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丹麥的經濟是以什麼為主
丹麥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擁有高科技農業、現代的小規模企業化工業、寬松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適的生活水平、穩定的貨幣以及對國際貿易的高度倚賴。丹麥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國。
丹麥: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
丹麥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擁有高科技農業、現代的小規模企業化工業、寬松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適的生活水平、穩定的貨幣以及對國際貿易的高度倚賴。丹麥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國。雖然丹麥的經濟水平遠高於歐洲貨幣聯盟所制訂的標准,2000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卻最後決定丹麥不參加其他11個歐洲國家所使用的統一貨幣歐元。
拓展資料:
1.挪威:鋁等金屬產業和漁業
挪威經濟是市場自由化和政府宏觀調控成功結合的範例。政府控制主要的經濟領域,例如石油工業。挪威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主要表現在石油、水利、漁業、森林和礦產等方面,其中挪威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產業及國際油價。
2.瑞典:采礦冶金、林業造紙、電力和機械製造
瑞典森林資源豐富,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還建立了龐大的紙漿、造紙、傢具、林產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業部門,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
其中針葉樹木產品的出口額居世界第二,紙漿出口居世界第三,紙業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時政府注重環境保護,每年的採伐量不超過自然生長量,使得瑞典森林覆蓋率長期保持穩定。
瑞典在保留傳統的特色同時,優勢部門卻已轉向技術集約度高的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大力發展信息、通訊、生物、醫葯、環保等新興產業。目前,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葯研究能力。在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3.芬蘭:製造業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大約與英國、法國、德國或義大利持平。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
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4.比利時:國際貿易
人口稠密的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
比利時經濟十分倚賴國際貿易。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人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日本的五倍。比利時的出口優勢來自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術化、多語言以及高效率的勞動力。比利時主要進口食品、機械、鑽石(未成品)、石油、化工材料、紡織品;主要出口汽車、食品、鋼鐵、葯品、鑽石(成品)、紡織品等。
5.捷克:鋼鐵、重型機械工業、木林業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床、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
Ⅱ 埃及的產業結構以什麼為主
工業和農業
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業從業人員274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埃及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及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業上百家。
埃及是傳統農業國,農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1%。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主要為中長絨棉和超長絨棉,因其絨長、光潔、韌性好,被稱為「國寶」。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產實現了穩定增長,是經濟開放首當其沖和見效最快的部門。
(2)大黃傳奇中譚錦以什麼工業為主擴展閱讀
方心未艾的旅遊業——
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主要旅遊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高壩、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來的動盪局勢對旅遊業影響較大,赴埃旅遊人數、飯店房間價格、旅遊投資均明顯下降。
2016年,埃及旅遊收入約34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450萬人。2017年,埃及旅遊收入約53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830萬人。2019年9月8日,埃及文物部在埃及南部旅遊城市盧克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兩座擁有3300年歷史的古墓完成修復後正式向遊客開放。
Ⅲ 嘉峪關以什麼地形為主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地處酒泉盆地西緣,南臨祁連山,北依馬鬃山,地勢險要,景色雄偉,是以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命名的城市.市域南北界於文殊山和榆樹溝山之間,兩山之間是一長15公里的峽谷,為「河西第一隘口」,乃兵家必爭之地.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1500-1800米,文殊山海拔2228米,黑山為本市最高峰,海拔2799米.
嘉峪關城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起初,只有關城,無樓.後於明代補建.當年,嘉峪關的修建,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代簡陋的建築設備條件下,能建起如此雄偉的關城,實在不易.於是,便演繹出了定城磚、冰道運石、山羊馱磚、擊石燕鳴 等動人故事.昔日的古嘉峪關,如今已發展成為西北地區新興的城市:雄偉的高爐直指藍天,巨大的建築群錯落有致,一排排白楊濃蔭蔽日,眼前鋼城流光溢彩,滑翔基地盛況空前……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迄嘉峪關,至此,終於在這里打了個漂亮粗實的句號.
1958年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逐步發展而成一座新型工業城市、旅遊開放城市,亦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基地,有「西北鋼城」之稱.市域東西最長40公里,南北最寬35公里,總面積293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0平方公里,已建成27平方公里.市轄五一、新華、前進、勝利、建設、鏡鐵山礦區6個街道辦事處,和 嘉峪關、新城、文殊3個鄉.總人口 13萬人.全市有漢、回、蒙、藏、滿、東鄉、裕固、朝鮮、壯、土、保安和維吾爾等12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 47%.嘉峪關是個以移民為主的城市,居民來自全國各省區,以祖籍山東和東北者居多.
工業、旅遊業和農業為嘉峪關市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全市有鄉以上工業企業八十餘家,其中有西北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酒鋼公司.
嘉峪關市是絲綢古道上重要的旅遊城市.有聞名中外的嘉峪關城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明代長城烽墩遺址、長城博物館、新城魏晉壁畫墓、七一冰川、大漠戈壁風光、文殊山石窟.黑山石刻、國際滑翔基地等豐富多採的旅遊資源.
Ⅳ 朝鮮半島經濟以什麼為主
朝鮮以工業為主。』
韓國以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Ⅳ 東莞萬江以什麼產業為主
萬江街道按照「工貿萬江」的定位,統籌發展工業和商貿業
,形成了以電子電器、紡織服裝、造紙和紙類製品、五金塑膠等為支柱行業的工業體系。
中國首個集旅遊、觀光、休閑、購物於一體的超大型主題式購物公園—華南摩爾落戶萬江,形成了以華南摩爾為龍頭,和IT市場、茶葉市場、貨運市場、皮料市場、鋼材市場、汽車用品市場等11個專業市場及「一社區一特色商業街」為配套的商貿業體系。
Ⅵ 廣東省輕工業部門以什麼產業為主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廣東省輕工業產值已連續22年排行全國第一,是全國輕工業生產大省、出口大省。2009年省輕工業總產值19486.02億元,佔全國輕工業總產值18.11%,比「十五」末期增長247.52%;工業增加值6575.81億元,佔全國輕工業增加值21.92%,比「十五」末期增長68.1%;出口交貨值達5721.13億元,佔全國輕工業出口交貨值30.7%,比「十五」末期增長28.95%;利潤664.9億元,佔全國輕工業利潤總額13.53%,比「十五」末期增長221.6%。
輕工業有22個大類44個行業。廣東省輕工業涉及20個大類近40個行業,目前已形成門類齊全的輕工產業體系。
廣東省輕工主要產品如冰箱、空調、電風扇、洗衣機、電飯鍋、微波爐、吸塵器、吸排油煙機、熱水器、燃氣灶具、機制紙及紙板、啤酒、軟飲料、調味品、食品添加劑、味精、瓶(桶)裝水、餅干糕點、自行車、電池、鍾、表、照明電器、眼鏡、洗滌劑、化妝品、香精香料、牙膏、塑料製品、皮鞋、日用陶瓷、日用玻璃、日用不銹鋼製品、樂器、傢具、本冊、縫紉機、五金、啤酒飲料機械、等39種產品產量和出口交貨量在全國居首或前列。
廣東省輕工業擁有中國世界名牌1個,中國名牌產品204個、馳名商標152件、在全國居首位;擁有省名牌產品930個,著名商標1083件,在全省工業產品中居首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20家,建立了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6家。擁有以順德家電、獅嶺皮具、古鎮燈飾、澄海玩具、潮州陶瓷為代表的32個產業集群,對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壯大起到了巨大作用。
輕工產業是廣東省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的民生產業。省輕工業有企業3萬多家,以中小企業為主,擁有員工有600多萬,特別對解決消費需求、三農問題、擴大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Ⅶ 歐洲經濟是以什麼為主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洲,工業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程度均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業生產總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不足。西歐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主要為德國、法國、英國,其次為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均居前列。
歐洲農業為次要生產部門。農牧結合和集約化水平高為重要特點。主要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亞麻等,小麥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50%,大麥、燕麥約佔60%以上。園藝業發達,主產葡萄和蘋果。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
歐洲經濟發達,發展水平居各洲之首。工業、交通、商貿、金融保險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歐洲對人類發展史做出過重大貢獻。現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其中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發展水平較高。
歐洲對人類歷史所做的貢獻,包括先進人物不斷地向世界思想寶庫輸送先進的思想;也包括一批又一批革命家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社會創舉;也包括大批科學家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創造;還包括一大批作家、詩人、音樂家向世界文學藝術殿堂提供了輝煌燦爛的文學藝術珍品。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Ⅷ 當前政府宏觀調控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一、當前政府宏觀調控的重點:
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已成為促進經濟健康運行的必然要求。1996年我國經濟「軟著陸」的成功表明我們在政府宏觀調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宏觀調控體系。從實際操作情況看,這階段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抑制通貨膨脹,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採取的主要手段是以利率、信貨等為工具的貨幣緊縮政策,財政政策的使用也是以控制財政支出為主要內容,服從於總量平衡的目標。因此,我國的政府宏觀調控體系中,金融政策一直在唱主角。本文認為,從我國經濟成長所處的階段和現狀分析,結構失衡已成為經濟運行中最為突出的問題。當前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應是結構平衡,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促進經濟結構的全面優化,唯有如此,才能鞏固總量調控的成果,確保國民經濟的快速成長。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說的結構是指重大經濟結構,並且主要是指產業結構;結構平衡主要是指產業布局合理,各產業間比例協調,能形成優勢互補,同時,結構平衡不是種動態平衡,是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實現的平衡。
經濟結構失衡的表現及結構調整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從橫向層面觀察,經濟結構失衡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二元經濟結構。所謂二元經濟結構,是指在一個國家經濟存在兩個部門即城市中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現代化部門和農村中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傳統部門。這兩個部門在產值、技術水平、資金和就業比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從我國經濟現狀看,二元經濟結構是相當明顯的。我國的農業一直是個弱質產業,技術水平方面,存大大量的半機械化乃至手工勞動,生產工具仍然以人力、畜力為主,抗自然風險能力相當脆弱;農業就業人口眾多,約佔全國總勞力的805左右,但人均收入只相當於城鎮居民的一半弱;商品化程度低,農業部門相當大的產品和勞動力仍處於自然經濟之中。但農業同時是個基礎產業,不僅影響著城鄉居民的口糧供應,而且還制約著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生產規模。農村市場容量還直接影響工業品的銷售。因此,這種「跛足式」的二元經濟結構極大地制約著經濟的成長。二是重復建設。重復建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大頑症,是經濟結構失衡的最突出表現。當前,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幾乎都存在著「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復建設。表現在企業層次上,生產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如我國有汽車整車廠多達130家,超過全世界發達國家汽車廠總和,但基本上未達到規模經濟;在行業層次上,不顧相關行業已經形成的能力,為求全而盲目延伸,如原料行業向加工方面擴展,加工行業向原料行業延伸;當然,最典型的是區域間結構趨同現象。據統計,截止去年4月,全國有20–30個省(區、市)都在生產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和石油加工 、化纖等產品,並且技術櫃子檔次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生產能力嚴重過剩。這種重復建設一則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二則失去了結構互補優勢;三則導致過度競爭,使地方、部門保護主義抬頭。
三是城鄉同構。這是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結構失衡現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工業迅速崛起,工業產值佔到了全國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解決了近1億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離土不離鄉」鄉村工業化模式,可謂成績巨大。但近期內,鄉鎮企業呈現發展勢頭減弱的趨勢,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日益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鄉村非農產業結構與整個國民經濟非農產業結構具有相當大的同構性。資料分析表明,從產值構成上看,我國鄉村的工業與建築、交通、商業等第三產業在鄉村總產值中的比重與城市基本持平。這種城鄉產業的同構性加劇了對資源的浪費和破壞,現在已經出現鄉鎮企業與城市工業爭原料、爭能源的現象,發展到一定程度,勢必引起鄉鎮企業活力弱化,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降低。
從縱的維度看,經濟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整體產業層次偏低:一是技術進步緩慢,生產工藝設備落後。由於偏重鋪新攤子,忽視技術改造和科技開發投入,致使我國技術水平提高不快。據統計,我國技術裝備大多處於60–70年代水平,工業設備近1/5已經老化,許多產業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依賴進口。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過小。二是產業結構層次低,重化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小,並且相當部分產業的產品質量差,附加值低。如我國煤炭、原油、發電量、鋼、水泥、化纖等重要原材料產量已居世界前5名內,但由於加工深度淺、附加值低,工業增加值卻排在世界第12位。三是效益水平低下,高能耗,低產出。如目前我國單位產值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4倍,能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經濟結構失衡的巨大危害性表明,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結構平衡是當務之急。此外,調整結構還出於更深層次的考慮。
首先,結構平衡是總量平衡的基礎。就是說,欲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平衡的宏觀調控目標,必須先理順經濟結構。我國的宏觀經濟學是在借鑒西方宏觀經濟學基礎形成的,而西方宏觀經濟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目標是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結構平衡不在其視野之內。因此,結構平衡應不應該是政府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經濟理論界一直存在分歧。其實,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前提與我國實際是不適用的。從實際看,我國宏觀經濟失衡的矛盾雖然直接表現為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然而以抑制總需求,控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的宏觀調控政策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總量失衡問題,「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怪圈並未從根 本上打破。所以,我們在宣布「軟著陸」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還是不敢放鬆銀根,當前實行的仍然是適度從緊的貨幣財政政策。因為,當前引起總量失控即通貨膨脹的原因不在於供求總量失衡,供求總量失衡僅是其直接有現而已,而在於經濟結構換衡。以1993年底以來的通貨膨脹為例,就是在供求基本平衡的條件下,由少數商品特別是糧食結構性不足引發的。正是經濟結構失衡特別是前面所說的二元經濟結構是總量失衡的誘因。此其一。其二,在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缺乏彈性的條件下,以利率為主要調控手段的總量調控政策很難使供給與需求向均衡點自動進行。可見,建立在市場一價格機制基礎上以增加有效需求為目的的東西宏觀經濟學不適用於市場體系發育遲緩,經濟結構處於劇烈變動中的我國經濟現狀,以總量控制為主要目標是治標不治本,所以,經濟結構平衡應是現階段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二、宏觀調控的難點:
第一,怎樣處理好宏觀調控與改革的關系。
比如,降低房價就必須改革土地財政制度,如果土地財政制度不改革,地價上升是必然趨勢,地價、房價輪番上漲,形成惡性循環。如此這樣,宏觀調控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第二,怎樣處理好總量政策和結構調整的關系。
中國很大的問題是結構問題。比如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在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物價穩定的同時要解決就業,解決就業是結構性的問題,因為解決就業主要是小微企業,但是總量政策,有些對小微企業沒有用,降低不了信貸成本,甚至貸不到款。所以,我認為處理好總量政策和結構調整的關系是個難題。
第三,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加大流動性給我國帶來的兩難。
如果中國不同時加大流動性,不多發行貨幣,人民幣升值壓力會加大,加大中國的出口成本,使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下降。但是如果加大貨幣發行,以平衡美日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就會引起國內的物價上漲,形成通貨膨脹,所以說這是個兩難問題。
第四,對農產品的調控。
包括對供給、需求、價格、收益的調控。因為農產品的調控是個復雜問題,如果控制農產品的價格,農民的收益就可能受到影響,但是如果不控制的話,價格就會暴漲,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
三、經濟結構失衡的成因。
造成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知道,經濟結構是經濟資源配置的結果,結構失衡正是經濟資源配置失衡的結果,為剖析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必須從經濟資源配置失調方面來尋求。
一是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的負面效應。眾所周知,我國是在經濟基礎極為薄弱的農業大國基礎上進行工業化的,為了迅速縮短與先進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們採取的是一種優先發展戰略,即優先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盡快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建國以來很長一段時期內追求的目標。由此,資源配置上就自然向工業向城市傾斜,國家通過各種措施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重 產業部門。二元經濟結構就是這種趕超型發展戰略的必然結果之一。同時,趕超型發展戰略追求的是發展速度,而最快捷的增長方式就是高投入,高數量的粗放經營,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經濟的要求不可能在當時提,因此,這種追求數量增加和產值速度的發展戰略只能造成低質量、低效益、低水平的產業層次。城鄉同構現象的產生也是同理,只不過在時間上延後而已。並且,趕超型發展戰略還是針對當虹業品匱乏的實情而提出的,這可以從對發展經濟的目的表述中得到體現,即發展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帶有鮮明的短缺經濟時代的烙印。這就從觀偏中指導思想上強化了外延擴張的增長方式
二是體制約束。體制約束可分為經濟體制和行政體制約束兩個方面,並且,這兩個方面互相了系,互相強化。首先,長期以來,我們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從資源配置角度來說,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最大特點是投資決策權掌握在政府手中,各級政府而不是企業是實質上的投資主體。政府投資的目的,如前所述,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而不是為獲得利潤,因而注重的是經濟增長速度,追求的是擴大投資規模,熱衷於鋪攤子,上項目,投資的低效益就不是個別現象了。
三、實現結構平衡的原則和手段。
由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表現和成因可知,進行結構調整,實現結構平衡依據的原則必須是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這個市場導向原則說明了兩點:一是實現結構平衡雖說是現階段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總體上屬一政府行為,但不能光靠行政手段,而應以經濟手段為主。在結構調整中,政府應始終貫徹這個原則。二是結構調整必須結合體制轉軌來進行。通過體制轉軌,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加快市場的培育,使資源按市場機制流動,為結構優化創造基礎條件。為此,實現結構平衡的任務中內含體制轉軌的要求。體制轉軌和結構轉換是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發展中要著重解決的兩大戰略任務。
Ⅸ 原國家輕工業部設立的8所高校,在1977年的樣子主要是以什麼專業為主
原國家輕工業部8所直屬本科院校:
1.無錫輕工業學院(現合並為江南大學,國家「211工程」)
2.西北輕工業學院(原名北京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
3.天津輕工業學院(原名河北輕工業學院,現天津科技大學)
4. 大連輕工業學院 (原名沈陽輕工業學院,現大連工業大學)
5. 鄭州輕工業學院 (現鄭州輕工業大學,唯一保留"輕工業")
6.北京輕工業學院(原校址重建,現合並組建北京工商大學)
7.景德鎮陶瓷學院(現景德鎮陶瓷大學,全國唯一"陶瓷"命名)
8.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清華大學,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Ⅹ 信息化對工業技術有什麼影響
近幾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種類日漸多樣化,促使了產品品種的不斷更新和產品壽命周期日益縮短。這種生產經營環
境迫使企業從過去單一品種的大批量生產轉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始終保持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中普遍採用通用設備,通用工藝裝備,機群式的平面布置和高儲存量的庫存管理和推動式的生產方式。雖然傳統的生產方式能滿足不斷變化的加工對象,但加工效率和資金利用率低,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進行頻繁的調整,為此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工件在各工種機床之間往返穿梭,不僅周轉時間長,而且增加了等待時間,使更換的工裝長期堆放在車間,嚴重影響生產現場管理。在庫存管理中,長期儲備大量的原材料來滿足生產需求,同時庫存大量在製品和產成品,導致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等一系列管理問題。
從國內外經驗和我國的現狀看,我國工業工程的需求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工作研究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在該階段中以研究和應用工作研究為重點內容,分析機械運動,人的動作和工藝流程,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第二階段,以系統工程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在此階段,以研究和應用系統工程為主,並將價值工程、質量管理等工業工程手段廣泛應用於生產管理中;第三階段,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在這一階段,不但應用上兩階段的工業工程技術,而且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這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有力武器。
2.2信息技術應用於工業工程的意義
工業工程是綜合運用各種實用的知識和方法,為把人力、物資、裝備、技術和信息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於生產力的綜合系統,所從事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的活動,它為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了更好更充分的在工程領域利用IT技術,工程項目的信息管理很重要。
信息可以減少不確定性,信息能改變決策期望收益的概率,信息可以堅定或校正對未來的估計等。信息技術是關於信息的產生、發送、傳輸、接收、變換、識別、控制等應用技術的總稱。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信息化管理減少了大量的人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通過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能實現多個目的:信息存儲數字化和存儲相對集中;信息處理和變換的程序化;信息傳輸的數字化和電子化;信息獲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