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生如何推動建築工業化發展
如何推動建築工業化發展?
51f6c36ebe6b
回答於 2022-08-12
「 BIM+」時代,如何推動建築工業化發展?關於建築工業化的發展,不少人眾說紛紜,在BIM這項技術的推動下,建築行業發展迅速。各國家都在新的信息化時代推出相應的研究和一些政策導向,特別是德國前幾年提出了工業 4.0 的概念,使得以信息技術為特徵的新型工業化成為未來整個全球競爭力的焦點。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是改造和提升傳統建築行業的一個突破口,是中國建築從「建造大國」走向「建造強國」的必經之路。
中國建築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伴隨著快速城鎮化成就巨大,但同時也帶來了高污染、高能耗和低質量、低效率等問題。因此建築效率成為中國建築行業再發展的一個瓶頸,超過全球工程量50%的中國建築業需要尋求一個全新的設計建造模式。
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環境發展因建築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建築行業其實責任非常大。特別是在新的經濟轉型期,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國建築行業也承擔著走出去的責任。我們不僅要建設自己,還要走向國際。現在建築行業也是全球化的過程,對中國建築業來說,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建造」也亟待升級轉型,支撐我們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
建築工業化:國內的傳統現實 vs 國外先進的應用狀況
建築工業化使項目開發具有質量可控、成本可控、進度可控的優勢。建築工業化作為一個成熟的技術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經驗證明,應用建築工業化技術,建築建設的綜合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施工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 1/3,同時用工量大大減少,施工現場粉塵、噪音、污水等問題都得到了較好解決。
美國住宅標准化率和商業化程度幾乎達到 100%;瑞士 80%的住宅是用通過部件為基礎建造的;法國工業化程度也非常高,主要採用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裝配式體系,這個體系裝配率可達到80%,與傳統現澆建築方式相比,施工模板減少了85%,腳手架用量減少 50%,節能70%,節水80%,節約鋼材20%,節地、節石等都是效益均非常可觀,同時還能減少83%的建築垃圾,節省20%-30%的人工,縮短30%-50%的工期。從以上數據可以對工業化的效率有初步了解。
資源再利用方面,十幾年前,日本、韓國等國家資源化率已經達到 90%。而到目前為止,中國建築的實際上還不到5%。
為什麼信息技術與建築工業化會成為「伉儷」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伴隨移動互聯網的推波助瀾,掀起了對大數據、建造數字化、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應用的廣泛討論。這首先給傳統思維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人們從原有因果的思維邏輯正在向關聯的思維邏輯轉變。
建築不再只是解決住的問題,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和能量蓄積已融入到人們對建築的需求中,因此,原有建築的內涵也發生了改變。為了提升建築本身的品質和效率,需要重新評估並重新整合現有的建築設計過程、生產與施工過程及運營管理的過程。
在從因果邏輯向關聯邏輯的轉變過程中,建築師們在創造「更好居所」這一理想上找到了一致的選擇,信息技術與建築工業化有機的結合起來。
這近十幾年中,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建築行業發展迅速。不僅是英國,各國家都在新的信息化時代推出相應的研究和一些政策導向,特別是德國前幾年提出了工業 4.0 的概念,使得以信息技術為特徵的新型工業化成為未來整個全球競爭力的焦點。
大勞務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是改造和提升傳統建築行業的一個突破口,是中國建築從「建造大國」走向「建造強國」的必經之路。
信息技術如何伴隨建築工業化發展之路
工業化的核心是一種組織管理的模式,就是一整套系統,特點是分工協作、資源優化配置、程序優化,用最經濟的生產要素在最短的時間建造完成,明確的工業化分工有利於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
信息技術為建築發展所需要的多重系統交互協同,提供了平台和可能。信息技術是促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的一個強有力的推手。
建築工業化目前走過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第一個階段有三個方面的特點:構件標准化、模式化;施工機械化;現場的裝配化、分工細化、程序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動,建築工業化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徵是在互聯網路環境下、雲端採用大數據架構實現智能決策應用、並支撐前端的可視化和模擬性,這將給建築工業化提供高效的、豐富的、以往解決不了的解決方案。在第一階段中出現的問題,如建築構件獨特性和工業生產的標准化的矛盾,建築設計和構件製造脫離的矛盾,建築設計和施工脫離的矛盾等相關問題,都可以在建築工業化的第二階段有效地解決。
建築工業化第二階段的主要特徵之一是用信息技術去推動工業化,從設計、預算、建造以及運維各個階段都能大幅度提高效益。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設計環節構建體系,實現構件化設計,社會化製造和采購,利用互聯網技術,跟以往工業化概念有所不同。
2、工業化與個性化的結合:大規模生產與個性化的定製結合,實現快速大規模的定製。這是信息時代出現的特點。
3、將多專業先進技術集成到建築設計建造中,實現技術集成,克服傳統工業化的難題。
建築工業化發展的第二階段必須依託於大數據信息化平台的支撐,目前類似系統在市場上還較少。
未來建築工業化發展趨勢
工業化4.0 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在新的時代里提出信息時代新硬體時代的戰略,中國也提「互聯網+」。工業4.0的指向非常精準,即利用德國製造業的優勢,在新時代里繼續保持國家發展的優勢。
工業4.0 包含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轉變,對於建築行業來說意義非常大。建築的大量采購和運輸在工業 4.0 里得到了顛覆性改變,就像最大的計程車公司沒有車,最大的零售商沒有實體店,沒有產品庫存。所以建築行業未來怎麼樣?其實我們的信息和網路時代也是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和全製造流程的數字化以及基於信息通信技術的模塊化的集成,將形成高度靈活個性、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一種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BIM是一個核心的技術平台。因此看到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關聯性, BIM 是促進新型工業化和建築業信息化發展重要的技術和技術平台。BIM 技術是推動建築的顛覆性革命。
建築的「BIM+」時代
互聯網+」在建築行業里可以稱為「 BIM+」。在 BIM 技術平台上,很多東西可以載入進來。目前BIM領域里大幅推進,不斷更新BIM標準的版本,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 BIM+」時代的到來,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3D列印、VR/AR技術以及3D GIS等結合在一起,從BIM技術平台上有很多延展。比如在3D GIS和 BIM集成方面延展到城市層面上,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可以打通平台,一起高效率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
BIM+VR也是可以解決很多原來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所見非所得和工程式控制制難的一些問題。實際上VR提供了很多新的技術手段,有一種說法是,數字化設計的平台和VR結合將來成為我們泛設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AR 伴隨著 VR 快速發展,不僅是在虛擬環境里,疊加到現實環境里,BIM和AR的結合也有很多發展空間,為我們的城市建造和建築設計、施工帶來了很多可能性。
BIM+3D列印、BIM+機械臂施工方面,現在機械臂從硬體上來說已經較成熟,關鍵現在是否在工程領域、設計領域、施工領域真正把這些用起來,這給我們的建築師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一些根據建築需要生成的造型比較特別的建築,以往屬於比較難以建造的建築形式,現在通過BIM和3D、BIM和機械臂的製造都可以實施。原來一些設計上用非線性做的東西,可能也需要用3D技術和機械臂真正去建造實施出來。
中國建造的轉型升級
中國要從建築業大國成為建築強國走向世界,粗放的中國建造需要升級和轉型,這需要以工業化和信息化為核心。其中有三個要點:
1、精緻化建造,即怎麼低能耗、高效率地去建造。
2、智慧化的關鍵,建築要為使用者考慮,很多東西從設計、施工、運營一直到使用監管,智慧的思想要能夠始終貫穿進來。
3、建築要以綠色化為引領。
⑵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工業化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多個方面。工業是國民經濟中規模最大、創新最活躍的物質生產部門,工業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具有支撐和保障作用。綜合來看,工業現代化既遵循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又體現國家間的差異性;既具有時代性特徵,又是一個動態的、持續推進的歷史進程。對此,我們需要全面理解、綜合把握。
工業現代化具有規律性。各國工業發展都會經歷規模從小到大、水平從低到高的過程。工業現代化是工業發展的高級階段。綜合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來看,工業現代化是指一國工業在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國際競爭力、分工地位等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具有全球價值鏈掌控力、產業鏈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狀態。實現工業現代化,需要有一批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作支撐。對我國而言,這些具有活力的微觀主體具體包括,由國家實驗室體系、大學和科研機構、企業研發力量等構成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由全球領先的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構成的企業群體,由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等構成的人才隊伍。
工業現代化具有差異性。對於各個國家而言,雖然工業現代化的外在表現特徵大致相同,但由於各國在資源稟賦、經濟體制、產業沿革等方面存在差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內部結構、產業政策、企業主體等方面會存在很大不同,工業現代化在各個國家的內在表現也會不同。我國擁有齊全的產業門類、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完善的產業配套,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保持這一優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前沿科技創新,加快提升工業技術水平,為推進工業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工業現代化具有時代性。當代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數字化和綠色化。要看到,各個時代具有不同的技術條件、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工業現代化也會帶上它所處時代的烙印。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突破、成熟,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工業發展的方向,推動工業部門的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組織結構、生產流程、產品形態等發生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還要看到,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是現代工業的底色,這對工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環境影響、回收循環等提出更高的標准。工業部門必須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實施綠色製造,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綠色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從而更好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
工業現代化具有動態性。工業現代化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科技創新永不停息,不斷催生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並會推動既有產業發生變革,給工業現代化注入新的內容。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升級,對工業現代化也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斷變化,要求一個國家參與全球分工合作的水平、模式作出相應調整,工業現代化也將具有新的內涵。
總的來看,我國推進工業現代化,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市場規模、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我國工業技術、生產效率、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補短板,縮小我國在產業鏈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又要大力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增強國際競爭力,還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佔新興產業發展新機,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⑶ 2.請結合自身,談談大學生怎樣適應與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到來
在當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念,一定要增強就業危機感,趁著大學四年多學點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智慧增加就業成功率的砝碼,在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增強社會實踐的能力。同時,作為還是在校大學生的我們應怎樣抓住新工業革命時代的機遇呢? 說到機遇,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將為很多大學生帶來成才與就業的機遇。但針對文化產業作為支柱性產業的人才需求,在大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個人能力儲備上都需要創新和提升。從學校角度來說,現有的教育部門和大學不但要根據文化產業的新特點設置一些相關的專業,還必須確立明確的方向,設立較高水平能力的培養目標。就目前來看,很多院校都開設了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專業,多數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寬泛的文化產業方向,一類是比較專業的動漫專業。籠統的文化產業方向,教授的知識面往往太過寬泛。諸如中國文化導論、影視美學,會展產業概論,國際文化貿易概論,偏重於理論知識卻缺乏實踐能力。所以,目前文化產業有關專業的設置、課程要進行改革,要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技術培養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文化產業經濟管理類的課程,並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做一些調整,根據未來的就業需要提出相關的考核標准等等。從大學生自身來說,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僅僅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就業的新契機,但能否如願就業,還應該滿足以下的要求。第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產業的特點。目前,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其中一些內容,但是並不知道文化產業當中的文化到底是指那些東西?創業過程中應該有怎麼樣的運動方式?所以必須先要理解什麼是文化產業,有什麼本質要求?也就是說要知道文化產業產品的特點,以及文化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再通過這些特點來看具體的技術怎麼表現,產品怎麼開發,市場怎麼營銷。第二,要面向未來成為行家。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的是一種新型的復合人才。大學生可能很難做到在某一個領域裡面專業性特別強,但是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是如果你的目標是做企業里的技術類人才,就要想辦法增加一些管理類的知識來彌補這方面素質的缺失。因為如果不懂管理類和經營類要素的話,技術的提升可能就不知道應該往哪裡走。比如有的企業看到動漫產業鏈中的藝術授權的價值,但他不先去做認真的動漫
個人規劃ppt模板下載_2020精美個人規劃ppt下載_高質量精品
廣告 2020全新個人規劃ppt動態工作總結個人規劃ppt合集 10萬優質商務-工作總結個人規劃ppt 查看詳情 >
形象設計及其產品的經營,而是僅僅設計了個簡單的虛擬形象之後就 開始進行藝術授權的推廣和衍生產品的銷售,結果註定是失敗的。二是盡可能在某個未來你想就業的專業領域裡面做到比較專業化。例如你想做的是動漫,影視或者是主題公園,就不僅要讓自己懂得動漫製作,還要讓自己對這個領域的整個商業模式、運作流程,經營特點都十分熟悉。從這個角度來說就需要給自己安排很多的機會去接觸這個門類裡面相關的企業、機構,甚至參加各種各樣有關專題的活動,或者是去企業做一段時間的實習,來彌補自己專業性不夠的問題。 總之,大學生們要想抓住即將到來的新工業革命4.0時代機遇,就必須: 一、在學習知識過程要做很多准備,特別是要學習怎樣把專業知識跟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要擁有對產業發展的獨立判斷能力,以及對其中某個領域的專業操作能力。二、工作之後,也一定還要有通過學習等繼續提升自己的意識,要持續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三、在未來的工作當中,可能有人對你進行指導,也可能完全靠自己摸索,你必須能夠完成自我提升,進而才能成為這個領域里的優秀人才。四、面對工業4.0的沖擊與挑戰,我們不應盲目跟從、一擁而上,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好切合實際的規劃,特別是要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縮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尤其是新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即當代大學生應培養和具備競爭協作能力、獲取知識和信息能力、外語和計算機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及政治辨別能力等,才能適應工業
2020年海量全新大學生就業規劃ppt大全下載_大學生就業規劃ppt大全_新版下載
廣告 當圖大學生就業規劃ppt大全-精選動態商務大學生就業規劃ppt,優質工作大學生就業規劃ppt,Powerpoint模板大學生就業規劃ppt大全 查看詳情 >
4.0的時代社會發展對人才方面的客觀要求。並且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新工業革命時代意味機遇與挑戰並存,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利用新工業革命時代機遇發展自己。 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要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歷史和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的神聖使命,把握住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機遇,經得起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挑戰。一同描繪中國向製造業強國轉型的路線圖,助力中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型。
⑷ 面對電力工業的發展,大學生應該怎麼辦
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和素養,在畢業求職時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度,然後要致力於將電工產業這一傳統行業與新興的人工智慧相結合,大大開拓該領域的效率,創造經濟效益,望樓主採納。
⑸ 大學生如何適應當代化工的發展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都是被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們知道,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在親情和友情下成長起來的,與社會接觸得比較少,更多的人只是在網路上了解社會。往往到臨畢業時才會感到惶恐,不知道如何去適應這個社會,總是經歷著失敗,最後喪失了信心。 那麼,大學生畢業後應該如何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呢,我來說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心理承受力。社會與學校相比,生活環境、工作條件、人際關系都有著很大的不同,難免使那些心存幻想、躊躇滿志的畢業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強烈的沖突。大學生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希望自己處處出彩,但卻總是事與願違,不受重用,甚至遭排斥,倍感失落、郁悶。這時,具備良好心態和心理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認識到角色轉換期困難的必然性,抱著謙虛好學的態度,從基礎做起,逐步爭取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才是成功的開始。 第二、增強獨立生活能力。大學生員工上學期間經濟上靠父母,生活上有學校管理,學業上有老師指教;參加工作後,往往要自己處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務,一切靠自理、自立,這是畢業生無法迴避的一種能力訓練。要學會主動調節生活節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業餘生活,才能適應新環境。 第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走上工作崗位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揮是適應環境的關鍵。大學生員工應放下架子去和周圍的同事、領導交流思想感情,熱心地去和他們交朋友。不善於與人交往,難以溝通,難免將自己封閉起來,以至帶來諸多煩惱與痛苦。 第四、培養應對挫折的能力。受挫折者勝,逆境成才者大有人在,不要怕受挫折甚至譏笑。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同自己過不去,畫地為牢,縛住手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也許上級領導並非你所想像的那樣難處,把別人的「嚴厲」、「難處」當成催化劑,不要偏激地當成一種刁難,或許領導和同事都默默的關注著你,期待著你的成功。 第五、增強角色意識。社會好比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位置。畢業生進入新單位後,首先應認清自己在工作環境中所承擔的工作角色以及這個角色的性質、職責范圍,弄清楚工作關系中上級賦予自己的職權和自己承擔的義務。如果角色意識淡薄,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該請示的擅作主張,該自己處理的事情不敢作主或推給上司、同事,勢必與新環境格格不入。 第六、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剛步人社會的職業人,一般要經歷新鮮興奮——觀察思考——協調發展這樣一個變化過程。學校培養的是專門人才,而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實際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涉及到各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因此,要使自己勝任工作、適應環境,只有隨時調整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和思想行為方式,才能不因工作中出現困難而止步不前
⑹ 大學生如何迎接工業4.0的機遇
這個我也關注了一段時間,首先要知道這個東西不是一個很具象的東西,連德國都在闡述及完善相關產業鏈,至於如何迎接它,你必須有設計能力,無論是工業還是製造業以及軟體,打個比方,我生產的產品需要設計,那就是產品設計,我的產品上市了,要平面設計及網頁設計,成形了,要包裝設計,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設計,所以我覺得設計師最關鍵的一環,看下面吧,你能了解的更多。親臨德國工廠,體驗神奇的「工業4.0」
前段時間大家一直在探討德國的「工業4.0」,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它關繫到未來世界的主導者的問題,德國、美國、中國,分布遇到了什麼機遇和挑戰?誰最有可能掌控世界,完全可以從這里開始說起。
先說說德國,「工業4.0」確實已上升為德國的國家級戰略,但就連德國業界都有300多種對於「工業4.0」的不同闡述,這說明嶄新的事物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被定義,更何況我們這些局外人?所以耳聞為虛,眼見為實,要想在工業4.0方面有發言權,必須親自去德國的一線工廠深度學習、一窺尊容,下面我們就跟隨一名德國的《環球》雜志記者的親身經歷一邊學習一邊探討!
一、未來工廠——「機器」有了靈魂,它能讀懂「產品」
位於巴伐利亞州東北小鎮上的西門子安貝格電子製造廠,雖然只有三座外觀簡朴的廠房,卻被譽為德國「工業4.0」模範工廠,它是未來德國工業的一個縮影。
安貝格擁有歐洲最先進的數字化生產平台。工廠主要生產PLC和其他工業自動化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無論元件、半成品還是待交付的產品,均有各自編碼,在電路板安裝上生產線之後,可全程自動確定每道工序;生產的每個流程,包括焊接、裝配或物流包裝等,一切過程數據也都記錄在案可供追溯;
更重要的是:在一條流水線上,可通過預先設置控製程序,自動裝配不同元件,流水生產出各具特性的產品。
由於「產品」與「機器」實現了「溝通」,整個生產過程都為實現IT控制進行了優化,生產效率因此大大提高: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工作量需要人工處理,主要是數據檢測和記錄;工廠每年生產元件30億個,每秒鍾可生產出一個產品,產能較數字化前提高了8倍,而由於對所有元件及工序進行實時監測和處理,工廠可做到24小時內為客戶供貨。
此外,由於實時監測並挖掘分析質量數據,次品率大大降低。工廠負責人卡爾·比特納說,該廠質量合格率高達99.9988%,「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同類工廠可以實現如此低的次品率」。
二、自動化中心——機器也會自我更新
離開安貝格,我記者來到德國北部的雷蒙哥,這里是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工業自動化應用中心,專門為企業研發並生產推動「工業4.0」所需的設備和解決方案。
「傳統工業時代下,如果更換一台流水機器的設備往往需要數天。但是現在我們只需要幾分鍾。中心負責人尤爾根·雅思博奈特說。這是因為在傳統設備的安裝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先把新的部件手動連接到工作環境,然後再去調整生產線上的控制裝置。就像幾十年前使用電腦工作時一樣。「那時,每個新部件都需要一張帶有驅動程序的軟盤,安裝之後經常與計算機上的其他部件發生沖突,以至於用戶不得不手工進行調整。」
而現在USB的出現讓一切變得簡單和輕松。我們只需把新裝置插到計算機上即可。「即插即用」成為這一技術進步的生動描述。現在,工業4.0的專家們用「即插即生產」來指設備和系統的順暢配置,就像雷蒙哥公司的場景一樣。就像電腦一樣,未來的部件會自發地與工作環境相連接,自己把自己集成到現有控制系統當中。
三、機器人會取代工人嗎?
據德國一家獨立市場調研機構的統計,截至2014年8月,德國70%的工業中小企業都已經開始「工業4.0」的革新,主要包括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進行生產。這昭示著一種怎樣的未來呢?
首先,工業重心發生了轉變。工業4.0之前,所有的革新都是為了通過規模效應以及員工生產率來降低成本。而未來工業制勝的秘訣在於,如何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還能縮短產品從「設計」到「上市」的周期,以及如何滿足更復雜、個性化的產品需求。水木然點評:當然這一點其實也是為了滿足當今人們對於多元化、個體化產品的追求!的確,這是一種世界潮流。
其次,虛擬與實際的界限似被消除。譬如,安貝格工廠中所有生產程序均可提前在計算機中模擬模擬,在虛擬世界中就可完成生產的分析與優化。
這樣一看,人工似乎將被機器智能取代。德國《明鏡》周刊曾刊文,憂心數字化將奪走現有大部分工作崗位,但前景也並非這么悲觀。德國弗勞恩霍夫就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威廉·鮑爾認為,新的工業系統雖然取消了很多需要「人」參與的生產關節,但是也會帶來新問題與創造空間,未來人力將集中於創新與決策的領域
四: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掌握了未來!
正是因為機器的自我完善系統,「工業4.0」將產生大量數據。根據記者描述:安貝格工廠為例,其生產線上的在線監測節點超過1000個,每天採集數據逾5000萬個。
那麼問題來了!新的工業生產方式將產生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終究是歸屬於工廠、軟體製造商、工廠的客戶抑或是終端用戶?而利用這些數據又可創造什麼嶄新的商業模式?這將是決定未來工業競爭的關鍵問題。
德國VS美國; 戴姆勒VS谷歌
這個問題說白了,其實就是「德國製造業」與「美國科技業」的競爭,也意味著兩種工業前景的競爭。一個非常微妙又戲劇性的動作就是:谷歌、蘋果、亞馬遜以及眾多美國互聯網企業「正在襲擊德國工業」、正以新的產業思維與游戲規則進入德國傳統工業強項,後者甚至可能淪為其供應商和附屬者。
這一論調並非危言聳聽,僅以谷歌為例,近年來,它收購了一家智能供暖設備商,搖身變為博世的競爭者;在糖尿病患者的隱形眼鏡中加入測量眼淚中血糖含量並將其結果傳導至智能手機的技術,就進入到西門子所擅長的醫療領域;現在,谷歌還在搗鼓無人駕駛汽車,與戴姆勒和寶馬成了同行。
(上圖)戴姆勒聯手寶馬推出雙座電動車
「工業4.0」能幫助德國工業抵抗住這樣的「侵襲」嗎?德國軟體公司SAP前首席執行官孔翰寧說,大部分德國中小企業主沒有意識到一個關鍵問題,僅生產智能產品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提供智能化服務的能力,否則,德國當前市場領先的生產商將來可能僅是服務商一個可替換的產品供應者。
點評:「工業4.0」發源於德國,發揚於美國!
兩個實例正好能說明這一點:戴姆勒公司在矽谷專門設置了研發中心,以開發車載智能娛樂系統,但這一系統最終要靠蘋果的Siri語音系統來控制;德國能源巨頭REWE和E.on近來發現要面臨一個僅有5年歷史的初創企業的競爭,這個小企業將並不屬於它的1500多個天然氣、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通過網路連接起來,可按需對設備進行開關調整,形成了虛擬的發電廠。
可見,不論是汽車內的某個娛樂裝置,還是某塊太陽能電板,誰能掌握附著在這些智能化了的產品上的數據與信息,誰也就掌握著提供智能化服務的能力。
點評:你是生產商、是服務商,還是用戶,這三者的從屬秩序決定了未來世界的格局!「工業4.0」其實就是「信息2.0」(傳統互聯網是信息1.0)。我們再來展望一下歷史,如果說人類社會歷史進程就是一條指數曲線,今天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臨界點!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帶來一系列奇跡性的變化!未來的顛覆是如此可怕,又讓人如此期待!
當戴姆勒遇上谷歌,不僅是德國與美國優勢行業之間的競爭,更意味著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誰能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誰就能贏得未來!
最後,我又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中國在哪裡?
水木然整理 材料來自《環球》雜志記者
⑺ 你應該怎樣迎接新工業革命的機遇,論文1500字
中華民族曾經一度高舉文明的的火炬,以巨人的姿態昂首闊步的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在近代卻遭受種種磨難。但是中華民族是不會被壓倒的,在中華民族崛起的今天,當代大學生應當如何迎接挑戰呢?。
新時代的到來,給當代大學生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新時代的經濟已經不再僅僅是地域性了,我們面臨的是全球的發展局勢。
在當今的世界經濟新格局中,西方發達國家仍然處於主導地位。在現階段及其以後的一段時期,世界經濟多極化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超多強,即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其經濟實力要高出其他各極,與此同時,其他許多經濟上的大國和強國與之並存,而且它們在一些經濟領域里已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優勢和強項。
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這種多極化下一超多強的局面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還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下,總體上可以講,國際經濟關系中的競爭與合作,日益取代軍事對峙、政治結盟和意識形態分歧,不同力量、不同地區在統一的世界市場上既進行競爭,又進行合作,力圖在競爭與合作中求得增長和發展。
面對這樣或者那樣的挑戰,我們應當如何把握人生的機遇呢?怎樣在挑戰中成為勝利者,怎麼才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怎麼把握機會讓自己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抓住機會脫穎而出。這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可避免的的問題,也是人生的大事。
大家都說當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也就意味著有一隻腳已經踏入社會。即將就要成為社會中的人了。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相信共產黨的領導。如今,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祖國將大力發展經濟,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前景下,對我們新一代的大學生更賦予了新的使命,它要求我們抓住機遇,勇於開拓,精通專業知識,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全方位人才。
跨世紀的一代註定要開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因此我們我們要具備獨立作戰,堅忍不拔的精神,也要有團結奮斗的團隊精神。絕對不能像一隻風箏一樣,即使再漂亮的風箏脫離依靠的線也會變成一隻廢物。當代大學生還應具有克服困難,正視狂風暴雨,與之搏鬥,開創新事業的精神與魄力。只有這樣我們在工作中才不會被困難嚇倒,在事業競爭中遇到強手時才不會畏縮。我們的心中應該有這樣的信念,逆境是可以逆轉的,沒有什麼可以壓倒我們,我們就像戰士一樣,一但確定了一個目標就堅定不移地奮勇向前。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勤奮、求實的精神。春華秋實,少不了耕種、澆灌和汗水。應當在學校踏踏實實的學習好專業知識,刻苦研究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只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為了我們的夢想,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讓我們努力奮斗吧,成功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