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被分為重工業區的鄉鎮怎麼發展

被分為重工業區的鄉鎮怎麼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06 05:03:37

㈠ 我國四大工業區的優點,缺點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分別是什麼

中國四大工業區:京津唐綜合工業區,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地帶(滬寧杭工業區),珠江三角洲工業地帶。京津唐綜合工業區.: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區.: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一、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於溫帶季風區,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

(3)社會經濟因素: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礦、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嚴重

發展方向: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二、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㈡ 鄉鎮如何發展經濟

近年來,如何大力發展以「鄉鎮增財力、農民增收入、農業增效益」為重點的鄉鎮經濟顯得越來越重要了,這是因為鄉鎮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環節。鄉鎮經濟能激發基層的活力和創造力,從而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促進城鄉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我認為,首先是要發展鄉鎮工業。發展鄉鎮又要以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為重點。鄉鎮要按照集約發展、效益優先的原則,大力發展鄉鎮工業,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一、大力發展園區經濟。現在的豐順擁有縣工業園區、湯西工業園區、豐順潭江陶瓷工業園等,因此,建造符合地方鄉鎮的工業園區根據鄉鎮街道的要素和稟賦和經濟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鮮明的鄉鎮工業小區,我們知道一個工業小區就是一個增長極。在鄉鎮工業小區的強力拉動下,增加鄉鎮街道的財政收入例如,新南方青蒿葯業基地的建立,是一種青蒿(第四代)抗瘧疾葯。它是一種獲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全球最先進、價格最低廉的青蒿復方(第四代)。已經帶動了周圍數千農戶種植青蒿,種植面積多達5萬畝,產值高達18.6億元,利稅將近1.5億元,各鎮都已建立了青蒿種植示範點,並全部簽訂了保價購銷合同。這個將有利於有實現農戶生產產品,企業定價定期收購農產品,降低了世界大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下對農戶生產農產品的積極性,使農民群叢的利益得到保障。
加快鄉鎮的重新規劃和建設既有利於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又有利於鄉鎮經濟的建設。因此,首先要以規劃為先導。縣鎮府應該高度重視發揮規劃在城鎮建設中的主導作用,著力調整城鎮格局。逐步完善以城區為龍頭,工業園區為亮點一縣兩岸三鎮為全縣城鎮建設城鎮化格局。其次,要以產業為依託。要充分發揮各個鄉鎮的資源、技術、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開發具有特色的主導產業,以此支撐城鎮的快速發展。再者,要以增收為目標。充分發揮人口集聚功能,在小城鎮戶口、建房用地、證件手續、銀行貸款和生產經營等個方面實施優惠扶持,促進城鎮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城鎮化水平。
二、錯位發展特色工業。以各鄉鎮的實際情況著力發展竹林、礦產、石材等資源加工業,縣城城鄉則以做大做強喇叭傳統工業,潭江以發展陶瓷為主要產業,湯南以發展地方食品面線加工業為主要特色,縣政府提供和創造相關產業鏈,以特色牽引競爭力。
例如,豐順准備做中國的「第一喇叭生產縣」,做走出圍龍看梅州的主打產品,目標是使豐順喇叭響遍天下。縣鎮府應該協助企業規劃和提供良好的生產、銷售和融資上,使豐順喇叭能成為具有的生產優質的產品的能力、上市能力和使產品不斷創新和擴展其他領域。能真正地成為地方經濟的特色,引領相應的配套服務上一個台階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發展以豐順喇叭響遍天下的口號,來錯位發展當地的特色經濟,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豐順擁有電聲企業195家,從業人員多達2萬餘人,電聲行業產值達10億元人民幣,佔全縣總產值的32%全縣電聲產品及其配件出口3584萬美元。出口穩定而且出口國家和地區多達70個。實現以「豐順喇叭」來主打縣級經濟的產品是相當合適的。縣鎮府應該加大力度發展這個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擴大先的知名度。先找到一個做有把握吹響的喇叭,一鳴驚人;再藉助產品的影響力,凝聚各方合力使之形成產業集群。形成種類齊全、知名品牌、集群發展,並輻射到珠三角,成為全國主要生產電聲產品的基地之一,讓豐順喇叭走向世界。
三、著力扶持中小企業。想打造良好的企業品牌,就順著大勢積極擴寬國內外市場,爭取更大的發展。以高新技術引領產品進行創新和改造使之變成新的產品,具有新的功能。縣委、縣鎮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和擴大招商引資的渠道,完善工業區的信息服務渠道,為縣里的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宣傳和服務性功能。進一步,發展中小企業使之能做大做強,成為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例如,為工業園籌建工業園網站。來提高中小企業的知名度、塑造品牌和抬升企業產品形象。鎮府加大對這些中小型企業扶持力度,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產品展銷平台,以及產品的部分售後服務。加大對縣內的技術學校、培訓班和訓練場地的扶持力度,使之能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專業人才和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工人。
其次是發展現代農業。我們知道農業是一個縣的民生問題的關鍵,農業的發展站在縣域經濟的范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對縣域內的工業、建築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建設造成嚴重的後勁不足。對豐順來說,既是工業基礎薄弱又是農業水利基礎落後的縣域。而發展基地農業可能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以解決個體化的農民小生產與市場化的社會生產的矛盾。所以一是建造基地農業,如現在八鄉鎮由鄉賢投資的茶園、番薯種植基地、八鄉水庫養殖基地和湯西鎮的甜玉米上產基地等等。現代農業就應該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經營,以龍頭農產業帶動農民發展農業。從我市縣投資興辦專業合作社,自辦農業生產基地聯結農戶進行生產還組織為農戶培訓、咨詢、種子和種苗等。積極組織和支持企事業單位與大學開展技術合作研究,引進、轉化及推廣科研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迅速轉化和產業化。從而有利於發展我縣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工工業和提高產業化配套技術水平。
四、在我縣很有必要實施外向拉動經濟的發展,因為無外不活,無外不快。外向經濟的拉動有利於保持鄉鎮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這就是我們要實施外向經濟的關鍵所在。1、搭建平台「請進來」,縣鎮府對各個鄉鎮進行認真研究自身的區域優勢和產業優勢,精心構造招商引資的載體。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各鄉鎮的工業小區的規劃評審,加快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並加於精心策劃包裝項目。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為依託,來吸引外來企業帶進新項目。還要大力鼓勵企業實行「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和創造條件扶持外向型、出口創匯型企業,使之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我縣可以以電聲、紅木家私和茶葉等等為主要涉外生產企業,使之能與國際上的劇團公司競爭。
五、人才的招聘和管理。農業的產業化和產品的銷售上,人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渝了。我縣應該加強對人才的招聘和管理/以至於造成人才流失。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利於為農業的農貿供應、產後服務、解決農副產品的出售、企業的重組、安置和償債提供良好的策劃方案,尤其在組建產品銷售網路、產品經營和招商引資以及隊伍建設上等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還應該積極與市內大學通力合作,達到充分利用大學的學術、技術、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加速對農業的改造和農業產業化。
在我看來縣鎮府必須加強對鄉鎮的政策扶持,因為強化政策扶持也是發展鄉鎮經濟的堅強保障。以鼓勵經濟較強的鄉鎮率先發展,薄弱鄉鎮加快發展及對我縣的人才資源進行整合。在幹部的調配中特別注意縣直屬部門與鄉鎮幹部的交流,並盡可能把優秀幹部配帶鄉鎮第一線。在鄉鎮黨委換屆中進行縣直屬幹部與鄉鎮幹部的交叉調配,是鄉鎮幹部進一步年輕化。在公務員的挑選時以領導組織能力和文化程度並舉為人才選用機制,使鄉鎮幹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引領青年人才走向村寨、社區任職,強化基層班子的建設。可以通過優先提拔的職級激勵、獎勤獎優的經濟激勵和後退問責的責任激勵。以激發各個鄉鎮的你追我趕的競爭熱情。
在實行強鎮的戰略的同時,時刻不忘較為貧困的鄉鎮的幫扶力度,對財力薄弱的鄉鎮,在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政分成方面加大資金扶持;對地方偏僻的、交通不方便、區位不優的鄉鎮,則在政績考核、水款徵收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從而實現鄉鎮經濟的均衡發展。
縣鎮府還可以為企業技術創新與品牌的樹立提供相應的幫助,充分發揮縣域經濟的規劃和策劃作用。開設相應的專業人才培訓班和行業聯盟及在縣內建立信息化平台,有利於我縣的電聲企業實現行業聯盟一體化,從而增強電聲行業的整體競爭水平。再加上建立合適的供應鏈體系,更有利於我縣實現「豐順喇叭響遍天下」的目標。由於我縣網路的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特別是企業間、企業內部的區域網網路、ERP幾乎沒有。而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顯得更加落後,所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來增強企業的相對競爭力有重大的作用。通過信息化來管理來增強企業、行業的競爭力明顯變得重要了。
企業才是鄉鎮經濟推動的主要動力和主要參與者。因此,各個企業也應該要向特色、專長、精密方向發展。能從自身企業的實際出發,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要從本企業有特長的產品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要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才是最了解市場的需求,了解產品發展的動向,通過聯合才能較快地滿足市場需求。但對縣內的較大型企業擁有這個實力,可以為縣內的行業做些相應的貢獻。鎮府也應該積極鼓勵企業這樣做,從而培訓出更多的專業人才,使縣內的行業的技術人員水平有較高的提高。
由於本人擁有的知識有限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尚未達到專業水平。
因此,此篇論文純屬個人簡陋的想法,有些地方可能以偏蓋全了。請多多指正!本人在此,多謝了!

來自---
riskgirl

riskgirl

㈢ 鄉鎮礦業持續發展的道路——區域集團型全方位滾動

此文原載《中國礦業》1994年第2期

摘要 鄉鎮礦業是指鄉及鎮開辦的各種形式的集體礦山和個體采礦業的總稱,具有數量多、分散性大、靈活性強、經濟類型多樣、經營機制市場化等特點。本文著眼於鄉鎮礦業作用及存在問題,論述了鄉鎮礦業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 鄉鎮礦業;礦產資源;經營機制;區域集團

我國鄉鎮礦業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頒布,各級礦管機構建立及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政策約束下穩步發展。進入90年代,隨著鄉鎮礦業在整個工業體系中地位的日益突出及國家政策給予的大力扶持,正逐步進入騰飛階段。為使這些數量多、分散性大且靈活性強的鄉鎮礦業變成正規化的、走向持續發展的軌道,本文從分析鄉鎮礦業的作用及存在問題說明發展壯大它的必要性,並進而提出鄉鎮礦業應走區域集團型全方位滾動發展的道路,最後指出地方政府在引導管理鄉鎮礦業中的功能。

1 鄉鎮礦業的重大作用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鄉鎮礦業的重大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鄉鎮礦業在全國礦業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國25萬處鄉鎮礦山,開發136種礦產,1990年甲類礦產產量7.8億t(不包括磚瓦粘土和建築用砂石),其中原煤3.57億t,佔全國產量的33%,黃金佔35%;鐵礦石5258萬t,佔31%;磷礦石3057萬t,佔43%,建材非金屬礦石3.1億t,佔80%以上。鄉鎮礦業在全國礦業格局中另一個作用是彌補了國有大中型礦山開發之不足,在一定條件下可減少資源的浪費。國有礦山開採的多是儲量達到一定規模的高價值礦產;而鄉鎮礦山的開發活動則多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地資源賦存情況作決策,不要求達到某種規模,由此使一些儲量小,勘探程度相對較低的礦產得到開發利用,如河床的砂石,地表有出露地下賦存量很小的礦點等.這是從儲量規模上看鄉鎮礦業利用資源的情況。從資源佔用實際看,鄉鎮礦山開發的多是邊、角、殘儲量,對國有礦山佔有、開發的儲量起到拾遺的作用,由此減少了國有資源的地下損失。

第二,拓寬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渠道,彌補了農建資金不足,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鄉鎮礦業的就業人數,這幾年一直保持在700萬~800萬之間,佔全部鄉鎮企業就業人數的7%~8%。這對地處山區可耕地少,交通不便的山村農民來講,無疑增加了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同時減輕了富裕勞動力湧向城市的壓力。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影響農業生產發展在我國是非常顯著的,但農業是解決吃飯問題及農村奔小康的基礎,在國家財力有限不能大量投入農業基本建設時,發展鄉鎮礦業,引導鄉鎮礦業走以工助農的道路是可行之舉。

第三,鄉鎮礦業的崛起、發展、壯大為探索中國式的工業道路提供了新思路.中國鄉鎮企業協會第一屆學術討論會上與會者認為:在我們這樣農民人口占總人口79%、占總勞動力74%的國家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首要問題是要把實現工業化與解決農民問題結合起來。我國工業化要按城市工業化與農村工業化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總格局,統一規劃,合理分工,一視同仁,協調發展,西方發達國家走的是一條城市工業化道路,現在因城市病癒來愈嚴重,不得不將工業生產向農村遷移,這正如《大趨勢》的作者奈斯比特所指出的:「由城市向農村的經濟擴散,或者叫分散,已成為當今改變整個西方社會經濟生活的趨勢之一」。

礦產資源的開采與加工屬重工業生產,鄉鎮礦業的集約化聯合經營,向區域性集團發展,並在全方位滾動,協調發展中形成各種開采加工區,在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向相關產業延伸過程中邁進城鎮化行列是可能的。鄉鎮礦業的迅猛發展為此作了佐證,因礦業開發而興起的城市在我國有20多座,因鄉鎮礦業發達而富甲一方的山東招遠市、廣東雲浮市、河南靈寶市等有力地證明鄉鎮礦業開發在振興地方經濟,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是,經過十多年的實踐也暴露出一系列積弊,主要表現在:

第一,儲備資源嚴重不足。鄉鎮礦業佔有開發的資源多是邊、角、殘儲量或探明的小礦床和礦點,開采之初儲量就不足,再加上開采過程的濫采亂挖,采富棄貧,追求數量經濟效益的行為,更進一步加快了資源耗竭速度。煤炭部對1.9萬個鄉鎮煤礦的抽樣調查表明,它們的平均服務年限只有6年。據郭欽安「堅持技術改造,引導鄉鎮煤礦健康發展」(《能源基地建設》1991年8月專輯)所列數據測算,山西省到2000年時將有一半鄉鎮煤礦報廢。

第二,宏觀管理不力,微觀急功近利。宏觀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實施滯後於鄉鎮礦業的發展;管理機構成立晚,不健全,執法不力,給鄉鎮礦業的盲目發展以有機可乘;地方保護主義,某些政府短期行為又加劇了鄉鎮礦業的超常規發展,為以後的持續穩定發展埋下隱患。微觀方面存在著決策拍腦袋,不經科學論證,在資源不清,無有技術人員指導,市場不甚明了的情況下盲目上馬,導致資金浪費;開發經營上追求近期效益,缺乏規劃下的規范化開采,資源浪費嚴重,利潤分配上普遍存在吃光分盡思想,缺乏發展的長期考慮。

第三,鄉鎮礦業勞動者技術素質跟不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種人才短缺,很難從事科技含量高的資源開發工作。

2 鄉鎮礦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區域集團型全方位滾動

鑒於以上所述的鄉鎮礦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要求它必須發展,而且要持續、穩定地發展,而鄉鎮礦業發展中面臨的資源問題,宏觀、微觀管理問題更亟待探索和研究。

鄉鎮礦業形成的初期,由於地表或地殼淺部資源較多,開發較容易,投資不多即可生產並盈利,國家政策的扶持為它的壯大創造了有利的環境,但是,隨著資源開發規模日益擴大,耗竭呈加速趨勢,後備資源吃緊乃至面臨無資源可採的局面,鄉鎮礦業的生存受到威脅。這是鄉鎮礦業發展中遇到的第一障礙。障礙之二是隨著國有礦山十四項權力的不斷落實與相應責任的貫徹,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鄉鎮礦業的產品如何在競爭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並求得發展,這里有個發展方向的問題。1992年11月5日人民日報社論「論區域經濟」一文指出:區域經濟的「特色在聯合,優勢在整體」。創造「蘇南模式」的無錫郊區積極與大專院校協作,與大中型國有企業「聯合」,加速營造生產要素市場,實施「再次崛起」戰略的舉措,就充分認識到船大御風浪的優越性。因此,鄉鎮礦業必須改變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既浪費資源,又不經濟的生產方式;立足技術改造,提高裝備水平;立足管理進步,提高經濟效益;立足集約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

無疑,區域集團型全方位滾動發展是必然的。

這里,區域集團是指資源富集區各種礦產資源開發、加工經濟實體,在政府協調控制下形成的互為原料,互為市場的有機整體。他們在人才利用上互相流動、交流;資金利用上互相支持,幫助;整體上在資源的開采、初加工、再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生產形成系列,就地實現資源的後續加工增殖。由此使區域內的礦產資源開發、企業經濟效益和組織化程度提高。同時地方政府還要盡最大努力吸引域外資源進入本區,開辟更為廣闊的域外市場,形成兩頭在外的資源開發、加工、銷售市場,更進一步推動本區礦業的發展壯大。

全方位滾動是指以礦產資源的開發、加工、銷售為吸附載體的生產銷售集團形成後,在政府嚴格控制分配、統籌規劃下實現生產周期循環漸進延伸中的資金積累,智能培訓,使勞動者素質、生產設備水平得到提高,進而實現產業擴展和經濟增長的良性運行。

區域集團型的發展形式,從我國礦業現實及已存在的形式來看主要有三種。

其一,區域內聯合發展型。包括區域鄉鎮礦業與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的國有礦山聯合和鄉鎮礦間的聯合兩種形式。前者是以區內現有國有礦山為依託,鄉鎮礦山開采國有礦的邊、角、殘儲量或分布在國有礦外圍的礦點並供其選(冶);在生產合作中學習國有礦山的采選技術,管理經驗;或立足國有礦山、礦物原料加工企業配套資源的需要,積極尋找並開采對口資源,或利用國有礦山廢石進行粉碎加工、生產建築鋪路用石料。宜昌磷化集團將自身的技術資金優勢與鄉鎮礦山資源優勢結合,探索出的「共創效益、共享利益」的路子可作為這種聯合的範例。

區域內鄉鎮礦業間的聯合是鄉鎮礦的開發與加工形成互為原料、互為市場,共同以實現區域內資源的後續加工增殖為目標的有機體。地方政府協調開發和加工項目,同時鼓勵加工、深加工項目上馬,使資源的開發與後續加工能力成比例地增長。

目前,地方企業已由過去賣「黑、大、粗」的原料和低檔產品向深加工、高檔次,高精尖拓展.這方面全國的實例很多,不一一列舉。這種區域性產業群具有強大的生產力,骨幹企業牽動能力大,技術互補的開發力大,效益相關的凝聚力大,為形成產業、產品優勢創造了條件。

其二,兩頭在外型。區域內先期以開發本地資源為主,並逐步形成開采、加工體系,依其區位優勢或人才、技術優勢擴大影響。設法吸引,購進域外資源進入本區,擴大加工生產能力,增加區內產品花色、品種、檔次,形成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吞吐能力」強大的資源開發、加工、銷售市場。廣東雲浮和湖南汝城礦業探索走出的正是這樣的道路。

廣東雲浮素來是「種糧不吐穗,栽樹不吐綠」的窮山惡水之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市、鎮、村、聯戶、戶辦「五個輪子」驅動的方針,在充分開發、加工利用本地資源的同時,利用其有利的區位優勢及政策措施積極開拓市場,吸納外地優質石材進入本區,招攬八方客商來雲浮做石材買賣。現在開發、加工企業已達2800餘家,在324國道兩旁形成蔚為壯觀的百里長的石料工業「走廊」,成為全國四大石料建材基地之一。無論是數量、花色、品種和質量,在國內均具一定優勢,被譽為「石料建材王國」。

居全國鎢砂產量首位的湖南汝城,仰仗本地人才、技術優勢,從外省、外縣購回鎢砂原料(1990年購入區內7000t,本地只產2000t)供全縣60多家鎢砂加工企業進行精加工,產品銷往國內外,賺取加工費,使鄉鎮礦業開發、加工呈現出勃勃生機的局面。

廣東雲浮和湖南汝城走的這種開發本地資源或吸引外地資源輸出精加工礦產品道路,使它們成為國內有影響的建材王國,鎢砂生產首戶。這種發展之路的意義在於:提高了礦產資源在本地的效益,減少了低值原料的運輸;在本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擴大了礦業勞動力就業比例,增加了收入。

其三,產業擴展型。以礦產資源開發、加工為龍頭,以此作為資本積累的源泉,然後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或礦業發展要求拓展礦業以外的產業。山西大同市南郊區的以煤助農和湖南漣源的煤林互養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值得借鑒。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高山村,20世紀80年代初靠集資進行煤炭開發,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已形成20多萬噸的原煤生產能力,年純利潤達120多萬元,並先後建起了8個集體企業,使非煤炭收入超過煤炭收入。盡管如此,高山村「戰斗堡壘」未忘記農民種糧的根本,面對資源儲備不斷減少,礦業發展後勁漸感不足的形勢下,毅然作出改灘塗地140公頃(2100畝)的規劃。現在高山村已投資370萬元,從河灘地上整理開發水澆地141.33公頃(2120畝),比老祖宗留給他們的還多42.6公頃(639畝)。以工幫農、促農的舉措;不僅改變了單純依賴採掘耗竭性資源無法持續發展的思維方式,更為山區農村的工業發展兩條腿走路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

上面提到的三種區域集團型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但目標均在於發展壯大鄉鎮礦業,使之持續穩定地發展。資源豐富的地區走的是聯合的道路;資源相對豐富又具備開放條件的能廣泛吸引外地資源,銷售渠道通暢的走的是兩頭在外型道路;而礦種單調,需要地面資源配套的,探索的是一條地下地上共同發展的產業擴展型路子。由於本人接觸材料有限,到實地調研不夠,可能不盡全面,還有其他發展形式,希望有興趣的同志共同探討。

3 區域集團型全方位滾動 發展中地方政府的功能

鄉鎮礦業發展的實踐證明,區域集團型全方位滾動發展,有利於把握其適當的發展速度,調整產品結構,加長礦產品加工產品鏈,提高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通過控制分配,把握積累資金的流向,提高礦業技術進步和礦業勞動者的素質,發揮集團整體優勢,抵禦市場經濟沖擊。但是,鄉鎮礦業的散砂難拈,嚴重的短期行為決定了它們自主聯合走集團化共同發展道路的難度,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從現實礦業實際出發,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出長遠發展規劃,並多方面服務指導,協調鄉鎮礦業的發展,引導它們向集團化方向邁進,具體包括如下幾項。

(1)查明資源家底,作好礦業發展規劃。

礦產資源是礦業生產的勞動對象,鄉鎮礦業對後備資源的可開發量尤為關切,地方政府在作礦業發展規劃布局時,首先要弄清楚區域內各種資源蘊藏情況,在此基礎上協調鄉鎮礦業的發展,做到開發有度,加工有序,在保持本地礦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原則下,扶持有競爭優勢的礦產開發向規模經濟發展。

(2)指導、幫助鄉鎮礦業走聯合、多角度化發展的路子。

首先,提高鄉鎮礦業對共同發展的認識,從思想上改變過去那種個體小農經濟的生產作法,徹底改變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國家利益、子孫後代利益的短期行為。其次,幫助鄉鎮礦業領導班子改革,力促那些團體利益、長遠利益意識強,有管理能力,懂技術的人才進入領導層。第三,強化鄉鎮礦業內部約束機制。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保證技改、安全、教育的投入,並劃出專項勘查基金,以保證對後續接替資源的勘探。第四,嚴格礦業項目的審批,使礦產開發加工能力增長同步,並力促加工產品向精細化、高附加值方面轉化。第五,鼓勵鄉鎮礦業的積累資金向別的產業投入,增強抵禦沖擊礦業的風浪。

(3)加強對鄉鎮礦業的監督服務功能。

鄉鎮礦業機制靈活的不利面就是跑、冒、滴、漏多,這對其本身穩定有重大影響,同時也對國家的稅收工作不利。地方工商、稅務等部門應在公正、廉明的原則下,嚴格鄉鎮礦業的財務管理,使資金做到用之有度,取之有理,投之有效;政府機構聯絡廣、信息靈通,應盡力為鄉鎮礦業的生產、銷售提供信息服務,幫助它們尋找新客戶,開辟新市場;舉辦各種培訓班,為它們培養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銷售人才等;悉心處理好鄉鎮礦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社會化問題。

㈣ 重工業基地發展的條件。

主要是資金,對於重工業而言,各種大型設備的購入,還有廠房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是出口貿易的話,還需要有碼頭和港灣

㈤ 鄉鎮工業的發展過程

1949年後,鄉鎮工業在中國農村手工業的基礎上,經過30多年的曲折發展,逐漸成為一支重要的工業力量。中國農村手工業的歷史悠久,長期依附於農村自然經濟。建國初期,全國農村專營、兼營手工業者有1000多萬人,1951年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後,以他們為骨幹,逐漸產生一批為生產、生活、外貿出口服務的傳統工藝「廠」。這些附屬於農業合作社的手工業作坊,便是鄉鎮工業的前身。據1954年調查,商品性手工業產值24.9億元。1958年,在實現「農村工業化」、「人民公社工業化」的口號下,原屬農業社的全部工廠、作坊被收歸公社所有,從手工業社轉歸公社約3.5萬個合作企業,加上地方國營下放一批企業和平調社員部分收入興辦的一批企業,共有公社企業約260萬個,產值約62億元。到1963年底,企業數和產值分別減少到1.1萬個和4.2億元。「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國營工廠正常生產受到破壞,一些工業產品奇缺,農村公社、大隊又興辦了許多工業企業。1970年,國家為加快農業機械化的步伐,用扶持人民公社的資金,幫助社隊建立了一批農機修造廠,1976年全國社隊工業產值已達243億元。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特別在1978年以後,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和扶持鄉鎮工業發展。例如,對新辦的和某些地區、行業的鄉鎮工業企業予以減免工商所得稅;為糾正和防止農村基層黨政機關對鄉鎮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干預,在農村普遍實行了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並完善了集體工業企業的經濟責任制;允許農民和集體的資金不受地區限制地流動,鼓勵農民和集體投資興辦各種企業;要求各級計劃、物資、財政、銀行和交通部門,把鄉鎮工業立上戶頭,給予指導和支持;要求各產品歸口管理部門在行業發展規劃、產品質量標准及技術鑒定、生產技術要求、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對鄉鎮工業進行統一安排,並保障其財產所有權和生產經營、產品銷售及利潤分配方面的自主權不受侵犯,等等。這不僅促進了原有社隊工業的發展,而且部分農民聯營的合作工業企業、其他形式的合作工業企業和個體工業企業也得到迅速增加。為了能夠反映這一發展狀況,1984年,「社隊企業」改名為「鄉鎮企業」。1985年鄉鎮工業產值已達1827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20%。

㈥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舉個例子吧。其實下面的幾個方面,經過詳細的調研和分析後。你就會逐步理解的。
一、產業發展現狀
某鄉鎮主要農產品有生薑、柑橘、水稻、紅薯、玉米、油菜、板栗、辣椒等,其中生薑和柑桔在全鎮境內較為突出。鎮內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絕壁神劍、諸葛古營、十里古窯、夜郎崖畫、某鄉古村、深谷溶洞迷宮、地主庄園、紅軍烈士墓、紅軍標語等景觀。
二、產業發展目標
以打造「特色農業休閑旅遊小鎮」為方針,通過產業轉型,提高第一產業,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規劃在某鄉鎮培育若干農業龍頭項目;依託區域自然資源和自身特色,結合歷史文化風貌發展特色旅遊,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以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沅城村為依託,帶動發展全鎮特色農業休閑旅遊;以沅城村白玉姜和富團村冰糖橙為農業拳頭產品,推動全鎮特色農業產品發展;以某鄉鎮鎮區為經濟核心,輻射周邊村組,逐步建立與鎮區配套和協調的相關產業,帶動整個某鄉鎮的經濟發展。
三、發展思路
實施項目拉動,優化產業結構,突出特色經濟,打造生態、文明、幸福、和諧的新某鄉。
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資金扶持、政策激勵等方法,更好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農業,鼓勵農民積極發展生薑、柑桔等綠色產品。合理利用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擴大勞務輸出,加強城鄉溝通,構築市場平台,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生活富裕」新農村。
四、產業結構與定位
根據某鄉鎮自身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現狀發展情況,結合市場條件,規劃確定某鄉以發展生薑種植為特色,以柑桔種植為主,特色農業種植及深加工為輔的產業結構。某鄉鎮各產業定位為:
農業種植方面:充分利用某鄉鎮現有的自然資源條件及現有的農業基礎,在農業結構方面進一步優化,同時,加大特色農業種植力度,擴大生薑種植面積,並圍繞「特色」加大農業科技的力度,按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實施品牌化經營,調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形成第一產業的縱向產業集群。
旅遊方面:充分利用某鄉鎮現有的良好自然資源條件與人文資源條件,結合沅城村旅遊資源,統一開發旅遊業。某鄉鎮圍繞特色文化、生態旅遊,大力發展相關產業。以走紅軍路追尋紅軍足跡為主題的"紅色之旅"、以訪古探秘為主題的"黑色之旅"、以水上休閑娛樂的"藍色之旅"、以進山入寨體驗農家生活為主題的"綠色之旅"。根據休閑時間可進行一日游、兩日游或多日游。以清江湖濕地公園建設為契機,依託十里窯、紅色旅遊等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將十里古窯進行保護性修繕和開發,帶動多內容旅遊項目發展,打造成集學生寫生、研發燒制、特色民宿、休閑娛樂等鄉村文化旅遊基地。
五、產業空間布局
以打造「生態、文明、幸福、和諧新某鄉」為方針,至規劃期末,形成「一核一基兩區」的產業空間布局形態。
一核:是指以某鄉鎮鎮區為核心。
某鄉鎮以鎮區為核心,東鄰岩壠鄉,南接江市鎮,西南接托口鎮,西北連芷江侗族自治縣禾梨坳鄉、冷水溪鄉,具有便利的交通優勢,鎮區產業人口集中。
一基:是指自然人文旅遊基地。
某鄉鎮沅城村依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配合托口電站建成後形成的清江湖旅遊景圈總體建設布局,成功創建為「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鎮區內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絕壁神劍、諸葛古營、十里古窯、夜郎崖畫、某鄉古村、深谷溶洞迷宮、地主庄園、紅軍烈士墓、紅軍標語等景觀。
兩區:是指沅城村生薑種植區和富團村冰糖橙種植區。
富團村冰糖種植區:全村共種植冰糖橙7500畝,種植大戶23戶,平均畝產量達5000斤。
沅城村生薑種植區:全村共種植生薑120畝,產值達420萬元。種植戶30餘戶,平均畝產達5000斤。其中沅神灣生薑加工廠大大提升了生薑產品的附加值。
六、實施途徑
1.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基礎地位
水利建設關繫到農業生產發展,關繫到農民生活生產,是全鎮經濟發展的大事。應分期分批對現有渠道、山塘和水庫整修。擴大自流灌溉面積,增強自行蓄水保障灌溉能力,大大降低勞力投入和資金消耗,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2.搶抓政策機遇,推進交通建設
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機遇,力爭在2025年之前完成各村組道路硬化工程,打通產業運輸的「最後一公里」。
3.實施「陽光工程」,抓好勞務經濟
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外出務工農民就業技能。建立健全鎮村二級勞務輸出服務網路,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水平。依法保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4.創造優越的經濟發展好環境
一是不斷強化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優惠開放政策,創造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二是挖掘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優化人才創業環境;三是改善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信息環境,政策環境,管理環境和市場環境。
七、保障措施
1.從各種途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配套政策,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2.成立某鄉鎮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有鎮黨委書記李四海同志任組長,鎮長李雙鳳同志任副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陳柏安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其餘班子成員、農技、農機、經管、黨政辦和財政所部門負責人任組員。某鄉鎮產業發展工作由肖羽同志專職負責。
3.設立某鄉鎮產業發展基金1萬元,用於獎補各村在產業發展中突出的個人、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以及某鄉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4.積極採取各項措施,鼓勵社會資金到某鄉鎮投資。
5.加強龍頭企業的建設。積極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吸引省內外業主來某鄉鎮參與農業產業的發展,鼓勵各種形式的龍頭企業的發展。提高某鄉鎮產業的水平和知名度。
6.大力培育專業合作組織,壯大集體經濟。從運行資金和政策措施上爭取予以支持,不斷培育壯大,使其成為聯系農戶、促進產品銷售、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7.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一是加強與省農科院、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引進、選育一批商品性好、高產、優質、高效、抗逆的優良品種,加快種植的更新換代;推廣先進的栽培模式,改善栽培設施,增強農業產業發展的後勁。二是通過良好的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在農業產業中的應用與轉化,促進農業產業的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三是以農投公司項目形式鼓勵龍頭企業內部建立研發中心,加快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儲運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大產業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8.做好農業項目申報工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政策措施的戰略機遇,認真研究和用好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盯緊重點支持領域和項目,做好項目的策劃、規劃、立項、編制及申報工作,爭取有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市、縣計劃內,並抓好項目實施工作。

㈦ 如何發揮鄉鎮政府在區產業園區招商中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穩定協調發展。建設產業集群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那麼,地方政府在推動工業園區發展中如何發揮作用?
一、科學制定規劃,為工業園區提供系統支撐
規劃是工業園區的靈魂,工業園區產業聚集的程度和集群網路的形成,直接取決於規劃的水平,在工業園區發展中,科學制定規劃是政府作用的第一切入點。按照科學合理、適度超前、特色鮮明的要求,切實提高工業園區規范水平,使之真正成為與城市對接或延伸的城市新區和集中布局的工業基地,園區規劃要與城市總體規劃匹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與城市建設聯建共享。園區選址要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功能分區要求,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從實際出發,既要為今後發展留有餘地,又要防止盲目超前,增加不必要的開發成本,切實做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小塊起步、滾動發展、開發一片、成功一片,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園區發展的整體水平。工業園區的廠房、公共設施、後勤服務等也應統一規劃和設計,並根據條件逐步實施。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方針,搞好環保配套設施建設,嚴格控制污染項目。還應按功能層次要求規劃,做到一園多區,合理分布,協同配合。
二、營造產業聚集的「棲息地」,為工業園區提供環境支撐
企業發展環境可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是為企業發展所必需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軟環境主要是優質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親商安商的社會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在硬環境方面、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既要適度超前,為今後發展留有餘地,又要防止盲目擴大,增加不必要的開發成本。在軟環境方面,政府的廉潔、高效、執法、司法的公正,是不斷完善環境的核心。應積極推進自身體制創新,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行政行為嚴格行政執法,同時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提高行政效率。園區管委會的作風要體現在為企業服務上,要利用優惠政策和高效的政府服務功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要加強供給及科技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網路體系,推動科技成果流通形成與國際通行做法相似的企業運行環境和氛圍。
三、培育企業的合作關系,為企業提供網路支撐
網路是企業形成競爭力的基礎,在工業園區內建立企業間相互依附的網路關系,使企業協同的利益最大化,對於提升園區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建立企業間這種相互依附的網路關系,需要政府發揮黏合作用,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認同,積極推動企業橫向合作,要大力引導中小企業與園區內支柱企業建立協作配套關系,形成以支柱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節點的產業集群網路。地方政府作為「網路經紀人」要及時召開園區企業舉行公開會議,共同探討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園區內,許多企業往往面臨相同或類似問題,問題的解決也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可以由企業共同合作。比如:共同采購原材料,共同建立批發或零售機構,共同引進新的設備,共同完成一份大的訂單,共同開發一項新技術,共同使用某些生產設施等。為企業創造共同行動機會的行為,同時也是一個促進企業間,企業與政府逐步建立信任關系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增強了各個參與者的能力以及他們對共同行動的責任感。
四、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支持體系,為園區提供服務支撐
我區以中小企業為主體。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存在很多優勢,但也存在許多制約其發展的劣勢。如:中小企業自身不可能同時承擔起以下的所有任務,提高技術水平,尋找新的銷售市場,培訓具有高級技能的技術人員,籌集發展資金。因此,應當提供信息服務,向企業提供與信息技術的要求相適應的硬體設施和技能,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建設聯系對外各有關機構的信息咨詢系統,制定電子商務管理制度,宏觀規劃,指導電子商務的發展,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提供技術升級服務,一要改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當地企業與科研機構的聯合,提高科技的轉化力度和速度;二要鼓勵企業使用先進技術;三要促進外資企業和科研機構向當地企業有償轉讓技術,提供金融服務,融資困難是中小企業經營中的首要問題。針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惜貸」現象。要建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建立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基金,對中小企業提供更有效的擔保,提供增強技能的培訓服務,並在資金、技術、稅收、信貸和工商管理上給予相應的支持,制定行業協會發展的規范程序,規范專業服務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市場關系,不斷開拓他們合約的渠道。
五、積極構建創新體系,為提升工業園區提供動力支撐
企業的生命力就是持續創新,如果出現創新停滯或者斷層企業就會衰。因此,在工業園區內培育創新體系,使企業保持持續創新能力,對園區企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工業園區發展的初期,特別要抓好三方面的創新。一是創新管理機制,以服務企業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發展經濟為目標,建立精幹高效、開明務實的園區管委會,設立幾部一室,強化招商引資職能,規劃建設職能、管理服務職務,做到一個機構管理,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符合政策規定的收費,由管委會統一代收代繳。二是創新新運作模式。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應由經濟實體來運作,廣泛吸引園內外資本共同投資建設,獨立承擔經濟責任和收益。實體運行方式可由地方政府以土地等要素,通過市場化運作等籌集資金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廠房相關配套設施,以出售、出租、轉讓、抵押等途徑進行經營開發,或通過引進外來投資者對園區進行總體開發。有條件的可組建股份有限公司,爭取上市融資。三是創新服務內容。逐步建立以資金融通、信息服務、市場開拓、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園區服務體系,做到特事特辦、優質服務、提高效率。園區管委會應定期召開企業座談會,加強溝通、聽取意見、改進工作,並保持企業投訴渠道暢通。還要積極推行全員社會勞動福利保障制度體系、企業用工和醫療、工傷、養老等多項保險實現社會化,減輕企業負擔。事實證明,制度創新比起政策優惠,對於工業園的發展更為關鍵,是保障工業園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六、培育特色促進植根,為工業園區提供品牌支撐
著力打造特色園區,要以做特、做強、做大為目標,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合理確定工業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主導產業。鼓勵和支持大中型骨幹企業創辦以主體企業,龍頭產品為核心,以專業化協作配套,產品延伸加工為主要內容,以獨資、合資、嫁接改造為主要形式的特色園區,積極推行一區多園。應努力創辦高效示範區、生態示範區、環保工業園、農產品深度加工示範園等,要重點扶持發展已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幹企業、骨幹產品為龍頭,集中度高,關聯度大,競爭力強的支柱產業群,形成支撐特色園區發展的強大脊樑,不斷提升競爭力。園區內的支柱產業崛起,就意味著園區品牌開始形成,要為企業提供學習機會,通過法律法規知識和營銷知識的傳輸以及對外考察交流,使各企業轉變經營理念,充分認識區域品牌的重要性,增強培育品牌的自覺性,要引導,幫助中小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品牌注冊、變更的各種便利服務,推廣使用統一的區域品牌,提高區域品牌的知名度。
推動工業園區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逐步深入的過程,不同的發展階段政府角度有不同的側重點,因此,這些措施在操作上要突出針對性,如:初始階段重點搞好規劃,加強軟硬環境建設,營造產業「棲息地」,填充階段重點注意培育企業間的縱橫合作關系,特別是要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支持;集群階段應重點支持創新,塑造品牌,促進植根,提高產業集聚水平和層次。

㈧ 鄉鎮企業的四大發展模式是什麼

農村經濟發展的四種模式
為解決吃飯問題,從發展鄉鎮企業起家的中國四大經濟發展模式有: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晉江模式,在參加國際合作與競爭中不斷發展完善,並實現轉型升級。
蘇南模式是指以發展鄉鎮集體企業為主的地方政府推動型模式。蘇南指的是無錫、蘇州、常州三市所轄的12個省(市)它是通過發展鄉鎮企業,走的是一條共工業化,再市場的發展路徑。雖然是以企業的形式發展,但在蘇南地區卻是以鄉鎮政府為主的組織。
在發展初期,以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政府直接干涉企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動員和組織生產活動,政府出面組織土地、資本、勞動力,而且出資辦企業等。這種干涉使其發展速度大大的提高,成本也降低很多,帶來了企業成本的節約,同時,由政府指派有能力的人擔任企業負責人,使得企業家和社會閑散資本很好的結合,打破了資本原始的積累方法。在當時有著眾多優勢的發展模式,在全國都有著領先發展。
這種政企結合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的變化,這種模式也越來越不被人們接受。比如集體資源實質上成為政府的資源,個人財產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民營經濟,基層企業家的力量得不到發展,市場活力長期受到壓制。這種政企不分的發展,會抑制企業的發展,會出現一些權利紛爭,家族化等問題。因此它會使企業失去競爭,沒有競爭發展就會停滯。所以這種模式或許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下具有推動的作用,但它並不能長久。現在的企業要求國際化,而這種模式必然會被淘汰。
1998年,隨著我國進入買方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經濟空隙的數量、形式和分布發生了本質變化,使在同一個空隙中生存的企業遇到前所未有的競爭,蘇南鄉鎮企業經歷了第一次改制。當時的做法大多是把鄉鎮企業改成集體控股的企業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但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後,鄉鎮村的地方產權制度問題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仍然沒有根本的改觀。由於設置「不可分配給個人的集體股」以及地方政府通過集體股掌握決策權等做法,地方產權制度以另外一種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
溫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經營和發展個私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並且以發展個體和私營經濟為中心。「溫州模式」說到底,是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它通過市場化來促進工業化這一點與蘇南模式是相反的。
「溫州模式」的最可貴之點在於,溫州人有很強的致富慾望和創業精神。這與溫州的地理環境、歷史和傳統有很大的關系。使溫州有著久遠的經商傳統、開放傳統和手工業製造技能,而且有廣泛的海外關系,因此商業文化或者說市場經濟文化較為發達。
這種模式發展的初期,人們就是以賺小錢開始的,一些家庭經營模式日益增加,人們通過開一些小店賣小商品而積累資金,這樣的經營慢慢的推動大市場的迅速發展,繼而出現了一些個體,私營企業,這是與蘇南地區不同的,相比而言,溫州模式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溫州商品已成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商品之一。
這樣的發展雖有良好的勢頭,隨著個體、私營企業的增多,發展的迅速,也會出現種種問題,例如產權問題,市場規范問題,假冒劣質產品的問題,食品類的衛生問題,納稅問題等。這些問題離我們很近,也時時發生著,所以要注意以上問題,並且要很好的解決。
珠江模式則是指鄉鎮集體企業加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模式。也稱為珠江模式的珠江三角洲鄉鎮企業發展模式。它的主要特點是大力引進為外資和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發展外向經濟。
如果說蘇南模式傾向於政府發動型,溫州模式傾向於私人發動型,那麼珠江模式則二者兼有,所以珠江模式同時具備二者的優缺點。如果說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傾向於資金自給型(內向型),則珠江模式傾向於引進外資型(外向型)無疑,這種引進外資的形式會在短時間內推動國內的發展,同時也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有了資金,有了先進技術,發展就不是問題,對國內經濟是一種推動,對於外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市場。
珠江模式使得本地區開始注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目前「珠三角」高新技術產業帶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產品出口額比重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帶。
資金引入,先進技術裝備也引進了,我們不能缺乏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對技術人才。有了資金,卻不能掌握先進技術,更不能自己創造高新技術,而總是依賴別人的資金,別人的技術,我們自身是得不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因此,我們要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創造國際領先的技術才是我們追求的發展。
晉江模式是發展傳統產業的激烈市場競爭中拼殺出來的。它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為顯著特色。
它和溫州模式都是以經濟高新技術改進過的傳統產業在國內市場立足。與珠江模式都是以外向型為主,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但晉江模式更與國際接軌,也就是這種比較國際化的模式使得晉產品更走銷海外。晉江人把競爭最為激勵,附加值很小的傳統產業如紡織服裝,陶瓷建材,製鞋,食品發展成為支柱產業,有多種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的第一,及「中國鞋都」,「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去昂過陶瓷建材和玩具市場基地等稱號以一身。由此看來晉江模式是進步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以後的發展必會帶來很多挑戰、競爭,有很多未知的市場變化,需要我們適應這種變化。
三大模式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也是區域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三大模式也在發展變化。一方面,三大模式既有融合互補,殊途同歸的一面,也有繼續存在並分化的一面。趨同的地方有很多,如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混合經濟、產業升級及民營化等許多方面。互補的空間也很大,如引進外資型工業化已經不局限於珠三角,蘇南的外資企業已經成為工業化的重要力量,私人型工業化也不局限於溫州,民營企業在蘇南、珠三角也已漸成氣候;另一方面,「模式」也許會消失,但區域經濟特徵還將會繼續存在。文化傳承有相對穩定性。隨著區域競爭的加劇和分權式改革進程,區域經濟特徵仍會存在甚至不排除強化的可能。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教授魏子熹說,無論蘇南模式、珠江模式,還是溫州模式、晉江模式,都是在探索中國農村經濟發展道路的實踐中總結和形成的,都是先發展企業後轉向全面發展經濟的,都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企業和經濟,都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不斷創新的歷史發展過程。
無論這四種模式是不是會長久,它們都在一定的環境下,起到無可比擬的作用,我們在發展的同時,既要肯定它們的價值、取其精華,也要總結經驗棄其糟泊。中國的發展是迅速的,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閱讀全文

與被分為重工業區的鄉鎮怎麼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騰勢x為什麼可以改賓士車標 瀏覽:808
工業化程度高如何糾正 瀏覽:216
汽車保姆多少錢 瀏覽:963
浙江工業用電峰谷時間段是多少 瀏覽:143
國產賓士改裝廠有哪些 瀏覽:590
寶馬m2和m4哪個漂移更好 瀏覽:53
奧迪鞋長什麼樣 瀏覽:567
如何提高汽車客運站收入 瀏覽:765
聯邦汽車膜怎麼樣 瀏覽:371
汽車貼車模多少錢 瀏覽:584
汽車貼膜工作怎麼樣 瀏覽:613
揚州化學工業園有哪些企業 瀏覽:620
南山區工業四路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352
賓士s怎麼掛檔 瀏覽:5
化工工業園現在什麼情況 瀏覽:607
專修奧迪多媒體哪個比較好 瀏覽:627
私人訂制汽車貼膜多少錢 瀏覽:657
大同到廣靈汽車需要多久 瀏覽:157
哪裡可以用200萬元買新款賓士 瀏覽:630
奧迪a7l提車多少錢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