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快速發展重工業

如何快速發展重工業

發布時間:2023-02-08 05:58:11

Ⅰ 我國當前重工業發展的主要促進因素有哪些

推動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強的侵略,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 ②中國政府的政策:由於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晚清政權、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都曾鼓勵興辦實業。 ③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④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和力量的源泉。

Ⅱ 重工業如何個性化發展

發展重工業有很多種方法,這個主要是政策環境和資源的問題。重工業的發展,首先,遵循著遵循的原則是資源供銷運輸,如山西東北重工業基地,鐵礦石煤炭比較豐富,很適合煉鋼這個些都是重工業有豐富豐富的工業底蘊的加工行業,造成行業額那個冶金行業都和環境和資源有很大的關系的。

Ⅲ 為什麼我國一五計劃也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我國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原因如下:

1、當時內戰過後,經濟遭到重創,為恢復國民經濟

2、朝鮮戰爭引發的中共領導人對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的憂慮擔心

當時剛建立新中國,西方國家一直對是社會主義充滿敵視,重工業有助於加強國防建設,從而保家衛國,保障國家政治獨立。發展重工業可以盡快改變我國工業十分落後的面貌,

3、蘇聯工業化道路成功的示範效應

對於剛建立的新中國,中國領導人還未找到很好的辦法去建設社會主義,所以照搬蘇聯模式,著重發展重工業。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3)如何快速發展重工業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戰爭,斷絕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發生的聯系,毛澤東等領導人痛切地感到,短期內打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已變得不可能。要使國家真正實現獨立、富強,必須迅速地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自成體系的工業結構,必須把重工業擺在突出的位置上。

1952年7月中央書記處連續召開多次會議。認真研究了中國工業化建設的方針,確定以建設重工業基礎為五年計劃的中心環節。同時,決定周恩來、陳雲、李富春等組成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蘇聯,就「一五」計劃中需要蘇聯援助的141個工業項目問題進行商談,中心環節是重工業。

Ⅳ 要在中國實現工業化,處理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關系問題,毛澤東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有

重工業和輕工業 農業的關系
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麼發展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繫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於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於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我們一直抓了農業,發展了農業,相當地保證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糧食和原料。我們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較豐富,物價和貨幣是穩定的。 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樣,重工業是不是不為主了?它還是為主,還是投資的重點。但是,農業、輕工業投資的比例要加重一點。 加重的結果怎麼樣?加重的結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給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資金的積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重工業也可以積累,但是,在我們現有的經濟條件下,輕工業、農業積累得更多更快些。 這里就發生一個問題,你對發展重工業究竟是真想還是假想,想得厲害一點,還是差一點?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點,那就打擊農業、輕工業,對它們少投點資。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厲害,那你就要注重農業、輕工業,使糧食和輕工業原料更多些,積累更多些,投到重工業方面的資金將來也會更多些。 我們現在發展重工業可以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麼穩固,幾十年後算總賬是劃不來的。後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於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Ⅳ 重工業的發展方向

從輕工業到重工業是工業化進程的一般性規律。而工業化的完成則以工業重型化為標志。一個國家進入到重工業化階段,既是生產要素積累的結果,也是需求擴張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運行表明,同以輕工業為主的早期工業化相比較,重工業化在培育和創造內需方面有著特殊的優勢:首先,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系日益密切。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其次,重工業本身的產業關聯十分廣泛,其發展對內需總量增大的拉動效應是持續性的。相對於輕工業而言,重工業的產業關聯鏈明顯要長得多。一方面,重工業的發展能為許多產業的發展提供投入品,另一方面,重工業的消耗大,能為本國其他產業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
最後,重工業對提高國際競爭力非常有利,從而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來擴大國內的需求。一個國家的重工業發展水平,決定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直接制約其出口貿易和海外投資的競爭力。而國際競爭力的模式不同,不僅影響一國利用外部市場和外部資源的能力,還直接影響到一國在開展國際經濟交流時對內部需求的拉動效應。以重工業為基礎形成的國際競爭力在這兩個方面都有明顯的優越性。
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

Ⅵ 怎麼發展「特大城市2011」重工業啊!!

土辦法,打開資源交易面板,
把所有負的資源都調到1後,城市就可以發展了,然後再把進口的調回去

Ⅶ 優先發展重工業對中國經濟有什麼積極作用

積極作用:

一、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

二、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系日益密切。

三、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7)如何快速發展重工業擴展閱讀

發展重工業必要性

選擇正確道路,是快速推進工業化的前提。由於資源稟賦、歷史傳統不同,各國工業化道路也不盡相同。能否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是對各國執政黨的重大考驗。

新中國成立後,黨提出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黨認真總結吸取我國工業化的經驗與教訓,充分發揮我國在勞動力和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工業化之路,開啟了我國快速工業化進程。

Ⅷ 關於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問題

是這樣,一戰結束後國際局勢並不樂觀,很多人,包括法國的福煦元帥和蘇俄總書記列寧都對當時的局勢表示擔憂,尤其是福煦更是做出了二戰將於20年後爆發的精確預言!斯大林明白優先發展農業輕工業可以較為有效地改善民生,可是只有大力發展重工業才能有足夠的軍工實力和戰爭潛力。事實證明,斯大林是對的。二戰期間,蘇聯一共生產了數萬輛坦克,數千萬支步槍,在艱苦卓絕的衛國戰爭中,沒有強大的重工業是做不到這點的。假如像很多不了解當時國際背景而反對斯大林的人所希望的那樣,由托洛茨基當政,那麼蘇聯的經濟格局可能就會更合理,但是在與德國的戰爭中也必然會缺少武器裝備,因而使戰爭更艱苦,甚至會失敗。二戰中德國會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武器華而不實,性價比太低,環境適應力差,沒有結合當時的客觀需要。應當說,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模式的確不合理,讓農民的權益受到損害,但斯大林模式在全局上又是符合當時的需要的,因此獲得了成功。理解斯大林模式不能純粹從經濟學和人道主義上思考,必須結合當時世界戰爭時刻可能爆發的國際大背景。或許,對於當時的蘇聯,斯大林模式還真是唯一最好的選擇。
看來樓下這個就是根本沒有結合當時國際形勢的。軍事工業和武器研發還有基礎設施建設都不是在開戰後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需要很多年的准備。在開戰後的戰時制度,無非是調整產業結構,把更多勞動力向軍工方向集中,增加一些軍事化管制,頂多能短暫的增加已經定型的武器裝備暫時提高,但是絕對無法提高工業產能。蘇聯當時的工業需求量有多大你知道么?在諾曼底登陸前基本可以認為是蘇聯在獨自抵抗德國的進攻。像樓下說的等戰爭開始再進入戰時體制,無異於我們家鄉話說的「屎憋到屁眼才挖茅坑」,根本來不及。如果沒有之前打下的重工業基礎,你拿什麼去生產武器,這是多加幾個工人就能解決的問題嗎?這是需要增加很多家煉鋼廠,鑄造廠,煉油廠,化工廠,發電廠才能達到的產量。蘇聯建國時的工業基礎並不雄厚,如果蘇聯建立時就有美德英那樣的工業實力,或許他可以按照托洛茨基的路線走下去,然後等戰爭爆發後能實施戰時體制。但是按照當時蘇聯如此貧窮落後的背景,只有先把重工業發展起來,其它的經濟成分才可能得到足夠的發展。農業需要收割機,拖拉機,紡織需要紡織機,這些機器不還是要重工業來製造么?你以為發展輕工業就是空中樓閣那樣直接有機器了?
沒錯,衛國戰爭的勝利,美國的《租借法案》功不可沒。但是美國援助的最有意義的不是武器裝備,而是糧食,戰爭物資和日用品。美國援助的坦克簡直是笑話。在蘇德戰場上,沒有一款美國坦克能拿上檯面。德國3型(後期)以上坦克可以擊毀任何美製坦克,美製坦克卻無法對德國4型以上坦克造成有效殺傷。二戰結束後,世界首輛主戰坦克就是蘇聯製造的,美國直到M1A1定型時才有了超過蘇聯的坦克。
還有你說的:「1941-1942年,蘇聯坦克產量2.8萬輛,1942全年蘇聯損失2.4萬輛坦克。這一年西方援助的坦克是6000輛。沒有這些援助,他還能打個鬼啊。」這就是典型的斷章取義了,擊毀了2.4萬輛又怎麼了,還有以前生產的呢?更何況這2.4萬輛多數還是舊式的諸如T26,T28之流,新生產的多數是T34,能比嗎?
斯大林搞大遷移?這是後來赫魯曉夫乾的蠢事,西伯利亞到處是凍土,怎麼種地?不管你怎麼說,斯大林接手蘇聯時,蘇聯還是個貧弱的農業國,斯大林死時,蘇聯已經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工業大國,這是你怎樣抹黑蘇聯也改變不了的現實。

朝鮮戰爭也被你拿來說事了?且不說你已經跑題很遠了,就是說,也沒有問題。先看看交戰雙方兵力投入和人員傷亡:
雙方投入兵力對比
聯合國軍:
韓國 590,911
美國 480,000
英國 63,000
加拿大 26,791
澳大利亞 17,000
菲律賓 7,000
土耳其 5,455
荷蘭 3,972
法國 3,421
紐西蘭 1,389
泰國 1,294
衣索比亞 1,271
希臘 1,263
哥倫比亞 1,068
比利時 900
南非 826
盧森堡 44
總共:1,205,605
中國人民志願軍
朝鮮 260,000
中國大陸 780,000
蘇聯 26,000(主要為飛行員)
總共:1,066,000
戰爭傷亡
美軍和聯合國軍被俘人數
美軍: 7,140
聯合國軍: 92,970
聯合國軍共計傷亡人數
死亡:683,079
受傷:1,167,737
傷亡合計:1,850,816
中國人民志願軍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共陣亡183108餘人,醫院救治戰斗和非戰斗負傷的傷員383,000餘人次,其中救治無效致死者21,600餘人,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復數位和救治無效死亡以及非戰斗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斗傷亡減員總數為366,000餘人。
除傷亡減員外,志願軍還有29,000餘人失蹤,失蹤者中除在美方戰俘營中的21,400餘人外,尚有8,000餘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
如此可以確定,加上失蹤,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計戰斗損失390,000餘人。
除戰斗損失外,醫院還收治過患病住院的軍民450,000餘人次,其中病亡者13,000餘人,加上陣亡、因傷救治無效死亡等明確死亡者和失蹤後估計已死亡者,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8、3萬餘人左右。加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失蹤數位,中朝軍隊共損失628 000餘人的兵員代價。

由此可見,朝鮮戰爭根本不是全面戰爭,且不說美國,就是我國在解放戰爭中,就投入了數百萬部隊。對於蘇聯,這個數字更是九牛一毛。武器不說別的,朝鮮戰爭中,蘇制的米格15戰斗機,T34/85,IS2坦克等,足以對抗美國同類技術兵器。美國也沒有壓上他的全部實力。蘇聯的武器粗糙,但是蘇聯的武器全都質優價廉。尤其是坦克,更是引領著世界坦克發展。除非美國真的決定發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否則,當他的行動超過蘇聯的底線時,蘇聯就會正面干預了,當然,這樣一來,杜魯門離下台也不遠了。美國人是不會願意剛剛經歷萬二戰就再打一場全面戰爭的。
你那是哪找的資料?「從1917到1922年間,契卡的絞死和槍決的人數可能達到數十萬至數百萬人」。可能?這是可以隨便可能的? 在1954年2月蘇聯總檢察長魯堅科等人給蘇共中央主席團關於鎮反人數的統計報告中指出,從1921年到1941年1月,因「反革命罪」被判死刑的有642980人。這是赫魯曉夫時代的數據,人數只可能多不可能少。算上肅反擴大化(也就是「大清洗」),才處決6多萬,列寧時期才可能殺多少人?你說話負責不?人家國家不存在了,沒法反駁你了,你就可以隨便誣陷了是不是?你知道當時的國際局勢是什麼嗎?國聯單純靠壓迫戰敗國來維持和平,但帝國主義國家的爭霸沒有停止。在資本主義世界內部矛盾解決之前,肯定會再次開戰。共產主義有什麼恐慌的?當時的共產主義是很受歡迎的,在27年經濟危機時期,如果不是羅斯福總統力挽狂瀾,拯救了美國經濟,那麼美國都會變成社會主義國家!感到恐慌的,絕對是剝削階級!
你那個集體農庄化餓死人的說法更可笑。就是為了提高效率才建立的集體農庄,怎麼就成了效率低下了?大量的農機使用難道會讓產量下降?不集體使用,你讓農民自己買去?

以下是旁證:
在英國的洛倫.格雷厄姆著,葉式輝黃一勤譯的《俄羅斯和蘇聯科學簡史》一書中有這樣的話:「我們對沙皇時代的平均壽命及嬰兒死亡率,並沒有多少可靠的統計資料,但是在貧窮酗酒與污穢猖獗的條件下,實際情況肯定是可悲的。」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宣布對他的全體公民實行免費醫療制度的國家。在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俄羅斯帝國擁有大約20萬7千張醫院病床與兩萬3千名醫生;到1940年蘇聯幾乎有80萬張醫院病床及大約十五萬個醫生。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蘇聯人均醫生數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也許以色列除外。在基本健康指標上也有類似的重大進展。總的死亡率從1913年的每千人30.2,下降到1940年的每千人18.3人。

另外根據雷巴科夫斯基編的<蘇聯人口七十年〉(這本書很顯然是在戈爾巴喬夫時代出版的),蘇聯「1926年――1927年的平均壽命比1896年―1897年高出十二歲」,「各種年齡的婦女的死亡率比男子的死亡率下降得更大」,「1938――1939年同1926年―1927年相比只增加2.5歲」,「40年代的下半期和五十年代的上半期,是平均壽命如此大幅度增加的決定性年代。在這一時期中,壽命的增長超過了時間的流逝,每過一年,平均壽命就增加了兩歲。」

根據法國的埃萊娜.卡.唐科斯所寫的《分崩離析的帝國》,俄國(蘇聯)在1913年的死亡率為每一千人中有29.1人死亡,這相當於歐美等發達國家將近100年前的水平(而這里還有必要提一下1913年是俄國在沙皇統治下,經濟狀況最好的一年);到1926年,死亡率降為20.3人,1928年又上升到23.3人,而到了1937年則降為18.9(這已經基本上同西方國家同期的死亡率水平相當了),1938年為17.5人,1939年為17.3人,1940年為18.0人。
而1926年蘇聯人口總數是167,676,000,而到了1939年的人口是193,077,000,到1950年則為181,700,000。也就是說1926到1939年,蘇聯人口增長了二千五百多萬,而1950年比1939年下降了一千一百多萬。(需要注意的是,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有2700人因戰亂死亡)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蘇聯在20年不到的時間里就使人口死亡率降低到了西方國家用了100多年才實現的水平,而這不能不說是斯大林的功績。

Ⅸ 如何走一條新型的工業化發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新」,是相對於傳統工業化來講的。要全面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意義,必須了解傳統工業化道路的特點及其弊端。新中國建立後,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當時的國際環境,從「一五」時期到改革開放前夕,我國的工業化沒有突破蘇聯計劃經濟的模式。其特點是:一、在所有制結構上,實行單一的公有制。20世紀50年代初,私有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佔主導地位。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80.8%,集體所有制工業佔19.2%,二者相加,佔到工業總產值的100%,個體、私人工業企業已不復存在。二、在資源配置上,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體制集中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端雖早已顯露,國家也進行了幾次諸如「大權獨攬,小權分散」、「下放權力,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等改革的嘗試,但都沒有突破高度集中計劃體制的總體框架。三、在發展戰略上,優先發展重工業。這一戰略,使我國工業化走上一條資本密集型的發展道路,造成勞動力轉移滯後。1978年我國工業吸收的勞動力僅為5009萬,比1952年增長302%,而同期固定資產卻增長了2046%,相當於工業勞力增長的6.8倍,這給我國以後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四、在發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客觀上表現為片面強調經濟增長速度,忽視經濟效益。工業生產獲得的快速發展,是靠高積累、高投入、高消耗來支撐的。五、在工農與城鄉關繫上,工業依靠工農產品剪刀差積累資金。我國的工業化是在一個經濟落後、底子薄弱的基礎上起步的,進行工業化建設所需資金主要依靠農業和農民提供。盡管工農業產值的比例1978年已由1952年的3:7變成7:3,但城鄉人口比例則仍為2:8。在近30年裡,農業勞動生產率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六、在國際關繫上,因特殊的歷史背景而片面強調自力更生。改革開放前,我國對外貿易雖然有時發展較快,但總體水平不高。1952年,我國外貿依存度是9.4%,以後歷年都沒有超過10%。不重視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我國工業化的進程。 綜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使我國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卻付出了超常的代價。在新的歷史時期,傳統工業化道路很難再培養出新的競爭優勢。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原有的競爭優勢可能會逐步喪失,所以必須走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什麼是新型工業化道路?十六大報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這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路子。這條新路與傳統工業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進信息化的。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信息化發展很快。我們完全可以在工業化進程中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第二,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特別是在快速發展時期,大多數是以消耗能源、犧牲環境為代價,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我們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第三,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主要著力點,從而導致失業問題的出現。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勞動力成本比較低。這就要求我們在工業化進程中,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有意識地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擴大就業。很明顯,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總結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教訓基礎上,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信息化時代實現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提出的,對於加快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何才能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根據十六大的部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央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針對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處於工業中心地位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中,設備投資2/3依賴進口。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盡快使它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新的成長鏈。二要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決定性因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味依賴引進,不僅利潤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會嚴重地影響我國的技術安全。以信息產業為例,外國生產商往往對許多技術設備,事先就安裝了隱藏的「暗通道」和「後門」。關鍵時候,國外「專家」只要「微調」計算機的某個軟體,或在某個硬體中稍作一點手腳,輕則會影響我國計算機的正常運行,重則將給我國的信息安全、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力爭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以打破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三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大動力。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真正做到兩個「毫不動搖」。要堅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只有健全市場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才能形成有利於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宏觀環境。同時,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寬工業化、現代化和優化資源配置的空間,增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展望未來,我們更充滿信心。只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就一定能夠在新的發展時期,基本實現工業化。

閱讀全文

與如何快速發展重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珠三角和電子工業哪個好 瀏覽:401
新款寶馬x3什麼時候交付 瀏覽:811
山東有哪些電動汽車廠 瀏覽:284
工業用油用什麼清洗最干凈 瀏覽:361
汽車烤漆能用多久 瀏覽:351
ofo共享汽車什麼時間有的 瀏覽:805
寶馬什麼發動機最好 瀏覽:524
汽車電瓶搭線用什麼線 瀏覽:326
一天汽車開多少公里 瀏覽:971
賓士c地盤慮震怎麼樣 瀏覽:325
奧迪車怎麼找到鑰匙 瀏覽:440
奧迪強行變道怎麼樣 瀏覽:130
買新能源汽車跑網約車有哪些費用 瀏覽:697
男老闆開什麼賓士 瀏覽:855
13年賓士a防凍液什麼顏色 瀏覽:482
東升工業相機公司在哪裡 瀏覽:694
工業級液鹼費用多少 瀏覽:475
惠州三新工業區都有什麼公司 瀏覽:897
奧迪4個圈怎麼裝飾 瀏覽:285
汽車上的松油怎麼清洗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