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縣域工業園如何發展

縣域工業園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3-01-21 08:55:36

❶ 如何促進工業園區快速發展

1、適度調整提升園區整體規劃,保障和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2、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園區必要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3、進一步完善公共行政服務設施,加大對園區配套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

❷ 縣工業園區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特點

縣工業園區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特點是綠色、環保、節能。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縣工業園區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呈現騰飛態勢,特點是綠色、環保、節能。綠色建材,又稱生態建材、環保建材和健康建材,指健康型、環保型、安全型的建築材料,在國際上也稱為「健康建材」或「環保建材」,綠色建材不是指單獨的建材產品,而是對建材「健康、環保、安全」品性的評價。

❸ 如何促進縣工業發展強攻工業園區發展

高州代表團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圍繞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民營經濟、發展中心城鎮、優先發展教育、解決「三農」問題等展開熱烈討論。周鎮宏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並作了講話。他說,政府工作報告雖不長,但寫得好。報告對去年茂名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總結實事求是。總體而言,去年茂名市遇到的困難很多,但取得的成績比預期好,工作亮點很多,特別是工業園區建設是一大亮點。以目前茂名市經上級批准並已辦成的工業園區規模,15到20年都有工業用地。由於茂名市工業園區搞得好,信宜這樣的山區也吸引來三家大企業投資辦廠,電白也吸引了三家大企業來投資,目前茂名市已確定下來的投資額超8億元的項目已有40個,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前來茂名投資辦實業,未來二三年茂名市經濟將呈高速發展態勢,我對茂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因此,在茂名市現有工業園區建設的基礎上,要繼續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的引進等工作。重大項目的推進也是一大亮點,如洛湛鐵路途經茂名市的方案已經鐵道部批准納入規劃,並將率先動工興建;茂名石化工業區規劃建設進入實施階段;茂名博賀新港區已著手規劃籌建等。今年的工作,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按照市委八屆三次全會精神進行了周密部署,工作目標、工作任務是切實可行的,我們要求真務實、要有緊迫感,要抓住機遇,一心一意謀發展,把縣域經濟做大做強。要搞好縣域經濟,必須做好三件事:一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使其成為發展經濟的平台;二是扶持和優先發展中心城鎮;三是以發展工業思維來謀劃「三農」問題,從結構上做文章,跳出「三農」來謀劃「三農」。

❹ 縣域經濟發展工作總結

為培植壯大財源性經濟,××縣千方百計、齊心協力做好資源配置文章,推進了地方特色產業的集群發展,目前,我縣以精密鑄造、有色金屬加工、水電、木竹精深加工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已初顯集聚效應,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多元,稅收7000多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的企業4家,1000萬元以上的1家。2009年,我縣實現財政收入1.04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同比增長27.9%,增幅創近十年來之最。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優化資源配置狀態,延伸產業鏈條促產業發展

縣域經濟不同的產業結構狀態,實質上代表著不同的資源配置狀態,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有所不同,在較長時期內對縣域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改變原木、原竹、礦產、電力等生產要素簡單輸出的狀況,我縣著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致力延伸產業鏈。

其次,從小水電資源綜合利用開始延伸產業鏈。我縣現有小水電站53家,年上網電量9900萬度,居民用電3000萬度左右,大量向大網輸出電能,不但電價低,稅賦水平也很低。在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的過程中,我縣積極引進能有效轉化電能的機械鑄造和有色金屬加工企業,目前從事這兩個產業的大小企業有16家,加快水電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群的發展。2009年我縣工業用電量6863萬度,機械鑄造業用電量3192萬度,占工業用電量的46.5%;有色金屬加工業用電量2361萬度,占工業用電量的34.4%。

第三,從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礦產資源豐富,僅鎢礦分布面積就達3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5萬噸左右,以前一直由幾個小企業簡單輸出鎢粗砂,附加值低,稅收少。為整合全縣鎢礦資源,2009年我縣成功引進了以鎢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企業江西弘達礦業投資有限公司、江西天合新材料公司,總投資達5億元,這標志著集以鎢為主的有色金屬采礦、選礦、冶煉、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初步形成。

二、調整資源配置順序,扶持龍頭企業促產業壯大

在支柱產業壯大過程中,眾多企業會對同一生產要素形成集中需求、互相競爭,無法快速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從而造成產業整體低水平發展。我縣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做好生產要素聚集文章,優先保障支柱產業重點企業對資源的需求,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培植龍頭企業,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發展最快的重點企業上去。

二是制定優惠激勵政策。電力是機械鑄造和有色金屬文秘雜燴網加工業主要生產成本之一,近年來,電價不斷上漲,對企業壯大造成沖擊。對此我縣及時制定電價政策扶大扶強,在對企業基礎電價進行優惠的同時,規定凡納稅300萬元、用電1300萬度以上的.,執行工業園區電價;年納稅300萬元以上的,企業設備電價按4元/千瓦時進行優惠(標准設備電價是24元/千瓦時);從政府在小水電的收益中對工業園區年納稅30萬元和園區外年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每度電補貼0.02元,目前,我縣龍頭企業金發銅業公司年納稅超3000萬元,南特集團鑄造年納稅近1000萬元,帶動水電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群年納稅超5000萬元。南特集團在激勵政策的引導下,帶頭加大管理和科技投入,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標准認證,單位產值的能耗逐年降低,並大力研發挖掘機項目,成為我國首個向歐美市場成套出口挖掘機的民營企業,不但提升了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也帶動我縣鑄造件國際市場的開拓。

三、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完善服務載體促產業集群

隨著工業化的推進,支柱產業對生產要素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地方有限的資源很難滿足,企業要在更廣闊的空間獲取或共享

生產資料、市場空間、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才能得到大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因而成為工業增長必要的中間投入,其投入的數量、質量和方式,將直接影響工業化的速度和水平。為此,我縣跳出工業抓工業,樹立大資源的理念,著力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水平,發揮其對資源聚集的推動作用,著力完善服務載體,為外來生產要素聚集××打造一個低成本的環境,促使形成地方特色產業集群。

一是建立市場交易載體,降低生產要素流入成本。為支持木竹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群的壯大,××建立了全縣統一林權交易市場和木竹資源交易市場,在引導企業利用林業改革契機建好速生工業原料林的同時,鼓勵企業對外購材,並通過交易市場的統一運作,對縣外購進的木竹規費實行減免,促進

了木竹資源向我縣聚集,目前我縣木竹精深加工企業60%的原材料來自縣外。外來要素的聚集,也加速了產業的升級。我縣木竹加工龍頭企業鄧氏園林,已完成企業第三次升級改造,並新上了出口傢俱的項目。

二是大力發展物流業,提高外來資源聚集效率。我縣有色金屬加工業和機械鑄業的原材料,絕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廢舊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市場。產業的迅猛壯大,需要強大現代物流業支撐,為此,我縣制定了一系列鼓勵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目前,全縣物流企業有10多家,噸位數達到5039噸,年納稅1500萬元,既發展了新產業,又滿足了產業集群所需。

三是建好產業集群載體,降低配套企業引進成本。大量配套企業的跟進,需要一個良好的產業集群,以降低企業創新和交易成本。我縣支柱產業的龍頭企業創建時集中度不高,為促使形成產業集群,大力建設生態工業園區,著力降低配套企業引進發展成本。至2009年底,××共有入園企業36戶,其中竣工投產企業31戶,在建企業5戶,為形成完整產業鏈打下了基礎。

四是搞好對外交流載體,提升產業集群效應。我縣在打造產業集群過程中,著力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品牌,並把「××」、「三爪侖」等作為產業集群的一個媒介品牌來運作。目前,我縣按照「政府主導、企業策劃、市場運作」的思路,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椪柑節」、「中國三爪侖生態漂流文化節」、「中國××寶峰寺馬祖節」等一系列節事活動,提升了××的知名度,間接降低了企業宣傳、推介成本。

❺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如何發展

一、影響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特徵

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確切地說,所謂欠發達地區,是指受歷史、區位、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和不平衡發展戰略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較大差距,但又有較大發展潛力、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尚未遭到嚴重破壞,且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的區域。工業園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深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特徵的影響。

制約工業園區發展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相對較小,工業總體規模小,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收入相對匱乏,民間資本積累規模小,因此,資金、中高級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該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區民間要素積累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然要藉助外部力量;

2.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十分豐富,供大於求,價格相對比較低廉,這些低成本要素優勢對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趨緊缺的發達地區必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具有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到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圈中的有利條件;

3.欠發達地區的區域內經濟發展往往存在著不平衡性,但也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如一些區域中心城鎮,這些地區的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並以自身的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這些相對優越的條件必然為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成長和壯大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因此,促進區域內經濟協調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戰略;

4.從制度特徵來看,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配套改革相對落後,總體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模仿階段。由於制度決定了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產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彌補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由於社會文化與思想觀念是該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區域特徵和穩固性,直接影響著人的選擇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增強該地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改變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落後思想和陳舊觀念。

二、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思考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先天的自然條件優勢仍是能否贏得競爭的首位因素。例如,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產地接近原料產地或消費市場,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自然資源、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為工業生產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這些低成本優勢是吸引國外、境外及沿海發達地區眾多生產商入園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這些地區工業園的東向發展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邊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省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淮北、宿州的東南部等地工業園區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託本地資源深加工產業為主體的招商引資載體,藉助江蘇徐州經濟圈和連雲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內外資源並重,加快對接,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迅速建立了工業化平台和城市發展新區;

(2)融入式。安徽東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形成了與江浙等省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從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等方面融入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圈內。如合肥、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園區已經開始進入到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中,同時形成向省內各地區輻射的趨勢;

(3)移植式。在與江浙等省的地理條件相類似的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直接仿效東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學習和借鑒其園區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為安徽工業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長市綜合工業園區、滁州市汊澗鎮工業園區和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地處安徽東南部,緊鄰江蘇省,貫通蘇南、蘇北,屬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南京都市經濟協作區域,其園區的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趨同於「長三角」經濟圈內的工業園區。

2.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探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建設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還是園區的規劃主體、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這就需要政府根據具體的區域經濟特點,探索和採用適合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目前,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為主,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管理方式。從安徽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大企業、大公司數量少,實力不足,引進大公司投資建廠的機會不多。因此,政府設立的行政管理仍為主要形式。但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也開始注重發展多種管理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聯合體,興辦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省外、國外的公司和社團來安徽興辦工業園區。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開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業混合型、企業管理型過渡。巢湖市富煌工業園由富煌集團自主領辦,這種「企業管理」方式與「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實際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企業自我管理有利於園區內的招商引資,可以根據項目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吸引配套企業;也有利於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對將要進入園區的項目進行精心論證、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在該區發展的項目企業進園;還有利於對企業在園內的基礎建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更有利於提高園內企業的運營效率,因為園內企業的溝通要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內外兩個輻射功能,統籌區域間與區域內的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經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間資本不斷積累,產業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大量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呈現出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資本、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是欠發達地區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瓶頸。而這卻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強項。此外,沿海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起步早、發展快,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城市傳統工業復制型的蘇南模式、市場導向型的溫州模式、進口替代型的晉江模式等,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借鑒素材。因此,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地進行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補充,並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本地區的工業園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安徽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並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隨著合寧(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滬(合肥至上海)鐵路的開通,從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了江浙發達地區對皖的輻射功能,合肥、蕪湖、馬鞍山、巢湖、天長、滁州、廣德等地區的工業園區在東向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發達地區內部工業園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相對較快。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做好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利用區域內發展較快的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安徽工業園區發展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以安慶為中心的皖南和以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為中心的皖東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區為中心輻射四周,東南部發展較快的基本態勢」」。安徽89個工業園區(開發區)共有32個分布在安徽東南地區及長江沿線,皖中地區以合肥、巢湖為中心共有39個,其餘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從全省經濟整體來看,東部的發展快於西部,南部的發展快於北部。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使得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態勢不均。合肥地區和東南部發展較快,合肥位於皖中,貫通東西、南北,是省內交通樞紐,有著很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工業園區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並帶動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慶以化工工業為依託,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基礎。沿江地區和皖東地區,馬鞍山、蕪湖、滁州、天長、廣德等地區,與東部的江浙聯系緊密,有著資金、技術、交通等條件的優勢。

4.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這些具有地域特徵的特色產業往往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趨於成熟。因此,立足於本地區,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思路。在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發展相關連帶產業」」。安徽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託,並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和環境的優勢,形成了特色工業園區。阜陽市潁州區工業園認真做好工業園區規劃,在整體布局上,堅持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定位。潁上縣依託旅遊產業,突出綠色工業園區特色;阜南縣工業園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潁州區工業園依託阜陽城區區位優勢,突出辦好高新工業項目;宿州市符離鎮政府於 2004年起開始興建符離集燒雞工業園,園區以符離集燒雞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符離集燒雞的相關產業,連帶產生了養雞業、飼料業、包裝運輸業等產業連鎖效應,先後有六家企業入駐,由於這些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含量提升,很快在燒雞同行中脫穎而出,產值利潤翻了幾番。六安市山區面積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來,六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形成當地的傳統產業,如茶葉、蔬菜、板栗、蠶繭、山珍等農特產品的分布點多面廣。工業園區產業圍繞著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充分發展,形成連帶效應,這是安徽各地的工業園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更新觀念,完善內外製度,提高園區自我創新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外部制度逐漸優化,因此,無論是體制上還是思想意識上的障礙都在逐漸減少,促進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安徽作為欠發達地區,由於本身的資金積累和財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速度緩慢,規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數十個項目同時投產,從選址、建廠到投產只需一年,大型項目也不會超過兩年。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雖還處於模仿階段,但政府也逐漸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明確地將培育產業集群的戰略思想貫守到了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指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特定領域內,彼此相互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貨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的地理集聚體。產業集群作為實現企業向有效協作轉變的組織形式,是降低園區內企業交易成本、構建良好創新環境、提升工業園區和區域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分別佔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培育了科大訊飛、凱立電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微軟合肥技術中心、安徽移動、美的、榮事達、三洋等著名企業,並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在建成初期,憑借其低成本要素優勢和優惠政策,確實能夠獲得暫時的競爭優勢,為園區的起步創造條件。但是,優惠政策畢竟有底限且極容易在短時間被其他地區模仿而具有暫時性,因此僅僅依靠廉價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維持的優勢不是長久之策。隨著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日趨膨脹,要素價格也會持續上升,優勢便不復存在。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幫助企業或地區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是知識和人才的存量,經濟增長的根源是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而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便是學習和創新。因此,培養、提高和強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園區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❻ 如何做好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工作2

首先,鄉鎮招商引資成功的關鍵是要從本地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出發,依託鄉鎮工業、農業、旅遊、文化、城市建設、農產品加工等優勢資源、優勢產業領域開展招商,盡快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其次,抓好硬環境的建設。各鄉鎮要加大資金投入,搞好交通、通訊、能源、城鎮基礎設施等硬體建設,為企業的引進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力求進一步優惠現有政策,增強政策吸引力。
另外,要創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領域,打造鄉鎮園區平台,積極探索引入谷川聯行等中介招商服務機構,制定精準招商引資方案,利用中國招商網等網路媒體平台等大力宣傳鄉鎮資源和優勢,提高招商引資針對性,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
最後,要強化產業招商、突出專業招商、狠抓園區招商,不斷提升項目質量,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工作,要搶時間、爭進度,千方百計克服建設中的各種困難,切實做到「線索項目抓跟蹤,跟蹤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報批、報批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增資」,擴大引資總量促進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推動縣域經濟邁上新台階。

❼ 祁陽工業園的園區規劃

園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建成區5平方公里。園區按產業分成四個區,即冶化產業園、建材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和以機械電子、醫葯食品、輕紡服飾產業為主的新區。現有工業企業168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2個,年生產能力過億元的企業5個。
2007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4.6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19.2億元,實交本地稅金5997萬元。為強力打造一個基礎設施優良、發展環境寬松、服務水平優質的開放型經濟增長平台。祁陽縣委、縣政府在縣城湘江南岸建設祁陽工業園區新區。新區規劃用地面積25 平方公里,涵蓋3個鎮17個行政村。
新區定位為:縣域經濟新引擎,新型工業增長極;沿海產業承接地,山水生態新城區。
新區實行「指揮部+管委會+開發公司」的開發管理體制。指揮部負責新區建設組織協調工作;管委會負責園區企業的日常管理和服務;開發公司負責新區土地一級開發。新區第一期開發5.6平方公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億元。

❽ 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一、在微觀層面上,應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x0dx0a首先,要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盡管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對稱性,但在資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就縣域個體而言,可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宏觀方針政策,充分「盤點」縣域內的礦產資源、工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文化旅遊資源,圍繞高效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居民增收、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三增」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即使欠發達的縣市也能夠闖出一片新的天地。x0dx0a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項目,依靠項目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突破過去單純圍繞本地需求謀發展的局限,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的分工協作;要始終堅持以特色資源聚集項目、以良好環境吸引項目,全方位接軌域外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強,形成資金、技術、企業和人才向縣域流動的凹地效應。要著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園區工業、現代農業、旅遊產業,進一步膨脹縣域主導產業規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聚,增強縣域自我發展能力,在區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x0dx0a最後,要堅持全民創業,興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潮。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最大特色。在縣域經濟實力普遍較弱、政府投資相對乏力的形勢下,必須進一步激發各類民間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讓民營經濟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成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放寬准入門檻,堅持縣鄉村齊頭並進、一、二、三產業全面放開,為民營經濟徹底松綁、放行,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民營經濟行列中來。同時,要從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入手,在建設完善金融擔保、技術服務、創業培訓三個體繫上下工夫,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膨脹崛起,形成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企業航母」優勢。針對當前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計劃,引導民營經濟變挑戰為機遇,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勇於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不斷增強在復雜考驗中生存發展的綜合實力。 x0dx0a二、在宏觀層面上,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打造強縣引領、中縣角逐、弱縣超越,縣域經濟互動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 x0dx0a三、在發展機制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協調這一基本要求,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 x0dx0a(一)以生產發展為首要任務,全面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裝備農業、高新農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出率和規模效益。縣域之間和縣域內要注重對市場需求和農業發展方向的把握,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引進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和適用技術,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力爭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產業區。同時,按照產業化發展方向,積極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依靠近農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工業化發展和農民的轉移就業、增加收入開辟更大的空間,為工業反哺農業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x0dx0a(二)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一般認為,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首要的是搞好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打破城鄉界限和區域限制,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覆蓋縣域內每一寸土地,科學地引導城鎮化建設。要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拉動和鄉鎮的主體作用,形成主城區—中心鎮—農村新社區—新村莊梯次分明的規劃體系,加強鄉鎮駐地開發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獨具特色的示範鄉鎮,形成輻射拉動作用,引導農民逐步向城鎮集中。要堅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按照「城鄉互動,以點帶面,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積極探索村並城、村並鎮、村並區、村並企、小村並大村等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居住、供排水、通訊、交通、防災、供電等基礎設施,為農村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創造良好條件。x0dx0a(三)以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為根本,全方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隨著這幾年黨對「三農」工作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群眾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精神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良好局面,但城鄉之間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各級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城市居民同台共舞,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現代化進程x0dx0a採納哦

❾ 湖口縣金沙灣工業園的發展目標

湖口縣堅持把「主攻工業」擺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首位,舉全縣之力發展工業。一年來,工業園區項目建設出現了「三個一批」的發展態勢,即一批特大項目投產達標,一批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一批新引進的億元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75億元的九鋼項目,150萬噸板材項目投產,400萬噸鋼已達產達標,下一期技改擴能工作正在做前期准備;投資30億元的龍達粘膠項目,一期11萬噸三條生產線即將投產,2011年33萬噸將達產達標;投資10億元的天賜化工項目,已完成18棟廠房的建設和設備安裝,2個產品已實現投產;投資50億元的江銅鉛鋅冶煉項目,一期土基工程基本完成,2011年將建成投產;投資50億元的年產200萬噸含硅錳多元素粒狀合金項目已於2009年12月27日簽約落戶。到2009年年底,湖口縣工業園區已經引進項目資金270億元以上,預計三年左右時間這些項目可以全部建成,並能達產達標,能形成550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稅收30億元以上。

❿ 如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而且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號召,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中內在聯系最為緊密的經濟整體,也是政府職能和作用在經濟中充分顯現的區域經濟。2004年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為了加快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做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定》,並從2005年開始,開展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工作。但從目前看,我市縣域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縣域經濟相對滯後,因此,面對新世紀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時機,認清和確立政府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戰略及其切入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的內涵
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首先要正確認識縣域經濟的內涵,探索縣域經濟的發展規律。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在長期的歷史演變與發展中,中國縣域經濟形成了農村性、地域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差異性等基本特點。
二、完善政府體系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 政府要不斷完善現行財政體制
在財政體制方面,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調整和完善現行財政體制。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調動縣域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實現增強市級財力與壯大縣區財政的目標,以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積極完善縣域經濟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在縣域經濟金融扶持政策上要有新舉措。首先是採取寬松的財政政策引導,其次是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在實現就業目標中的作用,將中小企業的發展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研究適合不同區域的發展思路,探索新的融資方式。第三是大力發展各類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貸款保險機構和其它中介機構。企業與擔保公司簽訂協議,並參加保險,從而分散風險。第四是實施有區別的區域性貨幣政策。銀行在制定宏觀貨幣政策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縣域經濟的巨大差異性。要充分利用存款准備金、再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區域經濟進行資金調節。
(三)縣級政府部門在發展縣域經濟中要合理定位
縣級政府的合理定位,對縣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謂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對於目前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存在的\"越位\"、\"錯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逐步轉變職能,從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代行企業和市場職能,轉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當前,這種轉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推進縣鄉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精減縣鄉政府人員,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是減輕企業和農民負擔。清理對企業和農民的不合理收費,切實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三是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關繫到能否充分利用區外生產要素來發展縣域經濟,比實施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更為重要。四是高度重視市場體系建設。要實現城鄉聯動,必須重視市場體系建設,建立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城市大市場之間的暢通聯系。有了市場體系,還要積極培育農村流通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總之,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角色真正界定到規劃、協調、服務、監督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上來。
三、安康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及切入點
(一)政府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
我市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定位應該是:
1、實施民營主體戰略,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這是因為,我市的縣域多為欠發達地區,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活力不足、後勁不足、投資不足,缺少一種廣泛的群眾性經濟的蓬勃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上尋求新的突破,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實施民營主體戰略,就是要喚醒廣大群眾強烈的發展意識和市場主體意識,鼓勵個人去尋求就業,去辦企業、搞實業,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間資本的積累。一個縣域,人人能自謀出路,人人能自食其力,人人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經濟生長點,形成縣域經濟的\"星火燎原\"。
2、實施產業升級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我市現在也有一些自己的產業和企業,無疑它是進一步發展的根基,但這些產業和企業都存在結構不合理、層次水平低、農業不優、工業不強、特色少和服務滯後等問題。這些是制約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症結所在。實踐證明;單一的經濟結構是支撐不了區域經濟的,也支撐不了地方財政。這就要求我們要適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二、三產業。縣域經濟是典型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經濟,因此,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包含領域大、內容多,包含管理升級、質量升級、市場升級、科技升級和服務升級,應盡快使社會經濟主體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有機結合於一體的局面。
3、實施人才開發戰略,發揮人才資本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現代經濟增長表明,人才資本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較之其它因素越來越大。現在,我市人才遠離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滯留在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使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造成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市縣域大多一缺資金二缺人才,但最主要的是缺具有現代市場意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激勵固有的人才潛能,就要大膽放活政策、放活機關幹部、放活科技人才、放活生產要素,留住已有人才、用好優秀人才,激活潛在的人才隊伍,做到充分調動全社會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投身到經濟建設中來。
(二)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
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要通過全方位的具體措施方能實現。因此,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是:
1、全面開放招商引資,精心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加快開發步伐。全力招商引資,是加快資源轉換、搶先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們招商要以引進興辦民營企業為主,同時不放棄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和項目。要把優惠政策用好、用活、用出效果。當然,招商引資離不開載體建設,建設各類工業園區和各類企業科技園區是較好途徑。對園區的管理,堅持給予優惠,堅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項目,堅持內外客商平等准入等原則,並要全方位優化經濟環境,靠好的環境激活企業投資辦廠的熱情,使整個縣城經濟宏觀放開、微觀搞活。在引資中,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要強化效率觀念,從減掉一批\"公章\"入手,對政策之外的事例,要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根據投資者要求和可能制定相應措施,力爭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滿意,讓投資者願意來、留得住。特別是政府機關要以承諾制和公示制支持投資業主合法經營,保護投資者權益。
2、以主動務實的態度,全面參與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長期戰略,是一次全方位、多領域的綜合開發。在西部開發中,誰工作主動務實,誰就能搶占開發先機;誰擁有好項目,誰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參與西部開發,我們各縣區必須主動出擊,集中力量抓好項目建設和項目爭取工作。從我市縣域自身的實際出發,形成項目開發、儲備、實施等一系列運行機制。立足於我市縣域的實際,要突出抓好生態建設、水利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調整和科技普及五個重點,盡快篩選出一批生態、交通、水利、城市基礎建設、農業開發和農牧副漁產品加工等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強化項目責任制,確定和制定項目落實策略,廣泛搜集信息,摸清市場取向。另外,還要加大對自身人文、環境、政策、資源的宣傳力度,為參與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來更多的投資者和開發者。
3、著力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突破。我市現今至以後較長時間內的任務,是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發展特色種植業、做大林牧業、培育龍頭經濟組織和企業。
4、圍繞商貿搞活,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加快市場化進程。我市縣域要按照市場興產業、強經濟、促發展的思路,著力培育發展專業市場和特色市場,構築以縣鎮、建制鎮和基地區為依託的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和要素市場體系。當前,我市縣域市場建設要以啟動民間資金為主,運用政策引導、民間建設、自我管理的方式,不斷探索市場建設新機制,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的辦法,做到產權、體制、機制一步到位。
5、適度超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當前,我市縣域基礎設施落後是較突出的問題。要加大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推動經濟的動力因素,又是經濟開放招商引資的環境基礎;既是引來外地人開發資源的\"平台\",又是當地人走出落後封閉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口\"。因此,努力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用電低價,是不可等待拖延的事情。
6、立足現有條件,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創新人手,培育帶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和主導產業,再造發展新優勢。一方面,城鎮工商企業的機制完善,要在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涉農企業和城市公用事業,也應及早准備,抓緊改革,使之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選擇那些在縣域經濟中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產業產品,千方百計做強做大,積極努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相關產業聯合發展,使之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把市場機制引入農村經濟發展各環節,發揮市場機制推動微觀經濟發展不竭動力源泉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縣域工業園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有工業暖風機製造商 瀏覽:976
汽車雨刷片怎麼安裝 瀏覽:403
奧迪氙氣燈怎麼開啟 瀏覽:504
工業會計交稅應該怎麼做賬 瀏覽:363
工業污水如何提高溶解氧 瀏覽:406
賓士車被撞壞怎麼辦 瀏覽:597
汽車遇洪水注意什麼 瀏覽:299
奧迪a6夜視儀是什麼 瀏覽:436
曲梁鎮工業園區什麼時候開工 瀏覽:954
汽車上有黑點代表什麼 瀏覽:517
賓士哪個店修車比較好 瀏覽:49
寶馬驅動系統測試是怎麼回事 瀏覽:580
一八年的奧迪q5是什麼配置 瀏覽:903
寶馬3系3d視角怎麼開 瀏覽:386
河南工業屏有哪些 瀏覽:553
河北工業數字交換機多少錢 瀏覽:869
上海蔚來汽車怎麼樣 瀏覽:762
東南汽車待遇怎麼樣 瀏覽:592
寶馬5系缸墊在哪個位置 瀏覽:636
汽車有哪些車牌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