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城有什麼發展

工業城有什麼發展

發布時間:2023-01-24 18:09:15

Ⅰ 余箐工業園2020有什麼新規劃

1.規劃概述
(一)規劃范圍
此次規劃的余箐工業園,位於珙縣北部,其用地主要位於余家、雙河、箐林三個行政村內。四至范圍為:東至珙縣與長寧縣的行政邊界,南至余家村魚池灣、箐林村邊界,西至自然山體的山谷及山脊線,靠近珙縣白家村,北至宜珙公路和宜珙鐵路,規劃面積為612.56公頃,園區建設用地面積為582.97公頃。
(二)規劃區功能定位
余箐工業園區定位為「以陶瓷玻璃、新材料為主導,倉儲物流、機械加工、現代服務配套功能完善的建材園區,新型生態園區和產城一體化工業園區。」
(三)總體布局
余箐工業園總體規劃布局結構為:「一軸、一環、一心、六片區」。
一軸:以余箐大道為工業區的主要發展軸線。
目前規劃區內主要的對外交通聯系道路為位於規劃區北部的宜珙公路,園區已經建設有一條與宜珙公路基本垂直的縱向主幹道—余箐大道,規劃將其作為工業區的發展軸線,使工業區建設可沿余箐大道逐步縱向發展,有利於整個工業區建設的有序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工業區的建設風貌得到集中體現,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觀。

Ⅱ 為什麼要發展工業經濟工業園區在其中的作用。從著名的理論角度出發說

工業園區(1nstrial Park),日本和韓國稱工業團地,中國香港稱工業村。它是二戰後一些發達國家為發展經濟、改善城市布局結構,所採取的一種重要的企業地理集中的建設方式。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工業園區起到了引進外資、促進工業發展、解決就業、擴大出口和增加外匯收入的作用。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興辦各類工業園區對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新技術研發、振興出口導向工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上早期建設的工業園區中,美國矽谷、中國台灣新竹、印度班加羅爾、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安蒂波里斯、韓國大德、以色列拉馬特-霍瓦烏和愛爾蘭國家科技園等八大工業園區的成功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認可,被公認為世界一流園區的代表。它們共同的特徵就是發展迅速,擁有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產業領域,關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建立了一套適合園區自身發展的模式,例如矽谷,它通過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來應對當地經濟衰退,最終成為美國甚至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之地。

我國工業園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起步於1979年的深圳蛇口工業區,到2000年底,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擁有總資產111億元,凈資產由開發時的2億元人民幣滾動發展到56.3億元,年銷售收入47億元,稅後利潤近4億元,連續8年取得AAA級信用評級,有下屬全資和合資企業 70多家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經過二十多年的創業,現在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金融、證券、旅遊文化娛樂、商貿、港口、房地產、石化儲運與銷售、供水供電及通訊、電子、軟體、信息技術等現代高科技產業於一體的現代綜合性企業集團。蛇口工業集團以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出中國改革和經濟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在這里誕生了全國第一家企業銀行———招商銀行;全國第一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成為中國改革的「試管」、對外開放的「窗口」,並以經濟建設的「蛇口模式」為世人關注。

近30年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工業園區各項政策的不斷完善,工業園區發展不斷加快,其作用日益顯現。工業園區的建設直接促進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如今,全國已經建立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含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的蘇州工業園區、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寧波大榭開發區、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海南洋埔經濟開發區)。長期以來,54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都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實現工業增加值7414億元,工業總產值 30219億元,稅收收入1570億元,出口1492億美元,進口1339億美元。工業園區作為現代產業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載體,其重要性愈加凸顯。

首先,工業園區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拉動GDP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火車頭。以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為例,該工業園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二戰後,新加坡是一個缺乏資源、工業基礎落後、失業率極高的彈丸之地。為了改變這種面貌,新加坡建立了開發區,選擇了以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為主的發展道路。裕廊位於新加坡島西南部的海濱地帶,距市區約10多公里,面積為60平方公里。此地區原本為荒蕪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澤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的良好自然地理條件。1961年政府計劃在裕廊劃定6480公頃土地發展工業園區,並撥出1億新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1968年園區內的廠房、港口、碼頭、鐵路、公路、電力、供水等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鎮管理局(JTC),專門負責經營管理裕廊工業區和全國其它各工業區。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島內已建立了30多個工業園區,共佔地8025公頃,已開發5069平方公里,包含了7000多家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對新加坡GDP的直接貢獻率為25%,僱傭了全國1/3以上的勞動力。裕廊工業園區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實現了快速工業化,且時至今日依然保持發展活力。其開發模式一直是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和模仿的對象。

又如,江蘇省的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十三年來,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460億元。200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0億元,增長19%,超過了青海全省GDP總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2.5億元,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395億元,增長11%;進出口總額500億美元,其中出口251億美元,分別增長23%和31%;新增注冊外資3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在較高平台上繼續穩步增長。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4% 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6%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30%的進出口總額。

其次,工業園區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產業集群化是21世紀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工業園區專業化開發建設是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最主要的力量。工業園區在依託一定的區域條件和資源稟賦基礎上,對產業鏈下的各個產業聚集能力越高,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就越強,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聚至麾下。有「亞洲矽谷」之稱的印度班加羅爾軟體園就是一個突出的範例。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該園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 IT產業集群,英特爾、微軟、惠普等IT巨頭在此均設有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又如,國內珠江三角洲各工業園的專業化發展形成了以計算機、家電為主的產業集群,百公里內即可完成90%以上計算機零部件、80%以上的手機部件以及100%的彩電部件的采購。工業園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僅可以形成資源高地、技術高地、人才高地,還可以大幅提高輔助產業的專業協作程度和產出效率。

再次,工業園區已成為產業升級與和諧發展的孵化器。園區經濟的發展,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周邊區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業園區隨之也由單一工業化的經濟功能區逐漸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區發展,這是工業園區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一些優秀工業園區的實際情況已印證了這種轉變。崑山工業園區已經與崑山市融為一體,無錫高新技術工業園已與無錫新區融為一體,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甚至直接將市政府等行政中心機構及商務區、生活區規劃在工業園一期的核心地帶。

第四,工業園區的發展對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1955年法國發展經濟學家佩魯提出了「增長極」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在經濟增長中,由於某些主導部門或有創新能力企業或行業在一些地區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種資本與技術高度集中、具有規模經濟效益、自身增長迅速並能對鄰近地區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增長極」,通過具有「增長極」的地區優先增長,可以帶動相鄰地區的共同發展。如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以政府推動型的發展模式設立若干個經濟特區,從而改變了我國傳統產業在地理上的分布特徵,建立了以新興城市為圓心、以新興產業鏈的邊界為半徑的動態的增長極。由於這種增長極的形成有著顯著的偶然性,所以在後發優勢地區內利用以政府為主的開發區建設模式,可以在資金、土地、勞動力要素供給方面提供低成本的流動,從而加速本區域內增長極的形成。增長極往往也會帶來很大的技術溢出,從而改變區域產業結構和建立區域競爭優勢。

顯而易見,工業園區的發展絕不是僅僅實現資源轉換、循環利用、增加GDP、增加稅收和解決就業,更重要的是工業園區能通過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提升全省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成為青海今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業基地。

Ⅲ 蘇州工業園區是哪一年開始建設的近年來蘇州市的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了《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和李光耀資政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起動。

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第一,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第二,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第三,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

1999年9月14日,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召開了第四次會議,確定了園區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集中建設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業區,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區。同時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以滾動的方式向前發展,根據市場要求,繼續開發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對於未來的發展,雙方一致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合作框架不變,開發主體合資性質不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雙方合作支持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變。
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千米,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2002年02月23日,經報請省政府批准,蘇州市政府同意撤銷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婁葑。區劃調整後,婁葑鎮行政區域面積90.84平方千米,總人口8.04萬,轄10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蘇州工業園區2003年區劃一覽】 2003年,轄4個鎮;將跨塘鎮臨湖村劃歸婁葑鎮管轄。(** 區劃名錄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跨塘鎮 轄:居委會(橋北、新鎮);村委會(蠡塘、婁江、婁東、婁中、湖濱、劍湖、古婁、上樓)。
唯亭鎮 轄:居委會(唯亭、亭南、涇巷、東亭家園);村委會(浦田、夷陵山、施家濱、懸珠、陽澄湖)。
勝浦鎮 轄:居委會(勝浦鎮街道、金苑新村、吳淞新村、園東新村);村委會(金港、金東、吳巷、勝巷、旺坊、南盛)。
婁葑鎮轄:居委會(新蘇、葑誼、葑塘、團結、星灣、獨墅湖、斜塘);社區居委會(蘇安南、蘇安北、官瀆、東港家怡、東港家樂、金益、蓮香);村委會(板陽、洋涇、倪庄、金厙、群力、東旺港、華蓮、周葑、宅前、墩頭、斜浜、金田、東巷、盛墩、建國、聯合、南旺、南夏涇、姚東、西馬、田巷、南沙里、臨湖)。

【2004年底】 轄4個鎮。(**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
婁葑鎮 面積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
跨塘鎮 面積33.59平方千米,人口 39751人。
唯亭鎮 面積82.15平方千米,人口 32171人。
勝浦鎮 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 49266人。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5]33號),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和跨塘鎮實施合並設立唯亭鎮。據此唯亭鎮將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域,人口5.8萬,轄1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在建設小康社會中率先發展

http://www.subaonet.com 2006年09月02日 蘇州新聞網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蘇州波瀾壯闊進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建設史,是振奮精神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的奮斗史,更是轟轟烈烈繼續在高平台上加快發展的發展史。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一組組擲地有聲的數字,令人振奮,令人自豪。細細地解讀這些數據,可以真實具體地展示蘇州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可以深刻地領悟蘇州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

GDP居全國第五位

「十五」時期,是蘇州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連續跨越大台階的五年。繼2002年、2004年蘇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跨越2000億元和3000億元的台階後,2005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6億元,在總量上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66766元,摺合人均超過 8000美元。短短五年,GDP連續跨越三個千億元級的大關,年均增長15.5%%,增速比「九五」時期高出3.9個百分點。GDP列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之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比2000年提升了2個位次。

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二位

「十五」時期,蘇州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方略,抓住國際製造業轉移的大好時機,積極加強「三帶」(即沿滬寧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長江的基礎產業帶和沿滬浙的配套製造業產業帶)建設;大力推進「兩個」計劃(即「IT產業倍增計劃」和發展規模企業「220計劃」),努力打造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2005年,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7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31.1%%;總量繼續擴大,工業生產總值跨過萬億元大關,達 1212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08億元,五年間年均分別增長27.3%%和32.8%%。蘇州的工業總產值列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之後,位居全國第2位,比2000年提升了4個位次,蘇州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

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第二位

五年來,蘇州緊緊抓住中國加入WTO等有利機遇,主動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堅持把開放型經濟作為第一性經濟來抓,堅持把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著力加快5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和功能的提升,促進全市開放型經濟在較高平台上實現量增質升。「十五」時期,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107家在蘇州投資,累計注冊外資57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98億美元,分別為「九五」時期5倍和2.6倍。2005年,全市(按原口徑統計)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僅次於上海位居全國第2位。

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三位

五年來,蘇州積極推進進出口主體、產品、市場和方式的多元化,重視推進大通關和口岸建設,促進進出口貿易繼續高位增長。「十五」時期,蘇州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年均增幅雙雙達到47%%以上。特別是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其中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9.5%%上升到2005年的8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了27.5個百分點。2005年,蘇州進出口總額1405.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727.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僅次於上海、深圳居全國第3位,比2000年又提升了1個位次。

地方財政收入居全國第六位

五年來,隨著全市經濟的加快發展、新增長點的大量涌現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加上全市各級充分發揮財政服務於經濟、服務於社會的作用,全面推進和深化各項財政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增收的積極性,從而使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地方財力明顯增強,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同時對國家的貢獻也日益增多。2005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718.1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6.8億元,均比2000年翻了兩番,年均增長30%%以上;一般預算收入的總量、增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國大中城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顯示了蘇州雄厚的經濟實力。

民營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蘇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注重完善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市委、市政府制定並全面實施《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以及各項配套政策,加強了發展民營經濟工作力度,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構築服務平台,為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2005年末,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確定的民營經濟注冊資本三年翻番的目標。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分別為9.24萬戶和 23.08萬戶,數量名列全省第一位;注冊資本分別為1706億元和94.6億元,私營個體經濟注冊總資本比「九五」期末增長7.6倍;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市稅收的比重達29.5%%,完成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由此,也促進蘇州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和規模經濟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服務業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制定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作出了《關於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確定了服務業發展的三大重點,明確提出要形成結構優化、特色明顯、功能完善、開放度高的服務業體系,使服務業成為「打造蘇州起飛的另一翼」。在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勵推動下,生產性服務業的領域不斷拓展,新興服務業日益壯大,傳統性服務業加快提升。2005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56.3億元,位居全省第1 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8%%。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的確是令人矚目的。蘇州以佔全國0.46%%的人口、0.09%%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佔全國2.2%%的國內生產總值、2.3%%的財政收入、9.9%%的進出口總額和8.5%%的外商直接投資的佳績。雖然數據不能代表蘇州經濟發展的全部內容,但數據是最有說服力和直截了當的事實。上述一組組活生生的數據不僅詮釋了蘇州過去五年經濟發展的輝煌,而且也預示著蘇州又一次經濟起飛的未來。

Ⅳ 我國四大工業區各發展什麼工業為主,主要原因是什麼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等。
(津京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和山東的煙台等又合稱為環渤海工業帶)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泛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
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 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較近,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使四地區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所謂重工業就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的工業,輕工業就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綜合型工業就是兩者協調發展。輕工業相對重工業更加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京津唐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 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

但是,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征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基礎農業受到明顯削弱;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葯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長三角 (滬寧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指以上海為經濟中心,以滬寧杭為主體的一系列大中城市

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 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豐腴,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類型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Ⅳ 交城工業發展情況

山西孝義經濟開發區 煤炭化工、建材、耐火材料

山西文水經濟開發區 化工、機械加工

交城經濟開發區即夏家營生態工業園
2006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並更名為山西交城經濟開發區
園區基本情況 2002年9月份,交城縣委、縣政府開始籌建夏家營生態工業園區,2003年5月份,經呂梁行署批准正式成立「呂梁地區夏家營生態工業園區」,2003年11月份,《夏家營生態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經省經貿委論證通過,成為全區唯一通過論證的園區。夏家營生態工業區坐落於交城縣東部,是交城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平台。園區規劃面積為21.75平方公里,涉及兩鎮14村,人口14000餘人。2004年6月,由山西省呂梁地區清理整頓土地市場辦公室整合保留,經省國土資源廳做出規劃,審核面積為13平方公里,以307國道為軸線分南、北兩區。園區現有企業80餘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9戶,初步形成了以煤焦、化工、冶煉、機械鑄造、建材為特色的符合工業生態系統的工業產業集聚區。2004年園區規模以上的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7301.7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46%;完成銷售收入170888.64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37.14;實現利稅總額34550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108%。 夏家營生態工業園區距太原市不足50公里,往返太原有太祁高速相連,是省城太原的近郊地區,處於太原經濟強輻射圈內,並且靠近離柳能源基地,是呂梁市的門戶。2004年園區新建、續建項目共20項,總投資50億元,當年完成投資16億元,夏家營生太工業園區已經成為全省及至全國的投資熱土,它在我縣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安排在就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等方面起到了窗口、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

Ⅵ 如何打造工業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製造業也必然向信息化、智能化階段發展。工業4.0及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不僅促進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也讓智能製造成為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我國大多數城市紛紛打造智能製造產業園區,但智能製造產業園區規劃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部署智能製造園區規劃,首先要了解這是個什麼園區種類。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是指生產過程採取智能製造模式的園區,其以「園區+互聯網」為理念,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與製造活動各個環節相融合,對各項設施、服務進行升級,而不管它生產什麼產品。通俗說,智能製造產業園區就是高配版、智能化、科技化,管理成本更低,生產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製造類園區。由於產業園區普遍都具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做好產業園區規劃,才能使後續的招商運營更好地開展,避免空置等問題。

那麼在進行智能產業園區規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適應性

一個地區能否構建智能產業園區,關鍵要從區域區位、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產業基礎、政策規劃、創新能力等維度來衡量發展智能產業園區的適用性。

我國工業化在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工業1.0、2.0、3.0、4.0將在各地區長期並存。工業1.0機械化,工業2.0電氣化、半自動化(用硬體控制),工業3.0信息化即數字化網路化,少人或無人自動化,工業4.0即智能化(引入人工智慧)。這是一個技術與工業發展的過程,不能割裂,也不能跳過。

不同智能產品(服務)具有技術密集度差異,不同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不同項目的投資規模與回收周期也有區別。智能產業園區需要根據園區發展戰略來選擇智能產業(或服務)、主題、企業和項目,而園區的發展戰略受制於區域發展戰略、園區開發運營主體的發展戰略。

系統性

產業園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生態系統,也是城市產業生態系統裡面的子系統,因此,產業園區規劃需要有系統思維。

第一,需要有產業系統思維。一個園區,如果佔地空間比較大,適合引進多種產業,需要明確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布局在園區,關聯產業可以布局在園區裡面或者周邊。一個園區,如果是引進一種產業的專業園區,則需要明確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如果一個園區只有一個企業,譬如華為的歐洲小鎮,則需要明確園區產業、城市與資本的系統之間的協同。

第二,要有區域系統思維。園區的產業系統需要與周邊區域的產業系統協同發展。處於上中下游的同一縱向價值鏈的不同園區,考慮產業對接,共享資源與市場。處於橫向的相關聯產業的不同園區,考慮產業錯位發展,共享資源與市場。園區的產業規劃還需滿足上位政策規劃的要求,在滿足上位政策規劃要求的基礎上,再細分產業、領域、項目的規劃發展。

第三,要有戰略系統思維。產業園區是比較完整的產業生態,需要開發運營主體具有較大運營體量、足夠「自持運營」能力,這又需要園區開發運營主體制定很好的開發運營戰略。

創新性

智能產業園區規劃的創新性推進規劃質量進入新層次,園區主題、招商方式、運營服務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都可以進行創新。園區主題的提煉需要精簡,定位瞄準細分領域,實行差異化經營;園區招商需要與產業規劃無縫對接,需要對目標產業與企業深入了解,建立項目庫。招商還可以聯合入園企業、行業協會與政府機構,利用企業網路拓展招商資源,實現產業聯盟招商。

產業園區需要培育企業成長、培育園區未來的現金流。智能產業園區入駐企業的更多是新生企業,更需要各種培育服務。服務創新提高園區可持續競爭優勢。

智能製造產業園的優勢在於其可構建集「科技研發+產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服務體系,並且能提供風投、融資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迅速轉型,搶佔大時代變革的先機。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的爆發式增長,不僅激發了業內外資金的投資熱情,也使得各地形成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區的熱潮。目前人工智慧和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爭相搶占的科技、經濟制高點,中國製造業應立足長遠,為未來的智能經濟競爭做戰略布局

Ⅶ 工業基地和工業區是怎樣發展來的

工業地域類型之一,指存在於一定地域的、大量生產某種或某幾種工業產品,能全部或部分地滿足全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並能在物力、財力、生產技術力量和生產建設經驗方面支援其他地區的工業生產集中地。它一般是在具有較豐富的資源、優越的建設條件、較強的技術力量和雄厚的經濟基礎,並經較長的發展過程逐步形成的。工業基地按其性質劃分,有專業化工業基地和綜合性工業基地兩種類型。前者指以某一部門為主的工業基地,如山西為我國煤炭工業基地,鞍山為我國鋼鐵工業基地,內蒙古的白雲鄂博為稀土工業基地,甘肅白銀、金昌為有色金屬基地。後者指各工業部門均有一定比例的工業基地,如德國的魯爾重工業區,我國以上海為中心的滬寧杭綜合性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等大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工業區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工業分布相對較為集中的地區。本區范圍內的一些工業部門,一般聯系緊密,內部結構比較協調,並有一定的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設施的基礎。在工業區內,主要包括生產廠房,倉庫運輸設施,動力設施,生活福利,管理設施以及空間綠地等。工業區按性質可分為綜合性工業區和專業性工業區兩種。我國在上海浦東新建立的新技術產業開發工業區,主要依靠上海的科技力量基礎雄厚,發展了以技術為專業的工業區;汕頭特區的龍湖出口工業區,深圳蛇口工業區,珠海特區內的以建材工業為主的廈灣工業區等專業性工業區。廈門特區則是發展出口加工工業,以電子、儀表、輕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五金機械、傢具工藝為主,是綜合性較強的工業區。

Ⅷ 我國四大工業區的優點,缺點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分別是什麼啊

中國四大工業區:京津唐綜合工業區,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地帶(滬寧杭工業區),珠江三角洲工業地帶。京津唐綜合工業區.: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區.: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一、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於溫帶季風區,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

(3)社會經濟因素: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礦、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嚴重

發展方向: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二、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Ⅸ 我國四大工業區的相同的發展優勢是什麼要簡潔回答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南通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京津唐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古老工業基地之一,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佛山、惠州為副一級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汽車製造、核電、旅遊、石化、文化、電子和製造業等。
滬寧杭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上海、蘇錫常(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杭州等。 2.地位:輕重工業都非常發達,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冶金和化工為主體。

各工業區的優缺點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及東南亞較近,多僑鄉,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使四地區中最快的。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該地區有稠密的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網

Ⅹ 工業園有什麼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產業園逐漸被政府所重視,因此產業園成了助推當地經濟的重要武器。那麼,產業園是干什麼的?主要有哪些類型呢?

一、產業園是干什麼的?

1.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園是指由政府或企業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2.帶動關聯產業發展

產業園區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通過共享資源、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

二、產業園主要有哪些類型?

1. 特色產業園區

專門為從事某種產業的企業而設計的園區,園區的產業定位明確。這種園區一般是在區域特色工業也就是地方企業集群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

2.產業開發區

是政府或企業在沒有切實產業基礎的地區徵用土地完善基礎設施, 然後再運營相關成熟模式來形成園區,加上優惠政策招商引資, 吸引企業進駐, 所謂的「築巢引鳳」, 可以稱之為先建園區後引產業的發展模式。

3.按其類型可分為:物流園區、科技園區、文化創意園區、總部基地、生態農業園區等。

三、產業園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GDP的四分之一來自於產業園區經濟。到2020年底整個產業地產公司包括增值服務、基礎服務,即房地產開發、出租和金融投資,三塊業務加起來可能是4.6萬億元這么大的規模,整個產業園區的空間較大。當前,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各類產業園區應該抓住機遇,圍繞都市圈,圍繞產業紅利做事情。

產業園區建設與傳統房地產開發具有部分替代性。而當前國家對傳統房地產項目不斷的進行調控,這也客觀上為產業園區建設創造了更大的經營空間,減少了產業地產的投資風險,提高了園區運營的穩定性和可控性,吸引了更多傳統住宅房地產開發商的目光。金融危機之後,大約有12%的傳統房地產開發商轉投產業園建設項目,從2005年第一次房地產調控開始,則有約30%的傳統房地產商轉向產業園建設開發,二線城市比例稍低。

「十二五」期間各地千億級產業園規劃有10餘個,在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入各類產業園區建設高峰期。

閱讀全文

與工業城有什麼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右上角貼哪個牌子 瀏覽:85
汽車大線壞了怎麼修 瀏覽:630
賓士內飾哪裡有賣的 瀏覽:430
哪個汽車不被噴 瀏覽:335
賓士e300的油箱能裝多少升 瀏覽:444
汽車空調ac溫度感測器是多少正常 瀏覽:195
嘉定汽車過戶在哪裡 瀏覽:534
上海恆大汽車工廠叫什麼 瀏覽:742
寶馬車主俱樂部轉人工審核要多久 瀏覽:904
賓士後驅為什麼不造了 瀏覽:568
賓士cla鎖車如何留個縫 瀏覽:265
海陽瑞浦工業屬於哪個村 瀏覽:762
吉林省哪個市工業比較多 瀏覽:364
從成都東如何到萬安工業園 瀏覽:519
汽車年檢都有哪些種類 瀏覽:769
好萊塢工業模式怎麼融入中國 瀏覽:141
工業硫酸濃度一般多少 瀏覽:150
賓士白色怎麼變黑 瀏覽:48
汽車馬達中有什麼 瀏覽:8
合肥工業大學的哪個專業好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