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務運動中興辦的軍事工業及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李鴻章興辦的軍事工業: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機器織布局、電報總局
代表人物左宗棠興辦的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蘭州織呢局
代表人物張之洞興辦的軍事工業: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官局
代表人物曾國藩興辦的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
洋務運動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除此以外,還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一系列軍用工業生產廠。
歷史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在此之前一些學者就提出了學習西方國家的優點以增強國力,例如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不久,因為清政府用領土,主權以及一系列經貿特權暫時填補了外國侵略者的肚子,國內的農民戰爭也進入低潮,因而呈現了暫時「穩定」的局面,即所謂「中外和好」的「和局」。
但是在清朝統治集團中,一些頭腦比較清楚的當權者,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樞執掌大權的恭親王奕䜣等人,並沒有因為這種「和局」的出現而減少他們對清政府統治的危機感。
曾,李,左諸人都為剿滅太平天國而建立殊勛,他們在藉助外國侵略者對太平天國的「華洋會剿」中,親眼看到了外國侵略者堅船利炮的巨大威力,從而感受到一種潛在的長遠威脅。
面臨中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他們繼承了魏源等「經事派」提出的「師夷長技」的思想並極力將這種思想付諸於實踐他們「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目的,一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條件下,徐圖中興。
2.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在自強和求富口號下,分別創辦了什麼企業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在「自強」為口號下,創辦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在「求富」為口號下,創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該運動從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口號是「師夷長技以自強」,後期口號是「師夷長技以自富」。
(2)創辦軍事工業先後創辦了什麼擴展閱讀:
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
一、軍事方面
經歷了軍事的慘敗後,一貫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派認識到以軍事工業的創新才是富國的根本,於是提出了「自強」的口號。洋務派以興建軍事工業為主。出於鎮壓各地農民起義軍和抵禦列強的目的,洋務派先後設立了天津和江南機械製作廠,興建武備學堂以培養能夠使用新式武器的技術人才。
同時,近現代化的武器還需要近現代化的交通,所以推動了造船廠和電報局的設立,以及運輸裝備和鐵路的修建。他們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和威海水師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為中國的近代國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洋務派還力排眾議,興建了新式海軍。新式軍事工業的發展在抵禦列強的侵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1876年左宗棠率兵出征新疆收復伊犁,大大打消了西方列強的囂張氣焰,1884年中法戰爭中的鎮南關大捷更是震驚中外。洋務派的自強運動,增強了國防實力,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化的軍事進程,有效的遏制了西方列強侵略的步伐。
二、工業方面
1870年至1890年,是洋務運動的第二階段,洋務派提出了「求富」的口號,以興辦民辦工業為主。這一時期,洋務派大力發展了紡織、煉鋼、采礦以及航運等民用企業。除固有的官辦模式外,還採用了官督商辦以及官商合辦的模式,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的設立。
洋務派在企業設立伊始,便從西方引進先進的機器設備和先進技術,聘用外國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盡管洋務企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諸多限制,但眾多洋務民用企業的設立極大的促使了中國在生產技術方面的大變革,使中國出現了近代工業文明的曙光。
在洋務運動的影響下,中國的一些地主和商人受到企業利潤的吸引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可以說是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開始,如華僑商人陳啟源創辦的繼昌隆機器絲廠。這些工業為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資產階級也在這一階段開始孕育。
三、教育方面
洋務運動鼓勵開辦「新學」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瓦解,京師同文館的設立培養了一批翻譯和外交人才,為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儲備了一定數量的人才;清政府還分批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學成歸來後為中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如詹天佑幼年留學美國,學成回國後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等鐵路工程,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探索舉措開啟和推動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
3. 洋務運動所創辦的軍事、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一、軍事工業:在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通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
1.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在安慶大觀亭由曾國藩設立,為中國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經始督辦,並由丁日昌總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主要製造槍炮和修造輪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開辦了我國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海軍飛機工程處,從事水上飛機製造。
4.北洋機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設立,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以製造火葯、槍炮、子彈、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
5.蘭州製造局:1869年於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產彈葯。
6.漢陽兵工廠:1890年在漢陽由張之洞設立,除了步槍製造設備以外還引進了煉鋼與火炮製造設備,成為當時中國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兵器之兵工廠。
二、民用工業:由於前期的軍事工業耗費了大量銀餉卻沒有明顯成效,並且軍事工業所需的原料也出現短缺,洋務派決定以「求富」為口號,再發展一批民用工業以籌集資金,這批民用工業的產品很多是以市場為導向,具有近代資本主義工業的特點。
1.輪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於上海由李鴻章等設立。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
2.開平煤礦:1878年在開平由李鴻章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南方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煤炭緊缺問題。
3.湖北織布局:1888年在廣州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籌設,能織原色布,斜紋布,花布等,暢銷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還遠銷海外。
影響:
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4. 洋務運動中中國創辦了哪些近代軍事工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1865年9月20日,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
這是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近代軍事工業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同時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軍火工廠。
(4)創辦軍事工業先後創辦了什麼擴展閱讀
南機器製造局在同治年間是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對於清朝的軍事力量以及重工業生產都有提升作用。
例如從1865年開始,在李鴻章、曾國藩的主持下,江南機器製造局開始了對德式武器的仿製,1867年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步槍,該槍使用黑火葯和鉛彈頭,威力驚人,在1867年時,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十五枝毛瑟槍和各式彈葯,李鴻章認為當時該局生產的槍械彈葯,對於後來捻亂的平定有所助益。
1871年始造林明敦邊針槍(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林明敦的滾輪式(Rolling Block)一號步槍,是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單發軍用步槍,由美國雷明頓(Remington)公司於1865年年推出,中國曾在1871年年至1874年之間采購了14,400枝。
1891年年江南製造局劉騏祥呈文製成快利槍,職向外洋購到奧國曼里夏(曼利徹)新式連珠槍一桿,詳加考察,確系堅巧靈捷無比。惟其所用連珠子盒,只能從上插入,兵士臨陣每人至多不過攜帶百餘盒。
旋飭華洋匠目,按件繪圖,逐細考究,仍於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並經造成樣槍數桿。其節套(接收器),機簧(博爾特),保險,槍刺之類,即以曼里夏式樣,全用鋼料製成,取其造法堅致,開關便捷,利於行間也。
其槍筒仍用新利槍之式,蓋新利槍筒來復線有七條,口小而子長,彈子逼出較為勁利。槍之退力亦小。子盒一項,以英國南夏槍五子手弓彈盒(按:指彈夾,汽提塔)依樣更易。取其前後皆可裝子。陣仗之際,兵士所帶銅盒告匱,仍可隨手握子,從後裝入,亦能連珠施放,源源不絕。
快利與原槍的差別,除了上述的槍管,上彈方式之外,並將原槍的架槍鉤改為通槍條。原槍有兩個固定環,快利只有一個。
由於口徑不同,表尺照門當然也不一樣。快利採用的彈葯是英國的303口徑,甫於1888年啟用,是一種使用黑火葯,有底緣的圓頭彈。後來改用無煙火葯,減少彈頭重量以增加初速,一直用到二十世紀50年代才換為308的北約。
5. 洋務派在自強的口號下創辦的軍事工業有
第一,19世紀60——70年代,在這個階段里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國防近代化的特殊要求,導致近代軍事工業的率先創辦。洋務派先後創辦了一大批軍工企業,以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為標志,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湖北槍炮局等,以及各省陸續建立的蘭州機器局、廣州機器局等,共二十一處軍工廠。 第二,19世紀70——90年代,在這個階段他們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近代民用工業。對於軍事工業而言,原材料和燃料就是它們的生命線。當時,無論是紡織、鋼鐵工業還是其他製造業,都建立起了機器工業企業。洋務企業盡管受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機械化的程度還很低,各企業內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勞動,但它們畢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器和工藝,在生產技術方面發生了空前的大變革,使中國破天荒出現了近代工業文明的曙光。 第三,洋務派還創辦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為了「自強、禦侮」,洋務派在興辦軍用工業的同時,開始籌建近代化的海軍和海防,這是中國近代海防事業的巨大進步,結束了中國以往有海無防的時代。 第四,洋務派在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上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學習,創辦中國近代教育,如京師同文館等。據統計,到1896年為止,各地洋務派開辦的洋務學堂有34所。這些學堂大多是專門性的實用技術學堂,規模大小不等,程度高低不同。 第五,洋務運動還促進了中國外交近代化的發展,總理衙門的設置是早期中國近代化邁出外交的第一步.在外國列強的要求下,1861年初,咸豐帝批准了奕欣等洋務派人士的奏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 第六,我們在從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上看,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簡稱為中體西用,它是貫穿於洋務運動始終的一個指導思想。然而應當指出,洋務派主張的「中體西用」,「實際是一革命性的態度」。[1]它最初是由馮桂芬於19世紀60年代初在《校_廬抗議》一書中提出的,馮桂芬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西國富強之術。」[2]之後,洋務派官僚和理論家們特別是後者又對這一思想加以解釋,並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按照當時洋務派的主流觀念的認識,所謂的「中體西用」,簡單說來就是要以中國的孔孟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思想文化、以「倫常名教」作為思想基礎,以向西方學習技藝為主,而對於封建君主的專制制度是不動搖。這就決定一切的前提是必需為封建統治而服務的,他們不想也不可能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來源:數碼設計
6. 洋務運動興辦了哪些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
主要內容:軍事:積極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軍隊,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經濟: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采礦、紡織等各種民用企業。
文化: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洋務人才。
政治:1861年,設立總理衙門
創辦軍事工業:1861年:安慶內軍械所人物:曾國藩
1865年:江南製造總局人物:李鴻章
1866年:福州船政局人物:左宗棠
創辦民用工業:1872年:輪船招商局人物:李鴻章
1880年:電報局人物:李鴻章
1893年:唐胥鐵路
①洋務企業採用西方技術和設備進行生產,屬於近代企業。②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雖然這些企業採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③洋務派後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所以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7. 洋務運動中中國創辦了哪些近代軍事工業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製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下面的這份時間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洋務運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內容: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內設翻譯館;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機器製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北洋機器製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
1875年,建議在各省設立洋學堂。
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
1880年,在上海建立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京師學堂,購置軍艦;設立南北電報局。
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
1882年,建立旅順軍港。
1885年,清政府新設立了海軍衙門;在天津設陸軍武備學堂。
1890年,在漢陽建立湖北槍炮廠;在湖北,江西設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