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的工業農業概況
美國的工業農業概況:
1、美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於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矽片。
2、美國農業的生產總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農產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場上所佔的比例甚至大於其產量在世界總產量中所佔的比例。美國的畜牧業和種植業並重,其產值之比大致是半對半。
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最大的農業州,1993年的農業銷售額達到198.5億美元,其次是得克薩斯州和衣阿華州,銷售額均超過100億美元。
(1)如何區分美國工業產值擴展閱讀:
東北部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全國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這里。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
南部地區過去以農業為主。由於這里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較東北部小,美國工業逐漸由東北部向南部發展,形成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基地。
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於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矽片。
⑵ 求美國經濟重工業發展歷史。詳細點。
美國是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超級大國。建國二百年來,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生產力的水平很高。它不僅具有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一般特點,而且也有區別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自身的歷史條件,其中有的貫穿於現代化過程的始終,有的則影響著十九世紀的工業化過程或二十世紀以來現代化的發展。本文僅就美國經濟發展的一般歷史條件作一初步探討,祈蒙讀者指教。
一、美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經歷了從開始工業革命到目前高度現代化的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
從一八一五年第二次對英獨立戰爭結束、工業革命的開始到十九世紀末的完成,美國經歷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過程。二十世紀以來的八十年,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一直居於世界各國的領先地位。
前八十年間,美國不僅在工農業領域實現了以機械化為主要標志的工業化,而且在某些主要經濟指標上超過世界列強居於首位。十九世紀初,美國已是一個有較好基礎的農業國,南北戰爭前,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六十三點八。一八七O年起美國工業產值開始超過了農業產值,古百分之六十四點四,其中輕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很大。一八八O年,美國輕重工業產值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九點三比百分之三十點七。在農業、輕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強有力推動下,美國的重工業在南北戰爭後三十多年間有了長足的發展。到了一八九O年,美國煉鐵和機械製造業已從一八六O年工業比重中的第五位,分別上升為十九世紀末的第一、第三位。[1]這時,在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都已普遍採用了機器生產。
美國的工業總產值一八二O年時只佔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到了一八六O年則增加到百分之十五,達十八億八千五百萬美元,僅次於英、法、德三國。一八九四年又上升為九十五億美元,佔世界第一位。[2]工業生產率一八七O至一九OO年間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七點一,遠遠超過一八七O至一九一三年間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五點八至百分之六點三。美國的國民財富一九O四年為一千零七十一億美元,和大英帝國當年總收入的一千零八十三億美元(其中英國只有七百三十億美元)[3]相差無幾。美國重工業發展的速度逐步超過了輕工業,一八八O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重工業產值增加了五倍左右,而輕工業則增加了三倍。美國鋼產量一八七O年才六萬八千七百噸,到一八九O年已達四百二十八萬噸,佔世界第一位。[4]到了一九一三年又達三千一百八十萬噸,佔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生鐵一八一O年僅五萬四千噸,一九OO年就有一千四百萬噸超過德國的九百萬噸而居世界第一,到一九一三年又增加到三千一百萬噸,為英、德、法三國產量之總和。煤一八二O年只產五萬噸,一九OO年猛增到二億七千萬噸,一九一三年已達五億六千萬噸,佔全世界產量的三分之一,合英、法、德之和。到十九世紀末,美國還出現了電氣、汽車、石油、化學、橡膠等新興工業都名列世界第一。
十九世紀美國農業的發展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如《宅地法》及其他一些擺脫封建制度和種植園奴隸制束縛的措施的實行;西進運動的不斷發展和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和推廣;農業專業化分工的加強和半機械化、機械化的逐步推行,以及重視開展農業教育科學的研究。十九世紀最後二十年間墾殖面積由四億英畝有零增加為八億四千一百萬英畝,超過了英、法、德三國土地面積的總和。一八六0至一九00年間小麥產量增加了三倍,佔全世界產量的百分之二十三,成了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美國的農業機械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是相適應的。從南北戰爭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經歷了一個以畜力為主要東力的半機械化到以蒸汽機、內燃機為基本動力的機械化發展過程。一八五O年,美國的農機值為六百八十三萬美元,一九OO年為一億四千六百萬美元,增加了二十一倍多。美國農業部成了推廣業先進技術的指揮中心。一八四二年,農業部費用才一千美元,一九OO年就達三百六十二萬五千美元。一九二三年達一億二千八百七十萬美元。[5]美國農業的迅速發展為美國的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糧食,開辟了廣闊的國內市場,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美國的交通運輸業也是和工農業發展相協調的。從十九世紀初的汽船運輸到十九世紀中的鐵路運輸再到十九世紀末的汽車運輸,都起到了發展經濟的開路先鋒的作用。特別是在西進運東中交通運輸先行,一八六九年以後貫通大陸東西鐵路的建成和鐵路干線四通八達使美國東北部、南部和中西部經濟區域連成一片,有力地推動了西部的開發和鋼鐵工業的迅猛發展。一八三O年美國才有鐵路二十一公里,一八五O年就佔世界第一,共一萬四千五百三十四公里,[6]一九OO年又增加到三十二萬公里,相當於全世 的一半。[7]一八九六年出現第一輛福特汽車,一九一四年就有一百五十多萬輛汽車。
以上事實表明,美國作為一個年輕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是很快的,特別是南北戰爭後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內趕上了資本主義列強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⑶ 美國的工業有什麼特點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東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北至密執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蘭的南部。這一工業密集的東西狹長地帶,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其面積只約佔全國的8%,但卻集中了美國1/2以上的製造業,成為全國工業最集中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造船、飛機、導彈、電子、汽車裝配等得到巨大發展。南部得克薩斯等州的產油區,已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來,經濟和人口出現南移現象。被稱為「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速度大大超過東北部地區。
美國工業生產的特點:第一,工業生產規模大。第二,部門齊全,體系完整。第三,新興部門和尖端技術發達。第四,工業生產分布不平衡。在東北部,所屬十四個州的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8%,卻集中了50%製造業,80%的剛產量和90%的汽車產量。在西部工業帶,航空、造船、電子和導彈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0%。在南部工業帶,石油、化工、造船和軍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20%。
工業分述:
電力工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發電裝機容量、機組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始終超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全國發電量為3000億千瓦小時時(1947),用了20年的時間翻了兩番,1967年達13000億千瓦小時以上。電力增長的超前系數(電力彈性系數)達 2左右。此後的20年,由於「石油危機」等因素,電力增長速度減慢,年平均增長率為3~4%,但仍超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1989年,全美總發電量為29582億千瓦時,裝機總容量為6.85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發電用能源佔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為33%。這一比重逐年增長,反映了電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到2000年,這一比重將增至45%以上。用電構成主要是三大用電部類:工業用電佔38%,生活用電佔34%,商業用電佔26%。隨著工業電氣化程度的提高,單位產值電耗上升,而單位產值能耗卻不斷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產值電耗為0.9千瓦小時,能耗為1.65千克標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時,而後者卻下降為1.35千克標准煤。與此同時,生活用電水平也不斷提高。1980年,美國年人均生活用電為9536千瓦小時,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美國電力工業的所有制格局由私營電力公司、聯邦政府經營的電力局、市政公營電力公司和農電合作社4種形式的電力企業構成,並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形成,一直延續至今。私營電力公司幾經合並,已由2000餘家變為240家,其發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佔全國總數的78%;聯邦政府經營的6個電力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邦維爾電力局、西南電力局、阿拉斯加電力局、東南電力局和西部地區電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營電力公司,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分別佔全國總數的20%和19%。農村電氣化計劃由1936年開始執行,由內務部的農村電氣化局(REA) 向全國各農電合作社貸款,經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實現農村電氣化。現有農電合作社1000餘個,裝機1850萬千瓦。
美國的發電能源主要是礦物燃料,火電比重一直佔70%左右,火電中又以煤電為主,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煤電比重不斷增長,1984年煤電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為56%,油電和天然氣發電相應地由37%下降到17%。與此同時,由於易開發的水電減少,水電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電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國現有火電裝機4.97億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萬千瓦機組在美國投入運行;接著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別投入了第一台30萬千瓦、50萬千瓦和 100萬千瓦機組。這是單機容量迅速發展的高潮時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單機容量翻一番,這對加快電力建設速度、降低造價和發電成本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此後,由於發電效率和運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機組容量增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