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年英國世界第一強國,可英國後來怎麼衰敗了
時代不同了。
英國是第一強國的時代是歐洲的殖民時代。英國憑借各地的殖民地提供原料和市場、憑借自身的工廠建設得以稱霸歐洲(美國崛起之前,其實也就是全球)
英國的衰落,一個原因是其全球的殖民地陸續獨立,不再能創造財富;一個原因是一戰和二戰給英國的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而天高皇帝遠的美國則藉此機會發展了工業和科技,通過戰爭積累了財富。此外,英國本來是島國,氣候單調領土狹小,經濟的多樣性、工農業的發展潛力都有限,導致了美國崛起後昔日的宗主國很快成了美國的小弟。
即便如此,英國相對我們亞洲諸國來講,其資本主義已經基本完成了資本積累,社會法制趨於完善,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然是我們所追趕的對象。
『貳』 英國衰落的原因
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
1、英國喪失了工業科技的優勢。英國雖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但據1851年的英國人口調查,農業依然是英國最大的行業。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但技術發明和創造的主要國家已不是英國,而是後起的德國和美國。
3、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英國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但到1870年以後這些產業的設備都已陳舊落後,英國沒有及時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3、英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到一戰前,英國幾乎佔全世界總投資額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國只佔19%。資本的輸出使倫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在國際貿易中也獲利甚豐。但是,資金不斷地從國內轉向國外,便制約了國內的生產投資和技術革新,造成英國經濟的對外依附性。
4、教育落後給英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同時期的德國在這一方面遠遠走在了英國的前面。到19世紀末,統一的德國已經實現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國民整體科學素質。德國科學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在其工業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5、企業家精神喪失了。這是因為在英國社會,對貴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幾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業家創業後,往往想把子孫培養成貴族,結果幾代人之後,創業的激情就盪然無存了。實際上,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往往在處於優勢地位後,多少都會產生一種惰性。
(2)英國工業如何衰敗的擴展閱讀
英國衰落的歷史:
許多史學家都認為,導致日不落帝國的衰落的第一步是從布爾戰爭開始的。在南非的布爾人與英國人因為黃金和鑽石發生利益沖突時, 戰爭於1899年爆發了。派去迎戰的英軍本以為勝利垂手可得,但布爾人的游擊戰術讓他們頭痛不已。
盡管英國人動用了包括設立了集中營等種種手段,最終花了兩年時間才鎮壓了布爾人的起義。 這場戰爭代價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國戰無不勝的形象受到嚴重損毀。
英國的經濟在上世紀初期,嚴重依賴其在殖民地的經濟運行,無論是非洲大陸,印度,還是位於東南亞的英屬殖民地,這些地區都不僅僅向英國,提供大量廉價原材料及勞力,而且他們還向英國提供了市場。
英國的工業品,在其殖民地市場似乎不受任何外來的競爭壓力。在英國順理成章的向這些地區輸出大量工業產品的同時, 它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與新崛起的美國和德國相比。
1939年,二戰開打了,英國的戰前准備工作很差,顯然不如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英軍行動遲緩,指揮不當,很快便陷入重圍。 如果沒有敦刻爾克奇跡,英國在歐洲的遠征軍應該是全軍覆滅的。在抵禦德國空襲的過程中,依仗勞斯萊斯引擎的威力英國颶風戰斗機性能優於德國容克戰斗機。
加上德國空軍的一些戰術失誤,英國取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勝利。雖然得以自保,英國陸軍在其他戰場上,比如在希臘,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遠非德軍的對手,在各個戰場受到重創, 狼狽不已,二戰結束後,英國衰敗已成定局。
『叄』 的大英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這個話題比較大,不能簡單說完。
其實英國現在並不能完全稱作是衰落,只能算是符合其真正實力的地位。
英國強盛始於主要是因為1.工業革命 2.英國光榮孤立 3.海外殖民地開發的重視。工業革命練就了強盛的內功,這是一切的基礎。光榮孤立讓英國可以利用歐陸列強之間的矛盾,拉攏老三打老二。海外殖民地則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英國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征服了印度這個最大的海外殖民地的時候--英國皇帝的皇冠是印度皇冠。英國殖民地有印度,中東部分地區,南非部分地區,東南亞部分地區,北美,澳大利亞,可謂是標準的日不落帝國。
而具體衰落的起因其實可以從美國獨立就開始算了(也有人說是布爾人獨立戰爭,但其實那已經是英國龍蝦兵露出虛弱一面的時候了,但衰落其實我個人覺得是美國獨立開始),那時由於英國光榮孤立,導致歐洲上幾乎沒有盟友。當美國獨立時,除了西班牙同樣因為王權擔心人民起義而保持有限中立外,其它主要競爭對手比如法國都在支援美國反抗英國。美國獨立成功後,英國損傷了一些元氣,但仍是最強的國家,尤其是海軍仍是世界第一。西班牙和法國都望塵莫及。英國此時和其它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好比是1991年打完海灣戰爭、蘇聯解體後的美國和其它國家之間的差距一樣。
而當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電氣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雖然跟上了,但所有周邊列強都跟上了,所以優勢此時已經相對不明顯。工業產值已經被新崛起的列強趕上,從那時起,英國雖然仍是列強第一,但距離已經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尤其是英國的人口還是太少,而殖民地國家的人口,傲慢的英國人始終拒絕承認殖民地人口是英國人。他們的想法是英國主子帶著印度管家,率領非洲僕人去征服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雖然獲勝,但損失巨大。同時工業產值已經被美國超過,在一戰之後,在造艦比賽中,英國已經力不從心,財政上無法和美國進行軍事競賽,不得不召開會議討論各國海軍比例,有限發展。此時的英國可以看作是名義上第一的餘威尚在,但實質上美國已經悄悄趕上來。英國殖民地自由人士開始蠢蠢欲動,英國的殖民主義經濟面臨崩潰邊緣。
英國人很清楚這點,只要再來一次世界大戰,無論如何英國的霸主地位都完蛋了。所以張伯倫才不是什麼笨蛋,他貌似妥協的政策實際上是在為國家換時間,德國沒有殖民地,所以戰後經濟恢復速度無論如何都站在英國這邊,只要拖住歐洲,讓英國能充分利用、掠奪殖民地來恢復實力,那麼它仍是霸主。可惜希特勒也是個人精,同時也是個壓根就不打算遵守約定的傢伙,讓張伯倫的願望落空了。
二戰開打,丘吉爾其實除了強硬之外,其它方面就是個廢物。當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軍事上可以說已經崩潰。殖民地國家利用英國的虛弱紛紛獨立(雖然丘吉爾叫囂著死光最後一個印度人之前英國人決不投降---對這種言論印度人唯有呵呵),原本的小弟日本也捅了英國結結實實的一刀。
最後,丘吉爾跑到美國向羅斯福求援,用全世界的海軍基地向美國人換了50艘破破爛爛的軍艦來裝點港口,以便迷惑德國人的間諜。此時這些軍事基地的轉交,可以說是象徵了全球霸權向美國人轉移。
二戰後隨著馬歇爾計劃,美國人稱霸世界,英國人此時只能乖乖當小弟。
『肆』 老牌強國英國,為什麼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全面衰落
英國則在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世界霸主地位之後,就一直處於一流國家的隊列裡面,就算是在二戰中損失巨大,也慢慢的恢復了過來,英國從來沒有衰落,只是時代的主角並不是它,而被掩蓋住了光輝。
二戰是對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最致命的一次打擊,二戰幾乎使得整個歐洲國家倒退了20年。英國也沒好到那裡去。國內大片土地被炸成了廢墟,為戰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直接導致了二戰之後的英國再也不復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獨立,而英國卻無可奈何。第二次工業革命對於英國來說,是一種相對的落後,其本質還是在進步,只是沒有新生資本主義國家快速。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英國來說,則是一種退步,是真正意義上的退步。殖民地獨立,經濟系統癱瘓,國內百廢待興。
『伍』 英國是怎樣衰落到今天的地步的
英國的衰落,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二戰大概是最重要,但是又最無奈的原因了。有很多人甚至認為,二戰的最大戰敗國既不是發動戰爭的德國,也不是淪為非正常國家的日本,而是作為戰勝國的英國。正是因為二戰對英國軍事工業和本土經濟的毀滅性打擊,才讓英國在二戰結束之後,沒有辦法繼續維持大英帝國的體面。
在軍力和經濟實力上已經得不到殖民地信任的英國,才終於墮落成了一個現在的二流國家。
『陸』 英國什麼時候衰落的
1960年以後,隨著德意志第一帝國,日本帝國以及美國的崛起英國在世界的絕對霸主地位就受到了動搖。在19世紀末德美日意等國海軍實力大升,特別是德國憑借著歐洲第一的經濟實力與英國展開了海軍的軍備競賽。一戰英國雖然戰勝但是欠下巨債,同時美國憑借著《九國公約》等新條約開始與英國分廷抗禮。二戰時期英國在德國及日本的進攻下損失大量戰艦飛機,還損失了東南亞的殖民地,英國的地位就大幅下降了。後來隨著鐵幕降下以及英國在中東和印尼與美國的暗鬥失敗英國就逐漸成為美國的附庸。
鴉片戰爭英國的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扭轉中英之間的貿易逆差,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時間: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領導人:第一次英女王維多利亞,第二次英女王維多利亞和法皇拿破崙三世
『柒』 英國衰敗的原因
英國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單一制國家 英國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單一制國家
最佳答案 英聯邦是個有70多年歷史的老牌世界組織,目前有54個成員,共17億人口。它由英帝國演變而成,所走過的歷程與世界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英帝國的衰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極盛時期的英帝國,被人稱為「龐然大物,巍然屹立,叱吒風雲,左右世局」。英國本土的面積並不大,但它在從非洲到亞洲,從拉丁美洲到大洋洲的廣闊范圍內擁有眾多的殖民地和自治領,構成了一座「日不落帝國」的大廈。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民族獨立呼聲的不斷高漲,這座大廈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出現了裂縫。英國政府出於無奈,不得不以英聯邦的形式替代原來的英帝國。
在1926年10月27日舉行的「帝國會議」上,自治領強烈要求享有與英國完全平等的主權地位,並為此進行了頑強抗爭。會議最後通過了由以英國樞密大臣貝爾福為首的帝國內部關系委員會起草的《貝爾福報告》。報告規定,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變為自治領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確認了以上原則,英聯邦遂正式形成。
二戰結束後,世界非殖民化進程迅猛發展,大批英國殖民地和保護國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的英帝國成員多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加入了英聯邦。由於歷史原因,這些國家都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在移民組成、文化背景和發展道路等方面都留有共同的英殖民統治的烙印,它們當中的大多數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上都沿襲了英國的模式。然而,衰敗的英國已不可能完全控制英聯邦。雖然英聯邦各成員政府首腦定期舉行會議,但其結果對成員並沒有約束力。所以有人說,英聯邦內部的聯系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變成了一個鬆散的、相互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組織。目前,英聯邦多數成員由本國人擔任國家元首。在其他由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繼續擔任國家元首(其職能由她任命的總督行使)的成員國中,要求廢除君主立憲而改共和制的呼聲越來越高。
英聯邦的成員中,貧富懸殊極為明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屬於發達世界,而其餘的成員都是發展中國家,有些還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窮國需要富國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富國則需要窮國的原料、勞動力和市場。過去的英聯邦特惠制,實際就是英聯邦內的「最惠國待遇」。現在這一制度雖被取消,但經濟上互求和互惠的關系依然在英聯邦內部優先發展。從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英國很需要英聯邦作為它重展大國雄風的一個舞台,而別的成員也希望藉助這個舞台增強本國的國際地位。因此可以說,盡管英聯邦的凝聚力已大不如前,但這個組織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有若干跡象表明,英國正著意對英聯邦施加更大的影響,力圖在英聯邦內重新發揮其主導作用。布萊爾政府一方面加強了對英聯邦貧窮落後成員國的經濟援助,同時用英國的價值觀重整英聯邦內部秩序。最近,英國以「踐踏人權」作為借口,鼓動歐盟和美國對英聯邦成員辛巴威實行制裁就是一個例證。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樣做的效果只能適得其反。若真的想使英聯邦重新凝聚起來,恐怕還得堅持「地位平等」的原則。
『捌』 曾經的大英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大英帝國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英國的工業總量已經被德國和美國超越,各個殖民地也在不斷反抗英國的統治。在一戰之前,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較為獨立和偏遠的殖民地經過各種形式的斗爭就已經得到英帝國內部自治領土的地位,雖然還沒成立為國家,但這些事件標志著大英帝國的衰落已經開始了。
一戰前的世界
隨後的一戰更是將英國實力大大削弱了,英國為了抵擋住精銳的德意志帝國軍隊,英國從它全世界的殖民地上徵兵參戰。但英國並有認真訓練這些殖民地的士兵,還把他們當做炮灰,英國的作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情緒。參戰後的殖民地人民不僅激發了民族意識,還對現代化戰斗有所了解,並在日後成為英國鎮壓殖民地起義軍的阻力。
1919年大英帝國的版圖
一戰結束後,英國和其他戰勝國將德國的殖民地瓜分了,大英帝國的面積也達到巔峰,但是它卻沒有那麼多能力來管理這么的土地。英國在一戰時作為主要參戰國,財政被戰爭消耗了很多,之後還要面對日益嚴重的殖民地戰爭,它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來管理新的殖民地了。
一戰導致大英帝國開始走向衰落,二戰則是徹底拖垮了英國。二戰時期,英國的老朋友法國首先被德軍拿下,隨後德軍開始向英國進軍,英國只能放鬆對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管,集中所有力量來保衛自己的心臟「英倫三島」。在戰爭中,英國很多工業被德軍摧毀,大量技術人員和資本為了躲避隨時可能的亡國而選擇逃離英國,這使得戰後的英國一直沒有恢復元氣,而且幾乎快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再加上美國和蘇聯的崛起,下個時代已經不屬於英國。
二戰期間,英國除了在北非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大規模的陸地作戰行動,也沒有獨立組織過大規模的海戰,只有反潛戰和戰略轟炸有亮眼表現。而英國為了籌集軍費,不僅耗光了國內黃金儲備,還用自己在全球的基地跟美國換了武器裝備支持。英國在二戰中的這些表現不僅不像一個超級大國,還讓英國在世界上的威信全失。
當年的大英帝國沒有在工業革命時進一步鞏固國家經濟,而世界經濟危機時又沒有把握好戰爭機會,導致後來自己在二戰中一敗塗地,影響力和經濟實力都被美蘇取代。要是我們看看現在的美國的話,會發現它也有著當年英國的影子,那最終拖垮美國的也會是戰爭嗎?
『玖』 英國經濟地位衰落的原因
一、社會制度原因。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卻仍然保留封建的女皇制度,二者本不兼容,英國卻把它們兼容了起來。這就造成兩種價值尺度,一個是資產階級資本積累的尺度,誰能賺到錢誰是英雄;一個是貴族勛爵的紳士風度,哪怕你富可敵國,如果沒有紳士風度,你也會招致別人的非議。
二、保守思想,不思進取。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英國人相對保守,事事都要符合老祖宗的宗法與傳統,看到個性張揚的美國人大呼小叫,也認為人家沒有修養,實際上是不符合英國人的口味習慣和思想傳統。一個墨守成規的國家是很難獲得長足進步的。
三、人才外流。二戰結束後,歐洲科技精英和各方面的人才紛紛外流到美國發展,哪怕一個二流人才到了美國也有大展拳腳的機會,而留在英國本土的人只能循規蹈矩,默默無聞。
四、世界工廠轉移,日不落帝國日落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漸漸失去了世界加工廠龍頭老大的地位,一些產業渡過重洋,轉移到美洲發展,曾經自詡為日不落帝國的牛皮被吹破了,從此走上消沉的道路。
五、各地殖民地紛紛揭竿而起,要求獨立,弄得英國統治者身心疲憊,懷疑當初的殖民政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