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株洲工業園區有什麼特點

株洲工業園區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3-01-09 19:24:32

1. 工業園是做什麼的

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范圍的土地,並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工業園區的設置,通常是為了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而設立。

工業園區的用途相當多元,除了工廠、廠辦等一般工業設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甚至有研究機構與學術機構進駐。工業園區如經過妥善的開發,通常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聚落。

核心業務:

1、科創園區

產業園區招商/產業園區核心產品研發/優質產業集聚

2、工業園區

聚焦智能製造產業/高品質「五好」工業園區建設運營/優質企業引進/企業選址平台

3、企業成長服務

申報服務平台/行業協會平台/產業活動平台/校友經濟平台/金融服務平台/人資籌劃平台/企業選址平台

2. 新工業區的特點

一、新工業區特點:

1、時間新,主要是在20世紀50年代(或以後)開始形成的。

2、地區新,新區形成於農村,不具備傳統工業區的區位優勢,特別是既不靠近原材料,也不靠近市場。

3、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

二、傳統工業區特點:

1、豐富的煤炭資源,魯爾區發育於魯爾煤田。魯爾煤田儲量大,開采條件好。

2、離鐵礦區較近,魯爾區鐵礦資源相對貧乏,但靠近鐵礦區。

3、充沛的水源,水陸交通便利,魯爾區位於中歐道路交叉口,地理位置優越。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條人工運河,不僅連成一體,而且都可通航,並能直通海洋。

世界五大工業區

1、北美工業區

主要位於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那裡的煤鐵資源豐富,交通運輸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稀疏,工業部門齊全,尖端技術和高新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歐盟,日本等國家的競爭,在這里許多工業部門在世界工業中的優勢逐漸降低,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綜合型工業區。

2、西歐工業區

位於歐洲西部,主要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北部等重要工業區,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這里經濟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勞動力質量高,煤鐵資源豐富,核能、航空、汽車、化工等技術密集型工業作為發達,鋼鐵、機床、船舶、電力等產量居世界前列。工業地域逐漸從內陸向沿海地區發展。

3、東歐工業區

主要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捷克、波蘭等國的主要工業區。這里資源豐富,基礎工業實力雄厚,屬資源密集型重工業地區,工業也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產地的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子、宇航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

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

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長達1000千米的地區,約佔全國面積的近30%,人口的2/3,工廠的72%,工業產值的75%。工業多數依靠進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貿易型,是世界上著名的臨海工業帶。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家用電器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迅速。

5、亞洲東部沿海工業區

北起韓國東南沿海和中國東部沿海,向南延伸到東南亞一些國家。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一地區的國家競相發揮各自的優勢,根據國情實施對外開放戰略,推動了各國工業的發展。

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各國工業的發展更為迅速。工業類型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過渡。各國紛紛建立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經濟特區等,是這一帶成為二戰後新興的工業區。

3. 建築設計:生態工業園有哪些基本特點

生態工業園的基本特點如下:
1.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是依據清潔生產要求、循環經濟理念和生態工業學原理而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它通過物流或能流傳遞等方式把不同工廠或企業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或能源,模擬自然系統,在產業系統中建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循環途徑,尋求物質閉環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產生最小化。
2.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和調整產業結構,以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3.能量雖然不能循環使用,但是可以根據能量品質的不同實現不同的梯級用能、回收生產過程的廢熱或利用廢棄物充當能源,合理用能是節約能源的重要途徑。
4.生態工業園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人們的觀念是在不斷更新,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認識也逐漸的深入
5.可以構建園區內物質流動和能量流動的生態工業鏈網關系,形成互惠共生的工業生態系統,從而實現資源和能源利用最大化、廢物產生最小化,建立可持續的經濟、社會和環境關系。

4. 請問株洲的工業園在哪

株洲金山科技工業園(荷塘工業集中區)位於株洲市的東大門荷塘區;

北臨滬昆高速,東接城市快速環道,荷塘大道貫穿園區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園區總規劃面積近62平方公里,包括金山新城、荷塘商貿城、荷塘月色三大片區。

2014年,經省發改、科技、經信、財政四部委聯合授予了金山科技工業園國家火炬計劃硬質合金特色產業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株洲新材料產業園區。

(4)株洲工業園區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園區重點發展醫學健康、復合新材料和軌道交通配套三大產業。園區「三大產業基地」初步形成。

①醫學健康養老基地加速推進。在金山新城北部片區按照「一城一園一基地」的模式,加速推進醫學健康產業基地建設。

②新材料產業基地初具規模。荷塘區有全亞洲最大的硬質合金生產企業,新材料產業具有較好的基礎。已成功引進企業43家,其中建成投產的有31家。201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的復合新材料特色產業園區。

③軌道交通配套產業基地基本形成。園區軌道交通產業產值已突破50億元,除株洲車輛廠及其9大主輔分離企業以外,株洲車輛段一期340畝已建成投產。

5. 生態工業園有哪些基本特點

(1) 企業之間的生態化關聯關系。不同產業和企業之間通過物質和能量的關聯和互動,構成了工業生態鏈或生態網,從而形成了生態工業體系。 (2) 廢物排放最小化。正是通過企業之間的生態鏈或生態網的構建,物質和能量在園區內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向園區外的廢物排放達到了最小化。 (3) 區域內信息實現高度共享。打破了傳統的企業之間各自為政、信息不暢通的弊端。 (4) 有利於園區內企業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促使企業朝著規模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5) 生態工業園區不單純著眼於經濟發展, 而是著眼於工業生態關系的連接, 把環境保護融於經濟活動過程中, 實現環境與經濟的統一協調發展。

6. 株洲的地理環境

株洲是「十字型」國家級鐵路樞紐,和鄭州並稱「北鄭南株」。市域內主要有株洲站(京廣線客貨運輸特等站)、醴陵站(浙贛線客運二等站)、株洲北站(京廣線貨運、編組特等站)、株洲西站(京廣高鐵客運站一等站)、醴陵東站(滬昆客運專線)、長株潭城際鐵路株洲站(建設中)。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車的吉衡鐵路在株洲南3縣設有攸縣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3個客運站
株洲有「火車拖來的城市」之稱,是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京廣、滬昆2大鐵路干線在這里十字交匯,株洲站是中國客貨運輸特等站之一,平均每3分鍾接發列車一次,日接發車達230趟之多。株洲北站是全國最重要的12個路網性編組站之一,同時也為特等站(原雙向三級七場),日均辦理車17000輛,解編12000輛,株洲為鐵路雙特等站城市。
湖南「3+5」城市群城際鐵路中,株洲也成為其樞紐。規劃中,株洲北通長沙、岳陽,西至湘潭、婁底,東往醴陵,南達衡陽,四個方向都銜接著重要城市。其中,已開工建設的長株潭城際鐵路在株洲設白馬壠、時代、雲龍、新株洲、七斗沖五個火車站。2016年12月通車後,株洲市中心坐城際列車到長沙市中心僅僅只需要25分鍾。 株洲公路四通八達,106國道、320國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長株高速公路(S21)、滬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及規劃中的京港澳高速復線、滬昆高速復線和連接閩南、贛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內穿過,全長41.629公里的長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會長沙距離更近。
株洲市內已有7座大橋橫跨湘江。株洲將形成」三環七射「的道路格局。現已有株洲大橋、石峰大橋、株洲湘江三橋(建寧大橋)、株洲湘江四橋(天元大橋)、株洲湘江五橋(蘆淞大橋)2012年,株洲啟動湘江六橋(楓溪大橋)的建設。2013年,株洲啟動湘江七橋建設,用於拉通株洲縣與京珠高速的聯系。 株洲北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37公里,經長株高速公路25分鍾可以到達。
此外,正在建設株洲通用機場,位於株洲市東南部的蘆淞區五里墩鄉境內。一期工程按運12飛機使用要求進行設計,可以起降最大起飛重量5500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飛機、直升機,飛行區等級為1B,按晝間目視飛行要求建設,跑道長度為800米,寬30米。通用航空機場是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而使用的機場。包括可供飛機和直升機起飛、降落、滑行、停放的場地和有關的地面保障設施。 《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體系規劃》經株洲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原則審議通過。根據該規劃,株洲未來將建設4條地鐵線路。2018年將開始修建4條地鐵線路,4條地鐵線呈風車放射狀,共108.6千米。其中1、2號線為主骨架,3、4號線為遠景預留線。1號線起於京廣高鐵株洲西站、止於華強,全長32.7公里,橫向貫通株洲城。2號線起於清水塘、止於淥口鎮,全長30.9公里,縱向貫通株洲城。3號線起於白馬壟站,止於航空城,全長32.8公里。4號線起於金山新城,止於歐洲大道,全長29.4公里。



國家統計局2007年第131期《研究參考資料》發布的2006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評價顯示,株洲城市綜合實力進入全國60強,在全國286個城市中排名第56位,比2002年前進了16位。評價還顯示,除直轄市和31個省會城市外,株洲城市綜合實力在全國非省會城市中位居第33位,在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中,株洲城市綜合實力居第一位。 2010年,株洲市委會議宣布株洲市綜合競爭力在中部地區非省會城市繼續保持第一,穩居全省第二。 2012年,湖南日報作「中部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1 株洲轉型跨越」專題報道。
2013全年實現GDP1960億元,增長10.5%;完成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235.6億元,增長10.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0億元,增長30%;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9億元,增長1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66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98元,分別增長10.6%和13%。2013年新型工業化強力推進。不斷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繼續保持全省先進行列。優勢產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軌道交通產業產值增長13.5%,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凈利潤增長17.5%。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等重大科技計劃項目15項,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第九次獲評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6%。園區實力進一步提升,建成標准廠房100萬平方米,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增長18.5%。非公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非公經濟增加值增長11.5%,佔GDP比重達到57%,連續三年獲評全省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考核一等獎。建築業實現總產值410億元,增長23.5%。
2013年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著力發展規模農業,農業增加值增長3%,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到1023家,集體土地流轉率提高到36%,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68%,城鎮蔬菜新擴基地1萬余畝。著力發展加工農業,省級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到21家,農產品加工總產值增長16%。竹木加工、花卉、油茶產業化步伐加快。著力發展科技農業,水稻機械化水平達到66.4%。著力發展品牌農業,新增省著名商標、市級以上品牌53個,麻鴨、白鵝、黃牛等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不斷擴大。縣域經濟持續壯大。堅持分類指導,培育特色產業,提升縣域綜合實力。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縣域經濟總量達到989億元,增長10.6%,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提高到50.5%。 21世紀以來,株洲市農業產出效益穩步提高,2000年至2011年,農業產值翻了一番;規模化生產發展迅速,區域化生產基本形成,產業化發展強勁,養殖業向標准化規模發展;農業科技進步取得顯著成效,新品種種植和新技術推廣應用面積提高,農民科技應用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物質裝備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增加,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田水利現代化水平提高,耕地保護得到加強、質量得到提升;農業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業支持保障環境逐步完善。
到了2012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1.2億元,增長3.9%。其中,農業94.7億元,增長3.5%;林業15.9億元,增長4.3%;牧業81.4億元,增長4.8%;漁業7.7億元,增長3.1%。2012年糧食產量180.7萬噸,增長1.2%;水果產量24.3萬噸,增長8.9%。出欄生豬437.9萬頭,出欄牛羊58.7萬頭,家禽出籠2105.2萬羽,水產品7.9萬噸。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77.6萬千瓦,增長6.8%。2012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3.1萬處,增長4%,投入資金8億元,增長24.6%。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平方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30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900公頃。
株洲的工業始於20世紀30年代。有識之士看到株洲的交通優勢和區域優勢,雄心勃勃,想打造一個「株洲工業區」。1935年,「株洲機廠」籌備處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機廠的前身,是株洲現代工業的先聲。之後,株洲兵工廠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五」期間,株洲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將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4項安排在株洲建設,即株洲硬質合金廠、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株洲洗煤廠。「二五」時期又安排興建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車輛廠等20多個中央、省屬企業。1958年前後,圍繞大廠辦小廠,圍繞全民辦集體,株洲掀起大辦工廠的熱潮,100多家市屬企業應運而生,200多家區街企業蓬勃興起,從而奠定了株洲作為新中國的江南工業重鎮的基礎。株洲是在電力機車領域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在60年的歷程中,株洲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曾創造了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枚空空導彈、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塊硬質合金等100多個第一。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綠色食品和陶瓷等產業為支柱,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以製造工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工業體系。
2012年工業增加值951.9億元,增長13.4%,工業化率為54.1%。規模工業增加值767.7億元,增長14.6%。從經濟類型上看,國有企業增長5.4%,股份制企業增長15.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8.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7.7%。從全市規模工業六大支柱產業上看,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醫葯食品加工製造業和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16.1億元、116.4億元、38.3億元和11.1億元,分別增長15.7%、19.7%、17.2%和22.6%;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增加值158.2億元和48.9億元,分別增長11%、11.1%。規模工業綜合效益指數為242.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92.8億元,增長15.6%;實現利稅178.2萬元,增長21%;實現利潤85.5億元,增長20.5%。企業虧損面為6.3%,增長0.1個百分點。全市「5115」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74.6億元,增長14%,佔全市規模工業的33.7%。 全市2012年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213.8億元,增長21.9%;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達到12.2%,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地方收入135.4億元,增長24%,佔比63.3%;上劃中央收入64.4億元,增長18%,佔比30.1%;上劃省級收入14億元,增長20.9%。全市稅收收入149.9億元,增長21.8%,其中增值稅10.9億元,增長17.9%;營業稅20.7億元,增長 24.7%;企業所得稅5.4億元,增長23.8%;個人所得稅2.5億元,增長2.2%。稅收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70.1%,同比回落0.1個百分點。全市財政總支出279.4億元,增長7.7%;一般預算支出22.8億元,增長18.7%。
截至2012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588.8億元,增長17.1%,同比凈增232.2億元,其中城鄉儲蓄余額為942.5億元,增長18.4%,凈增146.4億元。年末各項貸款余額812.4億元,增長19.5%,凈增132.4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總額483.7億元,增長25%,凈增96.7億元;短期貸款余額310.7億元,增長12.2%。全市存貸比為51.1%,提高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為3.2%,下降1.6個百分點。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證券公司營業部11家,總數居全省第二位,證券交易額為841.3億元,下降17.3%;新開戶數11966戶,同比減少14188戶。全年新增直接融資85.8億元,增長30%;截至2012年底,全市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868.6億元。
截至2012年底,全市保險機構有40家,其中,人壽險公司19家,財產險公司19家,保險行業協會1家,中介保險公司1家。各項保費收入31.8億元,增長12%,其中財產保險收入9.6億元,增長14.7%;人身保險收入22.3億元,增長10.9%。各項賠款和給付額9.4億元,增長28.2%,其中財產保險賠付額4.9億元,增長26.6%;壽險賠付4.4億元,增長30.1%。保險賠付比為29.6%,其中財產保險賠付比為15.7%,壽險賠付比為13.7%。 明清年間,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寧碼頭,株洲商業得到發展。木材、茶葉、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紙等貿易居湘潭集鎮商業之首。清末民(國)初,隨著粵漢、株萍鐵路的修築與湘江聯網形成水陸交通優勢。株洲鎮居民達3萬余戶,且大都居住於解放街、建寧街一帶。民國14年,中共地下黨員彭松林與友人合資在株洲建寧街開設米店。次年,發動成立株洲商民協會,並出任執行委員長,組建了糧食、南貨、棉布、百貨、縫紉、五金、園林、理發等16個同業公會。民國33年,日軍進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毀。日本投降後,鎮區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園,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復,房屋結構 大部分是木架蔑織牆體,杉皮或小青瓦屋面。
株洲是「商業之都」,蘆淞區小商品市場和服裝鞋帽市場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中國商業聯合會等權威組織授予「中國服裝商貿名城」、「全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中國品牌市場」等業界榮譽稱號,規模為中國十大服裝市場第二名。 株洲中心商圈,被媒體譽為「三湘第一商圈」,是湖南最大、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人流最密集的大型商圈,主要由北部的中心廣場商圈與南部的火車站蘆淞市場群組成。中心廣場為株洲城市核心,由東西向主幹道新華西路和南北向主幹道建設路匯合而成。創立於1958年的株洲百貨大樓坐擁中央。年交易額500億元的蘆淞市場群商品豐富,已經是國家級3A景點。
株洲主要的傳統商業街有建設南路、鍾鼓嶺步行街、新華西路、人民南路步行街、徐家橋步行街。主要大型商圈有火車站蘆淞市場群、中心廣場、長江廣場、紅旗廣場、文化路口等。株洲商貿正在形成批發和零售並駕齊驅的格局。

7. 栗雨工業園的介紹

栗雨工業園是株洲高新區的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區,也是長株潭地區重要的產業、技術核心區之一。西臨京株高速公路株洲的出入口,是株洲市的西大門。北臨湘江,位於湖南省正在建設中的風景走廊「湘江經濟風光帶」株洲段的西岸。東與株洲市的城市快速環道相接。
栗雨工業園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設計,規劃面積13.4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總投資36億元。在2012年基本開發完成。開發建設分為兩個階段:2003-2007年為第一階段,以工業化為中心,投資26億元,完成工業用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2008-2012年為第二階段,以城市化為中心,投資10億元,完成核心區與商住區的開發。其以交通裝備、生物醫葯和健康食品、先進製造為主導產業,建成後將成為株洲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工業園區,將形成稅收超過10億元,是高新區實現「1030335」目標的骨幹園區,也是株洲市未來的現代化生態科技新城和長株潭一體化中株洲的橋頭堡。

8. 株洲是工業城市

株洲,古稱建寧,湖南省轄地級市。為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東接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省內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轄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4區,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4縣,代管縣級醴陵市,此外設立有雲龍示範區。
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線、浙贛線和湘黔線在株洲交匯使株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株洲是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此外株洲還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從2006年開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
株洲的工業始於20世紀30年代。株洲的交通優勢和區域優勢,雄心勃勃,想打造一個「株洲工業區」。1935年,「株洲機廠」籌備處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機廠的前身,是株洲現代工業的先聲。之後,株洲兵工廠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五」期間,株洲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將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4項安排在株洲建設,即株洲硬質合金廠、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株洲洗煤廠。「二五」時期又安排興建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車輛廠等20多個中央、省屬企業。1958年前後,圍繞大廠辦小廠,圍繞全民辦集體,株洲掀起大辦工廠的熱潮,100多家市屬企業應運而生,200多家區街企業蓬勃興起,從而奠定了株洲作為新中國的江南工業重鎮的基礎。株洲是在電力機車領域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在60年的歷程中,株洲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曾創造了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枚空空導彈、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塊硬質合金等100多個第一。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綠色食品和陶瓷等產業為支柱,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以製造工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工業體系。

9. 株洲的工業區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石峰區那邊,冶煉廠、鋼廠、玻璃廠什麼的老廠礦企業在那邊的比較多,田心也是個老的工業區域。一般我們說株洲的老的工業區域都是指的石峰區。
荷塘區那邊601硬質合金廠、331、430等也是比較大的工業企業。
蘆淞區主要是服裝加工生產這一塊了。高家拗、董家塅有些比較大的工業企業。
天元區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比較集中。
總的來說,株洲的產業定位還是以工業為龍頭的,對外的印象也是老牌的工業城市。

閱讀全文

與株洲工業園區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3系補點漆多少錢 瀏覽:312
海滄東孚工業區周邊有哪些村莊 瀏覽:949
大眾汽車品牌有哪些 瀏覽:700
汽車換油管多少錢 瀏覽:15
類似奧迪a7的車有哪些 瀏覽:808
奧迪0w20機油有哪些 瀏覽:748
新款賓士c有哪些黑科技 瀏覽:306
奧迪a7如何開引擎蓋 瀏覽:436
奧迪a6無電車門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448
奧迪rsq8要等多久才能到 瀏覽:96
鹽城工業用蒸餾水哪裡買 瀏覽:647
賓士掛擋器叫什麼 瀏覽:802
工業區鑽探是干什麼的 瀏覽:543
思域汽車溫度計在哪裡放置 瀏覽:237
寶馬5系中柱外飾板怎麼拆 瀏覽:512
奧迪q7原廠音響怎麼調 瀏覽:834
小汽車拋光打蠟多少錢 瀏覽:779
工業上如何讓糖汁脫色 瀏覽:147
寶馬新4系減配了哪些 瀏覽:170
哪裡有工業暖風機製造商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