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革命和殖民擴張有什麼內在聯系
工業革命和殖民擴張的內在聯系
1、工業革命需要的金錢,原材料,勞動力在當時的情況下急需對外進行殖民擴張。
2、工業革命生產的物質過多,供過於求,超出那幾個國家的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所以,就把那些剩餘的商品都轉為向外推銷。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與殖民擴張有什麼關系
1、政治:17世紀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
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形成了君主立憲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國際條件:地理大發現,開辟了新航路
3、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條件優
越,海上運輸便利,為商品運輸提供了便利條件 4、軍事:18世紀中葉,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控制了主航
道,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5、思想:政府推行重商主義
6、經濟中心:新航路的開辟,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7、資本:○1通過海外貿易,建立了東印度公司,
○
2進行殖民掠奪,黑奴貿易,將財富迅速轉化為資本,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
3掠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貨物 8、勞動力:○1推行圈地運動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
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 ○
2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
9、資源:○1國內煤鐵資源豐富,○2海外殖民地的原料產地供給 10、技術市場: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發達的工場手工
業時期的積累,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11、市場:18世紀英國已為最大殖民國家,開辟了廣闊的市場,手
工生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促使英國發生工業革命
⑶ 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是什麼
1、政治基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
2、經濟基礎:從16世紀開始的殖民掠奪,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積累了資金,圈地運動也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一種
3、勞動力基礎: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不得不進城務業
4、科技基礎:18世紀科學理論的發展
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前,還是一個封建專制的農業國家,以國王為首的封建貴族集團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全國有人口550萬,其中410萬人住在農村。最大的城市倫敦人口也只有20萬,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過2萬。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來解釋工業革命能首先在英國發生。
(1)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議會提出的《權利法案》的條件後被議會宣布為英國國王,稱為威廉三世。《權利法案》的主要內容如下:1.國王不得侵犯議會的征稅權;2.國王無權廢止議會通過的法律;3.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組織常備軍;4.人民有請願權;5.國王不得干涉議會的言論自由,不得因政治行為拘禁議員;6.必須定期召開議會。1701年,議會又通過《王位繼承法》。這一法案的實質是《權利法案》的補充。規定國王的法令必須由有關大臣的簽署才能生效,所有大臣必須執行議會的決議,不同意議會的決議,大臣就須辭職。根據這個法案,大臣便對議會負責而不對國王負責,英國國王變成了「統而不治」的虛君,政權完全落入以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新貴族為主的議會之手,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最終確立。
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內閣制的形成和近代議會制度的確立,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它適應了英國國內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成為在英國發展資本主義和進行工業革命的根本保證。
(2)資本原始積累的完成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無生產資料的僱傭勞動者;二是將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並轉化為資本。創造這兩個條件的過程,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資本原始積累與後來的資本積累不同,前者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大生產建立之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前提和出發點。後者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大生產過程中。所以把前者叫做資本的原始積累,後者稱為資本積累。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圈地運動、殖民掠奪、在國內實現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途徑,例如國債制度、創建銀行和股份公司、嚴密的稅收制度三個途徑完成的。
(3)對外貿易
自16世紀下半葉起,英國政府就奉行重商主義政策。為了發展貿易,英國政府大力扶植造船業,支持在海外成立特權貿易公司。其中影響最大的有1600年英國在印度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和1670年在北美成立的哈德遜公司。英國在印度採取的是強迫式貿易。如強迫印度農民種鴉片,輸出到各國取得高額利潤,中國也是受害國。英國低價收購印度大米,再賣給其他國家,獲取暴利。
英國殖民者對於美洲和澳洲殖民地的土著,一方面進行殘酷的消滅屠殺,另一方面進行掠奪式的貿易。1670年英國在北美創立的哈德遜公司,到1720年,其收入增加了7倍。英國就是這樣通過強迫和掠奪的貿易,使大量的財富和貨幣源源不斷地流回國內。
由此可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近一百年問,英國政府通過圈地運動、海外殖民掠奪、強盜式貿易、販賣奴隸和對國內人民的剝削,完成了擴大資本主義生產的兩個先決條件——大批的自由勞動力與大量資本。
(4)生產技術已經成熟
早在15世紀,英國農村的半農半工的手工業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紡織業。到15世紀末,穿梭於城鄉之間的呢絨商人為了加快生產速度,逐漸地把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系起來,形成了早期的毛織業手工工場。這種手工工場有分散的和集中的兩種形式。在16世紀時,分散的手工工場佔主導地位。英國手工工場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與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大量工匠移民有密切關系。在中世紀末期,法國、尼德蘭等國的手工業技術水平超過英國,擁有大量的技術熟練工匠。
但是,不斷發生的宗教戰爭,使大批新教徒遭到迫害,因此,許多信奉新教的熟練工匠逃亡到英國避難。這些技術熟練的工匠涌人英國之後.對於改良和革新英國的手工業技術,起了很大的作用。隨著英國圈地運動的深入,喪失土地的農民日益增多,為英國大商人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各種技能的廉價勞動力,於是集中的手工工場逐漸地發展起來。至於分散的手工工場就更為普遍了。所有這些,意味著英國資本主義結構已經在封建社會內部成熟。
英國手工工場在18世紀普遍地擴大起來。手工工場發展的結果,使技術分工更加精細,操作分成各種細節,從而使專門工作日益精巧、熟練。這樣就出現了適宜於各種專門工作的細小而簡單的生產工具,同時也出現了高度熟練的技術工人與非熟練工人的區別。手工工場分工的發展,把工具改良成為許多隻適合專門動作的工具,因而提供了把這些工具聯結在一起成為機器的可能性。此外.手工工場講練了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工人,他們積累的生產經驗也直接推動了各種機器的發明。所有這些,為發明機器創造了物質前提。其次,當時英國手工工場的生產尚不能適應廣大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技術改革成為迫切需要,這就提出了發明機器的歷史任務。
(5)自然科學的進步
機器的發明必須以自然科學的進步為基礎。16世紀以前,整個歐洲都受到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的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成熟,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下,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弗蘭西斯-培根(1561年—1626年)。他既是哲學家,也是自然科學家。培根認為哲學的任務,就是要深入到自然界去,研究和反映自然界,從中獲得知識,以推動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在培根看來,知識並不像經院哲學那樣只是空談,嚴重地脫離實際,更不能被宗教信仰所代替,知識之所以成為力量,就在於它能起到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作用,促進生產的發展。培根提倡認識自然要通過科學實驗。他認為,實驗是觀察、認識和形成知識,得到新發現的最有效方法。培根的思想對英國自然科學家產生積極影響,活躍了17世紀英國自然科學領域,解放了生產力。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這個時期除英國之外,整個歐洲在自然科學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對英國自然科學的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例如,波蘭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1541年)創立「太陽中心說」;法國的數學家勒內·笛卡兒(1596年—1650年)發明了解析幾何;義大利的科學家伽里列奧·伽利略(1564年—1642年)在動力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英國科學家伊薩克·牛頓(1643年—1727年)繼承和發展了伽利略的科學突破,並在許多領域取得重大成果。恩格斯說:「牛頓由於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在這些科學成果中,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大定律,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工業革命的興起都產生了巨大和直接的影響。這個時期取得的自然科學成果為工業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6)指導變革的新經濟學理論
每當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誕生的時候,反映到意識形態方面,總是要有新的經濟學理論為先導。這種新學說為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大聲疾呼,宣傳它的優越性,指導人們走上新的生活。新的經濟學理論在鞏固和發展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和開始之初,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就已經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工業革命的到來做了大量的輿論工作。
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國內外市場迅速擴大。隨著社會財富的增長,就不再單純表現為貨幣的積累,而且也表現為生產的增長,表現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擴大。因此,工業資產階級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和限制生產。隨著資產階級利益的重心從流通領域向生產領域的轉移,重商主義學說趨於崩潰,新的經濟學說產生了。這種新的經濟學說就是資產階級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它是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思想上的反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亞當·斯密(1723年—1790年)的經濟學。亞當·斯密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作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文譯本名為《國富論》)。這本書可以說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第一部系統而完整的著作,是工業資產階級利益在思想上的體現。它對工業革命的蓬勃展開起到極大的鼓動作用。《國富論》的出版,為工業資產階級的統治提供了理論根據。它對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成為工業革命時代到來的號角。
(7)新興產業的出現
英國的毛織業是十三四世紀由尼德蘭工人引進的。此後幾百年間,毛紡織業在英國城鄉廣泛地發展起來,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16世紀中葉,英國羊毛織品的輸出佔全部輸出商品的80%。到17世紀初,羊毛品的製造業已普及到全國,大約有1/5的人口從事這項事業。此外,有一些與行會無關的新企業,如棉紡織業、採煤、制鐵、玻璃和造船等行業也都發展起來。到了17世紀初期,英國集中的手工工場和分散的手工工場已經極為普遍。但是,英國工業生產品的質量在當時還不及西歐的某些國家。那時,英國的粗毛呢還要到荷蘭進行最後的加工。英國的冶金業、采礦業和採煤業,在16世紀到17世紀剛剛起步。就礦石開採的數量和加工的技術而言,在17世紀前半葉,英國還不如捷克和瑞典,某些工業部門的生產水平也不如法國。不過,英國資本主義的發生與成長有其本身的特點,就是資本主義關系深入農村,使英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遭到劇烈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18世紀,雖然毛織業在英國是最發達的工業,但這種工業是從封建社會後期發展起來的,受政府嚴格控制,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本來是為了保證質量,維護民族工業在世界市場上的信譽,但是在達到這個目的的同時,也嚴重阻礙了毛紡織業技術的更新。使這個行業的生產過程僵化、定型,成為一個保守的、毫無生氣的、傳統的生產部門。而英國棉紡織業則不同,它是一個新興的工業部門。英國棉紡織業是1588年由尼德蘭技工引進的,到17世紀才在蘭開夏建立生產中心。在此之前,它的生產基地散布予農村,不受行會和政府法規的約束,也不存在生產上的清規戒律,沒有傳統的阻礙。因此,棉織業具有良好的技術改新環境。18世紀以前,英國棉織業的原料主要靠進口,生產技術相當落後,在國際市場上產品質量不及印度,同類產品的價格比印度的貴50%—60%,英國棉織業的處境十分艱難。英國棉織業為了求得生存,為了抵制印度棉布,就只有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因而,進行技術革新勢在必行。其次,棉織品適宜於普通大眾日常穿著,且價格較毛織品低廉,屬於低檔商品,國內外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可見,棉織業更適合於發明新機器,推廣新技術,創造新產品。所以,到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首先從新興的棉紡織業的技術革命開始了。
工業革命的過程是發明促進發明,各工業部門發生連鎖反應。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工作機到發動機,互相促進、互相推動,最後形成一個機器生產的完整體系。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中葉起到19世紀中葉止,大致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總之,可以說,工業革命的發生是種種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簡單的系列排列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能夠在歐洲其他國家看到他們具備其中一個或幾個因素,有的甚至很顯著。但是,只有英國具有如此豐富的各種因素的結合,這些因素積累觸發了一種連鎖反應,即一個遞增的、自我持續的技術發展過程,這就是英國的工業革命。
⑷ 兩次工業革命間人口為什麼從歐洲亞洲遷到美洲
人口從歐洲、亞洲遷到美洲的原因:一是新航線的開辟和新大陸的發現,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主義擴張,歐洲人口大量遷入未開發的廣大美洲;二是歐洲人開發美洲需要大量勞動力,因而從亞洲招募工人到美洲務工。
國際人口遷移是指遷移人口跨越國界,並且居留時間在一年以上的人口遷移。在新大陸發現以前,人類在遷移活動主要集中在舊大陸。新大陸發現以後,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跨洲遷移活動。
⑸ 工業革命由於什麼原因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
因為工業革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同時能給工人較高的待遇。
⑹ 如何理解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與英國工業革命之間的關系
殖民擴張和掠奪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資金、原料等;工業革命後為了開拓世界市場,進一步加劇和擴大了殖民擴張和掠奪。
客觀上有助於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助於世界市場逐漸形成;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文化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6)工業革命與移民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從縱向發展來看,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資本、市場和勞動力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的必然發展。同時,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引起了社會關系的變革。
從橫向發展來看,歐美進行工業革命後,加快了對外殖民擴張的步伐,亞非拉美國家日益貧困,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同時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⑺ 請各位有志人士幫忙解答 緊急 在不同歷史階段歐洲人向美洲移民的原因 概括說明移民潮給美洲帶來的影響
第一次新航路開辟時期,歐洲人到美洲是為了尋找財富,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是為了尋找更廣闊的原料產品市場,第三。現代。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影響:促進了美國的開發,加強了美國與歐洲的聯系,但在一定程度上,給美國土著居民帶來了災難,二,工業革命時期,歐洲人遷入美國,給美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生產工具以生產經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⑻ 十八世紀的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大規模移民的原因
戰爭和工業革命。
首先,早在18世紀中葉,英、法、俄等國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和農業革命,這讓歐洲原有的傳統經濟遭到工業經濟的摧毀,同時,工業革命科技成果在歐洲社會的廣泛應用,導致原本就人多地少的歐洲農業人口迅速減少,土地關系急劇惡化,與歐洲相比,美國大量未開發的土地需要充足的勞動力進行開發,在此種情況之下,歐洲剩餘勞動力只能前往海外尋求另一條生存之路,他們在向海外遷徙時,由於以前的殖民統治因素,美國就成了最佳選擇。
⑼ 殖民擴張也工業革命的內在聯系是不是相互促進希望各位能手仔細回答。
兩者是相互促進發展的關系。
殖民擴張對工業革命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第一,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足夠的貨幣資本。
第二,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廣闊的產品銷售市場。
第三,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反過來,工業革命的發展也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進程,同時把整個世界逐漸聯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