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甘谷縣工業如何

甘谷縣工業如何

發布時間:2023-02-02 05:30:06

❶ 甘谷縣的介紹

甘谷縣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東鄰秦安縣、麥積區,南接秦州區、禮縣,西與武山縣接壤,北與通渭縣相連。總面積1572.6平方千米。截止2012年,甘谷縣總人口63.02萬人。1232013年,甘谷縣實現生產總值49.8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81.6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8%。4甘谷縣的名優特產有麻鞋,脊獸,油煎洋芋,甘谷漿水面,酥圈圈等,甘谷縣的著名人物有潘欽岳,石作蜀,鞏建豐,姜維,尹夫人等。56789甘谷縣先後榮獲「全國辣椒之鄉」、「中國花椒之鄉」等榮譽稱號。

❷ 請問有甘谷拉這個地方嗎是國外的

甘谷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是一個幾千年古甘肅省天水市甘谷概況
甘谷,古稱冀,周莊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建冀縣,迄今有2680年,為全國縣治肇始之地,有「華夏第一縣」之稱。
甘谷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巍巍朱圉雄峙,滔滔渭水長流,名山大川,載於《尚書》,深厚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不少仁人志士。相傳華夏人文初祖太昊伏羲氏誕生於縣南「古風台」,當年大禹治水,導渭於河,遺跡猶在,春秋時石作蜀負笈齊魯,游學洙泗,師從孔子,名列七十二賢;蜀漢大將軍姜維,在三國後期繼承諸葛事業,力撐蜀漢半壁江山,「遠志」風范,遺澤後世;清代翰林院侍讀學士鞏建豐,被譽為「關西師表」。境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縣城西南四十里處傳為秦先祖非子牧馬之地。有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多處,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或藏於北京故宮,或存於省博物館。縣城西石窟群綿延十餘公里,尤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像山石窟最為馳名,鑿於北魏而泥妝於盛唐的釋迦牟尼大佛像,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代大佛,高23.3米,寬10.02米,塑造超凡,為國內所罕見。縣城西南35公里處的尖山寺省級森林公園,林木蔥蘢,青松蒼翠,峰巒競秀,林壑幽美,登臨其上,隴山渭水,盡收眼底。華蓋寺、姜維墓、蔡家寺各具特色,為海內處遊人所仰慕。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構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以大像山為依託,映帶華蓋寺、天門山、尖山寺、姜維故里、蔡家寺相呼應的隴上黃金旅遊熱線。
甘谷縣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川道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灌溉條件良好,適宜於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有「金腰帶」之稱。南嶺渠使南山6萬畝農田變得富庶豐饒,十餘萬畝天然次生林和廣闊的草地,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優質天然資源。甘谷是祖國的幾何中心,交通便利。隴海鐵路縱貫全境,寶蘭二線即將通車,316國道從縣城南通過。以這兩條交通大動脈為主線,和縣、鄉、村公路構織成交通網路,把甘谷城鄉和外地聯在一起。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和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古老而神奇的甘谷山川沸騰起來了。「強農、重工、活商、興教」發展戰略的實施,必將使甘谷雄姿煥發,屹立於西部大開發前沿。

甘谷縣先後被譽為:中國辣椒之鄉,中國建築勞務縣基地,中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中國開心果引進繁育示範基地,中國科技工作先進縣,中國武術之鄉。

燦爛的文化 甘谷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我國地理的幾何中心。為全國縣制的肇始之地、建縣迄今2691年、有「華夏第一縣」之稱。濃厚的文化積淀、孕育了無數名人先賢。甘谷縣是人文初祖太昊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賢石作蜀、蜀漢大將軍姜維、清翰林院侍讀學士鞏建豐等的生息之地。縣城西石窟群綿延十餘里、尤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像山石窟最為馳名、鑿於北魏而泥妝於盛唐的釋迦牟尼大佛像高23.3米,是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塑造超凡,國內罕見。更有尖山寺省級森林公園、華蓋寺、姜維墓、天門山、蔡家寺等相映帶,構成隴上黃金旅遊熱線。
豐富的資源 甘谷資源豐富,物華天寶,素有「辣椒之鄉」美稱。細線辣椒和白條黨參暢銷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以月季花為主的花卉種植方興未艾,12萬畝優質果園,10餘萬畝天然次生林和廣闊的草地,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畜牧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礦產資源品種多、品位高,石灰岩、花崗岩等開發潛力十分廣闊。以精細化工、石棉製品、紡織、機械、建材、食品、包裝、服裝、鑄造為主的地方工業產品供不應求,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優良的環境 隴海鐵路、316國道橫穿而過,通甘、涇甘、北甘公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現代化的通信傳輸手段和豐沛的電力資源,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悠久的商貿傳統,高品位的建築業勞務資源,寬松的政策環境、豐富的土地貯備和水資源優勢,為投資興業提供了極為高效便捷的條件。
廣闊的前景 甘谷被認為是全國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之一 。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旺盛的人氣和廣闊的開發前景,熱情好客的居民傳統和發展地方經濟的強烈願望,使甘谷成為一塊仁人志士關注和青睞的熱土,一大批根深葉茂的境外企業的進入和蓬勃發展,在使甘谷經濟走上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的同時,更加激發了境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熱情。
老縣城!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象山
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境內距縣城五華里處。那裡有一座正看如旗,橫看似龍的山巒拔地而起,舊名文旗,現名大象山。山上松檜叢生,丁香溢彩,亭台樓閣依山而建,雕棟畫廊綠樹掩映。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據考證,甘谷塑佛造像可遠溯北魏,先後共經歷了四個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兩旁,依山附勢修有長長的走廊,如同一條腰帶。廊上窟龕相連,巍峨壯觀,現存二十二個窟龕,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
甘谷大佛為釋迦牟尼佛。大象山自從以大佛聞世更名後,世人一直沿稱大像山。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歷史、典故後,根據釋迦牟尼「乘象入胎」的傳說,認為起名大象山更為確切。雖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義深遠。從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將大象山石窟正式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進行維修。
交通: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距離火車站有87公里。在車站有直達甘谷的汽車,也可乘火車直接從甘谷車站下車。

❸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蔣坪村、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生活水平高嗎。

農業
全縣耕地面積88.23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洋芋、高梁、玉米、黃豆、糜谷等,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葯材、瓜類、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其中甘谷辣椒獨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艷味香著稱,深得消費者青睞,已遠銷全國各地及韓國、美國和東南亞各國。甘谷白條黨參、紅富士蘋果久負盛名,遠銷東南沿海及世界各地。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為代表的無公害精細蔬菜暢銷全國。月季花品種繁多,品質優良,繼「99年昆明世博會」獲1金6銀7銅14枚獎牌後,又在全國第五屆花卉博覽會上獲得6枚獎牌,甘谷已成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近年來,花椒種植初具規模,也是當地人們收入可觀的一部分。
畜牧業
畜牧業以牛、驢、馬、豬、羊、雞的飼養為主,廣袤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地,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優質的自然資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已逐漸由自產自用轉變為農民從事商品生產、增加經濟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良種化和規模養殖有了很大發展,涌現出了以豐裕養殖公司為龍頭的一大批規模養殖村和規模養殖公司,肉、蛋、奶產品遠銷周邊省市。
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以發電、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龍頭企業有大唐甘谷發電廠、甘谷祁連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甘谷縣大漠行麻編鞋業有限公司、甘肅新恆達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祁連山佑安制動有限公司等,產品種類豐富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建築業整體實力雄厚,資質較高,年輸轉勞務10萬人(次),效益顯著。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崗岩、磷礦、赤鐵礦等二十多種,豐富的石灰石為甘谷縣水泥工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大量原料,渭水峪高品位的花崗岩作為重要的建築材料早已開發利用。

❹ 甘谷線為什麼稱華夏第一縣

甘谷縣是中國的幾何中心,位於甘肅省東南部、享舉海內外的旅遊名勝區和國務院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西北,渭河上游,隴海鐵路、國道316線橫貫境內。涇甘、通甘、北甘路為主線的縣鄉村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訊便捷,電力充裕,資源豐富,商流發達。甘谷是三國蜀漢大將軍姜維等名人先賢誕生之地,世稱姜維故里。總面積1572.6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人。

甘谷縣古為冀縣,是全國建立縣制最早的地方之一,有「華夏第一縣」之稱。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縣之。」秦武公攻邽、冀戎人,征服了邽、冀以後,建立了邽縣和冀縣。秦建立郡縣制是諸侯割據的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的開始。

今甘谷西漢時仍為冀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將天水郡移置冀縣,改為漢陽郡。
東漢靈帝時(公元168——188年)兼涼州治,涼州刺史治冀縣。
三國曹魏時(公元220——265年)為冀縣,改漢陽郡為天水郡,屬天水郡。
晉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置秦州治,泰康七年(公元286年)秦州遷置上邽。
北朝後魏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改為當亭縣,屬天水郡。
北朝北周時(公元557——581年)改為冀城縣,後又並入黃瓜縣。
隋煬帝大業時(公元605——620年)復改為冀城縣。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為伏羌縣,並入渭州的隴西,置伏州治。
唐代宗廣德元年至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763——962年),為吐蕃佔領。
宋太祖建隆三年,置伏羌寨,屬秦州。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升為伏羌城。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置永寧鎮,屬鞏州。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以伏羌城升為伏羌縣。
明清兩代沿用伏羌縣,屬鞏昌府。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元月一日,改為甘谷縣至今。

甘谷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人文薈萃。渭河川道區為沖積小平原,物產豐富,被譽為渭河「金腰帶」。甘谷素稱「辣椒之鄉」,甘谷線辣椒味道濃香,馳名中外,白條黨參暢銷國內外,甘谷月季獲1999年昆明世博會金獎。縣內文物古跡眾多,已發現的文物保護點有60多處。其中新石器時代的遺跡11處,漢代以來的古墓葬20多處。有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城西石窟群綿延十餘公里,尤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像山石窟最為馳名,鑿於北魏、妝於盛唐的釋迦牟尼大佛像,是渭河流域惟一一尊唐代大佛,為國內所罕見。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構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以大像山為依託,與華蓋寺、天門山、尖山寺、姜維墓、蔡家寺相呼應的隴上黃金旅遊線。
縣域工業以建築、建材、輕紡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
自古以來,甘谷商貿發達,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旅重鎮,宋有「茶馬大市」之名,明享「商旅之家」美譽,廣大群眾素有經商傳統。

❺ 甘谷縣的經濟概況

2012年,甘谷縣實現生產總值42.6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8%;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3.5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5.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0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7.9%;完成財政支出20.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8.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5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220元,同比2011年增長28.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28元,同比2011年增長18.1%。
2013年,甘谷縣實現生產總值49.8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大口徑財政收入4.3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3.3%;固定資產投資81.6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7元,同比2012年增長19.5%;農民人均純收入4797元,同比2012年增長22.1%。 2012年,甘谷縣累計流轉土地30.67平方千米。新增蔬菜面積6.67平方千米,改造老果園5.33平方千米,新建果品基地36平方千米,新建標准化養殖小區15個,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8個,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40平方千米、地膜穴播小麥106.67平方千米,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8.26萬噸,爭取到國家投資1億元,實施水利建設項目8項,新築堤防32.4千米,新修優質梯田28.67平方千米,其中萬畝梯田點3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平方千米。以天定高速公路沿線為重點,完成各類造林16.67平方千米。兌現補貼政策,推廣使用各類農機具3300多台。
2013年,甘谷縣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52平方千米, 種植地膜穴播小麥107.33平方千米,糧食總產18.59萬噸。新增無公害蔬菜7.33平方千米,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53.33平方千米;新建果園34平方千米,全縣果園面積達到286.67平方千米;新建標准化養殖小區14個。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40個,流轉土地25.33平方千米。新建堤防26.3千米,新修梯田17.33平方千米,綜合治理小流域44平方千米,完成各類造林14.67平方千米,補植補造10.67平方千米。完成戶用沼氣「一池三改」500口。推廣農業實用機械2815台,發放補貼556萬元。 2011年,甘谷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7.2%。
2012年,甘谷縣三隴安康葯業、百居保溫材料等3戶入園企業開工建設。縣財政注入1150萬元擔保資金,組建成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新恆達化工公司、大漠行麻編鞋業公司出口創匯154.5萬美元。初步探明安遠羅家峽磷灰石礦儲量5500萬噸、古坡滴水坪磁鐵礦儲量240萬噸。
2013年,甘谷縣大唐甘谷發電廠、甘谷祁連山水泥公司分別實現稅收3650萬元、1719萬元。新恆達化工、大漠行麻編鞋業出口創匯160萬美元。新增非公經濟市場主體1673戶。祁連山水泥公司2號生產線、大唐甘谷發電廠機組脫硝項目建成投入運行。 2012年,甘谷縣浙江商貿城已完成4.5萬平方米會館主體工程。新建、改擴建農村集貿市場7處,新增農家店45個。銷售各類家電11830台,兌現補貼資金87.86萬元。
大像山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通過省級驗收。新建旅遊生態園1個,新發展農家樂40戶。
2013年,甘谷縣浙江商貿城9萬平方米會館完工,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等3個項目完成規劃選址、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安遠、大庄、大石等鄉鎮綜合市場建成投入使用,新增農家店30個。大象山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新建以避暑休閑、餐飲娛樂為主的農家樂20戶。

❻ 甘谷縣六峰工業區有空地嗎

甘谷縣六峰工業區有空地。甘谷縣六峰工業園區位於甘谷縣六峰鎮,六峰工業園區是甘谷縣一區三園工業格局的核心,總體規劃面積2200多畝,2009年7月,甘谷縣六峰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

❼ 甘谷縣有多少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甘谷縣常住人口為50.68萬人。

秦安縣常住人口為41.63萬人,武山縣常住人口為36.37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甘谷縣減少5.29萬人,秦安縣減少9.91萬人,武山縣減少7.36萬人。其中秦安縣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20.01%,是天水市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區縣。

秦安縣位於天水市北部,境內山多川少溝壑縱橫,自然地理條件較差,是甘肅省十八個乾旱縣之一、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特色農業發展初具規模,是我國北方主要果椒生產基地之一。

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20年全縣GDP總量為78.66億元,是天水市管轄的5個縣中經濟實力最強的縣,但工業基礎較為薄弱,這也是秦安縣經濟發展的短板所在。

甘谷縣的基本情況與秦安縣類似,產業結構也較為相近,但地理區位條件略優,兩縣同為甘肅省排名前列的經濟強縣,極具發展潛力。相比於甘谷縣、秦安縣,武山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農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超過1/3,工業實力也低於甘谷縣、秦安縣,旅遊資源質量也較為一般,發展前景或許要稍遜一籌。

❽ 請問 華夏第一縣 是哪個縣、、

甘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位於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面積1572平方公里,總人口60.78萬。甘谷縣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14.8%。植物資源937這種,僅中葯材就270多種。探明的礦藏有石灰石、磷、花崗岩、赤鐵、煤等20餘種,其中花崗岩的儲量5000立方米。 甘谷縣轄5鎮10鄉(大像山鎮、磐安鎮、新興鎮、安遠鎮、六峰鎮、金山鄉、八里灣鄉、西坪鄉、大庄鄉、大石鄉、禮辛鄉、謝家灣鄉、武家河鄉、古坡鄉、白家灣鄉),405個村委會,2210個村民小組,共1477個自然村,6個社區居委,97個居民小組。城鄉共13.66萬戶,總人口60.78萬人,屬國家級貧困縣。 農業以糧油、蔬菜、葯材為主,其中黨參、線辣椒馳名中外。全縣蔬菜種植5萬畝,黨參1.5萬畝,辣椒1萬畝,蘋果12.37萬畝。 甘谷縣有鄉以上工業企業120多個,其中省屬企業4個,初步形成精細化工、石棉製品、紡織、機械、建材、服裝等十幾個行業。鄉鎮企業發展迅速,主要以建築、建材、服裝加工為龍頭。作為國務院確定的建築勞務基地縣,現有三級以上建築公司4個,工程隊256個,從業人員三萬多人,活躍在全國很多地區。甘谷縣早在明代即稱「商旅之家」,是古絲路商旅重地。現有各類市場280個,商場8處 ,從業人員1.78萬人。其中冀城大商場輻射全國,是集百貨、服裝、皮毛、葯材、建材、禽畜為一體的專業市場。對外貿易出口額逐年增長,油墨、辣椒干、葯材、草編柳編工藝品、羊毛地毯、優質瓜果遠銷歐美、日本等20多個國家地區。甘谷縣交通便利,316國道、隴海鐵路穿越境內,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汽車。郵電通訊先進,公眾傳真、行動電話、直撥電話廣泛應用。甘谷縣已有2600年的歷史,為我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縣之一。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石作蜀、蜀漢大將軍姜維就是甘谷縣人。城西大像山石窟,始建於北魏,大佛塑像高23.7米,屬省級重點文物。還有天門山、華蓋寺、蔡家寺、尖山寺名勝古跡。此外,聯合國援建的人工天河——南嶺渠也成為一大景觀。 甘谷的教育也很值得一提。全縣共有7所高中,其中甘谷一中屬於省級示範校,歷年高考成績卓著,尤其是2004年,本科上線率僅次於天水市一中 ,展現了甘谷教育的輝煌一面。全縣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也相當的高,現在已經實現了95%以上的孩子能上學的目標。發展需要人才,相信在強大的教育的支撐下,華夏第一縣會煥發出她昔日的光芒。

閱讀全文

與甘谷縣工業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中工業園區在哪個市 瀏覽:730
鑫源汽車前保險杠多少錢一條 瀏覽:462
寶馬3系g的油耗怎麼看 瀏覽:902
賓士如何解除點火開關已啟動 瀏覽:393
賓士c換全鋁車門多少錢 瀏覽:307
汽車過完戶如何查 瀏覽:943
漁湖哪個工業區最大 瀏覽:32
汽車年審標志怎麼看 瀏覽:704
寶馬車七座價格是多少 瀏覽:322
揚州工業洗衣機多少錢 瀏覽:277
16年奧迪a6庫存車哪裡有賣 瀏覽:68
萬州汽車南站轉盤工期多久 瀏覽:381
工業射線膠片有什麼要求 瀏覽:540
哪裡可以看汽車價格表 瀏覽:651
肇慶錦龍奧迪4s怎麼樣 瀏覽:864
汽車放卡槽怎麼樣 瀏覽:903
寶馬後門改喇叭面板用什麼焊接 瀏覽:739
什麼是汽車維修制度 瀏覽:29
工業設計專業為什麼是工科 瀏覽:398
11年寶馬520儀表盤怎麼使用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