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能工廠規劃及實施案例
就拿智能製造來說,智能製造他包含哪些內容,哪些方面?這個問題換個問法就是,作為企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智能化,那我們的企業是不是就得思考一下?
什麼是智能化
我的產品是不是可以智能化?我產品的生產過程是不是可以智能化?我的研發,管理,物流供應鏈的管理上是否可以智能化?我的產線是否要換很多智能裝備?比如機器人,比如加工中心,在比如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以實現我們數據獲取的智能化,從而實現我共產生產線的智能化?那麼如果這些都實現了智能化,這些的實現又如何的來智能化影響我們的決策層,基於工業大數據分析從而實現決策智能化呢?
方面很多,那麼我們就需要將自己(這個自己可以簡化抽象成一家普通的工廠),但實際上每家工廠在當下都是或多或少的有著一些軟體或者自動化裝置等再用的(那我們姑且也不考慮)。
智能工廠(或者說智能企業)整體的智能體現:
....
其實細分還有很多方面,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電氣設計軟體開放數據模型等等非常多的方面,今天先梳理到這里吧,
更多分享與整理,慢慢梳理,關於製造業,關於信息化,關於智能工廠。
B. 如何實現工廠智能化
我個人認為工廠智能化主要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燈光控制智能化、辦公智能化、生產中的設備控制系統(工業自能控制系統)、信息傳播系統、人員進出的考勤門禁管理系統、生產的過程監控系統等等
C. 工業4.0趨勢下,怎樣讓工廠真正實現智能化與數字化
通往工業4.0道路上,精益不能缺席!
工業4.0的概念眾多,解釋也是眾說紛紜,但大概意思是,那是一種高度靈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生產方式。按照設想,即使在工業4.0的發源地德國,一些相對完善的工業4.0廠家,目前或許能處於3.0左右的水平,所以其實工業4.0仍然是一個模糊的和不確定的未來。它需要全球的企業一起去探討努力實現。
而在中國製造2025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國內已有很多企業開始嘗試工業自動化以及工業4.0的技術開發和產品布局,以期在未來中國製造逐步走向工業4.0的升級改造中搶先一步獲得商機。同時網上也開始傳播格力、海爾、三一重工等企業關於工業4.0示範工廠的視頻。好像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工業4.0離我們並不遙遠。
這里不得不反思,不顧實際地盲目追求所謂的工業4.0,是不是會適得其反?因為就中國大量的製造型企業來說,管理現狀依然停留在工業1.5、工業2.0的低水平上。那麼面對席捲全球的工業4.0大潮,這些企業該怎麼辦呢?他們又如何才能達到智能化呢?我們倒著來進行推導。達到智能化,首先得已經實現局部智慧化了,只需要將整個系統整合起來,便能打造智能工廠;如何達到智慧化,需要有良好的完整的自動化生產線作為基礎,添加適當的軟體技術,將線擴展到面;而自動化生產線則要求產品、流程、技術等企業最基本的管理都已達到精益化。
由此推導過程可見,精益化是基礎,將伴隨企業走向工業4.0的整個進程。那麼企業如何走精益化道路呢?
第一步,精益設計改造產品。
一個好的產品是一個企業的根本,首先要優化產品結構,進行創意產品設計。精益設計就是強調從源頭進行改善的方法論。它運一系列可視化的符號工具,在設計階段提供客觀的評價、分析比較的平台,使得我們設計階段便可以分析整個產品在生命周期里的相關數據,尤其是在製造階段如產品重量、加工、質量、成本和人力工學問題等。後端化思考所生產的產品易於面向機器人裝配,同時又保證了低成本高質量。
第二步,精益化管理打造卓越流程。
精益管理對於製造業而言,庫存量大幅下降,生產周期減短,質量穩定提高,各種資源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種浪費減少、生產成本下降,企業利潤增加。通過大量的改善會指向工序智能化和局部自動化,為智能化生產和智能化工廠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員工士氣、企業文化、領導力、生產技術都在實施中得到提升。革新企業觀念,樹立精益意識,學習精益思維,營造精益氛圍。培育企業變革創新基因也是企業走向工業4.0的重要保障。
第三步,評估層級,再做變革。
在企業達到自動化水平之後,接著就是由線到面的擴展,而精益也不是說拋棄不用了,而是已經成為企業血脈之中的精益文化,它是一個累計疊加的過程。此時需要評估企業在通往工業4.0的道路上所到達的層次,進行業務需求排序,搭建智能製造的框架,構建良好的布局。更多地實現智慧化,將各自局部自動化進行連接。
可見,工業4.0是目標,精益化既是走向工業4.0的手段,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理咨詢原創,版權歸屬科理咨詢,抄襲必究。
D. 智能化設備解決方案有哪些
智能設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關鍵內容:自我檢測是智能設備的基礎;自我診斷是智能設備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