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宜昌猇亭為什麼搞工業區和居民區

宜昌猇亭為什麼搞工業區和居民區

發布時間:2023-02-05 04:00:45

⑴ 宜昌有沒有一個叫什麼亭的位置

猇亭區(猇亭經濟技術開發區、猇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瀕臨長江,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沖積平原,總面積為120平方公里。是宜昌市五個城區之一,是城區的東南門戶、重點工業區、渝東鄂西對外交通的樞紐,處於承東啟西的重要位置,是宜昌市新興工業的重要拓展地。猇亭,始得名於三國時期,吳蜀「夷陵之戰」就發生在這里。

⑵ 宜昌高新區是什麼地位和西陵區是平級么如果是,為什麼各種政策文件上,包括百度百科都顯示宜昌市區

宜昌高新區是宜昌的市轄區,同西陵區平級。轄東山園區、猇亭園區、白洋園區,總面積54.6平方公里。

1、東山園毗鄰市區,面積11.2平方公里,其中生物醫葯,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輕工食品等主導產業已經形成。

2、猇亭園區位於宜昌市郊,面積22.4平方公里。猇亭園區重點發展精細磷化工,多晶硅和光伏產業,現已形成精細磷化工,造船機械製造等主導產業。

3、白洋園區地處枝江市白洋鎮和顧家店鎮,面積21平方公里。白洋公園是發展磷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等行業的重點區域。

(2)宜昌猇亭為什麼搞工業區和居民區擴展閱讀:

高科技園區的五個優勢是:

1、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通暢的交通。它是中國的地理中心,是長江上游和中游的物流樞紐城市,也是華中地區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橋頭堡,機場,鐵路,水路和高速公路全都可用,形成了水,陸,空和鐵的四維運輸網路,以及連接南北向東和西向東的區域性交通樞紐。

2.資源豐富,能源豐富。水電,礦產資源,皮棉和旅遊業是宜昌的四大優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基地,儲量大,質量好,開采加工前景廣闊。此外磷酸鹽,棉花,石油,水產品,柑橘,茶葉,中草葯及其他農副產品規模大,質量好,適合集約化加工和發展。

3、高新區功能齊全,承載能力強。六大園區,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可以充分滿足各種項目的需要,完整而獨特的專業園區將為企業騰飛提供動力。

4、雄厚的財力和優惠政策。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快速發展,宜昌高新區已經形成了比較雄厚的資金基礎,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的金字招牌,加上地方政府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投資者降低投資成本提供了保證。

5、誠實的款待和良好的服務。高新區始終秉承「誠信至上」的理念,積極營造企業家的社會風尚,並承諾「做得好,做得好,說得好」的原則,使客商真正感受到「山青,水秀,人美」良好的投資環境。

⑶ 請教湖北省宜昌市的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宜昌市歷史悠久,距今一、二十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四、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拔郢燒夷陵,置南郡,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兩漢時,分屬荊州南郡和武陵郡,置有夷陵、夷道、枝江、當陽、臨沮、秭歸、佷山等縣。三國時,大部地域始屬魏,又屬蜀,旋屬吳。晉置宜都郡,統夷陵、夷道、佷山、宜昌(分夷陵西境而置)4縣,宜昌之名始見於史籍。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稱宜州,西魏改名為峽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4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峽州郡,領原4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峽州,轄原4縣,仍屬山南東道。五代時,峽州曾並入南平國。宋代復稱峽州,仍領原4縣,屬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4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3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為宜昌府,改夷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 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8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蘇區湘鄂邊根據地、歸(秭歸)興(山)巴(東)根據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了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了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8個行政區,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9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並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7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 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此時,宜昌市轄7縣(宜昌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7個縣)、2市(枝城市、當陽市)和3區(西陵、伍家崗、點軍)。1995年3月21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區。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准枝江縣撤縣設市。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昌縣,設立夷陵區。至此,宜昌市轄5區5縣3市。

⑷ 猇亭區窮嗎

不窮。
猇亭,作為一個區,人口只有5萬人,面積120平方公里,但是2018年的GDP約為2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63.7億元,哪裡的人均每年能掙30萬左右,所以是比較富有的,不窮。
猇亭區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轄縣級區。猇亭區瀕臨長江,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沖積平原,面積118.52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猇亭區常住人口68728人。

⑸ 宜昌概況

一、城市概況
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轄五縣三市五區,區域面積 2.1 萬平方公里,人口414.93萬,城區人口133.8萬。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位置:宜昌位於長江中上游交界處,地處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

二、地理環境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地貌復雜多樣,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為鄂、渝、湘三省市交匯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自古以來,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東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沖。
宜昌全區地跨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樊市。

氣候
宜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秋較長。年平均水量為992.1~1404.1毫米之間。雨水豐沛,多在夏季,較長的降水過程都發生在6~7月份,雨熱同季,全年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3.1℃~18℃,但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氣溫24.1℃~28.8℃,元月平均氣溫1.7℃~6.5℃。極端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15.6℃。其中三峽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帶,由於高山對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溫層,冬季較暖和,極端最低氣溫小於-7℃的機會只有5%,是得天獨厚的柑桔生產基地。

地質
宜昌境內地質構造較為復雜。距今25億年前的元古界到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均有分布,且發育完整,出露齊全。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質力學構造形跡」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帶殼動物化石,即發現於西陵峽境內,引起世界地質學界的濃厚興趣,被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1924年春,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調查了秭歸至宜昌的西陵峽區地質,寫下了《長江峽東地質及峽之歷史》,將秭歸新灘龍馬溪一帶地層為「志留系龍馬岩」。其中震旦系、奧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質學界研究的標准剖面之一。 中部丘陵地區多喀斯特地質,山中多溶洞,厚厚積淀的鍾乳石、石筍遍布其中,洞中往有地下水系。

地形
宜昌市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山區、丘陵、平原都有。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東的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屬丘陵山區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等縣屬於山區,是我國二級階地東端,崇山峻嶺,峽谷交錯。在市域總面積中,山區佔69%,丘陵佔21%,平原佔10%,構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徵。

水系
宜昌境內水系屬外流水系,以長江為主脈,河流多、密度大、水量豐富,年平均總水量4741.4億立方米,市境內長度大於10公里的河流有99條,其中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條,總長3793公里,總集水面積佔全市的83.9%。
主要河流有:長江、清江、沮漳河、黃柏河、香溪河

三、歷史沿革
宜昌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距今一二十萬年前,在宜昌境內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宜昌鎮江閣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楚 頃襄王 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三國時,吳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岩至黑岩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於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後周改為峽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陝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陝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五代時,陝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復稱陝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陝」為「峽」。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五縣及歸州、鶴峰二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四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蘇區湘鄂邊根據地、歸(秭歸)興(山)巴(東)根據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中共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八個行政區。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並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此時,宜昌市轄7縣(宜昌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7個縣)、2市(枝城市、當陽市)和3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1995年3月21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區。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准枝江縣撤縣設市。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昌縣,設立夷陵區。至此,宜昌市轄5區5縣3市。雖說其城名已幾經變換:夷陵、彝陵、西陵、宜都、峽州、東湖、宜昌等,但城址卻始終寧靜而端莊地屹立在西陵峽口,任時光飛逝,斗轉星移。

⑹ 猇亭古戰場的猇亭歷史年表

一、二十萬年前,古夷陵出現遠古長陽人。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古稱「夷陵」)。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25年)漢武帝設置夷陵縣,猇亭受制。漢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東漢公孫述為阻劉秀,於荊門虎牙之間架起浮橋,史稱萬里長江第一橋,後被漢將岑彭用火攻在此大敗。東漢 設置宜都郡,猇亭受轄。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東漢末年張飛在此建亭於此,亭柱雕刻似咆哮之虎,其狀如飛,是為猇,猇亭得名。三國時期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猇亭之戰(夷陵之戰)爆發,次年222年即章武二年大戰結束,三國版圖定局。同年(公元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西晉泰始五年(吳天紀三年即公元269年)十一月,西晉伐吳大戰爆發,晉武帝發兵20萬,分六路攻克丹陽、猇亭、秭歸等重地。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岩至黑岩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於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 南北朝時(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後周改為峽州。承聖二年(公元553年)五月蕭紀率軍東下,攻西陵一帶,陸法和在西陵峽口修築兩個城池,取名七勝城,鎖江斷峽,蜀軍被西魏和南梁兩面夾擊兵敗西陵,而後被樊猛斬殺於峽口。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時任硤州刺史(治今湖北宜昌)的趙煚為防禦蠻族進犯建築「安蜀城」,又於江面上橫拉繩索至硤州以便於運輸糧草,而後,趙煚使用「圍鄭救安」之計使得安蜀城得以脫險。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上旬,隋文帝楊業為統一全國,爆發楊素伐陳「江關之戰」。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公元618年)改夷陵郡為陝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武德三年(公元619年)肖銑派大將陳普、蕭閣強取巴蜀,後被李孝恭、李靖率巴蜀軍乘戰船2000餘只,從夔州順江東下擊敗肖銑,肖銑於江陵被活捉,送至京師,斬於長安。天寶初(公元741年)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陝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五代時(公元907-960年),陝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公元960年)復稱陝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改「陝」為「峽」。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公元1368年)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明代 稱為興善里 。 清代(公元1644年-1840年)先後稱為興善鋪、鼓樓背、虎腦背、古老背等,受轄宜都。清康熙年間(1674年)平西王吳三桂叛亂,部下兵犯夷陵,後被清兵大敗於長江,次年吳三桂親兵來犯,夷陵城百姓、官兵共拒潘軍,清廷出兵聲東擊西,夷陵解圍。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 猇亭為宜都第四區,區治古老背鎮。1953年 全區轄古老背鎮、團結、雲池等十鄉一鎮。1962年 設古老背鎮、團結、雲池公社,劃屬紅花套鎮管轄。1975年 撤區並社,兩社一鎮合並,更名為古老背鎮人民公社,仍屬宜都。1982年 古老背鎮人民公社劃並枝江縣,同時將宜昌縣土門區虎牙管理區並歸猇亭一起劃入,更名猇亭鎮人民公社。1984年底 改稱為猇亭,設置猇亭鎮。 1992年 成立宜昌地區猇亭經濟技術開發區。同年,地市合並,更名宜昌市猇亭經濟技術開發區。直屬宜昌市管轄。1994年8月 晉升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5年3月 設立宜昌市猇亭區,正式成為宜昌市直轄行政區。 1996年 被列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4年 區內北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航空小區22.4平方公里被劃為宜昌開發區猇亭園區,與宜昌東山開發區共同組成宜昌開發區,二區聯合開發。

⑺ 虓亭在宜昌的什麼位置,哪裡的環境怎麼樣適不適合居住

猇亭在宜昌的南部、位置在長江邊、猇亭環境急劇惡化,長江沿線化工廠一字排開。 從大橋賓館到猇亭,從猇亭到雲池一個連著一個。廢水、廢氣等污染嚴重。君不見,夜晚或者黃昏時,一座座煙囪拖著十幾米長的煙霧,好不壯觀。這里不再是青山綠水了,所以更不適合居住。這里的人民只看到修建工程帶來的利益,卻對環境的污染選擇了忘記或者選擇了沉默。不敢相想像如果繼續下去,這里的人民的身體和後輩的健康會遭受多大的損傷。所以不建議居住

⑻ 猇亭區的介紹

猇亭區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轄區,瀕臨長江,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沖積平原,猇亭區是宜昌市城區的東南門戶、工業區、渝東鄂西對外交通的樞紐,處於承東啟西的位置,是宜昌市新興工業的重要拓展地。猇亭,得名於西漢,虎嘯為「猇」,十里為一亭,故稱「猇亭」,三國著名戰役「夷陵之戰」即發生於此。截止到2011年猇亭區擁有人口5.08萬,國土面積120平方公里。

⑼ 為什麼現在居民區和工業區分開了

城市內部形成功能分區是很正常的事情。
工業區的噪音污染、空氣污染都比較嚴重,大量貨運汽車出入對市民的出行也會造成影響,供水供電的要求也不一樣。
居民區需要配套建設超市、銀行、綠地、公園,注重環境質量,在建築設計上和工業區的要求不一樣。如果是低污染企業的確可以靠近居民區配置。
找工作一般是在人才市場和網路上進行,很少有直接到一家一家工廠去問的。而且城市公共交通會居民區和工業區的交通很便捷。
工業區追求的是經濟效益,並不追求商業氣氛的人氣。

⑽ 宜昌幾個開發區

宜昌市只有一個開發區,但是分了幾個園區,東山是高新技術園區,另外還有猇亭園區和白洋園區。
東山園區緊鄰宜昌中心城區,規劃面積11.2平方公里,現有杭州貝因美、寧波太平鳥、香港金寶樂器、武漢人福葯業、中船重工海聲科技、中南裝備製造、宜昌黑旋風鋸業等重點企業,中船重工七一○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單位15家,三峽大學等綜合型院校11所。已形成生物醫葯、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輕工食品等主導產業,是宜昌高新技術產業、科研院所和現代服務業的聚集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人才強市的改革實驗區。
猇亭園區位於宜昌市猇亭區,面積25平方公里。一類空港-三峽機場、雲池深水港座落於園區,宜黃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貫穿園區,是全國一流的磷精細化工園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重點發展精細磷化工、船舶機械製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園區擁有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產企業宜化集團、全球最大的六偏磷酸鈉生產企業興發集團、世界首家窯法磷酸生產企業三新磷化公司等重點企業。規劃到2015年實現產值過1000億元。
湖北深圳工業園位於宜昌市東郊,2008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是承接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平台和宜昌沿江最核心的工業園區。園區有全國最大的超薄塗鍍板生產企業三峽全通公司;全國最重要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南玻多晶硅材料公司;全國技術最先進的海底特高壓電纜生產企業聯邦電纜公司;全國最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生產皮卡車的汽車製造企業中興汽車製造公司等。正在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和零部件製造、電工電纜、生物科技五個過五百億特色產業園。規劃到2015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
白洋工業園地處枝江市境內,緊臨長江,京湛鐵路縱貫園區,2007年經省政府正式批准設立,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精細化工、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產業,是集科研孵化、生產製造、商務服務等功能齊全的現代生態工業園區。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宜昌產業園位於宜昌市中心城區東部,2010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是集研發、孵化、生產、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型生物產業園區,由生物醫葯、生物製造、研發孵化、公共服務4大功能片區構成。產業園建成後工業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
點軍磁電子產業園位於宜昌中心城區南部,規劃面積5.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磁電子、金屬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是宜昌發展磁電子等戰略型新興產業的高科技產業園區。

閱讀全文

與宜昌猇亭為什麼搞工業區和居民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6碟cd機怎麼切換 瀏覽:46
江淮汽車油箱蓋怎麼開 瀏覽:51
買一輛寶馬530要多久 瀏覽:726
沙井共和工業區怎麼去三林坡坑 瀏覽:956
海珠區工業大道哪裡房子便宜 瀏覽:7
去年奧迪a8l賣了多少台 瀏覽:984
賓士glc有哪些贈品 瀏覽:575
汽車品牌的精髓有哪些 瀏覽:586
哪些汽車在用國產晶元 瀏覽:735
網上如何買票汽車票 瀏覽:784
如何在天氣中駕駛汽車 瀏覽:440
普通賓士車稍微拋光一次要多少錢 瀏覽:894
旅行版進口賓士怎麼樣 瀏覽:674
工業園區哪個工作好找 瀏覽:330
賓士c每年款式怎麼區別 瀏覽:155
寶馬哪個型號用鑰匙插進去啟動 瀏覽:369
汽車出險後多久才能打首保 瀏覽:168
汽車能放多久不開電瓶不能充電 瀏覽:922
賓士5502020款多少錢 瀏覽:698
天津遠郊工業區房子怎麼樣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