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革命的時間是什麼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⑵ 工業革命的時間是什麼
工業革命的時間是: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標志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標志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
3、第三次工業革命
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標志人類進入科技時代)
4、第四次工業革命
21世紀開始第四次革命,(標志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工業革命的影響: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4、工業革命使人感覺「人定勝天」,各種物質對人思想的沖擊很大。
5、工業革命的大工業物質化,社會矛盾對立,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
6、物質的大量富餘和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矛盾加劇,革命思潮洶涌,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使近代國家體制真正產生。
⑶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在什麼時期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19世紀70年代開始
突出特點:
電力的開發與應用
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新應用
遠距離迅速傳遞信息技術的發明
同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相比,"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有什麼特點 "
首先,具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其次,工業革命的新階段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伴隨電氣化的實現,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工業發展勢頭後來居上.
工廠規模很小,數量也比較少;
工業革命後期工廠林立,廠房寬敞明亮,生產規模大,生產效率高,工廠前聚集著上下班的工人.
美國發展了大規模生產的兩種主要方法. 一種是標准化的生產方法,即製造標準的,可互換的零件,然後以最少量的手工勞動把這些零件裝配成 完整的單位.發明家伊萊·惠特尼;
第二種方法是流水線生產方法,1913年由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首創,設計出裝配線,即在實行生產自動化和產品標准化的基礎上,利用高速傳送裝置,把生產過程,組成流水作業線.
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很多新的生產方法被創造出來,工廠的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
流水線生產方法通過連續不停地運轉,強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迅速增加產品的數量,實行這種制度簡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可降低生產成本,但勞動強度增加,對工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害.因此學生的兩種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流水線.
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
紡織業,機械製造業,冶金業,采礦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
主要工業門類
美國,德國
英國
工業發展領先國家
電動機(格拉姆)電燈(愛迪生),汽車(福特),飛機(萊特兄弟)電話(貝爾)……
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蒸汽機(瓦特),蒸汽機車(史蒂芬孫)……
主要技術發明成果和發明人
⑷ 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時候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
(4)工業革命的新階段在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不再局限於簡單機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
以互聯網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系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局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並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⑸ 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期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編輯本段]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
⑹ 工業革命經歷了幾個階段
工業革命的浪潮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蒸汽為動力,首先發生在英國,波及的范圍主要在歐洲和北美,稱為「蒸汽時代」;19世紀70年代以後進入第二階段,電能開始普遍採用,稱為「電氣時代」,其重要成果由歐美波及到世界各地。
工業革命的影響:
(積極)
1. 工業革命浪潮創造了機械環的大生產方式,社會生產力空前提高,使人類極大地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2. 作為工業革命浪潮發源地的西歐,人口增長迅速,並且大量對外移民,改變了原來的人種分布格局。
3. 工廠化生產需要聚集大量勞動力,從而促進了人口的自由流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新興城市不斷涌現。
4. 為適應城市生活的節奏,核心家庭成為城市的主要家庭模式。
5. 西歐資產階級得以最終戰勝封建階級,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制度。
6. 是發達國家大多數人口首先擺脫了貧窮。
7. 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經濟和文化交流。
8. 導致了大眾文化的形成。
9. (局限性、消極因素)
10. 工業生產把工人變成了機器的附庸。
11. 在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的條件下,由於供需等矛盾而導致種種經濟危機現象的發生。
12. 掌握先進生產方式的西方工業國家為了開拓市場、獲取原料,壓迫和掠奪殖民地國家,並把人類拖進了規模空前的世界大戰。
13. 工業生產大量消耗地球上不可再生資源,造成資源枯竭,並嚴重破環了自然環境。
⑺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後期;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1776年 英國 著名發明家 瓦特 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後來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這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第一工業革命標記: 主要改變傳統的手工製作,改用蒸汽機機器替代。
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開了歐美實惠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當時中國還處於清朝乾隆年間,也是中國封建集權發展的最頂峰,當時中國國力還非常強大,即便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仍然視中國為天朝上國。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也開始於英國。
標記就是: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受益:歐美。工業布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四、三次革命主要標志: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7)工業革命的新階段在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一、第四次工業革命簡介: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二、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要到來
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7日至11日舉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廠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規模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
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概念受到關注。輿論認為,作為工業領域的全球領先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推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參展商和觀眾們對本屆展會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德國聯邦科研部專家伯伊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加強德國作為技術經濟強國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06年的,聯邦政府就已經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該戰略文件重點為《未來項目—「工業4.0」》。
聯邦政府從2010年到2013年為高技術戰略大約投入270億歐元,對未來項目的專項投資達83億歐元。為了進一步落實「工業4.0」的計劃,最近德國三大工業協會—德國信息技術、通訊、新媒體協會。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以及德國電氣和電子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三大協會」)決定,三大協會共同建立一個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平台」的辦事處,該平台已正式啟動,旨在推動實施聯邦政府制定的高科技戰略。
漢諾威工博會負責人柯克勒認為,「工業4.0」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已成為核心題目,在未來10年至15年,製造業的綜合整合將對全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到來。
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發源於西方國家及衍生國家,並由他們所創新所主導。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1760-1840年),標志著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電氣時代」(1840-1950年),使得電力、鋼鐵、鐵路、化工、汽車等重工業興起,石油成為新能源,並促使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更是開創了「信息時代」(1950-),全球信息和資源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也達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興未艾,還在全球擴散和傳播。
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生態成本,急劇地擴大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
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空前的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多重挑戰,由此引發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工業革命,一系列生產函數發生從自然要素投入為特徵,到以綠色要素投入為特徵的躍遷,並普及至整個社會。
21世紀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在過去200多年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上,我們曾先後失去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
在前兩次工業革命過程中,中國都是邊緣化者、落伍者,急劇地衰落,由於錯失工業革命機會,中國GDP佔世界總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後就要挨打,這也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後中國在極低發展水平起點下,發動國家工業化,同時進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信息革命中,我們也僅僅是僥幸上了末班車,還是個「後來者」,因為對外開放才成為「追趕者」。
但是中國實現了成功追趕,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術)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正在成為領先者。進入21世紀,中國第一次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加速信息工業革命的同時,正式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
這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它的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面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
以歷史視角觀察,用工業化的角度觀察,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綠色革命已經來臨。中國能趕上這一革命的黎明期、發動期,是不易的、也是萬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