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社會與後工業社會的差別
1、定義不同:
工業社會,是指工作將社會工作的專門知識和方法運用於工商企業,幫助員工解決個人的、家庭的和工作上的種種困擾,使之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社會工作。後工業社會又稱知識社會,後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
2、方向不同:
工業社會目的在於提高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工作適應關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穩定,提升合理而有效率的生產工作環境,而後工業社會是從事服務業,服務業指的是除上述兩種產業之外的商業、財經、交通、衛生、娛樂、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等。
3、特徵不同:
工業社會具有以下特徵:
①以大機器的使用和無生命能源的消耗為核心的專業化社會大生產占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
②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生產效率全面提高。
③社會分化劇烈,社會分工精細。
④社會流動性增強,業緣關系取代了血緣和地緣關系而成為人們社會關系的主要形式,個人發展的機會和自主程度增多。
⑤法治取代人治成為政治系統運行的基本方式,社會的民主化程度提高。
後工業社會特徵:
①經濟結構從商品生產經濟轉向服務型經濟 任何國家的經濟,隨著逐步工業化,各產業的生產率將發生變化,從而必然會產生大多數勞動力轉向製造業的發展趨勢;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對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大。
②軸心原則是理論知識日益成為創新的源泉和制定社會政策的依據 工業社會是生產商品、協調人相機器關系的社會。後工業社會則是圍繞知識,為了創新和變革,實施社會控制和指導而組織起來的社會;這樣也就形成了必須從政治上加以管理的新型社會關系和新型結構。
(1)後工業資訊社會是什麼擴展閱讀:
1、工業社會的弊端:
①工業社會是在農業社會長久積累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基礎之上演變而來的,更是對農業社會的超越,然而,工業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由順應而至掠奪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②城市化的極度發展壓縮了人們的生存空間;
③高節奏、強競爭的生活加重了人的心理負擔和生理不適;
④人際交往中的事本主義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2、後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學者丹尼爾·貝爾對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以理論知識為中軸,意圖是人與人之間知識的競爭,科技精英成為社會的統治人物。
㈡ 所謂的後工業時期是什麼
後工業化時代: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人類逐漸進入了後工業化社會。後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是美日英法德等發達國家率先進入的。克拉克(1940)指出隨著全社會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再向第三產業轉移。由於某些產業的加工領域被轉移到其他地方,導致這些產業加工領域的就業量不再增加,所以大部分發達國家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越來越小,甚至減少。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的消費從物品逐步更多地轉向服務。在後工業化時期,第一、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將趨於下降,唯有第三次產業比重的持續上升。
㈢ 什麼是後工業社會
後工業社會是某些資產階級學者劃分的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D·貝爾1959年在奧地利薩爾茨堡第一次提出,並在1973年發表的 《後工業社會》 一書中進行專門闡述。貝爾把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前工業社會(或稱農業社會),人們依賴於自然界提供的原料和人的體力,經濟主要由農業、礦業、漁業和林業部門構成。
第二階段為工業社會,人們對自然界的依賴減少,用能源代替體力,依靠技術和機器從事大規模的商品生產。經濟主要由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等部門構成。第三階段為後工業社會,人們依賴於信息,將致力於發展服務業。繼貝爾之後的著名人物還有布熱津斯基和托夫勒。
後工業社會理論
從社會學和文化學的觀點看,科學和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知識領域的空前擴張,深刻地影響了乃至規范著人類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模式。科學的成就使一切事物失去神聖性、神秘性和縱深感,以至被「非神秘化」,並進而改變了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文化意識,導致了廣泛的「反文化」和「反美學」。
例如,電視成為最強大的主流媒體,並和無孔不入的消費文化相結合;廣告和廣告形象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強大影響,等等。
文化享受已經不再是精英階層的專利,而是成為可以批量生產的商品。沒有任何藝術天賦和藝術修養的人也可以利用科技知識生產出「藝術品」來。這些對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崛起具有決定性作用。
㈣ 後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後工業化是指服務業的產值和就業超過工業和農業。
後工業化是1973年由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提出的。他分析了後工業社會的五大特徵,並都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得到了檢驗。
後工業社會的第一個最簡單的特點是大多數勞動力不再從事農業或製造業,而是從事服務業。經濟方面的標志是由商品生產經濟變為服務經濟;職位方面的標志是專業和技術階段處於優先地位;在決策方面,則是創造新的「知識技術」。
(4)後工業資訊社會是什麼擴展閱讀:
服務業經濟活動最基本的特點是服務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緊密結合。由此而形成了其經營上的特點:
1、范圍廣泛。由於服務業對社會生產、流通、消費所需要的服務產品都應當經營。因此,在經營品種上沒有限制。服務業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展業務,因而也沒有地域上的限制。在社會分工中,是經營路子最寬、活動范圍最廣的行業。
2、綜合服務。消費者的需要具有連帶性。如旅店除住宿外,還需要有通訊、交通、飲食、洗衣、理發、購物、醫療等多種服務配合。大型服務企業一般採取綜合經營的方式;小型服務企業多採取專業經營的形式,而同一個地區的各專業服務企業必然要相互聯系以形成綜合服務能力。
3、業務技術性強。
4、分散性和地方性較大。服務業多數直接為消費者服務,而消費是分散進行的。因此服務業一般實行分散經營。各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不同,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定差別,特別使一些為生活服務的行業,地方色彩濃厚,因而服務業又具有較強的地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