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西的產業開始實現發展高質量了嗎
第八,園區建設要形成區域特色與品牌。依據園區的各種自然條件和政策條件,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產業園區,增強區域競爭力,形成區域品牌。
第九,提高園區設立門檻,寧缺毋濫,確實需要在條件不足、規模難以擴大的地方設立園區,只能設立大園區的分園區。
第十,增強人才、資本在區內的流動性,必須打破區域發展過於均衡的狀態,讓資本和人才獲得充分的選擇權,以此獲得集中、重點發展的非均衡優勢。
㈡ 南寧市良慶區大塘南寧現代工業園區規劃編制進展情況如何了有了解2019年方案出台的朋友嗎
2019年的方案還在床上思考著,有時候進入美夢仙游實景,方案待夢醒時見答案,請耐心等待作夢人醒來!
㈢ 南寧市現代工業產業園什麼時候開工
南寧市現代工業產業園2021年10月14開工。南寧現代工業產業園啟動區配套設施一期工程4號路項目開工儀式順利舉行,北投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高新,南寧市良慶區黨委副書記、區長李冉,區黨委副書記趙廷和,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魏金出席開工儀式。
㈣ 南寧江南工業園區的簡介
南寧江南工業園區位於南寧市江南區,按照一區三園[沙井分區(規劃總面積31.97平方公里)、富寧經濟園(7.9平方公里)、石柱嶺鋁加工產業園(1.16平方公里)三個園]、園中園(沙井分區中設置南寧光電產業園、江南區中小企業園等園中園)的模式規劃管理,園 區規劃總面積41.03平方公里。
園區重點發展電子工業、醫葯製造業、鋁加工產業、倉儲物流業及商貿業。沙井分區產業定位調整為以居住、商業金融、現代工業、物流為主,富寧經濟園以行政辦公、居住、專業市場、物流商業為主,石柱嶺鋁加工產業園以鋁加工、商業金融為主。
園區將充分發揮土地效益和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最大限度滿足生產及生活物質流通的需要,完善各類配套設施。建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創建高效、方便、舒適、優美、以居住、商貿金融、現代工業及物流服務,建設成為在廣西、西南乃至東盟地區具有重要輻射作用的綜合性自治區級工業園區。
㈤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空間布局
城市地區包括中心城區、臨海重化工業集中區和經濟開發集中區,是集聚經濟和人口的重要區域。
(一)中心城區
指城市、建制鎮的現有建成區和拓展區。按照統籌城鄉、合理布局、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南寧市為依託,建設具有濃郁亞熱帶風光和濱海特色、輻射作用大的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城市群,促進各具特色的縣城和小城鎮集約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口經濟密集區和中國-東盟合作的重點區域。到2020年,城鎮建設區控制面積為1350平方公里,包括四個等級。
一級城鎮建設區
南寧市作為自治區首府和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發展和城鎮化進程。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280~30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城市發展要形成以邕江為軸線,西建東擴、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點向南的空間布局。加快建設五象新區。
二級城鎮建設區
指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個城市。北海市按照特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發揮宜居優勢,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100~12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重點向東向北推進,鐵山港區作為城市功能區布局建設,統籌北海城區與合浦縣城、鐵山港區基礎設施建設。欽州市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港口開發和臨港工業發展,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90~10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重點向東、向南拓展,重點建設欽州主城區、欽州港區和三娘灣濱海區。防城港市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深水港和企沙重工業基地開發,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50~6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主要向北、向東及企沙方向拓展。
三級城鎮建設區
指東興市區以及賓陽、橫縣、武鳴、靈山、浦北、上思、上林、馬山、隆安等縣城。東興市按照中等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邊境貿易、加工和旅遊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18~2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主要向東拓展。 賓陽、橫縣、武鳴、靈山等4個縣城按照中等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特色優勢產業,促進城市建設。到2020年,賓陽縣城人口發展到40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內;橫縣縣城人口發展到25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內;武鳴縣城人口發展到20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22平方公里以內;靈山縣縣城人口發展到35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內。浦北、上思、上林、馬山、隆安等縣城人口發展到5-12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內。 ——四級城鎮建設區 指吳圩、六景、黎塘、那桐、南康、山口、犀牛腳、小董、大寺、張黃、陸屋、企沙、江平等13個重點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2020年建制鎮人口規模發展到10—20萬人。
(二)臨海重化工業集中區
指依託沿海城市、深水良港,布局建設以現代工業為主的產業區。規劃建設面積86平方公里,集中建設欽州港工業區、企沙工業區和鐵山港工業區。 欽州港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3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石化、能源、磷化工、林漿紙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 企沙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3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鋼鐵、重型機械、能源、糧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 鐵山港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能源、化工、林漿紙、集裝箱製造、港口機械、海洋產業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 (三)經濟開發集中區 指已獲批準的各類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其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控制面積見專欄3。 農村地區包括農村居民區和農業地區,是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人口居住的重要區域。
(一)農村居民區 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重點建設好交通比較便利、地形比較平坦、水源有保障、受災可能性較小的鄉村,促使交通不便、地形不利、受災可能性大,以及其他不適宜居住村莊的人口逐步有序遷移。到2010年,農村居民區建設用地實現零增長,到2020年減少10%。 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引導農民建設節地節能節材住宅,保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建築風貌。加強農村安全飲水、醫療衛生、道路、沼氣、電網、信息網、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理和社區管理等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
(二)農業地區 農業地區是提供各類農產品的載體,同時發揮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的積極作用。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等主要農產品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切實保護基本農田,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耕地保有量指標。 水稻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北海市的銀海區、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防城區等。到2010年,水稻主產區的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公頃,2020年繼續保持種植面積穩定。 畜牧業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橫縣、賓陽縣,欽州市的靈山縣、浦北縣,北海市的合浦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上思縣。到2010年,畜牧業產區生豬出欄1000萬頭,家禽出欄1.5億只,肉牛出欄50萬頭,奶牛存欄10萬頭,2020年生豬出欄1500萬頭,家禽出欄2億只,肉牛出欄80萬頭,奶牛存欄15萬頭。 甘蔗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江南區、良慶區、武鳴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北海市銀海區,欽州市的欽北區、欽南區、浦北縣,防城港市的上思縣等。
到2010年,甘蔗主產區的種植面積穩定在6.3萬公頃,2020年繼續保持種植面積穩定。 亞熱帶水果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上林縣、隆安縣,北海市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東興市。 桉樹種植區,主要布局在南寧市的良慶區、邕寧區、江南區、武鳴縣、馬山縣、橫縣、賓陽縣,北海市的鐵山港區、銀海區、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上思縣、東興市。在保護當地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有控制地發展。到2010年,桉樹種植面積60萬公頃,2020年擴大到90萬公頃。 生態地區包括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是保障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
(一)自然保護區 面積4899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11.53%。根據需要,經批准規劃期內可適當增加自然保護區面積,但不得減少。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保護對象的干擾,嚴禁任何不符合保護區功能或改變地形地貌、植被、地表構成的開發建設活動。逐步減少自然保護區內的人口。
(二)水源保護區
指為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提供充足水源的地區,包括主要江河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大中型水庫及其一定范圍的緩沖區。面積6390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15.04%。對水源保護區實行強制性保護,重點加強大型水庫周邊的植被保護及污染防治,加大水土保持清潔型、生態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力度,實施城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善標識與警告設施,關閉水源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嚴禁任何不符合水源保護區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 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重點保護六萬山水源涵養重要區、十萬大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等生態功能保護區。開展植被恢復和水土流失治理,保護現有天然林,進行封山育林,恢復闊葉林,提高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
(三)生態恢復區
指生態系統比較脆弱、自身穩定性差,生態環境極易退化的區域,包括石漠化地區、沙地、濕地、鹽鹼地、裸地等。面積3621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8.52%。強制保護生態恢復區,在植被生態恢復後再考慮適度發展旅遊,禁止任何城鎮和工業建設及破壞生態的農牧業開發。加強造林綠化,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對石漠化嚴重的地區採取水土保持、生態移民等綜合措施加快治理。 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分區,規劃建設5個功能組團。
南寧組團。主要包括南寧市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業和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成為面向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交流中心。
欽(州)防(城港)組團。主要包括欽州、防城港市區和臨海工業區及沿海相關地區,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建設保稅港區,發展臨海重化工業和港口物流,成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加工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區、合浦縣城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亞熱帶濱海旅遊資源優勢,開發濱海旅遊和跨國旅遊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海濱城市。
鐵山港(龍潭)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鐵山港區、玉林市龍潭鎮,充分發揮深水岸線和緊靠廣東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鐵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臨港型產業,建設海峽兩岸(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
東興(憑祥)組團。主要包括防城港東興市、崇左憑祥市城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通向東盟陸海大通道的門戶作用,發展邊境出口加工、商貿物流和邊境旅遊,拓展憑祥經濟技術合作區功能,建立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
㈥ 桂林十四五規劃
第一節加快建設工業園區
按照整合資源、錯位發展要求,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產業集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園區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70%,建成工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的園區2個,超200億元的園區3個,超100億元的園區4個。
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強園區交通、供電、供水、通信、環保設施等基礎設施和標准廠房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生活配套功能,為推動項目落地、實現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創造條件。
打造一批重點產業園區。高新區要積極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做大做強,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突出培育信息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打造總部經濟基地和智慧產業基地。建成花江生態科技園、光通信產業園等專業特色園區,加快企業引進,形成新的增長點;做大鐵山園、信息產業園、英才園產業規模。到2020年,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位明顯前移。整合蘇橋和西城經濟開發區,建設桂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引進大項目,推進產城融合,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醫葯及生物製品、生態食品等產業,爭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區;臨空經濟區要在商貿物流、智慧產業、休閑旅遊等領域引進一批產業,到「十三五」期末框架基本形成。雁山低碳經濟產業園要利用科教資源優勢,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發展平台。各縣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堅持工業發展與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集中力量重點建成1—2個工業集中區。發揮市場倒逼機製作用,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化解過剩產能。引進培育一批工藝技術先進、投入產出高的新興產業,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形成桂林高新區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兩翼齊飛」,各縣工業集中區「多點支撐」的工業園區發展格局。
理順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明確園區管理主體的權、責、利,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創新園區開發和運營模式,引進和培育一批專業化園區運營商,推進園區市場化運作、封閉化運行、企業化管理,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園區開發機制。建立園區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大力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和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推進園區可持續發展。
圖3桂林市「十三五」工業園區布局圖
[(6)廣西現代工業園區如何建設擴展閱讀]
第二節加快建設服務業集聚區
堅持本地培育和外部引進並重、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並行,規劃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20年,建成市級以上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超過20個,集聚區增加值超600億元。
鼓勵採用專業運營商模式,統籌集聚區的建設、招商和管理。引入社會資本,大力推進投融資、公共技術、商務信息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集聚區的交通、通訊和人居等配套功能,營造公平競爭、服務優良的市場環境。
分類引導集聚區加快建設。利用先進的管理和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產業基礎良好、企業集聚度較高的旅遊休閑、特色專業市場、文化創意等集聚區,提高產出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引導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但發展潛力大的現代物流、教育培訓、金融商務、軟體與信息服務等集聚區,進一步加快集聚集約發展,提高產出效益和產品競爭力。規劃新建一批現代物流、健康養生、綜合性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不斷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按照「五年見成效,十年基本建成」目標要求,加強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建設,加快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智慧產業、健康休閑旅遊等產業,提升服務粵桂黔以及對中南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到2020年,園區基礎設施框架初步形成、一批產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運行。
圖4桂林市「十三五」服務業集聚區(自治區級)布局圖專欄1重點服務業集聚區
旅遊休閑集聚區:中心城區城市休閑、灕江東岸山水休閑、陽-荔-平田園休閑、桂陽公路、貓兒山生態養生、靈渠歷史文化、青獅潭濱水生態、龍脊民族生態文化、八角寨丹霞風光、動感天湖文化湘山、千家峒原生態文化、百壽健康養生、恭城休閑農業13個旅遊片區。
健康養生服務集聚區:桂林國際智慧健康旅遊產業園、中國—東盟友好療養基地(桂林萬福養生休閑旅遊區、琴潭「棲息
式」社會化養老服務創新示範區)。
現代物流集聚區:桂林空港物流產業園區、桂林城北現代物流集聚區、靈川現代物流集聚區、蘇橋無水港物流園區、桂林現代綜合物流園區、桂林航空港保稅物流園。
新型/特色專業市場:桂林農產品交易中心(食尚港)、五里店商品交易服務平台、象山區根雕奇石文化產業園、荔浦衣架家居用品交易市場、各縣新型/特色專業市場。
文化創意集聚區:桂林創意產業園、桂林五通農民畫產業園、桂林國際體育城(桂林金世邦國際足球旅遊文化產業園、桂林鳳凰體育運動休閑旅遊區)。
金融商務集聚區:桂林臨桂區中央商務區。
科技服務集聚區:桂林高新科技園、桂林國家農業科技園、燕京啤酒(桂林漓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軟體與信息服務集聚區:桂林電商谷、桂林軟體與服務外包集聚區、桂林信息港。
教育培訓服務集聚區:桂林雁山科教園。
綜合性服務集聚區:桂林通用航空服務集聚區、城北高端商貿現代服務核心區、城北鐵路小鎮、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
更多資料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桂林市「十三五」發展規劃市場前瞻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㈦ 廣西加快發展工業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2010年1月27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南寧開幕。自治區主席馬飈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從廣西實際出發,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工業。從廣西實際出發,要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戰略和主攻方向,全力貫徹實施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的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打造14個千億元產業 培育和發展4個新興產業。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快「14+4」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產業優先發展。為此,將全力打造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葯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14個千億元產業,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4個新興產業。
多舉措推動技術改造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突出抓好總投資4290億元的2093個新建、續建工業項目建設。比如,組織實施150萬輛汽車、200萬台發動機、1600萬噸煉油、100萬噸燒鹼、1萬台挖掘機、「兩化融合」示範等18個技術改造工程。
此外,自治區層面將重點抓好上汽通用五菱中型轎車、東風柳汽景逸轎車、柳工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研發製造基地、中化橡膠桂林公司高級子午胎產業化、玉柴鑄造中心等一批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促進企業改造升級。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振興柳州、桂林、南寧、梧州、玉林等老工業基地。
推進廣西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轉變觀念
各級各地區要形成以下共識:各產業集群不僅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還常常是一國或一地競爭力之所在。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是提高國家和地區競爭力以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重要政策措施。從發達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成功實踐來看,各級政府及部門應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程序倒過來,即從支持「企業一產業」,變為支持「集群一產業一企業」。實際經驗也反復證明,產業不興旺,單個企業也不會有什麼像樣的發展前途。廣西產業集群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已引起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有的地方重視程度不夠,亟待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到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大舉措。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區的奮斗目標是加快富民興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加快振興產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綜合實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經濟基礎。
2.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工業化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是我區加快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必須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動工業化,相互支撐,聯動推進,走適合廣西區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優勢產業,是實施工業化城鎮化核心戰略的應有之義。
3.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唯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才能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4.是擴大開放與合作的重要平台。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基礎在於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不斷提升經濟實力,擴張市場規模,才能進一步促進開放與合作。當前,廣西正面臨國內外多區域合作新興機遇,抓住機遇,獲取資源,發展自我,既是發展優勢產業群的客觀需要,也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內在要求,只有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實力,才能進一步夯實開放與合作的基礎。
5.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載體。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的基本國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據棄過去自我發展、自成一體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產業整體優勢,降低產業發展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構建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
6.是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支撐。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站在歷史的新起點.立足廣西,放眼泛北部灣,把廣西置於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戰略性決策。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發,走出一條不同於我國一些地區以往的發展路子,最重要的就是要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地發展現代產業,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以支撐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為我國沿海發展新一極的宏偉目標。
7.是實現和提高我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前,廣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實力不強,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不大,優勢產業不強,產業集群遠沒有形成。壯大廣西經濟實力,必須著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大力培育各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圍繞龍頭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加快形成各類優勢產業集群,以增強優勢產業的國內外競爭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產業基礎。
8.有利於縣域經濟及農村城鎮化建設。中小企業集群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在中小企業集中發展的區域,由於企業問的互動及資源的共享,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增長極的極化效應,源源不斷吸引周邊區域的各種要素,從而使這一區域形成一個人口密集區。有利於加快農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就業方式的非農化。
9.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一是中小企業集群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有效載體。二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從總體上看,農村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較好的縣域,有著較高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一般都要高出當地的平均水平。
(二)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公共服務
1.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自治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自治區發改委、經委、農業、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國資、金融、稅收、工商、商務、環保、統計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主席由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或常務副主席擔任。研究制定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長遠規劃和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政策,並加強督查。
2.編制發展規劃。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會同自治區經委等相關部門編制全區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重點、措施和重點項目等。要強化規劃的指導作用,使產業集群規劃與當地建設規劃相銜接,並服從區域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為切人點,指導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區域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引導相關聯行業企業向專業園區聚集,在全區形成較為合理的產業布局。
3.強化責任制。自治區發改委、經委等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相關責任,包括具體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實施、政策的制定,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實、投資項目的落實、土地、工商登記等。減少行政審批程序,實行政務一站式服務,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同時加強有關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咨詢、信息發布、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切實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4.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減少集群發展的束縛,激發產業集群發展的活力。如創新財稅體制,激勵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發展「飛地」經濟、促進優勢產業集群,實行稅收分享,市場一體化,土地管理,投融資體制等。
5.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健全中介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信息、技術、金融、法律、設計、策劃、研發、咨詢、審計、會計、價格認證、專利認證,為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統籌規劃,圍繞優勢產業集群建立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結合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推進專業市場的建設和升級,培育形成一批國際性、全國性的產品市場中心。推進質量監管、誠信監督、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加強價格協調,構建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積極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拉延產業鏈和拉近產業群
1.實施龍頭企業和名牌帶動戰略。支持龍頭企業重組、兼並、引進、收購,建立龍頭企業的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以及優秀企業家給予獎勵。制定龍頭企業的認定標准,重點支持一批產值高,帶動作用突出的龍頭企業發展,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優勢產業集群的核心主體,發揮其在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作用,充分發揮集聚帶動效應,使之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不斷通過創新立群、質量立群、信用立群和整體傳播,主動培育、優化和提升優勢產業集群整體形象,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與地區品牌相互輝映、互相促進。據分析,創出一個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地區品牌,是一個現代產業集群成功的重要標志。一個知名的地區品牌能創造出驚人的綜合價值,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企業的集聚,促進地方的招商引資,促進國內外采購者的進入。各級政府應利用業已形成的集群發展優勢和較高的知名度,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形象推廣,組織企業參加各種重要會展,為企業拓展商機的同時,打造自己的區域品牌。在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地方,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各優勢產業也需要行業范圍內、產業集群范圍內的這種產業鏈的延伸和整合。
2.整合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建設。加速龍頭企業強強聯合與重組,打造產業集群的內核,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將配套件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在集群內培育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進而提高省內配套率。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與重組,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培育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依靠市場的力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通過產業鏈直接為投資者提供市場,提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降低企業交易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提高資金回報率,吸引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產業集群,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出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貸款在產業鏈內循環可有效降低金融風險,因此打造產業鏈,會有效促進金融機構與產業集群的對接,使鏈上企業優先獲得信貸支持,有助於推動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
3.建立優勢產業下游產業發展鼓勵和補貼機制。廣西應積極爭取試行鋁土礦、水電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政府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徵收水資源費,按不少於30%的比例安排用於優勢產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企業規定一定比例的利潤必須用於投資下游產業。承接優勢產業轉移項目所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自治區內各級所留成部分返還園區用於土地開發整治。對符合國家相關減免政策的可按規定辦理。
4.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自願的原則,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內設立園中園(配套中心)。凡優勢產業集群配套中心年配套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年配套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鼓勵產業集群核心企業將核心業務以外的業務剝離,衍生一批配套企業。凡我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中配套企業(由核心企業業務剝離形成的配套企業)連續三年在國內同行業中綜合實力進入前十位或單個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進入前三位的,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升重點園區
1.改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交通、通信、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產業集群的物流成本;提高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能源保障程度,完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供水條件和環保、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綠化、生活設施配套等;優化綜合運輸網路布局,提高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設施的通行速度和運能,創造更優的投資硬環境,從而提高優勢產業集群聚集區承接產業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把優勢產業集群打造成為我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和平台。
2.發展提升重點園區。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整合、優化、提升現有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使園區發展規劃與優勢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相銜接,合理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企業知名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發展提升一批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園區和產業帶。
3.加強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支持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庫;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重大項目建設,把集群的項目納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范圍;大力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對投資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經自治區政府批准後統一納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簡化審批手續並享受有關項目建設費用減免優惠待遇,保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用地需要。優先保證產業集群重點企業煤、電、油、運等重要生產要素的供給。
4.建設專業市場。專業市場與產業發展有著內在的共生關系,專業市場的興旺能夠帶動產業的發展。各地要創造條件,圍繞特色產業辦市場,強化專業市場與特色產業的配套,通過市場建設加速產業集中,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市場空間。市場的建設與發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進手段,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擴大市場交易規模和輻射半徑,建立虛擬信息市場,發揮信息傳播作用,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壯大我區優勢產業集群的有效途徑。當前,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我國東部地區受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制約,部分產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移趨勢,這為我區加快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必須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意義,順應趨勢,搶抓機遇,以更積極的姿態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工作,促進我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緊緊圍繞推進我區新型工業化,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承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為目標,以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建設為保障,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擴大就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緊圍繞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目標,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注重產業鏈配套,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招商引資活動,重視技術、資金密集型重大項目的引進,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一是努力拉長優勢產業的產業鏈,積極引進優勢產業上下游產品相關聯企業和項目,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二是拉近與優勢產業相配套的相關產業鏈,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大力延伸和拉長產業鏈。促使集群內各產品實現互補,資源實現綜合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實現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三是提高招商引資的廣度和深度。要發揮已引進集群企業的帶動作用,組建引進企業協會、同鄉會,與發達省市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拉動對發達省市的招商引資;要重點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知名品牌和成長性好的企業;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利用本地的優勢條件有選擇性吸引關鍵性企業在本地落戶;要緊盯國內知名企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採取風險投資、財政補貼等方式,引進技術、產品、項目和人才,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3.積極開拓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應適應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著眼於泛北部灣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樹立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總體思路。積極引導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大企業發展產品互補,中小企業發展配套加工,構築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與全球生產體系的有機聯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聚能力
1.產業政策支持。一是將重點產業集群列為優先發展目錄,明確布局。切實做到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前期工作支持優先、投資項目審批優先、政府資金扶持優先、基礎設施配套優先、土地使用指標優先安排。二是規劃建設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作用,按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要求,推動現有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化。主要扶持建設包括支柱產業在內的若干個產業升級示範區.打造區域品牌,使產業升級示範區成為支柱產業的基地、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大發展的舞台、縣域經濟的主體、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力,從而帶動產業集群更快更好地發展。
2.財稅政策支持。設立自治區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自治區時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採取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自治區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技術改造資金和科技資金,要重點支持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前期工作、技術改造和技術研發。各市、縣政府也要結合實際,安排資金支持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建設。對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地方可以將已收取的土地使用費等部分或全部返回,對產業集群項目徵收經營性收費適當減免。切實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優勢產業集群企業加快發展。
3.金融政策支持。建立銀企合作機制。積極運用授信、上市、發債、基金、融資租賃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經營。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體系建設,做好對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工作,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積極協調各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對國家和自治區立項的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對有效益、有還貸能力的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要優先安排、重點支持,對資信好的企業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及時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協調服務,推進優勢產業集群內重點企業的培育、自導、推薦等上市工作。
4.土地政策支持。國土部門對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在項目土地使用指標上給予優先安排和保證,並優先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5.其他政策支持。對於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在項目的工商登記程序、通關包括檢驗檢疫邊檢等程序上提供便利。
(七)強化人才支撐,提高集群自主創新能力
1.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人才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一大批有膽識、有才華的人才,這既包括管理團隊,又包括技術研發團隊,還包括營銷團隊,同時要有一支熟練的技師技工隊伍。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充分利用我區的教育資源,培養適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所需要的管理、科研、財經、技工等各類人員,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條件。
2.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通過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人才引進、培育和開發利用工作力度,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市場機制,創造人盡其才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環境。要大力加強基礎性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為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3.加快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企業與院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和進行技術、產品創新。加強政府引導,緊緊依靠區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和科研設備,共同攻關,加強企業創新和攻關能力,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為產業集群內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提升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4.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技術研發中心,扶持集群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產業化,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加強對企業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支持,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支持和鼓勵企業創建國際、國家以及自治區級知名產品品牌。
5.設立產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集群內企業聯合建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避免各自為戰的浪費與集群內的同業內耗,形成良好健康的集群創新環境。企業問通過技術交流平台合作開發的關鍵性生產技術,經自治區科技部門鑒定後,可享受自治區級獎勵政策。
(八)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優勢產業集群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物質消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實現資源利用的再循環,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支持和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降低經濟發展帶給環境的危害。
2.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科技攻關力度,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支持和引導財政、信貸資金投向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等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的領域,大力實施一批節能減排工程。
3.促進產業集群內三廢的綜合利用。把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和環境保護作為集群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產業集群內「三廢」綜合利用,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九)改善軟硬環境,降低創業門檻
1.構築服務體系。2.拓寬信息通道。3.降低創業門檻。 4.轉變作風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註:因為容量有限,最後一部分有刪減。希望對君有幫助!!!另外,廣西政府網站上還可以查到最原始的資料。
㈧ 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類別
目前規劃建設現狀看,生態工業園可分為以下三類:
1、全新規劃型。這類園區在規劃設計基礎上,從無到有進行建設。主要吸引綠色企業進入,通過創建共同基礎設施,進行副產品、廢水、廢熱交換,達到零排放。
2、改造型。對園區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同時引入或新建一些企業,在區域內,建立廢物和能量交換,實行閉循環。
3、虛擬生態工業園。不要求其成員在同一園區,通過計算機模型和資料庫,在計算機上建立起成員間的物料和能量聯系,實現成員間生產過程(或服務)的生態化。廣西貴港生態工業(製糖)園屬於改造型,南海生態工業示範園則屬於全新規劃型,虛擬EIPs在全球尚無案例。
㈨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產業發展
抓住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發展的機遇,發揮區位優勢,加強引導扶持,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服務業現代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能環保水平、產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發揮沿海港口優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改善發展環境,加快完善產業布局,在沿海規劃建設高起點高水平的現代加工製造業體系,培育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石油化工。利用較好的港口條件和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建設欽州大型煉油基地,發展原油加工等石化產業;力爭「十二五」建設石化產業鏈後續工程,形成沿海石化產業集群。依託南寧化學工業基礎,建設南寧精細化工基地。 造紙。利用適宜種植速生林的優勢,建設欽州、鐵山港大型林漿紙基地,生產高中檔造紙系列產品,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形成沿海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群。積極發展木材綜合加工。 冶金。按照國家鋼鐵產業政策要求,充分發揮沿海優勢,實施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加快淘汰落後鋼鐵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發揮廣西鋁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鋁加工項目,建設南寧鋁深加工產業,開發滿足交通運輸、航空、包裝等領域發展需要的精深鋁板帶箔材等產品。
輕工食品。依託沿海港口,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等產業。把製糖工業建成綜合利用、循環發展的產業。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積極發展繭絲綢、果蔬、劍麻、八角、金花茶、竹筍、煙草等深加工。利用區位優勢,發展紡織服裝工業。 高技術。加快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現代中葯、節能環保等高技術產業,積極發展軟體開發、新型電子元器件、生物基材料和稀土等高性能材料、生物質能源、節能環保材料及產品,建設中葯材GAP基地。提升南寧、北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創新能力和孵化能力。建設南寧生物質產業基地。 海洋。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發展海產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化工等海洋產業,加強海洋油氣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促進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 堅持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方向,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規范市場,提高服務業現代化水平。 物流業。依託區位優勢和深水良港優勢,大力發展海洋運輸,加快構建沿海和城市保稅物流體系。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形成的平台,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貿易和服務貿易,建設南寧區域性國際現代物流基地。依託邊境貿易、邊境出口加工、跨國旅遊,建設邊境商貿物流基地和邊境綜合保稅區。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加強與國內外物流企業合作,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形成面向東盟、連接西南、通達珠三角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物流服務體系。
金融業。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大力發展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託等金融業,加快培育金融市場,組建一批新的投融資公司,探索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積極發展創業投資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快中小銀行重組、改革步伐,構建南寧區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穩妥推進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試點工作,大力培育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 信息服務業。增強郵政電信服務能力,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積極發展地理信息、動漫等數字內容產業。促進信息服務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相融合,加快行業信息化應用,建設包括商務投資、金融、港口航運、產品質量檢驗檢疫、旅遊、勞動力、科技、文化等綜合性和專業性信息在內的中國-東盟區域性國際信息交流服務中心。
會展業。 把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辦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效,依託平台品牌,培育會展主體,開拓會展市場,做大會展經濟。結合「會、節、演、賽」,發展特色會展,促進會展、旅遊、商貿互動。建設和完善南寧、北海等城市會展服務設施。 房地產業。適應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加強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引導和調控。加大商品房供給結構調整力度,增加投入,加快經濟適用房特別是廉租房建設,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南寧、北海等城市要發揮生態宜居特色,集聚人口和產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旅遊業。立足旅遊需求,發揮特色優勢,依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把北部灣經濟區培育成為區域性國際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促進中心。完善旅遊產品體系,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康體旅遊、溫泉度假、郵輪遊艇、海島旅遊、自駕車旅遊等休閑度假旅遊產品。依託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點,打造旅遊精品,構築泛北部灣旅遊圈。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安全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提升旅遊業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