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知道智慧工廠3D可視化有什麼作用,能解決哪些問題
1、智慧工廠3D可視化可以實時監控工廠情況,解決工廠安全監管問題;
2、提高效率和產品質量,能解決傳統工廠生產效率低和監管不足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
做工廠創業的都知道,現在是工業4.0時代,設備的智能化,建設智慧工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益,我們就用令容網路的智慧工業物聯網技術實現的,提升了效率,實現工廠的智能監控、生產等等
㈡ 工業大數據如何改變製造業
工業大數據如何改變製造業
工業大數據是互聯網、大數據和工業產業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製造2025、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國家戰略在企業的落腳點。對於製造業而言,了解行業大數據產生的背景,歸納行業大數據的分類和特點,從數據流推動本身價值創造的視角看待、重造工業價值流程,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工業大數據如何改變製造業1、精度更高高成功率的製造是製造商的核心競爭力,在大數據出現之前,最好的方法是投資更好的設備,或對員工進行更好的培訓,但都無法太大的減少失敗率帶來的額外損失。然而,使用大數據,製造商可以使用計算機程序來優化流程,並更加巧妙地分析錯誤,從而防止這些錯誤產生。2、產量更高大多數製造商購買原材料並製造成品,他們銷售價格高過製造成本。在該系統中,製造商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每個成品使用的原材料越少),企業的經營就更有利可圖。新的大數據應用程序使製造商能夠更好地了解其整體產量,並有機會改進其運營方法,生產產品獲得更多的利潤。3、更好的預測製造商可以根據各種情況預先判斷需要生產多少產品,淡季的時候減少生產量,以及在倉庫中的庫存或出貨量。大數據有助於製造商更好地掌握這種供需關系的變化,因此可以在最有價值的生產條件下進行生產。4、預測和判斷蹤供應商的產品優劣製造商也可以使用大數據跟蹤供應商的優劣。例如,如果供應商提供劣質產品比例較高,通過大數據計算證明這些事情,就可以確定選擇新的供應商是否更加具有成本效益。5、更高的可追溯性大數據還使製造商的流程更加透明和可追溯。製造商的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以及生產階段有多少損失?給定批次產量多少,目前存儲在哪裡?運送需要多長時間,一旦需要運送,產品在哪裡?大數據可幫製造商跟蹤生產和交付的所有這些階段,並提供對可能效率低的領域的洞察和分析。6、高級自定義工作大數據顯示,通過在以往的努力中獲取數據並創造更好地利用原材料的方法,有可能創建高級定製工作。它也可以幫助製造商採取逆向工程,為熟悉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7、投資回報率和運營效率大數據使製造商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其運營的真正效率,以及升級時產生的投資回報率(ROI),例如新設備或新的廣告策略。這對製造商意味著什麼?更高的盈利能力傳統製造業受到原材料成本和生產限制等因素的限制,而大數據的降臨,讓每個生產環節得更多的收益,極大的較少了成本,企業主能夠利用這些機會,賺取更多的收入。更大的競爭壓力隨著製造商採用大數據戰略,競爭對手感受到採取類似甚至更好的方法的壓力。越來越多的競爭迫使越來越多的傳統製造商升級內部系統,因此未來的技術發展將會越來越活躍。對新角色的需求精益的數據應用程序對外部人員或不熟悉數據分析的人員來說具有極大的挑戰性。新技術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們要求有足夠知識和經驗的人來實施和管理它們。因此,製造商需要專業的人或者公司來協助完成這些變化。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傳統製造業也隨著大數據的普及在不斷的進行產業升級,在競爭激烈的新時代,大數據給製造業帶來的改變是否會引領新的工業革命呢?這些相信各位看官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㈢ 如何進行產業升級
如何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
2013.04.21 20:41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周聯清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是福建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轉變方式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工業,作為福建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如何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實現「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既是一個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課題,也是一個當前必須認真研究並著手推進的現實課題。
強化規劃引導,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按照「沿海集聚、山區集中、山海聯動」的原則,突出「三灣引領、兩帶支撐、十區承載」的空間布局、強化分類指導,差別化發展,推進工業優化布局、加快發展、提升發展。一是「三灣」引領。以閩江口、湄洲灣和廈門灣為重點,加速重化工業、裝備製造業和電子信息業集聚發展,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葯、節能環保、信息網路和海洋新興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先進製造業發展重點區域,並輻射帶動周邊及山區產業發展。二是「兩帶」支撐。依託沿海產業密集帶,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紡織輕工、汽車船舶、冶金建材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形成沿海臨港產業聚集區和先進製造業集中區;依託沿路產業集聚帶,推進山海聯動、產業對接,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生物醫葯、輕工食品和新材料等產業。三是「十區」承載。加快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環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古雷半島、武夷新區、三明生態工貿區和龍岩產業集中區等十大重點區域產業集聚,形成產業密集區。
強化項目帶動,增強做大、提升和轉型的推動力。一是著力推進在建項目實施。按照促進竣工投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和突破前期一批「三個一批」滾動推進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工業投資項目聯席會議、責任分解落實、督促檢查以及工作通報等制度,分產業、分層級、分年度推進「十二五」重點產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項目的實施。二是著力推進項目對接。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與央企、民企、外企的對接工作。另一方面促進閩台、閩港澳產業深度對接。三是大力推進項目生成策劃。著力在政策鼓勵的方向領域找項目,在產業鏈填平、補齊、延伸、配套中找項目,在國家、省級科研成果轉化中找項目,在企業技術需求、高校和科研機構技術推介中找項目,變單個項目策劃為產業鏈、群、區的整體項目策劃。
強化產業鏈、群、基地建設,提升產業集聚發展水平。突出抓好太陽能光伏、LED、平板顯示、稀土、計算機及網路產品等 14條產業鏈延伸拓展,培育 10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一是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對紡織、服裝、製鞋、食品等傳統產業集群,要致力於推動其轉型升級,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變;電纜、電機、工程機械、汽車、船舶等裝備產業集群要致力於推進提高協作配套能力,向提升品質、創建品牌方向轉變;銅、鋁、不銹鋼、稀土以及石化等原材料產業集群是致力於產業鏈的延伸,向精深加工方向轉變;平板電路、微波製造、軟體、太陽能等新興產業集群要致力於擴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向自主創新方向轉變。二是加快融資、創新、物流等平台建設。以各類園區、基地為載體,引導產業集群和基地在資源配置、服務平台、市場網路、產業鏈條、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方面協同發展,有效降低園區企業交易成本。三是分工協作、合力推進。
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示範帶動作用。一是進一步營造政策環境,制定促進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制度,加強重點企業資金支持和要素保障,推動企業「退城入園」步伐。二是推進企業兼並重組。支持省內企業與央企、跨國公司等對接,推動省內骨幹企業通過債務重組、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合並、分立等方式。圍繞產業鏈發展、多元發展、轉型發展,集中優勢資源對其他中小企業實施兼並重組。三是積極推進發展總部經濟。著眼於引進知名企業集團總部和區域性總部,在廈門、福州、泉州等地區,採取統一規劃用地、統一功能布局、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開發管理等措施,優化企業總部區域布局,在城市中心區形成企業總部集聚區,同時,積極構建總部經濟服務平台,合理配置金融保險、科技研發、現代物流、商務服務及商業零售、房地產、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發展區域,提高總部經濟配套能力。
強化創新支撐,加快傳統產業轉型發展。一是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改造。設立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對傳統產業集群改造提升進行補助,重點支持企業採用先進技術裝備更新改造項目;同時,建立落後產能退出機制,採取差別電價、財政補助、上大壓小等措施,加快淘汰水泥、石材、煤炭、鋼鐵等行業落後產能,以技術改造促進落後產能淘汰。二是強化創新驅動。大力開展以產業化為主導的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等活動,設立重大產業應用科技開發專項,進一步破解技術瓶頸制約。三是突出新產品、新技術應用推廣。設立高新產業發展基金,推進高新平台建設,制定鼓勵新興產業產品消費政策,加大新興產業產品政府采購力度,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福建省搶先布局。四是突出平台建設。建設裝備製造、汽車、紡織服裝、電機、電子信息等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服務平台,以及工控技術、中試環境、在線檢測、電子商務、項目交易、投資貿易等專業性公共服務平台,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和物聯網技術推廣,促進傳統產業價值鏈延伸拓展。五是推進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做大技術創新工程。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以新型顯示、LED、稀土及化工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太陽能光伏及新型動力電池等為重點突破領域,建立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庫,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技術開發專項,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興產業發展領域。加快研究出台光電產業、物聯網產業的扶持政策,選擇太陽能光伏發電、兩化融合、新能源汽車、LED等重點領域實施市場應用示範工程。加快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力爭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增加值3000億元以上,佔全省生產總值的12%
(作者系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http://www.qstheory.cn/jj/jjggyfz/201304/t20130428_226839.htm
㈣ 工業4.0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有什麼促進作用
1.為汽車產品帶來新的升級。汽車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品,它會變成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工業產品。
2.整個汽車的價值鏈,無論營銷、製造、供應鏈、研發等等,都會受到這些影響。由過去以產品為中心,逐步轉移到以客戶為中心的巨大變化。
㈤ 美雲智數如何在製造業中實現「燈塔指引」,促進工業製造轉型升級
美雲智數沉澱了美的50多年製造業經驗以及多領域製造業知識,包括T+3、美雲銷、「三個一代」以及MBS精益運營等理念和商流、物流、服務流一體化經營方法相關的工業模型與知識,並通過全面自研構建自主可控的研發、模擬、計劃、供應鏈協同的製造全價值鏈軟體產品,同時集合美的集團機器人、自動化、IoT等工業能力,通過「硬體開放、軟體賦能」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美雲智數不斷融合內外部生態,積淀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構建數字生態體系,實現「燈塔指引」,促進工業製造轉型升級。
㈥ 為什麼說傳統製造業都要上雲
更有利於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創新!
因為不需要中間商了。
瓦科拉夫·斯米爾在《美國製造:國家繁榮為什麼離不開製造業》提出,「製造業始終是技術創新的基本源泉,也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實際上,無論是發達國家也好,還是追趕型的國家也好,製造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 科技 創新的主戰場,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尤其是對中國而言,目前這個階段更是製造業亟待升級,不破不立的關鍵節點,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來做觀察:
第一,從政策角度來看,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階段,因此對中國智能製造亦高度重視。為此,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了《中國智能製造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2025》等相關行動計劃,旨在通過製造業的轉型和升級,最終讓中國的「新經濟」戰略得以落地。
第二,從市場角度來看,國內正處於消費不斷升級的時代,由此帶來的重要變化是,消費者不再一味追求低價,而是更注重產品品質和服務體驗。消費者對於品質和服務的高要求,同樣也在倒逼製造業向自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第三,從行業角度來看,中國雖然早已成為全球公認的製造業大國,但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製造成本上,甚至主要還是集中在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然而,在最近幾年,我國製造業面臨著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傳統層面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製造業的轉型迫在眉睫。
第四,從技術角度來看,所謂智能製造,就是將各種新技術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最終實現整個製造業價值鏈的智能化和創新。
事實上,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出現,不但加劇了傳統行業內部的市場競爭,更開啟了跨界競爭,真正給企業發展帶來威脅也許不是往日的同行業企業,而是來自跨界者的顛覆性創新和對原有市場的搶奪。
對於傳統製造業企業而言,一方面面臨著傳統模式無法滿足新經濟下產生的各種需求的挑戰;另一方面還要應對跨界者的難以預料的競爭。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要了解上雲是什麼意思。上雲的意思是把企業的數據全部搬到網路上,這與以前企業自建伺服器有很多的區別,上雲後,可以在家裡訪問公司的數據,也就是說,把企業的數據全部放在類似公網的環境。其次,不是企業要上雲啊,是情勢逼著要上雲,上雲後,首先面臨的是數據是否安全的問題,如果把整個企業的數據全部攤在一些有心人的眼前,簡直就是個災難。那麼,是哪些方面的力量在逼著企業上雲呢,國家意志是最主要的因素,國家為什麼有這個意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另外,那些ERP提供商也是個原因,現在除了一些行為軟體外,較成熟的ERP都不提供傳統架構的ERP了,當然了,ERP逼著上雲的最主要的利益關系是能把每年的維護費強制收取,而且,由原來的買斷制變為租賃制,每年也要收一筆租賃費,何樂而不為。
有點疑問?所謂的上雲是什麼意思?回答這個問題得把這個詞的意思搞懂。個人覺得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還是未來,傳統行業一直都伴隨著人們生活和 社會 進步,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到零售批發,大到工業生產,不同的是過去是人工手工製作加工,不能規模化大批量生產,隨著 科技 進步,現在實現了是機械化智能化,可以短時間實現量產,各行各業都算得上是傳統行業!只是思想不斷進步了, 科技 也進步了!
大家都說,並不一定是對的。企業要不要上雲?怎麼上?上什麼雲?何時上?先把這些問題回答清楚了
企業上雲主要針對 銷售業績下滑、渠道資源縮減、客戶數量減少 等問題。
簡單來說,它有利於推動企業 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提高企業的業務創新能力 。
有人就會問,這么多企業都在「上雲」, 我要不要「上雲」?有哪些好處?
最直觀的,企業上雲 可以降低企業成本、提升效率 ,「上雲」後,企業的 重要文件就會從紙質轉化為信息存儲,避免了賬目丟失、損壞,隨用隨看,簡單快捷 。
不僅省去了中間人來回傳輸的時間,還保證了企業內部文件不泄露。
要想企業上雲做得好,好軟體肯定少不了 。
C2P工業雲的模塊化和異構系統兼容特性, 是中小企業和傳統行業普遍問題的針對性解決方案 。
目前 已擁有眾多成功案例,經歷了市場的檢驗, 收獲了用戶的認可,具備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用戶基礎和實踐依據。
C2P工業雲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領域 探索 出了 全新的運營思維、技術路線和服務模式 ,已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啟示,加以復制和推廣,必將起到 示範和引領作用 。 加快各行各業實施企業上雲和轉型升級的新舊動能轉換進程。
我們縣經信局對於企業上雲近年來每年都有補貼計劃,不多,每個企業每年上限2000。
第一年沒有弄懂,以為要自購或租用伺服器自建企業信息平台才算上雲。後來看了鼓勵企業上雲目錄,才知道上雲其實就是咱們企業目前應用互聯網信息化工具這么個事。像網路推廣,OA系統,網站建設等等等等,都屬於上雲內容。
與其說傳統製造業都要上雲弄得像被強迫似的,不如說上雲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需要。
現在的信息化系統應用成本越來越低,卻能極大的提高管理效率,推進業務發展,不知道上雲的怕都是老一輩小微企業的創業者們了,80後的管理者們,對上雲這些不陌生,不上雲的怕是也沒有幾個吧!
根據工信部印發的 《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 2017-2019 年 ) 》,今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有望達到 4300 億元,企業上雲已成為繼機器人之後智能製造領域建設的重點之一。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3~2016 年,中國工業雲平台企業用戶數年均增長超過 146%,但我國總體企業上雲規模基數較小。咨詢機構 IDC 統計則顯示,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仍不及美國的 3%。而在建立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工業企業上雲、開發工業 APP、構建生態圈上,政府部門早已給出了量化指標。
2017 年 11 月,國務院印發 《關於深化 " 互聯網 + 先進製造業 "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到 2025 年,形成 3~5 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百萬工業 APP,以及培育百萬企業上雲。而 2018 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要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在數字經濟風起雲涌的當下, 傳統製造業上雲已經是必然趨勢 ,所謂製造業上雲,是指雲服務商為企業提供計算、存儲、網路、安全、應用程序等雲服務,建設一個數據模式庫,將企業的人事、銷售、生產等各個方面鏈接起來,提高工作效率。而將雲計算應用於製造業後,傳統的製造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從產品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等多個方面看,雲計算在整個製造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雲將使製造業不斷改進生產工藝、調整生產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而 酷棧 科技 的雲桌面早已助力多個傳統製造業成功上雲,通過使用雲桌面傳統製造業,無懼疫情挑戰。
1、 降低傳統製造業運維成本 。傳統製造業工廠分布分廠分布各地,部門分支較多,在通過部署雲桌面後,運維人員無需現場一台一台進行維護,即使維護人員被隔離在家,通過雲桌面的統一管理,也可快速處理問題。
2、 利舊。 傳統製造業企業傳統PC的規模較大,隨著傳統製造業智能化的發展,有的老舊PC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而通過使用酷棧雲桌面節省了大量更換新PC的成本,酷棧 科技 提供不同規格的雲桌面,包括 普通辦公雲桌面、GPU雲桌面 等,滿足企業研發、采購、銷售不同崗位的需求。通過雲桌面,員工不論是居家還是被隔離在廠,不用擔心家庭電腦配置滿足不了日常辦公需求,隨時隨地可通過酷棧雲桌面高效的進行日常辦公、研發以及設計。
3、 保障數據安全。 開發代碼和設計圖紙集中存儲在雲端的數據中心裡,配合桌面透明加密軟體,解決企業數據丟失、泄密的風險。疫情下比起傳統的遠程操作電腦、訪問VPN的模式,酷棧雲桌面為企業的數據安全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4、 支持協同辦公 。員工可根據企業分配的賬號密碼,訪問對應許可權的桌面,日常過程中無需頻繁傳遞文件,工作文件實時共享,多線程辦公,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即使疫情爆發,工作效率也有保障。
上海酷棧 科技 有限公司 (簡稱:「CStack」)是一家專注於雲桌面產品化的創新型互聯網公司,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雲桌面提供商。 CStack xView 是酷棧 科技 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智能化、多場景適配的桌面虛擬化產品,其利用底層虛擬化技術和 自研的CSDP流式傳輸協議 ,為用戶提供極致的桌面體驗。
在中 大型工業設計、機械設計、電力設計、4K8K超高清視頻、安防監控、雲 游戲 等 高性能要求場景下,良好適配各個行業的專業應用軟體。通過部署xView雲桌面,可以完成企業IT系統整體上雲,實現隨時、隨地、任何設備、安全訪問雲端數據,真正實現「最後一公里」上雲的全面雲戰略發展。
企業上雲是企業的什麼上雲。是財務上雲?還是工序上雲?還是產品上雲?速達軟體做的是財務軟體上雲,可以隨時隨地查數據,開單。
㈦ 中國製造業如何向高端服務業轉型升級
進入服務業發展新時代,13億人的潛在消費需求成為中國增長轉型的突出優勢;13億人服務需求釋放的規模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結構、利益結構、城鄉結構調整的進程。釋放13億人的服務消費需求,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既是未來6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又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新常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型與人均GDP水平有著內在聯系。中國從人均GDP 6500美元到1萬美元的過渡階段中,服務業的比重至少會提高10個百分點。總的判斷是,到2020年中國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是有條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鎮化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發展型消費需求越來越依賴於教育、健康、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中國的名義城鎮化率為53.7%,而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左右。從新型城鎮化的進展看,2020年名義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60%左右,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50%以上。這幾年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未來6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二,工業轉型升級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注入內在動力。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變。傳統農業和工業的轉型升級直接依賴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由此形成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新一輪工業革命最為突出的特徵是,信息、研發、設計、物流、銷售、大數據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的升級。就是說,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相互融合是一個大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推動力。以德國為例,高端製造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重要原因在於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高達50%以上。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創造」的優勢遠未凸顯,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其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15%。未來6年,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個百分點,達到30%-40%。這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牽動影響經濟轉型升級的全局。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是形成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而且也將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仍是一個經濟轉型大國,經濟增長新常態取決於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近幾年,中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第二,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從近兩年的情況看,服務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長估計,每年新增就業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生產性服務業直接融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例如:技術升級與服務需求直接融合,技術升級如果不能反映服務需求變化就很難產生內在動力,就很難有好的市場前景;企業競爭力與服務質量直接關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服務環節是否專業化、精細化。為此,服務業主導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辟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的重要條件。
第四,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業快速發展將帶來中產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美國為例,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伴隨服務業主導新格局的形成,白領階層的規模同時也擴大了5倍。未來6年,隨著服務業主導地位的確立,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億,由此將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3. 把實質性提高服務業佔比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5年,能不能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對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建議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把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5%、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30%作為主要的約束性目標,以此作為衡量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標准。
第二,加快推進投資轉型。與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趨勢相適應,重點加大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投資;從工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出發,重點加大信息、研發、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
第三,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無論企業、社會、還是政府,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尤其是需要改變某些傳統的發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務業大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不是不要製造業,不是不要工業,而恰恰是通過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傳統工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㈧ 如何用互聯網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可以看看「轉思維、創模式、改機制、建平台」四個維度和「找准轉型方向、明晰轉型路徑、保障轉型落地」三步驟的轉型方法論。
四個維度:
1、轉思維: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首先是理念思維的轉型。通過互聯網思維和企業行業及業務特性相結合,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轉型要求的互聯網文化理念,並通過各種培訓研討、行動式學習引導,幫助傳統企業管理者突破固有思維禁錮,統一思想,樹立轉型變革緊迫感,為轉型推動進行鋪墊;
2、創模式:通過對企業現狀能力/資源調研分析,行業趨勢及產業鏈利益相關方價值發現,互聯網轉型案例商業模式剖析,互聯網技術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的深入探討,幫助企業明晰互聯網轉型定位與方向,對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設計,為企業設計獨特、高價值的發展之路。
3、改機制:互聯網下新型商業模式的實現必須和組織管理機制相適應。幫助企業建立和商業模式相匹配的組織管理機制(如事業合夥人機制、股權激勵機制、內部創業機制等),從而最大化的激發組織創新活力。
4、建平台:互聯網下新型運作模式的實現必須有相應的IT平台支撐(如網上商城、O2O平台、移動APP、微信平台、大數據分析等)才能得以落地實現。
三步驟:
1、找准轉型方向
找准轉型方向需要以外部環境分析、資源/能力現狀評估、利益相關方價值訴求為基礎,以標桿及技術創新趨勢研究為引領,結合行動式學習式的充分研討,促成管理團隊的群策群力,從而對未來的轉型方向和商業模式形成共識,並樹立緊迫感,增強行動的信心。
其中對資源/能力現狀的准確評估是確定轉型方向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外部環境對所有人是均等的,企業自身掌握的「資源/能力」就起到重要的作用。企業需要認真思考多年在傳統領域積累的優勢與核心能力,如何嫁接到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2、明晰轉型路徑
轉型變革的有序落地,需要將轉型目標分解落實到業務發展策略、資源配置策略、組織管理機制優化、運營及IT平台搭建等具體的行動計劃,同時充分考慮各項任務之間的優先順序以及關聯依賴關系,保證轉型變革中的協同有序,形成清晰的轉型實施路徑圖;最後通過落實階段目標、責任主體,切實推動行動。
3、保障轉型落地
在轉型的具體推進實施階段,需要建立轉型落地保障機制,具體包括常設的轉型變革項目辦公室,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對實施路徑圖進行調整優化,推進轉型中的問題解決等,從而實現轉型變革的迭代式、常態化管理。
㈨ 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有哪些
一、投入供給側改革浪潮
脫離、落後於市場需求,是眾多傳統製造企業被淘汰的主要原因。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動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因此,國家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引導傳統製造企業從「製造流」轉向「趨勢流」,通過大數據應用和製造技術的改進,提升生產效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定製化的專屬產品和服務。
二、與「互聯網+」融合
傳統製造企業一方面要學會做「減法」,在相對弱項上採用外包合作等方式為自己減負;一方面要學會做「加法」,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與能力,做專注型企業。
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製造企業可以通過一呼百應等B2B電商平台快速找到所需的生產原料或零件,減輕庫存,降低采購成本。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方式,擴大市場,提高用戶粘性。通過互聯網簡化生產和銷售環節,從而提高效率,讓企業騰出更多的時間和人力主攻核心技術。
三、「製造」變「智造」
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的時代背景下,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是必然趨勢。
一呼百應創始人戴森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中談到,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石、中流砥柱,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讓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得到提質、轉型、升級,即實現從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的轉移,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實現智能智慧製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