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區的工業情況如何

蘇區的工業情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3-01-15 16:25:29

❶ 中央蘇區縣的經濟發展

一九三三年,當湘鄂西和鄂豫皖兩個蘇區的紅軍主力相繼退出原有根據地後,蔣介石便集中五十萬兵力開始對中央蘇區進行第四次"圍剿",同時進一步加緊經濟封鎖。他們把這兩手同時並用:軍事"圍剿"是"殺死政策",經濟封鎖是"餓死政策"。中央蘇區軍民面臨著打破敵人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兩大任務。打破軍事"圍剿",由在前方的周恩來、朱德指揮。打破經濟封鎖這副艱難的擔子便主要地落到毛澤東的肩上。
二月中旬,被撂在長汀休養了四個月的毛澤東,接到召他回瑞金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的命令。他帶著賀子珍、孩子及警衛員一同回到瑞金,住在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葉坪村。但把他調回來工作其實是有條件的。中央檔案館保存著臨時中央或蘇區中央局在上年十一月留下的一份殘缺的電報,裡面寫道:"我們可以同意現在召回澤東同志與公開批評他的錯誤觀點,批評方法應該說服教育,並繼續吸引他參加領導機關的工作,不然,在目前將削弱我們的地位。"可見,他是在得不到信任的困難條件下重新出來工作的。
毛澤東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期間,以很大的精力來領導中央蘇區的經濟建設。
這在當時是關繫到中央蘇區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那時候,中央蘇區大體上有三百萬人口,主力紅軍、地方武裝和機關工作人員約十萬多,不發展生產怎麼行呢?毛澤東對這個問題極其重視。原來擔任《紅色中華》主編的王觀瀾回憶道:"生產如何發展?與戰爭如何結合?戰爭第一,生產、生活如何辦?毛澤東同志提出,這些問題不解決,革命戰爭能不能維持,就成為大問題。"
為了消滅中央蘇區,國民黨政府在發動大規模軍事"圍剿"的同時,加緊經濟封鎖,企圖使中央蘇區軍民"不能存一粒米、一撮鹽、一勺水的補給",造成經濟枯竭,無法生存下去。一九三二年起這種經濟封鎖更加緊了。"企圖建立縱深二百六十里的封鎖網,在蘇區周圍設立食鹽公賣局,限制每人每天只買鹽三四錢,每月不得超過一斤,把群眾的糧食搜掠到反動的堡壘里去。"嚴密的經濟封鎖給中央蘇區造成的困難越來越大:"農民分得了土地,生產出來的稻穀、花生、大豆等農產品賣不出去,價格一跌再跌,而蘇區的食鹽、洋布、煤油、西葯等工業品,十分奇缺,價格越來越高。當時流行一句話:'有人拿走一粒鹽,店主趕過三家店;'。由於工業品的缺乏,嚴重地影響了群眾的生產和紅軍的給養。"
一九三一年底,臨時中央一些"左"的經濟政策推行到中央蘇區來,更是雪上加霜。到一九三三年春夏,中央根據地經濟嚴重惡化:工商業凋零,食鹽、布匹、葯品等日用品極端缺乏,價格昂貴,部分地方因缺糧而發生飢荒。
這便是擺在毛澤東面前的嚴峻局面,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毛澤東先從健全領導機構著手。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他主持人民委員會常會決定:"為發展蘇區的國民經濟以適應革命的發展,議決呈請中執委批准設立各級國民經濟部,並委任鄧子恢同志兼任中央國民經濟部部長。"三月二十三日,毛澤東、項英等簽發命令指出:"過去蘇區對於國民經濟問題異常忽視,應該予以迅速的轉變。"四月,國民經濟人民委員部成立,下設設計局、調查統計局、糧食調劑局、合作社指導委員會、國營企業局和對外貿易處。七月二十日,毛澤東、項英等簽發中央政府通告,強調指出:"革命戰爭的猛烈發展,要求蘇維埃採取堅決的政策,去發展蘇區的國民經濟,抵制奸商的殘酷剝削,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使群眾生活得到進一步的改良,使革命戰爭得到更加充實的物質上的力量。這一重大任務,是迫切擺在整個蘇維埃與廣大工農群眾的面前。"
為了廣泛動員群眾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運動,全面部署中央蘇區的經濟建設工作,臨時中央政府先後召開兩次大會:一次是南部十七縣經濟建設大會,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瑞金舉行;一次是北部十一縣經濟建設大會,八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博生縣(原寧都縣)舉行。這種經濟建設大會,以前在蘇區是沒有開過的。
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也是放在中央蘇區經濟工作面前的一項嚴重任務。由於這種嚴密的封鎖,造成中央蘇區內鹽、布、西葯奇缺,而糧食、鎢砂、煙、紙、樟腦卻出口困難,直接影響了群眾和紅軍的生活,影響了革命戰爭。有人回憶說:"毛澤東同志很重視這項工作,號召我們有計劃地組織人民,發展對外貿易,把糧食、鎢砂、木頭、樟腦、紙張、煙葉、夏布輸出到白區去,賣得適當的價錢,從白區購買必需品,如食鹽、布匹進來,分配給人民,打破敵人的封鎖。當時全國總工會委員長劉少奇同志,副委員長陳雲同志、朱琪同志都親自抓這項工作。"他們採取了許多符合實際情況的靈活政策:獎勵私人商業經營各種蘇區必需的商品;對某些日用品和軍需品實行減稅;國營商業盡量利用私人資本與合作社資本,同他們實行多方面的合作;鼓勵國民黨統治區的商人到蘇區來做生意;從蘇區秘密派人到國民黨統治區開設商店和采購站等。由於採取了這些措施,溝通了中央蘇區和國民黨統治區之間的商品流通,活躍和發展了蘇區經濟。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發展蘇區的對外貿易,以蘇區多餘的生產品(穀米、鎢砂、木材、煙、紙等)與白區的工業品(食鹽、布匹、洋油等)實行交換,是發展國民經濟的樞紐。
2009年,國務院決定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對海西經濟區的中央蘇區縣實行西部地區的政策待遇。

❷ 蘇維埃的政治經濟工業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樣的

蘇維埃的政治經濟工業教育文化是豐富多彩,具有深遠意義的。
1.政治上是代議制政府結構。鄉、縣、省、中央蘇維埃一級一級推選。鄉蘇維埃下設各個委員會開展各項工作,還有共青團、貧民會、抗日協會、哥老會、農衛隊、游擊隊等各個組織機構均由中央蘇維埃、共產黨、紅軍領導。
2.經濟上西北蘇區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原始社會主義的奇怪混合,當前主要是合作社運動。計劃經濟體制____ 蘇聯時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收入分配模式與現在不同。在當時,工廠里的工人,其收入可以比工程師甚至廠長更多。而外交官、軍人和航天員這類人群更是收入不菲。公職人員中,外交官待遇不菲。在蘇聯是不存在、也不能存在真的百萬富翁的,金錢也不是什麼「資產階級殘余」,畢竟在社會生活里,工資還是要用貨幣來衡量的。在蘇聯,人們處於一個財政潛力平等的社會,比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這里貧富差距是不太大的。____蘇區一律流通蘇區紙幣,除邊界可用白幣,之前的銀圓、銀幣、銅幣已回收。南方用「鈔票紙」,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粗糙,有的用布印,鈔票上有口號,如「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中國革命萬歲」等。
3.蘇維埃工業發展的支柱是以農業為主的輕工業和個人小作坊。蘇聯工業化模式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這一方針的確定,不僅對蘇聯,而且對一些東歐以及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產生較深遠的影響。
4.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在於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於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斗爭服務,在於使教育與勞動聯系起來,在於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四個在於」,指引著蘇區文化教育實踐。為使黨員幹部和廣大軍民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中共蘇區中央局創辦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列寧小學等一批學校。

❸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是什麼其中的支柱是什麼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最大最重要的是制鹽和石油工業,其中的支柱是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主要內容:去前線的路上本篇記述了斯諾去甘肅邊境和前線時的所見所聞,一開始文章記述了與農民的談話,探訪蘇區工業,以及他對工人生活的一些感受。接下來,斯諾記述了很多關於蘇區工業的內容,包括蘇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工業,包括手工業、油井等等。

最後,文章描寫了普通工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籃球賽、免費醫療、社會保險、讀書寫字、唱歌等等,並將其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對比。最後總結為一句話:他們即使缺乏社會主義工業的物,卻有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3)蘇區的工業情況如何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作的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紅星照耀中國》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紅軍長征的介紹;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歷和感受等。

❹ 蘇維埃工業概括

在整個社會主義工業化實施的過程中,蘇聯黨和政府,正是遵循這一方針,規劃著社會主義建設的藍圖。在計劃中規定的重工業增長指標都是較高的。比如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中重工業與輕工業的發展速度之比為1.85:1,即重工業增長241%,輕工業則增長130%,以後盡管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和阻力,產生各種錯誤和問題,但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方針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工業化開始的頭兩年,工業中的社會主義部分,從1924—1925年的81%增長到1926—1927年的86%。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到1932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同1913年相比增加近二倍,工業產量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五年計劃初的48%增加到1932年的70%,製造生產資料的工業比重,從1928年的43%上升到·1932年的53.3%。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就工業發展速度來講,蘇聯已佔世界第一位,就:工業產量來說,蘇聯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4)蘇區的工業情況如何擴展閱讀:

在研究和探討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問題時,認真地回顧一下這段歷史,認真地學習一下列寧以及斯大林的有關論述,是有助於對這一問題的理解的。如果不把這一問題放在蘇聯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中去研究,如果不把蘇聯黨和政府制定的這一方針的出發點搞清,就不能對這一問題做出正確的全面的理解。

斯大林後來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曾指出:「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著手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件事做遲了,那就要失敗。黨記住了列寧的話:沒有重工業,便無法保持國家的獨立;沒有重工業,蘇維埃制度就會滅亡。因此我們共產黨也就拒絕了『通常的』工業化道路,而從發展重工業開始實行國家工業化」。

❺ 蘇區工業有哪些種類獲得什麼成就

《紅星照耀中國》中蘇區的工業種類是制鹽和石油工業。
原文如下:國營企業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寧夏邊境長城上的鹽池的制鹽工業和永平、延長的油井,那裡生產汽油、煤油、凡士林、蠟、蠟燭和其他副產品。鹽池的鹽是中國最好的,所產的鹽色白如晶,產量很大。因此蘇區的鹽又便宜又多,鹽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對農民不利。紅軍攻佔鹽池以後,同意把一部分產品給長城以北的蒙古人,廢除了國 民 黨的全部產品專賣政策,因此獲得了蒙古人的好感。
其他還有紡織廠和兵工廠等!
成就:根據地的工業的生產的回復和發展,大大的增加了財政收入,保障了革命戰爭的供給,改善了軍民生活,對於打破敵人的軍事「圍剿」與經濟封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❻ 紅星照耀中國中西北蘇區採用了哪三種經濟模式

經濟模式:
1、農業經濟:靠合作社 傅承認合作社沒有紅色的碗,但是說,他們有不少糧食、布匹、煤油、蠟燭、針、火柴、鹽
2、工業經濟:蘇區工業是手工業,有保安和河連灣(甘肅)的織布廠、被服廠、製鞋廠、造紙廠,定邊(在長城上)的制毯廠,永平的煤礦,所產的煤是中國最便宜的,還有其他幾縣的毛紡廠和紡紗廠——所有這些工廠都計劃生產足夠的商品供紅色 陝西和甘肅的四百家合作社銷售。
3、貿易經濟:國營企業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寧夏邊境長城上的鹽池的制鹽工業和永平、延長的油井,那裡生產汽油、煤油、凡士林、蠟、蠟燭和其他副產品。鹽池的鹽是中國最好的,所產的鹽色白如晶,產量很大。
拓展資料
《紅星照耀中國》電影劇組創作靈感及素材就取自同名報告文學——美國記者斯諾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影片主要講述的是1936年美國青年埃德加·斯諾冒險來到中國紅色革命區域的的親歷見聞,在采訪和見證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領導人,以及紅軍戰士和蘇區百姓的風采之後,斯諾以飽含激情的生動文筆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該書出版後轟動世界,使全球第一次了解到了彼時艱苦抗戰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
《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於1937年10月在倫敦首次出版,於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1] 作品真實記錄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由於斯諾在西北紅色區域的冒險中引起的激情和對中國人民的熱愛,他用了後半生的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作繼續的探索和報道。《西行漫記》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閱讀全文

與蘇區的工業情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臨時停車燈怎麼關 瀏覽:408
奧迪a4l一年養車的費用多少錢 瀏覽:506
澄常工業園西貫路郵編是多少 瀏覽:312
蘋果手機藍牙連接寶馬車怎麼沒聲音 瀏覽:807
汽車如何窄路轉彎 瀏覽:605
汽車追尾修車店多少錢 瀏覽:668
汽車補漆效果如何檢查 瀏覽:829
寶馬迷你跑長途怎麼樣 瀏覽:548
襄陽市工業學校升學哪個大學 瀏覽:928
賓士精靈漲緊器怎麼拆 瀏覽:228
汽車電源能用多久 瀏覽:414
賓士cls機油加多少 瀏覽:489
汽車發動機溫度正常是多少 瀏覽:240
大連工業大學機械類專業哪個好 瀏覽:625
什麼能代替工業氧氣 瀏覽:533
綠馳新能源汽車多少錢 瀏覽:395
徐州工業煙廠怎麼樣 瀏覽:606
汽車評測視頻有哪些 瀏覽:508
汽車方向油一般換多少錢 瀏覽:367
汽車12v繼電器哪個牌子好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