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珠三角產業轉移的「大後方」是湖南、江西,而不是廣西
文/城市情報社原創出品,歡迎關注!
90年代中後期,隨著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珠三角一些「三來一補」製造業陸續出現了向外遷移。
2008年,廣東啟動產業與勞動力的雙轉移戰略,由此,珠三角開始出現了產業大規模轉移的浪潮。
根據南方日報報道2008年—2015年,共有7萬多家企業被淘汰出局,當然這個可能還只是非常保守的數字,實際可能不止這些。
從轉移出去的產業類型上,陶瓷、電鍍、紡織服裝、皮革鞋業等出現了全產業鏈向外轉移。
從轉移的目的地上看,湖南、江西、湖北承接到珠三角產業轉移數量最多,而與廣東語言、文化相同的廣西卻「顆粒無收」。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說,廣西不願意對接廣東,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廣西就開啟了東融的步伐。
2004年廣西主政者提出了「東靠西聯、南向發展」的思路,與今天廣西提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戰略如出一轍。
當年廣西率龐大的黨政代表團訪問廣東,謀劃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
在廣東實施「騰籠換鳥」的前夜,廣西在梧州召開全區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會議,積極謀劃承接珠三角產業。
2010年,覆蓋玉林、貴港、梧州、賀州四市的第二個國家級產業轉移示範區—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設立;
2012年,兩廣省級合作平台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啟動建設。
可以說,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上,廣西反應最快、與廣東走的最近,但取得的成效卻最不理想。
湖南湘南產業轉移示範區於2011年設立,但在2013年承接到產業轉移項目(1293個)和到位內資金(1528億)上就超過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如今,湖南穩扎穩打,將湘南產業轉移示範區升級為湘西湘南產業轉移示範區,而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在廣西已經很少被提及, 很多人甚至已不知道它的存在 。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西片區的發展也不理想,截止今年6月,累計注冊企業515家,投產企業只有43家,注冊和投產企業數量還不及湖南郴州經開區多。
更令人不解的是,廣西東融的「橋頭堡」梧州在過去十年常住人口出現了負增長,經濟停滯不前。
同一時期,湘南的郴州、永州、衡陽三市經濟總量、工業規模卻在不斷壯大。為什麼廣西東融成效不佳?
兩個問題值得反思 ,一個是廣西在發展戰略搖擺不定,總是把握不住時機。
主要表現在廣西既想做好「沿海」文章,又想做足「沿江」的文章。
這種矛盾心理讓廣西顧此失彼,東融的決心和力度打了折扣。以廣西的財力也根本支撐不起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雙核驅動」的戰略。
此外,在東融上,廣西也是多線作戰,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沒搞好。
如今又主推賀州廣西東融先行示範區和玉林「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這種「猴子撿西瓜」式的心態讓廣西無法專心做好一件事情。
第二、廣西低估了公路和普鐵的作用。 眾所周知,高速公路、普鐵的運量大,既能運人又能載貨;而高鐵只能載人,對拉動物流、工業發展作用有限。
十二五、十三五時期,廣西交通投入的重點主要在西江航道擴能升級和高鐵建設上,對陸路交通的發展缺少相應成體系的布局。
這一時期,兼顧貨運功能的柳廣鐵路遲遲未能開建、對接廣東的高速公路屈指可數,境內的國道、省道更是破爛不堪。
相比之下,廣西高鐵、內河航運卻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18年廣西高鐵通車總里程一度高居全國第一,西江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
廣西優先發展高鐵和內河航運對於經濟發展卻起了反向作用。
廣西工業基礎薄弱,西江黃金水道通航能力提升以後,大宗原材料源源不斷的向珠三角輸送,為下游企業做配套。
此外,南廣、貴廣、南昆高鐵通車後,桂西北、桂東南人口外流進一步加劇。
如果說兩廣合作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莫過於粵桂扶貧協作了。廣東多年無私的支持和援助,為廣西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貢獻了力量。
單方面開建柳廣鐵路、南深高鐵廣西段,加大通往廣東高速公路建設力度。
然而,廣東段都還停留在「紙上規劃」階段,工程何時上馬、何時通車仍是個問題。
產業合作上 ,兩廣共建省級合作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發展呈現出「冰火兩重天」。廣西片區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廣東片區無論是征地、道路建設都非常滯後。
從《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五方面23條政策的落實情況來看,目前廣西片區已落實16條,而廣東片區只落實了11條。
從入駐企業數量來看,截止2018年11月(在公開資料能查到的最新數據)試驗區入駐重點企業達到350家,其中廣西片區291家;新注冊企業219家,其中廣西片區215家。
目前 ,東融似乎只是廣西「一頭熱」,廣東的熱情並不高。並且,廣東很可能不跟你廣西玩了。廣東當前的戰略重心在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加快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
今年6月廣東出台支持湛江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意見,加快湛江崛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聯動發展。從廣東在湛江重點布局看廣西沿海的發展困局
在此背景下 ,粵瓊(徐聞)特別合作區已提上日程,隨著廣東戰略方向的調整和海南加快建設自貿港,粵瓊合作必定會進一步升溫,屆時粵桂合作又將何去何從?
二、憑什麼融? 接前文所講,為什麼珠三角的產業更傾向於轉向湖南、江西,而不是廣西?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珠三角經商的湘贛籍企業家眾多。
他們對家鄉有情懷,在外功成名就了,希望回家鄉做點事情,榮歸故里。
以大灣區龍頭城市深圳為例,在深湘贛兩省籍企業家群體不僅規模大,還創辦了許多知名的企業。
相比之下,廣西籍企業家群體要小很多,我在深圳,聽到最多的商會是潮汕商會、湖南商會、江西商會,但極少聽到廣西商會。
另據第三方平台貝殼發布的數據,廣西人在大灣區購房的比例也遠低於湘贛兩省,這一定程度折射出高收入人群也偏少。
對於非本地籍企業家,如果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投資,他們一點會考量營商環境、產業配套、物流、人力成本、市場潛力等各方面條件。
其中,營商環境是最大因素。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0》顯示,廣西的營商環境在全國31省中處在最低等級。
我沒對廣西營商環境做過深度調研, 但我問過一些珠三角製造業企業的老闆 ,為什麼更願意去湖南江西設廠,而不是廣西?
很多人回答說對廣西比較陌生,對湖南江西更為了解,在湖南江西設廠,既可以兼顧本地市場,還能北上打開全國市場。
偏技術類的企業,在湘贛兩地設廠,也更容易招聘到相應的人才。
三、能融多久? 去年「灣企入桂」簽約項目金額超萬億,乍一看,好像廣西招商引資成果非常不錯,但先別高興的太早。
項目簽約完後、還要經歷資金到位、開工建設、建成投產等幾大環節,每個環節都可能會黃掉一批項目。此外,這些項目投產後,能在廣西停留多久?
有多少能夠紮根,又有多少能真正當地創造出GDP、貢獻稅收?是非常值得考究的。
正所謂,當初的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2010年製造業代工巨頭富士康與南寧簽約,聲稱要助力南寧打造世界級製造基地和研發中心。
10年過去了,南寧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還沒突破800億,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也不過1000億出頭。
與南寧同年簽約富士康的鄭州,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已超5000億,全市形成了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
現在,南寧已經很少宣傳富士康了,反而開始捧起了瑞聲 科技 。
無獨有偶,年初我到北海 旅遊 調研 ,當地人告訴我某科進駐北海已經十餘年了,當初說能為北海創造8000個就業崗位,但是我看這裡面的工人可能還不到1千人。
隨後,他旁邊的一大片地,你看到的這些地都是某科的,佔地非常大,號稱北海史上最大的工業項目。
我回來查了一下資料得知,某科是深圳企業,在全國多個城市有投資,其中長沙項目總投資240億,佔地約1200畝;鄭州項目總投資400億,佔地1000多畝。
然而,某科在北海投資為540億,產業用地就達到1萬畝。這究竟是在發展產業還是在圈地?
另外,我在梧州某縣調研還看到 ,「猴子掰玉米」,撿一個掉一個的承接產業現象,正在這里上演。
梧州是廣西的東大門,也是東融的最前沿,這些年承接了不少廣東陶瓷廠、紡織廠過來,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這些被珠三角淘汰的落後產能,在梧州卻被當成了「寶」。
走訪中,當地人帶我參觀了一個工業區,說這裡面有很多陶瓷廠都是從廣東搬過來的,以前最熱鬧時,有幾百家企業,現在冷冷清清,倒閉了不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在幾公里外的地方,又看到當地正在興建另一個轉移產業的園區,挖掘機轟轟作響,熱火朝天。
據我觀察, 所謂廣東轉移過來的企業,很多隻是把幾條生產線或生產基地部分轉移過來而已,研發、總部、銷售市場仍然放在珠三角。
這些「外來和尚」對當地並沒有歸屬感,不可能形成持續性投資,一旦土地、勞動力、環保等生產成本水漲船高時,人家說撤離就撤離。
那麼,又是什麼吸引他們過來廣西投資?
一個是招工比較容易,用工成本相對低一些;最重要的是當地出台了誘惑力的優惠政策。
廣西有著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區域自治稅收政策,這幾年又大力東融,鄰近廣東的幾個城市都出台不少優惠政策。
諸如 ,標准廠房補貼、總部企業認定獎勵、廠房包裝修,頭三年免租金,後三年減半;稅前三年全免,後三年退60%等招商手段層出不窮。
這種血拚式的政策,讓企業得到了「便宜」的同時,也無形中扭曲了市場信號,加劇了各縣市之間的財力比拼。
如果東融引進來的這些產業不能及時投產,形成良性的貢獻,對當地將會是個「災難」。
廣西對接大灣區,向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生產力靠攏是非常必要的。
但關鍵是學什麼?對標大灣區的營商環境,學習大灣區先進的理念才是廣西應該融入的精髓。
這幾年,廣西東融的成果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過來投資的上市公司、大企業較少。二是全產業鏈轉移過來的並不多;三是轉移過來的產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居多。
招商引資思路仍然停留在 「撿到籃子都是菜」的階段上,大灣區淘汰什麼產業,廣西就去接什麼,其結果反而會拉大與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對於本土優勢產業發展廣西的投入卻不夠,湖南、江西已形成極具規模的本土龍頭產業集群。
雲南、貴州也都在把傳統優勢產業發揚光大,而廣西的優勢產業卻不斷的走下坡路,這是非常值得深思。
此外,單純依靠承接產業轉移是很難實現長遠發展的。早些年天津濱海新區依託央企投資,經濟一時風光無限,如今潮水褪去,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知名企業,經濟也開始走下坡路。
相比之下,廣西立足自身,培育本土明星企業,強龍頭,做大做強本地傳統優勢產業,培育適合本地特點新的經濟增長點,輔以招商引資,補鏈條,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去年,我在《坐擁西部出海口,GDP卻被雲南 歷史 性超越,廣西到底落後在哪?》文中說過廣西米業大有可為。
2020年柳州袋裝螺螄粉銷售超110億元,帶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農業生產、食品加工,到電子商務、文化 旅遊 ,無不涵蓋其中。
像粉業這樣的特色產業,廣西還有很多,只是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罷了。
城市情報社:專注城市經濟領域,歡迎點贊關注!
② 林海武的人物訪談
記廣東省徐聞縣人民政府縣長林海武
近幾年來,中共中央確立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第四代領導層後,中國共產黨大量起用共青團年輕幹部,於是在中國政壇上就有人稱之「團幫」崛起!而在粵西地區的湛江市也有一位共青團培養出來的年輕幹部,他就是現任徐聞縣委副書記、縣長林海武。
在記者的印象中,林海武是一位比較務實、真抓、實乾的領導幹部,雖然來徐聞縣當縣長時間不長,但他這種親民、愛民、為民的作風,已得到上級領導的贊賞與深得徐聞縣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然而,我想很多人只是在電視上目睹林海武縣長的風采,或是在網路、報紙等媒體上看到關於他的相關報道罷了。
林縣長到底是一位怎麼樣的人呢?2007年記者多次近距離接觸了林海武,從而發現他是一位…(1)
記者看看林海武的簡歷,林海武,男,1968年12月出生,廣東省廉江市人,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2003年2月擔任共青團湛江市委書記,2007年2月以後,任中共徐聞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縣長、縣長。雖然在基層工作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在他任中共徐聞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縣長,提名為縣長候選人時,就表示今後要加強學習,要把自己融入到徐聞68萬人民群眾中去,體民情,察民意,解民憂,嚴格自律,擺正位置,團結協作,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推動徐聞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1987年林海武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畢業後,就回到了湛江,並與共青團工作結了緣,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記者與許多人的印象里,林海武從共青團一般幹部爬到湛江市這個地級市團委第一把手,在湛江市正處級領導幹部當中,他是非常年輕有為的其中一位。
「我能做什麼?我能和別人一起做什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是林海武在擔任共青團湛江市委書記時,在與團市委實踐的大學生親切座談時的淳淳話語。當時,他提出三點箴言:一是多協作,少自我。對於這點應該做到四個一起:跟領導想在一起,跟同事合在一起,跟朋友談在一起,跟青年「玩」在一起。培養自我以外的東西,在人際交往中把握個性和共性的平衡,學會協作的精要所在,即團結大家一起開展工作,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多尊重,少排斥。他提出了朱光潛的一句話: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即站得高,望得遠,才能做事果斷,同時又應該腳踏實地,謙虛學習。實踐的學生應該學會做成年人,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他人的身上。三是多大度,少小氣。大局是在大度的過程中培養的,弄清楚無私奉獻和勇於奉獻的區別後,要學會勇於奉獻。在工作的過程中,有技巧、有針對性地贊揚、鼓勵別人,在溝通、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進步。
在共青團湛江市委里工作,林海武正是以這種工作態度和作風,贏得上級領導、同事和廣大青年團員的肯定和認可。2003年由湛江市各地區、各行業推薦的候選人,經全省團員代表大會差額選舉產生,林海武當選團十五大代表,並代表湛江市33萬多團員和180多萬青年,參加在北京隆重召開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2005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
(2)
2007年2月9月,林海武被任命為中共徐聞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縣長,提名為縣長候選人。3月16日,在徐聞縣召開的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他又高票當選為徐聞縣人民政府縣長。
從團市委書記到一縣代縣長、縣長,級別上看似一樣都是正處級,職務上也都是平級調整,但這樣的調整誰都感受到是組織上重用培養他。不過,這樣的安排卻讓林海武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他非常清醒,也十分明白,從現在開始,他是一縣之長,要為徐聞縣68萬人民群眾負責。
記者從徐聞縣很多幹部群眾口中得知,林海武剛到徐聞縣時,經過與廣大幹部群眾交談接觸,以及下鄉調研,工作能力強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徐聞縣的基本情況,並把自己在團委里那種優良的工作態度與作風帶到政府里來,這樣使他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的工作環境。同時,以身作則,與時俱進的他,也在短時間之內贏得了徐聞縣廣大幹部群眾的認可。
2007年2月27日上午,林海武和徐聞縣委書記許順在赴新寮島調研途中,當車行駛到徐曲路某路段時,發現路中央倒著一輛摩托車及一棵樹,一個男人用手捂著臉。許順和林海武當即停車了解情況。原來該男子被路樹砸中,導致臉部大出血。於是,他們當即指示一輛隨行車輛送他往附近醫院救治。書記、縣長在赴農村調研途中救助一被砸傷的農民,這件事在南方日報《書記縣長路上救人》(2007年2月28日)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映,也使徐聞縣許多人對這位新縣長有了一個新認識。
(3)
據悉,林海武到徐聞縣擔任縣長一職後,徐聞縣一連接二發生了許多棘手的事情,這些事情都直接涉及到徐聞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如果處理不妥當,會直接影響到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關系。因此,這也是考驗林海武的工作能力,以及應急危機處理決策能力的時候。
2007年3月7日到9日,徐聞縣西連鎮大井村和黑土村連續發生多起因吃魚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事件中因中毒入院救治的群眾達13人,其中一名50多歲的中毒者經搶救無效死亡。而13名中毒者中有4名女性,年齡最大的67歲,最小的僅3歲。中毒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迅速派人搶救中毒者,並採取措施防範中毒事件的再次發生。接連發生的中毒事件也引起了徐聞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3月9日上午,林海武和許順等領導都紛紛趕到醫院看望中毒群眾,並要求醫院做好組織搶救工作,同時指示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防範中毒事件的再次發生。當時,作為一縣之長的林海武,心裡更是著急,他一方面緊急召開縣政府會議,向全縣發出緊急通告:2個月內禁止全縣市場、食肆酒樓銷售食用疑似毒魚和來自西部海域的海產品,防止類似事件繼續發生。2個月內禁止在西連鎮流沙灣海域捕魚,責成海洋與漁業部門加強海域監控和海水取樣檢驗工作。一方面縣委縣政府領導下,指示徐聞縣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防疫站和衛生監督所等部門迅速趕到現場,調查事件真相,做好預防措施和善後工作,以致防止中毒事件的再次發生。
2007年6月,徐聞縣龍塘鎮福田管區赤嶺村村民蘇千小(男,42歲)持一把菜刀竄到赤嶺小學二年級教室,將在校的學生黃光昊當場砍死,又將同教室的學生吳喜寧砍傷,接著竄到一年級教室,將學生劉麗明及陳錦玲砍傷,然後,犯罪嫌疑人蘇千小畏罪跳樓自殺,未遂。徐聞縣公安局接到報案後,有關領導帶領刑技偵查員和巡警立即趕到現場,與龍塘鎮派出所聯合開展勘查。辦案民警趕到現場後,一邊將三名受傷學生送往徐聞縣人民醫院搶救,一邊將犯罪嫌疑人控制起來,並組織民警輪流在醫院進行監控。據反映,犯罪嫌疑人蘇千小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接到命案情況報告後,林海武縣長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望傷者,了解病情,指示醫院不惜一切代價救治受傷學生,同時看望和安慰死、傷者的家屬。隨後,他在現場召集有關部門召開緊急會議,並成立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自己擔任組長親自抓。同時,成立了徐聞縣人民醫院專門成立搶救工作小組,全力以赴救治傷者,救治費用由縣財政負責;由一名副縣長組織有關部門成立事件調查小組,深入到龍塘鎮福田管區赤嶺村進行全面調查,了解事情真相;成立善後工作小組,穩妥做好善後處理工作;公安部門成立案情調查小組,全面展開案情調查,並穩定好死者及傷者家屬的情緒,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的四個小組,全面展開事件調查處理工作。由於措施得力,處理及時,當地群眾情緒穩定,社會輿論與影響降至最低,使事件很快得到圓滿解決。
(4)
林海武曾經在湛江師范學院作專題講座時,指出高校團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結合當前的結業形勢,要培養具有完整人格,富有社會責任心的准社會人。而他也是這樣,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個富有社會責任心的人。
2003年8月,當林海武從湛江晚報一版看到《誰來幫小發明家一把》一文報道後,他非常感動也非常著急,當即派人前往一郎所在學校及家裡了解情況,決定盡全力幫助這位小發明家。林海武曾對記者說:「作為一個小學生有這樣的成果,很難得。一郎是湛江80萬少先隊員的優秀代表,他出了這樣的成果,我們很高興,作為團市委、少工委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
2007年6月1日,由徐聞縣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縣婦聯、民政局、殘聯、地方稅務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等單位主辦,縣教育局、廣播電視台、湛江公路管理局徐聞分局、國家稅務局、地方公路局等單位協辦,一場主題為「和諧徐聞·關愛兒童」 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暨「愛心志願者」牽手孤兒的文藝表演活動在該縣大會堂隆重舉行,縣委書記許順、縣長林海武和縣四套班子成員等30個愛心志願者當場牽手30個孤兒,結對幫扶,這也標志著該縣愛心志願者牽手孤兒活動正式啟動。在慶祝活動上,林海武希望廣大家長樹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家教理念,努力爭做合格父母,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和諧、溫罄的家庭氛圍;希望廣大的兒童工作者、老師在加強兒童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堅持貼近兒童、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原則,尊重兒童,發揮兒童的主動性,激勵兒童的創造性,並積極策劃、開展符合兒童特點,具有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統一的活動,使廣大兒童在參與活動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希望各有關單位、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關愛兒童,特別關愛孤兒、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等,扎扎實實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教育等方面的困難,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有效教育網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同時希望廣大兒童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愛祖國,熱愛徐聞,克服困難,刻苦學習,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愛困境兒童是一項「政府主導、婦聯牽頭、全社會參與」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各條戰線、各種力量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徐聞縣婦聯積極與有關部門聯動,精心組織,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廣泛動員熱心人士擔任「愛心志願者」。該縣婦聯去年結對幫扶了121對困難兒童,今年,力爭使全縣690多名孤兒都得到結對幫扶。而徐聞縣委、縣政府發出《關於開展向孤兒獻愛心掛鉤幫扶活動的通知》後,從今年6月至今,縣四套班子成員踴躍行動,積極下基層「攀親」,演繹著曲曲感人至深的扶孤頌歌。林海武縣長掛鉤幫扶的孤兒是徐城街道辦南門塘的吳健霞和城北鄉邁報村的蔡玉權,他倆都失去雙親,一日三餐全靠親屬及好心鄰居相助。林海武十分牽掛他們,多次委派青年志願者前往看望,並詳細了解孤兒的生活、學習情況,勉勵他們堅定信心,自強自愛,發奮讀書。
(5)
近段以來,徐聞縣認真貫徹落實湛江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的指示要求,把「城鄉清潔工程」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扎實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奮戰,全縣衛生狀況明顯好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得到了湛江市委書記徐少華的肯定。據悉,自5月15日湛江市召開「城鄉清潔工程」電視電話會議以來,徐聞縣積極按照湛江市委市政府要求,及市有關領導到徐聞縣檢查清潔工作要求,迅速掀起整治環境衛生工作熱潮。縣委書記許順、縣長林海武多次主持召開城鄉清潔工程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城鄉清潔工程工作。徐聞縣成立了城鄉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由林海武縣長任組長,制定了《關於加強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意見》、《徐聞縣城鄉清潔工程工作實施方案》等工作方案,並利用電視、廣播、標語、簡報、宣傳車、宣傳欄、宣傳資料等工具開展宣傳活動,大造輿論聲勢,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7月3日,市委書記徐少華到徐聞縣調研時提出「狠抓城鄉清潔工程,營造生態文明環境」的要求,縣長林海武多次親臨現場指揮整治工作,並在全縣實行分工負片負責制,用鐵手腕整治「六亂」。為了使「城鄉清潔工程」順利展開,徐聞縣還建立了四項長效機制,一是問責制,二是責任制,三是門前「三包」制度,四是考核通報制度。同時,徐聞縣還抓好道路硬底化,增強城區公廁及垃圾箱,並加大城區綠化。如今的徐聞城區變整潔了,變綠了,變亮了,變美了。
林海武多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徐聞縣力爭在實現跨越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上爭當全市排頭兵。一、加快工業發展,著重發展三大產業。通過大力發展農海產品加工業,積極推進菠蘿、香蕉、對蝦、珍珠等資源型加工業,努力打造粵西地區最大的農海產品加工基地;通過大力發展風電業,力爭粵電風力項目今年底第一期工程實現並網發電,力爭粵能風力發電項目明年啟動,並用四年時間把我縣打造成為廣東省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通過大力打造電子產業,全力以赴建設好湛江坤泰電子項目,帶動1000畝台商高新科技工業園的開發,力爭把徐聞建設成湛江最大的電子工業基地。二、加快港口建設,著重發展物流業。加快海安新港建設,力爭今年11月份開港投產。三、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通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努力打響「中國菠蘿產業龍頭縣」、「中國冬季蔬菜龍頭縣」和「中國香蕉第一縣」三大品牌效應,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下洋仔——那練——靈山宮——苞蘿園——廣安村」的片區規劃建設。
據悉,截至9月31日止,徐聞縣15個鄉鎮累計完成國稅協征任務6617萬元,完成年初協征任務10875萬元的60.85%,比上年同期增長18.56%;累計完成地稅協征任務4632萬元,完成年初協征任務6450萬元的71.81%,比上年同期增長23.43%。全縣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0876萬元,為年度預算的72.46%,同比增長14.06%。1—9月全縣一般預算支出為45331萬元,是年度預算58089萬元的78%,比上年同期增長27.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849萬元,是年度預算8611萬元的126%,同比增長50.3%;公共安全支出3404萬元,同比增長10.6%;教育支出12965萬元,同比增長62.8%;農林水事業支出4539萬元,同比增長40.4%。增支的主要原因:一是2006年至現在的調資金全部兌現;二是個別科目省、市專項追加較大且已撥付。
10月22日,徐聞縣委理論中心組召開擴大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會上林海武指出,徐聞縣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結合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目標要求,繼續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著重抓好整體農民素質的提高,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檔次。同時,要充分發揮徐聞縣特色,按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大力發展旅遊業,做大做強旅遊業,為徐聞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林海武就是這種體民情,察民意,解民憂,嚴格自律,團結協作,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人,他正在與徐聞縣廣大幹部群眾一起,努力推動徐聞各項事業再上一個新台階。
選自《求真務實,勤政為民——記廣東省徐聞縣人民政府縣長林海武》(作者:周馬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