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傳統工業如何激勵新動能

傳統工業如何激勵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2-02-28 09:31:49

❶ 新動能是怎樣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服務業撐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1.6%,比2012年提高了6.3個百分點。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2013—2017年,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分別為4.6%、42.6%和52.8%,第三產業的年均貢獻率比第二產業高10.2個百分點。

新動能推動服務業結構不斷優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全方位滲透,與互聯網融合的服務業得到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帶動郵政快遞業高速增長,分享經濟帶動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餐飲、物流、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多個服務業領域新型發展,使得新動能主要來自服務業。」該負責人介紹,2016年,在「三新」經濟增加值中,「三新」服務業增加值佔52%。受此影響,有關服務行業比重不斷提高。

❷ 傳統工業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

傳統工業又稱夕陽工業。主要為西方經濟學家使用,指經濟發達國家的整個工業中,其地位逐漸下降的工業部門。主要是傳統的基礎工業,如鋼鐵、汽車、建築、紡織、橡膠、造船以及與它們相關的一些附屬工業部門,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國家的經濟危機日益頻繁,導致許多傳統的工業部門相繼衰落,如開工嚴重不足,產品市場萎縮,從而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傳統工業大多是工業革命後機器大工業發展的鼎盛標志。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結構的發展需要,新興工業不斷興起,發展迅速,如石油化工、合成材料、電子技術、原子能、宇航工業等,極大地沖擊和改變了原有的工業結構,使傳統工業生產停滯不前,甚至衰退。但傳統工業目前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中仍佔主要地位,在較短時間內還不可能為新興工業所取代。在發展中國家,傳統工業仍處於興起、興盛時期,尚待大力發展。故傳統工業只是一個相對概念。通過引入、採用新技術,對其進行改造,提高生命力,是傳統工業繼續發展、適應工業現代化要求的重要途徑。在區域工業發展規劃中,必須重視對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與引導,重視其在現代工業結構中的地位與特點,在許多落後的地區經濟發展中,傳統工業仍將是工業發展的主體。

❸ 淄博的傳統產業經濟怎麼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賦能傳統產業,以「五個優化」為引領,進行全鏈條改造,整個產業結構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傳統產業的壓艙石效應愈加顯現,創造了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淄博經驗。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站發布了「十三五」時期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典型經驗做法,力推淄博4條轉型經驗,數量在全國20個示範區中位居第一梯隊。
當前,我市緊緊抓住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的契機,對傳統產業深挖潛力「優存量」,累計培育35家智慧工廠、327個智能車間,上雲企業突破1萬家,1-7月製造業技改投資、「四新」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5.9%、53.2%,全力激發經濟發展壓艙石的新動能、新活力。

❹ 到底什麼是新動能,什麼是舊動能,如何轉換

新動能,是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形成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都屬於新動能。

舊動能,是指傳統動能,它不僅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製造業,還更寬泛地覆蓋利用傳統經營模式經營的第一、二、三產業。

轉換

1、通過新動能的增量來對沖傳統動能的減弱,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2、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等創造出新業態、新模式來改造傳統動能;

3、是通過新動能創造的「戰略縱深」為傳統動能升級贏得空間。

(4)傳統工業如何激勵新動能擴展閱讀

新舊動能的區別顯著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能源利用上講,舊動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粗放利用為主導,新動能是以礦物能源的精細化利用或風能、太陽能、核能等物理能源為主導;

二是從原材料上講,舊動能以對礦物原材料一次性利用為主導,新動能是以對原子設計、分子製造的新材料以及深層循環利用為主導;

三是從生產工藝上講,舊動能是以機械化為主導,新動能是以高度網路化、人工智慧化為主導;

四是從生產模式上講,舊動能是「資源-產品-廢物」的單向生產方式,新動能是「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深層次循環式生產方式;

五是從資源約束上講,舊動能是資源匱乏性生產,新動能則由於能源物理化、原材料元素化以及深層循環化生產,所以極大增加了資源約束彈性;

六是從生產性服務業上講,新動能的生產過程包含了更多的服務業因素。

❺ 中國傳統產業如何轉型

當前,工業互聯網平台正在推動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打造滿足工業4.0的企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平台+工業APP』是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主流方向,智能化則是工業化、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的重心。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將成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外,一線員工是最了解問題的專家,傳統等級嚴密的管理模式讓員工自己和管理者都忽視了釋放一線工作者的能量。不能有效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對企業而言是一種浪費。企業應該充分發揮員工的作用,才能讓企業創新之路走得更穩。

❻ 如何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鍵是必須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機電一體化設備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系統;用智能化、柔性化的設備來武裝各個產業,通過大量使用機電一體化設備改造傳統產業;
特別要在圍繞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葯、新材料和新能源、精細化工、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應用軟體產品、石油深加工產品、生物制葯及系列產品、環保工程技術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把改造傳統產業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相結合,加快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傳統工業現代化。
1、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於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准,目前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3、高新技術產業化所形成的新型產業,被稱為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就是由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等所形成的企業群或企業集團的總稱,它是把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建立在堅實的高新技術基礎之上的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

❼ 如何著力在實現更高層次供需平衡,增強發展新動能上取得新突破

中國貿易前景、結構及匯率機制

內容提要:盡快使中國有發展中的貿易大國提升到發展中貿易強國,這是中國入世以後,21世紀前十年經濟發展新戰略的核心。在本世紀前五年裡,中國進出口一路高歌猛進,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我國產品的貿易壁壘不斷加強。
我國能否順利實現貿易強國的戰略 本文將從當前貿易現狀出發,對中國貿易結構演變趨勢和匯率機制調整趨勢進行分析,得出中國在未來五至十年裡頭,將成為世界發展中的貿易強國的結論。
關鍵詞:貿易結構 動態比較優勢 高新技術產品 匯率機制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6207.9億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由第32位上升到第五位。對外貿易平均每年增長率超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預計2003年我國進出口總額超過8000億美元,將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四大貿易國,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但是我國還不是貿易強國。那麼下一階段就是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征程。盡快使中國有發展中的貿易大國提升到發展中貿易強國,這是中國入世以後,21世紀前十年經濟發展新戰略的核心。那麼,在未來的五至十年裡,中國能否完成這一歷史性的轉變呢?
二、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一)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
近20多年來中國出口以比GDP增長率平均高出一倍的速度發展,中國出口商品佔世界市場的份額已經從1978年的0.75%上升2002年的5.1%,中國在世界出口大國中的排名相應地從1978年的第32位上升2002年的第5位;出口佔中國GDP的比重從1997年的20.3%上升到2002年的26.6%。出口商品結構也有了顯著改善:初級產品與工業製成品的比例已經從1990年的25.2∶74.8變為2002年的9∶91,其中,高技術產品出口比例從20.18%上升到34%。這表明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地貿易大國。
(二)走向貿易強國的差距
我國已發展成為一個對外經貿大國,但是還算不上一個對外經貿強國。在新的世紀里,我國的目標應當是從一個對外經貿大國發展成為對外經貿強國。但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現時還有許多差距。主要表現在中國出口產品和服務貿易競爭優勢不大,加工貿易佔半壁江山,造成貿易條件不利,中國必須提高外貿競爭力,而加快調整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改善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則是重要一環。
我國出口高速增長的主力軍是外資企業,外資企業對我國出口的大幅度攀升和結構的改善已經起著主導作用,外資企業出口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97年的41%上升到2002年的52.2%,同期,外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所佔比重由70%上升到85%。外資企業對我國出口增量的貢獻度已經由「九五」期間的47%上升到2001年的81.7%,加工貿易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例已經從1994年的47%上升到了2002年55.3%,加工貿易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所佔的比例更高達88.6%,2003年上半年中國高新技術出口總額中加工貿易出口佔到了89.5%。這與世界貿易強國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大於加工貿易出口的情況大相徑庭,表明我國本土企業的出口能力及其增長潛力還遠沒有得到發揮。
我國貿易結構不發達,國際競爭力需要大力提高。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將發生有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和服務產品為主、進口勞動密集型為主的轉變。而一國欲從國際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就應使本國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出口商品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所佔比重偏低在結構上,我國出口商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的比重偏低。目前,在我國的出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如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重比較低;在進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比較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這說明我國的貿易結構還處於不發達階段。另外,從產業的貿易依存度來看,我國貿易結構也處於不發達階段。一般來說,貿易結構越發達,資本密集型產品越具有國際競爭力。目前,由於加工貿易已佔我國對外貿易的較大比重,總量層次上的貿易結構難以反映我國的國際競爭力,而一般貿易進口結構和一般貿易結構出口結構能更好地反映貿易結構的發達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
(三)走向強國的主要制約因素。近年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保護手法更加隱蔽,主要出口市場針對我國產品的貿易壁壘不斷加強,針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案件不斷,上述因素均加大了我國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國外技術貿易壁壘將進一步限制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技術壁壘作為一種外源性的貿易限制措施,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頻繁限制中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的武器。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了減少國際市場份額、市區貿易機會、退出貿易市場、損害企業信譽等不利影響,對我國出口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中國自1996年以來已成為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特別是近幾年來,中國產品遭遇反傾銷幾乎涉及所有出口產品類別。2001年,中國遭遇反傾銷立案調查數占當年全球案件的15%,2002年則上升至17%,被採取最終反傾銷措施的案件為36起,列全球首位。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前三季度,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對中國產品提出的反傾銷保障措施立案超過了42宗,涉及金額超過10.7億美元,貿易專家還預測,依此形勢下去,我國貿易糾紛將隨之達到高峰。
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而我國低附加值產品獨特性低,抗危機能力差,出口商品競爭力不強,關鍵時刻難以起到穩定出口的作用。我國的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是建立在低勞動力成本基礎上的,這些產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成本低,市場容易進入。從而也很容易引起投資過剩,投資過剩又導致生產能力過剩,生產能力過剩最後導致供給過剩,供給過剩就必然會出現惡性競爭。無序競爭最終的結果就是遭遇反傾銷起訴或保障措施。
(四)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需要長期的貿易動力轉換。
實現貿易持續增長的關鍵是貿易動力的轉換。貿易動力的轉換來自產業結構的轉換,這種結構轉換是由產業結構、國內需求結構與貿易結構良性互動而形成的。中國目前的貿易增長動力是建立在勞動力基礎上的比較優勢,貿易結構的主導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條件隨貿易數量增長而惡化,它是由於貿易增長動力沒有隨貿易增長階段變化相應轉換造成的,這說明低價勞動力優勢的潛力已不足,也進一步說明比較優勢面臨著向高級化轉換的需要。如何將現有的比較優勢轉變為長遠的競爭優勢,則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最根本最嚴重的問題。
要實現我從一個貿易大國走向一個貿易強國的目標,增加我國在對外經濟交往中獲得的動態利益。關鍵所在是強化中國現有外貿出口比較優勢的同時,培育具有潛在競爭優勢的高科技產業,並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開放競爭中實現中國貿易結構的第二次轉換。

三、中國貿易結構變化趨勢分析一、影響我國貿易結構轉換的環境因素(一)世界經濟結構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為我國分享全球技術進步和全球帶來的效率提高提供了機遇。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升級將受到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由於國內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先導的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以及高科技領域外商的投資帶動,機電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將持續提高,並成為出口增長的增長點。外商投資的重點由過去的一般製造業發展到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近兩年來外商投資於集成電路、計算機、信息產品等高技術項目明顯增加,不僅提高了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也是我國改造、培育和壯大一批支柱、優勢產業,從整體上增強了我國的出口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從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來看,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進行結構調整,也就意味著進一步加大現有的比較優勢的發揮,我國產業結構可能出現一個「低度化「的調整階段。我國現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會又一個更大的發展,而技術密集型產業將受到更大的競爭壓力。這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但是也可能會重新提升傳統商品的比重,從長遠來看,並不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如何將現有的比較由是轉變為長遠的競爭優勢,則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最根本最嚴重的問題。(二)外貿體制改革促進了外貿經營主體的多元化。中國認真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開放領域繼續擴大,法律法規體系和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增強了外商對華投資信心,外商投資持續增加,投資貿易互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同時,隨著中國外貿經營權的加速放開,激活了各類市場經營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的活力進一步得到釋放,進出口自主增長的能力明顯增強。二、貿易結構發展現狀(一)總體發展情況。我國外貿出口實現兩次跨越:一是上世紀80年代初擺脫了以資源為主的出口結構,進入了一個以勞動密集型製成品出口為主導的時期,我國外貿出口實現了500億美元的第一個台階。95年外貿出口結構出現了一個決定性的變化,機電產品出口首次超過紡織品服裝產品成為最大類出口產品。兼具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雙重特性的機電產品出口異軍突起,使我國2002年外貿出口邁上了3000億美元的台階,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首次超過紡織品達到677.07億美元。我國外貿出口進入到機電產品拉動全國外貿出口,高新技術出口拉動機電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新階段。(二)高新技術出口發展情況。隨著世界貿易全球化的迅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成為世界貿易的新生力量,高新技術產業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國國際競爭力強弱的標志。中國入世後,以科技興貿為戰略,進一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出口商品結構的第二次調整,用高新技術佔領國際市場,從而帶動中國21世紀的經濟騰飛。隨著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進口額的持續高速增長,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已經得到較大改善。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商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的比重雙雙首次突破1/5,分別達到20.8%和22.8%。10年前1992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工業製成品中的比重只有5.9%,10年提高了近1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經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創造了對高新技術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近年來,隨著科技興貿計劃的實施,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商品進出口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全球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增長乏力、高技術產業發展普遍不景氣的環境下,我國高新技術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成為全球關注的亮點。在連續10多年高速增長、且出口基數接近500億美元的情況下繼續增長了近5成,顯示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進入鼎盛的發展時期。「十五」計劃實施的頭兩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累計突破已1000億美元,達到1143.17億美元,超過了整個「九五」期間的1109.60億美元,是「八五」期間的4倍。與1992年相比,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10年翻了4番,年均遞增32.7%,是同期GDP增長率的3倍多。2003年,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一直是拉動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商品。前三季度,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1564.4億美元和733.3億美元,增長41.4%和58.2%,增量分別佔全國總出口增量的61.0%和35.9%。表-1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外貿易額占商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對外貿易額的比重(1992~2002)單位:%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占商品 4.7 5.1 5.2 6.8 8.4 8.9 11.0 12.7 14.9 17.5 20.8
占工業製成品 5.9 6.2 6.3 7.9 9.8 10.3 12.4 14.1 16.6 19.4 22.8
三、貿易結構預測分析根據我國貿易結構發展的趨勢分析,可以預測未來幾年裡,中國將從一個貿易大國發展成為發展中貿易強國。到2010年,我國商品進出口結構和效益進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價值顯著提高;服務貿易實現較快增長,重點服務產業國際競爭力有明顯增強;利用外資領域進一步擴大,項目技術水平和規模有新的提高,結構和區域分布趨於合理;對外投資穩步擴展,境外資源開發利用和加工貿易形成一定規模;經常項目收支實現大體平衡,國家外匯儲備和主要外債指標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主要產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企業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將實現較快的技術進步和較好的經濟效益,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將獲得更加堅實的基礎,國家的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同時,我國開放型經濟格局將基本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國際規則要求的外經貿管理體制逐步走向完善。對外經濟貿易將更好地發揮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電子信息產品作為高新技術的一部分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方面:在我國優勢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競爭力強、附加值高、出口規模較大的高新技術出口產品和企業,使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以每年高於20%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可望達到1200億美元,在全國出口總額中達到30%,初步完成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由以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為主向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的轉變。四、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形成機制是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前景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日元升值的歷史教訓從實踐說明了一個問題,匯率將是影響中國貿易發展的長期因素。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的損害。從國際分工格局來看,相對於發達國家以研究和服務業為主,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製造業為主的,這種貿易結構極易受到匯率水平變動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國家以資本技術優勢參與國際分工,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產品檔次不高,附加值低,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商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相應提高。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利潤的下降嚴重影響出口的增加。1、匯率機制對貿易的影響。匯率政策是實現一國經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達到的重要工具,匯率已成為調節國際經濟競爭關系最直接、有效地的手段。一國完全可以利用匯率波動影響的分析結論,主動地選擇匯率水平的偏差(即低估或高估本幣)來調整國際貨幣關系,創造一個有利經濟發展環境。我國應該更多地將匯率作為調節進出口的工具。一般來說,本幣的低估所反映的外幣實際購買力的增加,一方面導致外國產品價格相對昂貴,有損外國貿易,外國經常帳戶收支狀況惡化,但另一方面,它也有益於外國對外的金融和直接投資,外國投資收益增加。本幣低估將使外國的貿易條件(貿易條件=單位出口產品價格變動率/單位進口產品價格變動率)得到改善,這意味著外國出口一單位商品可換取更多的進口商品,外國的資源利用更加優化。長期來看,這將促進外國的經濟增長。本幣的低估使得外幣的實際購買力相對增加,這將鼓勵外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隨著對外直接投資的進行,以資本、技術為代表的外國生產力將轉移到本國,外國將遭遇一定程度的「產業空洞」,其結果是外國的就業下降、GDP下降。但同時,外國對外投資增加、投資凈收益增加,從而GNP增加。此外,大量外資企業隨著外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開展而在本國建立,它們的產品返銷將進一步惡化外國的貿易狀況。而資本貨幣高估一點好。而對於每個國家來說,其貨幣匯率水平的確定主要取決於貨幣在對外經濟關系中主要起的是貿易作用還是投資作用。美國有發達的資本市場吸引著世界的資本,投資在其對外經濟關系中作用顯著,美元更是「資本貨幣」,因此美國就支持「強勢美元政策」。而日本缺乏發達的金融市場,資本輸出能力不強,貿易在其對外經濟關系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日元更傾向是貿易貨幣,因此日本就極力抵制日元升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國對外經濟聯系將從更多的採用貿易方式向更多的採用投資方式轉化,從簡單的商品交換發展到資本、技術等核心生產要素的轉移,這就需要其幣值水平從較低轉向較高。2、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必然性。人民幣匯率長期保持穩定,從理論和實踐來看,都是缺乏基礎和不現實的,應該改變外匯管理政策的主導思想,使匯率能更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發揮市場機制的調控作用。而實際浮動匯率地基礎是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管理的開放。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盯住美元是不可取地,他只會使人民幣成為美元高度可信賴的替代品,不利於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在金融全球化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國繼續維持這種制度安排,不僅面臨著運行成本和風險遞增的約束,而且還將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不斷降低。毫無疑問,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外開放進程進一步加快,這些問題和矛盾將日益突出,成為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由於我國現行匯率制度事實上是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盡管這種制度安排基本上是適應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認,這種匯率制度安排也存在著許多缺陷,如匯率的形成機制缺失、匯率缺乏靈活性或彈性、匯率的調整缺乏准確依據等等。因此,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必須改革,重新選擇匯率制度已是大勢所趨。3、中國匯率機制的選擇。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可分為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增加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擴大匯率的浮動區間;但是,從近期來說,人民幣匯率在消除升值壓力和預期後,應擴大浮動區間,逐步取消結售匯制度,並將形成機制從盯住美元轉向盯住一攬子貨幣。人民幣匯率擴大浮動空間不僅可以克服一次性升值的各種風險和弊端,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多變的市場狀況和經濟環境的變化。
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是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缺失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幣匯率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匯率。因此,應將目前國內企業的強制結售匯制逐漸過渡到意願結匯制,使整個外匯供求有效地出清價格,使價格也能靈活地引導和調節供求。實行經常項目可兌換後,基本實現經常項目的意願售匯,資本項目的意願售匯還需要根據資本項目開放的進程逐步改進。
在市場供求基礎上,人民幣匯率調控目標可由釘住美元轉為釘住一攬子貨幣。包括美元、日元和歐元三種貨幣,可根據貿易情況選擇適當權數。採取釘住一攬子貨幣的方式,有助於淡化市場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程度,穩定我國對美元區、歐元區和日元區的貿易條件。當市場供求關系與貨幣計算出的目標匯率有差異時,甚至方向不一致時,必須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進行調整
追問:
什麼叫做動態比較優勢?
回答:
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發展,外生變數,內生變數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從各國間勞動生產率差異或資源稟賦差異的角度,揭示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以及一國在現存資源和供求力量作用下的最優貿易模式,符合當時自由貿易發展的需要和趨勢,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的適用環境發生了變化,其種種缺陷也逐漸顯現出來。非凡是它忽略技術進步和時間因素、忽視比較優勢轉化和潛在優勢培育的靜態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該理論的廣泛性和適用性,使其無法對當代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做出令人滿足的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及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經濟的迅速崛起,向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愛好。一些經濟學家開始從新的理論視角對同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福利效果等進行闡述和分析,非凡是從動態的角度或採用動態分析方法解釋國際貿易的發展及其格局變化。他們放鬆了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的假設條件,考慮多種因素和多種變數,非凡是加入技術進步和技術擴散因素,住更寬的理論框架和更接近現實的條件下,探討貿易的動態利益或比較優勢的動態發展問題,動態比較優勢理論逐漸形成。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基本上沿著兩個方向進行,一個是沿著李嘉圖的模型,仍把技術作為一種外生變數,但從動態角度分析技術變動對貿易模式和各國福利水平的影響;另一個則是把技術作為一種內生變數,研究技術變動、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相互之間的關系。

❽ 共享單車成為傳統產業升級新動能了嗎

日前由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7月,國內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約1600萬輛,全行業日訂單5000萬單左右,平均每輛共享單車的騎行頻次超過3次(達到3.125次)。截至2017年6月,中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佔全國網民的14.11%。

另一方面,在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新業態中,大量勞務型崗位不需要特殊技能即可勝任,充分釋放個人價值,有利於推動社會包容性發展。此外,共享單車還不斷推動行業提升移動互聯網、NB-IoT物聯網鎖、電子圍欄、衛星定位、復合材料等新型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能力,對勞動者素質、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❾ 中國經濟「新動能」是什麼成長狀況如何

從國家統計局公開披露的資料來看,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技術、新的服務模式都屬於「新動能」。
從新產業的發展來看,知識技術密集、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新興產業發展明顯快於傳統產業。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11.8%,比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

❿ 傳統工業與重工業的改善措施

傳統工業又稱夕陽工業。主要為西方經濟學家使用,指經濟發達國家的整個工業中,其地位逐漸下降的工業部門。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視。
[zhòng gōng yè]
重工業
編輯
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是「輕工業」的對稱,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學等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動力和原材料的基礎工業。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

閱讀全文

與傳統工業如何激勵新動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e300懸掛是什麼 瀏覽:364
奧迪q5車里的杯架怎麼打開 瀏覽:418
公明塘尾工業區有哪些廠 瀏覽:607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如何 瀏覽:932
老版奧迪a3如何收後視鏡 瀏覽:135
賓士的發電機哪個品牌好 瀏覽:118
汽車專業哪裡找工作 瀏覽:859
寶馬730保險多少錢 瀏覽:916
寶馬百年老店有哪些 瀏覽:268
賓士a200l發動機需要多少錢 瀏覽:533
賓士向上開什麼門 瀏覽:301
奧迪a4電池壞了有什麼現象 瀏覽:467
喜歡寶馬3系是什麼品味 瀏覽:14
實驗室產品如何進行工業化 瀏覽:720
國內奧迪車型有哪些 瀏覽:880
揚中到鎮江汽車多久 瀏覽:371
汽車尾燈一般哪裡搭鐵 瀏覽:240
長城汽車哈弗h7怎麼樣 瀏覽:883
寶馬屬什麼系列 瀏覽:412
06工業類用地是什麼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