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並舉的原因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之所以實行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原因在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不能離開對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改造而孤立地進行,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證明了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體。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把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就必須實現國家的工業化。而在中國的具體條件下就是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在談到我國工業的情況時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不改變這種落後狀況,我國就不能擺脫被動挨打的命運。從歷史上看,實現工業化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一條是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毛澤東指出:「資本主義道路,也可增產,但時間要長,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們不搞資本主義,這是定了的」。 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證明,我國已經喪失了通過資本主義工業化進入強國行列的機遇,如果搞資本主義只能成為帝國主義的附庸。
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業潛力和進行新的工業建設的同時,必須對個體經濟和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因為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個體經濟和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愈來愈不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一方面,就當時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卻又分散、脆弱的個體經濟來說,在土地改革以後,由於擺脫了封建主義的束縛,農業生產在一個時期內有過相當大的發展,但受小農經濟的局限,增產潛力有限,難以適應工業化對糧食和工業原料作物迅速增長的需求,無力為國家工業化積累資金和擴大工業品的市場。另一方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不僅工業資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依靠它本身的力量無法有力地推進工業化的發展。而且在私營企業和國家各項經濟政策之間,在私營經濟和國營經濟之間,以及私營企業內部資本家與職工之間,利益沖突越來越明顯。只有加快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才能適應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要求,發展農業和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
B. 要在中國實現工業化,首先要正確處理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關系問題,為此,毛澤東提出的許多重要
答案是A、C、D.
1.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強調要把重工業作為國內建設的重點,但同時強調要多發展農業和輕工業。
2.1957年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把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提到了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論述,並提出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思想。
3.1959年毛澤東提出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發展計劃。
4.1962年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國民經濟發展總方針,並獲得大會通過。從此,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國民經濟發展方針基本在全黨全國確立起來。
C. 如何正確處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辯證關系
以重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
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
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強調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等等。
D. 並舉是什麼意思
同時舉辦;同時舉起;同時列舉。 毛澤東 《做革命的促進派》:「必須實行工業與農業同時並舉,逐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和現代化的農業。」 孫犁 《<劉紹棠小說選>序》:「現實主義的旗幟,是與 中國 革命的旗幟同時並舉的。」如:把這兩者並舉是不妥當的。
E. 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是因為 生產關系的變革應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 這句話怎麼理解
就是說,工業化建設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改造屬於生產關系的變革。建國初期,我國生產力由於多年戰爭等歷史原因低下,需要發展,而新中國建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只有社會主義改造才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適應生產力發展。所以二者並舉。OK。
F. 工業與農業的關系如何
總綱: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和發展動力;工業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工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生產器材。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發展保障,工業反哺農業。
一、在長期接受農業哺育後,工業已「長成」,應該回報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是對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一種概括,是對「農業哺育工業」的升華轉化。這里的工業和農業都是歷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農業則涵蓋「三農」。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
三、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G. 毛澤東在「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中,提出重工業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應該是什麼
一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麼發展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繫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於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於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我們一直抓了農業,發展了農業,相當地保證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糧食和原料。我們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較豐富,物價和貨幣是穩定的。
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樣,重工業是不是不為主了?它還是為主,還是投資的重點。但是,農業、輕工業投資的比例要加重一點。
加重的結果怎麼樣?加重的結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給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資金的積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重工業也可以積累,但是,在我們現有的經濟條件下,輕工業農業積累得更多更快些。
這里就發生一個問題,你對發展重工業究竟是真想還是假想,想得厲害一點,還是差一點?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點,那就打擊農業輕工業,對它們少投點資。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厲害,那你就要注重農業輕工業,使糧食和輕工業原料更多些,積累更多些,投到重工業方面的資金將來也會更多些。
我們現在發展重工業可以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麼穩固,幾十年後算總帳是劃不來的。後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於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H. 如何正確處理中國工業化道路中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問題
(1)要以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
(2)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
(3)堅持「兩條腿走路」
農業
I. 農業與工業的關系
總綱: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和發展動力;工業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工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生產器材。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發展保障,工業反哺農業。
一、在長期接受農業哺育後,工業已「長成」,應該回報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是對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一種概括,是對「農業哺育工業」的升華轉化。這里的工業和農業都是歷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農業則涵蓋「三農」。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
三、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J. 怎麼理解已工業的理念抓農業
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的條件下,傳統農業的弊端日益暴露,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低,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因此,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單靠農業自身絕對不行,必須從傳統模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跳出農業抓農業,走出農村抓農村,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用發展工業經濟的方式方法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使工業化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和動力。
1、 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是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農業的家庭經營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小農式經營,投資能力小,勞動生產率低,難以充分利用規模經濟的好處來達到降低農產品成本的目的;難以通過農戶間的有效聯合,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促進農產品的加工增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就是要用工業化的方式組織農業生產經營,把工業的管理理念、生產方式、營銷手段、科學技術引入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2、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是農業融入整個工業化進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業工業化可以徹底改變以人的體力為主的農業耕作方式,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能全面打破小農經營方式的束縛,實現企業化管理;可以直接帶動農產品的多層增值,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業與其他各業長期分割的狀態,實現與二、三產業,農村與城市的一體化經營與發展,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3、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也是擺脫計劃經濟條件下發展農業模式的需要。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思維和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