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和趨勢
近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發展相當快。尤其是加入wto,中國將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以及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都為中國的休閑旅遊發展提供了契機。下面就來看一看中國旅遊業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旅遊業發展前景分析如下
一、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將會蓬勃發展
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隨著教育,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進入21世紀,人們的旅遊需求向多層次方向發展,因而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將成為新的熱點。
(一)工業旅遊的興起
所謂工業旅遊,就是以工業企業的生產線,生產工具,產品和廠區等為對象的專項參觀活動。20世紀工業旅遊起源於法國,當時雪鐵龍公司讓遊客參觀其生產流水線,欣賞其汽車生產工藝。後來,世界各地著名現代化工業企業紛紛仿效,汽車、鋼鐵、飛機、釀酒、飲料、陶瓷等行業先後開放生產製作過程,讓遊客一飽眼福。甚至,在美國,生產美元的印鈔廠也向遊人開放。對遊客來說,游覽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最初是出於好奇心理,後來在參觀過程中增長了許多知識,開闊了視野,尤其是專業愛好者,還侍機加深了對生產企業的了解。而對於工業企業來說,不僅能獲得一定的門粟收入,而且通過旅遊等宣傳,使企業樹立起良好的公眾形象,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起到了不花錢發布廣告的作用。所以,工業旅遊發展將勢不可擋。
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前,工業企業很少對公眾開放,90年代後工業旅遊悄然興起。例如,神龍轎車,可口可樂等著名公司均把生產車間對遊客開放;青島海爾集團和青島啤酒廠,南京熊貓集團,柳州兩面針集團,浙江農夫山泉公司均讓公眾參觀;南京還推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一條工業旅遊線路,讓旅遊者了解到南鋼最先進的生產流水線。
我國工業旅遊的出現,填補了我國旅遊產品中的一頁空白,為旅遊業的發展拓寬了思路。通過工業旅遊,宣傳了工業企業的產品和品牌,提高了工業企業的知名度;同時,也滿足了旅遊者對工業品牌的需求,使旅遊者對現代工業內涵有了新的認識。所以,工業旅遊越來越受公眾的青睞和歡迎,它將成為新世紀旅遊活動新的熱點。
(二)農業旅遊的發展
農業旅遊不同於工業旅遊,二者具有很大的差異性。農業旅遊不像工業旅遊重在參觀學習,增長現代化科技知識。它的內涵豐富多彩,不僅包括田園風光的游覽,山村水鄉的休閑度假,而且還包括親身參與農業勞動,體驗民風鄉親等活動。因此,農業旅遊是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性休閑娛樂活動。
我國農業旅遊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始於大中城市的郊區,目的在於讓久住城市的居民體驗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的游覽,使單調的上班生活形成的壓抑心情得到一定的放鬆。雙休日五一十一春節和學校實行的寒暑假制度,使人們的閑暇時間日益增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農業旅遊的隊伍中,這促進了我國農業旅遊的發展,並成為21世紀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又一新熱點。
農業旅遊內涵極為豐富,如山村水鄉自然景觀,田園生活景觀,民風民俗景觀,鄉村居民聚落景觀和農業生產景觀相融合,形成了旅遊業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正因為如此,21世紀中國農業旅遊將出現以下幾個新趨勢:1.森林公園熱。它以森林公園中鳥語花鄉的環境,清潔新鮮的空氣,秀麗濃密的林木,來吸引旅客體驗回歸大自然的情趣。2.農業公園熱。它以展示種植業,養殖業和飼養業的生產技術和生產過程為主導方向。如農業生態園,科教農園,植物園等。3.民俗鄉情熱。它是利用具有地域文化,民俗習慣,民族風情的村莊,讓眼看住進農家房,吃農家飯,干農家活,充分享受濃郁的鄉村風情和民俗文化。以上這些熱點,使農業旅遊達到了「觀農園尋田園風光,樂民俗享鄉村風情」的效果。
二.休閑旅遊將成為旅遊業一道新的風景線
什麼是休閑旅遊?簡而言之,就是以休閑為目的的旅遊。它更注重旅遊者的精神享受,更強調人在某一個時段內所處的文化創造,文化欣賞,文化建構的存在狀態;它通過人的共有的行為、思想、感情,創造文化氛圍,傳遞文化信息,構築文化意境,從而達到個體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發展。人們通過身體放鬆,競技活動,藝術欣賞,科學好奇心和接觸大自然等方式,豐富了生活。建立在旅遊基礎上的行為情趣,如休息、娛樂,或學習、交往,或欣賞大自然,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獲得一種身心的娛樂,追求獵奇,豐富個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閑旅遊還特別強調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一致,增強愛護,保護自然的意識。因此,休閑旅遊不同於一般的旅遊,它對傳統的旅遊概念從內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將使未來的社會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變化著。新技術和其它一些趨勢可以使人們用於休閑的時間越來越多,休閑的中心地位將會加強,人們的休閑概念將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在經濟產業結構中休閑產業的從業人員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從目前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來看,休閑顯然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之一,也是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人已經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標志著人從滿足現實的基本生活需要轉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標志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已由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逐漸地轉向消費-------生產模式;標志著人開始從有限的發展轉向全面的發展自己的歷史階段。
1.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增長,人們開始轉向文化精神的消費與追求,更多的時間和錢財用於休閑,消費投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諸如購書,接受各種技能的培訓,健身美容,旅遊,欣賞等。下面為海淀區域鎮民文化消費的抽樣調查。1998年海淀區居民在以下8類文化消費項目的比例為:平均文化消費總值已佔家庭收入的28.4%,其中旅遊占據榜首,占家庭消費總值的45.1%;業余培訓教育位居第二位,佔14.1%;收藏或集郵等個人愛好占支出的13%;訂閱報刊或購買書籍為7.5%;家庭文化裝飾為6.7%文藝娛樂欣賞為5.2%;體育健身與欣賞為4.9%;獲取信息為3.5%。據此推測,到2010年我國的恩格爾系數有望下降到40%以內。人們的行為動機將在更大的程度上選擇文化精神生活的享受。
2.傳統的「先生產,後生活」的概念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尤其在我國,傳統觀點認為,只有生產才能創造價值,生活和消費並不創造價值。所以,這么多年來,政府的政策導向和資全投向也主要是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上,老百姓也一直在物質短缺的情況下艱難度日。隨著「過剩經濟」的到來,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活」和「消費」對發展經濟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研究休閑的西方學者曾說過「由於有利於生產,休閑一直是合理的------如果沒有夜生活和周末,娛樂業將會崩潰;如果沒有假期,旅遊業就會衰落。實際上,是休閑不是勞動使得工業資本主義走向成熟。在這里,休閑的合理性展現出來了。」
3.傳統的工作和休閑概念已經模糊。由於互聯網的出現,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的工作概念和工作時空界限;休閑在未來的社會中將成為社會系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的情況下,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休閑;既是勞動力價值的體現,也是實現對勞動力價值的維護。托夫勒早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就從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報酬的勞動,他們用半年或一年的時間接受教育,或者娛樂消遣——一旦我們認識到,大部分時間是用來生產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勞務——產消結合時——舊的工作和空閑時間的區別和界限就消失了。」[2]正像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樣,辦公時間可以靈活掌握,辦公地點也可以設在家裡,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將會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來旅遊。
註:中國聯合市場調研網(我在做任務)
❷ 工業旅遊的發展形勢
工業旅遊起源於法國,最初是以汽車行業最後逐步深化為工業旅遊,中國工業旅遊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更重視工業旅遊經濟效益的增長點,即工業旅遊購物,旅遊規劃專家分析,工業旅遊規劃項目因具有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具備現場感、動態感、體驗感等獨特魅力而深受遊客青睞。
國外很多工業旅遊規劃的景點,都因為其獨特的個性和具有文化、藝術氣息的設計風格而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在法國,不僅釀酒、香水、服裝業等普通生產企業對遊人開放,就連汽車、飛機和火箭製造業每年也要接待幾十萬的遊客。德國作為世界著名的工業大國,他們對有代表性的工業遺跡進行保護,並加以利用作為工業博物館、展覽和演出的場所。
魯爾區是德國傳統的煤鐵工業基地,在心臟地帶的埃森,過去的廠房、礦區被打扮和改成了音樂廳、體育館、博物館,隨之相配套的餐飲、住宿、交通、娛樂業蓬勃興起,人們在參觀賓士汽車公司總裝線時,可以穿上工作服,擰上幾顆螺絲釘,到工人的食堂里吃頓午飯,體驗「賓士人」的生活,最後購買些印有賓士商標的鑰匙圈、絲巾、手錶等紀念品,或者把車買走。這些國外成功經驗表明,工業旅遊作為一種高品位的旅遊方式,有著廣闊的發展遠景,並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❸ 福建經濟發展如何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66.37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5241億元,年均增長12.9%,高出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約3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22位上升到第11位。人均GDP年均增長11.2%,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第23位上升到第7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財政實力不斷增強,連續18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2003年全省財政總收入552.7億元為1978年的30多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07.87億元。情況表明,福建已經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1978年的36:42.5:21.5調整到2003年的13.5:47.6:38.9。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高優農業不斷發展,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烤煙、花卉等經濟作物已發展成為我省農業的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大,一大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深加工發展迅速;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成為福建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全省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90多萬畝,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達到245個,種植面積近80萬畝。工業經濟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200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49.9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1%,拉動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2個百分點。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和石油化工成為新興的三大主導產業,2003年實現產值2355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4%;以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東南汽車、波音飛機維修公司、廈門金龍客車、廈門重工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迅速崛起,成為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柱;依託福州、廈門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五個省級高新區的建設,以戴爾、冠捷、中華映管、實達、新大陸、榕基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組成了從福州到廈門的沿海IT產業集群。服裝、紡織、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依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朝著促進產業升級、上下游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發展。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03年實現增加值2040.61億元,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旅遊休閑、郵電通訊、現代物流、社區服務、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異軍突起。
三是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對外經貿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353.35億美元,居全國第7位,其中出口211.4億美元,進口141.95億美元;出口商品結構趨向優化,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明顯提高,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達91.68億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增長43.3%,今年一季度外貿出口61.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出口市場日益多元化,在鞏固發展美國、日本、歐盟、港澳四大出口市場的同時,東盟、俄羅斯、澳洲、拉美等出口市場也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由於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態勢,福建成為國際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地區之一。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60多家在福建投資了近90個項目,其中包括柯達、波音、通用電氣、戴爾、松下、西門子、諾基亞等著名跨國公司。至2003年底,福建累計批准外商投資項目3.3萬個,實際利用外資400多億美元,在各省區中排名第三。2003年全省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274項,實際利用外資49.93億美元,增長17.5%。利用外資的領域不斷拓寬,從一般的加工領域,逐步拓展至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高新技術以及其他第三產業領域;外商投資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從以「三來一補」為主,發展到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合作開發等多種直接投資方式,政府貸款、國際銀團貸款、出口信貸、對外發行債券、海外上市等多種籌資形式。福建每年還舉辦9?8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6?18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5?18中國(福州)海峽經貿交易會等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搭建合作平台,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吸引大批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拓展合作領域。
❹ 工業旅遊的特點和意義
首先,工業旅遊可以豐富旅遊產品的種類。其次,工業旅遊可以進一步完善旅遊產品結構。第三,工業旅遊帶動了地區旅遊經濟的發展。工業旅遊作為全新的旅遊項目,不僅能增加目的地客源,延長遊客停留時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個別地區旅遊資源不足的壓力。
1.依附性
工業企業開展旅遊活動所依賴的吸引物只能是企業本身及其環境,但是工業企業並不為旅遊而存在,企業所服務的對象並非旅遊者,工業企業有自己的使命和經營宗旨。所以,工業企業辦旅遊只能是附屬產品,不能作為主業,從而決定了工業旅遊產品具有依附性。
2.知識性
工業旅遊產品知識性較強,甚至企業的工作氛圍和建築環境設施也被深深地打上該企業文化的烙印。工業旅遊產品的知識性特點決定了它具有神奇性、教育性,能夠滿足旅遊者「求新、求知、求奇」的心理需求,因而具有吸引力的一面。
3.效益多重性
工業旅遊產品給企業和旅遊者都帶來多維效益。對開展工業旅遊活動的企業而言,其直接的經濟收益主要表現為門票收入、向旅遊者提供餐飲等服務的收入等。企業的收益更多地表現為間接效益:無形免費廣告,樹立企業形象;通過和各類遊客的直接互動交流,有利於了解現實的和潛在的顧客需求,掌握市場動向。
目前對工業旅遊的研究大多是從工業和旅遊業的角度進行的,大多是把工業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種特色產品或是工業企業的一個項目,對工業旅遊的研究還沒有把工業旅遊的內涵全面而細致地挖掘出來,工業旅遊的深層內涵還應包括工業旅遊的客體、組織形式、主體目的和意義等方面。
筆者認為,工業旅遊是指以一切可利用的與工業有關的資源為吸引物,通過政府、企業和民眾的推動和參與,以考察、參觀和學習的形式,促進經濟、文化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綜合性旅遊活動。
❺ 工業旅遊開展的意義何在
1.有利於豐富旅遊產品的種類,促進我國旅遊產品系列進一步走向完善配套並與世界接軌。工業旅遊是旅遊業和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對於開拓旅遊類型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拓展了旅遊資源的外延,拓寬了旅遊經營的范圍,並且投資少,交通便利,滿足了人們多方面的旅遊需要,同時客源市場廣闊等優勢,促進旅遊業進一步發展。
2.有利於於工業的發展。開發工業旅遊,不僅僅是遊客本身得到益處,工廠企業本身受益也匪淺,有利於提升企業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時其產品可向消費者直接銷售,增加企業經濟效益。遠景設計院談到與旅遊者直接的接觸,創造了與社會交流溝通的環境,有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和產品形象,促使企業轉變觀念、提升管理水平。並且對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有潛在的積極影響。
3.對於旅遊業本身有積極意義。增加旅遊項目類型,拓展旅遊業發展領域,提升旅遊業的競爭力。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不能停留和滿足於「初級觀光旅遊產品」的模式,靠接待規模的擴張來支撐旅遊收入的增長。要保持我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開闊眼界,開發出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旅遊產品,建立復合式、多重式的產品結構。發展工業旅遊在今天這個歷史背景下應該說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
4.對於整個城市區域,發展工業旅遊有利於培養區域新的增長點,形成城市富於競爭力的旅遊品牌,並擴大城市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對於具有旅遊資源的城市經濟而言,旅遊業所帶來的收益是非常可觀的。目前,全國已經有27個省、市、自治區明確將旅遊產業定位在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或第三產業的主導產業。當前工業旅遊的升溫,無疑是對以往沒有太多吸引力的「常規旅遊」的一種補充、延伸和發展,作為旅遊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發展工業旅遊對於作為中觀界面上的城市而言,其意義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