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西經濟發展的前景如何
近兩年來,江西省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顯示出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強勁勢頭。要保持和發展這種勢頭,就要堅持和完善已有的發展思路,提升江西經濟工作水平,實現四個轉變,從根本上解決江西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中制約發展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從推動產業發展規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優勢發展支柱產業轉變。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所尋求的發展往往是從小而分散的產業規模開始,選擇易於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各類見效快的產業,門類的多樣性必然導致支柱產業發展的不充分。支柱產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形象,是參與國內外分工和競爭的實力,在產業結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其產業關聯度大,具有較強的產業帶動作用,對產業結構及整個經濟增長起著決定性作用。樹立地區經濟支柱產業要解決好作為一級利益主體的地方各級政府如何利用資源稟賦的自身優勢,選擇和確定本地區的支柱產業,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行業。這次省政府在深入研究、反復測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的發展江西的六大支柱產業的增加值佔到全部工業的67%以上,有一定的自我開發能力和較強的相關性,集資源與技術開發、系列加工、生產經營、產品銷售、配套服務為一體,發展前景廣闊。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政府應當在培植支柱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適當提升政府的行政拉力,加強計劃、規劃、導向發展,做大總量,實現資本的良性積聚和集中。要服務於江西的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引資思路,更好地引進外資,有選擇地引進,對那些能夠和我們互促的、互補的、先進的、有利於我們產業升級的、結構優化的、開拓新的市場的外資要大力引進,對於一些和我們重復的、爭市場、爭資源或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的應堅決不再引進。同時要建立和規范資產管理、建立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和高風險產業扶持發展基金,節約和集中有限的外力扶助支柱產業發展。從注重要素驅動的外延式發展向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和科技創新的內涵式發展轉變。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特爾的看法,世界經濟大致可分為三個不同類型,一是要素驅動的經濟,其競爭優勢來自於基本的要素如低成本勞動力,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企業的產品都是簡單的、由其他國家設計的產品;技術來源是引進、模仿和消化吸收;企業間的競爭主要是價格競爭。二是投資驅動的經濟,在這一階段,生產的效率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復雜了,技術的來源大都是來自於技術許可、外國直接投資、合資企業和模仿。此時,企業已經有對產品吸收引進的能力。三是創新驅動的經濟。在這一階段,企業可以推出創新的、處在全球技術前沿的產品。競爭優勢來自於創新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江西省的經濟還處在要素驅動的階段,投資需求的拉動成為江西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在強化招商引資和優惠政策力度的情況下,工業園區建設雖成績顯著,但還處於起步階段;區域經濟主要依靠數量的擴張,企業內在活力和創新能力還不足,效益增長的基礎不穩固,綜合經濟效益指數不高。北京大學學者在最近開展的《中國省市自治區新經濟指數研究報告》中,對我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新經濟品質和發展潛力進行了分析,江西在全國列第24位,比江西人均GDP在全國的位次還退後了一位,這說明江西的區域創新能力還很弱。江西雖然是一個資源富饒的地區,但是自然資源僅是形成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前提,而無相應的技術以及掌握技術的各類人才,資源密集型支柱產業便難以形成,即使在特定的背景下得以形成,也難以在逐步開放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只有區域創新能力才是區域經濟發展不滅的「引擎」。十六大確定的我國新時期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它包括三個重要的維度:一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二是轉變發展方式,使經濟增長和發展轉移到主要依靠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的軌道上來;三是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是江西實現高速增長、奮力崛起的方向。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改變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只注重增長而不注重發展的思路;在實施區域創新戰略中,政府的任務主要不是實施項目,而是致力於創造一個有利於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環境,在市場准入、企業融資、研究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技術創新及科技產業化的發展搭建平台;在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中,合理地利用當地經濟自然資源、科技資源和文化資源,引進先進技術,獲得技術供應,主動承接沿海和海外支柱產業的擴散並努力做好配套,千方百計地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產業落戶江西;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和力度,增強大型國有企業自我發展和自我提升產業結構的內在動力,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投入的主體,用於研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科研機構轉變為面向市場競爭進行技術創新的主體和法人實體,加強企業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聯合技術開發,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和社會各界,採取多種形式創辦民營科技企業或創建多種所有制的風險投資公司,建立服務於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資本市場體系。從注重硬環境建設向注重提供優質服務的軟環境建設轉變。軟環境不是優惠政策,它應該包括人文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市場環境和管理環境(或稱政務環境),而與經濟發展更緊密、更直接的是政務環境。江西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有效地支撐了經濟快速發展。但如果政務環境不利於經濟的發展,這不僅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也會極大地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甚至對地區的發展失去信心而離去。因此,政府的有效性是關鍵。盡管這個問題容易引起注意,但卻不容易進行改進,因為管理環境的改變或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改革者自身的利益。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搞好招商引資工作,這是現階段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經濟的全球化形成了人財物的大流動,人財物在哪裡聚集,哪裡經濟發展就快。除自然稟賦外,人財物流動本質上並不是靠多麼特殊的優惠政策,而是看是否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規范的市場機制。顯然,能創造這一環境、促進一這機制形成的主體是政府。投資環境的改善,主要在於營造比較優勢。一個地方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者,就必須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要有觀念上的比較優勢。現在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差距就是觀念上的差距。很明顯,一個地方有沒有觀念上的優勢與這一地方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所有創新當中,觀念創新應該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因為觀念是指導人們行動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政府要不斷推動思想解放,通過思想解放,形成觀念上的優勢,進而在全省范圍內形成關注開放、參與開放、服務開放的濃厚氛圍。二是形成合理、公開、公平的稅費環境。對於投資者提出的要求,政府要慎重對待。要在國家政策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滿足其要求,而不能向投資者開「空頭支票」,輕易許諾無法兌現的諾言,否則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在政策問題上,主要是做到公開、平等、公正與合理,給予投資者實實在在的支持。三是強化規劃布局,重視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是企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招商引資的落腳點。因此,政府必須完善區內的水電路等設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四是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全社會的信用觀念。五是政府優質高效的服務。真正的投資者在優惠政策方面並沒有過分要求,絕大多數是看政府的服務意識強不強,在市場經濟中角色轉換是不是到位。各級政府應加強自身的改革和建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作成本。從逐步的、積累式改革向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產業發展規律的新體制、新機制轉變。經濟增長取決於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的產生,需要在制度和機制上做出安排和確立產權,以便對人的經濟活動造成一種激勵效應,以提高效率。當前,在發展支柱產業上江西表現出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作為宏觀調控的政府對支柱產業的發展所直接動用的資源越來越少;一是作為支柱產業主體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其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投融資機制、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分配與激勵機制等都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第一個現象是市場經濟要求的必然結果,如果「有形的手」對資源過多配置,就必然在社會總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出現資源配置的不公平,造成投資主體的法律地位難以保障。第二個現象是江西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中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最終要靠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解決。一方面我們要把各種經濟成分納入統一管理,加強對國有資產和土地開發的合理利用,提高投入回報率,在全省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要把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有企業發展、國有資產和重組結合起來,改革國有資產配置結構,使國有資產投向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要通過體制的創新,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各個社會階層的積極性,破除對非公有經濟的各種偏見、歧視和限制,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抓民營經濟,積極為社會投資提供項目載體和投資空間,打破優勢行業和重點行業存在著的嚴重的行政性壟斷,推動支柱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
❷ 江西省經濟發展狀況及主要工業支柱產業情況
近年來,堅持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企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使我市工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產業產品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業是我市七大支柱產業之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五」以來以原油煉化、乙烯加工上規模和化工延伸為主線的大規模改造,使石化工業基本形成了煉油、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化肥、農葯、精細化工、塑料加工等25個行業,27大類400餘種產品,年產量達1463萬噸以上,規模效益比較明顯的產業基礎。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達到1050萬噸/年,乙烯加工能力達到了70萬噸/年,形成了440萬噸/年催化裂化、120萬噸/年延遲焦化、120萬噸/年催化柴油加氫、60萬噸/年焦化汽柴油加氫、60萬噸/年連續重整、40萬噸/年芳烴抽提、40萬噸/年潤滑油基礎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萬噸/年合成樹脂、26.5萬噸/年合成橡膠、58萬噸/年尿素、15萬噸/年濃硝酸、4萬噸/年1—丁烯、2萬噸/年順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蘭州新西部維尼龍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優勢企業繼續做大做強。藍星公司20萬噸甲醇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一期1600萬噸特種纖維等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團與蘭州石化達成了全面的合作協議,將共同出資22億元,建設20萬噸/年碳四深加工和6萬噸丁基橡膠項目,目前已進入選址階段。
面向行業的石化產業研發體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專業科研設計院所、13所大專院校,成為石化產業研發創新的重要平台,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達到2萬人,成為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其中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擁有羥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固體潤滑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個高技術研究中心、六個研發中心和九個聯合實驗室,是國內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機構之一。蘭州石化研究院在煉油與石油化工催化劑、合成橡膠、樹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環保等領域有較強的研發實力;蘭州石化公司技術中心是合成膠乳、精細化工產品領域的研發中心。
2007年石化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4.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4%。
(二)裝備製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通用機械製造、電工電器、儀器儀表等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強基礎和發展實力的裝備製造業體系。2007年裝備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30.8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過實施或建成國債項目蘭石大型加氫反應裝置改造生產線、耐馳螺桿泵生產線異地改造、眾邦公司電線電纜生產線、長虹電焊條、環保設備廠、蘭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大大提升了裝備製造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引進了吉利汽車這一著名品牌,建成一期實現整車下線,對於整合我市裝備製造業資源,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改善我市裝備製造業整體形象、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裝備製造業加快行業整合重組,蘭州機床廠、蘭州制桶廠、量刃廠等一批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資產重組,煥發新的生機,上海寶象等戰略投資者重組蘭州建通總廠與省化機廠,組建蘭州聯合重工,實施出城入園搬遷改造,將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裝備、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
突出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製開發了9000米電驅動沙漠鑽機、直升機吊裝鑽機、表面蒸發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計、高溫高壓合金閥門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奠定了蘭州依然是國家重要石化裝備基地之一;蘭州電機廠交流調速電機和變頻器填補我國空白,組建風力發電工程中心,研製成功兆瓦級風力發電裝備;510所、蘭州真空設備廠自主研發的真空獲得和應用系列設備,與國際同步,空間模擬實驗裝置及低溫液體貯運容器在保障我國神舟飛船發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官產學研合作, 2007年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與蘭州理工大學聯合組建了閥門產品研發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閥門產品的整體研發能力和行業技術水平,這是我市振興裝備製造業過程中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我市產學研一體化的又一次具體實踐。國家乾燥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州交大綠色鍍膜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先後組建成立,蘭石技術中心升格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市裝備製造業已經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電機廠、蘭石)、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佔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的一半以上,成為我市裝備製造業研發和提升競爭力的強大平台。
❸ 江西樂平的工業發展怎麼樣
有童家山工業園和塔山工業圓
童家工業園位於樂平市區東郊,總規劃面積2000餘畝。從1997年10月開始建設,政府已投資金1000餘萬元,一期開發土地400畝,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備。
截至2002年底,進園企業達46家,企業固定資產投入1.6億元,產品主要有酒類、氨基酸、鮮奶、硅砂、水泥彩瓦、衛生巾、航空襪、化工原料、玻璃製品等,其中投產企業31家,2002年企業完成總產值8182萬元,利稅780萬元。
塔山工業園位於樂平市區南郊翥山腳下,總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主要依託我國大型化工聯合企業江西化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和江西電化有限責任公司,園內以創辦化工、醫葯等企業為主,園區可使用面積4425畝,其中工業用地2617畝,商業服務、道路及各種公共設施用地1808畝,園區綠化率達40%。
塔山工業園採取「築巢引鳳、逐步開發、市場運作、滾動發展」的運作模式,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以興辦高科技企業為主,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進園企業30家,成為年產值10億元的高科技園區。
兩工業園總規劃面積6000餘畝,前期已開發1000畝。工業園採取「高標准設計、高起點開發,封閉式管理、一條龍服務」形式運作,引得客商紛至踏來。
截止2001年底,進園企業已達38家,主要涉及化工、食品、建材、紡織四大門類,其中年產值過500萬元的企業10家。
兩工業園隔江相望,猶如兩艘「航空母艦」,將載著樂平工業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❹ 江西要發展何種工業,才能使經濟走到中國前列呢
任何一個人口有數千萬的地區,是不可能僅僅依靠一個產業而興盛起來的,土豪沙特除外。你看,我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那一般都有幾個發展得相對好的產業。比如福建的服裝、鞋帽、食品、農產品加工等幾個產業發展都不錯;廣東的汽車、電子、紡織、家電、五金等產業在全國都實力很強。
因此,我的看法是現在不是選擇要發展什麼製造業,而是要去迅速壯大兩三左右製造業。但是要走在全國前列是不太可能,江西的資源稟賦並不足以使江西成為經濟大省。
❺ 新余的工業發展優勢是什麼
近幾年江西省新余市的工業沿著「快速、穩定、協調」的路徑科學發展,工業經濟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形成了「以強勢工業促新型工業城綠色崛起」的良好格局。2011年2月23日中國工業報記者了解到,2010年新余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分別達到270.4億元、1230.3億元、118.1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4.4倍、5.2倍、7.9倍。「十一五」期間分別年均增長34.5%、39.1%、51.1%,工業三項主要指標實現了五年翻兩番。2010年全市實際完成外貿出口20.1億美元,是2005年的47.9倍。
前瞻網 指出十二五」期間是新余市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經濟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爭當江西工業經濟發展排頭兵的關鍵時期。為科學指導「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快速穩定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素質,加速建設國家新能源科技城和新型工業城,新余市先後完成了《新余市「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新余市「十二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新余市鋼鐵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新余市「十二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等4個發展規劃。
前瞻網發布的 中國工業園區建設與運營市場前瞻及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指出
新余市將堅持調優結構與做大總量並舉,以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切入點,以建設國家新能源科技城為目標,把「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適度發展重化工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轉型的戰略支點,全力推進三大產業和三大園區加快發展,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突出抓好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突出抓好百億企業和千億產業培育,加快構築具有鮮明產業特色和市場競爭優勢的新型工業體系,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到2015年,多晶硅料產量8萬噸,多晶矽片產量15吉瓦,晶硅電池產量15吉瓦,太陽能電池組模件產量10吉瓦,鋼材產量1200萬噸,電解鎳產量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和鋰鹽產量5萬噸。共組織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42個,計劃總投資130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7個,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在將新鋼集團公司培育成主營業務收入超600億元的企業、將江西賽維公司培育成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的企業,將江西瑞晶公司、江西升陽公司、吉陽公司、新余新鋼板材公司、江鋰公司、新盛公司、中冶南方、新華金屬製品公司、贛鋒鋰業公司、江西億鉑科技公司培育成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企業;將光伏、鋼鐵、動力與儲能電池三大產業培育成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過千億的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0億元,創利稅總額400億元。
為此,新余市正在著力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著力抓好「十百千億工程」建設。組織實施「十百千億工程」,在繼續做大做強現有新鋼公司、江西賽維公司兩戶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企業的基礎上,力爭「十二五」期間,新增10戶主營業務收入達百億的優強企業,並力促形成光伏、鋼鐵、動力與儲能電池三大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過千億的優勢產業,打造一支建設新型工業城的主力軍。把實施「十百千億工程」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採取特殊政策、特殊服務、特殊辦法,開辟百億企業和千億產業的「綠色通道」,調動一切力量向「十百千億工程」傾斜,推動各類要素向「十百千億工程」集聚,為百億企業和千億產業快速做大做強創造最佳的外部條件和發展環境。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