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湖南工業投資形勢如何

湖南工業投資形勢如何

發布時間:2023-01-07 09:44:32

㈠ 李明: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點產業布局研究

2014年9月,國務院下發《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標志長江經濟帶正式定位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即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如何深化長江經濟帶東中西區域板塊、各省市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是貫徹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促進各區域板塊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重要任務。湖南作為長江流域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撐,立足自身資源與產業比較優勢,優化湖南產業布局,促進湖南產業轉型升級,既是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實現湖南融入國家戰略發展目標並確保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湖南重點產業布局現狀

1、湖南重點產業快速發展

國民經濟統計年鑒顯示,41個工業大類中39個大類在湖南均有分布,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工程機械、 汽車 製造、專用設備製造業、軌道交通等已成為湖南工業主導產業。2019年湖南糧食總產量2900萬噸,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2萬億元,糧食、畜禽、竹木進入千億產業行列,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有6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家。2019年全省石化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900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9%,資產總規模1252億元,年均增長12%。2019年湖南10種主要有色金屬270萬噸,完成工業增加值9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800億元,「十二五」年均增長11%、15%。2019年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實現總產值2994億元,約佔全國市場的1/3,擁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知名品牌,長沙市被稱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2019年,全省 汽車 產銷量106萬輛,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64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775億元,「十三五」期間 汽車 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約為17.4%,已經穩居千億產業行列。服務業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業中兩大傳統產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占服務業比重不斷提升; 旅遊 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19年湖南省 旅遊 業接待遊客總人數4.73億人,實現 旅遊 總收入3900億元,佔GDP比例約13%。

2、區域發展呈現新格局

湖南逐步形成了長株潭、洞庭湖地區、湘南、大湘西4大發展區域,全省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升。2019年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1.75萬億元,佔全省GDP比重達43%,該區域正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國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和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其核心增長極作用顯著增強。2019年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9200億元,佔全省比重23.8%,重點打造石油化工、船舶、農副食品加工、輕紡等4大產業集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全面鋪開,水域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2019年湘南地區生產總值7800億元,佔全省比重19.5%,該區域積極融入珠三角,加快建設為中部地區產業承接的重要平台、湘粵開放合作試驗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基地,目前,湘南地區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示範效應加速顯現。2019年大湘西地區生產總值6790億元,佔全省比重18.2%,在生態環境得到全面保護的同時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特色經濟發展迅速,扶貧開發成效顯著。

3、產業集聚初步形成

湖南省已經把培育產業集群作為提升湖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汽車 產業集群、石化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生物醫葯產業集群等37個產業集群已經初具規模,規模企業達0.88萬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662億元。從產業集群的區域分布來看,湖南產業集群主要集聚於長株潭地區,並輻射周邊環洞庭湖區、湘中南地區、大湘西地區。產業園區成為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產業園區179家,其中國家級產業園區19個,全省產業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5.5萬億元,產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省比重約60%,產業園區逐步成為經濟發展帶動區、城市綜合功能新區、對外開放先導區和現代產業發展集聚區。

「黃金水道」在岳陽。圖/網友「一路行攝」

二、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存在的問題

1、產業空間布局不協調

湖南各區域綜合實力差距明顯。首先,無論是經濟總量、經濟密度、綜合實力,長沙市遠超其他地市,可作為湖南的核心城市,帶動整個區域發展;其次,岳陽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衡陽市、邵陽市、懷化市作為湖南省區域中心城市,產業布局與資源稟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匹配問題,城市對周邊地區產業輻射能力不強。岳陽市作為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橋頭堡,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優勢不明顯、產業輻射面有限、承接長株潭產業轉移能力不強、外向型經濟發展不暢、沿江產業發展滯後等問題。

2、產業鏈條不完整

湖南已初步形成高端裝備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業、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鏈,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及新材料等產業鏈較為完整,而 汽車 及零配件、有色金屬產業鏈、電子信息、3D列印及機器人、新能源裝備等產業存在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配套企業分布不合理、關鍵技術缺乏、產業鏈條不完整等問題。在石油化工產業鏈中,基礎化工丙烯、碳四、芳烴產品領先,缺乏乙烯產品,合成化工產品缺乏有機氧原料、醫用化學品、化妝品、工程塑料等產品;在電子信息產業鏈中,全省過百億龍頭企業只有藍思 科技 、衡陽富士康集團、介面光電、中光通信、基伍手機等企業,產品以電子元器件為主,缺失集成電路、平板顯示、應用電子、太陽能光伏、軟體製造與服務、數字視聽產品、通信設備等下游終端產品;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產業鏈存在著資源開採集中度不高,鉛鋅鎢主要產品省內僅能供應20-30%,除硬質合金精深加工技術比較領先外,鉛鋅銻鉍等產品加工技術薄弱。

三、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優化湖南產業布局的思路

按照國家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特點和湖南的資源稟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出江湖聯動,水陸協同,依靠創新開放匯聚生產要素,優化「一核、一區、一帶、四線」產業布局,培育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打造產業發展新增長點,努力形成通道支撐、產業聚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把湖南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產業聚集基地。

1、優化「一核、一區、一帶、四線」產業空間布局

長株潭核心增長極。依託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國家級湘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國家級平台,強化長株潭綠心保護和湘江綜合治理,推進基礎設施、產業體系、環境保護、合作機制一體化,建設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區域中心,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增長極。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全面治理洞庭湖水環境,強化濕地、水生動植物和長江岸線資源保護,促進岳陽、常德、益陽三市產業合作,充分發揮岳陽通江達海的門戶功能,加快臨港經濟發展,全面構建全國生態經濟發展示範區。

長岳產業聯動發展承接帶。長沙、岳陽地理空間相連,經濟聯系緊密,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主要區域和全省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具備加快發展和一體化發展的良好基礎。加快推進長沙岳陽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長岳經濟帶,是新形勢下我省深入實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策應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舉措。

京廣、滬昆、張吉懷和長益常高鐵經濟帶。在築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的同時,以京廣高鐵沿線重要節點城市為節點,建設高廣高鐵經濟帶;以婁-邵為支點,以湘中經濟走廊為腹地,建設滬昆高鐵經濟帶;以打造張家界國際 旅遊 目的地為重點,建設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 旅遊 經濟帶;以貫通絲綢之路為目的建設長益常高鐵經濟帶。

2、延伸長株潭產業鏈

長株潭城市群是引領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重點支持長株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子信息、智能製造、鋼鐵有色、文化 旅遊 等湖南省主導產業優化布局,延伸擴大產業鏈條,培育和引導企業聚集配套發展,實施創新開放戰略,搶佔新一輪產業革命制高點,打造一批標志性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圍繞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現有優勢產業「強鏈」,加強產業核心技術聯合研發,大力發展配套產業,拓展株洲、湘潭、瀏陽、寧鄉、湘陰、汨羅配套件生產基地,實現配套企業與主機企業協同發展,建設湖南標志性的產業集群。

圍繞電子信息、智能製造、高端服務業和生物醫葯等產業「建鏈」,在長沙、衡陽、湘潭、瀏陽、湘陰等產業園區培育、引進龍頭企業和關鍵企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關產業鏈條。

圍繞鋼鐵有色、 汽車 及零配件製造、新能源和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補鏈」,尋找產業鏈條中缺失的高附加值和關鍵環節,株洲、湘潭、岳陽、衡陽、瀏陽、寧鄉、湘陰、汨羅等產業園通過產業鏈招商或現有產業轉型升級,引領相關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從價值鏈的角度來補充相關產業鏈。

3、規劃建設長岳經濟帶

長株潭核心區主要布局機械、電子、醫葯、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製造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物聯網經濟、文化產業與服務業,採用總部+生產基地分置模式,長沙市作為行政、科教、金融、服務、商住、人口與企業總部的集中區,將部分企業生產基地和一般製造業北向岳陽遷移。

岳陽市是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龍頭,是國家發改委明確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岳陽「1+4+2」城市組團融合,全面建設200萬人口的岳陽大都市區。根據長沙-武漢城市圈的產業布局,按照錯位、補位、承接原則,明確岳陽傳統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定位。整合和引導全省石油化工、電力能源、造紙、農副食品加工、航運物流、鋼鐵 汽車 等大耗水產業及其配套產業在沿江開發帶聚集,依靠 科技 創新轉型升級石油化工、電力能源、造紙、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提升岳陽傳統產業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提高對長沙武漢城市圈人才、資金、物質等要素資源的吸引力。

岳陽市湘陰、汨羅和長沙縣部分鄉鎮是岳長聯動發展承接帶,是串聯岳陽市區與長株潭地區的承接帶。重點考慮在岳陽-長沙結合部劃定跨市區域(或長沙岳陽經濟協同發展先行先導區),拓展湘陰、汨羅產業承接功能,布局和承接長沙先進製造業、農副產品加工、輕工紡織、生物醫葯、非金屬礦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勞動與資本密集型製造業轉移,把岳長聯動發展承接帶建設成為長沙-岳陽產業開放合作的新基地,與岳陽市沿長江產業開發帶形成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T型產業布局。

4、打通湖南經濟北向發展新通道

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爭取國家政策與資金支持,打通湖南經濟北向發展的新通道。

一是全面加快航運擴容提質。加強航道整治,提高航道等級,構建以長江為依託,以洞庭湖為中心,構建以「一縱五橫」航道為骨乾的干支通暢、江海直達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同時,考慮打開常德通過長江北上的水陸通道,提高湖南洞庭湖平原與湖北江漢平原的互聯互通程度,推動湖南與長江經濟帶的緊密融合。

二是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將綜合運輸的理念和要求貫穿到長沙市、岳陽市等運輸節點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各個環節,加快建設S201改造提質工程和岳陽三荷機場,構建多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城際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實現「零換乘、無縫銜接」。

三是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以城陵磯港和湘江長沙綜合樞紐為重點,加快鐵路、高等級公路與港區的連接線建設,強化集疏運服務功能,提升貨物中轉能力和效率,推進港口與沿江開發區、物流園區的通道建設,拓展港口運輸服務的輻射范圍。

四是優化整合港口資源配置。依託湖南城陵磯國際港務集團,整合長沙、岳陽、常德、益陽和沅江等港口,實現沿湖沿江碼頭和港口聯合經營、集群管理。

5、建設湖南通江達海開放新高地

堅持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並重、對內和對外開放並重,進一步加強湖南與沿江及周邊地區的合作。利用資本紐帶,加強霞凝港-城陵磯港-上海港分工和協作,促進湖南與東南沿海省市更緊密合作。打破行政壁壘,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長沙與武漢共建「創意產業園」,湘鄂贛共同開發具有特色的 旅遊 精品線路、打造長江經濟帶 旅遊 「金腰帶」。

對接「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推進「湘品出境」,提升開放發展水平。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礦產品加工、水電橋梁、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和精細化工產業,積極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東歐、巴西、奈及利亞、東南亞、中亞、南美等國或地區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探索 境外產業園區共建模式;紡織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中小企業利用國家、省級政府重點支持的跨境電商平台或貿促會,以商會、聯盟、行業協會的形式抱團「走出去」,穩健實施嚴控風險。

提升口岸、綜保區平台開放功能。復制推廣自貿區和海關監管區成熟經驗,推進長沙、岳陽、衡陽、湘潭和郴州口岸提質升級,放大進口糧食、水果、肉類等指定口岸功能,支持5個城市設立出口加工區和來料加工區,加快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努力營造開放發展的新環境,把口岸、綜保區平台建設成為開放崛起的主戰場。

四、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優化重點產業布局的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和規劃引領

成立湖南長江經濟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組織領導工作。領導小組可在省發改委下設辦公室,由辦公室承擔日常事務性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和不定期主持召開工作會議,研究重大戰略、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落實情況,商討地區之間的協作配套,並做出相應的工作部署。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沿江、沿湖各地加強聯系,重點做好項目策劃等前期工作,抓好項目庫建設,搞好日常協調工作。

湖南省政府按照《湖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工作要點》盡快制訂出台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規劃、長沙-岳陽協同發展規劃和湖南長江經濟帶產業指導目錄,引導優勢企業向沿江、沿湖地區集中,促進全省重點產業差異化布局,錯位發展。做好兩個規劃與湖南主體功能區規劃、港口布局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功能區劃、重點區域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充分發揮其約束與指導作用。

2、完善財政稅收支持制度

出台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優惠政策。建立全省招商引資的重點產業項目統籌協調機制,對各地政府招商而在當地不宜布局的重大項目,引導到符合產業布局的區域落地建設,可由引入地政府予以一次性資金補償,鼓勵和吸引沿海產業和國際產業成體系、成規模轉移。

完善財政稅收政策支持體系。整合省市兩級財政投資資金,引導和整合 汽車 、鋼鐵、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農副產品等產業在長岳經濟帶、節點城市產業園區布局,聚集、整合、延伸湖南長江經濟帶的重點產業;根據國家稅收調控政策,加大長江經濟帶重點產業的稅收支持力度;運用財政與稅收政策扶持自主創新產業基地,促進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7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

3、設立湖南長江產業投資基金

由省財政牽頭並引進全國性金融機構、知名的投資管理機構、上市公司和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等戰略合作夥伴,組建股份制產業投資基金公司,擴大湖南產業發展的朋友圈,為湖南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注入資金、技術、人才、品牌等優勢資源。產業投資基金公司按照引導基金、產業基金群、項目群運營方式進行對外投資,根據湖南產業發展需要設立湖南港航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新興產業產業鏈、傳統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和重組兼並3個產業基金群。

湖南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群重點支持霞凝港、城陵磯港、益陽港、沅江港、常德港擴容提質工程、洞庭湖及湘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設以長江、洞庭湖為骨幹,連通湘江和洞庭湖平原,干支相通、通江達海的航道網路。戰略新興產業產業鏈建設基金群重點支持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引進、優勢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核心技術聯合攻關、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湖南省具有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傳統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和重組兼並基金群重點支持石化、農副產品加工、鋼鐵、有色等湖南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整合產業布局和新產品研發。

4、建立集約用地約束激勵機制

土地部門統籌規劃「一核、一區、一帶、四線」重點區域產業園區用地規劃和布局,加強用地調控,加快重點產業園區集聚發展,在加強服務和監管的同時,力爭把相關區域的產業園區建成全省依法依規、節約集約用地的典範。

強化土地約束機制,提升產業園區產業集聚水平。凡新建工業項目一律進入產業園布局,嚴格按照批準的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和功能布局安排項目,凡不符合園區主導產業布局的項目一律不準入駐產業集聚區;對各產業園內固定資產投資金額低於一定數額的項目不予單獨供地,全部入駐標准化廠房。產業園原則上除安排直接為生產服務的配套設施外,嚴禁進行商品住宅房地產開發。完善激勵政策,引導產業園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產業園區依託土地儲備機構,完成征地工作後,統一納入儲備,通過「招、拍、掛」方式確定用地單位後,足額收取土地出讓金並全額上繳財政,土地出讓收入清算後凈收益全部返還園區,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政府引導、業主開發、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高標准建設多層標准廠房,園區標准廠房建設,可以利用新增、存量國有建設用地。

5、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與補償機制

在重點生態保護區實施水、土、大氣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堅持抓好湘江重金屬污染、洞庭湖水環境質量、有色金屬污染等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突出環境污染落實環境保護督查制度,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全面推行落實河長制;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積極爭取國家洞庭湖濕地保護區、武陵山生態屏障區、長江流域中下游財政轉移支付、稅收調節等生態補償政策,並逐步加大省財政對重點生態地區的補償力度。

(作者系湖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湖南省洞庭湖區域經濟 社會 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㈡ 湖南長沙工業怎麼樣

長沙環境其實不怎麼樣,很多地方都很臟,我一個在雲南參軍的表哥是這么評價的,我在火車上明顯可以感覺到山么時候到了湖南到了長沙,因為這里明顯黑些,可能這樣說有點誇張,但不難看出長沙環境明顯不太如意。不過即使這樣,我還是要說長沙挺漂亮的,像嶽麓山、橘子洲頭,都挺好看的。至於湖南工業在中部地區還算比較發達,經濟發展區內有很多知名企業,像三一重工之類的龍頭企業也比較多的

㈢ 在湖南省耒陽市投資3000萬以上電鍍工業區,是否有發展前途!

有前途,不過似乎開在衡南更好,尤其在雲集。衡陽市政府大力支持雲集發展哦。耒陽的官僚主義太嚴重。

㈣ 湖南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指引下,湖南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本土企業國際化發展比例明顯上升,湖南產品和產能正大步「走出去」。

近年來,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外貿增幅全國第四、中部第一;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湖南的達193家;「走出去」步伐加快,1440家湘企投資全球92個國家與地區,累計境外合同投資額穩居中西部省份第一;口岸平台效益大幅提升,海關特殊監管區數量中西部省份第一;2018年以來,湖南省新開通國際全貨機航線3條、中歐班列2條,成立絲路運營聯盟、絲路研究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讓金融助力、帶動「湖南造」產品走出去,加快出口產品結構升級、向價值鏈高端攀升,不僅是當務之急,而且大有可為。

——提升本土金融機構的國際化程度,優化金融服務體系。

當前,隨著區域主義和雙邊主義在全球貿易領域興起, WTO的多邊體制逐漸被邊緣化,尤其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中美貿易摩擦對湖南工業發展存在不可預期的負面影響。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湖南不能止住對外開放的步伐,應在風險中尋找機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強合作。應 積極藉助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平台推動湖南金融機構走國際化路線,加快建設金融基礎設施,加大對開發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增強金融參與主體的活力,完善面向「一帶一路」的開放型投融資服務和產品體系,從而提升本土金融市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多邊、雙邊合作的能力,為湖南引進和培育外貿龍頭企業和新型金融業態,特別是優勢企業有計劃、有組織主動「走出去」創造更加有利的營商環境。

——補齊金融人才短板,打通「產業+金融」融合通道。

㈤ 湖南經濟怎麼樣

湖南經濟國內生產總值(GDP) 2009年GDP達到12930.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湖南在新的世紀再次進入全國前十,排名第十。(2009)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5510.31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的40.9%,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增長1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7.4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4933.08億元,增長14.9;。第三產業增加值4216.16億元,增長13.3%。(2008) 外貿狀況 2008年,全省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達125.66億美元,增長29.7%,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1.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4.10億美元,增長29.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1.8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 2008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308.55億元,增長16.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17.02億元,增長18.2%。實現稅收收入486.27億元,增長18.4%。上劃中央「兩稅」470.79億元,上劃中央所得稅120.73億元,分別增長13.4%和18.9%。 湖南2009年財政收入1498.06億 增長13.98%, 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為840.22億元,增加117.5億元,增長16.26%,上劃中央「兩稅」536.48億元,增長13.95%,上劃中央所得稅121.36億元,增長0.49%。省本級完成財政收入449.05億元,為預算的100.19%,增長7.2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9.6億元,增長2.66%。 外資利用狀況 2007年,全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2.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1%。世界500強已有40家在湘投資設立企業。 農業 2007年,全省農業總產值2603.87億元,比2006年增長4.6%。 工業 2007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3360.59億元,比上年增長2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55.97億元,增長24.3%。其中,輕工業增加值862.88億元,增長20.5%;重工業增加值1793.09億元,增長26.4%,增幅繼續高於輕工業。優勢產業增長加快,實現增加值2004.60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加快4.7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07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429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2.4%。 國內貿易 2007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3.5%。 旅遊業 2007年,全省旅遊總收入73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4.5%。接待入境旅遊者120.57萬人次,增長24.2%;旅遊外匯收入6.42億美元,增長27.5%。接待國內旅遊者10766.9萬人次,增長18.3%;國內旅遊收入681.54億元,增長24.7%。 勞動就業 2005年末,全省從業人員3801.8萬人,同比增加54.7萬人,增長1.5%。其中,農村從業人員2789.88萬人,基本穩定在上年的水平;城鎮從業人員1011.92萬人,增長6%。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7.5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 貧困人口和扶貧計劃 2004年,全年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2.3億元,共有21.2萬貧困人口解決溫飽或越過低收入線。全省建設飲水解困工程2171個,幫助24.67萬人解決了飲水困難;新建農村沼氣池30.45萬個;完成141所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建設;幫助1.18萬貧困戶解決了住房問題。 支柱產業 湖南的工業門類齊全,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機械、電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體系。 [編輯本段]農業資源 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自古以來就享有「九州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全省國土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74萬畝,丘崗山地2.56億畝,河湖水面2043萬畝。全省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岳陽是著名的淡水魚類產地,產量全省第一。 特種動植物種類較多,森林資源充裕,開發利用潛力很大。宜農荒地總量在全國居第11位,種子植物資源約佔全國1/7,人均水資源是全國人均的1.5倍。 湖南無論是從氣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資源來說,還是從農村勞動力等社會經濟資源來說,都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農業大省。2007年,全省農業總產值2603.8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種植業產值1193.61億元,增長4.1%;畜牧業產值1045.24億元,增長3.8%;漁業產值178.51億元,增長8.0%;林業產值144.10億元,增長9.1%。農作物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糧食播種面積5295.85千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棉花種植面積155.74千公頃,增長14.8%;甘蔗種植面積 21.73千公頃,增長8.8%;油料種植面積926.55千公頃,增長0.9%;蔬菜種植面積1085.42千公頃,增長3.8%。主要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糧食總產量2910.1萬噸,比上年增長0.3%;煙葉19.58萬噸,減少9.0%;出欄肉豬7955.60萬頭,增長3.3%;出欄牛227.35萬頭,增長3.2%;出欄羊873.52萬頭,增長1.2%;出籠家禽6.41億羽,增長6.1%;水產品產量199.65萬噸,增長5.5%。 湖南的主要農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糧食產量居全國第7位,稻穀產量居全國第1位,薴麻產量居全國第1位,茶葉產量居全國第2位,柑桔產量居全國第3位。著名土特產有黃花、湘蓮、生薑、冬菇、苡米、辣椒等。畜牧業和養殖業產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寧鄉豬、賓湖水牛、湘西黃牛、湘東黑山羊、武岡銅鵝、臨武鴨、瀏陽三黃雞、桃源鳳凰雞等,最為著名。湖南水產品生產的天然條件較好,魚類資源共160種,其中青魚、草魚、鯉魚、鱅魚、鰱魚、鯽魚、鯿魚等4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不僅產量高,而且味道美。還有名貴的鰣魚、銀魚、鰻鱺、黃鱔、甲魚等,尤富有營養價值。經濟價值較大的水生植物有蓮、菱、席草、蒲草和蘆葦等。 總之,湖南在只佔全國3.2%的耕地上產出了佔全國6%的糧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豬肉、8%的淡水產品,不僅為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而且為確保全國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出口創匯作出了巨大貢獻。湖南具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和良好的環境,它的跨世紀發展,已經有了一個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在正是湖南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重要時期。

㈥ 2022湖南工業經濟能過5萬億嗎

有望。發展再提速!2022年湖南工業GDP有望突破5萬億元,常益長高鐵將在年底通車。湖南省,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沙。

㈦ 湖南消費品工業與資本品工業的演變情況

工業化一般經歷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消費品工業居主導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資本品工業加速發展並逐步趕上消費品工業的階段;

第三階段是資本品工業居主導的階段。一工業品

工業品(Instrialgoods)是指各種組織,如企業機關、學校、醫院為生產或維持組織運作需要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對工業品,可以根據它們參與生產過程的程度和價值大小劃分為材料和部件、資本項目以及供應品和服務三大類。(1)材料和部件(Materialandparts)。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參與生產過程,其價值全部轉移到最終產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為原材料以及半製成品和部件兩大類。(2)資本項目(Capitalitems)。資本項目指輔助生產進行,其實體不形成最終產品,價值通過折舊、攤銷的方式部分轉移到最終產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裝備和附屬設備。(3)供應品和服務(Suppliesandservices)。供應品和服務指不行成最終產品,價值較低、消耗較快的那類物品。

二資本品是對銀行正常經營和業務發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經濟資源。這種資源在金融外部性問題作用下被賦予特別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國國有銀行特有的公有金融產權形式,這種經濟資源的重要性異化為對資本品的過度需求,並呈現以資本品重復、分散與低效為特徵的超常增長,給銀行可持續發展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資本品主要涉及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等行業,該類行業受消費、投資需求以及宏觀經濟調控影響較大,並往往呈現出較強的周期性。

㈧ 湖南目前的發展狀態如何

高速公路投資已達2505億元·今年又新開工建設高速公路14條·全省各市州高速公路全部直達對接·全省高速公路發展形成「一縱四橫」網路骨架·使全省13個市州中心城市和60%以上的縣交通對接·真正成為湖南省以省城長沙為中心的「四小時經濟圈」
國家重點工程——武廣客運專線三大站之一的長沙火車新站·
湖南目前大力發展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大力發展工業·裝備製造業·比亞迪投產長沙·奇瑞投產湘潭·長沙准備投資200億·發展自己的汽車產業·擁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好比·北京的現代·上海的大眾·海南的馬自達·
德國一起也斥資700多億在長沙買下一塊地搞工業園·等等等··
湖南有著敢為天下先的優秀傳統·長株潭一體化提出不到才一兩年·就率先實現了通信一體化·合並區號·市話收費 ·公交·
中部崛起·還是要看湖南·我相信長株潭的未來·能超越北邊的武漢·南邊的廣州·走出之前的尷尬地位·

㈨ 湖南主要的支柱產業是哪些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煙草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7個行業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為湖南省工業的支柱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由傳統重化工業向高端製造、初級產品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演變。

70年來,湖南省鋼鐵、有色、石油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等傳統工業行業由小到大,汽車、電子通信、軌道交通等新興工業行業從無到有,逐步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湖南省工業企業已涵蓋39個工業大類行業、193個中類行業、584個小類行業。

(9)湖南工業投資形勢如何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堅韌前行的改革進程中攻堅克難、薪火相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湖南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為湖南的主要支柱產業,經過70年的努力,全省產業結構由典型的農業經濟逐步發展為以農業為基礎,第二、三產業共同帶動經濟發展格局。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1952年的67.3:12.3:20.4調整優化為2018年的8.5:39.7:51.8。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產業高端化持續推進,高加工度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佔比提升,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㈩ 湖南的工業發展規劃

(一)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穩增長、穩物價、穩大局的同時,力爭轉方式、惠民生、促改革取得新的進展;緊緊圍繞省十次黨代會「兩個加快」目標要求,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搶抓危中之機,迎難而上,實現做大經濟總量、提高人均均量、提升經濟運行質量「三量」齊升。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財政總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進出口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7‰,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目標。主要任務是:
1、加強重大項目建設,有效擴大投資規模。一是保在建、促開工、抓前期。全力推進1.5萬個在建項目,特別是520個「三個一」結轉續建項目,確保盡快建成投產。有序啟動一批「十二五」規劃項目,確保按期實施。抓緊一批前期項目的規劃論證,完善相關條件,促使盡快落地。二是破瓶頸、拓融資、保用地。全力爭取中央資金,加大內聯引資和利用外資工作力度,積極爭取銀行信貸支持。特別是大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積極培育擴大企業債,吸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兩金入湘」,創新公共基礎設施融資模式,盤活地方政府優質存量資產。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的「新36條」,進一步激活社會投資。優化用地結構,加快閑置地清理,加快土地周轉使用,力爭「三個一」項目應保盡保。三是抓重點、打基礎、促民生。圍繞新型工業化,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技改和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計劃投資5900億元;圍繞基礎設施,重點支持交通干線、水運樞紐、能源通道、信息網路、市政工程等建設,計劃投資2600億元;圍繞民生改善,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建設,計劃投資1300億元,確保保障性住房新開工38.77萬套,竣工15.15萬套。
在保持投資較快增長的同時,積極擴大消費。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合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鼓勵旅遊、健身、文化、家政和養老消費,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完善城鄉流通體系,落實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切實優化消費環境。進一步穩定外需,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大先進設備、高新技術引進。
2、加快新型工業化提質升級,穩步增強整體競爭力。一是加快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繼續實施重點產業振興投資專項,抓住技術改造和兼並重組兩個重要環節,改造提升「兩符三有」傳統產業,推動向價值鏈高端集聚。高度重視汽車、消費類電子、食品工業發展,全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規劃和政策措施,啟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二是著力扶持企業發展。對大企業大集團,繼續實施一企一策,鼓勵做大做強主業。對中小企業,完善信用擔保、風險補償等機制,拓展創投基金、集合債、企業債等融資渠道,推動建立一批公共服務平台。三是加強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提升78個省級以上園區產業層次,加快工業集中區整合提質,構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分工協作的產業園區體系。四是著力加強技術創新。集中建設一批創新平台,實施一批科技專項,推動組建創新聯盟,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3、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一是加強大宗農產品供給保障。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施新增46億斤糧食工程,積極扶持蔬菜、生豬、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生產,努力保障市場供應。二是扶持農業園區發展。重點圍繞糧食、畜禽、果蔬等8大主導產業,推進集中連片、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推動形成區域性專業生產帶。集中打造知名品牌,培植龍頭企業,發展合作組織,提升產業化水平。三是突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抓住國家大興水利機遇,做好「一湖四水」堤防加固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啟動新一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推動衡邵乾旱走廊治理。加強農村電網、鄉村道路、飲水安全、清潔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總量。一是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全面落實鼓勵類服務業用水、用電、用氣與工業同價政策,深入推進各項改革試點工作。落實國家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二是重視培育新業態。培育服務業龍頭企業,鼓勵製造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會計咨詢、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升商貿集聚區、社區服務連鎖等生活性服務業。突出強化衍生製造,壯大文化、旅遊特色產業。三是加強服務業平台建設。組織實施好高技術服務產業化專項,建設一批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構建物聯網、信息網等信息平台。
5、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一是要高度重視縣城和中心鎮的發展。盡快研究出台加快縣城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集中抓好重點示範鎮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一批特色名城、商貿重鎮。二是提高城鎮產業聚集能力。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每個縣城建好一個園區,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與區域中心城市的產業配套,形成縣域經濟和園區發展的良性互動。三是著力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加強公共交通、水電氣熱、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污染防治等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探索建立轉戶的常態機制,推動城鎮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民工。
6、統籌推進區域發展,強化板塊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是環長株潭城市群。強力推動第二階段改革建設,突出由制度層面帶動實踐層面,確保專項方案和專項規劃落地;突出由生產層面轉向生活層面,加快兩型理念由產業領域延伸到建築、交通、消費、民生等領域;突出由城市群擴至全省,加快既有試點經驗推行。
二是湘南地區。以獲批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契機,加快綜合交通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區域合作。
三是大湘西地區。把新一輪湘西開發和新十年國家扶貧攻堅試點工作結合起來,突出旅遊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重點抓好武陵山和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把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具體項目、落實到每個戶頭。抓緊研究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發展規劃,提升湖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7、強化能源保障供給,下大力氣抓好節能減排。
一是加強煤電油氣運保障能力建設。對接大型中央能源企業,加快氣化湖南、農網改造等工程建設;推進電源點、輸送通道、儲備基地等項目進度,有序發展生物質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立調煤保電的長效機制,著力拓寬煤源市場和運輸渠道。
二是突出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啟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體系建設試點。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築,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加快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農村面源和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極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案例示範,加強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餐廚廢棄物利用試點、再製造示範基地建設。
三是建立健全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抓緊出台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建立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及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分解落實碳減排指標。
8、加快推進重點民生工程,進一步提升全民幸福感。
一是多渠道擴大就業。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扶持,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支持自主創業。
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力爭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逐步提升社會保險統籌層次,穩步提高參保人員待遇水平。繼續實施與物價上漲掛鉤的社保聯動機制,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
三是促進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完善特殊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構建職業教育骨幹體系,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創新水平。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步伐,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四是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引導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文化資源向基層、農村傾斜。
五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以社區為核心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妥善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貫徹湖南經濟發展規劃的措施、辦法,以及取得的成就
洞庭波涌,長島人歌動地詩。黨的十七大以來,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帶領全省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自覺把中央精神與湖南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到各項工作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湖南實際的發展思路和政策措施,開創了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新局面。
細細品讀湖南省委書記周強發表在《求是》雜志上的這篇題為《科學發展譜寫富民強省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不僅能夠直觀感受到科學發展觀在湖南的成功實踐所帶來的可喜變化,同時,一個順應時代發展、彰顯現代理念的地方執政者形象也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筆者認為,科學發展觀在湖南的成功蘊涵的執政理念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求進創新的執政意識。湖南處於中國內陸,論交通不及港澳台般發達,談工業不及東三省般雄厚,涉省域不及新青藏般廣闊,在湖南這一中部省份,如何實現率先崛起,湖南省委、省政府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提出「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地處內陸不能為內陸意識所縛」,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積極實施「彎道超車」,在實現中部崛起中奮勇爭先。同時,把改革創新融入到科學發展之中,使之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深化改革,不斷推進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式創新,使科學發展在新的起點上進入更廣領域、達到更深層次。
正是這種求進創新的意識,使5年間湖南的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兩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跨越,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十七大以來的5年,成為湖南綜合實力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求真務實的執政品質。堅持尊重規律,弘揚實事求是精神,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湖南省委、省政府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弘揚實事求是精神,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求湖南省情之真,謀科學發展之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尊重客觀規律,從湖南實際出發,准確把握發展階段性特徵,注重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和國內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趨勢,正確認識和把握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注重堅持統籌兼顧,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立足省情制定和實施符合湖南實際的目標任務。
特別是立足湖南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的實際,作出並實施了一系列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部署,在推「一化三基」戰略基礎上,提出了推進「四化兩型」戰略,堅持把「兩個加快」作為科學發展的總任務,把建設「四個湖南」作為科學發展的總目標,通過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人本發展,走一條有中國特色、湖南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在湖南的成功實踐,正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帶來的成功實踐。
以人為本的執政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的根本價值取向,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目標,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
正是這種執政理念的堅守,使湖南自覺把富民優先的原則貫穿於科學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制定目標、收入分配、項目建設、政績考核等各方面,從而實現了全省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僅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567元,比2007年分別提高6550元、2663元。
而且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縣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特困群體救助和扶貧解困工程以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扎實推進。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科學發展觀在三湘大地的開花結果,其形成的寶貴經驗必將成為湖南未來發展的內生動力,湖南未來的科學發展之路必將越來越寬、越來越順。

閱讀全文

與湖南工業投資形勢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迷你插電混動價格多少 瀏覽:568
8月26號寶馬下線多久能到店 瀏覽:18
無煙工業污染怎麼回事 瀏覽:154
汽車空調信號線如何測量 瀏覽:391
寶馬b48怎麼改進散熱性能 瀏覽:311
小汽車如何接線出來充電 瀏覽:433
不熄火汽車究竟可以持續跑多久 瀏覽:444
寶馬什麼車是尖耳的 瀏覽:442
賓士e級多久更新款式 瀏覽:38
奧迪p擋和空擋哪個好 瀏覽:792
工業園招工有哪些 瀏覽:564
下角到漱舊東部工業園怎麼搭車 瀏覽:554
集體用地怎麼改工業用地 瀏覽:78
工業化國家發展靠什麼能源 瀏覽:714
怎麼啟動賓士e 瀏覽:697
如何辨別賓士車系 瀏覽:37
江淮汽車口碑怎麼樣 瀏覽:364
什麼牌子汽車輪胎 瀏覽:464
如何管理汽車班組 瀏覽:644
鄧州市哪裡有賣汽車配件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