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樣用互聯網思維改造你的企業
看一下網路裡面對於「互聯網思維」的一個解釋,相信你對如何改造你的企業應該有所收獲了,不要期待誰能直接改造你的企業,最清楚你企業的人是你自己,你必須要先有互聯網思維。
1、互聯網思維是相對於工業化思維而言的。
一種技術從工具屬性、從應用層面到社會生活,往往需要經歷很長的過程。珍妮紡紗機從一項新技術到改變紡織行業,再到後來被定義為工業革命的肇始,影響東、西方經濟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幾十年。互聯網也同樣。
但因為這種影響是滯後的,所以,我們就難免會處於身份的尷尬之中:舊制度和新時代在我們身上會形成觀念的錯位。越是以前成功的企業,轉型越是艱難,這就是「創新者的窘境」——一個技術領先的企業在面臨突破性技術時,會因為對原有生態系統的過度適應而面臨失敗。
互聯網思維就是要對傳統的工業思維進行顛覆,消費者已經反客為主,擁有了消費主權。過去2000多年作為人類文明基石的思想體系將面臨新的挑戰,我們正要迎來消費平等、消費民主和消費自由的消費者主權時代,整個供應鏈條上的各大很角色,如品牌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權力在稀釋、在衰退甚至終結。在消費者主權的大時代下,消費信息越來越對稱,價值鏈上的傳統利益集團越來越難鞏固自身的利益壁壘,傳統的品牌霸權和零售霸權逐漸喪失發號施令的能力。話語權從零售商轉移出來到了消費者手中,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未來全球消費者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的開放架構正在形成。這一權力重心的變化,賦予每個消費者改變世界的力量,我們必須主動邀請我們的顧客參與到從創意、設計、生產到銷售的整個價值鏈創造中來。[2]
2、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商業民主化的思維。
工業化時代的標准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三個大可以稱為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的「聖三位一體」
1)但是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了。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產品,資源和生產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爭力;
2)產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現的,渠道壟斷很難實現;
3)最重要一點,媒介壟斷被打破了,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信息和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你再希望通過買通媒體單向度、廣播式製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成立了。
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以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形成。
3、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
以前的企業也會講用戶至上、產品為王,但這種口號要麼是自我標榜,要麼真的是出於企業主的道德自律。但是在這個數字時代,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用戶至上是你不得不這樣的行為,你得真心討好用戶。淘寶賣家「見面就是親,有心就有愛」是真實的情緒,因為好評變成了有價值的資產。民主和專制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不得不對人民好,後者是出於道德自律。所以判斷民主社會和專制社會的一大標准,就是兩方是怎麼對待道德這個事情的。[3-4]
移動互聯網顛覆了現有的商業價值坐標體系和參照物。過去,零售商和品牌商習慣了獨唱,消費者沒有參與。參與感是粉絲經濟的血脈,SoLoMoMe是消費者得以解放。
移動互聯網顛覆了價值創造的規律,我們必須回歸到商業的本質,真正找到用戶的痛點,找到用戶的普遍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只有專注客戶的價值才會帶來財富。同時如果僅僅是給粉絲提供商品本身的消費價值,粉絲是沒有動力去買你的東西的。
『貳』 互聯網思維與工業思維的相同點
思維邏輯相同。互聯網思維與工業思維是兩種思維,兩者思維邏輯相同,互聯網思維是與工業化思維相對而言的,一種技術要從工具屬性和應用層面全面滲透到社會生活中,會經歷很長的時間。
『叄』 在這個範式轉移的時代,每個人應該怎麼做
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電商時代的思維方式有一個重大的差別,就是組織形態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做大做強」,更要「做活」
工業時代我們追求的目標是更高更快更強,而在信息時代,一個、一個組織,包括一個個體,追求的目標除此之外,還有是「更活」。所謂「更活」,意味著在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環境下,員工把自己的性情、興趣、糾結,都放在一個熔爐中錘煉,它很難通過准確的GDP來衡量。像韓都衣舍採用的掌門人大會,就是做活的制度設計,對持續性運作至關重要,如同2500年前的羅馬元老院。做大做強,如果說是工業時代導向的話,「做活」就是信息時代的導向。
2.「稀缺」不再值得焦慮
工業時代裡面有一個迷信,這個迷信是什麼?對確定性的迷信,就是擔心稀缺,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一條就是稀缺,市場存在的理由就是解決稀缺的問題,之所以只有市場要設計這樣的生產消費結構,就是為了解決稀缺的問題,這是工業時代的假設,但是在信息時代、電商時代、社交網路時代,你怎麼看待稀缺? 工業時代的稀缺假設,包括最典型的就是人力資源的稀缺,而韓都衣舍尋找合夥人的過程非常戲劇性,他們在用工匠的精神營造這樣一種氛圍,平衡了工業時代的稀缺感,沖淡了稀缺帶給你的焦慮,而把一種搜尋、溝通、啟發,相互激勵,變成了快樂的事情,稀缺不再是值得焦慮的事情,而是一次交往的時機。這是工業思維和信息思維非常大的不同。
3.「大生產」轉變為「小規模」
在工業時代,我們相信簡單,相信整齊劃一,因為工業時代的法令、律令,就是單點取得突破之後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復制。進入個性化的時代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工業時代的生產理論不好用,組織理論不好用,成本核算理論不好用,如果還套用工業時代的這些法則為制定戰略、營銷方案,進行營銷規劃,會出現處處不對頭。
就像韓都衣舍服裝起訂量的問題,工廠的底限——50件是賺錢的,但工廠為什麼不願意生產?因為大批量生產是「常態」。我們已經被工業時代的邏輯綁架了,不管是生產鏈的上游下游,生產的形態和服務業的形態,彼此都被工業邏輯綁架了,以至於我們都要用所謂的共同財務語言、共同的商業語言來結算利益得失,來進行博弈。
這就是工業時代和電商時代之間思維邏輯的差異,這種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套用一個學術語言來說叫「範式轉移」,我們處於範式轉移的十字路口,要求捲入這個洪流中的人不管職業是什麼,要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範式轉移在拷問著我們的思考方式、組織方式,拷問著我們的運轉方式。
『肆』 用工業思維做工業互聯網怎麼理解
這是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的建議。
用工業思維做工業互聯網,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工業製造當前正處於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依託工業互聯網發展工業,是實現工業強國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雖然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詹純新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沿用消費互聯網的思維和模式,對工業互聯網的屬性體現不足,在專注、專業、專家等方面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工業的轉型和升級。
「工業屬性是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屬性,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根本在於發展工業,打造工業產品。但目前工業互聯網還被普遍認為是處於風口的相對獨立的行業,追求流量和跨行業全覆蓋,有消費互聯網發展模式的傾向。」詹純新說。
詹純新表示,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部分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底層核心技術還存在一定差距,並且與製造工藝、產線設計、企業管理結合不緊。如何加快將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互聯、5G、大數據等底層技術應用於產品和產線之中,是當前發展工業互聯網亟待突破的專業瓶頸。
詹純新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具備獨特的優勢和潛力,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龐大的工業企業和領先的互聯網生態。但互聯網科技人才多集中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且少有既懂互聯網又懂工業製造、工藝和產品的專家人才。目前,除了少數製造龍頭企業針對業務場景進行專門的投入和「原生」的人才培育、研究外,很多企業只能以「嫁接」的方式利用互聯網企業的通用平台,在工業互聯網方面的專家人才缺乏。
結合多年在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詹純新認為,工業互聯要在「專注、專業、專家」方面強化工業思維,基於工業製造的全流程、全產業鏈去運用互聯技術,從底層往上、從產業端做起、從產品做起、從車間做起,以新技術疊加工業思維,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詹純新建議,發展工業互聯網要強化工業思維,要注重從具備工業底蘊的工業企業中培育優秀的工業互聯網公司,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以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伍』 如何迎合商業,社會和環境需求及獲取競爭優勢
從融合和開放兩大維度去認識價值創造體系,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融合創造新的價值體系。融合一直是驅動數字時代演進的基本力量。之所以講,融合是數字時代的基本驅動力,其根本原因是在融合過程中可以創造新的價值體系。
當數字時代發展到互聯網階段,融合驅動力發揮的效用更大,除了一些傳統的產業提高了生產力,同時也因為互聯網具有自身的經濟規律——網路外部性,導致了不少創新商業模式的出現。例如,因為互聯網廣泛的傳播性,在傳統音樂行業出現了Napster等免費音樂模式,雖然傳統音樂唱片公司通過法律手段打擊了一些知名的P2P(PeertoPeer)分享網站,但音樂產業仍然被互聯網改變了。
現在我們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融合驅動力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其中大家熱捧的O2O(Onlineto Offline),就是融合驅動力發揮作用的最典型現象之一。典型的O2O業務包括團購、電子商務等業務類型,這些業務類型正是線上信息傳播優勢和線下實體服務價值的完美結合。當然,融合除了給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同時也給用戶帶來了新的價值。
開放驅動數字時代的演進。當商業社會進入互聯網階段時,以IP(InternetProtocol)及網路連接等為基礎的互聯網促進了企業價值創造體系的根本改變。當今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對「免費」耳熟能詳,甚至有行業人士專門寫了一本名為《免費》的暢銷書。回顧國內外知名的門戶網站,它們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免費,例如雅虎、新浪、網路及搜狐等。
傳統的工業思維邏輯下,企業經營者一般不會把自己控制的核心價值環節開放給價值鏈上的其他企業。例如,微軟與英特爾控制了PC產業鏈的軟體及晶元環節十多年,期間雖然有不少企業期望挑戰其壟斷地位,最後都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即便最具創新能力的蘋果也不得不位居小眾市場。
但在互聯網思維邏輯下,企業經營者願意把自己的核心資源能力開放給多個價值鏈上的企業,通過開放的方式,這些企業經營者獲得與以往不同的競爭優勢,而傳統的企業還很難理解這樣的競爭優勢,包括諾基亞、微軟這樣知名的企業。
新競爭優勢的來源
商 業模式是基於融合與開放程度不同而與利益相關者建立的交易結構。商業模式的選擇將給我們帶來競爭優勢,而商業模式競爭力模型就是幫助我們進行產業生態分 析、商業模式選擇及管理體系確定的工具。商業模式競爭力模型回答了企業如何在移動互聯時代獲得新競爭優勢來源的問題,並把商業模式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分別 為封閉模式、融合模式、開放模式及生態模式(見圖1)。
模式一:封閉模式
所謂封閉模式,主要就是傳統工業思維的模式,也就是以單一價值鏈思考的方式。企業通過定位產業價值鏈某個自己具有優勢的環節,實現價值創造、交付及獲取的經營目標。
封閉模式是工業思維下的產物,但對於一些領域(特別是傳統工業特徵較為明顯的領域),採用封閉的商業模式反而是一種最佳選擇。例如看似日暮西山的PC產業,大量處於該產業的企業,都是採用封閉模式。在一些新的產業領域,封閉模式仍然是可行的。例如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它的核心商業模式還是以封閉為主。
判斷封閉模式的主要標準是看價值創造過程涉及多少產業價值鏈,如果僅僅是一條價值鏈,那麼其商業模式就是封閉模式。
模式二:融合模式
當企業採用的商業模式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產業價值鏈,並且企業期望通過這些產業價值鏈的融合來創造新價值,那麼這種模式就是融合模式,融合模式主要的特徵是重構價值。
一般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產業價值鏈一些環節的融合,促成產業價值鏈上的價值重新分配,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創造及獲取。例如,Skype提供的網路電話,其進入的傳統領域是電信提供的語音服務,而Skype自身處於互聯網領域,按照業內的通行說法,這就是所謂的OTT服務了。
判斷融合模式的主要標準是看企業是否介入其他產業價值鏈,同時創造出新的價值(或者攫取產業價值鏈上其他參與者的價值)。
模式三:開放模式
對於開放模式,企業通過分享自身的核心資源能力給一個或多個價值鏈上的經營者,與採取封閉模式或融合模式的企業相比,採取開放模式一般以規模化為經營目標。
企 業之所以採取開放模式,大都因為行業競爭激烈,企業期望通過開放的方式,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的定位,實現一定的規模化,從而加強其經濟規模效應,避免直 接的價格戰。當然,有不少企業因為缺乏對開放模式的深度認識,僅僅把開放模式簡單理解為免費模式,從而導致其經營難以持續,最終陷入開放模式的困境。
曾得到籃球明星姚明投資的巨鯨音樂之所以慘敗,其根源就是將開放模式變成了免費模式。另外也有企業由於開放模式施行得比較晚,跟競爭對手相比沒有差異化而陷入困境,黑莓就是這樣的例子。
模式四:生態模式
生態模式是以生態系統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其最大的特徵是涉及多個領域的價值鏈,同時也較深入地參與了價值鏈多個環節,這就形成了業內統稱為生態系統的價值創造體系。生態模式的經營者一般都是聚焦未來(Focuson Future)的企業。
同樣結合價值鏈的判斷標准,採用生態模式的企業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方面的條件:一個是滿足融合模式的條件,即介入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價值鏈並參與多個價值鏈環節,實現了價值的重構;另一個是把自身的核心資源能力開放給一個或多個價值鏈上的參與者。
谷歌是採用生態模式的典型代表。為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占據一席之地,在蘋果剛剛推出iPhone之後不久,谷歌就收購了Android系統及團隊,並開放源代碼提供給全世界。正因為這一模式,谷歌占據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80%以上的份額。
綜上所述,商業模式競爭力模型為處於移動互聯時代的企業提供新的管理工具,企業可以通過選擇四大基本商業模式之一,為自己確定一種獨特的價值創造體系,從而避免同質化競爭。
商業模式競爭力管理
雖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四大基本商業模式的情況,但選擇一種基本商業模式並實現管理目標仍然是一項需要深思熟慮的工作。一般來講,採用商業模式競爭力管理工具的企業,需要做三個階段的工作,它們分別是產業生態的分析、商業模式的選擇、管理體系的確定(見圖2)。
如何進行產業生態分析
與傳統的工業思維提出的產業價值鏈分析不同,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產業分析應該採用生態分析的方法,這樣才可以保證擴散性思維,不放過一些潛在的發展機會,從而擴大企業可以選擇的戰略空間。
在進行產業生態分析的時候,需要對融合和開放兩大驅動力進行深度分析,這是深入認識產業生態的最佳方法。
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圍 繞價值創造過程來看,融合是一個較為直接的並不需要過多創新的價值創造,因為融合驅動力本身帶來的是價值重構。一般來講,採用融合模式的企業大都會從產業 價值鏈融合的可能性去思考,找出兩條或者多條價值鏈融合會帶來的價值點,並結合自己的資源能力進行分析,確定這些價值是否可以被自己獲取。
智能手機企業小米在成立之初曾經想採用生態模式,但分散的資源能力導致其多個業務線受到競爭對手的攻擊,最終小米選擇了其優勢比較明顯的封閉模式,集中各種資源做好智能手機硬體。
企業在進行產業生態分析時,需要客觀評價融合的可能性,一是市場本身具有這樣的融合機會,其次還要企業擁有相關能力,這兩者缺一不可。
開放的可行性分析
在 分析開放可行性時,企業應該客觀認識自身的核心資源能力,並考慮自身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問題。如果企業自身擁有強勢資源能力,即便分享給價值鏈上的企業, 也不會對自身競爭優勢造成多大影響,反而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就可以採取更高程度的開放。反之,就應該降低其開放程度。
谷歌作為互聯網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利用開源項目獲得了高速發展,例如知名的搜索引擎開源項目Lucene和雲計算開源項目Hadoop等,都有谷歌貢獻的力量。正是谷歌具有應對高度開放的管理能力,因此在面對蘋果已經獲得先機的情況下,選擇了開放Android操作系統的做法,並獲得了成功。
由此可見,企業在進行產業生態分析時,如果可以客觀評價自己的資源能力,並深入挖掘開放帶來的各種機會,是有可能通過提升開放程度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的。
如何選擇商業模式
當對產業生態進行分析之後,明確了介入融合和開放的程度問題,企業管理者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基本商業模式了。
按 照商業模式競爭力模型的劃分,企業可以選擇的基本商業模式包括封閉模式、融合模式、開放模式和生態模式。如果企業管理者判定對某個市場用戶有較強的融合能 力,那麼就可以選擇融合模式或者生態模式;同樣當企業管理者對某個市場有較強的開放能力,那也可以選擇開放模式或生態模式。結合融合和開放兩個因素的判 斷,企業管理者就可以確定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基本商業模式。
對於難以進行融合或開放的領域,企業可以採用傳統的介入方式,即從單一的產業價值鏈來看,介入自己資源能力更容易把控的環節,也就是選擇所謂的封閉模式。
在 一些情況下,企業管理者還是很容易選擇自身可以介入的領域的。例如所謂智慧醫療、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等融合要求高的領域,企業介入的方式自然也應該以融 合模式為主。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企業管理者還是需要一番判斷的,因為特定企業的資源能力不同,也會導致一些看似顯而易見的選擇,出現一些不同的結果。
谷歌在是否介入智能手機硬體領域時就經歷了這樣的困境。由於蘋果硬體、軟體一體化的巨大成功,促使谷歌考慮介入智能手機硬體領域,因此花費了一百多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但經過一年的思考,谷歌認識到採用直接介入智能手機硬體生產銷售的做法是不妥的,在2014年初把摩托羅拉移動轉讓給了聯想公司,回歸生態模式的意圖是比較明顯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企業在選擇商業模式時,都需要結合自己的資源與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一味追求更強大的競爭優勢,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資源能力,最終也難逃失敗的結果。
如何確定管理體系
確定了商業模式之後,企業需要構建一個內部交易成本較低的管理體系,實現其使命及經營目標。對管理體系比較熟悉的管理者都很清楚,選擇不同的商業模式,所需要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不相同的。
一個選擇開放模式的企業,自然不能跟選擇封閉模式或融合模式的企業一樣,採取過度流程化和風險控制的模式,將阻礙企業達成其經營目標。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中國移動模仿蘋果App Store提供應用商店移動MM,但其業務流程非常復雜,其中就有要求合作方提供股東的詳細信息等繁瑣流程。中國移動是一個網路運營商,其管理比較粗放,並且要求嚴格的風險控制,而互聯網領域一般都是試錯管理,要求企業管理者不斷根據用戶反饋和市場變化而改變。顯然移動MM很難跟上這樣的變化,最終經營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了。
因 此,對於已經確定了基本商業模式的企業,應該配合基本商業模式的需要,調整或重組其管理體系,保證相關商業模式的順利實施。一般來講,封閉模式大都採用制 度性強的管理體系;融合模式強調超越被介入價值鏈上其他企業的執行力;開放模式需要企業擁有開放的思維,並為接受開放服務的企業提供幫助;而生態模式要求 企業平衡融合與開放兩個方面的要素。
綜合以上對商業模式競爭力管理三個環節的分析,企業管理者應該清晰地認識到,這三個流程不是單一線性的工作,而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閉環管理,只有不斷地根據用戶反饋和市場變化而改變,企業才可以真正實現競爭優勢的構建。
商業模式的升級與轉換
一 般來講,在傳統價值鏈上提供產品及服務的企業,大都選擇封閉模式,而一些互聯網企業會選擇融合模式或者開放模式,少數擁有較強資源能力並擁有雄心的企業選 擇了生態模式。即便如此,這些企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會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做出商業模式升級或轉換的決策。
如圖3所示,一般情況下,企業升級或轉換商業模式的路徑有四種,分別為封閉模式轉化為融合模式、封閉模式轉化為開放模式、融合模式轉化為生態模式、開放模式轉化為生態模式。下面我們結合實際案例對這些路徑進行一一分析。
路徑一:從封閉模式到融合模式
一般來講,選擇封閉模式的企業大都是單一價值鏈上的經營者,它們大都通過占據價值鏈上的一個或幾個環節而獲利。由於企業在單一的價值鏈上經營,其戰略空間有限,為了發展大都期望介入新的價值鏈。如果現有資源能力能支撐進入某個特定領域,企業可以選擇轉向融合模式。
小米迄今為止的主要產品是智能手機,IDC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第4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小米占據了6%,位居所有智能手機製造商第6位(排名靠前的是三星、聯想、酷派、華為及蘋果)。小米要攫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難度增大,因此考慮跨界經營發掘新價值就成為必然,小米推出機頂盒介入數字電視產業和跟北京銀行簽訂合作協議介入互聯網金融,就是轉向融合模式的證據。
期望從封閉模式轉向融合模式的企業,一般會面臨可供開放的資源能力不足,而跨界經營機會眾多的競爭環境。企業可以通過介入到另外的價值鏈,發掘新的價值創造機會,事實上小米進入互聯網金融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路徑二:從封閉模式到開放模式
雖然身處封閉模式的企業管理者可以轉向融合模式或開放模式,但只有擁有可供開放的核心資源能力的企業方可轉向開放模式。企業通過貢獻核心資源能力,可以獲得擴張市場規模的機會。
在智能手機晶元市場,ARM公司為了快速擴大移動晶元市場份額,給合作夥伴提供了更為開放的授權模式,從而獲得了非常快速的增長。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ARM占據移動終端晶元市場90%以上的份額,而在PC時代的翹楚英特爾,繼續採取封閉的授權模式,結果僅僅占據不到10%的移動晶元市場份額。
大部分從封閉模式轉向開放模式的企業,都會面臨是否開放其核心資源能力的兩難抉擇,但考慮到開放可以給企業帶來與競爭對手不同的差異化優勢,付出似乎也就值得了。
路徑三:從融合模式到生態模式
一些通過應用新技術手段介入到傳統價值鏈的企業,實現了融合模式,奠定了其市場地位。這些已經處於融合產業的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產業的活躍度,需要轉向生態模式,從而讓自己的生態系統更加具有競爭力。
亞馬遜曾經通過融合模式進入了圖書市場,並成功地擴張了各種產品線,成為了全球最大的B2C電子商務公司。目前,由於電子圖書服務的興起,例如蘋果提供的iBooksStore,亞馬遜面臨自身平台活躍度增長不足等挑戰,為了提升自身生態系統的競爭力,亞馬遜投入資金打造Kindle生態,以期實現轉型為生態模式的目的。
中 國移動的無線音樂也面臨類似的挑戰。長期以來,中國移動利用其大量的用戶基數,成功地融合了傳統的音樂產業,並獲得了每年幾百億的收益。由於移動互聯網的 出現,大量移動應用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音樂服務,中國移動的無線音樂服務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轉型為生態模式已經成為它必須做的決策。
需要指出的是,期望從融合模式轉型為生態模式的企業,應該清楚這個過程需要開放一些核心資源能力給其他價值鏈,這樣是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機會是可以增加生態活躍度,而風險是可能喪失自己的核心資源。
路徑四:從開放模式到生態模式
已經處於開放模式的企業,似乎總能享受給予的樂趣,但現實情況不盡然。一些通過開放模式奠定自己優勢的平台,由於管理不良,最終這個平台被一些負面因素所影響,結果曲終人散,變成一個不名一文的平台。
MySpace就是一個沒有及時轉型而陷入困境的案例。由於MySpace無節制地開放資源,並對加入的用戶和營銷商疏於管理,導致這個平台的價值大大降低,當Facebook和Twitter出現的時候,大量的用戶就轉向了新的平台。
騰訊的微信也面臨類似的挑戰。微信誕生後,用戶數增長很快,為了避免微信平台步入QQ一樣的低端化,微信必須轉型為生態模式。從商業模式競爭力模型來看,微信需要加強跟其他價值鏈的整合,事實上,微信提供的諸如公眾號、新年紅包、微商城等功能,就是加強融合性的重要探索,這也是微信是否可以成功轉型為生態模式的重要環節。
以 上列出了四種商業模式升級和轉換的路徑,可能有人會提出為什麼沒有封閉模式直接轉型為生態模式的路徑。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講,因為封閉模式的融合度和開放度 都比較低,要同時提升融合度和開放度,是難以實現的,大都會選擇分階段實施,事實上也就是選擇先轉型為融合模式或者開放模式。
本 文基於移動互聯時代的融合與開放兩大驅動力,設計了商業模式競爭力模型,並提出了四大基本商業模式。企業可以通過產業生態的分析,結合自身的資源能力情 況,選擇有利於獲取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體系,從而明確企業的基本商業模式。隨著產業生態的演進和企業資源能力的發展,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商業模式升 級或轉型,從而為企業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陸』 如何轉變思維方式,發展農村經濟,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速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十一五」時期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當前,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3)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代替。(4)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主要用於「三農」。抓緊制定將土地出讓金一部分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法,依法嚴格收繳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都要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建設標准農田。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要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5)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在機構設置、人員聘任和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技術研究,繼續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針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節約資源和防治污染技術的研發、推廣。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國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強種質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6)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並、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業標准化工作,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料和飼料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聯合、合作經營,加快現代經營網路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提供服務。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實現省際互通。(7)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種糧收益,不斷提高生產能力,適度利用國際市場,積極保持供求平衡。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產業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不斷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生產效益。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合理的糧價水平,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繼續執行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資金。(8)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安排專項投入支持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試點。要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突發疫情應急機制,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基層獸醫隊伍。積極發展水產業,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發展遠洋漁業,保護漁業資源,繼續做好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園藝、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產品對外貿易磋商,提高我國農業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9)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的實惠。各級財政要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並可通過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立法進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10)加快發展循環農業。要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制定相應的財稅鼓勵政策,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葯、節種的節約型農業,鼓勵生產和使用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努力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l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要著眼興縣富民,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12)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務工農民流動和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切實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務工農民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法。認真解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13)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要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對農民實行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等政策,深受歡迎,效果明顯,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支持保護制度。(14)加強扶貧開發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結構,拓寬貧困農戶增收渠道。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繼續增加扶貧投入,完善管理機制,提高使用效益。繼續動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切實做好貧困缺糧地區的糧食供應工作。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15)大力加強農田水利、耕地質量和生態建設。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發展節水灌溉,繼續把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加大大型排澇泵站技術改造力度,配套建設田間工程。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負責,逐步擴大中央和省級小型農田水利補助專項資金規模。切實抓好以小型灌區節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為重點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繼續搞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實施新一輪沃土工程,科學施用化肥,引導增施有機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繼續實施保護性耕作示範工程和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試點。農業綜合開發要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改造中低產田和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繼續推進生態建設,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穩定完善政策,培育後續產業,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繼續推進退牧還草、山區綜合開發。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加強荒漠化治理,積極實施石漠化地區和東北黑土區等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電、采礦等企業的環境恢復治理責任機制,從水電、礦產等資源的開發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企業所在地環境的恢復治理,防止水土流失。(16)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在鞏固人畜飲水解困成果基礎上,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優先解決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蟲病區的飲水安全問題。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質供水。要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從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投資規模,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戶用沼氣,支持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盡快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的續建配套工程。加強小水電開發規劃和管理,擴大小水電代燃料試點規模。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和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強化面向農村的廣播電視電信等信息服務,重點抓好「金農」工程和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工程。引導農民自願出資出勞,開展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以獎代補、項目補助等法給予支持。按照建管並重的原則,逐步把農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管護納入國家支持范圍。(17)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農民迫切要求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村莊規劃工作,安排資金支持編制村莊規劃和開展村莊治理試點;可從各地實際出發制定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的指導性目錄,重點解決農民在飲水、行路、用電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難,凡符合目錄的項目,可給予資金、實物等方面的引導和扶持。加強宅基地規劃和管理,大力節約村莊建設用地,向農民免費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注重村莊安全建設,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對村莊的危害,加強農村消防工作。村莊治理要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本著節約原則,充分立足現有基礎進行房屋和設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農民負擔,扎實穩步地推進村莊治理。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18)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2006年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繼續實施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村學條件,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的保障水平。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力度,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大力度監管和規范農村學校收費,進一步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19)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繼續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促進科學種田。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提高補助標准,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學的培訓機制。各級財政要將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不斷增加投入。整合農村各種教育資源,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20)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補助標准,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各級政府要不斷增加投入,加強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可對鄉村醫生實行補助制度。建立與農民收入水平相適應的農村葯品供應和監管體系,規范農村醫療服務。加大農村地方病、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的經費預算,組織城鎮醫療機構和人員對口支持農村,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服務設施建設,繼續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21)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各級財政要增加對農村文化發展的投入,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文體活動,保護和發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農村文化生活的載體和手段,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鄉村,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農村業余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文化產業。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抵制腐朽落後文化。(22)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落實軍烈屬優撫政策。積極擴大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和西部地區計劃生育「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實施范圍。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3)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農民群眾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農村形勢和政策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24)進一步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2006年,在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通過試點、總結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創新鄉鎮事業站所運行機制,精簡機構和人員,5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只減不增。妥善安置分流人員,確保社會穩定。要按照強化公共服務、嚴格依法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認真解決機構和人員臃腫的問題,切實加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加快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責任明確、財政分級投入、經費穩定增長、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中央和省級政府要地承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深化農村學校人事和財務等制度改革。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和「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各地要對鄉村債務進行清理核實,2006年選擇部分縣(市)開展化解鄉村債務試點工作,妥善處理歷年農業稅尾欠,完善涉農稅收優惠方式,確保農民直接受益。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將農業職工土地承包費中類似農村「鄉鎮五項統籌」的費用全部減除,農場由此減少的收入由中央和省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國有農場要逐步剝離社會的職能,轉變經營機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範作用。(25)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鞏固和發展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成果,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縣域內各金融機構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將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當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管理法。擴大郵政儲蓄資金的自主運用范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調整農業發展銀行職能定位,拓寬業務范圍和資金來源。國家開發銀行要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資源開發。繼續發揮農業銀行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在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的前提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貸款組織,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管理法。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規范民間借貸。穩步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加快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農業保險。各地可通過建立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等法,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難問題,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給予適當扶持。(26)統籌推進農村其他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在依法、自願、有償基礎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林業健康發展。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建立產銷區穩定的購銷關系,加強國家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縮小征地范圍、完善補償法、拓展安置途徑、規范征地程序的要求,進一步探索改革經驗。完善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拓寬就業安置渠道,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七、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27)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要結合農村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取得實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繼續搞好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論、法律法規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引導農村基層幹部發揚求真務實、踏實苦乾的工作作風,廣泛聯系群眾,增強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關心和愛護農村基層幹部,繼續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充分發揮農村共青團和婦聯組織的作用。(28)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活動,推動農村基層志願服務活動。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建設平安鄉村,創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29)培育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繼續增強農村集體組織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發揮國家基層經濟技術服務部門作用的同時,要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村發展各種新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動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引導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加強行業自律,搞好信息服務,維護成員權益。鼓勵發展農村法律、財務等中介組織,為農民發展生產經營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八、切實加強領導,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30)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我國農業和農村的長遠發展,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重點,每年為農民幾件實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門都要明確自身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特別是宏觀管理、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時,要充分考慮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地向農村傾斜。各地區各部門要建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分工,搞好配合協作。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加強指導服
『柒』 「工業互聯網思維」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思維創新
工業互聯網時代跟工業時代是不同的兩個時代,工業時代是大規模的機械生產,而工業互聯網時代,是需要對大規模機械生產進行迭代和升級,融入互聯網技術,通過生產的智能化改造,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這兩個時代本身屬性的差異,對企業家的能力升級帶來很大的挑戰。工業互聯網時代需要用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來應對互聯網帶來的巨大挑戰。
首先是思維方面,企業家們要從原來的傳統的工業思維升級到互聯網思維,了解互聯網的特徵和價值,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改變企業的管理方式、營銷方式、生產方式,從而讓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時代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那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呢?每個人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和認知都不同,互聯網思維是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基於互聯網的特性和特點,採用更符合互聯網的特點的行為來進行企業的運營和管理。互聯網思維跟傳統的企業的管理思維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小米的創始人雷軍,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在7年的時間內將小米打造成一家銷售額超過1000億的公司,互聯網思維在當前產生了巨大的勢能和價值。那到底什麼是互聯網思維?雷軍將其歸納為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被稱為互聯網七字訣。
所謂專注,就是要對行業專注、產品專注、將行業做透,產品做精,做到一厘米寬一公里深,只有專注,才能將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一個點上,將資源效果最大化。
所謂極致就是要死磕產品和服務體驗,將產品功能、外觀設計、操作體驗、服務感受等每一個環節都打磨到位,讓用戶在使用和體驗的過程中,獲得超出期望的感受。
所謂口碑就是口口相傳,有口皆碑。口碑宣傳是現在互聯網時代成本最低的宣傳方式,通過採用 社會 化的營銷宣傳方式,讓產品和服務在受眾中口口相傳,裂變推廣,並帶來產品和服務的美譽度,這是當前最經濟最有效的營銷宣傳方式。
所謂快,就是產品生產迭代要快,要用敏捷式的開發方式,而不是瀑布式的開發方式,要及時了解用戶需求,並根據用戶需求靈活調整產品的研發和上線進度,採用最小化可行性產品的思維模式,快速滿足用戶的需求,並不斷的測試,根據用戶的反饋及時調整後續的工作計劃和安排,快速響應,快速上線,快速更新,快速成長。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的互聯網思維有如下八個,可以涵蓋到戰略、用戶、產品
營銷、管理、布局等各方面。下面就針對這八個互聯網思維跟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互聯網思維的第一個思維模式是「聚焦思維」,這是一種戰略思維模式,是企業做戰略決策是要考慮的。很多企業希望多元化,什麼行業都想做,而在互聯網時代,多元化往往會讓資源和能力分散,現在不是產品極度缺乏的時代,而是產品極度過剩的時代,在產品供大於求的時候,就需要讓產品更加優秀,領先於同行。而聚焦思維能讓資源價值最大化,跟雷軍的互聯網七字訣的「專注」是一樣道理。只有聚焦、專注才有力量。
互聯網思維的第二個思維模式是「爆品思維」,該思維模式是針對產品提出的。當前的工業互聯網時代,產品不僅僅要具備完善的功能屬性,還需要有美好的外觀,優良的操作體驗,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如果能承載一些精神和價值觀層面的內涵就更好了。所以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要有爆品思維,讓用戶尖叫。
互聯網思維的第三個思維模式是「用戶思維」。用戶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底層思維,是基礎思維,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要以用戶為中心進行思考和運營,企業的管理模式、流程機制、營銷宣傳都需要圍繞著用戶進行改造和升級,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模式,企業運營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資源,產品銷售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和使用,用戶是企業成長的基礎,大量的用戶可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長機會,所以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就是以獲取大量的用戶基數為基本的運營需要。
互聯網思維的第四個思維模式是「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思維是指在互聯網時代,一切行為都可以數據化,任何動作都能產生數據,數據都可以帶來價值。在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研發、營銷、生產、銷售、配送、服務等各環節,都可以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串聯起來後,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會洞察出非常重要的信息,用於企業的運營決策。大數據思維讓企業的運營,摒棄掉以前的經驗主義,從數據層面,進行更加精準科學的運營分析。
互聯網思維的第五個思維模式是「 社會 化思維」,所謂 社會 化思維就是藉助和採用 社會 化的媒體平台和 社會 化的交流方式進行品牌的營銷和推廣,比如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大眾點評等這些 社會 化的媒體平台,進行品牌宣傳、IP打造等,就是 社會 化思維的應用。
互聯網思維的第六個思維模式是「新零售思維」。隨著電商近20年的高速發展,流量紅利、用戶紅利已經見頂,電商的增長後繼乏力。電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原來的線下零售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原來的線下零售舉步維艱。企業的零售行為需要進行一次革命,急需把線上線下進行統合,形成線上線下的零售合力,藉助新的數字化技術,提升零售效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進新零售營銷模式的落地,同時新零售也給企業競爭力帶來提升。
互聯網思維的第七個思維模式是「跨界思維」。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採用高維思維模式和營銷方式,跨界進行低維打擊的事情,現在屢見不鮮。跨界競爭成為行業的常態,行業外的潛在進入者會對原來的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跨界也會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思維的第八個思維模式是「生態思維」,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構建生態模式,通過融入到不同的行業中,跟不同的行業客戶進行關聯,形成相互扶持,共融共生的生態體,會讓企業生命力更加持久,競爭力更強。生態化思維是企業戰略布局的高維階段,完成生態化布局的企業,在行業競爭中更易於基業長青。
『捌』 人類能通過改變他們思維的態度來改變他們的生活嗎具體點說。。。
世界上的最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明智的思維方式是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的。
一、要知道你該把精力投放在什麼地方,再利用80/20法則
把你80%的精力用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面。要記住,你不可能把精力放在所有的事情上面,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做事要分清輕重緩急。
二、明智的人願意接觸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人,他們願意將時間花在那些能給自己帶來挑戰的人身上。
三、好的想法是一回事,能不能將想法付諸實踐是另一回事
一個好的創意想法的壽命是非常短的,要想讓好的創意想法綻放出絢麗的花朵,你必須採取行動,讓想法不再僅僅是想法,讓想法開花結果。
四、你的思想不能一層不變,它也需要適時發展,不要停留在你最初的想法層面上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你曾在凌晨兩點產生過一個你認為非常棒的想法,但早晨起來後就發現這個想法顯得那麼愚蠢。想法需要內容對其進行塑造,也需要經得起他人的質疑和時間的考驗。
五、明智的人會選擇和明智的人合作
和明智的人一起思考討論是能使自己受益匪淺,很多時候它能為你找到成功的捷徑,這就是為什麼頭腦風暴會如此有效的原因。
六、拒絕那種人雲亦雲的思維方式,凡事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很多人都會跟著別人的思維走,要想走出這個怪圈,你必須要有足夠的承受力來,因為不隨波逐流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思想壓力。你要知道,總有那麼有一群人在按照自己的思維行事,而往往取得成功的也正是那群人。
思維介紹: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義上的思維,涉及所有的認知或智力活動。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系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
思維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是指它通過其他媒介作用認識客觀事物,及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已知的條件推測未知的事物。思維的概括性表現在它對一類事物非本質屬性的摒棄和對其共同本質特徵的反映。
『玖』 如何運用新理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為推動產業發展提供原動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決定行動,思想引領行動,思想是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幾乎都是先有思想革新,後有重大的變革行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定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特別對於大理州而言,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深刻理解和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著力培育大理州的產業競爭力,走出比較優勢陷阱,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培育競爭優勢謀求新的發展;要樹立開放發展的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加強國際國內的聯合與協作,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註重生態文明建設,走出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做到優勢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戰略性產業培育並重、資源利用與綠色發展並重,科技進步與人才支撐並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二、實施創新發展,著力培育產業競爭力
在技術創新上,政府與企業要共同發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支柱產業和重點領域,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以推進大理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的提高。政府要努力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公平、改善金融支持、深化激勵機制等方面積極作為,構建具有區域產業特色自主創新體系。在產品創新上,要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樹立「生產一代、試制一代、研發一代和構思一代」的產品生產理念,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在營銷創新上,引導企業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思維和品牌運作思維,以品牌建設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管理創新上,要激發企業家精神,引導企業家更加重視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最大限度向管理要效益。在人才創新上,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效益
順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鼓勵引導工業企業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工業上下游服務環節外包,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比重。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遠程技術支持等服務業新興業態。著力推動大理州高原特色農業與二、三產的融合發展。與二產融合,重點是延伸農業生產的產業鏈,促進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與三產融合,重點是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形成「批發市場+農戶」「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定製農業」等新型產業化組織方式。特別要與旅遊業相結合,拓展休閑旅遊業的發展空間,提升消費對大理州經濟的拉動。
四、加大開放力度,促進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立足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加強與周邊國家高層次、寬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邊境貿易經濟合作機制,以實現優勢互補、優勢共享。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開通道、完善網路、提升功能、構建重要樞紐。著力產業培植發展,加大特色產業加工基地建設,加大培育開放型經濟。加快與沿海發達地區及中部地區經濟對接,在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承接產業轉移。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大理州各類企業到境外開拓周邊國家參與市場競爭。著力打造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實力。促進人文交流,廣泛開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發展道路
著力構建科學、集約、高效的國土空間開發和區域生態建設新格局,著力打造綠色、循環、低碳的產業經濟體系,致力推廣理性、節儉、文明的大眾消費模式,傾力建設山青、水秀、天藍的生態環境系統。以環境競爭力創造產業競爭力,以生態文明率先突破帶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努力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以洱海流域的保護與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多措並舉、綜合施策,讓蒼山洱海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同時要推動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以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試點為抓手,全面推進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建設,深入推進「森林大理」建設。讓「綠色化」成為一種理念、一種價值取向;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一種行為指南。
六、切實推進改革,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保障
推動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只能也必須依靠改革。從一定意義上說,優化結構本身就是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才能真正收到成效。要把簡政放權、財稅金融、科技體制、投融資等改革推向縱深,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台,真正做到不該操心的不操心、該操心的操好心,才能充分激發創新的活力和潛力。
『拾』 屬於工業時代的思維格局是什麼
新工業革命是由新技術所驅動,但最重要的並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變革所引發的思維革命。有了思維上的革命,技術是什麼,以及用在何處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技術投入需要資金投入,但如果想明白如何合理的運用新技術,就可能最大化的減少資金的投入,避免無效的投入。
現在,導向無人化的機器換人是一個熱門話題,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機器人固然重要,但是在此之前,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考慮。例如:為誰服務?是什麼樣的需要?與以往有什麼不同?如何組織和實現?實現之後如何管理?有什麼用?等等,機器換人只是這一系列問題當中的一個局部問題,而不是問題的全部。而這些問題是有邏輯先後順序的,我們不能從中間一個局部的點切入,開始新工業的轉型,而應該是系統和全方位的疏通。
當下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是互聯網無處不再、物質極度豐饒、是產能極大過剩。消費者不再會買不到東西,而是開始變得更加挑剔,標准化大規模生產的傳統工業模式已經無法延續,製造企業必須找到滿足已經在互聯網世界中生存的消費者全新需要。新時代的需要就在於需要本身的未知和不確定性,新工業的思想革命必須從這個背景出發,而不是徒勞無功的簡單改造生產過程的智能程度。很多企業不斷重復著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口號,但實質上在做著遠離用戶需求的工作。新工業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工業要素的全方位思維革命,是對如何滿足新時代用戶需求的全新邏輯疏通。
在我看來,新工業的思維革命最少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1.新基石-智能技術大革命
當下,智能技術大革命全面爆發,3D列印、虛擬現實、機器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日趨成熟,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它們為新工業提供了充分的使能工具。這些新興技術與個人生活已經緊密結合,構成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現實世界,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這些新技術來實現未來的新工業,使得滿足新時代人們的新需求。毫無疑問,智能技術與工業的全方位融合就是新工業建設的中心內容,但如何有效和有價值的融合才是問題。
2.新工業生存於虛擬融合的時空之中
如今,人們的工作生活、企業的生產組織將從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二元分裂當中統一到一個全新的虛擬時空世界。未來的新工業也必然是虛擬時空中的生產活動。而在虛實時空當中,用戶發生了改變,運行的基礎發生了改變,運行的邏輯也發生了改變,企業不僅僅要有互聯網思維,還要超越互聯網思維,學會新工業思維。在虛實融合的世界中,把工業價值以虛實融合的方式交給用戶。
3.生產者與用戶的新關系
傳統生產商通過渠道和營銷把價值強推給客戶,而後興起的互聯網思維則區分了用戶價值和客戶價值,而新工業思維要把生產者價值與用戶價值真正融合在一起,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自然傳遞,就如同水向低處走一樣自然。構築人與人之間的價值傳遞模型,打通價值傳遞的通道,實現人人生產、人人服務、人人用戶就是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
4.基於知識資本的創新就是財富
我們現在經常說創新,創新要建立在知識利用之上,知識就是創新的資本。要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要,要把原來大規模生產轉變成以豐饒經濟、數字經濟、知識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並解決多品種問題,其核心是創新。而創新則倚賴於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對顯性和隱性知識的充分的利用,是實現創新非常重要的元素。
5.樹立效用產品觀
產品是用戶需求的一組表達,其價值體現在給用戶帶來的效用,沒有給用戶帶來效用的產品就不能說具有價值。而未來的效用產品可能具有五大特性,即智能、虛實、效用、個性、共享。從智能產品的角度來說,智能的價值核心就是要擴張產品已有的效用價值,或者創造出全新的效用價值,要不然智能也就沒有了意義。
6.大規模個性化生產
工業4.0大費周章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個性化大規模生產,也就是在確保只生產一件的情況下也能擁有成本優勢和效率。如果這個需求無法滿足,那麼工業4.0也不會有更多的價值。而必須要明確的是,受制於工業技術發展本身的約束,個性化不是一個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一個個性化空間問題,也就是說個性化生產永遠也不可能等同於任意生產。
7.智慧工廠必須是共享工廠
未來的工廠一定不是一家企業私有的工廠,如果定義為私有的,相對的產能過剩遲早會發生。只有把工廠當作虛實融合世界中的共享資源,才有可能實現產能的最佳配置。因此,未來一定會建立共享的工廠資源,把單個工廠定義成一個社會化協作的對象,才是靠譜的未來。
8.打造有活力的創客化組織
多樣化的需求必然要求多樣化的供應,多樣化的供應必然會要求多樣化的組織。企業的未來必然進一步內部分工社會化,形成社會化的的內部組織,我們把這種組織形態定義為創客化組織。未來新工業的組織形式一定是創客化組織,創客化是對眾造應對眾需的必然選擇。創客化本質是一個分離機制,通過股權的方式,讓每個創業者獲得利益,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組織的改變,而是管理的改變。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傳統的集團企業內部將會演變為無窮多創客團隊的鬆散耦合,集團企業呈現碎片化。傳統企業強有力的管控其實沒有意義,我們需要把管理的意義重新理順到價值層面,那麼現在創客化組織就是價值。
9.建立以分利為基礎的自治管理
如果大型企業內部組織社會化,如何管理?簡單來說就是自治基礎上的協作。通過創客組織,形成創新的動力,自驅動地創造企業利益。在創客化組織體系當中,創客團隊與企業的之間的主要矛盾是分利,分利搞清楚了,責任和權利都會自驅動解決。在此基礎上,創客化組織通過協作實現整體價值。未來,企業將是資源和服務共享的自治體協作組織。當然創客化組織自治協作的基礎離不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搭建的平台。這是無管理?還是有管理?這是一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還是有管理,分利就是一個核心的管理工作,分利不清楚,創客團隊就自驅動不起來。
10.基於能力而不是規模的競爭
現在,瞬間倒下的傳統企業已經不在少數,我就不一一舉例。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就是傳統工業基於規模建立的競爭優勢不再是優勢。在當下與未來,對虛實融合世界的重塑能力才能構成全新的競爭優勢。簡單來說就是有沒有辦法在虛實融合空間中塑造出一個引力巨大的黑洞,能不能塑造出強者愈強、贏者通吃的正遞增效應出來。可以說,遵循傳統規模經濟規律的企業,在虛實空間的黑洞能量面前,都會不堪一擊。
再重復一遍本文要說的核心:新工業革命如果不首先進行一場徹底的思維革命,在舊酒瓶不斷裝新酒,裝上智能酒也不會解決任何的問題。本文提到的這十個要點也不是告訴企業一定要按照我說的照搬一遍,更重要的是企業自己結合自身的情況類似這樣的方法全面思考一遍,找到自己的應對新工業之道,這才是真正的新工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