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看徽州區工業經濟如何爬坡過坎

看徽州區工業經濟如何爬坡過坎

發布時間:2022-12-27 20:03:27

A. 徽州及徽商的文化歷史

徽州文化

談徽州文化,我們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為一個地域的名稱,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前身經歷了從"三天子都" "蠻夷"之地屬吳、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長歷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在此後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稱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黃山市時止。現在我們講的徽州地域包括:黃山市的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屯溪區、徽州區和黃山風景區;宣城地區的績溪縣和江西婺源縣等。盡管千百年來,朝代的不斷變更,名稱的不斷變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對穩定,這就為徽州文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

http://ke..com/view/269487.htm 去這里看!

徽商的文化歷史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績溪和婺源六縣經商之人。多數學者認為,徽商始於南宋,發展於元末明初,形成於明代中葉,盛於嘉靖,清代乾隆達到鼎峰,至嘉慶、道光年間日趨衰敗,前後達六百餘年,稱雄三百年,在中國商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又稱"新安商人",俗稱"徽幫"。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

《晉書》載,徽州人好"離別",常出外經商。齊梁時,休寧人曹老常往來於江湖間,從事賈販。唐宋時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產的運銷外,商品茶和歙硯、徽墨、澄心堂紙、汪伯立筆等產品的問世,更加推動了徽商的發展。

唐代,祁門茶市十分興盛。南唐,休寧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紙已遠銷四川。南宋開始出現擁有巨資的徽商,祁門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經商致富,分別被人們稱為"十萬大公"、"十萬二公",合稱"程十萬"。朱熹的外祖父祝確經營的商店、客棧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稱"祝半州"。一些資本雄厚的大商人還在徽州境內發行"會子"。元末,歙縣商人江嘉在徽州發放高利貸,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資本,較之宋代大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餉,歙人江元一次助餉銀10萬兩。成化年間,徽商相繼打入鹽業領域,一向以經營鹽業為主的山西、陝西商人集團受到嚴重打擊,於是徽商以經營鹽業為中心,雄飛於中國商界。

明代中葉以後至清乾隆末年的300餘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無論營業人數、活動范圍、經營行業與資本,都居全國各商人集團的首位。當時,經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業",成人男子中,經商佔70%,極盛時還要超過。徽商的活動范圍遍及城鄉,東抵淮南,西達滇、黔、關、隴,北至幽燕、遼東、南到閩、粵。徽商的足跡還遠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
http://www.4lifechina.com/Article/nonglilunwen/200708/1157.html

徽商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在漫長演進的中國封建社會,徽商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段的產生、崛起、興盛和逐漸從頂峰消退,這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這樣一種歷史文化現象的必然出現,這樣一個動態發展過程的演進,既和古徽州地域特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又和中華文化大背景、和長三角歷史地理條件緊密相關。古徽州山多田少人眾,許多人必須「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經營四方以就口食」。這一義,無反顧的「丟」,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一條生存新路的開辟,一種思維方式的轉換,一步很了不起的邁進。「徽民寄命於商」,是一種生存選擇,是一種順時應變。而徽人之先世又大多為中原移民,頑強的生命力是構成徽人開拓性的重要基因。徽人不僅在儒學原典中發掘到不少「士商異術而同道」的理論依據,而且在明清實學思潮特別是王學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新鮮的思想營養,「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聖為賢」)、「商賈何鄙之有」的吶喊給徽人為商者「治生為先」信心的堅定以有力的精神鼓舞。最重要的是,徽人一走出大山,展現在面前的首先是江浙等廣闊的中國長三角大市場。南宋以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南移,臨安(杭州)都城的繁榮,使長三角逐漸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這一地區商品經濟的繁榮,徽商憑便利的新安江水運手段輸往杭城等地妁徽州土產竹、木、茶、石料、葯材、紙張等有較大需求量。在長三角大市場里,徽商進而得咀清朝廷政策之便,搶佔先機經營鹽業,獲得了商業的空前發展。典當等行業也在江浙兩淮遍地開花。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徽商,「賈而好儒」,將儒、官、商進行了靈動的.協調,交替為用,以儒飾賈,以仕護商,以商促仕,終於在長三角這一得天獨厚的大市場上首先創出了一片天下,贏得了「無徽不成鎮」的聲望。
正如葛劍雄教授所言,商的興衰,說到底一靠市場二靠商品,在某些時候,這些客觀因素甚至是決定性的。清道光以後,江浙兩淮的地利之便,泛長三角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崛起。受外國資本主義工商影響,這一帶新型工商業快速發展,沿海浙商、廣東粵商崛起,而傳統工商業則逐漸衰竭,一落千丈。徽商主要從事鹽、典當、茶木等傳統的商業,隨著時間推移,清廷官鹽經銷制度的改變使徽商失去了鹽業專利之優勢,機器生產方式又占盡了徽商一類傳統商人手工作坊生產之先機。特別是咸同太平天國戰亂,泛長三角兵荒馬亂,徽商昔日快意馳騁的天地已成為商人的畏途,在徽州本土,戰亂將平靜的徽商故里變成了拉鋸戰場和荒野廢墟,「十室九空」。這場戰亂對徽商的打擊是致命的。在變化了的時勢面前,一些在大都市和沿海的徽商迅速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和發展思路,順應時代潮流,實現了自己的近代資本主義的轉變,有的則定居經營之地,成了近現代的寧波商、浙商、廣商。所以梁小民教授認為,說徽商清末以後衰敗並不確切,其實是分化了。當然,也有些徽商像胡雪岩們則在外國列強擠壓和自身的種種局限制約之下r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需要注意的是,徽商這種從歷史顛峰的消退,徽州各縣的徽商並不是同步的,清道光以後,徽商鹽業整體消退,而茶、漆、醬行業仍鼎行一時。婺源、黟縣的徽商則在道光以後的仍在各地浩浩盪盪開辟新的市場,直至民國時期,還出現了周仲友、吳榮壽,鄭吉仁、周綏之、程霖生、曹廷聲這樣一大批名傳內外的徽商。
至於有人提出,為何當代以來徽商已銷聲匿跡,風光不再?眾所周知,公私合營以後,社會主義工商改造,傳統意義上的徽商已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和條件,長期的「滅資興無」一直發展到「堅決打擊投機倒把」,「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哪個徽人還敢執意經商「走資本主義道路」?不是徽商後代湮滅了當年先輩們的開拓闖勁,思想太保守太陳1日,而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市場和商品的條件。改革開放以後,深圳、廣東,泛長三角商潮洶涌,在「南下」、「東進」打工經商熱潮中, 當代徽商也正在嶄露頭角,上海碼頭的歙縣徽商,把徽菜館開到歐洲的槐塘農民,把茶葉叫響京城、亮牌大上海的徽州茶商,他們正在和繼續承傳徽商的優良傳統,創造新時期的更大輝煌。
因此,我們只有把「徽商」首先看作一種歷史文化現象,看作一個動態的歷史演進過程,才能理解種種似乎矛盾的徽商現象,恰如其分地評析影響徽商興衰的內外因素,准確把握歷史背景,不至於以偏概全或一概而論。
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縣自宋以來先後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內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經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朝奉」的統稱。歷史妁徽商,時間涵蓋宋以來直至民國;地域包括一府六縣以及周邊民眾之為商者,也還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經商者。「徽商」是一個百業齊備、組成龐大而復雜,主要以血緣、地緣、人緣為紐帶維系的地域商幫,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相對於晉商、粵商、龍游商等等而言的一個特定人物群體。
這樣一個跨時宋、元、明、清、民國數百年的龐大特定人物群體,在各類史志、各種宗譜、族譜、家譜及有關文獻記載上有名有姓有事跡可尋的不下數千上萬,僅一部光緒《婺源縣志》,就載有婺源徽商千餘人,那些因種種原因不見記載的徽商,其數目也不在小。要評析和把握這樣一個龐大人物群體的整體特性,准確認知其「主體形象」,似乎有幾點是需要充分註:意的:我們既要把握徽商的總體共性特徵,又要同時關注其群體內部千差萬別的個性表現,從這些豐富的個性內容中准確地歸納和揭示其能代表全貌的特性。我們應該堅持從徽商客觀實際,史料文本實際出發,認真對這一龐大人物群體作多種視角、多個層面、多種思維方式的量化統計和分析,將個案分析和整體把握相結合,而且這種量化統計和分析必須是比較科學的,比較全面的,比較系統的,而不是主觀、隨意和嚴重殘缺的
http://www.xici.net/b564493/d33493579.htm

B. 安徽黃山市歙縣,休寧,黃山區,祁門,黟 縣哪個縣經濟比較好,工業比較發達

歙縣經濟比較好,徽州區工業比較發達

C. 徽州及徽商的文化歷史

徽州文化

談徽州文化,我們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為一個地域的名稱,有著悠久的歷史。

其前身經歷了從"三天子都" "蠻夷"之地屬吳、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長歷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

在此後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稱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黃山市時止。

現在我們講的徽州地域包括:黃山市的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屯溪區、徽州區和黃山風景區;宣城地區的績溪縣和江西婺源縣等。

盡管千百年來,朝代的不斷變更,名稱的不斷變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對穩定,這就為徽州文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

://ke./view/269487. 去這里看!

徽商的文化歷史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績溪和婺源六縣經商之人。

多數學者認為,徽商始於南宋,發展於元末明初,形成於明代中葉,盛於嘉靖,清代乾隆達到鼎峰,至嘉慶、道光年間日趨衰敗,前後達六百餘年,稱雄三百年,在中國商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

又稱"新安商人",俗稱"徽幫"。

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

《晉書》載,徽州人好"離別",常出外經商。

齊梁時,休寧人曹老常往來於江湖間,從事賈販。

唐宋時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產的運銷外,商品茶和歙硯、徽墨、澄心堂紙、汪伯立筆等產品的問世,更加推動了徽商的發展。

唐代,祁門茶市十分興盛。

南唐,休寧人臧循便行商福建。

宋代,徽紙已遠銷四川。

南宋開始出現擁有巨資的徽商,祁門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經商致富,分別被人們稱為"十萬大公"、"十萬二公",合稱"程十萬"。

朱熹的外祖父祝確經營的商店、客棧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稱"祝半州"。

一些資本雄厚的大商人還在徽州境內發行"會子"。

元末,歙縣商人江嘉在徽州發放高利貸,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資本,較之宋代大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餉,歙人江元一次助餉銀10萬兩。

成化年間,徽商相繼打入鹽業領域,一向以經營鹽業為主的山西、陝西商人集團受到嚴重打擊,於是徽商以經營鹽業為中心,雄飛於中國商界。

明代中葉以後至清乾隆末年的300餘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無論營業人數、活動范圍、經營行業與資本,都居全國各商人集團的首位。

當時,經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業",成人男子中,經商佔70%,極盛時還要超過。

徽商的活動范圍遍及城鄉,東抵淮南,西達滇、黔、關、隴,北至幽燕、遼東、南到閩、粵。

徽商的足跡還遠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

://4lifechina/Article/nonglilunwen/200708/1157.

徽商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在漫長演進的中國封建社會,徽商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段的產生、崛起、興盛和逐漸從頂峰消退,這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這樣一種歷史文化現象的必然出現,這樣一個動態發展過程的演進,既和古徽州地域特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又和中華文化大背景、和長三角歷史地理條件緊密相關。

古徽州山多田少人眾,許多人必須「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經營四方以就口食」。

這一義,無反顧的「丟」,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一條生存新路的開辟,一種思維方式的轉換,一步很了不起的邁進。

「徽民寄命於商」,是一種生存選擇,是一種順時應變。

而徽人之先世又大多為中原移民,頑強的生命力是構成徽人開拓性的重要基因。

徽人不僅在儒學原典中發掘到不少「士商異術而同道」的理論依據,而且在明清實學思潮特別是王學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新鮮的思想營養,「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聖為賢」)、「商賈何鄙之有」的吶喊給徽人為商者「治生為先」信心的堅定以有力的精神鼓舞。

最重要的是,徽人一走出大山,展現在面前的首先是江浙等廣闊的中國長三角大市場。

南宋以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南移,臨安(杭州)都城的繁榮,使長三角逐漸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這一地區商品經濟的繁榮,徽商憑便利的新安江水運手段輸往杭城等地妁徽州土產竹、木、茶、石料、葯材、紙張等有較大需求量。

在長三角大市場里,徽商進而得咀清朝廷政策之便,搶佔先機經營鹽業,獲得了商業的空前發展。

典當等行業也在江浙兩淮遍地開花。

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徽商,「賈而好儒」,將儒、官、商進行了靈動的.協調,交替為用,以儒飾賈,以仕護商,以商促仕,終於在長三角這一得天獨厚的大市場上首先創出了一片天下,贏得了「無徽不成鎮」的聲望。

正如葛劍雄教授所言,商的興衰,說到底一靠市場二靠商品,在某些時候,這些客觀因素甚至是決定性的。

清道光以後,江浙兩淮的地利之便,泛長三角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崛起。

受外國資本主義工商影響,這一帶新型工商業快速發展,沿海浙商、廣東粵商崛起,而傳統工商業則逐漸衰竭,一落千丈。

徽商主要從事鹽、典當、茶木等傳統的商業,隨著時間推移,清廷官鹽經銷制度的改變使徽商失去了鹽業專利之優勢,機器生產方式又占盡了徽商一類傳統商人手工作坊生產之先機。

特別是咸同太平天國戰亂,泛長三角兵荒馬亂,徽商昔日快意馳騁的天地已成為商人的畏途,在徽州本土,戰亂將平靜的徽商故里變成了拉鋸戰場和荒野廢墟,「十室九空」。

這場戰亂對徽商的打擊是致命的。

在變化了的時勢面前,一些在大都市和沿海的徽商迅速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和發展思路,順應時代潮流,實現了自己的近代資本主義的轉變,有的則定居經營之地,成了近現代的寧波商、浙商、廣商。

所以梁小民教授認為,說徽商清末以後衰敗並不確切,其實是分化了。

當然,也有些徽商像胡雪岩們則在外國列強擠壓和自身的種種局限制約之下r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需要注意的是,徽商這種從歷史顛峰的消退,徽州各縣的徽商並不是同步的,清道光以後,徽商鹽業整體消退,而茶、漆、醬行業仍鼎行一時。

婺源、黟縣的徽商則在道光以後的仍在各地浩浩盪盪開辟新的市場,直至民國時期,還出現了周仲友、吳榮壽,鄭吉仁、周綏之、程霖生、曹廷聲這樣一大批名傳內外的徽商。

至於有人提出,為何當代以來徽商已銷聲匿跡,風光不再?眾所周知,公私合營以後,社會主義工商改造,傳統意義上的徽商已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和條件,長期的「滅資興無」一直發展到「堅決打擊投機倒把」,「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哪個徽人還敢執意經商「走資本主義道路」?不是徽商後代湮滅了當年先輩們的開拓闖勁,思想太保守太陳1日,而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市場和商品的條件。

改革開放以後,深圳、廣東,泛長三角商潮洶涌,在「南下」、「東進」打工經商熱潮中, 當代徽商也正在嶄露頭角,上海碼頭的歙縣徽商,把徽菜館開到歐洲的槐塘農民,把茶葉叫響京城、亮牌大上海的徽州茶商,他們正在和繼續承傳徽商的優良傳統,創造新時期的更大輝煌。

因此,我們只有把「徽商」首先看作一種歷史文化現象,看作一個動態的歷史演進過程,才能理解種種似乎矛盾的徽商現象,恰如其分地評析影響徽商興衰的內外因素,准確把握歷史背景,不至於以偏概全或一概而論。

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縣自宋以來先後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內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經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朝奉」的統稱。

歷史妁徽商,時間涵蓋宋以來直至民國;地域包括一府六縣以及周邊民眾之為商者,也還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經商者。

「徽商」是一個百業齊備、組成龐大而復雜,主要以血緣、地緣、人緣為紐帶維系的地域商幫,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相對於晉商、粵商、龍游商等等而言的一個特定人物群體。

這樣一個跨時宋、元、明、清、民國數百年的龐大特定人物群體,在各類史志、各種宗譜、族譜、家譜及有關文獻記載上有名有姓有事跡可尋的不下數千上萬,僅一部光緒《婺源縣志》,就載有婺源徽商千餘人,那些因種種原因不見記載的徽商,其數目也不在小。

要評析和把握這樣一個龐大人物群體的整體特性,准確認知其「主體形象」,似乎有幾點是需要充分註:意的:我們既要把握徽商的總體共性特徵,又要同時關注其群體內部千差萬別的個性表現,從這些豐富的個性內容中准確地歸納和揭示其能代表全貌的特性。

我們應該堅持從徽商客觀實際,史料文本實際出發,認真對這一龐大人物群體作多種視角、多個層面、多種思維方式的量化統計和分析,將個案分析和整體把握相結合,而且這種量化統計和分析必須是比較科學的,比較全面的,比較系統的,而不是主觀、隨意和嚴重殘缺的

://xici/b564493/d33493579.

D. 黃山市有三區四年,黃山區,徽州區,屯溪區,祁門,黟縣,歙縣,休寧,哪個地方的經濟最好,發展最有前景

黃山市發展最有前景的地方是歙縣,人口多,工業發達,旅遊資源豐富,對外交通方便,毗鄰杭州市。

E. 徽州的民俗風情

徽州方言又稱徽語, 是《中國語言地圖集》中新劃分出的一種漢語方言,也有學者傾向於將徽語劃歸到吳語里去。徽州方言是廣義上的吳語,可屬吳語徽嚴片。
它是分布於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南部的舊徽州府(包括今黃山市的屯溪區、休寧縣、黟縣、祁門縣、歙縣、徽州區、黃山區(僅限南部湯口鎮、譚家橋鎮)和績溪縣、以及婺源縣),浙江省西北部的舊嚴州府(包括今淳安、遂安、建德,但不包括乾潭鎮、欽堂鄉、大慈岩鎮吳語區)和江西省北部的舊饒州府(德興縣、浮梁縣)等地的方言。徽語是通行於徽州歙縣、績溪、旌德、屯溪、休寧、黟縣、祁門、寧國(限於南部洪門鄉等地)、東至(限於東南郎木塔一帶)、石台(限於佔大區)等市縣的話。
徽語分類
績歙片徽語(歙縣話、績溪話等)
旌占片徽語(旌德西鄉話、佔大話等)
休黟片徽語(屯溪話、休寧話、黟縣話等)
祁婺片徽語(祁門話、婺源話等;以及含浮梁、德興)
嚴州片徽語(浙江省內原嚴州府轄地之徽語,含建德話、淳安話、遂安話等)
徽語特點
徽語保留了古漢語的許多語法規則和發音。其特點是輕柔舒緩、抑揚頓挫。自古以來,由於徽州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各個區縣的人交流有限,發音無法統一。皖南徽語的發音可謂千差萬別。即使是在一個縣內,人們往往都無法用各自的徽語正常溝通。
徽州方言跟吳語方言有一些聯系,而徽州區域內各縣的方言又互有差異。明嘉靖《徽州府志》載:「六邑之語不能相通,非若吳人,其方言大抵相類也。」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這是造成「隔山」土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處於皖、浙、贛三省邊境,各種方言土語易於滲透,尤其是徽商往來的頻繁,給徽州方言的形成帶來了復雜的影響。但畢竟徽州方言是單一體系的方言整體,無論語音、詞彙、語法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共同的特點。語音上,大多數具有尖音;鼻音聲母g,跟k、x為伍,同是標準的舌根音;沒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韻嚴重,如休寧話「貓」讀成「民」;祁門話「貓」讀成「棉」;黟縣話「貓」讀成「命」,這種帶n尾的詞,在性質功能方面類似普通話的兒化詞,所不同的是非捲舌音;徽州方言有入聲,除休寧話外,不分陰入和陽入,入聲近似吳語的喉塞聲,但又不是真喉塞聲。徽州方言有不少獨特的方言詞,但各縣有異,來源不一。一些詞語至今仍沿用古義,如「先」即「先生」義;「種種」為「短而亂的胡須」;「造化」為「幸運」之義等。徽州方言有某些獨特的具有語法作用的語素,其中表示復數的有「人」、「大家」。有的具有結構上的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有的表示領屬關系,如「個」。有些獨特的介(動)詞,義項多,但在句中不模糊。如「帝」有「到」、「在」、「被」、「把」等義,在句中如何用一目瞭然。表示動作重復,除了在謂語前面加副詞「再」作狀語,有時還在句尾附加「添」來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歷史上的徽州轄屬六縣,徽州方言實際上是指歙縣話、績溪話、休寧話、黟縣話、祁門話、婺源話。至於解放後曾劃歸徽州地區的旌德縣、太平縣、石台縣,其語多屬下江官話,一般也不列入徽州方言。由於歷史上歙縣長期為州治、郡治,統轄休寧、績溪等地,所謂徽州方言當以歙縣話為代表。可是抗日戰爭時期,沿海及外地人紛紛遷入屯溪,於是屯溪人口激增,曾有「小上海」之稱。解放後屯溪又長期為地區所在地,一定程度上屯溪話亦可是徽州方言的代表。 儺戲(拼音:nuó xì),也稱為儺舞,是我國長江流域流行的一種傳統舞蹈,舞者戴著各種質朴而誇張的面具,帶有鮮明的巫術色彩,最早是一種祈福和禱告的儀式。在《論語》、《古今事類全書》和《後漢書禮儀志》等書籍中均有記載。2006年5月20日,儺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徽州是儺文化非常豐富的地區之一,漢代就開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稱,尤以婺源儺舞、祁門儺舞最為著名。
婺源儺舞俗稱「鬼舞」或「舞鬼」,歷史悠久,節目眾多,風格獨特,是中國古代舞蹈藝術史研究的活化石,深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注目。儺舞在婺源段莘鄉慶源村、秋口鄉長徑村和李坑村一帶頗為盛行。
儺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種,一般為木雕,臉譜生動,忠奸賢愚、喜怒哀樂都是表現的主題。儺舞的傳統節目有《開天闢地》、《劉海戲金蟾》、《雙猴捉虱》、《後羿射日》、《張飛祭槍》、《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數十個,舞蹈動作粗獷而朴實。婺源儺舞節目有一百多個、儺面兩百多個。現存秋口鎮長徑村驅儺神班有演員19人,面具三十餘個,其中有4個原始木雕面具,可演節目24個。表演非常古樸、粗獷、誇張、簡練。如《開天闢地》,舞者頭掛盤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現出開創乾坤的盤古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判官醉灑》表現判官與小鬼嬉耍鬥酒的酩酊醉態,人物性格鮮明,饒有生活情趣。《舞花》則是一組大型舞劇,表現秦二世胡亥篡奪皇位的歷史故事,氣勢磅礴。 明末清初之際,在徽州區域的畫家群和當時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畫家,善用筆墨,貌寫家山,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心靈的逸氣,畫論上提倡畫家的人品和氣節因素,繪畫風格趨於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在十七世紀的中國畫壇獨放異彩。因為這群畫家的地緣關系、人生信念與畫風都具有同一性質,所以時人稱他們為「新安畫派」。

新安畫派成員眾多,力量雄厚。畫藝可觀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約有20人,分為四個層面:先驅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畫派領袖僧漸江;鼎盛期主要成員方式玉、王瘭素、吳山濤、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吳龍、順田生、程正揆、鄭旼、汪之瑞、孫逸、查士標、汪洪度、雪庄;現代後繼者黃賓虹。 是明代中葉興起於徽州的一個版畫流派。徽派版畫源於刻書,起於南宋,盛於明中葉,至清初漸衰微。明萬曆年間徽州版畫最盛,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為徽派版畫鼎盛時期。它由興起、鼎盛、創新、傳播,逐漸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畫體系。
上世紀30年代至上世紀80年代是「新徽派版畫」誕生、發展的准備期。這批領軍人物當屬賴少其、鄭震、師松齡先生,到80年代中期以後,安徽新徽派版畫的創作進入到多元期,一批年輕的版畫家脫穎而出,其中以張國琳為代表的新一代版畫家沿著老一輩版畫家開創的「新徽派」的道路勇往直前。 臘八: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歷十二月稱「臘月」,故名。「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臘八過後,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米粽,做米餜,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米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活動安排在這一天舉行,故有民謠曰:「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灶,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這一天,家家堂前掛祖宗畫,畫上記載歷代祖先名諱,或繪制祖先遺像。設燭台香案,置貢品,接祖宗來家過年。從這天起,家家戶戶清洗傢具,拆洗被褥,掃除塵埃,乾乾凈凈迎接新年。
二月二:農歷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古徽州稱為「龍抬頭」。大約是因進入仲夏時節,雨水漸多,可以聽到雷聲了,所以有這種說法。在農村,這一天農民忌下地,婦女忌拿針線清閑過一天。績溪縣的規矩,這一天還有包紮一升糯米一個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為百花生日,故又稱「花朝節」,這一天,文人陳設百花,舉行文昌會,比賽詩文。
重陽廟會:績溪近郊的臨溪鎮傳統廟會。前後舉辦3天,農歷九月初九日為正日。四鄉八鎮的善男信女成群結隊趕來朝拜周王菩薩,搭台唱戲,從日落到日出,通宵達旦,煞是熱鬧。建國後,廟會成為地道的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的交易會。 徽州舊時各生產行業,如做農、從意、經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規習俗。農村要祭「五穀神」,祈求莊稼興旺;天旱常興「求雨」,素食齋戒,做道場祭拜龍女菩薩;耕牛轉讓時,買主要帶牛繩將舊牛繩換下,叫做「斷索」,表示買賣雙方均不得反悔。磚工建房上門枋時,要宰殺公雞,將雞血淋門口,叫做「祭門神」,並口念祭詞「雞血淋到東,恭賀東家添兒孫;雞血淋到西,恭賀東家多添丁。」眾人互相呼應,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魯班師傅」,最忌諱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為坐冷板凳,即無生意可做。商店家設「財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帥」,以求生意興隆、賺錢發財等等。
接財神:徽州以農歷五月五為財神日,工商業者多在這天接財神。
開張禮:徽州新店開張這天,要在店門口披紅結綵,掛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還奏樂,以示慶祝。 徽州婚嫁:舊時,徽州婚嫁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說媒者一般為年長女性,稱「媒婆」。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禮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定親後,由男方選定結緍日期通知女方,稱「請期」。請期後搬行嫁。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拉麵」。接著便是迎親、拜堂、鬧洞房。婚後第三天,新郞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謂之「回門」。此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搶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20世紀50年代後,父母包辦婚姻逐漸被自由戀愛代替,婚事簡辦。80年代後,有採取旅遊結緍和集體婚禮形式的 。
上九廟會:農歷正月初九日為唐朝忠烈張巡和許遠殉難日,徽州區岩寺鎮每年於此日舉行廟會紀念,俗稱「上九會」。會期三天,初八日開始,初十日結束。廟會期間,舉行游神、祭神活動,搭台唱戲,各地商販亦前來趕會,擺設攤點,各種農副土特產品和農具、日用百貨應有盡有。現「上九會」已失去原來紀念張巡、許遠的意義,取消了游神活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會。
拋綉球:黟縣西遞村舉辦的一項民俗旅遊活動。該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 ,在臨街的一面,懸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瓏、古樸典雅的「綉樓」。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給夫人、小姐們歇涼觀景用的。如今人們把它作為拋綵球的綉樓,則別有一番情趣 。
目蓮戲: 徽州一古老劇種,流傳於黃山市各地及鄰縣,尤其盛行於祁門、石台一帶。該戲劇本<目蓮救母勸善戲文>,為明代祁門人鄭之珍編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寫傅相之妻劉青提,褻瀆神明,被打入地獄,其子傅羅卜救母心切,遍歷地獄十殿,終於母子團圓。舊時每逢夏歷閏月之年,徽州民間多演此戲,以求驅邪避災。 抬閣是流行於休寧、屯溪的一種民間游藝,又稱「抬角」。抬閣共分上、中、下三層,將俊俏兒童裝扮成一出出戲劇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層抬閣上,底盤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漢抬著。抬閣的四周用紙紮成龍、鳳、鶴、祥雲、水花等彩燈,巡遊時彩燈內點燃蠟燭,映照著服裝鮮艷的兒童,遠遠望去,酷似天仙下凡。
疊羅漢:流行於歙縣葉村的一種民間游藝。表演時演員下穿紅彩褲,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繪有臉譜。演員均為男性,表演渾朴粗獷。演出前要舉行祭台儀式,焚紙燒香、羅漢掃堂,然後眾演員相繼登台或在廣場上表演。演員不說不唱,在大鼓敲擊的簡單節奏下,分別表演童子拜觀音、斜角旗、仙人橋、石猴出山、六柱牌坊、涼心水閣、水簾洞、劉海戲金蟾等造型 。
仗鼓舞:流行於休寧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陽一帶的一種民間舞蹈,又名「得勝鼓」。傳說是為了紀念唐代大將張巡、許遠抗擊安祿崇山叛軍得勝,而擊鼓歡慶。此舞由數十人表演,擊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緊身,十字披紅,頸挎仗鼓(扁圓形皮鼓),右手緊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鈴,隨著行進步伐擊發出清脆的響聲。隊列前面有一對大紅燈籠,一人持纛,上書「得勝鼓」三字,後隨一隊蜈蚣旗幡 。
跳鍾馗:一種民間舞蹈,又稱「嬉鍾馗」,流行於徽州區岩寺鎮、歙縣朱家村一帶。據說明萬曆年間就有此習俗。每年端午節,這些地區都要「嬉鍾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後來發展到由人扮演鍾馗,在村中巡遊嬉耍。歙縣鄭村鎮的堨田村,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這項活動,煞是熱鬧。

F. 有種旅行叫做我在徽州走一走,徽州除了黃山還有什麼景點值得打卡

古徽州包括今安徽的績溪、歙縣、休寧、黟縣、祁門和現已劃歸江西的婺源,在這塊面積僅一萬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中原文化與當地幽閉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生活融為一體,形成了博大精深、獨樹一幟的徽州文化。你問到“徽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在此我給你主要介紹一下。

穿越到一府六縣之間,到處游盪!不過那時油菜花、什麼古城、宣紙比較多沒甚明堂。古色古香,沒有車水馬龍,沒有污染!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兒童、老人怡然自樂,沒有人販子,老人也不容易走丟,吃的都綠色食品,穿的都是棉麻!挺爽!想專為游覽還得回來到現在的徽州區黃山,黃山自古就美麗!游回黃山不游山了。當然,徽州區境內也有好玩的地方,到處逛逛!

G. 黃山的經濟

截止2012年年底(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地區生產總值41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80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877億元。農業經濟穩步增長,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達157.6億元,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70億元。工業經濟提速增效,規上工業企業達441家,增加值突破100億元。工業企業累計完成技改投資250億元。全市九個園區累計開發面積45.6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達400億元,年均增長44%。旅遊經濟快速發展,2012年接待遊客達36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0億元,其中入境遊客160萬人次、旅遊創匯4.8億美元。黃山風景區榮獲全球旅遊目的地管理獎,黃山旅遊集團營業收入突破20億元,躋身中國旅遊集團20強。
全省唯一的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成功獲批,爭取到國家和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1.34億元,152個服務業「135」工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31億元。屯溪老街入選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徽韻」入選國家旅遊文化重點項目名錄,徽州府衙、秀里影視村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運營,服務業增加值達175億元。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爭取成功並全面實施,累計到位補償資金6.6億元,新安江流域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綠色提升全面展開,沿線村莊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基本建成,99個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億元。《千島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即將出台,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進入國家戰略規劃。積極推進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在全省率先完成非遺普查,徽州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新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6處、歷史文化街區3處,16個村列入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寫進國務院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若干意見,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組織實施「十大工程」,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強力推進「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綠色質量提升行動、百佳攝影點、「智慧黃山」建設和「四大整治」活動,83個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得到保護利用,建成922個綠色質量提升點、123個百佳攝影點,旅遊干線、交通幹道兩旁和重點景區、景點周圍村莊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46.8%。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黃塔桃高速公路、績黃高速公路、黃山機場4D改造(一期)等一大批項目建成運營,黃祁高速公路路基全線貫通,京福高鐵黃山段加快建設,黃杭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評估,100%鄉鎮、99.4%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中心城區面貌煥然一新,累計完成建設投資449.2億元,是前五年的3.8倍。新安江公園、齊雲大道、屯光大道、花山大橋、「智慧黃山」旅遊調度指揮中心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建成使用;市游泳館、市全民健身館、楊業功紀念館建成開放;新建改造世紀廣場、昱中花園等城市公園廣場9座,新增綠化面積131.4萬平方米;實施小街小區小巷綜合改造項目100多個。徽州文化與生態長廊建設全面展開,高鐵新區啟動建設。全市區縣城和建制鎮累計完成投資686.5億元。屯溪區江南新城、徽州區新四軍軍部舊址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黃山區城市外環路、歙縣徽州古城整治工程、休寧縣橫江公園、黟縣城南新區、祁門縣新城區等一批重點城鎮項目基本建成,區縣城功能明顯提升。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297個行政村達到市級「十有」標准。

H. 徽州歙縣的基本資料

歙縣 , 徽州府-歙縣

建置沿革
據下馮塘、新州等地出土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本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 春秋,屬吳。 戰國,初屬越,後屬楚。 秦置歙縣,先屬會稽郡,後屬鄣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屬楚國;六年,屬荊國;十二年,屬吳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屬江都國。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為丹陽郡,本縣仍屬之。建安十三年(208)孫權遣賀齊取黟、歙,並置新都郡。 三國,屬吳新都郡。 晉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為新安郡,本縣仍屬之。梁承聖二年(553),劃出新安郡所轄歙、黟、海寧三縣,置新寧郡。陳天嘉三年(562),撤銷新寧郡,仍屬新安郡。 隋開皇九年(589),井入海寧縣(今休寧、屯溪);十一年,復置歙縣並置歙州以轄。大業三年(607),改歙州為新安郡。義寧(617—618)中,汪華遷郡治於本縣烏聊山。直至清末,郡、州、路、府治一直未變。 唐武德四年(621),復改新安郡為歙州;天寶元年(742),歙州又改為新安郡;乾龍元年(758),新安郡仍改為歙州,本縣隸屬不變。 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稱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稱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稱興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直至清末。本縣隸屬一直未變。 民國元年(1912),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3年6月,屬蕪湖道;17年8月,廢道, 直屬安徽省;21年10月,屬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區;29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戰勝利後,皖南行署撤銷,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28日,本縣解放,屬皖南區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13日,屬徽州專區;1956年3月,屬蕪湖專區;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1974年以來,屬徽州地區。

境域變遷
秦漢時,本縣境域包括今浙訌淳安、遂安、安徽休寧、屯溪、績溪、黃山風景區,以 及江西婺源一部分。 漢建安十三年(208),吳取黟、歙,分歙東鄉地置始新縣<今淳安),分歙南鄉地置 新定(今遂安)縣,分歙西鄉地置休陽(今休寧)縣、黎陽縣(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華陽鎮地置良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本縣並入海寧縣;十一年復置,以相湖嶺與海寧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罷良安縣,其地仍屬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蔣寶起兵響應睦州清溪陳碩真農民起義,事平後,分歙東竦口地置址(音盪)野縣;大歷元年(766), 分歙西、休東八鄉地置歸德縣,並分歙縣華陽鎮地置績溪縣。大歷五年(770),廢址野縣,其地復屬歙縣,並廢歸德縣,其地歸屬休寧。此後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穩定,據民國《歙縣志》所載為:東至昱嶺關浙江昌化縣界六十公里,西至長充鋪(今槐源)休寧縣界十八點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縣界五十公里,北至箬嶺關太平縣界四十公里,西北至湯嶺(關)太平縣界六十公里,東北至界牌嶺績溪縣界十七點五公里,西南至危峰 嶺(危峰關)浙江遂安縣界四十五公里,至相湖嶺休寧縣界十五公里。 建國後,1949年10月,本縣璜尖鄉劃屬休寧縣。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劃屬 本縣;本縣上源、茶源鄉劃屬績溪縣,黃口村劃屬屯溪市,旃田、呈田劃屬休寧縣。1955 年12月,坦頭、大源兩鄉劃屬績溪縣。1956年元月,本縣溪頭鄉的溪東、洪塘、汪村,竦口鄉的江村環村劃屬績溪縣;同年4月,本縣金坑鄉劃屬績溪縣;11月,休寧縣白際鄉的結竹營劃屬本縣,本縣旃田鄉的湖駕劃屬休寧。1964年3月,休寧縣柿樹嶺生產隊劃屬本縣。1973年3月,本縣草市大隊劃屬屯溪屯光公社。1984年元月,本縣黃山鄉(含黃山風景區)共154平方公里范圍,劃屬縣級黃山市(原太平縣)。1988年1月歙縣篁墩鄉劃屬屯溪區;並劃出歙縣洽舍區所屬富溪、楊村、洽舍所,岩寺區所屬岩寺鎮、羅田、呈坎、潛口鄉和鄭村鄉瑤村,成立黃山市徽州區。

歙縣

歙縣位於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歙縣古城由府城、縣城兩部分壁聯而成。府城始建於隋朝末年(公元617年前後),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擴建成後來的規模。南宋末方臘起義和元末農民戰爭後,都經過大修。現存城牆約1500米,以及西門月城。東、南兩譙樓、應公井、蛤蟆井、打箍井等宋以前古跡。大北街、斗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則基本保持著明、清風貌。縣城在府城東側,城牆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倭寇犯境之後。城牆沿山脊構築,現存殘跡,惟新安門、問政門較完好。古跡有古紫陽書院、文廟等。府城和縣城內現存明清牌坊16座。地處黃山腳下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歙縣,自隋以後的1300多年間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後徽商的發展更帶來文化繁榮。新安畫派獨樹一幟,新安醫學拔萃醫林,徽派藝術技藝精湛,徽派建築納徽四雕於一體,在古建藝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寶中有「兩寶」:徽墨和歙硯出自歙縣,還有徽菜、徽劇、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鮮活的課題,「徽州學」已成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並立的三大地方學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彷彿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彷彿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歷史古老的歙縣在秦代就有縣的建置,後來又是新安郡和歙州的州治所在,自北宋歙州改稱徽州後,歙縣又一直是徽州的府治所在,是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徽州盆地的河流匯集於此,由新安江流入浙江。明清時期威震長江中下游的徽州商幫,大多從這里出發,徽商獲得的大量財富,也多從這里匯入徽州六縣,在青山綠水間營造起一個個聚族而居的龐大村落,留下這一片片堆金砌銀的徽派建築。徽州地區山多林密,海拔高度與相對高差都比較大,山間谷地和盆地較少,而且都很窄小,土質貧瘠,多雲霧,少日照,有利於林木生長,卻不適宜於糧食種植。從12世紀以後,人口開始大幅度上升,給徽州人的生存帶來很大困難,力耕所出,不足以供,逼使徽州人離開土地四處謀生,食利天下,操賈經商,逐漸形成了徽州人經商的傳統。 道光年間,清政府廢除了兩淮地區賣鹽的特許權利,這種上制度的改革促成了徽商的衰落。而緊接著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對徽商的打擊也非常大。在鹽業和典當業受到沉重打擊後,徽商靠著經營徽茶的堅實基礎支撐過一段殘局。然而,徽州商幫畢竟是以宗法的鄉族關系為紐帶而結成的商業群體,其資本又主要是在流通領域中憑借官僚政治權利積累起來的,當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時,它也就不可避免地隨著宗法官僚制度的衰落而趨於解體。現在的歙縣保留了當時興盛的遺跡和古樸的民風,為我們展現了曾經遠去的繁華留下的痕跡。文化 歙縣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於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來,這里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和風格。新安理學:中國思想史上起重大影響的學派,其奠基人是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們的祖籍均在徽州(今黃山市屯溪區篁墩)。新安理學重視對理欲、心物、義利、道德、天人及其關系的邏輯論證,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維,培養了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新安畫派:新安繪畫源遠流長。其代表人都是出生於黃山腳下處於改朝換代之際的遺民畫家,他們深懷蒼涼孤傲之情,主張師法自然,寄情山水,繪畫風格趨於枯淡、幽冷,體現出超塵撥俗和凜若冰霜的氣質。「新安畫派」的領袖是江韜,現代後繼者中名聲最大的首推黃賓虹大師。徽派版畫:明代中葉興起於徽州的一個版畫流派,是徽籍畫家和刻工通力合作的藝術結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麗精工,典雅靜穆,抒情氣息濃厚。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建築流派。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築亦同步發展起來並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鎮紮根落戶。徽派建築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 特色素有「牌坊之鄉」美稱的歙縣,明清時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縣各地,共建有250多座。如今這些古牌坊成了立體的史書,每個石坊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向遊客們講述了曾經在這里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樂,讓大家了解這個古鎮的文化和歷史。在這些牌坊中,比較成規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等。節日歙縣枇杷節 每年5月下旬歙縣是我國四大枇杷產區之一。主要產地在新安江的漳潭、綿潭、瀹潭三個相鄰大潭的兩岸群山上。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個大味美,堪稱上品,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間三潭枇杷」之譽。地處黃山腳下的歙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山城,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生存繁衍。秦置翕縣,隋即歙州,北宋宣和三年改稱徽州,元、明、清三朝沿用。隋以後一千三百多年均為郡州府治,為黃山、新安間的首邑。遠在唐代歙縣即文風昌盛,宋以後徽商的發展更帶來文化繁榮。新安畫派獨樹一帖,新安醫學拔萃醫林,徽派藝術技藝精湛,徽派建築納徽四雕於一體,在古建藝苑中占重要一席,還有徽菜、徽戲、徽派盆景、文房四寶等,都閃耀古歙文化的燦爛光芒。
這里歷史以才入仕稱甲江南,名儒顯臣輩出,各類英傑稱雄,僅明清兩代就有542人中進士,1531人中舉人,畫家、文學家、劇作家、理財家、教育家、音樂家、經學大師、能工巧匠,以及數學、物理、化學等諸方面都有英才垂名史冊。
境內山水翕聚,風光秀麗。黃山、清涼峰分峙西北和東北,互為犄角;練江、新安江及眾多支流脈連全境,哺育著2千多平方公里內的50多萬人民。古徽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彷彿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彷彿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域中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勤勞的人民在富饒的土地上創造出豐盛名優特產。茶葉不僅以一萬多噸的年產量位居全國產茶縣之首,而且有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品名茶列為國家珍貴禮品,還有三潭楷杷、三口密桔、金絲琥珀密棗、徽州雪梨、問政山筍、金竹貢菊、窨茶三花等,也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爭創一流,開拓前進,一向是歙縣人民的傳統精神,因而解放後各項事業都有發展;十年改革開放的洪流,更是刷新民這里的風貌。工業、農業、旅遊業、科學文化教育事業和城鎮建設,都以嶄新的容姿,讓這塊古老的土地披上現代的彩裝。
這里的交通也已四通八達。陸上有皖贛鐵路和杭徽、蕪屯公路,水上有千島湖、新安江航道,空中有黃山輻射全國的航線,水、陸、空都可歡迎四方賓客的到來。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美麗富饒的歙縣,是會讓你著迷的 位置: 位於黃山市東南部,與浙江省臨安市、淳安千島湖接壤,歙縣是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可
面積: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歙縣是黃山市下屬的一個縣,縣人民政府駐地徽城鎮,距離黃山市區(屯溪)27公里,距黃山風景區(湯口)67公里。
景觀:斗山街,系文化歷史名城一級保護區,因側靠斗山得名。全長500米左右,多為清代徽商、仕宦的深宅大院。街道南北延伸,房屋座北朝南,臨街都是側面山牆,牆上馬頭高低錯落,加上門罩和石板路面,具有徽派街巷獨特的幽雅風貌。巷內著名的建築有:葉氏貞節門,建於明初,表彰一位尊老愛幼的女性;楊家大院,建於清中期,為官宦宅第;許家廳,建於清初,屬私塾建築;黃氏孝烈門坊,建於清初,表彰一位為未婚夫殉節的姑娘;汪中怡宅,建於清末,五開間,有精製的隔屏、窗欄;潘婉香宅,建於民國初年,三進串聯,布局上形象地體現了「三世同堂」的觀念;王世傑宅,建於民國前期,有小院、敞廊、花榭,呈現書香門第氣派;蛤蟆井,建於唐代,是在岩石中鑿出的深井,水質異常清冽。
方士載宅(徽州明清建築歷史陳列館),位於許國石坊南側,為大學士許國的閣老府的一部分,所以又名「許國相府」。建於明萬曆初。閣老府為一大建築群,門外有石獅、牌坊,內有大廳、花園、藏書樓等。此為書房。它的木架製作是典型的明代樣式:樓下較矮,房間臨天井開窗,方格窗扇,裝有帶望柱、凈瓶荷葉的窗欄;樓上較高敞,柱端、梁頭都雕有生動的卷雲、奔浪,脊桁下的墊木雕成花帶。椽上鋪望磚,再蓋瓦。臨天井通間用方格窗扇。因為明朝人把樓上當作主要生活場所,所以注重樓上的裝飾。經過專家考證、介紹,該宅已聞名國內外。觀博物館將它用作「徽州明清建築歷史陳列館」,陳列明、清兩代徽派建築上的磚、木、石雕構件,其中的八仙斜撐木雕,刀法細膩、人物逼真,為世所罕見。這些雕刻構件是研究中國明、清建築歷史和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矗立於古城中心,跨街而立。建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當時歙縣人許國(1527—1596)官居次輔(相當於副宰相),又是皇帝的顧問和太子的老師,勞苦功高,皇帝恩准立坊顯榮。徽商、地方官吏也大力支助,所以建造得巍峨壯觀,雕飾得極為華麗。八個柱子用梁枋相聯,上部沖天柱略小,下面用12隻大獅,就使結構安穩固實。柱子和橫仿細刻團花錦紋和祥雲仙鶴,以突出月樑上的主題圖案。這些圖案乃是當時的社會意識和許國的功名成就的寫照。如南面的龍表示對王權的尊重,西面的飛鯉表示許國是科班出身,「三報(豹)喜(鵲)」表示許國連升三級等。坊上的大字,是大書畫家董其昌寫的,其中「上台元老」表示許國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為官,並用天上的「上台星」比喻許國地位的顯赫。這座牌坊從建築結構、裝飾藝術和石雕工藝等方面看,都堪稱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譙樓,位於許國石坊西側,又名陽和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樓高三層,大梁架於高台上,下為門闕,街道從中穿過。高約13米,寬11米余,深11.5米。建樓的起因,是出於一種風水觀念。在這之前,城內經常鬧火災。紹興二年,一次大火燒掉大半個州城,連州衙都化為灰燼。風水先生究其原因,一說是衙門擺錯了方向,於是封掉原先的大門南譙樓,另建這東譙樓,並把南譙樓上的報時設備移到這東譙樓內。一直到明朝弘治年間,相繼來了兩位不信「謬說」的知府,一位叫彭澤,一位叫何欲,才又把南譙樓下的大門打開,封掉這東譙樓下的門道。但作為古建築,卻保留了下來。現在這樣式,是清朝同治末年大修時留下的.

交通信息
民航: 黃山機場位於屯溪區隆阜,距市中心僅7公里,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能起降波音737和MD90型等中型客機,配備有全套通訊系統和全天候指揮設備。由機場前往市區可乘坐民航班車(5元)或坐計程車(15元) 。市內民航售票處設在屯溪區華山路,近基督教堂和黃山國際大酒店。現開通有至北京、廣州、上海、合肥、天津、海口、深圳、福州、杭州、武漢、西安、桂林、昆明、廈門、珠海、香港、澳門等城市的航線。
咨詢電話:0559-2934111,2934144
鐵路 上海7:43乘K818次列車,18:37抵達歙縣,硬座52元。
南京13:17乘2239次列車,20:02抵達歙縣;22:17乘2239次列車,次日6:03抵達歙縣,硬座26元,硬卧65元。
北京9:03乘K45次空調列車,次日5:40抵達黃山(屯溪),再轉汽車前往歙縣。
歙縣回上海的K820次列車,8:23開,14:38經停南京(硬座30元),19:16抵達上海;2184次列車22:48開,次日6:17經停南京,11:36抵達上海(硬卧97元)。
公路 歙縣距黃山市(屯溪)27公里,流水發車,末班車17:00,40分鍾車程,票價 4元。
歙縣到黃山風景區(湯口)75公里,每天6:30、7:30、13:00有直達車,3個小時車程,如錯過這些班次可到屯溪中轉。
歙縣到杭州每天6:30--16:30有十多班車往返,5小時車程,票價45元。
歙縣到南京每天12:40發車,18:00抵達。
歙縣到上海每天7:00、7:30(到浦東)有卧鋪車直達,10小時車程,票價65元。16:00還有一班過路車發往上海,次日凌晨2時抵達。 輪船 千島湖淳航客運碼頭(新安大街泗渡洲路口)與安徽深渡(黃山市)之間每天有2班客輪對開,千島湖6:00、11:40開,深渡7:40、11:40開,航程5小時,票價12元。從深渡到歙縣26公里,每小時對開一班中巴,末班車17:00,車程45分鍾,票價5元。

注意事項

美食 歙縣的飲食都屬於徽州菜系。徽菜,為全國八大菜系之一,發祥於南宋,起源於歙縣,以烹制山珍野味而顯其特色。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熘,講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潤腸胃和肌膚;重色,以增強審美效果,達到「色、香、味」統一的效果。 到歙縣,一定要嘗嘗當地的農家飯,如:石雞、桂魚、毛豆腐、芙蓉糕等。其中,毛豆腐是歙縣特有的風味小吃,它鮮而不膩,芳香爽口。品嘗毛豆腐,就要講究一個環境和情趣,當你一面品嘗,一面與朋友山海經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吟頌一首「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辭長作徽州人」呢?

特產 歙硯(因為其原產地為歙縣府而得名)

閱讀全文

與看徽州區工業經濟如何爬坡過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x1如何連手機熱點 瀏覽:357
工業產品如何加盟 瀏覽:796
奧迪賓士是什麼旗下的 瀏覽:591
早春汽車有哪些 瀏覽:410
奧迪s3老款和新款哪個好 瀏覽:440
安徽工業大學的電氣工程怎麼樣 瀏覽:84
汽車低音炮怎麼開 瀏覽:48
工業風扇怎麼固定牆上 瀏覽:213
汽車能加多少白酒 瀏覽:155
煤炭屬於哪個行業是工業嗎 瀏覽:708
汽車偏剎怎麼辦 瀏覽:735
彝良到宜賓汽車多久到 瀏覽:682
上海永達汽車怎麼樣 瀏覽:476
賓士e大燈怎麼調整高度 瀏覽:654
什麼是汽車共享 瀏覽:671
搜汽車前輪換胎千斤頂頂哪個位置 瀏覽:561
工業氧化鋅一般雜質都有什麼 瀏覽:419
汽車報價軟體哪裡好 瀏覽:24
汽車店英語怎麼說 瀏覽:750
工業密封膠碰手怎麼洗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