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軟體分為哪幾大類未來工業軟體的發展是怎麼樣的
中國國產工業軟體市場持續增長
在中國製造2025的大背景下,工業企業轉變發展模式、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工業軟體以及信息化服務的需求將繼續增加,2016-2020年中國工業軟體市場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我國工業軟體產品收入完成1902億元,同比增長20.90%,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力量。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軟體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工業軟體開發,工業app開發需要多少錢
工業軟體開發,工業app開發需要多少錢
如今,不少企業都想擁有屬於自己企業或產品的手機APP,但其中最困擾企業主的問題就是:開發一款手機APP到底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
3. 瞭望 | 工業軟體人才之憂
工業軟體人才奇缺的背後,是人才培養難、「造血」差、行業待遇低等原因
現在許多大學僅講授國外知名軟體的使用操作,就像是小學生本來要學會計算能力,但卻變成讓他們學怎麼用計算器
工業軟體商要聯合工業企業摸索一套規范化、流程化培養機制,建設工業軟體實訓中心,助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團隊建設
在軟體行業中,工業軟體是一個小眾產業,卻是工業製造的大腦和神經,在產業鏈中發揮關鍵作用,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高端工業軟體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工業軟體自主程度較低,既缺皇冠又少明珠。這背後,是工業軟體人才「斷供」的嚴峻現實。具體來看,我國工業軟體人才培養面臨難度大、周期長、待遇低等瓶頸。
今年6月,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印發《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下稱《建設指南》),聚焦工業軟體人才培養。工業軟體人才「斷供」現象會有所緩解嗎?
工業軟體人才「斷供」
這家公司在招聘時遭遇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工業軟體行業面臨的人才窘境。《建設指南》顯示,去年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達673萬人,同比增長4.7%,但整體仍存在較大缺口,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其中,關鍵基礎軟體和大型工業軟體這兩個領域的人才短缺尤其嚴重。
工業軟體包含研發設計類(EDA、CAD、CAE等)、生產調度和過程式控制制類(MES、SCADA等)、業務管理類(ERP、SCM、HRM等)三大領域,其中研發設計類最為核心和關鍵。方正證券研報顯示,目前國內從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研發的人員約1500人,真正為本土EDA研發服務的只有約300人。
工業軟體研發人才極度匱乏,導致國產工業軟體難以自主開發,國外巨頭幾乎壟斷我國工業軟體市場。據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研究評估,在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類軟體市場,法國達索、德國西門子、美國PTC以及美國Autodesk公司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CAE模擬軟體市場領域,美國ANSYS、ALTAIR、NASTRAN等公司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
廣州中望龍騰公司研發人員正在討論技術問題 廣州中望龍騰公司供圖
人才培養遇三難
其一,培養難。業內人士介紹,工業軟體人才需同時具備掌握工業知識的能力和將工業知識軟體化的能力。
朗坤智慧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表示,工業軟體的發展需要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的融合,在軟體設計和研發過程中,需要既懂信息化又懂工業機理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情況是,工廠的業務人員懂工業流程,但不懂軟體設計。IT人才懂軟體設計,卻不懂工業製造業務。」
其二,「造血」差。高校科研院所在培養工業軟體人才方面,本應講述工業軟體理論、演算法、程序設計與實現等研發知識,但現在許多高校僅講授國外知名軟體的使用操作,難以培養出合格的工業軟體研發人才。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軟體與系統研究部主任楊春暉表示,這樣就像小學生本來要學會計算能力,但卻變成讓他們學怎麼用計算器,沒有掌握真正的計算能力。
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黃運保表示,工業軟體最核心的內容是底層的方程求解,是最難啃的骨頭。「現在學校引進的老師,對這一塊既不懂也沒有興趣,大家更喜歡時髦的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不願意去啃工業軟體這塊硬骨頭。」黃運保說。
再者,工業軟體設計人員想獲得工業知識可從工業領域長期積累,但把知識變為軟體,考驗著軟體設計人員能否真正理解工業領域的機理和模型。「僅靠學校教學很難培養出直接上手的工業軟體設計人才,還需工業界的接力配合,但目前產教融合並不暢通。」楊春暉說。
其三,待遇低。華中 科技 大學CAD中心主任陳立平認為,國內軟體人才培養大多是做上層的應用軟體,最基礎的演算法、操作系統、軟體開發環境等領域乏人問津,很難構建起從演算法到軟體再到應用的良好生態,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做上層應用軟體的企業能提供更好的待遇。
一家工業軟體研發相關單位負責人表示,剛畢業的碩士畢業生在其單位的年薪在12萬到15萬元之間,工作七八年後的開發人員年收入也僅能達到20萬元。一些互聯網、 游戲 公司輕易就能用數倍年薪挖人,有經驗的開發人員流失,是許多企業共同的感受。
「提供一個好平台能在短期內留住人才,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他們肯定會走,因為薪資水平很難留人。」該負責人說。
需高校、行業協同發力
受訪專家認為,我國要培養自己的工業軟體人才隊伍,實現工業軟體的自主可控,需要在學生培養體系改革、深化產教融合、引導人才投入等方面著力。
第一,改革高校工業軟體人才培養方式。CAD軟體企業廣州中望龍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玉峰表示,其公司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往往要培訓6~18個月才能真正有產出,這說明高校工業軟體人才培養對「工業」的針對性還不夠,應注重跨學科培養,比如在課程設計上,學工業軟體研發的學生不僅要會製作軟體,而且要懂得某項工業基礎知識,兩個專業都要學透。
針對一些高校存在把基礎理論培養變成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國外工業軟體的問題,受訪專家認為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同時也要注重對工科學生使用工業軟體基礎原理的教育。
第二,深化產教融合,多方合力培養人才。河海大學信息學部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軟體工程系主任張鵬程建議,盡量讓大學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標桿企業深度產教合作,設計全周期、全方位的培養模式,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人才。武愛斌建議,工業軟體商要聯合工業企業摸索一套規范化、流程化培養機制,建設工業軟體實訓中心,助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團隊建設。
《建設指南》亦提出要突出專業特色,圍繞關鍵基礎軟體、大型工業軟體等對人才的特色化需求,建設完善針對軟體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課程和實踐能力教學體系。
第三,鼓勵更多人才投身工業軟體事業。黃運保建議國家加強引導,特別是讓大型國有企業發揮責任擔當,讓一批人願意來坐冷板凳,踏踏實實做好工業軟體研發。在高校層面,鼓勵更多教授參與工業軟體研究,並在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聯合科研實驗室。
此外,中國IT從業人員約500萬人,工程技術人員有四五千萬人之巨,應充分調動現有行業人才力量開展工業軟體研發的積極性。例如打通工業企業與軟體研發行業的溝通渠道,政府部門、大型工業企業設立獎金鼓勵軟體行業人才攻關工業軟體項目等。
在提高企業參與工業軟體研發積極性上,江蘇一家自動化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在人才引進上給民營企業更多支持。比如在人才認定標准上,更側重肯定企業需要、有實際成果和實際效用的人才,而不一定必須是有博士學位、海外背景等。□
4. 國家鼓勵的工業軟體開發核心是什麼
國務院8月4日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除了為晶元行業送上大禮包,對於軟體行業也有諸多優惠政策。
具體包括國家鼓勵的重點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聚焦高基礎軟體、工業軟體、應用軟體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鼓勵軟體企業執行軟體質量、信息安全、開發管理等國家標准;探索建立軟體正版化工作長效機制。凡在中國境內銷售的計算機(含大型計算機、伺服器、微型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所預裝軟體須為正版軟體,禁止預裝非正版軟體的計算機上市銷售等。
在這些政策中,所得稅優惠、國家標准、禁止預裝非正版軟體的計算機上市銷售等均意義巨大。隨著政策推行,必將對於軟體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而此前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表示,將實施國家軟體重大工程,集中力量解決關鍵軟體的卡脖子問題,著力推動工業技術的軟體化,加快推廣軟體定義網路的應用。因此除了集成電路,此次文件對於軟體行業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5. 工業軟體的特點
工業軟體除具有軟體的性質外,還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隨著自動化產業的不斷發展,通過不斷積累行業知識,將行業應用知識作為發展自動化產業的關鍵要素,逐漸成為企業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因素。
1、工業軟體離不開工藝的支持
不同行業的工業控制軟體,其服務對象均不相同,鋼鐵行業針對的是冶金工業,其控制軟體很難適用機械行業,反之亦然。一套好的工業控制軟體,不僅能夠滿足當前工藝的需要,而且在控制思想上,還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在一定時間內不會落後。
2、工業軟體要有行業數據知識庫做支撐
行業數據知識庫,是指對行業控制軟體起支撐作用的行業生產過程中經驗積累的集合。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行業生產過程中關鍵知識、軟體、訣竅及數據等知識的匯集,也是我國自動化控制系統裝上「中國腦」的基礎。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產過程中採集到各種數據後,經驗計算公式、技術訣竅、各種事故處理經驗及各種操作經驗,操作手冊、技術規范、工藝模型、演算法參數、系數及權重比例分配等。既包括以文檔形式存在的技術規范,操作規范,國家標准等,也包括經驗公式、模型演算法等軟體核心內容及解決工具。目前針對不同行業的工業控制軟體產品的開發與生產正在興起,各個行業的數據知識庫正在成為工業控制軟體的核心性,基礎性要素的發展與壯大,這樣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建設好行業數據知識庫,將使行業知識變成行業工業控制軟體發展的動力,並推動我國工業控制軟體的技術水平更好的完成由低端向著高端的轉換。
6. 軟體在工業的應用有多廣泛可為企業減少多少成本是否好用
正如工業產品智能互聯的發展使得軟體成為產品的核心一樣,工業軟體現在已經成為製造企業的核心之一。在德國、美國和日本等製造大國中,工業軟體被視為現代工業的基礎。
工業軟體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在過去30年的製造業信息化過程中,製造企業通過沉澱和積累,構建了一系列的工業軟體(包括各種工具和系統),覆蓋了R&D、製造、營銷、服務等產品的整個價值鏈,幫助企業實施產品R&D系統等管理體系和流程。
但與此同時,由於缺乏整體頂層規劃,各領域的信息孤島和壁壘逐漸形成,也使得過程驅動系統運行緩慢,其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企業不確定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構建一個數據驅動的企業,以面向服務的方式,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將各個系統中的數據發送給正確的人,幫助用戶做出正確的決策,是工業軟體下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如何通過數字平台將整個價值鏈的數據和所有因素互聯起來,構建基於平台的各種行業應用,根據場景和角色使用,並與行業知識深度融合,從而快速靈活地做出決策,是未來enterprise 工業軟體 construction的重點。所以在我看來,基於平台的架構,基於角色的使用,基於場景的應用,敏捷開發是工業軟體。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關鍵。從概念到實現,工業領域的每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工業軟體。對於一個製造企業來說,CAD軟體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輔助設計,而CAE軟體可以幫助企業用數字樣機進行模擬分析,PLM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全球協同研發,組裝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ERP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好人、錢、物,CRM軟體可以管理從機會到付款的全過程,OT系統可以管理所有的生產環節。這些工業軟體尤其是R&D軟體將企業的R&D設計知識和經驗數字化,並通過這些數字化的知識進行創新,使製造企業不再處於「微笑曲線」的底部。
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AR/VR為代表的新工業軟體技術,可以進一步幫助製造業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新階段。IT可以將OT設備與IT系統連接起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基於數據的資源的配置和優化,提高企業的運營水平。
7. 國內工業軟體發展狀況怎麼樣工業軟體對智能製造有何重大作用
工業軟體: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
工業軟體是現代工業的靈魂,代表著製造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工業軟體強,國家製造業競爭力才能強。
工業軟體是國家製造業競爭力根本所在
發展工業軟體是推進智能製造的必要基礎。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和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是智能製造的關鍵所在,其中涉及硬體、軟體、網路、計算等多種技術和製造技術的融合,而工業軟體是其中最為關鍵的技術,無論是硬體、網路、計算等技術和製造工藝融合,都離不開軟體定義、編碼和封裝。
發展工業軟體是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工業軟體的核心是工業基礎數據,有數據支撐的工業軟體功能才強大。例如,飛機、船舶等領域,工業軟體可以讓軟體模式測試和樣機測試做得一模一樣,大大降低樣機錯誤設計概率。目前製造業發達國家願意將大型高端裝備工廠建設在海外,設計、組裝、測試、維修等環節都願意輸出,正是由於工業軟體較好地保證了技術被充分應用的情況下,技術工藝又不被泄露。
發展工業軟體是推動製造業生產和商業模式變革創新的前提。企業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組裝測試、售後運維、遠程服務等各環節信息化建設都離不開工業軟體的支撐,工業軟體定義了研發設計基礎理論體系、生產控制流程、產品組裝順序、產品測試機理、運維模式等等,甚至定義了製造業的商業模式,協同研發、個性化定製、網路製造、在線運維、分時租賃等新商業模式都離不開工業軟體支撐。
我國工業軟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製造業對國外工業軟體形成長期依賴,關鍵工藝流程和工業技術數據缺乏長期研發積累,製造業在一些領域呈現技術空心化。我國飛機、船舶、冶金、化工、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等重點製造領域長期以來習慣用國外工業軟體,對於背後的設計原理了解不夠,而且缺乏基礎工藝研發數據的長期積累,導致基礎技術原理數據積累存在明顯差距。國外根本不可能出售含有最新創新成果數據的工業軟體,能出售的工業軟體裡面固化的數據往往是上一代甚至上幾代的數據。
軟體業和製造業融合程度不高,大型製造企業缺乏主動布局,純軟體企業向工業軟體企業轉型難度大。純軟體企業進入工業軟體領域存在天然專業技術屏障,工業軟體不同於普通網路應用軟體,是工業流程和技術的程序化封裝,背後需要工業流程和龐大技術數據作支撐,這絕非純軟體公司單獨所能為。目前國內大型製造企業缺乏對智能製造時代工業軟體重要性的深度理解和認識,習慣於購買和應用國外企業的工業軟體,不會主動布局加強對企業關鍵核心工藝流程、工藝和技術的軟體化封裝,來提高工藝數據應用的便捷性和工業核心技術輸出的安全保障。
國內工業軟體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工業軟體發展嚴重滯後,產業生態基礎還很薄弱。重點工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被國外企業掌握,關鍵核心工業輔助設計、工藝流程式控制制、模擬測試等軟體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外企業軟體。工業軟體研發需要生態系統作支撐,然而目前我國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軟體開發平台等重要國產工業基礎軟體是全產業鏈缺失,這也直接導致了運行於國產工業操作系統的國產工業控制應用軟體幾乎是空白。
工業軟體國內標准缺失,綜合集成應用程度不高,工業軟體作用發揮有限。近幾年來,西門子、通用電氣等大型製造企業都紛紛加大了工業技術和軟體技術融合力度,通過大力收購軟體企業,強化企業在智能工業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國內工業軟體市場的事實標准都是由國外大型製造企業主導著,國外企業在標准上互掐,導致國內市場同時採用國外企業產品時,不同廠商產品程序兼容和互聯互通存在很大問題。由於我國在重點製造業領域的國產智能產品體系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情況都處於主動需求與對方產品互聯,因此只能被動遵守對方產品標准。
工業軟體對製造業模式的變革創新作用尚未發揮,製造業微笑曲線受制於工業軟體短板。由於國內工業軟體應用還普遍處在研發設計、工業控制等若干單項應用環節,貫穿整個製造業研發設計、流程式控制制等全環節的綜合集成應用還較少,不同廠商工業軟體程序兼容存在較大問題,工業軟體綜合集成效應尚未顯現。
推進工業軟體發展的相關建議
成立工業軟體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工業軟體產業扶持力度。鼓勵大型製造企業投資和並購國外工業軟體服務公司,促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業信息服務工程公司發展標准化、通用型、平台型的行業工業信息服務軟體產品;工業大數據服務企業梳理、挖掘、共享和開放工業大數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製造業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建立和開放工業技術工藝資料庫,為工業軟體開發提供公共數據支撐。
開展工業軟體服務企業認定等相關工作,實施更加優惠的工業軟體產業財稅、投融資、知識產權扶持政策。開展工業軟體服務企業認定專項工作,實施比軟體產業更加優惠的工業軟體產業稅收減免政策。分行業成立鋼鐵、冶金、船舶、飛機、汽車、高鐵、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等重點製造業領域若干工業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鼓勵行業大型製造企業和軟體企業聯合牽頭成立。對於國內企業投資和並購國外工業軟體企業,簡化海外投資審批程序,實施相關稅收減免政策。對於工業軟體企業上市融資行為,降低上市准入門檻,對於面向工業軟體企業的投資行為,降低或減免相關稅收。對於經認定的工業軟體企業申請相關財政資金項目,在營業收入、繳納稅收、人才資源方面降低申請門檻。
以製造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組建行業工業軟體聯盟,打造工業軟體產業生態圈。發揮製造業各行業協會和軟體行業協會作用,鼓勵製造企業、軟體企業、工業數據分析企業等聯合成立細分行業工業軟體聯盟,加強工業軟體聯合開發和推廣應用。發揮工業軟體聯盟作用,重點推進鋼鐵、冶金、船舶、飛機、汽車等重點行業工業軟體的開發、推廣和應用力度。培育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資料庫、工業軟體開發平台、工業軟體編程語言等基礎軟體信息服務提供商。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對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資料庫、工業軟體開發平台等基礎軟體平台關鍵技術研究,提倡產學研聯合攻關。加強工業軟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鼓勵發展平台型、網路型工業軟體,為中小製造企業提供廉價的工業軟體雲服務。
加快制定工業軟體行業標准,推進製造業工業軟體綜合集成應用。制定工業操作系統相關標准,形成應用介面豐富多樣、運行安全高效、系統吞吐量大、響應時間小、容錯能力強、用戶界面友好、可移植的工業操作系統標准。制定工業資料庫相關標准,形成能支撐工業大數據存儲、高並發量連接、查詢範式多樣、搜索查找高效、技術安全可靠的工業資料庫標准。制定工業軟體開發平台相關標准,形成能支撐跨平台、應用介面豐富、編譯運行高效、程序安全可信、安裝部署快捷的工業軟體開發平台標准。制定工業軟體編程語言標准,形成一套標准、通用、高效、安全、可移植、易學的工業軟體編程語言標准,加大信息科技類院校教育力度。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 陸峰博士)
8. 國內外工業軟體的差距在哪如何趕上
1. 由於國產工業軟體起步比較晚,用戶界面、軟體功能、系統架構和平台化、開放性等方面與國外大型軟體公司的軟體產品存在一定差距。
2. 國外一些老牌的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有深厚的工業背景,在實踐當中總結出需求,再研發工業軟體。而國內多數軟體公司,「從實際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功課做得還不夠,限於生存的壓力,比較追求短平快,甚至把一些沒有認真測試的軟體也部署到客戶現場,使一些客戶企業成為「小白鼠」。長此以往,導致一些大中型工業企業形成了對本土工業軟體的「鄙視鏈」。
3. 由於缺乏對工業實踐的總結,又缺乏品牌競爭力,軟體的平台化水平不高,不少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會答應客戶很多個性化定製開發的需求,長期陷在項目之中,形成很多企業的版本,卻沒有一個統一規劃的版本,被客戶牽著鼻子走,而客戶滿意度反而不高。最後,往往由於需求變更,實施拖期,還賺不到錢。
4. 國外工業軟體公司在創業階段往往非常專注於某個核心技術,向縱深發展,樹立樣板客戶,而且是行業標桿客戶,形成自己的「獨門絕技」。最後,要麼單獨融資、上市,要麼被大公司「娶入豪門」。而國內很多工業軟體公司規模不大,產品涉及的領域卻很廣,廣而不深,競爭力不強。有些的公司過於注重短期行為,什麼賺錢做什麼,比如沒有專業團隊去實施國外大型軟體,卻貿然湊個班子去簽單,結果反而大虧。
5. 一些國內工業軟體公司,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背景的軟體公司很不重視市場宣傳,甚至沒有專門的市場部,沒人去研究和總結客戶需求,撰寫客戶案例,沒有人去認真做市場調查、市場分析,也不舉辦或參加市場活動,卻投入很大資源爭取政府項目,或者幫助大客戶去拿政府項目,然後分一杯羹。這種做法短期內往往能夠拿到不少政府支持,但長此以往卻制約了企業的市場意識。
6. 還有一些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營銷能力很強,有某個行業,或者某些大企業的背景。但是,這些企業這種背景和資源往往也會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大部分從大型製造企業發展起來的軟體公司主要業務還是服務母公司和集團內相關企業。
7. 有些技術背景比較資深的工業軟體企業負責人往往不是通過市場調研來分析客戶需求,而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開發新產品,實際上經常試錯,難以實現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