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成立工業聚集區

如何成立工業聚集區

發布時間:2022-02-26 06:17:43

❶ 什麼叫工業聚集區

工業集聚區:已經成型的工業區;

❷ 新建工業園區需具備的條件

建設工業園區需具備的條件一是有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二是有特殊的體制和政策;三是有很好的區位優勢和高質量的規劃;四是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五是有完備的社會服務體系;六是有暢通的融資體系;七是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研發機構。由於諸多方面條件限制(如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工業園區很難自然形成。建得早的和先進的工業園區,一開始都是由政府引導培植的。其最初可能只具備了某一方面條件,如依靠龍頭帶動形成「鏈」,由於「鏈」的聚集帶來優勢,在此基礎上通過行政推動、產業帶動、龍頭拉動、服務聯動,最終形成工業園區。

❸ 產業集聚區的定義

產業集聚區是指相互關聯的產業或企業根據自身發展要求,結合區位選擇集聚在城市空間特定區位的產業組織實體。
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補性而相互聯系的企業依託相關的功能服務平台支撐的在空間上的集聚,並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
產業集群作為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在集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制度創新、營造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實踐表明,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❹ 為什麼要建立產業集聚區

因為產業集聚區能產生「聚集效應」:聚集效應是指因社會經濟活動及相關要素的空間集中而引起的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及由此產生的成本降低 ,效益提高。舉個例子,像江蘇常熟對外打造的就是服裝城。常熟市周邊就有8000左右的制衣廠,相關配套的布料、染印、扣子、縫紉線等廠家更是舉不勝舉。在人工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在常熟開一家制衣廠其成本顯然比在沒有配套地方低很多(運費便宜、選擇面多且廠家議價能力強!)
因此建立產業集聚區容易形成價格優勢,有助於當地相關企業的發展!

❺ 如何申請通過國家工業園區審批,申請建立工業園區的步驟有哪些

你的問題已經超出我的想像能力范圍之外。

❻ 如何迅速打造產業集群

(一)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核心方式
1、立地成佛
圍繞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區域,立足於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迅速梳理出主導產業鏈、促進要素聚集,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做強做大主導產業鏈,吸引配套產業鏈,建設支撐產業鏈,演進為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區域大循環的、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如餘姚塑料產業集群、江蘇吳江絲綢產業集群都是此類典型案例。
2、中心開花
實施先聚焦中心、後周邊開花的策略。先集中政策資源迅速引進或培育一個或兩三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形成中心;然後傾斜政策重點吸引配套,鼓勵配套技術、設備、產品投資商、配套服務商進入,逐步形成大配套產業集群。例如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拉動
通過建立或者升級專業市場,促使市場信息、銷售渠道、研發設計、裝備製造、產品製造、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產業有機地結合,形成以市場為核心的大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義烏的小商品產業集群,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相關產業大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研發驅動
圍繞研發中心,聚集創新要素,通過研發技術產業化、研發服務全球化,實現研發、製造、銷售各產業環節聚集,最終形成產業集群。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國矽谷,成為了全球最著名的創新產業集群,是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風投資金的融匯地。
5、OEM聚集
通過代工型企業的聚集,自動形成主導產業突出、配套完整的產業集群。這類集群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6、2.5產業匯聚
2.5產業,又稱生產性服務業,它像一種雙棲動物,兼有第二產業(工業)與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特性,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於生產者,它在生產過程中投入,架構了生產與服務的一體化,又具備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產品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生活中所見到的金融、保險、管理咨詢、倉儲、人力資源等等都可以被納入2.5產業的范疇。它們一般具有高技術含量、高知識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點,不僅自身創造價值,也能助力製造業再上一個台階。利用2.5產業與製造業在空間上的可分離性, 2.5產業正被北上廣深、江浙等發達地區所重視,開始專門打造2.5產業聚集中心,形成2.5產業集群,例如金融產業集群、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廣告產業集群、設計產業集群(如深圳設計之都),把發展2.5產業集群提高到了促進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高度。
(二)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主要抓手
1、「抓住牛鼻子」——促進集群要素集中化
「牽牛要牽牛鼻子」,要快速打造產業集群,關鍵是要促進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產業集聚發展中的最初階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階段。在要素集中階段,政府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產業集聚區的選址,應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規劃產業布局,並通過減免稅費、降低土地出讓金、增強政府補貼等政策措施來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場拉動為主的產業集群建設為例,關鍵就是吸引需求、匯聚商家。例如蘇州木瀆鎮的汽車商貿產業集群,最開始的時候是大力引進4S店,在匯集大量4S店後,蘇州人買車基本上都到木瀆,買賣市場開始形成,為後面的汽車用品市場、二手車市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個汽車商貿集群形成過程中,最初匯聚4S店就是整個產業集群的啟動環節,而4S店就是關鍵要素。
2、「拉長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
在找到牛鼻子、匯聚關鍵要素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逐步轉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導產業上來,通過「補鏈」,即把主導產業鏈的缺失環節補充完整、拉長主導產業鏈環節,達到「縱向成鏈」的目的。這個階段要把優惠政策的重點放在吸引與現有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具有「食物鏈」關系的商家進來,鼓勵「以商招商」,強化重點環節招商。以研發驅動的產業集群為例,例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集群,在研發科技人員關鍵要素匯集後,隨後的產業化、市場化環節就顯得尤其重要,有了研發技術,就鼓勵生廠商、貿易商大量進入,現在的中關村產業集群就是一個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集群。
3、「增粗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規模化
在「縱向成鏈「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放到「強鏈」上來,針對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鼓勵適度競爭,吸引相關企業進入,達到「橫向成群」的目的。從國內外產業集群的發展來看,各環節大量企業的相互競爭,不但不會削弱產業集群競爭力,反而會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有效擴大集群的市場規模。
4、「擴散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區域化
在完成上述三個階段後,產業集群的主導特徵已基本形成,產業集聚已基本完成,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要轉移到「大配套」上來,鼓勵各種配套企業以及其它緊密關聯、廣泛關聯的企業進入,促進集聚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推動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快速上升。最重要的是廣泛配套主導產業鏈的發展方式,能夠促進產業集群知識、技術外溢,並強力輻射周邊產業,引導該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真正實現產業集群區域化。

❼ 產業集聚區是怎麼提出的

19世紀末,馬歇爾(Marshall)第一個對產業集聚的現象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產業集聚最主要的動因是企業對外部經濟性利益的追求,而企業的外部經濟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專業化勞動的集中、基礎設施的共享和信息技術的交流。區域經濟學家杜能(Thunen)認為農業產業的布局是由級差地租決定的,而與自然條件等因素無關。阿爾弗雷德·韋伯認為工業區位形成的基本動力在於對成本的節約,並系統地分析了運輸、勞動力等因素對工業區位的影響。1948年,美國區域經濟學家E·M·胡佛(E.M.Hoover)認為產業集聚存在一個最佳的規模,集聚的企業過多或太少都難以產生最佳的效果。1950年,經濟增長極理論的代表人物帕魯(Francosi
Perroux)指出「圍繞主導工業部門而組織的有活力的高度聯合的一組工業,它不僅本身迅速增長,而且通過乘數效應帶動其他經濟部門的增長」。1977年,社會學家巴格那斯科(Bagnasco)提出「新產業區」的概念,將其界定為「具有共同社會背景的人們和企業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會地域生產綜合體」。1998年,波特(E.M.Porter)提出企業競爭力的四個構成要素,即企業戰略、要素條件、需求狀況和相關產業,這四個要素構成了企業競爭力的菱形結構,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競爭優勢的水平。產業集聚的作用就在於促進了這四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菱形結構」系統產生活力。克魯格曼(Krugman)認為產業集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市場需求。較大的市場規模可以保證生產的規模經濟。2、外部經濟。外部經濟包括三個方面,即專業技術的勞動者、專業化的投入和服務、知識和信息的流動。3、產業地方化。地方專業化本身可能是一個歷史的偶然,一旦生產專業化的格局出現,這一格局就會由於積累循環的自我實現機制而被鎖定。馬克·格拉諾維特(Granovetter)的社會文化環境理論,認為嵌入到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是產業集聚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產業集聚的知識創新與擴散是以其宏觀區域社會文化環境為前提的。

從理論的發展脈絡中可以看出,早期的產業集聚理論強調集聚所產生的成本節約的重要作用,並將導致集聚區產業成本節約的內容不斷豐富和擴充,如韋伯強調最初運輸成本的節約到馬歇爾強調外部性的三方面內容。近期的產業集聚理論更強調市場需求、社會文化環境等對集聚產生以及集聚競爭力的重要作用。這些理論對產業集聚的認識經歷了由簡單、膚淺向復雜、深刻的轉變過程。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這些理論也難免表現出不充分、不完善的特徵,需要新的理論予以充實和完善。

❽ 什麼是企業的聚集區

甲子之年,穿越歷史的風雲,觸摸激盪的歲月,威海工業經濟由貧弱單薄到龍頭高昂、集群前行的歷史性軌跡震撼呈現。工業化程度直接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競爭力。60年裡,當中國奮力從一窮二白、落後的農業大國邁向經濟總量世界第三、工業化中期國家時,威海也在工業化的道路上風雨兼程。走過三年恢復時期,開啟改革開放歷程,踏上科學發展的廣闊大道。甲午故地舊貌換新顏:今日威海榮登中國大陸城市綜合競爭力30強,所轄榮成、文登、乳山三個縣級市全部跨入全國百強縣之列……2008年,威海實現生產總值1780.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428.4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749元(按戶籍人口計算),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259.9倍。 改革催生動力,工業煥發生機建國之初,威海有各類企業39家,星星點點中,中威橡膠廠、威海釀造廠這些企業被稱為「八大家」。今日威海,產業聚集,百舸爭流,群峰競秀,工業體系日益完善:———企業群星閃耀、筋骨日益強壯。據市統計局統計,截至2008年,威海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665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68家。———資本市場涌動「威海流」,上市公司發展到10餘家。———布局合理明晰,產業集群高度聚集。威海成為全國最大的漁具、輪胎、醫用高分子製品、地毯等生產基地,重要的造船、汽車及零配件等生產基地,船舶、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裝備、電子信息、輕工紡織、食品醫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產業初具規模……60年裡,威海工業劃出了與中國工業同頻共振的行進曲線———1978年前的近30年裡,威海和全國一樣,工業發展在挫折中波峰狀前行。1978年12月,改革開放的偉大航船在中國起航。1987年升格為地級市後,揚威奮進的威海大力實施「工業立市、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優化發展環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工業經濟快步前行。這一進程中,持之以恆的體制改革為工業發展一次次解除了束縛。從全面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到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直至全面推行股份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批企業走出困境、煥發了生機。1998年前後,產權改革的浪潮風起雲涌,金猴、三角、山花、威海機床廠等國有企業相繼投身改革,明晰了產權、明確了責權、轉換了機制。改制後的金猴集團加強質量管理、技術創新和品牌打造,不僅發展為多元化的企業集團,而且登上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由瀕臨倒閉的威海機床廠改制而來的華東數控,瞄準高端數控機床,自主創新,成為「威海創造」的傑出代表,企業重獲生機……截至2008年,我市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基本完成改制,改制率達到99%。1996年10月11日,山東省黑豹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正式上市,開啟了威海企業上市新紀元,此後十幾年間,全市上市公司發展到十多家。國有、集體企業通過產權改革轉換機制、重現發展活力,威高集團、金泓化工等鄉鎮企業也分期分批實現改制,脫胎換骨。通過改制,威高集團由一家鄉鎮福利小廠成為全國一次性醫療器械的領軍企業;曾瀕臨倒閉的金泓化工,如今不僅穩坐全國塑料管材行業的第二把交椅,而且牽手世界500強,搭乘上國際快車……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以華夏集團等民營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登上歷史舞台,大放異彩……體制之變催生企業內動力,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威海工業經濟大潮洶涌澎湃。 運籌帷幄,產業經濟帶強勢隆起工業布局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工業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60年來,隨著我市工業總量的不斷增長和「工業立市」戰略實施的逐步深入,各屆、各級決策者圍繞建設現代製造業、旅遊度假和以海產品為主的農副產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等目標科學調整區域工業布局。目前又繪制出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發展藍圖,濱城產業發展平台廣闊,經濟帶更加活力四射。沿千公裏海岸線行走,一條沿海造修船工業帶雛形已現。皂埠灣、俚島灣、石島灣三大造修船業聚集區各有側重,新船重工、黃海造船等十大重點造船企業連點成串,一個現代化船舶工業基地正在這里崛起。2008年,威海船舶業實現利稅18025萬元,同比增長67.22%……2003年,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出台了《關於加快威海製造業基地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製造業、旅遊度假和以海產品為主的農副產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重點發展運輸設備、電子信息、輕紡服裝、機電工業、食品醫葯等五大產業群。獨具特色的產業新布局,有效聚集了各種發展資源,形成新的發展動力。「十五」期間,五大產業群對完成工業增加值的貢獻達到81.1%。今年,我市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方向,按照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要求,進一步提出完善升級船舶、汽車及零配件、機械裝備、電子信息、輕工紡織、食品醫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產業,規劃出以威高集團有限公司為依託的醫療器械產業園、以威海北洋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IT電子信息產業園、以威海華東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重型數控裝備產業園等十個高端製造業聚集區,以充分發揮大企業的技術和產業溢出效應。與產業布局同步,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區劃和城鄉二元格局,為工業發展拓展空間搭建平台。他們規劃建設「兩區兩帶」,中部的製造業聚集區、西部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東部的臨港產業帶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帶高歌猛進。在中部,被賦予威海工業發展新希望的威海工業新區敞開懷抱,汽車配套、船舶配套、機電工具等一批特色項目區相繼建立;在西部,承載著威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夢想的科技新城應運而生,5年間已有約80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同時,威海大力實施「退城進園」「退二進三」戰略,引導企業遷出城區,挺進園區,借機淘汰污染嚴重、技術落後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使企業膨脹發展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三市也根據各自的產業現狀,積極而為。榮成市挺進造船及零部件、汽車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三大產業,榮成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島工業園等三大經濟區隆起;文登市機電工具、汽車及零部件、家紡製革三大產業集群閃耀,南海板塊、城區板塊「雙輪驅動」;乳山市形成金屬冶煉、機械汽車配件、染紡服裝、食品加工和建材化工五大支柱產業,近兩年又將臨港產業、以IT項目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以核電、風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納入視野……科學布局,集群發展,經濟帶隆起,威海工業經濟洪流波瀾壯闊。 龍頭高昂,群峰競秀領風騷「群山無峰」曾是困擾威海工業經濟發展的難言之痛。沒有龍頭就談不上產業,沒有集群就形不成核心競爭力。為此,歷屆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恆地培植產業龍頭,促進骨幹企業膨脹。在「發揮優勢、合理布局」「集中投入,扶優扶強」的強力政策引導下,一大批龍頭企業脫穎而出。1997年,威海成為全國木工機械、釣魚竿和地毯的第一大產地;是全國輪胎第二大產地;中國最大的微型農用汽車廠、最大的兩個製革廠、惟一的傳真機關鍵件生產企業及最大的連桿、曲軸、皮鞋生產企業,都在威海……為推動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市委、市政府選擇100家企業實施「百企登峰」攻堅計劃,為其提供政策扶持、技術創新、資金扶持等多項政策;出台《威海市骨幹企業獎勵辦法》,凡是符合相關要求、年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或者上繳稅金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都被列入政府獎勵之列。政府的引導扶持,燃起了企業幹事創業的激情,企業家們瞄準行業領先、國際一流,創新創業,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和永爭一流的精神,推動企業一步一步邁上更高的台階。自主創新成為威海企業的共同追求。威高集團緊跟世界技術最前沿,將「國內最大的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榮耀收入懷中,昂首挺立於世界醫療器械行業之巔;光威、華東數控、新北洋等一大批企業通過產學研緊密合作,搶佔了國際、國內行業制高點。轉型升級成為威海企業的自覺選擇。三角、成山加快技術研發投入,產品不斷拓展、更新、升級,並肩挺立於中國子午胎生產高地,在國際輪胎行業的排名不斷提升……政策助力,企業自強,威海工業龍頭舞動,群峰競秀。山花、海馬,瞄準世界地毯市場,牽手國際資本和技術,膨脹生產基地;藍星玻璃集團走內蒙古,下南京,去陝西,通過兼並擴張,快速發展成我國玻璃行業的「龍頭」。三進船業、威海船廠等撐起船舶製造業框架;電子信息產業,山東三星、新北洋電子等異軍突起;機電工具產業群,廣泰空港、華東數控等國內一流企業龍頭高昂;輕工紡織服裝產業群,山花、海馬、迪尚、金猴,各領風騷……2008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978年增長408.5倍。

❾ 科技工業園區怎樣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

1、官產學協力機制
世界極大多數科學工業園區運行中,政府起著主導作用,企業是研究、開發和生產的主體,大學和研究機構則是研究人才、創新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搖籃和發生器。構建它們三者關系的措施主要有:
(1)建立密集官產學關系的組織機構。如日本通產省在技術城設立產學官共同研究中心,美國I-270高技術走廊由所在的蒙哥馬利縣當局與馬里蘭大學、國家標准和技術研究院共同建立的生物技術高級研究中心,法國里爾技術城建立的科學協會,等等,都是促進官產學密集合作的組織。
(2)官產學聯合搞研究開發,聯合研究開發的項目大到國家重點公關、小到公司的委託項目。
(3)大學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開展橫向聯系,即一方面大學與企業在互利基礎上進行研究開發活動,大學向企業提供研究成果、研究設施,甚至研究人才,企業向大學提供資金和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園區內企業之間也聯系密集,在技術開發和項目交流方面相互合作,同行企業建立橫向網路組織,加強信息傳遞和經驗交流等。

2、資金籌集機制
高技術產業既是技術密集又是資金密集的產業,資金是科學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多源頭、多渠道來籌集資金:
(1)政府投資,其主要渠道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和研究設施的建設、基礎研究、政府計劃項目等。它包括直接投資(政府通過預算撥款投資於園區建設設施,或以專項增款支持某項技術開發)和間接投資(政府實施財政補貼、獎助計劃、發放低息貸款、基金會等)。
(2)民間資金,其主要來源於大公司、私人銀行、保險公司、個人、大學及慈善事業基金等。美日的民間資金在園區開發總經費中所佔比重較高。
(3)銀行融資,如日本的中小企業金融金庫和民間金融機構專門向高技術中小企業貸款,美國由銀行建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向高技術公司進行貸款。
(4)外國投資,外資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科學工業園區的重要資金來源,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的科學工業園區都是以吸引外資作為主要資金來源。外資的主要渠道包括直接投資和銀行貸款。
(5)風險投資,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科學技術與金融相結合的投資機制,是科學園的一種主要的籌資渠道。風險投資是高科技產業的生命線,如美國的矽谷就聚集了全美近1/2的風險投資公司和1/3的風險資本。風險投資的主體模式有:一是以私營風險投資公司為主體的美國模式;二是以大公司、大銀行為主體的日本模式;三是以國家風險投資行為為主體的西歐模式。

3、企業准入機制
世界各國普遍設有由有關專家組成的甄選委員會或小組,就下列條件對要求進入科學園區的單位或企業作嚴格審查:研究方向是否屬高新技術范圍;研究開發經費占整個業務預算的比例是否較高;擁有的成果或專利是否有商業價值;是否具有開發新產品的潛力;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從事研究開發的人員的比例是否較高。園區不僅接納高新技術企業和單位,同時也接納風險投資公司、資訊服務、教育與培訓等方面的機構、貿易公司、財會管理及服務性的第三產業等。
進入園區的程序是,先由單位或企業提出申請,說明進入園區的理由、資金及其來源、經營項目及市場條件,然後交園區管理機構、經甄選委員會評審確認後,最後由園區最高決策機構批准。批准後單位在同管理機構簽訂合同後方可進入園區。

❿ 什麼是工業集聚區

工業集聚區是指若干工業企業或同類生產所集中的地域或地點。工業的集聚與分散都是指工業在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地理分布上的相對集中狀況,是工業布局空間特徵的兩種基本表現形式。
工業集聚作用主要有:①大規模和聯合企業生產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②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縮短交通運輸線和工程管網,節省基建投資和降低生產成本;③能綜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廢」資源,生產更多的廉價產品和減少污染;④有利於專業化和協作化,便於生產經營管理;⑤便於組織各種服務性與輔助性企業統一服務,減少社會消耗;⑥便於男女職工適當搭配,可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但工業布局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門檻」之內才能取得較好效益,超越「門檻」其效益會呈遞減趨勢,直至起相反作用。企業規模過大,會增加原、燃料和產品的供銷距離,增加運費。工業過於集中對城市建設產生「膨脹病」,出現人口劇增、交通擁擠、用水用地緊張、污染嚴重、農副產品供應困難等弊病。而工業布局適當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問題,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使生產更加接近原料、能源產地和消費區,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工業生產均衡布局。但工業過於分散則導致企業間協作不便,各搞一套廠外設施,投資大,運輸費用高,經濟效益差,職工生活不便等弊病。故工業布局中,必須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既要在較大地區范圍內適當分散,又要在具體地點相對集中,反對過分集中和過於分散兩種偏向。

閱讀全文

與如何成立工業聚集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ml是什麼牌子的汽車 瀏覽:604
奧迪雙鑽悠悠球極速光刃怎麼樣 瀏覽:511
汽車換前檔玻璃多久可使用 瀏覽:492
汽車坐墊太老土怎麼辦 瀏覽:873
汽車眼鏡盒哪個位置好 瀏覽:894
工業區水果都有哪些 瀏覽:281
寶馬汽車安徽哪個地方最便宜 瀏覽:796
賓士s600為什麼是5速變速箱 瀏覽:898
為什麼成都工業學院有很多學院 瀏覽:831
寶馬bdc3車型包括哪些 瀏覽:439
奧迪a3汽車機油標尺怎麼看 瀏覽:341
寶馬x4改什麼排氣聲音好聽 瀏覽:287
小汽車後橋襯套如何更換 瀏覽:679
我的世界沉浸工業風力怎麼發電 瀏覽:93
廣東有什麼好的工業 瀏覽:272
汽車油泵芯多久更換 瀏覽:937
奧迪rs7隔音怎麼樣 瀏覽:90
4萬奧迪a6多少錢 瀏覽:514
寶馬3系日行燈怎麼開 瀏覽:986
奧迪q5如何關閉倒車自動剎車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