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保留什麼工業遺跡

保留什麼工業遺跡

發布時間:2023-02-14 02:03:33

A. 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有多大

開封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已經名不虛傳!在開封東區采訪過程中,說起開封輝煌的工業史,老人說起當年「俺廠」這話題都很興奮,他們會掰著手指說起開封產品的諸多河南省第一:河南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電冰箱、第一根火腿腸、第一輛自行車和第一台縫紉機等,這些都是開封生產的。

開封工業得益於國家在「一五」、「二五」時期的投資,機械廠、化肥廠、儀表廠、火電廠、制葯廠等大型企業是「一五」時期投資的,空分廠、閥門廠、拖電廠、無線電廠、玻璃廠、毛紡廠等企業是「二五」時期投資的,國家的持續支持奠定了開封雄厚的工業基礎,使開封由一個消費城市一躍成為河南省的重要工業基地。

不可否認,開封工業為共和國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然而,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面對民營經濟的競爭,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開封工業放慢了發展步伐,有些企業甚至銷聲匿跡了。這種狀況讓人扼腕嘆息。

「您知道開封拖拉機電機電器廠嗎?」5月15日,記者來到汴京路東段蔚藍加州小區,市民李女士帶著兒子在小區散步,面對提問,李女士一臉迷惑。當記者告訴她這個小區就建在原開封拖拉機電機電器廠廠址時,她恍然大悟。原開封拖拉機電機電器廠曾經是原機械工業部大型企業,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拖拉機、內燃機電機電器製造專業化企業。河南省汽車拖拉機電器質量檢測監督中心也曾設在該廠,主要產品多次榮獲部、省優產品,並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質量管理協會授予「首批汽車零部件推薦商品」稱號。

原開封柴油機廠擁有國內先進的柴油機生產技術。1970年至1985年,該廠生產的開封牌X195型12馬力柴油機超過10萬台、K1100型15馬力柴油機超過1萬多台,遠銷山東、河北、內蒙古、青海等地。如今,企業的痕跡再也看不到了,多棟商品房拔地而起。

新曹路的宏達·東方花園小區、勞動路的東方風情小區曾經分別是原開封無線電一廠、原開封光學儀器廠廠區。新曹路開封軸承有限公司門外公司的牌子還掛著,同樣在大門外懸掛的「綠色達標單位」牌子似乎在訴說著該廠曾經的興旺,
如今鐵門緊閉,一塊寫有「拆遷重地 閑人免進」的牌子掛在門外。在原開封博達電機廠建築工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建設高層、小高層……

這僅僅是我市東區重工業區的幾個「鏡頭」,在我市其他區域也有曾經的工業企業消失得無影無蹤,如原玻璃總廠、原火柴廠等。人們為住上新房而高興,老人看著他們年輕時經營的企業即將消失而扼腕嘆息。

老廠區變成住宅小區,老工業的痕跡漸漸被抹去。雖然感情上難以接受,但是現實不得不做這樣的選擇。

房地產開發商為何看中這些老企業?國家保護耕地,紅線不可逾越,在土地供應日趨緊張的今天,舊的工業廠址往往面積龐大、地塊整齊,除了解決職工安置外,又不涉及太多房屋徵收事宜,能夠保證開發收益,是做房地產開發非常理想的用地。采訪中,一位房地產企業老總談了他的看法。

保護和開發是一個矛盾體。目前,在我市市民對住宅的需求仍然是剛性的。老廠區空置多年,也產生不了多少經濟效益,有的企業職工吃飯和安置都出現難題。城市發展又急需解決住房問題,把大面積廠房拆了建住宅,除了賺錢,更能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利用

「工業旅遊」是一個旅遊新品

年頭不長,不是歷史文物,都難以立法保護,但是又具有文物的屬性,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們要不要保護工業遺產、工業遺跡?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時間是不可逆轉的,今天發生的事情註定在明天會成為歷史。與年代久遠的歷史文物相比,工業遺跡保護有價值嗎?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城市發展的大趨勢,無論城市落後與先進,將來一定會經歷工業化階段。工業遺跡是工業化進程中留下的痕跡,對其進行保護同樣可以給後人留下一個完整的歷史軌跡。

開封是老工業基地城市,我市近年工業崛起的步伐加快,新興工業蓬勃發展。但是,一些老工業企業退出市場後,隨著企業實體的消失,其歷史就僅能存在於志書上了。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將來子孫後代即使進行修舊的開發,其價值也難以和保留下來的同日而語,也不會如原來的好。存在於書本上是一回事,存在於現實中豈不更有意義?「老工業基地」的痕跡不能完全抹去!

去年5月17日上午,《開封日報》「圓夢大中原」中原經濟區18城市發展行采訪組來到古都洛陽,參觀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區,那裡的蘇聯工業風格建築及蘇式建築和中國一拖等國家「一五」重大工業建設項目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區以中國一拖主廠區、廣場和廣場前中軸線為核心,有大量前蘇聯在洛陽援建重點工程時建造的廠房和生活區,包括大量的蘇式廠房、設備、總裝線和蘇式居民區,至今仍真實的、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洛陽也是老工業基地城市,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老企業也在消失。
圍繞工業記憶,洛陽市成功開發出了目前已經擁有10多個工業旅遊景點的「東方紅工業旅遊」景區,還建設了全方位展示農耕文化及工業化的東方紅農耕博物館。

《洛陽日報》同仁自豪地說,澗西工業遺產街區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工業遺產的特點,是中國工業化歷史上極其重要的物質遺存和城市記憶,是新中國城市工業化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社會情感價值。「東方紅工業旅遊」景區也成為國家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澗西工業遺產街區也與2011年成功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東方紅工業游」也成為洛陽工業旅遊的龍頭品牌,被媒體譽為洛陽旅遊的新名片。

留下工業記憶,洛陽不但開發了工業遺產的經濟價值,也升華了其文化價值,同時也為工業遺產的保護提供了資金來源。

3月13日,《開封日報》「副中心城市建設經驗新聞調查全國行」采訪組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我們參觀了青島啤酒博物館。

青島啤酒博物館是中國首批「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是「青島啤酒工業游」的主要線路。該館設立在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之內,以青島啤酒的百年歷程及工藝流程為主線,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及青島啤酒的發展史,集文化歷史、生產工藝流程、啤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備了旅遊的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等特點。該博物館共分百年歷史和文化、啤酒生產流水線、多功能娛樂區3個參觀游覽區域。在該博物館內,遊客不但可以了解啤酒生產的全過程,還可以品嘗啤酒原料大麥、喝到熱的純生啤酒,還能在「醉酒屋」體驗「醉酒」的真實感覺。

體驗工業遺產的時代記憶,感受現代工業的獨特魅力。精明的青島人把「工業游」辦得富有魅力、別具一格。如今,「青島啤酒工業游」年客流量超過60萬人次,在旅遊旺季,平均每月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每年創利潤超過1000萬元。

的確,我們必須用審慎的態度對待先輩人給我們這座城市留下的一草一木。寧波人對城市的歷史文化也異常重視,他們把舊城改造中的破磚爛瓦當成了寶貝,並且用在了寧波博物館的建設中。3月19日,《開封日報》「副中心城市建設經驗新聞調查全國行」采訪組來到寧波,寧波博物館特殊的建設理念吸引了我們。這座建築與2008年的新建築,除了設計新潮之外,外表卻像一個老古董。寧波博物館外牆由「瓦爿牆」和「竹條模板混凝土」混合構建而成。「瓦爿牆」使用了上百萬塊寧波城市拆遷中回收的歷代舊磚瓦,牆壁上就是古老街巷就是近代建築,使寧波博物館外觀就凝聚了城市歷史,本身就成為歷史展品。

陪同的寧波市文化部門同志說,文化是城市的根和脈,一塊磚一片瓦都是寧波先人饋贈給我們的幸運禮物,是地域文化經過歷史風雨洗禮後留下來的不熄薪火,是我們每個人的情感追憶、價值尋求和審美寄託。寧波博物館的古樸風格,讓後人從一塊磚一片瓦中找回記憶,尋找生於斯、長於斯的令人夢牽魂繞的回家之路。

鏡頭

「窯洞房」 記載創業年代的艱辛

我們的老工業遺產並沒有完全消失,還有不少東西仍然存在著。開化社區的「窯洞房」就很獨特。

自宋門沿新宋路東走,走到益農中街南口北拐,就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窯洞式建築。這些都市裡的 「窯洞」被那一帶的居民稱為「窯洞房」。
5月14日上午,記者探訪「窯洞房」。

順著狹窄的街道往裡走,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窯洞房」,這里一間一間「窯洞房」靠半米厚的磚牆相連,從上到下都是紅磚,房檐一律是拱形,門窗破舊,甚至有的房由於很久沒有人住了,已經沒有門窗了。爬上房頂,一眼望去,「窯洞房」如同滾動的波浪,蔚為壯觀。如果沒有夾雜其間的低矮起脊房,這里應該算是我市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了。

「算什麼奇跡?陰暗潮濕,簡直沒法住人了。」72歲的孫克蘭見記者對這些老房子感興趣,和記者搭話,聊了起來,並把記者領進她家的「窯洞房」內,房頂最高處有2.5米左右,寬2米多,長3米左右,僅有的一扇窗戶和門在一個方向,所以房間內空氣不能對流。房頂和牆壁是沙灰粉刷的,用手摸一下就會掉土。牆壁是磚砌的,拱形房頂也是用磚砌的,整間房竟然沒有用鋼筋。由於沒有房梁、檁條什麼的,所以除了門窗外,整間房也沒有用什麼木料。

「要說『窯洞房』,可有些年頭了。」今年80多歲的梁秀蘭說,房子是上世紀50年代化肥廠初建時建的,那時國家投資建設開封化肥廠,由於物質緊缺,鋼筋木料都用在廠房車間建設上了。建設者總得有地方住,大家利用開封黏土多的優勢,只用磚和砂土、白灰建設了這些「窯洞房」。

在曲曲折折的「窯洞房」區轉一圈,記者發現多數房子空置著。在交談中,大家表達出對這些古董房子的濃厚感情。那時候,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年代,共和國成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開展了大躍進大建設。工人思想單純,誰也不會計較吃什麼住哪裡,大家不分晝夜地干,只想把企業盡快建設好。雖然生活苦點,大家喊著號子幹活,唱著歌兒生活,回想起來內心充滿甜蜜。

後來,隨著企業的發展,開化有了生活區,工人居住條件得到改善,但是「窯洞房」仍有一些老住戶。近些年,「窯洞房」被列為危房,房子開始滲水,下雨屋內也會進水,居民不得不在門口堆上土堆防水。年輕人嫌這里條件差,或買房或租房,「逃離」了「窯洞房」,
「窯洞房」區也顯得更加破落。

在開化社區,工作人員說起「窯洞房」來,都唏噓不已,為什麼?居住條件太差了。「窯洞房」區戶籍人口有140多戶,房子屬於單位公房。開化社區黨支部書記高雲拿出一沓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的信,說居民在呼籲拆遷。

在互聯網上網友對此也有議論,他們說,「窯洞房」已經陪伴幾代開化人走過了50多個春夏秋冬,見證了共和國建國初期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見證了老一代建設者為國家工業發展作出的貢獻和犧牲。「窯洞房」承載了許多珍貴的時代信息,蘊藏了一代人的愛國主義情懷,是老一代建設者留給後代的珍貴的歷史遺產。開化的建設時期,正是國家加大對開封發展支持的時期,以開化為代表的眾多企業形成了開封東區重工業區,「窯洞房」是我市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值得珍惜。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獨特產物,記錄著人類穴居的歷史。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大多已經不住窯洞了,一些窯洞就被開發成了旅遊景點,被稱為中國黃土建築之奇跡、人類居住史的「活化石」。「窯洞房」產生於建國初期的特殊時期,在我國一些老工業基地城市也曾經出現過,但是由於當地舊城改造力度大,「窯洞房」多隨之消失了。開封這片集中相連的都市區「窯洞房」已經很少見了,有網友建議保留下來。

然而,居民的生活條件需要改善,這些記錄著開封工業史甚至共和國工業史的房子又該如何處置?需要各個方面統籌考慮才好。

記者手記

工業遺產消失 會留下遺憾

我市要建設經濟文化強市,大力開展文物古跡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對近代工業遺跡、遺產的保護也亟待上升到一定層面。

文化遺產能夠增強一個民族的認同感,同樣也能凝聚和振奮一座城市的民心和精神。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開封積累了大量老工業遺存。這些老企業建築、設備紀錄著當年社會主義建設波瀾壯闊的場面,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是這座城市新的歷史內涵,應該是一筆寶貴財富。如果未經選擇地予以拆除,就會在刪除掉城市物化的歷史記憶,終將會留下遺憾。

外地經驗說明,認識老工業的文化價值,建設工業博物館,合理予以開發,形成新的旅遊項目,不但可以保證城市工業文化的延續,還可以豐富我市旅遊產業項目。就工業產品來說,每一個「河南第一」背後都是一個故事,目前還有一些老企業產品存在於民間,如若現在搜集還來得及。我市還存在著為數不多的企業水塔、領袖塑像、鐵路支線等,這些都富有文化內涵,並值得未來人品味。

然而,目前國內工業遺產的保護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老廠區都留下來是不可能的,哪些企業、建築應該保護,沒有判定標准。另外一個關鍵點是保護主體問題,企業經營尚可,可以由企業進行保護,但是對那些已經破產的企業,誰來出資保護?

工業文明是開封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市老工業基地所獨有的,是別的新興城市所缺少的。挖掘工業遺產的文化內涵,保留老工業基地記憶,需要大家統一認識,敢於嘗試。這項工作,政府可以做,企業可以做,也可以市場化運作。但是,要根據客觀實際統籌考慮來做。

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0/content_166506.htm

B. 深藏貴州大山的汞礦遺址,孤身守礦的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這里

我們從貴州丹寨縣城往東南,順著窄窄的盤山石子路,經過半小時車程,抵達一處山溝,一片片灰色的廠房和蘇式建築映入眼簾,看到兩根聳立的老煙囪,彷彿回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到了汞礦遺址。圖為汞礦地處山溝里。

丹寨汞礦始建於20世紀40年代,曾是中國乃至亞洲規模最大的汞礦,90年代逐步停產。

礦區南北長36公里,東西寬5公里,佔地面積約180平方公里。全礦區有近百個礦洞,主坑道有2層,總長8公里,分坑道有30多層,長達100餘公里。

在貴州大山深處的丹寨縣曾經有一座國營汞礦,曾是中國乃至亞洲規模較大的汞礦之一。然而在70多年後,隨著資源的枯竭,這里已成了一片工業遺址。圖為汞礦路邊的雕塑。

這里是礦區生活區曾經非常繁華,一度有2萬人在這里工作、生活,這里曾被稱為「小香港」,曾經比縣城還熱鬧,以至於當年丹寨人趕集都不去縣城,而是到這個距離縣城10多公里的汞礦。

1952年5月,貴州都勻專署公安處勞改科到礦區接管辦廠。1953年由貴州省公安廳接管建「貴州省地方國營丹寨汞礦廠」。1956年,國外專家庫克林、杜爾欽斯基進駐礦區指導工作,對礦山如何開展地質勘探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

汞礦舊址如今只剩下三個人留守,每人負責10天,一個月輪轉一次。54歲的楊世貴就是其中之一。楊世貴守護遺址已近五年,每個月領著1500元工資,每天在空曠的廠區里轉悠。

楊世貴1987年進廠,當時他23歲。楊世貴的父親是汞礦的爆破工人,汞礦區很多工人都是礦二代,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因為父母的關系,才得以進入礦區工作。

楊世貴說:「那時候能在汞礦工作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托關系都很難擠進去,周圍村寨的姑娘都很想嫁過來。」

楊師傅說:礦區風光時,住有2萬多人,像一個熱鬧的小縣城,學校、大禮堂、醫院應有盡有,周圍的人都要來這里逛街、看電影和看病。礦產枯竭後,所有的人都遷走了,只剩下楊師傅和輪流替換他的工友在風聲和油菜花的包圍中。圖為老楊看電視劇。

進入礦區,楊世貴成了一名鍋爐工,每天工作8小時,他的工作是用鐵鏟往鍋爐里填燃料,那是一份讓人每天被烤得像蒸米飯一樣的「苦差事」。圖為楊師傅現在住的二層小樓。

那時,每月工資三十多元。「那時的物價也不便宜,豬肉要4元一斤。」楊世貴記得,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節儉。圖為楊師傅吃的豬肉。

楊世貴意味深長地說:一晃眼,33年過去了,如今我的工作就像「隱居修行」,時間自由,工作任務不重,每天在礦區巡查,轉一轉走一走就行。

「領導交待過,注重『防火防盜』就可以了。」他說,自己嘴笨,不擅長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再加上年紀越來越大,除了守礦幾乎已經找不到其他工作了。

楊師傅說,他老婆在兒子4歲時嫌棄他窮,就跟別的男人跑了。是他一手帶大兒子,連針線活都是自己干,說到這里,楊師傅的眼淚在眼眶內打轉。兒子大學本科在武漢讀的,畢業後回到丹寨,在縣城一所中學當數學老師。工作兩年後,覺得在縣城工作前途渺茫,又考了研究生,回到武漢繼續讀書。

大多數時候,礦區寂靜無聲。守礦人很「無聊」,每天都是單調重復,時間過得很慢,「過一天彷佛十年」。平時,礦區有一些慕名而來的遊客到訪;今年,受疫情影響,遊客少了,楊世貴感到更加孤獨和無聊。圖為楊世貴的房間,這里曾經是礦區領導的辦公樓,楊世貴和附近的農民在他自己住的房間聊天。

楊世貴平時的生活很簡單,靠在山上撿一些零碎木材燒火做飯,吃的食物也很簡單。

楊師傅住所的牆上還懸掛著當年「貴州省丹寨金汞礦設備分部示意圖」,從設備示意圖可以看出金汞礦當年曾經是多麼的輝煌。

楊世貴知道,距離汞礦10多公里外的萬達丹寨小鎮,短短幾年的開發,每年都能吸引大量遊客。他期待礦區也能像小鎮一樣被開發,這樣就能吸引更多人,他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成為導游。

C. 淮南工業遺址有哪些

淮南壽州窯遺址。
壽州窯遺址-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當時窯系多以州名稱呼,上窯鎮在唐代歸壽州所轄,故名壽州窯。
壽州窯,創燒於南朝陳,停燒於唐末,前後燒造約400餘年,器型主要有壺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築材料等,興盛於隋唐,以首創黃釉瓷而著稱於世,名列唐朝各大窯口第五,存世350年,失傳1200年。

D. 《抗戰中最偉大的奇跡——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

        早就知道,寶雞的工業起源於抗日戰爭時期,也知道在抗戰期間,從武漢、上海等地遷來好多工廠。在抗日的烽火中,作為大後方的寶雞工業為全面抗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於是周六上午與同事約好到位於寶雞市長樂塬的抗戰工業遺跡公園一游。

        上午十點駕車趕到位於斗雞地區的長樂塬,也就是原寶雞申新紗廠舊址,下車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口上的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的泛著鐵銹色的大字。大門的西邊是一棟磚青色的建築,大概有四五層高,一層高且面積較大,屋頂為人字形,主體為正方形建築,其上是一個巨大的表盤,黑色的時針、分針在白色的底盤下顯得十分醒目,總體風格與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建築風格十分接近。而大門的東邊是六、七棟一層的建築,整體雖為一層,但高度很高,大概有現在的四五層樓高。牆體均為青磚,其頂很有特色,為圓弧形的薄殼建築。再向後看則是一棟巨大的建築,大概有三四層,其上書寫有福新申新大樓六個紅褐色的大字。此時,冬日早晨的陽光照的正好,整個大樓籠罩在藍天白雲的背景下,俞顯巍峨壯觀。

        順著大門,向東邊走去,左手是一排窯洞,窯洞門口面向南邊,凜然地矗立在冬日的暖陽中,窯洞的後邊就是寶雞的北塬,塬的斷面顯出一種厚重的黃褐色,其上長滿各種樹木,大都葉片稀疏。路的南邊,緊鄰由東往西的隴海鐵路,其上跑著老式的載滿貨物的火車,想想當時的申新紗廠,交通還是很便利。

        走不多遠,就走到了博物館的售票處,購票並請了導游,一行人隨著導游的講解走進了當年的窯洞工廠。通過導游的講解,知道了申新紗廠自抗戰爆發後,1938年決定從武漢搬遷,自8月開始到同年10月就將2萬紗錠、400多台紡織機械以及3000千瓦時發電機搬遷至寶雞斗雞地區。1939年,申新紗廠就開始了試生產,後期為了防止日本飛機的轟炸,自1940年1月至1941年2月,歷時一年零兩個月建成了24孔青磚箍砌而成的窯洞車間。長度在60米以上的有7孔,最長的達到110米,7孔長洞通過6條橫洞貫通鏈接,窯洞總長達3.5華里,建築面積4831平方米。

        一行人在導游的講解下,依次參觀。窯洞內部環境極佳,所有的建築都是按照圖紙嚴格施工。後期的改造,燈光設計很好,里邊可以看到安裝於窯洞內的各式棉紡機械,通過燈光的變幻,真實再現了當年的生產場景。再仔細看那些紡織機械,大多是美國或英國的設備,好多生產時間是1920年左右,距今已過了一百年的時間。窯洞的牆體上,用燈光展示著當年的一些文物陳列。最讓人感慨的是當年的設計圖紙,其上字體規整美觀,彰顯當時知識分子嚴謹的工作態度。更有茅盾在1943年在《見聞雜記》中所寫的文章《「戰時景氣」的寵兒——寶雞》,對當時的寶雞以及工業內遷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記述。著名文學家林語堂參觀申新紗廠後在演講中說到:「關於申新方面,我想最動人的地方,是動力設備很偉大,我在重慶也看了幾個紗廠,但是申新的特別大,設備也好」。是的,正如林語堂所說,當時的申新紗廠提供了整個西北地區的戰時應急物資的生產。申新的員工們在這一片厚重的黃土地下,篳路藍縷,冒著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工廠生產需要什麼就建造什麼,創造一切條件形成產能,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著工業界的力量。

        在臨近窯洞車間的出口,上邊寫著六個大字,「努力干、一起干」,我想這就是當時申新紗廠的企業文化。簡單、務實,真正的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文章的最後,讓我們以窯洞車間展板上的一段話來結束吧,「24孔青磚砌就、天圓地方的地下長廊,就是一條寶雞抗戰工業的歷史長河,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一通3.5華里長的豐碑,一直橫卧巨遂之中,倘若豎起,便足以刺穿古原,直指青天!」

                                    2020年12月26日晚

E. 徐州工業遺址有哪些

這個問題很冷門啊,我來說一個吧,徐州在銅山縣境內,銅山縣就是現在的銅山區,銅山的名字就是個工業遺址的線索,銅山區利國鎮境內有很多鋼鐵企業,很早以前(大概宋以前吧,或者更早)利國盛產銅礦,現在被挖空了,利國境內的微山湖上有一些小島,有一座小島就叫銅山島,那就是最早的銅山縣名字的起源。除了銅礦還有很多鐵礦,然後就是冶鐵業了,以前的利國家家都是鐵匠鋪,生產武器,據說有個大將(貌似是岳飛)在利國訂制過武器。當時的利國可謂是舉足輕重的兵工廠吧,後來蘇軾在徐州當老大,給皇帝神宗上書講述了利國的重要作用,重點就是利國的武器製造行業對政府存在的威脅。這段歷史很長,也很久遠,算是徐州境內最早的工業了吧。嚴格的說是手工業。

F. 世遺泉州遺產點: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出口商品生產的代表性遺產要素。它是宋元時期泉州冶鐵手工業的珍貴見證,與泉州的陶瓷生產基地共同顯示出宋元泉州強大的產業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同時這處遺址也保存了能夠呈現完整的冶鐵生產體系和環境關系的珍貴物證。安溪地區的傳統制鐵業至今延續,當地余氏家族與宋元時期的冶鐵活動有關,成為這一傳統產業的活態見證,也為宋元海洋貿易留存下了的珍貴的產業記憶。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位置】

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地處泉州西北山區腹地的五閬山余脈,位於 安溪縣 尚卿鄉青洋村。安溪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有鐵、煤、鉛、鋅、錳、銀、石墨、稀土、石灰石、高嶺土、花崗岩等20多種,其中鐵礦、煤礦、花崗岩、石灰石、高嶺土等儲量居福建省前列。早在五代之時,安溪這里就有“冶有銀鐵,稅有竹木之徵”的說法。自北宋時期安溪便已有官方設置的青陽鐵場,據成書於北宋元豐年間的地理總志《元豐九域志》卷九記載:“下清溪州西一百五里四鄉青陽一鐵場”。《宋會要輯稿》記載:“泉州清溪縣青陽場,咸平二年(999年)置”。《宋史》中亦有(北宋)慶歷五年(1045)“泉州青陽鐵冶大發”的記載。宋代冶鐵的規模和產量較唐五代時期之前有了較大發展,全國遍設“監”、“監”、“冶”、“務”、“坑”、“場”組織冶鐵業生產或進行監管。宋元時期安溪的冶鐵業是官辦、民辦共存。

2019年10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下草埔考古隊在青洋下草埔遺址、余氏祖厝遺址正式開展考古工作,同時,對遺址周邊古礦洞、古道、冶鐵遺址、墓葬展開調查。我們可以看到這處考古發掘區域位於梯田地貌的山坡上,地勢東高西低,分為多級台地。發掘工作所涵蓋的范圍內已有 16 級台地。

這里的板結層是下草埔遺址的重要特點,是在冶煉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現象。而且我們細看可以發現相鄰板結層間距大致等同,在 60-80 厘米之間。每當冶煉垃圾堆積到一定的高度,便會在上端以“板結層”的方式進行處理,一方面起到壓實、固定冶煉垃圾的作用,這是就地處理冶煉垃圾的簡易有效的辦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隨後冶煉的一個操作平台。因此,安溪這邊宋元時期的冶場呈現出自下而上、依靠山坡修築冶爐的獨特冶煉方式,而且一旦到了山坡的一定高度,該冶場也就隨之棄用,另擇其他場所。

冶煉遺物主要包括爐渣、礦石、燒土、爐襯四大類。其中以爐渣數量最為豐富,普遍分布於發掘區各探方中。根據爐渣質體比可將爐渣分為高鐵渣與掛渣。下草埔冶鐵遺址及周邊冶鐵地點地表散布大量高鐵爐渣、大塊石頭堆積等冶金遺存,具有明顯排出渣特點,尤以槽型排出渣和扇形排出渣典型。

台地上散布大量的大型石塊,石塊可見人為切割痕跡,平面規整,切角分明,部分石塊帶有弧面或單面燒結。這些石塊可能用作爐襯、爐壁、建材等,說明遺址使用石塊壘砌小高爐進行冶煉。在台地 10 我們也發現了兩座爐,這兩座爐都是用夾砂泥質耐火材料修建,爐底圈呈橢圓形,兩爐上部結構受損嚴重,爐膛保存較為完好。

經初步的考古調查、勘探和實驗分析,下草埔冶煉遺址使用小高爐進行塊煉鐵冶煉,爐容量遠大於地爐冶煉,排出渣產量大。小高爐冶煉生產積鐵塊經過鍛打形成鐵塊、鐵片等初加工產品後,再加工或運輸至其他地區進行鍛造再成型,製成鐵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經過對爐壁、爐渣成分的實驗分析,可進一步證實該遺址的冶煉性質為塊煉鐵遺址,以木炭為主要燃料。據《天工開物》記載,古代冶鐵所用燃料,有煤炭跟木炭兩種。根據對遺址上提取的10餘件炭樣的C14年代測定,其年代集中在10-12世紀。

所謂的塊煉鐵冶煉,是指直接還原出固態鐵的冶煉過程,由於還原氣氛不如生鐵冶煉,渣鐵分離不完全,其產物常呈海綿狀,爐渣鐵含量較高。中國古代傳統鋼鐵冶煉技術以生鐵及生鐵制鋼技術為核心,目前經考古調查發現的塊煉鐵冶煉遺址主要位於廣西貴港、雲南、湖北一帶。下草埔冶鐵遺址是目前國內首個考古發掘的宋元時期塊煉鐵冶煉遺址,有助於我們了解我國古代塊煉鐵冶煉的具體步驟及相關遺存特徵,了解遺址內生產與生活的圖景,促進構建宋元時期福建乃至長江以南地區冶鐵業的技術特點和組織結構。

此外,考古工作人員在下草埔遺址還發現了“祥符元寶”“皇宋元寶”銅錢各一枚、“熙寧通寶”三枚,均鑄造於11世紀初期,可佐證遺址的年代。此外,也出土了鐵釘、鐵片、鐵塊等鐵器,部分為塊煉鐵的粗加工產品。而出土的陶瓷器主要為各類生活用具,多為宋元時期安溪窯生產的青白瓷,兼有磁灶窯、德化窯的產品。部分器物上保存有墨書題記,如“吳”“朱”之類,可能是冶鐵工匠的姓氏。

在冶鐵遺址西北處,為余氏一脈遷徙至安溪後的祖宅“諫草堂”所在。2000 年後祖厝陸續被掩埋於現代開礦堆砌的渣土之下。此後該谷地被洪水攜帶的淤泥、碎石填滿,遺址東部逐漸積水,形成一水田。目前揭露出的房屋總長約為 14.7 米,進深約 4 米(東北—西南的牆基未完全揭露),中部主室面積最大,寬 8.7米。

遺址位於這處梯田上,北為現代鐵礦坑,南為荒廢田地,東西兩側均為山地。礦山位於冶煉遺址的東北處的山坡,鐵礦資源豐富,已調查多處古鐵礦洞。礦山及遺址周邊的山地生長有茂密的樹林,是冶煉所用木炭的來源。遺址的東部有一條古道通往西溪,是產品外運的路線,這便形成了從原料到加工再到運輸的產業鏈條。

【板結層】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有獨特的考古價值:一是全國第一個對塊煉鐵進行科學考古發掘的考古工地;二是同一地點同時冶煉熟鐵(塊煉鐵)、生鐵、鋼的古冶煉廠場;三是體現先民在處理人地關繫上的超常智慧。

北京大學考古隊於下草埔冶鐵遺址發掘區內發現系列重要遺跡,包括冶煉爐6座、房址2座、多個活動面、護坡、池塘、小丘、板結層及石堆,與冶鐵有關的遺跡年代集中於宋元時期。

【護坡】

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護坡,經過檢測在南宋就有,將煉出來的爐渣堆積,鏟平,就堆出這一塊平地,然後人再往上一層,繼續開爐冶煉,60-80公分就有一個板結層,青陽下草埔四周的小山丘可以煉數百年之久,目前發現的房址主要集中於遺址北部。

【冶煉爐3】

編號為L3的冶煉爐保存狀況較好,體量較大下,使用時間較長,有多次使用和改建的痕跡,目前可區分出至少5 次使用痕跡,自東北至西南方向分別稱為L3-1、L3-3、L3-5、L3-4、L3-2。5 座煉爐均為夾砂土坯磚砌築而成,上部被破壞,東部被晚期人類活動切削破壞。最外圈的L3-1 和L3-2 是最初使用的煉爐,現僅存一段弧形殘爐壁,L3-1 殘長1.2m,壁厚30-35 厘米,被切削部位僅存10-18 厘米,爐壁中燒瘤處厚5-10 厘米,據測量數據可計算出該處內徑約98 厘米;L3-2 殘長70 厘米,壁厚14-25 厘米,內壁無燒瘤而發白,厚4-5 厘米,據測量數據算出該處內徑約76 厘米。L3-1 和L3-2 損壞後分別改建為L3-3 和L3-4,其中L3-3 破壞嚴重,現僅存一段弧形爐壁,殘長1.05m,壁厚30 厘米,被切削部位僅存約20 厘米,爐壁中燒瘤處厚10-20 厘米,據測量數據算出該處內徑約88 厘米;L3-4 保存狀況稍好,平面形狀呈內圓外方,內壁掛滿藍紫色燒瘤掛渣,殘口內徑32 厘米,殘深40-45 厘米,壁厚25 厘米-30 厘米,燒瘤掛渣可見兩層,厚度均為5-10 厘米,說明該爐在冶煉時至少經過一次修補。爐體東部有一疑似鼓風通道的小坑,該坑呈橢圓形,口徑15-25 厘米,深40 厘米。

【冶煉爐5】

冶煉爐L5破壞較為嚴重,僅見底部。爐體平面呈圓形,朝向正西,夾砂黏土砌築。現深約20厘米。殘內徑50-55厘米,壁厚8-10厘米,內壁未見燒瘤,爐內有燒瘤碎塊散落。正西方向爐壁有一長25厘米的缺口,缺口下有一小坑,坑口呈橢圓形,口徑15-20厘米,深15厘米,坑內堆積為棕色黏土,出土物包括兩片碎瓦片和一片灰陶片。L5爐內部另有一低溫用火遺跡,呈不規則圓形,推測為灶,編號Z4,據此推斷冶煉爐L5在廢棄之後利用其爐膛改作灶繼續使用。

【冶煉爐6】

L6位於TD5上,探方T1214擴方內,緊鄰F4的SM1西南側。清理L6爐底坑、排渣道內堆積,以及L6西側小范圍操作面。清理發現,爐底坑、排渣道內的多層堆積基本一致,僅在排渣道槽道底部發現一薄層炭屑層,該炭屑層鋪於黃色黏土層上。該黃色黏土層即為L6爐基墊土,且構成L6周圍操作面墊土。

L6系以黃色黏土為爐基的淺地穴式爐,廢棄後被整體移平,僅余爐底與爐底坑內堆積。區域內墊渣、平整L6後形成F4室外地面,L6周圍活動面亦被F4室外地面及地面墊渣所疊壓。

【鍛爐4】

爐4保存相對較完整,在平地起建的地上爐型。爐體整體呈方形台,頂面中央向下開半球形凹槽,於凹槽內壁施以爐襯材料,即為爐膛。西側底部遺有一緊貼坑壁的水缸。內底部填土經浮選、重選、磁選、手選後收集到較多碎炭屑、碎玻璃態渣、鍛造剝片、燒土粒等鍛造遺存。據此,初步判斷爐4可能為鍛爐。

【人員活動房遺址F3、F4】

F4的房址,在爐4的旁邊,圍牆裡面是一個兩進的小房子,用爐渣把牆墊起來,這邊是用小石頭和平石墊起來的牆,還有很多瓦礫,都是平瓦,碎了之後留在這里,原來保存的。房子所倚建的基礎地面是用爐渣包括紅燒土塊、各種冶煉廢棄物淀積起來的活動面,所以房子在整個冶煉時期來說是屬於比較晚的,至少是冶煉活動持續一段時間後房子才出現的。從地層關系來說,相當於爐廢棄之後房子才建起來。F3 屋內兩房間地基上各有一堆破損嚴重的瓦片堆,以紅瓦為主。西側屋後牆邊的地基上散落有 多塊修整後的石塊,以及大塊的爐渣。出土的瓷器包括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可辨認器型有碗、盞、 盤口壺、瓶等,年代大致為元代。此外,屋內出土瓷器類別多為生活類用品,無瓷器生產、祭祀等相關遺存,屋內南間東南角發現灶台 1 座,故判斷 F3 為生活用宅的可能性大。

【冶煉爐1、2】

L1 與 L2 東西相鄰,兩爐屬於露天作業爐,連線呈東北-西南向排列,L1 在東,L2 在西。兩爐爐型結構相似,均為半地穴式、“葫蘆”形小豎爐,爐體腹大頸小,爐上部填料口遭破壞,現存爐口頂端略高於爐旁操 作面。其中,L1 保存較好,爐膛未被破壞,膛內殘留原生堆積的大體積冶煉產物;L2 北側被全部破壞,爐膛被晚期填土填平,僅於膛底部殘余碎爐壁殘塊。

【結語】

經過科學、系統的發掘工作,青陽下草埔遺址的年代與地理位置與歷史文獻所載宋代泉州“青陽鐵場”相符,是宋代經濟史、手工業技術史、海洋貿易史的重要發現。青陽下草埔遺址發現的冶煉遺跡、遺物具備技術上多樣性和內涵上的豐富性,為宋元時期冶鐵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青陽下草埔遺址發現的居址、公共設施具有結構上的完整性,展現了一個冶煉周期較長的宋元時期中國東南地區冶鐵手工業遺址的獨特面貌。青陽下草埔出土的陶瓷器,類型豐富,窯口明確,為研究遺址內社區結構、宋元時期泉州安溪地區的社會組織與人類流動提供了考古資料。青陽下草埔遺址的發掘與研究仍有廣闊的後續工作的空間,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索。

G. 沉睡的工業遺跡,哈弗H9自駕探險阿城糖廠工業舊址

知道這么個地方,還是從抖音上看到的。因為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及沿線一直都分布有大量的歷史遺跡。只是很多缺乏系統性保護和資源開發及宣傳,能夠像中央大街那種被完好保存並利用的建築實數少數,更多的最後慢破敗、消失。雖說這些建築都是俄國人帶進來的,在那個國力衰弱的年代,卻也最終成了歷史的見證。看到這些建築慢慢落魄最終消失,對於我這個喜歡歷史的人,深感可惜。

但是隨著糖廠的衰敗這里也成了糖廠工業遺跡的一部分

所謂以史為鑒,回顧歷史,尤其是不能忘記曾經的黑暗歲月,才能倍加珍惜眼前的生活。閑暇之餘,推掉酒局牌局,開著大九到處走走,看看風景,看看歷史建築,似乎這才更符合我這近不惑之年的「大叔」。東北32°的盛夏,除了沒有南方的潮濕之外,酷熱的威力絲毫不遜色於南方,幸好大九的空調相當的給力。作為一個柴油H9的車主,我一不用心疼開了空調的油耗,二不用擔心空調開啟之後的動力。總之,我只要保證油液正常,輪胎正常,車輛狀態正常,帶好我的水、食品、電話就OK了。繼續,我們去尋找下一個歷史的遺跡。

H. 《石家莊市城市更新重點項目總體實施方案》解讀

鳳凰網房產獲悉,石家莊近日出台了《石家莊市城市更新重點項目總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堅持「整體規劃、有序實施,點線面統籌協調」,嚴格落實在二環內做「減法」、在二環外做「乘法」,還空間於城市、還綠地於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於社會,徹底斷開土地市場一二級聯動的決策部署,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補齊城市功能短板。

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我市將完成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構建城市體檢評估與城市更新有效聯動模式,形成城市更新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工作機制,謀劃一批、啟動一批、建成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示範性的重點工程。到2024年6月底,基本完成綜合更新片區、老舊廠區、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城市更新重點任務,公共服務設施得到大幅改善,城市功能與品質實現明顯提升,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面貌基本形成。

眾志成城強力攻堅

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加速推進

眼下,石煤機廠區地塊城市更新、高鐵片區、太平河擁河發展示範區、環中央綠色體育公園活力街區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為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我市將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堅持保護傳承和風貌管控;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一是以人民為中心,充分順應民心、尊重民意、吸收民智,優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改善居住條件,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將群眾更新願望強烈的片區優先納入更新范圍,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嚴格落實防止大拆大建要求,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大規模增建、大規模搬遷,不隨意遷移、拆除歷史建築和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築。加強城市設計引領,堅持把城市作為整體藝術品打造,培育城市特色片區和標志性建築,構建結構清晰、節點突出、特色鮮明的省會城市特色風貌,提升城市魅力。

三是依託區域業態本底,科學確定城市更新區域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推動城市空間與產業場景、消費場景、商業場景、生活場景的有機融合,系統提升城市品位、能級和首位度,創新城市發展模式、增強城市永續發展動力。同時,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充分引入海綿城市、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等城市建設理念,補齊城市生態短板。

四是強化經營城市理念,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新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積極探索投融資新模式,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投資活力,提升工作成效。

為持續推進城市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公共配套、提高城市顏值,根據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建設需要,《方案》針對第一輪城市體檢發現的問題,以綜合更新片區、老舊廠區、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城中村「4區1村」以及基礎設施為更新重點,以「點、線、面」結合的思路布局了一批城市更新重點項目。

優化布局完善配套

強力推進六大城市綜合更新片區建設

綜合更新片區的建設列在了《方案》的首位。我市將結合高鐵片區、中央商務區、太平河擁河發展示範區建設和北站片區改造等重點工程,科學謀劃城市商貿流通、居住、文化旅遊、休閑等綜合功能區,選定六大城市綜合更新片區,通過優化規劃布局、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景觀風貌等方式,對片區內舊村、舊城、街道、商業、廠房、倉庫、空地等進行統籌更新改造,以特色街道為紐帶串聯起片區內的重大節點設施和不同功能分區,推動片區有機更新、整體提升、活力發展。

(一)圍繞高鐵片區打造「城市客廳」,該項目北至塔北路,東至建設大街、南至塔豐路、西至濱河街,面積4.92平方公里。我市將加快建設總部經濟、會展經濟、數字經濟和樞紐經濟平台,打造生物醫葯、電子信息等產業研發中心,建設匯聚優質文化、教育、醫療、體育運動資源的宜居社區。同時,在中央綠色體育公園北側區域布局具備城市客廳功能的展廳和休閑空間,涵蓋文化交流、新聞發布、科技成果展示、商務接洽、高端會展等功能。

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4月底前完成拆遷,10月底前完成中央綠色體育公園綠地、體育設施建設,12月底前全面啟動建設,2024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

(二)中央商務區核心區,位於和平路、解放大街、裕華路、站前街、公里街圍合區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定位為石家莊的「金融總部經濟 文化示範性高地」,分為金融商務北區、文化旅遊中區和金融商務南區。

其中,金融商務北區,加快建設已開工的地下空間項目、4棟商業樓宇和住宅樓宇,建設雲朵體育館、大廠公園、中車回遷樓、郵政回遷樓和4條規劃道路,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在建項目今年年底建成;文化旅遊中區,重點修繕正太飯店、改造提升老火車站、建設跨中山路平台、建設正太廣場、改造提升解放廣場、形成獨具石家莊文化活力特色的文化旅遊目的地,2023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金融商務南區,加快高標准規劃,今年年底前完成綠化提升。

(三)太平河擁河發展示範區,位於勝利大街以東、滹沱河以南、體育北大街以西、古城東路以北,面積5.53平方公里,以創新總部經濟、濱水生態休閑、新型商業文化消費、綠色低碳示範社區四大功能為發展方向。

我市將對太平河城市片區,實施高標准建設,塑造城市亮點,營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環境,打造一流的城市濱水活力區,形成具有「國際范」的擁河發展起步區、示範區和引領區。按照計劃,今年6月底前啟動建設,2024年年底前完成。

(四)北站區域性片區,南至市庄路、東至中華大街、北至北城路、西至泰華街,面積約1.2平方公里。我市將統籌推進、加快實施區域內火車北站、老舊小區、市庄、高柱、碳素廠等更新工作,打造城市北部交通樞紐和區域性商務中心,改善北站及周邊區域市容,完善區域城市功能。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4年底前完成。

(五)留營特色商貿區,位於建東街(規劃路)以東、和平路以南、西二環輔路以西、新華路以北區域,面積約1.2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橋西蔬菜批發市場、西環市場,留營城中村、東簡良城中村。

我市將對橋西蔬菜批發市場和西環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整體改造,提升區域城市環境和城市形象,提高業態定位,建設現代化食品及農產品交易中心。加快推進留營城中村開發進度,提升區域整體風貌和群眾生活水平,打造西二環美麗風景線。盡快啟動東簡良城中村改造,適應特色商貿區環境風貌需求,提高人居生活質量,形成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商貿片區。

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4月底前完成留營城中村改造拆除工作,全部工作將於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六)自強路金融區(金世界—自強路—南花園區域),東至站前街、南至裕華路、西至中華大街、北至中山路,面積245畝。

我市將加快推進金世界、南花園區域舊城改造,盡快完成回遷,徹底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延伸自強路金融街功能,廣泛吸引金融、總部型企業入駐,建成集商務、酒店、公寓、辦公於一體的高端商務金融區。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4年年底前建成。

增強城市活力和競爭力

強力推進老舊廠區更新

在城市更新行動推進過程中,我市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堅持保護傳承和風貌管控,結合地域特點,全力推進老舊廠區建設。

老舊廠區分布於建設大街以東、東二環以西、和平東路兩側,主要為華葯、石鋼、焦化廠、棉一、棉二等地塊,土地總面積約2916畝。在加快推進石煤機廠區城市更新項目的同時,啟動實施和平東路沿線老舊工業區地塊改造,按照公益性用地佔比約60%的要求,全面降低住宅開發強度,注重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與歷史文化傳承,推進存量工業遺存創新發展,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和再生價值,興辦公共服務設施,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增強城市活力和競爭力。

(一)打造石煤機廠區城市更新示範項目,目前,該項目智慧體育公園建設已經完成,工業遺存保護利用區工業歷史博物館計劃6月份達到開館條件,整體更新項目將於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二)實施石鋼、焦化廠老舊廠區更新改造。建設佔地120畝的石鋼工業遺址公園,保留石鋼部分生產車間、設備和工業特色元素,形成工業遺存保護、文化教育、娛樂休閑於一體的工業遺址公園。在談固大街與光華路交口周邊區域打造城市東北部區域性商業中心,培育城市綜合體、特色商街、文體康養等業態,全面提升城市東北區域公服配套水平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三)實施華葯老舊廠區更新改造。保留華葯廠區辦公樓、儲糧塔、干澱粉車間、儲罐、鐵軌等工業遺存,劃定製葯工業遺存保護街區,將華葯辦公樓改造為醫葯博物館,展現石家莊葯都形象。在工業遺存周邊地塊,培育科創研發、會展展銷等業態,全面進行產業功能升級。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四)實施棉一棉二老舊廠區更新改造。對棉一辦公樓、聯產車間、棉庫及原廠區幼兒園、圖書館、禮堂、大門等進行保留保護,劃定紡織工業遺存保護街區。利用辦公樓改造為紡織博物館,展現石家莊紡織工業發展歷程;針對聯產車間內部空間大、建築特徵鮮明等特點,改造利用為集文化、創意、休閑為一體的時尚中心;結合棉庫建築構造獨特、內部空間開闊完整的特點,改造利用為劇院、展廳等,建設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藝術會展空間。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改善居住環境增加配套設施

舊改棚改齊頭並進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曾經代表城市形象的一些老舊住宅小區由於建築年代較早,長年缺乏管理,道路、綠地、路燈、排水及排污管道等配套設施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成了許多市民近年來反應最強烈和最多的問題之一。面對這一難題,我市將強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1975年以前危舊住房更新,以及棚戶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

為盡早實現老舊小區「住用安全、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出行方便、環境整潔」這一目標,今年我市將完成對956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內容包括實施道路、房屋、環境、消防等公共設施改造等,在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的同時,還將為具備條件的住宅積極推進加裝電梯。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10月底前完工

同時,我市將加快推進11個1975年以前危舊住房更新試點建設,分類採取除險加固、拆除、重建開發等方式,對橋西區東平小區、支農路農葯廠宿舍、電視機廠、工農路16號院,新華區和平路26號院、合作路省直宿舍,裕華區河北電機廠宿舍、裕華路富強大街東南角地塊,長安區翟東小區、省體育局宿舍、河北醫科大學筒子樓D級危房進行改造,全面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消除安全隱患。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將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按照計劃,今年開工22399套,全市符合條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全部開工,將建成11157套棚改安置房。

充分釋放城市發展活力

助推老舊街區華麗蝶變

為實現省會高質量發展,我市將以綜合更新片區和老舊工業片區內街區為更新重點,按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盡早見效的要求,對3條較為成熟街區進行提升,對4條正在謀劃建設的街區,加快建設和打造。同時,完成100條精品街道創建,著力培育一批彰顯地域特色、在全國叫得響的特色街區,充分釋放城市發展活力。

(一)開展民族路國家級商業步行街提檔升級同步推進建設、招商,加快完成主街、輔街基礎設施、建築立面及廣場景觀建設改造,加大商業回租、回購和招商引資力度,推動京東超級體驗店等重點項目落地,打造集休閑、娛樂、購物、城市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街區。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年底前基本達到國家驗收標准。

(二)提升自強路金融街形象品位。加強金融街區環境美化,對道路兩側外立面進行整飾,因地制宜進行垂直綠化、盆花造景,提高綠化覆蓋率,亮化樓宇和路段燈飾,布局展現金融元素的建築小品、主題雕塑、浮雕等,體現金融街文化特色和主題。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三)對塔談國際休閑娛樂街區進行改造升級,進一步提升改造塔談國際及周邊街區休閑娛樂功能,與高鐵片區形成功能錯位、有機銜接的整體。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四)建設環中央綠色體育公園活力街區。高鐵片區環中央綠色體育公園道路全長約2.1公里,打造景觀風貌與交通功能有機融合的高品質街區,未來,將在道路外圍串聯起城市展廳、地標建築(五星級酒店)、企業總部、研發基地等板塊。同時,道路內圈緊密融合體育公園風貌,使周邊建築群與中央綠色體育公園實現無障礙聯動。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五)建設匯新路北國特色商業街區,加快匯新路沿街商業區復工復建,引進北人集團投資運營。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3年6月底前實現開業。

(六)建設太平河濱水潮玩街區,對接國內高水平規劃設計團隊,引進知名業態、做優品牌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北方親水特色街區品牌。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4年年底前完成。

(七)打造和平東路(棉一至華葯段)工業記憶街區,該項目以工業記憶為街區特色主題,改造提升沿街景觀,增加反映華葯、紡織廠、鋼廠、石葯、煤機廠、焦化廠等工業歷史文化的景觀設施,串聯若干老舊工業地塊,促進「工業銹帶」變成「生活秀帶」。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綠化及路旁景觀等工程,全部工作結合老工業區更新工作,將於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八)在全市范圍內選取100條街道,開展市政設施、建築立面、景觀綠化、環境衛生等整治提升行動,挖掘歷史文化,突出風貌特色,提升街巷品質,打造精品街道。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11月底前完成。

嚴守新的發展理念

高品質改造城中村項目

我市按照「二環以內做減法,還空間於城市,還綠地於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於社會;二環以外做乘法,實施擁河發展戰略,拉開城市框架」的理念,採取強有力舉措,推動城中村改造工作,此舉將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提供重要載體。

(一)加快實施9個高品質城中村改造試點項目。分別為新華區前太保、高柱,長安區店上(在建成區外)、西庄屯,裕華區東京北、方村,橋西區宮家莊、十里尹村、西簡良。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5月中旬全部完成舊村拆除,一期回遷安置區2023年底前全部竣工,全部工程於2024年5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啟動尚未拆遷、進展較慢的13個村改造。在城市規劃建成區外的長安區西塔口、南楊庄2個村,待國土空間規劃調整後加快實施。剩餘11個村(長安區吳家營、白佛、柳辛庄,橋西區振三街、西王、西崗頭、南郭、城角庄、北杜、西三教,高新區北庄),2024年9月底前回遷樓交付使用。

(三)啟動實施彭村、東三教2個完成不徹底村改造。按照計劃,項目將於年內完成拆除並開工,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全面提升城市承載力

實施九大基礎設施工程

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既可使城市居民在生活上得到實惠,也可使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獲得動力。《方案》進一步明確了9大基礎設施工程,我市將通過重點實施道路交通建設、主街主路提升改造、完善水電路氣訊等各類基礎設施,提升園林綠化水平,將進一步加快公共配套服務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城市承載力。

(一)實施主街主路提升改造工程。繼續推進四橫五縱一環(四橫:和平路、中山路、裕華路、槐安路,五縱:友誼大街、紅旗大街、維明大街、平安大街、體育大街,一環:二環路)改造提升;新增實施新城大街、勝利大街(解放大街)、塔北路、匯明路(倉豐路)等4條主街主路改造提升。重點打造縱向串聯高鐵片區、自強路金融區、中央商務區、太平河擁河發展示範區,橫向串聯和平東路老舊工業區、北站區域性商務區、留營特色商貿區的勝利大街(解放大街)——和平路「十」字道路,有效加強各綜合更新片區的有機聯系,拉近空間距離,實現功能互動。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3年年底前完成。

(二)實施一主四輔連接工程,拉開城市框架,完善一主四輔區域間路網布局。正定縣方向:建設中華大街與北三環、體育大街與北三環互通立交工程;藁城區方向:建設南二環東延高架工程;欒城區方向:建設裕翔街南三環互通立交工程;鹿泉區方向:建設和平路與西三環互通立交工程,新華路(西二環到西三環)快速連通工程、中華大街南延工程。同時,實施學府路貫通拓寬工程,高標准建設擁河發展示範區東西向主幹道路,完善鹿泉、藁城與中心城區連接道路。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2023年年底前完成。

(三)實施復興大街、北三環市政化改造工程。堅持系統謀劃、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盡快見效,加快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步伐,高標准建設省會的交通主幹道、城市快捷路、靚麗風景線。按照計劃,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一期一階段工程(南二環東延互通立交、新城大街復興大街立交、正定段輔道),將於9月底前建成通車,全部工程於2024年年底前完成。積極謀劃北三環市政化改造,高標准進行規劃設計,確保盡快實施。

(四)打通36條規劃路。打通方興路、南新街、天同街等36條規劃路,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建成公共停車位3.5萬個,增加公共停車設施供給,方便市民出行。按照計劃,項目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五)實施軌道交通建設。待國家發改委批復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和4、5、6號線項目後,加快啟動實施,按計劃建成。

(六)實施城市管網提升工程。改造城市易積水區域雨水管網,對泰華街、紅旗大街、翠屏路等路段雨水管網進行提標改造,有效解決汛期積水問題,計劃2023年年底前完成。實施城區庭院排水改造,利用兩年時間,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更新改造存量合流制庭院排水管網,計劃今年11月底前完成改造220公里,2023年全部完成。

(七)加快城區公園綠地建設。實施80個2022年美麗省會城市綠化項目,新建塔南公園、裕東公園等5個公園和21個街旁游園,新建、提升綠地293公頃,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

(八)建設運動場地。利用拆違騰退地、街頭路旁空閑地、公園綠地、城市廣場等,建設200個以籃球、足球為主的球類運動場地,滿足市民就近、就便健身鍛煉需求,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

(九)建設東垣古城遺址公園。依託東垣古城遺址建設佔地4180畝的遺址公園,打造高質量城市文化綠心、群眾休閑好去處,呈現我市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增強群眾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品質。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8月完成一期環境整治工作,二期建設工程於今年年底前開工,2023年6月底前整體竣工投用。

I. 如何開展工業遺產旅遊

1、三個詞語的關系

「工業遺跡」、「工業文化」和「工業旅遊」

工業遺跡是載體;工業文化是靈魂;工業旅遊是手段

2、工業旅遊在整個「旅遊產品」中的地位

工業旅遊是傳統旅遊產品的有利補充。工業旅遊是伴隨著人們對於旅遊資源的拓展而產生的一種旅遊新概念和產品新形式。這種旅遊方式主要包括對工業遺跡的參觀、對工業場所的參觀、對工業產品生產過程的參觀、對工業文化和文明的體驗和感悟等。通過開展工業旅遊,能夠促進傳統工業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對工業遺產有效保護、對工業文化進一步發揚、對工業企業品牌進一步提升,工業被重新賦予旅遊價值,實現綠色發展。

3、工業旅遊開展的「最大問題」或者說難點

1),社會意識不強。從社會層面看,對工業遺跡的保護意識、工業旅遊的開展意識都不強,導致在整個旅遊行業中,工業旅遊的價值凸顯「微乎其微」。

2),企業不懂旅遊。工業企業的決策層往往不重視旅遊,因為與企業主流產品創造的價值相比,工業旅遊直接創收甚微,也「不懂旅遊」,對旅遊市場的規律性把握、工業元素如何變身旅遊產品、工業生產與旅遊開發如何合理協作等,思路都不夠清晰。

3),產品缺乏創新。不少設置工業旅遊項目的企業,就是打開大門,開設一條參觀線路,遊客走馬觀花後走人。這樣既不能挖掘工業文化內涵,也無法撬動遊客消費和藉助工業旅遊開展為我們「打廣告」。

4),渠道商興趣不濃。旅遊產品要推向市場,在前期階段,很大程度依賴旅行社推動。然而,工業旅遊點很少與旅行社合作。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工業旅遊產品太分散,旅遊產品建設尚未完善等。而最關鍵的是,工業旅遊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只是「副業」或「兼職」,不管是門票收入還是購物消費,讓利給旅行社的空間都不大,旅行社缺乏推介工業游產品的動力。

J. 南通大生紗廠的遺址在哪啊

新華網南京12月26日電(記者蔣芳)記者26日從江蘇省文化廳獲悉,一個旨在復原張謇近代民族工業遺跡的遺產保護工程已在南通市啟動。

南通是江蘇近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1895年,為實現「實業救國」的理想,清末狀元張謇籌銀50萬兩,在南通市唐閘鎮創設了大生紗廠,之後又以大生紗廠為中心,創辦了榨油、磨面、冶鐵等民族工業實體。目前在唐閘鎮,大生紗廠、麵粉廠、榨油廠、碾米廠等一系列近代工業遺跡保存相對完好。其中,大生紗廠遺址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最近的一次文物普查中,又有幾處歷史建築相繼被發現,包括大生紗廠南倉庫、大儲一棧等。

據介紹,這個被命名為「南通·1895」的工程將復原當年張謇大生資本集團遺留至今的廠房、工房、倉庫、碼頭以及近代外國建築群,並准備申報「世界工業遺產」。

閱讀全文

與保留什麼工業遺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丟了一年沒找到有什麼辦法 瀏覽:176
去哈濱工業大學到哪個火車站下車 瀏覽:617
汽車座椅換新多少錢 瀏覽:901
工業用地轉商業用地需要補多少錢 瀏覽:657
電力工業學校停車位多少錢 瀏覽:879
汽車蝸輪增壓和自然吸氣哪個好 瀏覽:397
工業區武裝部什麼意思 瀏覽:582
工業水冷式空調什麼牌子好 瀏覽:718
汽車obd能供電多久 瀏覽:137
大車汽車水箱換要多少錢 瀏覽:456
工業園區塑料絲印要多少錢 瀏覽:93
怎麼學工業機器 瀏覽:980
工業中的套頭是什麼製品 瀏覽:882
06款寶馬x5更換擋把多少錢 瀏覽:313
奧迪s3和s4哪個開著舒服 瀏覽:215
汽車銷售店售本地是什麼意思 瀏覽:693
自貢汽車哪裡有優惠 瀏覽:315
天心區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877
工業水管用什麼管 瀏覽:667
汽車電池要充多久才能用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