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服飾
服裝標准術語
專業術語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而且便於行業人士之間的交流,增加信息量和擴大業務范圍。在生意交往中,多數人不喜歡和外行人打交道。業務上的溝通困難,常常會影響到整個經營過程。
一、服裝術語
大部分學科或專業都有自己的概念和術語。如同制圖符號一樣,術語也是一種語言,一種在服裝行業經常使用和用於交流的語言。術語使工業生產成為可能。
在國家標准中,詳細規定了有關服裝術語的基本內容。該標准為推薦性標准,在實際應用時,無論其內涵還是外延,都要與時尚流行和行業習慣相對應。有些術語的解釋帶有一定的地方性.服裝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構思活動。在實際操作中,這一活動貫穿於企業活動的全過程,從市場調研、生產條件、企業戰略到藝術構思、結構造型、樣衣調整等。狹義的設計,多指設計師獨立所從事的工作;廣義的設計,應是企業活動的集成效果。國標中所述服裝設計的有關術語屬狹義的概念。
〔服裝款式 style〕指服裝的式樣,通常指形狀因素,是造型要素中的一種。
〔服裝造型 modeling〕指由服裝造型要素構成的總體服裝藝術效果。造型要素的劃分,從具體造型分為款式、配色與面料三要素;從抽象造型分為點、線、面、形、體、色、質、光等;從部件分為鞋帽、上衣、下衣、外套、內衣、裝飾品等。
〔服裝輪廓 silhouette〕即服裝的逆光剪影效果。它是服裝款式造型的第一視覺要素,在服裝款式設計時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其次才是分割線、領型、袖型、口袋型等內部的部件造型。輪廓是服裝流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款式設計圖 design drawing〕指體現服裝款式造型的平面圖。這種形式的設計圖是服裝專業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由於它繪畫簡單,易於掌握,是行業內表達服裝樣式的基本方法。
〔服裝效果圖 effect drawing〕指表現人體在特定時間、特殊場所穿著服裝效果的圖。企業老闆應學會閱讀服裝效果圖。服裝效果圖通常包括人體著裝圖、設計構思說明、採用面料及簡單的財務分析。
〔服裝裁剪圖 cutting drawing〕即用曲、直、斜、弧線等特殊圖線及符號將服裝款式造型分解展開成平面裁剪方法的圖。國內流行的裁剪制圖方法主要有中國比例裁剪法和日本原型裁剪法。補充說明圖。
〔服裝結構線 structure line〕指在服裝圖樣上,表示服裝部件裁剪、縫紉結構變化的線。裁剪圖上的圖線根據粗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細線(包括制圖輔助線、尺寸標注線、等分線等);另一類是粗實線(表示裁剪製作的結構線)。根據國家標准細線的粗細為0.2--0.3cm;粗線粗細為0.6--0.9cm.
服裝產品行業術語
服裝分類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按照設計師的體系分類, 另一種是按照生產組織的體系分類。
事實上,同一家企業很難同時生產所有種類的服裝。從設計的市場定位、原料的組織、企業生產技術與管理方式、業務渠道與網路、所需購買的設備到營銷策略及財務結算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選擇生產產品結構時,要充分考慮每一種產品的生產與經營特點。
〔服飾 clothing〕裝飾人體的物品總稱。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陽傘、發飾等。
〔服裝 garments〕穿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製品,其同義詞有「衣服」和「衣裳」。中國古代稱「上衣下裳」。服裝的效果取決於穿著對象、服裝造型與穿著環境三大方面的因素。
〔時裝 fashion〕在一定時間、地域內為一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新穎入時的流行服裝。如果是尚為一小部分人最先穿著稱為新潮時裝。服裝按照流行可以分為流行時裝和定型服裝。定型服裝是經過流行的篩選相對固定下來的服裝款式,如西裝、中山裝、茄克、旗袍等。流行時裝的周期性強,分為產品的孕育期、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等。隨著社會文化及消費水平的提高,流行周期將變得越來越短。同一款時裝在一定周期內的價格差別可能會很大,所以人們說「時裝無常性」,它朝令夕改,喜新厭舊,令人琢磨不定,但也最能體現設計者與穿著者的文化藝術修養與穿著水平。
〔成衣 ready-to-wear〕按照國家規定的號型規格系列標准,以工業化批量生產方式製作的服裝稱為成衣。
〔服裝分解圖 resolving drawing〕指表示服裝某部位內外結構關系的示意圖。分解圖通常作為款式設計的衣。成衣化率是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服裝工業化生產水平和服裝消費結構的標志之一。
〔定製服裝 custom-made clothes〕指根據具體穿著者個人情況,量體裁衣,單件製作的服裝。大多數服裝制衣店即為這種經營方式。在國外定製服裝的營業方式也叫做個性化服裝設計,通常要根據穿著者個人的體形、膚色、職業、氣質、愛好等來選擇面料花色、確定服裝款式造型,通常收費較高。在國內有很多顧客是為了省錢或特體原因才定製服裝。高檔類定製服裝在目前的市場上缺位較大,主要原因是要求操作者懂得一些服裝設計的知識。
面輔料的特性也是企業單列成品的重要依據,因為面輔料界定著企業的供應渠道、工藝特點、市場價位等。按面輔料特性可分為以下幾類:
〔毛呢服裝 woolen garments〕由純毛、毛混紡織物為面料製成的服裝。
〔棉布服裝 cotton garments〕由全棉、棉混紡織物製成的服裝。
〔絲綢服裝 silk garments〕由天然絲、人造絲、合成絲織物製成的服裝。
〔化纖服裝 chemical fibre garments〕由各種化學纖維織物製成的服裝。
〔裘革服裝 fur/leather garments〕由裘皮或革皮製成的服裝。
〔羽絨服裝 down wear〕內充羽絨的服裝。〔人造毛皮服裝〕由天然或化學纖維仿各種毛皮的織物為面料製成的服裝。
按穿著對象可分為以下幾類:
〔男式服裝 men's wear〕簡稱男裝,是成年男子穿著的服裝。
〔女式服裝 women's wear〕簡稱女裝,是成年女子穿著的服裝。
〔兒童服裝 children's wear〕簡稱童裝,是適合兒童穿著的服裝。包括嬰兒服裝、幼兒服裝、小童服裝、中童服裝、大童服裝等。還包括中小學的校園服裝。
〔職業服 professional garments〕職業服是社團或行業成員在社會環境中從業工作時,為展示整體形象需要,滿足工作者的動作要求,從而為達到社團目標所穿著的服裝。職業服可以分為三大類:其一是職業標志服,如郵電服、鐵路服、海關服、民航服、軍服、稅務服、交通監督服、工商管理服、校服等;其二是勞動保護服,指為特殊行業員工在工作時提供便利和防護傷害的服裝。如抗輻射服、潛水服、礦工服、煉鋼服、養路工作服、石油工作服、消防隊員服等;其三是職業時裝,指都市職業女性中的「粉領階層」所穿著的非統一性時裝式職業套裝,多數色彩明快、款式簡潔大方,能充分表現職業女性的聰慧與干練。
上裝的成品術語
〔西服 Western-style clothes〕又稱西裝,即西式上衣的一種形式。按釘紐扣的左右排數不同,可分為單排扣西服和雙排扣西服;按照上下粒數的不同,分為一粒扣西服、兩粒扣西服、三粒扣西服等。粒數與排數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如單排兩粒扣西服、雙排三粒扣西服等;按照駁頭造型的不同,可分為平駁頭西服、槍駁頭西服、青果領西服等。西服已成為國際通行的男士禮服。
〔背心 vest〕也稱為馬甲或坎肩,是一種無領無袖,且較短的上衣。主要功能是使前後胸區域保溫並便於雙手活動。它可以穿在外衣之內,也可以穿在內衣外面。主要品種有各種造型的西服背心、棉背心、羽絨背心及毛線背心等。
〔牛仔服 cowboy's clothes〕原為美國人在開發西部、黃金熱時期所穿著的一種用帆布製作的上衣。後通過影視宣傳及名人效應,發展成為日常生活穿用的服裝。1970 年代曾風靡全世界,現已成為全球性的定型服裝。其面料多用堅固呢製作,款式已發展到牛仔茄克、牛仔褲、牛仔襯衫、牛仔背心、牛仔馬甲裙、牛仔童裝等各種款式。牛仔服以其堅固耐用、休閑粗獷等特點深受各國人民喜愛,雖然它的整體風格相對模式化,但其細部造型及裝飾則伴隨著流行時裝的周期與節奏,不斷演繹和變化。
〔中山服 Zhongshan coat〕又稱中山裝。根據孫中山先生曾穿著的款式命名。主要特點是立領、前身四個明貼袋,款式造型朴實而干練。
〔軍便服〕仿軍服式樣的上衣。
〔青年服〕又稱「五四」青年學生服,是立領、三開袋或三貼袋式樣的上衣。
〔茄克 jacket〕指衣長較短、胸圍寬松、緊袖口克夫、緊下擺克夫式樣的上衣。茄克是英文的譯音,有短小之意。
〔獵裝 hunting wear〕原本是適合打獵時所穿的服裝,具有防露水和子彈袋收腰等結構。現已發展成為日常生活穿著的緝明線多口袋、背開衩樣式的上衣。獵裝有短袖和長袖之分,又有夏裝與春秋裝之別。
〔襯衫 shirt〕按照穿著對象的不同分為男襯衫和女襯衫。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為配西裝的傳統襯衫和外穿的休閑襯衫,前者是穿在內衣與外衣之間的款式,其袖窿較小便於穿著外套;後者因為單獨穿用,袖窿可大,便於活動,花色繁多。
〔中西式上衣〕中式領、裝袖的上衣,門襟可盤扣也可鎖扣眼、釘扣,是在中國傳統款式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款式。如果是連袖則稱為中式上衣。
〔棉襖 cotton padded coat〕凡是內絮棉花、腈綸棉、太空棉、駝毛等保溫材料的上衣均稱為棉襖。棉襖有中式棉襖和西式棉襖之分。傳統的棉襖加罩衣的穿著方式正逐步消失,在中年以下的穿著者身上已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時裝外形、休閑舒適的外套型棉襖,其長度從短至腰節以上,到長至足踝,變化不一,已打上了強烈的時代烙印,適應著人們現代生活的節奏。
〔羽絨服 down coat〕內充羽絨填料的上衣。因其保溫性較強,多為寒冷地區的人們穿著,也為極地考察人員所常用。羽絨服外形龐大圓潤,不宜表現女性線條,固多用鮮艷的色彩來體現美感。超薄型羽絨服的問世,將給都市女性帶來新的亮麗。
下裝的成品術語
下裝是指穿在腰節以下的服裝,主要有各種裙子和各類褲子。下裝的人體模型有兩個,一是設計裙子時用的錐台模型,二是設計褲子時用的馬鞍模型。
裙子的成品術語:
〔背心裙 Jumper skirt〕指上半身連有無領無袖背心結構的裙裝。這種造型多為中學校園服裝所採用。
〔斜裙 bias skirt〕指從腰部到下擺斜向展開成「』」字形的裙子。斜裙在裁剪時由於臀圍放鬆量的充足,一般不把臀圍作為控制尺寸,僅有腰圍和裙長即可裁剪。平時人們所說的四片裙,接近斜裙的造型,但由於下擺適中,所以仍然需要測量與控制臀圍的尺寸。
〔魚尾裙 fish tail skirt〕指裙體呈魚尾狀的裙子。腰部、臀部及大腿中部呈合體造型,往下逐步放開下擺展成魚尾狀。開始展開魚尾的位置及魚尾展開的大小根據個人需要而定。為了保證「魚肚」的三圍合體與「魚尾」浪勢的均勻,魚尾裙多採用六片以上的結構形式,如六片魚尾裙、八片魚尾裙及十二片魚尾裙等。
〔超短裙 miniskirt〕又稱迷你裙。這是一種長度在大腿中部及以上的短裙。它只是在長短上做出界定的一種裙形。其造型可為緊身型、喇叭型或打褶裙型等。
〔褶裙〕指在裙腰處打褶的裙子。根據褶子的設計不同可分為碎褶裙和有規則的褶裙。褶子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成對褶或順風褶等造型。
〔節裙〕又稱塔裙。指裙體以多層次的橫向裁片抽褶相連,外形如塔狀的裙子。根據塔的層面分布,可分為規則塔裙和不規則塔裙。在不規則塔裙中,可以根據需要變化各個塔層的寬度,如寬—窄—寬、窄—寬—窄、窄—寬—更寬等組合形式。
〔筒裙 barrel skirt, tube skirt〕又稱統裙、直裙或直統裙。其造型特點是從合體的臀部開始,側縫自然垂落呈筒、管狀。
〔旗袍裙 cheongsam skirt, hobble skirt, slim skirt〕通常指左右側縫開衩的裙。由於它保留了旗袍修長合體的造型風格,一般裙長在膝蓋以下,下擺微收,開衩長度以滿足基本的腿部活動量為准。
〔西服裙 tailored skirt〕又稱西裝裙。它通常與西服上衣或襯衣配套穿著。在裁剪結構上,常採用收省、打褶等方法使腰臀部合體,長度在膝蓋上下變動,為便於活動多在前、後打褶或開衩。
褲子的成品術語
〔西褲 trousers〕主要指與西裝上衣配套穿著的褲子。由於西褲主要在辦公室及社交場合穿著,所以在要求舒適自然的前提下,在造型上比較注意與形體的協調。裁剪時放鬆量適中,給人以平和穩重的感覺。西褲在生產工藝及造型上基本已國際化和規范化。西短褲與西褲的工藝基本相同,長度在膝蓋以上 不等,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中式褲〕指寬邊大褲腰、大褲襠、無側縫分割,穿著時無前後之分的褲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服裝。
〔背帶褲 bib pants〕指褲腰上裝有跨肩背帶的褲子。西褲中的背帶褲僅為兩根跨帶相連,而在工裝褲及現代時裝中多有前胸補塊。
〔馬褲 riding breeches〕指騎馬時穿著的褲子。馬術運動員的整體裝束已在國際上成為固定風格,由於騎馬時功能的需要,其褲襠及大腿部位非常寬松,而在膝下及褲腿處逐步收緊,形成一種特殊的輪廓外形。
〔燈籠褲 knickerbockers, knickers, bloomers, pantalets〕指褲管直筒寬大、褲腳口收緊、外形似燈籠狀的一種褲子。從設計上可以看作是一種「仿物造型」及「仿物取名」。燈籠褲輕松舒適,多為休閑時穿著。中式練功褲和運動褲也常採用這種造型。
〔裙褲〕像褲子一樣具有下襠,褲下口放寬,外觀形似裙子,是褲子與裙子的一種結合體。它保留了褲子的優點,如便於騎車等,又具有裙子的飄逸浪漫和女性化。
〔連衣褲 overalls〕指上衣與褲子連為一體的服裝。由於它上下相連,對人體的密封性較強,多為特種工種的勞保服所選用。也有將帽子與鞋襪連在一起的連體褲,其密封性更強,是抗輻射及防化人員適合穿著的款式。
〔喇叭褲 flare trousers, bell-bottom pants〕指褲腿成喇叭形的西褲。在結構設計方面,是在西褲的基礎上,立襠稍短,臀圍放鬆量適當減小,使臀部及中襠(膝蓋附近)部位合身合體,從膝蓋下根據需要放大褲口。按褲口放大的程度分為大喇叭褲和小喇叭褲及微型喇叭褲。喇叭褲的長度多為覆蓋鞋面的長度。
全身裝成品術語
所謂全身裝成品,是指上下身連為一體的服裝款式。
〔連衣裙 one-piece dress〕指上衣與下裙連成單體的一件式服裝。連衣裙在各種款式造型中被譽為「款式皇後」,是變化莫測、種類最多、最受女性青睞的款式。根據穿著對象的不同,可有童式連衣裙和青年女性連衣裙。在女上衣和在裙體上可以變化的各種因素幾乎都可以組合構成連衣裙的樣式。連衣裙還可以根據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種不同的輪廓和腰節位置。
〔旗袍 Qipao, Chinese dress〕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東方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和東方獨特的韻律之美。
〔新娘禮服 bridal gown, bridal veil〕是指女性在出嫁時所穿著的服裝。中國傳統的新娘禮服是大紅色中式套服。現在都市所穿用的新娘禮服多為源於歐美地區新娘結婚時所穿的禮服。西式新娘禮服
以白色為正色,象徵純潔與神聖。
〔燕尾服 swallow-tailed coat, swallowtail〕是男士在正規的特定場合穿著的禮服。其基本結構形式為前身短、西裝領造型,後身長、後衣片成燕尾形呈兩片開衩,源於歐洲人馬車夫的服裝造型。色彩多以黑色為正色,表示嚴肅、認真、神聖之意。
〔夜禮服 evening dress, evening suit〕指夜間社交場合中,女士所穿著的華麗裙服。夜禮服選料高檔上乘,色彩光感性強,具有強烈的表現性和燈光下的特殊效果。西式晚禮服以西方上層社會的夜生活為背景,款式多採用袒胸露背長裙式。
〔大衣 overcoat〕指為了防風禦寒,上下連為一體,穿在一般衣服外面的長外衣。根據長短可以分為短大衣、中長大衣和長大衣。根據服裝面料的不同,其主要品種有毛呢大衣、棉大衣、羽絨大衣、裘皮大衣、皮革大衣、人造毛皮大衣等。
〔風雨衣 weather-all coat & cloak〕用於防風防雨兩用的外衣,有單、夾、長、短之分。款式隨流行而變化。
〔披風 dress smock, manteau, mantle〕無袖、頸部系帶,披在肩上的防風外衣。如果上有連帽,一般稱為斗篷。披風多為一片式結構,多為北方人和兒童在冬季穿用。
〔睡袍〕指在卧室中穿用的寬松且較長的袍服。面料多選用柔和淡雅色彩及文靜秀氣的小碎花圖案,選用面料常為純棉織物或高檔絲綢。
〔睡衣褲 sleepwear〕指包括上衣和褲子兩件式配套穿著的睡衣。
〔套裝 suit〕指上下裝配套穿著的服裝。通常由同種同色面料製作,使上下成為格調一致的造型。在職業場所多選用這種穿著方式。
二、服裝的造型名稱
服裝的整體效果是由各部件的造型組合決定的。這些部件就是造型要素或元素。雖然元素及組合的變化無窮無盡,人們還是對常見的情況作以歸納,以豐富設計語言。
各種領子的造型名稱
〔倒掛領〕指領角向下垂落的領型。
〔中山服領 zhongshan coat collar〕由底領和翻領組成,領角呈外八字形。
〔尖領 pointed collar, peaked collar〕領角呈尖角形的領型,也叫尖角領。
〔襯衫領 shirt collar〕或襯衣領,由上領和下領組成,是襯衫專有的領型。
〔圓領 round collar〕指領角呈圓形的領型,也叫圓角領。
〔青果領 shawl collar〕是翻駁領的一種變形,領面形似青果形狀的領型。
〔荷葉邊領)領片呈荷葉邊狀,波浪展開的領型。
〔燕子領 swallow collar, wing collar〕領面下止口的兩條線形,似燕子飛翔時翅膀張開的形狀。
〔兩用領 convertible collar〕也叫開關領。指可敞開、可關閉的領型。
〔方領 square collar〕指領角呈方形的領型。如領面較窄,則稱之為小方領。
〔中式領 mandarin collar〕指中式服裝的領型,其結構為圓領角關門的立領。
〔立領 stand collar, Mao collar〕指領子向上豎起緊貼頸部的領型。
〔海軍領〕指海軍將士們軍服的領型,其領子為一片翻領,前領為尖形,領片在後身呈方形,前身呈披巾形的領型。
〔扎結領〕也叫一字領,領片是一長條形,在前頸點可以紮成花結的領型。
〔圓領口 round neckline〕領圈呈圓形,根據情況領圈可開大開小,圓弧可呈圓形或呈橢圓等形狀。
〔方領口 square neckline〕領圈呈方形。根據愛好可開成長方形或橫向方形。
〔! 字領口 "!" shape neckline〕領圈呈英文字母! 字形狀。根據款式的需要,! 字的開口可大可小。
〔一字領口 boat neckline, slit neckline, off neckline〕前後衣片在肩部縫合只剩頸圈部位,前後領圈成一字形狀,即呈水平線形狀。
〔雞心領口 sweetheart neckline, heart shaped neckline〕也叫桃形領,領圈呈雞心形狀,即下部尖、上部成圓弧狀。
〔底領 collar stand, collar band〕也稱領座,是連接領口與翻領的部位。
〔翻領 lapel〕指翻在底領外面的領面造型。
〔領上口 fold line of collar〕領面的翻折線,即領外翻的連折處。
〔領下口 under line of collar〕領子與領窩的縫合部位。
〔領里口 top collar stand〕指領上口到領下口之間的部位,也叫領台高或起登。
〔領外口 collar edge〕指領子的外側邊沿處。
〔領豁口〕也叫駁嘴,指領嘴與駁角間的距離
袖子
〔連袖〕指衣袖相連、有中縫的袖子。中式上衣多採用這種袖子。
〔圓袖set-in sleeve〕也稱裝袖,指在臂根圍處與大身衣片縫合連接的袖型。圓袖是基本的西式合袖形式與肩袖造型。
〔前圓後連袖 split raglan sleeve〕指前袖橢圓形,後袖與肩相連的袖。
〔中縫連袖〕指袖中線有合縫分割線的圓袖。
〔襯衫袖 shirt sleeve〕一片袖結構,長袖裝有袖克夫。
〔連肩袖raglan sleeve〕又稱插肩袖,是肩與袖連為一體的袖型。
〔喇叭袖 flare sleeve; trumpet sleeve〕指袖管形狀與喇叭形狀相似的袖子。
〔泡泡袖 puff sleeve〕指在袖山處抽碎褶而蓬起呈泡泡狀的袖型。
〔燈籠袖 lantern sleeve; puff sleeve〕指肩部泡起,袖口收縮,整體袖管呈燈籠形鼓起的袖子。
〔蝙蝠袖 batwing sleeve〕在肩袖連接處,袖窿深即腰節附近,整體造型如蝙蝠翅膀張開狀的袖子。
〔花瓣袖 petal sleeve〕或稱蚌殼袖,也叫鬱金香花瓣袖,指袖片交疊如倒掛的花瓣的袖型。
〔袖口 sleeve opening〕袖管下口的邊沿部位。
〔襯衫袖口 cuff〕即理克夫,指裝袖頭的小袖口。
〔橡皮筋袖口 elastic cuff〕指裝橡皮筋的袖口。
〔羅紋袖口 rib-knit cuff〕指裝羅紋口的袖口。
〔袖頭 cuff〕縫在袖口的部件。
〔雙袖頭 double cuff; French cuff; tumup-cuff; fold-back cuff〕指外翻的袖頭。
〔袖開衩 sleeve slit〕指袖口部位的開衩。
〔袖衩條 sleeve placket〕縫在袖開衩部位的斜絲縷的布條。
〔大袖 top sleeve〕指兩片袖結構中較大的袖片,也稱外袖。
〔小袖 under sleeve〕指兩片袖結構中較小的袖片,也稱內袖或里袖。
〔袖中縫〕指一片袖中間的開刀縫。
〔前袖縫〕大袖與小袖在前面的合縫。
〔後袖縫〕大袖與小袖在後面的合縫。
口袋的造型名稱
〔插袋 insert pocket〕指在衣身前後片縫合處,留出袋口的隱蔽性口袋。
〔貼袋 patch pocket〕指在衣服表面直接用車緝或手縫袋布做成的口袋。
〔開袋 insert pocket〕指袋口由切開衣身所得,袋布放在衣服裡面的口袋。
〔雙嵌線袋 double welt pocket〕指袋口裝有兩根嵌線的口袋。
〔單嵌線袋 single welt pocket〕指袋口裝有一根嵌線的口袋。
〔卡袋 card pocket〕指專為放置名片、小卡片而設計的小口袋。
〔手巾袋 breast pocket〕指西裝胸部的開袋。
〔袋爿袋〕裝有袋爿的開袋。——袋蓋袋(flap pocket)?
〔眼鏡袋 glasses pocket〕指專為放置眼鏡的口袋。
〔鋸齒形里袋 zigzag inside pocket〕指在袋口裝有鋸齒形花邊的里袋,也叫三角形里袋。
〔有蓋貼袋 patch pocket with flap〕指在貼袋口的上部裝有袋蓋的口袋。
三、服裝部位結構名稱
「部位」的概念,是「造型」的延伸,也可以理解為細部造型。部位的造型在很多情況下是
由工藝師控制的,而大的造型主要是由設計師籌劃的。
上裝前身的部位名稱
〔肩縫 shoulder seam〕在肩膀處,前後衣片相連接的部位。
〔領嘴 notch〕領底口末端到門里襟止口的部位。
〔門襟 front fly; top fly〕在人體中線鎖扣眼的部位。
〔里襟 under fly〕指釘扣的衣片。
〔止口 front edge〕也叫門襟止口,是指成衣門襟的外邊沿。
〔搭門 overlap〕指門襟與里襟疊在一起的部位。
〔扣眼 button-hole〕紐扣的眼孔。
〔眼距 button-hole space〕指扣眼之間的距離。
〔袖窿 armhole〕也叫袖孔,是大身裝袖的部位。
〔駁頭川 lapel〕里襟上部向外翻折的部位。
〔平駁頭 notch lapel〕與上領片的夾角成三角形缺口的方角駁頭。
〔戧駁頭 peak lapel〕駁角向上形成尖角的駁頭。
〔胸部 bust〕指前衣片前胸最豐滿處。
〔腰節 waist〕指衣服腰部最細處。
〔擺縫 side seam〕指袖窿下面由前後身衣片連接的合縫。
〔底邊 hem〕也叫下擺,指衣服下部的邊沿部位。
〔串口 gorge line〕指領面與駁頭面的縫合線,也叫串口線。
〔駁口 fold line for lapel〕駁頭翻折的部位,駁口線也叫翻折線。
〔下翻折點〕指駁領下面在止口上的翻折位置,通常與第一粒紐扣位置對齊。
〔單排扣〕里襟上下方向釘一排紐扣。
〔雙排扣〕門襟與里襟上下方向各釘一排紐扣。
〔止口圓角 front cut〕指門里襟下部的圓角造型。
〔扣位 button position〕紐扣的位置。
〔滾眼〕用面料包做的嵌線扣眼?
滿意請採納。
❷ 旗袍風尚,2020年海派旗袍流行四大趨勢:經典、自然,都市、科技
旗袍,是中國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被譽為國粹和女性國服。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1984年曾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禮服,形成旗袍文化。
華裝綺麗,風姿綽約,這便是穿上旗袍的中國女性形象,百年來已成為東方女性的經典造型。
海派旗袍以展現曲線美而備受青睞,海派旗袍注重文化,欲顯故藏,勾勒出東方女性端莊含之美,海派旗袍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對傳統樣式與西式服裝的兼收並蓄。
海派旗袍繼承了中國古代的袍服元素,吸取西洋服裝裁剪方法,是一種東西方服飾文化結合後的產物,自20世紀20年代起流行至今,被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女性服裝。
線條簡潔流暢、風格雍容華貴、製作工藝精良的旗袍,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中國女性秀麗柔和的曲線和美麗獨特的韻致,成為服裝史上的經典而超越潮流。
而海派旗袍的流行趨勢是根據海派經典、海派自然、海派都市、海派 科技 四大部分,細分10個小部分做了趨勢預測,不僅有旗袍服裝的設計,還包含了相關的圖案、配飾、陳列、面料等內容。
一、這組色彩都來自中國的藝術品。 淺藍、瓷藍、白色,描繪的是中國傳統瓷器的色調。藍綠、墨綠、肉粉、亮黃及正紅則是來自極富的味的中國丹青畫。另外,中國古代皇族的珠寶玉器也為這組顏色帶來了紫紅、金色等經典珠寶色調。
例如上海的東台路也是一條古玩街。這條街深受熱愛中國文化的國人以及外國友人的喜愛。中國古代的青花瓷、中國水墨畫以及中國書法作品、中國古代的手工藝品等藝術品都可以作為這個設計戰略的靈感源。 傳統的中國元素結合西方的服裝廓形演繹出交匯東西的主題。
二、摩登花園:既秉承了古典中國園林的意韻,又與現代感的設計廓形相結合。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窗欞門閂,以其別致的造型、精緻的工藝成為服裝設計中的絕佳參考。而古樸雅緻的園林景觀,將自然風貌和雅緻的園林建築結合在一起, 為服裝設計提供了靈感。
三、皇家博物館(宮廷風):宮廷是歷代中國帝王向世人展示自己功勛的地方。 裡面展示著皇族的服裝,各級朝臣的官服,各種皇帝的生活起用……它們無一例外地在向世人訴說中國古代的 歷史 ,中國皇族的威嚴,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象徵皇帝的龍紋、象徵皇後的鳳紋、各階朝臣的官服上都有屬於各自品階的圖騰紋樣。 這就是中國,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和 歷史 底蘊的國家。
時過境遷,象徵皇族的圖騰不再專屬於皇族,現代風格的服裝上也可以進行運用。從文化時空的角度分析中國各民族的圖騰文化,既探討橫向的空間結構,也分析縱向的時間層次;既分析圖騰的功能和象徵意義,也探析圖騰文化元素的變異及其形式。
四、這是一組自然環保結合民族風情的色組。 白色和原木色安靜而樂活。草綠、橄欖綠結合暗綠和本季非常重要的暗色調一油藍色,再結合暖粉色以及粉紫色對應大自然的色調,亮黃、紅橙、酒紅、紫灰和煤黑則蛻變自民族風格的配色色組。
色彩艷麗的熱帶花卉以及熱帶樹木為設計師們帶來了靈感。都市建築的幾何形狀與漂亮的花卉相結合,更增新意。如將花卉圖案運用到面料上,或將花卉圖案進行鏡像、萬花簡效果處理等手法的運用。
五、樂活,它的人生態度是指以 健康 和可持續發展的姿態對待生活。 他們熱愛自然,信奉低碳、環保、可循環利用以及不過度消費的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他們喜歡和大自然親近,樂於做都市農人,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們提倡環保,並且身體力行;他們提倡節儉,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降低能耗,為地球減負。
生活在都市裡的樂活族親近自然。 他們樂於自己種植瓜果蔬菜,樂於做一名都市農人。他們種植的蔬果成為圖案設計的靈感源,帶來有趣富有生機和自然風格的圖案。 環保主義者信奉的是可循環利用以及降低能耗的准則,通過化繁為簡的思路過 健康 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活,他們]遵循的是輕松而又舒適的穿著風格。
六、在這座思想自由的城市中,人們返璞歸真,形成了質朴的城市文化。 低調不奢華,節儉不鋪張,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生活的人們,喜愛環保自然的效果,比如自然的亞麻面料;喜愛拼貼的接近補丁效果的設計,比如拼貼效果的牛仔褲;喜愛自然的印染設計,運用天然的染色材料,進行手工印染。
七、除了無色彩系黑白灰之外,這是一組高飽和度,高明度的顏色。 靈感來自復古的電子 游戲 畫面、動畫片、迪斯科舞廳以及波普風格的平面圖案設計。色相豐富的色組涵蓋所有色彩,明亮的黃色從檸檬黃到橙黃到芥末黃;藍紫色調從亮藍到中藍到海軍藍再到紫色和粉紫;橙色和深紅為色組帶來暖意。
Game Generation以「80後」和「90後」 對兒時 游戲 的記憶為靈感源,分別描繪了幽默的電子 游戲 元素、對於低 科技 的記憶和對經典 游戲 俄羅斯方塊的致敬。在這個充滿回憶的低 科技 電子 游戲 設計戰略中,大家可以緬懷自己的童年同時也看到趣味和 時尚 。
當下流行的像素化也是我們對低 科技 時代的致敬,像素化的圖案、文字、印花等既 時尚 又飽含對時代的記憶。
個性張揚熱愛自由的表達方式。「80後」和「90後」 經常聚集在被允許的城市塗鴉集中地進行自己的創作。 他們以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除了塗鴉作品,表達載體不受限制的污跡效果繪畫也是他們喜愛的藝術表現形式。色塊、漸變、暈染,看似不經意的顏料潑灑承載著很高的繪畫功力。
八、霓虹派對的布置貫穿了多彩、迷幻、耀眼的特點。 因此我們在派對現場可以看到霓虹色塊的大面積運用,也能看到霓虹色的點綴出現。還能看到漸變效果的霓虹以及用於印花圖案的霓虹色。
九、本色組融合了 科技 感和工業感。 工業記憶的氛圍由一組無彩色系來營造:黑白灰,煤灰。鐵銹紅的顏色象徵斑駁生銹的工業物件,更加增添了懷舊工業感。 科技 感的表達來自一組亮色調的色組,鈷藍、亮藍、黃綠、亮紅都能帶來 科技 感,而銀色作為點綴色運用在細節處更能增加 科技 感。
工業記憶是對工業時代的緬懷。 大工業流水線下,有節奏感的整齊劃一的產品為我們帶來靈感源。在工業化生產和工業化產品中體現的幾何風格為我們帶來了幾何風貌;工業化生產所運用的材質,也可以結合在我們的設計當中,為我們帶來特別有趣的效果。
十、大數據是工業4.0實現的基礎。在數字時代的設計戰略中,我們將會以數字 科技 為出發點,著重表達計算機數字 科技 ,3D列印技術以及通過設計師的設計以服裝為載體來體現立體的 科技 感。
工業4.0的實現除了需要大數據的支撐,還需要高 科技 的幫助。而高 科技 目前在服用領域的運用也異常活躍。比如,在服用材質的運用上,高 科技 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服用功能和著裝感受;將高 科技 運用在服裝上,不管是細節的運用還是直接的運用,都帶來了可穿 科技 的新概念, 結合了高 科技 的服裝大大提升了服裝的功能性,為穿著者提供了更多的著裝便利。
總結,旗袍追隨著時代的風尚,承載著中華的文明,在古典與潮流之間尋求平衡,在傳承和發展中連接過去和未來,繼續演繹著她的精彩。旗袍對服飾的影響變得格外醒目張揚,亦如我們張揚的「80後」和「90後」。
願海派旗袍成為現代女性的新風尚。
❸ 服裝風格有哪幾類
具體風格包括:瑞麗、嘻皮、百搭、淑女、日風、韓版、民族、歐美、學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園、朋克、OL、洛麗塔、街頭、簡約、波西米亞等18種。 嬉皮士(英語Hippie的音意譯)本來被用來描寫西方國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嬉皮士這個名稱是通過《舊金山紀事》的記者赫柏.凱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化運動,它沒有宣言或xxx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
「新嬉皮主義」風尚延續,多種元素的混合搭配特點:從細節上看,繁復的印花、圓形的口袋、細致的腰部縫合線、粗糙的毛邊、珠寶的配飾等,都將成為個性化穿著的表達方式;從顏色上看,暖色調里的紅色、黃色和橘色,冷色調里的綠色和藍色都將大熱;從款式上看,了展示身體曲線的美感,女式緊身服採用輕薄又易於穿著的面料;而男式襯衫甚至外套廣受異域風情的影響,把夏威夷海灘風情穿進辦公室也不奇怪。 韓裝舍棄了簡單的色調堆砌,而是通過特別的明暗對比來彰顯品位。服裝的設計者通過面料的質感與對比,加上款式的豐富變化來強調沖擊力,那種濃艷的、繁復的、表面的東西被精緻的、甚至有點羞澀的展現取而代之,簡潔得連口袋都省了的長褲、不規則的衣裙下擺、極具風情的褶褶花邊都在表白它的美麗與流行。
最典型的韓裝就是那種淡淡的純度很高的色彩;面料精當,面料更多喜歡用棉,錦等很舒適的面料;貼身剪裁、做工精細,特別是上身部分裁減精緻貼身。 通勤指從家中前往工作地點的過程。
通勤是工業化社會的必然現象。在19世紀以前,市民主要步行上班。現時如汽車、火車、公共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讓住在較遠處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
隨著交通技術的進步,城市可以擴張到以前不可能擴張的地方。市郊的設立亦令市民可以在遠離市區之處定居,並以通勤來上班。許多大城市都有所謂的通勤地帶,或稱大都會區。這種區域包括很多通勤城市。人們在通勤城市內居住並到城市中心上班。
通勤與OL最大的區別是通勤更具有休閑風格.是時尚白領的半休閑主義服裝。休閑已成為這個時代不可忽視的主題。它不僅是度假時的裝束,而且會出現在職場和派對上。人們寬容地接納了平底鞋、寬松長褲、針織套衫,因為這些服飾品讓穿著者看上去溫和,更加貼近自然,做工精緻,重點在於打造干練、簡潔、清爽的形象。 中性服裝屬於非主流的另類服裝,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科學的發展,人類尋求一種毫無矯飾的個性美,性別不再是設計師考慮的全部因素,介於兩性中間的中性服裝成為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中性服裝以其簡約的造形滿足女性在社會競爭中的自信,以簡約的風格使男性享受時尚的愉悅。
傳統衣著規范強調兩性角色的扮演。男性需表現出穩健、莊重、力量的陽剛之美;女性則應該帶有嫻淑、溫柔、輕靈的陰柔之美。男性藉以扮演角色的服裝道具有西服、領帶、硬領襯衫等;富有女性特色的服飾則有裙子、高跟皮鞋、絲襪、文胸等。
20世紀之初,風起雲涌的女權運動為中性服飾的流行掃清了一道路障。盛行於60-70年代的搪皮風貌將中性裝扮導人了流行高潮,以致於你僅以背影根本無法分辨出性別。80年代初,留著長長的波浪型發式,穿花襯衫、緊身喇叭牛仔褲,提著進口錄音機的國內青年曾被視為社會的不良分子,成為各種漫畫嘲諷的題材。90年代末,中性成了流行中的寵兒。社會也越來越無法以職業對兩性作出明確的角色定位。T恤衫、牛仔裝、低腰褲被認為是中性服裝;黑白灰是中性色彩;染發、短發是中性發式……中性在未來世紀的變化將更為活躍。 雖然說嘻哈很自由,但還是有些明確的服裝標准(dresscode),好比寬松的上衣和褲子、帽子、頭巾或胖胖的鞋子。如要細分,嘻哈的穿法還可以分成好幾派。
襯衫、刷白牛仔褲、任務靴和漁夫帽,嘻哈中也有時尚感。
整體來說,美國是嘻哈發源地,仍為主流穿法,低調、極簡的曰式嘻哈屬於小眾潮流。美東紐約一帶由於主流品牌,如seanjohn、mecca逐漸調整品牌策略和設計風格,穿著、搭配更注重精緻感。美西風格一如加州的爽朗、明快、自由,冬天帽t(連帽t恤)、夏天t恤配上垮褲即可,但是非常重視衣服上的塗鴉,甚至當做傳達世界觀的工具。
美國的嘻哈非常生活化,對品牌沒什麼要求,主要就是穿得寬松簡單,可是卻強烈要求個人風格。嘻哈穿著風格一直在轉變。以當前紐約流行來說,寬松依舊,但不用過於松垮。要穿得好看、簡單、干凈即可,鞋子不管是球鞋、任務靴或休閑鞋,一定要干凈,才能呈現質感。 田園風格的設計,是追求一種不要任何虛飾的、原始的、純朴自然的美。現代工業中污染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繁華城市的嘈雜和擁擠,以及高節奏生活給人們帶來的緊張繁忙、社會上的激烈競爭、xxx和恐怖的加劇等等,都給人們造成種種的精神壓力,使人們不由自主地嚮往精神的解脫與舒緩,追求平靜單純的生存空間,嚮往大自然。而田園風格的服裝,寬大舒松的款式,天然的材質,為人們帶來了有如置身於悠閑浪漫的心理感受,具有一種悠然的美。這種服裝具有較強的活動機能,很適合人們有郊遊、散步和作各種輕松活動時穿著,迎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田園風格的設計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反對虛假的的華麗、繁瑣的裝飾和雕琢的美。它摒棄了經典的藝術傳統,追求古代田園一派自然清新的氣象,在情趣上不是表現強光重彩的華美,而是純凈自然的樸素,以明快清新具有鄉土風味為主要特徵,以自然隨意的款式、樸素的色彩表現一種輕松恬淡的、超凡脫俗的情趣。他們從大自然中汲取設計靈感,常取材於樹木、花朵、藍天和大海,把觸角時而放在高山雪原,時而放到大漠荒岳,雖不一定要染滿自然的色彩,卻要褪盡都市的痕跡,遠離謀生之累,進入清靜之境,表現大自然永恆的魅力。
純棉質地、小方格、均勻條紋、碎花圖案、棉質花邊等都是田園風格中最常見的元素。 早期朋克的典型裝扮是用發膠膠起頭發,穿一條窄身牛仔褲,加上一件不扣鈕的白襯衣,再戴上一個耳機連著別在腰間的walkman,耳朵里聽著朋克音樂。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時裝界出現了後朋克風潮,它的主要指標是鮮艷、破爛、簡潔、金屬。
PUNK採用的圖案裝飾,常見的有骷髏,皇冠,英文字母等,在製作時,常鑲嵌閃亮的水鑽或亮片在其中。展現一種另類的華麗之風。但PUNK雖然華麗,甚至有些花哨,但整個服裝色調是十分整體的。PUNK裝束的色彩運用通常也很固定,譬如紅黑,全黑,紅白,藍白,黃綠,紅綠,黑白等等,最常見的是紅黑搭配。製作的也很精緻。在這點上即可區分嬉皮,嬉皮比較粗獷,瘋狂,沒有PUNK的細致和精雕細啄。PUNK的另外特徵是,服裝的破碎感和金屬感。PUNK系列多喜好用大型金屬別針,吊鏈,褲鏈等比較顯眼的金屬製品來裝飾服裝,尤其常見的是將服裝故意撕碎和破壞的地方用其連接。 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強穿女郎裝」的情況。但是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將其當成天真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一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嚮往。
「洛麗塔」三大族群
(1)SweetLoveLolita———以粉紅、粉藍、白色等粉色系列為主,衣料選用大量蕾絲,務求締造出洋娃娃般的可愛和爛漫。
(2)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徵是想表達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覺。通常配以十字架銀器等裝飾,以及化較為濃烈的深色妝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強調神秘色彩。
你問的就是這種風格。
(3)ClassicLolita———基本上與第一種相似,但以簡約色調為主,著重剪裁以表達清雅的心思,顏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絲花邊會相應減少,而荷葉褶是最大特色,整體風格比較平實。 波西米亞風格的服裝是波西米亞精神的產物。波西米亞風格的服裝並不是單純指波西米亞當地人的民族服裝,服裝的「外貌」也不局限於波西米亞的民族服裝和吉普賽風格的服裝。它是一種以捷克共和國各民族服裝為主的,融合了多民族風格的現代多元文化的產物。
層層疊疊的花邊,無領袒肩的寬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邊和細繩結、皮質的流蘇、紛亂的珠串裝飾、還有波浪亂發;其用色是運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寶藍與金啡,中灰與粉紅……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復,注重領口和腰部設計。
❹ 服裝都有那些風格各風格有什麼特點
瑞麗、甜美 、淑女、名媛 、清新 、田園 、休閑 、運動、 中性 、通勤 、OL/商務、 韓版 、 森系 、日風 、百搭、 歐美、 街頭、 嘻哈、 朋克、 學院 、英倫、 民族、 復古、中國風 、波西米亞、 洛麗塔 、哥特、 巴洛克、 嬉皮等服裝風格。
1、韓版風格:
韓裝舍棄了簡單的色調堆砌,而是通過特別的明暗對比來彰顯品位。服裝的設計者通過面料的質感與對比,加上款式的豐富變化來強調沖擊力,那種濃艷的、繁復的、表面的東西被精緻的、甚至有點羞澀的展現取而代之,簡潔得連口袋都省了的長褲、不規則的衣裙下擺、極具風情的褶褶花邊都在表白它的美麗與流行。
2、中性風格:
中性服裝屬於非主流的另類服裝,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科學的發展,人類尋求一種毫無矯飾的個性美,性別不再是設計師考慮的全部因素,介於兩性中間的中性服裝成為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中性服裝以其簡約的造形滿足女性在社會競爭中的自信,以簡約的風格使男性享受時尚的愉悅。
3、通勤風格:
指白領女性(OL)在通勤途中、工作場所和社交場合穿著比較合適的服飾。通勤風格的服裝相比職業裝來更隨意但比平日所穿的休閑裝更正式。通勤裝可以展現白領女性在辦公室外的魅力,適合在上班前、下班後以及平日社交場合所穿。
4、嘻哈風格:
美國是嘻哈發源地,仍為主流穿法,低調、極簡的曰式嘻哈屬於小眾潮流。
美國的嘻哈非常生活化,對品牌沒什麼要求,主要就是穿得寬松簡單,可是卻強烈要求個人風格。嘻哈穿著風格一直在轉變。以當前紐約流行來說,寬松依舊,但不用過於松垮。要穿得好看、簡單、干凈即可,鞋子不管是球鞋、任務靴或休閑鞋,一定要干凈,才能呈現質感。
5、波西米亞風格:
波西米亞風格的服裝是波西米亞精神的產物。
層層疊疊的花邊,無領袒肩的寬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邊和細繩結、皮質的流蘇、紛亂的珠串裝飾、還有波浪亂發;其用色是運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寶藍與金啡,中灰與粉紅……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復,注重領口和腰部設計。
❺ 旗袍是民間藝術嗎
可以算民族服飾。旗袍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義。旗袍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
❻ 古代歐洲、日本和中國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古代歐洲、日本和中國的服飾特點分別是:
《歐洲古典服裝 》
服飾是文明的標志之一,服飾習俗體現著民族文化特色,反映著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中世紀歐洲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對歐洲服飾影響巨大。由於基督教教義鄙視錢財,反對豪華,"中世紀下層民眾的服裝以簡潔樸素為尚,婦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寶捐給教會,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長衣和連袖外套為主,色彩素淡"。
《歐洲古典服裝發展》
中世紀宗教統治下歐洲服裝的顏色、式樣都很單調,顏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樣以拖地長袍為主。古羅馬豪華的拖加袍被廢棄了。
中世紀初期,歐洲人服裝簡朴,平民貴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紀男式服裝有內衣外衣,衣式頗似我國古代的袍,但較緊身。褲長可將腳套進,襠短,褲帶系於臍下。腳穿長筒或短筒襪,有時腳到腿都裹上布條。貴族及上層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長方形或圓形斗篷,斗篷固定於一肩,或系於胸前;勞動者上衣較短。法國查理大帝"只披法蘭克人之衣服--用帶束緊之麻布褲,用帶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務印書館1935 年版53 頁)。冬天穿水獺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用以束緊衣服和佩戴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為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只有少數貴族能穿。《羅蘭之歌》(法)、《亞瑟王之死》(英)有所記述。服裝的等級差別主要表現在衣服質地和產地不同,貴族穿細麻布,穿義大利產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織物。女式服裝為長至腳踝的緊身長衣,兩袖長而窄,外面穿一件寬松長袍,袖短於長衣。長衣領口較寬大,領口衣袖衣縫可有各種裝飾鑲邊。斗篷從頭頂披下來。
10 世紀男服變得更為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發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系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紀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為十字軍所戴。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式衣服為系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松拖長,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
一塊大布不同。
13 世紀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14、15 世紀後,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貴族婦女爭奇斗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花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紐扣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紐扣或寶石,甚至內衣紐扣也用寶石和紐扣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夾衣上有十幾個扣子,夾衣襯里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為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男女服裝都講究裝飾。男褲與鞋連成一體,腳掌以皮革為底,腳下還穿無底長靴,靴上帶有馬刺。緊身男褲是兩條褲管分開穿著,前後有長外衣遮擋。後來上衣越來越短變成夾克式外衣,15 世紀外衣更短,成為不能遮羞的服飾。婦女的袒領晚禮服與男人的短外衣服裝遭到神父的反對。
14 世紀時興一種染色服裝,上衣左邊一種顏色,右邊一種顏色,褲子左右腿各為一種顏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別染色。15 世紀初見習騎士的服裝從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淺綠三色互相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紅、黑、綠、紫幾種顏色。褲、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褲子可以內側為紫,外側為黑。
中世紀衣服上綉的花紋以家徽為最常見。家徽本來是十字軍東征識別敵我的記號,後來成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記號。14 世紀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風,婦女衣上多綉大型家徽圖案,已婚婦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別綉在衣服左右。
15 世紀婦女服裝向男裝靠近,寬松的長衣腰間系帶,外衣用寬大綵帶束腰,上掛有短劍,頭戴男士小罩帽,腳穿尖頭鞋。
中世紀婦女發式及帽式。12 世紀婦女習慣地把頭發梳在後面,扎兩個辮子順兩頰垂下。13-14 世紀婦女以方形白麻布包頭,在頭頂打結,或在耳際用發夾別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紀頭巾式樣很多,有的與現代修女頭巾相似,一直圍到頸部以下。年輕姑娘可以在節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許的。15世紀在哥特式尖頂建築的影響下,產生了相似的審美觀的服飾,V 字領、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圓錐形,內部用鐵絲或漿糊使其成型,尖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著薄紗(用高級麻布作),帽有圓環固定,前沿還可加天鵝絨。帽子價格昂貴。帽子有一個角的也有兩個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紀的鞋種類很多,有皮、長統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帶、腕帶用皮革、麻羊毛織品製作。農民常穿木鞋。貴族穿尖頭鞋,有時鞋尖極長,鞋尖長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規定為六英寸,紳士十二英寸、貴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貧民不準穿。
神父一直穿黑色長袍戴風帽;但發式有變化。8 世紀開始為修士剃發,其儀式為"削發式",希臘或東歐的削發式樣是把頭發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稱為"聖保羅式",羅馬削發式樣是在頭上剃掉圓圓一片,四周仍留發,稱為"聖彼得式"。修士剃發是代表對上帝的謙恭及獻身的標志。`
14、15 世紀歐洲的統治階級追逐奢華和享樂,無視宗教戒律,在服裝方面表現尤為顯著。"無論貴人、貴婦,皆如兒童之喜著新衣,喜戴首飾。此為善奢侈浪費之時代,男子穿尖頭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圓錐帽。此時人用三千頭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奧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細珠以綉一首詩歌於襟袖之上。"
中世紀基督教統治,人們對於服飾的正當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輕狂的行為,禁慾和反禁慾的斗爭也表現在服裝方面。人們按照美的標准不斷地推進著服裝的前進,直至文藝復興,服裝發展才有了一個較大的變化。
拜占庭從遠東經波斯運來絲綢衣料,或以絲線原料加工成薄綢,製成衣服。男式服裝有緊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鎖服飾做為裝飾,衣長過膝,衣袖長短不一。腰間系有腰帶。長身斗篷為正式慶典服裝,斗篷前後鑲有美麗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塊有褶的長形布塊,固定於雙肩。
女式服裝有斗篷,還有披肩(王室皇後專用)長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變而來。女外衣短至臀部,長至腳踝。戶外服裝是長斗篷,從頭部垂落覆蓋全身。貴族婦女服鑲嵌金銀寶石、珍珠瑪瑙,勞動婦女穿無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從查士丁尼皇後的畫像看,其服裝華貴無比,身穿一蓋住腳面的長衣,衣制下擺很寬,似裙狀,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緊。腰間系各種絲帶,衣服上裝飾各種寶石,胸前掛著各種珍珠寶石飾物,頭戴帽,帽上飾著各種寶石,耳環垂下。其服裝式樣有的為歐式,其絲織面料與寶石飾物產於東方。
《日本服飾》
日本傳統民族服裝。日文稱著物。
日本古代曾長期使用附袖貫頭衣,稱"小袖",是結合南方"身頃"、北方"筒袖"所創制,袖裉下有"身八口"(通風口)。從公元3世紀開始,中國袍傳入日本並產生影響,"小袖"不斷吸收吳服(中國三國時期吳國服裝、五代十國時期吳國服裝)、唐衣(中國唐代服裝)和中國明代服裝特點,在室町時期(1338~1573)發展成擺長過膝、袖口寬大的"長丈小袖",確定了和服的基本形式。
和服分男用、女用、兒童用和單衣、夾衣,有"表著"(外袍)、"下著"(內袍)等種類。和服長度一般齊踝,交領,右大襟,寬袖,留身八口,上下無扣無襻,系腰帶,衣上印有家族徽記。男和服採用黑、褐、灰、深藍等色的布料,或用細格、圓點、鳥眼圖案的布料。女和服通常採用色彩艷麗的絲綢面料,有精細的刺綉、繪畫及附加飾物。女和服腰帶(奧比)質地為織花或綉花的綢緞,長約3~5m,寬約25~40cm,通常單條織造而不加裁剪,用時裹於腰胸之間,在背後打結,結眼考究,有200多種。腰帶後中部有一小墊襯,用以撐住腰帶的褶飾。在各種社交活動中,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愛。
《和服的特徵》
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由於和服的裁剪製作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比較自由。在製作和服時,較少為人的體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著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因為,它可以因人而異,在腰間調節尺寸。和服雖然基本上由直線構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但它卻能顯示莊重、安穩、寧靜,符合日本人的氣質。不僅如此,和服同時也順應日本的自然;日本絕大部分地區溫暖濕潤,因此服裝的通氣性十分重要。由於和服比較寬松,衣服上的透氣孔有8個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開合,所以十分適合日本的風土氣候。
各種和服在款式和穿著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具有服裝的一項重要功能: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以女性的和服為例,這種"小異"主要表現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對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點綴有精緻的花紋,它是中年婦女的禮服,一般在比較隆重、庄嚴的場合,如婚禮、宴會時穿著。
3."色留袖"是有各種顏色的和服,穿著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輕,也是隆重場合時穿著的禮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婦女的傳統服裝,比較豪華,一般只在慶賀典禮、畢業,以及新年時穿著(今天,即使在這種時候也很少有人穿著這種和服)。"振袖"就是長袖,往往長達1米左右,垂至腳踝。
5.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色無地"的和服,在平時穿著。"色無地"沒有花紋圖案,但有顏色。
《中國服飾》
自古國君為政之道,服裝是很重要的一項,服裝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在中國傳統上,服裝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遠超出治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社會服飾》
戰國時人撰寫的<呂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黃帝、胡曹或伯余創造了衣裳。從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飾史的源頭,可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距今1.9萬年左右)遺址中,發現有1枚骨針和141件鑽孔的石、骨、貝、牙裝飾品。證實當時已能利用獸皮一類自然材料縫制簡單的衣服。中華服飾文化史由此發端。 距今約1萬年,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紡織技術發明,服裝材料從此有了人工織造的布帛,服裝形式發生變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貫頭衣和披單服等披風式服裝已成為典型的衣著,飾物也日趨繁復,並對服飾制度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在紡織品出現之後,貫頭衣已發展為一種定型服式,在相當長時期、極廣闊的地域和較多的民族中普遍應用,基本上替代了舊石器時代部件衣著,成為人類服裝的粗型。新石器時代除有籠統式服裝外,還從一些陶塑遺物發現有冠、靴、頭飾、佩飾。
《商周服飾》
由商代到西周,是區分等級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確立的時期。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佔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細織造極薄的綢子,提花幾何紋錦、綺,和絞織機的羅紗。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立,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王室公卿為表示尊貴威嚴,在不同禮儀場合,頂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著裳也須採用不同形式、顏色和圖案。從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
《戰國服飾》
春秋戰國時期織綉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錦,山東齊魯的冰紈、綺、縞、文綉,風行全國。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時期,不僅王侯本人一身華服,從臣客卿也是足飾珠璣,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貴重。古人佩玉,尊卑有度,並賦以人格象徵。影響所及,上層人士不論男女,都須佩帶幾件或成組列的美麗雕玉。劍,是當時的新兵器,貴族為示勇武兼用自衛,又必佩帶一把鑲金嵌玉的寶劍。腰間革帶還流行各種帶鉤,彼此爭巧。男女的帽,更引人注目,精緻的用薄如蟬翼的輕紗,貴重的用黃金珠玉;形狀有的如覆杯上聳。鞋,多用小鹿皮製作,或用絲縷、細草編成;冬天皮衣極重白狐裘,價值千金。女子愛用毛皮鑲在袖口衣緣作出鋒,還有半截式露指的薄質錦綉手套,無不異常美觀。春秋戰國時期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趨迥然。深衣有將身體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禮服,男女通用。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便於騎射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的衣服款式空前豐富多樣,不僅表現於深衣和胡服。樂人有戴風兜帽的,舞人有長及數尺的袖子,有人還常戴鴟角或鵲尾冠,穿小袖長裙衣和斜露臂褶的下裳。這些都與多彩的社會生活相關。
《秦漢服飾》
這一時期的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特別在漢代,隨著輿服制度的建立,服飾的官階等級區別也更加嚴格。秦漢服裝面料仍重錦綉。綉紋多有山雲鳥獸或藤蔓植物花樣,織錦有各種復雜的幾何菱紋,以及織有文字的通幅花紋。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張騫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於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自秦而漢,深衣有了一些發展和變化。從東漢社會上層來看,通裁的袍服轉入制度化。秦代服制與戰國時無大差別,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不論單、綿,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及內衣,其領袖緣一並顯露在外,成為定型化套裝。下著緊口大褲,保持「褒衣大裙」風格。足下為歧頭履。腰間束帶。 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漢代有了輿服制度。史書列有皇帝與群臣的禮服、朝服、常服等20餘種。服飾上的等級差別已十分明顯。
《隋唐服飾》
隋唐時期,中國由分裂而統一,由戰亂而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服飾的發展無論衣料還是衣式,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燦爛的景象。彩錦,是五色俱備織成種種花odong.com/wiki/%E5%8D%8A%E8%87%82'>半臂和衣領邊緣服飾。特種宮錦,花紋有對雉、斗羊、翔鳳、游鱗之狀,章彩華麗。刺綉,有五色彩綉和金銀線綉等。印染花紋,分多色套染和單色染。隋唐時期男子冠服特點主要是上層人物穿長袍,官員戴襆頭,百姓著短衫。直到五代,變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顏色來區分等級,用花紋表示官階。隋唐女裝富有時裝性,往往由爭奇的宮廷婦女服裝發展到民間,被紛紛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響而別具一格。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長裙,裙腰以綢帶高系,幾乎及腋下。
隋唐女子好打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當時還流行長巾子,系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名曰披帛。唐代婦女的發飾多種多樣,各有專名。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錦綉織物、彩帛、皮革做成。唐人善於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來文化,唐貞觀至開元年間十分流行胡服新裝。
《宋遼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漢民族服飾的風格,遼、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飾則分別具有契丹、黨項、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點。各民族服飾再度交流與融合。 宋代服飾大致有官服、便服、遺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羅為主,政府因五代舊制,每年要贈送親貴大臣錦緞袍料,分七宋代靈鷲球紋錦袍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襲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於晚唐的大袖長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烏紗帽,名直腳襆頭,君臣通服,成為定製。宋代官服又沿襲唐代章服的佩魚制度,有資格穿紫、緋色公服的官員都須在腰間佩掛「魚袋」,袋內裝有金、銀、銅製成的魚,以區別官品。「方心曲領」也是朝服的特徵,即朝服項間套上圓下方的飾物。宋代官員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圓領衫和帽帶下垂的軟翅襆頭,依然唐式,腳下卻改著更便於平時起居的便鞋。宋代遺老的代表性服飾為合領(交領)大袖的寬身袍衫、東坡巾。袍用深色材料緣邊,以存古風。東坡巾為方筒狀高巾子,相傳為大文學家蘇東坡創制,實為古代幅巾的復興,明代的老年士紳還常戴用。
《明清服飾》
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而兩代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上層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為正色,又因<論語>有「惡紫之奪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廢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補子」表示品級。補子是一塊約40~50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綉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補子用鳥,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圓領袍衫則憑衣服長短和袖子大小區分身分,長大者為尊。明代官員的主要首服沿襲宋元襆頭而稍有不同。皇帝戴烏紗折上巾,帽翅自後部向上豎起。官員朝服戴展翅漆紗襆頭,常服戴烏紗帽。受到誥封的官員妻、母,也有以紋、飾區別等級的紅色大袖禮服和各式霞披。此外,上層婦女中已著用高跟鞋,並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裝或長、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襲了舊傳統,且品種十分豐富。服飾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綠、桃紅等色,以免與官服正色相混;勞動大眾只許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來舊樣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親自製訂兩種,頒行全國,士庶通用。一種是方桶狀黑漆紗帽,稱四方平定巾;一種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稱六合一統帽,取意四海昇平、天下歸一。後者留傳下來,俗稱瓜皮帽,系用黑色絨、緞等製成。 清王朝時,以暴力手段推行剃發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薙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
❼ 中國旗袍從本世紀20年代至今的發展演變過程
旗袍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服飾,風行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代也是眾多婦女推崇的對象。它不但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的體現婦女優美的身姿和流暢的線條,從而顯的女性十分苗條、俊美。作為中國女人獨有的福音,旗袍的設計發展是隨著時代變遷和情趣愛好的演變而變化的,在個過程中,強調人文因素成了人們首先要把握的重點;人類自始至終在追求審美,而這種審美需要正是人類人文因素的一種高級的外在的表現;我們的祖先將那個年代的人文因素合理的融入到旗袍中,使得旗袍在其造型上充分展示了女性美感,恰到好處地遮掩過分的「性」感,在審美和美感的慾望中,延伸東方神韻,盡情舒展個性魅力。
1 人文因素對設計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創新,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的物質生活也達到了空前的豐富,但工業化進程帶來的消極影響已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人們創新的精神、意識和激情,離不開良好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環境,在這之中,人文因素在創新過程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人文因素作為我們精神層面上的反應,從根本上控制著物質方面的變化與發展,而且我們所需要的生理需求,都受到某些人文因素——包括人體工程學、文化、和心理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我們在設計(特別是服裝設計)時的選擇。
服裝不是一幅掛在牆上的畫,它不單單是外觀漂亮就能滿足我們人類的需求,穿著舒適才使它的最終目的,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旗袍的設計與發展是我們祖先合理的將人文因素施加在服裝設計上的成功範例。物質的發展離不開精神的撫慰,服裝與人之間有一個相互交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考慮人文因素,設計才能成功。旗袍之所以成為我們中國女性服飾的驕傲,原因就在於此。
2 旗袍設計歷史中人文因素分析
2.1 旗袍的發展歷史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而我們現代所流行的旗袍正是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隨著清朝入主中原並鞏固政權後,清朝統治者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被禁止,袍制衣服興起,以此用服飾來同化漢人。至清後期,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此時的服飾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並延續至今。
2.2 旗袍中的人體工學分析
傳統旗袍的造型最早是清順治年間建都北京時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由於當時的審美需要在滿足生存需要的同時,受到封建禮儀的限制,先是為了便於戎裝女子在馬上的馳騁搏殺,其服裝採用直硬款式、寬下擺、不收腰、袖子窄、外形肥大;定居後由於社會開始安定,不再需要女子戎馬狩獵,這時的旗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領高蓋住腮碰到耳垂,袍身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目的是為了耐磨損。滿漢兩民族的文化交融,使得刺綉引入到旗袍的裝飾中,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飾,從而在視覺上很好的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但其審美特徵仍以清代封建統治者病態的鑒賞水平為准,不顯露形體的自然美,旗袍造型硬朗、平直,重服飾圖案而不強調人體曲線;衣服雖然以人體為形成的基礎,但人的形體並不能最終決定服裝式樣;封建思想對女性的禁錮,使得旗袍的設計製作沒有充分根據女性身體造型特點,是對女性自由的剝奪。
到了現代,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響,功能性的要求逐漸突出,旗袍服飾開始強調表現人體線條,注重表現人體的臀和胸,緊收腰,製造修飾後的曲線造型,提供以人為本的審美意識,審美造型一改在胸、腰、臀呈平直硬朗狀態的習慣,將衣服裁剪趨向合身適體,採用黃金比定位,在強調與女性身體曲線吻合的同時,一掃清朝矯飾之風,去繁就簡,從而充分襯托出東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線勾描出來,讓女性散發出誘人的魅力。
2.3 旗袍中的文化內涵
美感的產生是在反復多次的審美活動中得到反復多次的滿足,滿足後的延續便產生了審美文化。衣裳是純外表的東西,這種美是有權選擇的,是人為文化的外在體現,文化內容是內涵,而服裝的造型、色彩是外延;服裝的文化性給愛美的人以發揮創造美的理論基礎。
旗袍在其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民族文化內涵。它適度地強調女性的「S」曲線,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莊重、典雅而又端莊,使出席莊重場合的最佳腐蝕。並且現代旗袍是對人體的一種較為溫和的解放。旗袍的立體造型,既適合我國女性的體形特徵,又符合國人一般的審美傾向,體現了獨特的東方魅力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含。
旗袍線條簡潔流暢,婉約含蓄,在「露」的同時講究「遮」,從而更富魅力,使女性的腿第一次得沐天日,使得自然美成為社會普遍接受和欣賞的美,它在展現人外在美的同時舒展內心世界,這種展現當然有人的自身氣質的作用。衣服穿在人體的表面,但是凝聚在服裝中的文化和技術含量,對人的潛在資質的調動和挖掘,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旗袍是在交融民族文化中出現的,它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注入新文化、新觀念,因此作為一種民族精神與中國服裝傳統文化的體現,它能獨領時代風騷。
2.4 心理和社會需要對旗袍的影響
現代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它是中國服裝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但這個過程是在當時特定的社會需求下完成的。清朝流行旗袍是因為封建專制的結果,當時的社會需要一種統一的服飾來完成政治統治者從文化上統一中原的目的。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當時的中國由於剛剛脫離封建專制的束縛,民眾心中的自由得以釋放,人們對西方的事物(包括服裝)具有一種新鮮感,於是在慢慢地接受西方事物的過程中,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就將旗袍與國外的流行服飾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民國到現在都仍在流行的旗袍的大型。這種當時崇外思想的流行,源於幾千年封建思想對人們的禁錮;雖然如此,但中國人在心理上又不可能完全摒棄傳統服飾的造型,於是便出現了20-30年代旗袍大流行時代的優美造型。在現代,由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追求以及旗袍本身特有的魅力,使得眾多女性仍然選擇旗袍作為展示自己優美曲線的最佳服飾。穿上它,不但能較好地體現東方女性窈窕的身段和典雅端莊的風度,還能體現出對出席場合和主人表示尊重之意,同時還顯示了與眾不同、超凡脫俗的個性特點,這種種優點,使得旗袍當仁不讓的成為中國現代傳統服飾的代表。
❽ 服裝術語的相關介紹
本標准規定了服裝工業常用的術語和定義或說明。
本標准適用於服裝生產、技術、教學和貿易以及其他有關的領域。 2.1 服飾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裝飾人體的物品總稱(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等)。
同義詞:衣著
2.2 服裝 garments , clothing , apparel
穿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製品。
同義詞:衣服、衣裳
2.3 時裝 fashion
在一定時間、空間內,為相當一部分人所接受的新穎入時的流行服裝。
2.4 成衣 ready-to-wear
按照規定的尺寸,以批量生產方式製作的服裝。
2.5 定製服裝 customer made
根據個人量體尺寸,單件剪裁, 製作完成的服裝。
2.6 毛呢服裝 woolen garment
由純毛、毛混紡織物為面料製成的服裝。
2.7 棉布服裝 cotton clothes
由全棉、棉混紡織物製成的服裝。
2.8 絲綢服裝 silk garment
由天然絲、人造絲、合成絲織物製成的服裝。
2.9 化纖服裝 chemical fiber garment
由各種化學纖維織物製成的服裝。
2.10裘革服裝 fur or leather garment
由裘皮或革皮製成的服裝。
2.11羽絨服裝 down garment
內充羽絨的服裝。
2.12人造毛皮服裝 artificial fur and leather garment
由天然或化學纖維仿各種毛皮的織物為面料製成的服裝。
2.13男式服裝 men's wear
成年男子穿著的服裝。
2.14女式服裝 women's wear
成年女子穿著的服裝。
2.15兒童服裝 children's wear
適合兒童穿著的服裝。
2.16嬰兒服裝 infant's wear
適合周歲以內嬰兒穿著的服裝。 3.1 上裝
3.1.1 西服 suit
西式上衣。按釘紐扣不同,可分為單排口西服、雙排扣西服等;按駁頭不同,可分為平駁頭西服、戧駁頭西服等。
同義詞:西裝
3.1.2 中山服 zhongshan jacket
根據孫中山先生曾穿著的立領、貼袋衣服的式樣演變而成的上衣。
同義詞:中山裝
3.1.3 軍便裝 undress uniform
仿軍服式樣的上衣。
3.1.4 青年服 young men's jacket
立領、三開袋或三貼袋式樣的上衣。 ·
3.1.5 茄克衫 jacket
衣長較短,寬胸圍、緊袖口、緊下擺式樣的上衣。
3.1.6 獵裝 hunting coat
原打獵時穿的服裝,現在已發展為日常生活穿的多口袋、開背叉式樣上衣,有短袖、長袖之分。
3.1.7 襯衫 shirt(男)、blouse(女)
穿在內外上衣之間,也可單獨穿用的上衣。男襯衫通常胸前有口袋,袖口有袖頭。
3.1.8 中西式上衣 eastern and western style coat
中式,裝袖的上衣。
3.1.9 中式上衣 Chinese style coat
中式領,連袖的上衣,有單、夾之分。
3.1.10 牛仔服 cowboy wear
原美國西部牛仔穿的上衣,現在已發展為日常生活的上衣,多用堅固呢製作。主要有牛仔茄克衫、牛仔襯衫、牛仔背心等品種。
3.1.11 棉襖 cotton wadded jacket
內絮棉花、化纖棉、駝毛等保暖材料的上衣。有中式棉襖、中西式棉襖之分。
3.1.12 羽絨服 down wear
內充羽絨的上衣,具保暖性,為寒冷地區穿著。
3.1.13 防寒服 cotton wadded jacket
內絮化纖棉等保暖材料的上衣。款式不拘。
3.1.14 背心 vest
無袖上衣。可穿於外衣之內,也可穿於外面,便於雙手活動。主要有西服背心,棉背心,羽絨背心等品種。
同義詞:馬甲、坎肩
3.2 下裝
3.2.1 西褲 trousers
褲管有側縫,穿著分前後,注意與體型協調的褲。
3.2.2 西短褲 short pants
工藝上與西褲基本相同,褲長在膝蓋以上的短褲。
3.2.3 中式褲 Chinese style slack
傳統的大褲腰,無側縫,無前後之分的褲。
3.2.4 背帶褲 overalls
有背帶的褲。
3.2.5 馬褲 riding breeches
騎馬時穿的褲腿收緊的褲。
3.2.6 燈籠褲 knickerbockers
褲管寬大、腳口收緊似燈籠狀的褲。
3.2.7 裙褲 culotte
褲管展寬、外觀似裙的褲。
3.2.8 牛仔褲 jeans
為美國拓荒時期,以帆布製成的堅牢工作褲所演變而來,現多用堅固呢製成的褲。
3.2.9 連衣褲 jumpsuit
上衣與褲子相連接的服裝。
3.2.10 喇叭褲 bell-bottom trousers
褲腿呈喇叭狀的西褲。
3.2.11 棉褲 cotton wadded trousers
內絮棉花、化纖棉、駝毛等保暖材料的禦寒褲。
3.2.12 羽絨褲 down wadded trousers
內充羽絨的禦寒褲。
3.2.13 連衣裙 dress
上衣下裙連成一件式的服裝。
3.2.14 背心裙 jumper skirt
無領、無袖的背心狀連裙裝。
3.2.15 斜裙 A-line skirt
由腰部至下擺斜向展開呈A字形的裙。
3.2.16 喇叭裙 flare skirt
裙體上部與人體腰臀緊貼附,由臀線斜向下展開,形狀如喇叭的裙。
3.2.17 超短裙 mini-skirts
一種下擺在大腿中部或以上的短裙。
同義詞;迷你裙
3.2.18 褶裙 pleated-skirt
整個裙身由有規則的褶形組成的裙。
3.2.19 節裙 tiered skirt
裙體以多層次的橫向多片剪接,外形如塔狀的裙。
同義詞;塔裙
3.2.20 簡裙 straight skirt
從腰開始自然垂落的筒狀或管狀裙。
同義詞:統裙、直裙、直統裙
3.2.21 旗袍裙 Qipao style skirt
左右側縫開叉的裙。
3.2.22 西服裙 skirt
與西服上衣配套,通常採用收省、打褶等方法使裙體合身,長度在膝蓋上下的裙子。
3.3 全身裝
3.3.1 風雨衣 all-weather coat
防風防雨兩用單、夾長外衣。
3.3.2 風衣 trench coat
防風單、夾長外衣。
3.3.3 披風 cape
無袖,披在肩上的防風外衣。
3.3.4 斗蓬 mantle
有帽的披風。
3.3.5 大衣 overcoat
為了防禦風寒,穿在一般衣服外面的外衣,款式按流行時尚而變化。主要有毛呢大衣、棉大衣、羽絨大衣、裘皮大衣、革皮大衣、人造毛皮大衣等品種。
3.3.6 旗袍 Qipao
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叉的中國傳統女袍。
3.3.7 睡袍 night-gown
卧室中穿的寬松而較長的袍服。
3.3.8 睡衣褲 pyjamas
包含上衣和褲子的二件式睡衣。
3.3.9 套裝 suits
上下裝配套穿用的服裝。由同色同料或造型格調一致的衣、褲、裙等相配而成。
3.4 禮服
3.4.1 新娘禮服 wedding gown
源於歐美地區,新娘行婚禮時穿的禮服。
3.4.2 燕尾服 swallowtailed coat
為男士在特定場合穿的禮服,前身短,後身如燕尾形呈二片開叉。
3.4.3 夜禮服 evening dress
在夜間社交場合中,婦女所穿的華麗裙服。
3.5 職業服 business suit
行業人員從業時按規定穿著的具有標識性的專用服裝。有郵電服、鐵路服、海關服、海運服、民航服、稅務服、交通監督服、工商管理服等。
3.6 勞動保護服 working wear
特殊行業人員工作時提供便利和保護人體的服裝。有礦工服、煉鋼服、石油工人服、養路I作服等。 4.1 上裝部位 4.1.1 前身
4.1.1.1 肩縫 shoulder seam
前後肩連接的部位。
4.1.1.2 領嘴 notch
領底口末端至門里襟止口的部位。
4.1.1.3 門襟 closing
鎖眼的衣片。
4.1.1.4 門襟止口 front edge
門襟的邊沿。
4.1.1.5 搭門 front overlap
門里襟疊在一起的部位。
4.1.1.6 扣眼 buttonhole
扣鈕的眼孔。
4.1.1.7 眼距 buttonhole spacing
扣眼間的距離。
4.1.1.8 袖窿 armhole
緔袖的部位。
4.1.1.9 駁頭 lapel
門里襟上部翻折部位。
4.1.1.9.1 平駁頭 notch lapel
與上領片的夾角呈三角形缺口的方角駁頭。
4.1.1.9.2 戧駁頭 peak lapel
駁角向上形成尖角的駁頭。
4.1.1.10 胸部 chest
衣服前胸豐滿處。
4.1.1.11 腰節 waist line
衣服腰部最細處。
4.1.1.12 擺縫 side seam
袖窿下面由前後身連接的縫。
4.1.1.13 里襟 under lap
釘扣的衣片。
4.1.1.14 底邊 hem
衣服下部的邊沿部位。
4.1.1.15 串口 gorge
領面與駁頭面縫合處。
4.1.1.16 假眼 mock button hole
不開眼口的裝飾用扣眼。
4.1.1.17 駁口 roll line
駁頭翻折部位。
4.1.1.18 單排扣 single breasted
里襟釘一排紐扣。
4.1.1.19 雙排扣 double breasted
門里襟各釘一排紐扣。
4.1.1.20 止口圓角 front cut
門里襟下部的圓頭。
4.1.1.21 前後披肩 front or back shoulder cape
覆蓋在肩部前後的部件。
4.1.1.22 扣位 button placement
紐扣的位置。
4.1.1.23 滾眼 bound button hole
用面料做的扣眼。
4.1.1.24 前過肩 front yoke
連接前身與肩縫合的部件。
4.1.1.25 門襟翻邊 placket
外翻的門襟邊。
4.1.1.26 領省 neckline dart
領窩部位的省道。
4.1.1.27 前腰省 front waist dart
衣服前身腰部的省道。
4.1.1.28 脅省 underarm dart
衣服兩側腋下處的省道。
4.1.1.29 橫省 side dart
腋下擺縫處至胸部的省道。
4.1.1.30 前肩省 front shoulder dart
前身肩部的省道。
4.1.1.31 肚省 fish dart
大袋口部位的橫省。
4.1.1.32 前身通省 front open dart
從肩縫到下擺的開刀縫。
4.1.1.33 刀背縫 princess seam
彎形的開刀縫。
4.1.2 後身
4.1.2.1 總肩 across back shoulder
從左肩端至右肩端的部位。
4.1.2.2 後過肩 back yoke
連接後身與肩縫合的部件。
4.1.2.3 背縫 center back seam
後身中間縫合的縫子。
4.1.2.4 背叉 vent
背縫下部開叉。
4.1.2.5 擺叉 side vent
擺縫下部開叉。
4.1.2.6 後搭門 back overlap
門里襟開在後背處。
4.1.2.7 領窩 neckline
前後身與領子縫合的部位。
4.1.2.8 後領省 back neck dart
後領窩處呈八字形的省道。
4.1.2.9 後肩省 back shoulder dart
後身肩部的省道。
4.1.2.10 後腰省 back waist dart
後身腰部的省道。
4.1.2.11 後身通省 back open dart
從肩縫到下擺的開刀縫。
4.2 下裝部位
1、waistband 褲頭
2、waistband button 腰頭鈕
3、button tab 里襟尖咀
4、waistband lining 褲頭里
5、bearer button 褲頭鈕
6、extended tab 寶劍頭,褲頭搭咀
7、left fly 門襟,鈕牌
8、fly buttonhole 鈕牌扣眼
9、front fly 褲門襟
10、crutch lining 褲襠墊布
11、side seam 側骨
12、inside seam 下襠縫
13、reinforcement for knees 膝蓋綢
14、leg opening 褲腳
15、turn-up cuff 卷腳,反腳
16、heel stay 貼腳條
17、crease line 褲中線
18、fly button 紐扣
19、right fly 里襟,鈕子
20、slant pocket 斜插袋
21、front waist pleat 前腰褶
22、watch pocket / coin pocket 表袋
23、beltloop 褲耳
24、hip pocket 後袋
25、seat seam / back rise 後襠縫/後浪
26、back waist dart 後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