實力上已經得不到殖民地信任的英國,才終於墮落成了一個現在的二流國家。
『叄』 曾經的大英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大英帝國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英國的工業總量已經被德國和美國超越,各個殖民地也在不斷反抗英國的統治。在一戰之前,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較為獨立和偏遠的殖民地經過各種形式的斗爭就已經得到英帝國內部自治領土的地位,雖然還沒成立為國家,但這些事件標志著大英帝國的衰落已經開始了。
一戰前的世界
隨後的一戰更是將英國實力大大削弱了,英國為了抵擋住精銳的德意志帝國軍隊,英國從它全世界的殖民地上徵兵參戰。但英國並有認真訓練這些殖民地的士兵,還把他們當做炮灰,英國的作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情緒。參戰後的殖民地人民不僅激發了民族意識,還對現代化戰斗有所了解,並在日後成為英國鎮壓殖民地起義軍的阻力。
1919年大英帝國的版圖
一戰結束後,英國和其他戰勝國將德國的殖民地瓜分了,大英帝國的面積也達到巔峰,但是它卻沒有那麼多能力來管理這么的土地。英國在一戰時作為主要參戰國,財政被戰爭消耗了很多,之後還要面對日益嚴重的殖民地戰爭,它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來管理新的殖民地了。
一戰導致大英帝國開始走向衰落,二戰則是徹底拖垮了英國。二戰時期,英國的老朋友法國首先被德軍拿下,隨後德軍開始向英國進軍,英國只能放鬆對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管,集中所有力量來保衛自己的心臟「英倫三島」。在戰爭中,英國很多工業被德軍摧毀,大量技術人員和資本為了躲避隨時可能的亡國而選擇逃離英國,這使得戰後的英國一直沒有恢復元氣,而且幾乎快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再加上美國和蘇聯的崛起,下個時代已經不屬於英國。
二戰期間,英國除了在北非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大規模的陸地作戰行動,也沒有獨立組織過大規模的海戰,只有反潛戰和戰略轟炸有亮眼表現。而英國為了籌集軍費,不僅耗光了國內黃金儲備,還用自己在全球的基地跟美國換了武器裝備支持。英國在二戰中的這些表現不僅不像一個超級大國,還讓英國在世界上的威信全失。
當年的大英帝國沒有在工業革命時進一步鞏固國家經濟,而世界經濟危機時又沒有把握好戰爭機會,導致後來自己在二戰中一敗塗地,影響力和經濟實力都被美蘇取代。要是我們看看現在的美國的話,會發現它也有著當年英國的影子,那最終拖垮美國的也會是戰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