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是什麼意思他說得對嗎
物理學是人類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在17世紀,伽利略與牛頓時期的經典物理學為我們構建起了成熟的科學大廈,也為後來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奠定了理論基礎,人類的科技得以飛速發展!
之所以稱之為舊量子理論,是因為愛因斯坦並沒有將量子論完全發掘出來,這導致了後來量子論乃至於量子力學的話語權都轉移到了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在玻爾等人的新量子理論中,核外電子是以概率雲的形態隨機出現在原子核周圍,而且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永遠無法獲得核外電子的精確位置和動量,只能用概率來描述電子下一時刻可能會出現在哪個位置。
然而愛因斯坦卻反感新量子理論,他始終信奉物理實在論,認為上帝並不會擲骰子,只要獲得足夠多的數據,就能精確預測宇宙中每個基本粒子在過去和未來所有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變化。雖然目前測量的結果都是不確定性,但是背後應該隱藏了一個我們尚未發現的變數影響測量結果,也就是隱變數理論,因此與波爾開啟了世紀大戰!
不過,事實證明愛因斯坦這一次確實錯了,1964年,物理學家貝爾提出貝爾不等式,實驗表明貝爾不等式不成立,說明不存在關於局域隱變數的物理理論可以復制量子力學的每一個預測。
目前玻爾等人的新量子理論已經成為了和相對論齊名的現代物理學支柱,而我們所處的宇宙在微觀上也確實是充滿著不確定性,這也表明宇宙遠比我們要想像中的神秘與有趣!
B. 大富翁游戲的規則是什麼
游戲規則:
1、游戲開始
每位玩家有1500元作為資產或每位玩家有15000元作為資產
2、擲骰
每次同時擲出兩顆骰子,兩顆骰子的點數相同的話可以多一個回合,若在此回合入獄,則多出來的回合取消。連續三次點數相同直接入獄。
3、物業
玩家到達無人擁有的地皮,玩家可選擇要不要購買。如不買則銀行立刻拍賣之。銀行的錢是無限,但建築物有限(32間房子及12間旅館)。玩家之間可以進行金錢、物業和保釋卡之間的交易。
4、房子與旅館
如擁有全部同色未抵押地皮,則可以在任何玩家擲骰前選擇蓋房子,因擲出相同點數而得額外的回合除外。房子必須蓋在同組中目前房子最少的地上,也就是說房子得平均地蓋。
5、套取現金
玩家可以半價把房子賣給銀行,賣的時候依然得保持同色地房子數量的平均,也就是說得賣房子最多的地。玩家可在任何玩家擲骰前贖回地皮,因擲出相同點數而得額外的回合除外。贖地時要加付抵押值10%的利息,遇小數無條件進入。
6、交易
在任何時間,玩家可與對手交易沒有建築物的地皮,先商談的交易先處理。玩家間不得借貸。
7、入獄
入獄時仍可以收租、蓋房子或是交易,只是不能移動。入獄時,玩家可在擲骰前選擇用監獄通行證或是付50元罰金以馬上出獄。在入獄時,唯有擲出相同的點數才能移動(出獄),此時並不會有額外的回合。
8、破產
如在賣出或抵押所有資產後仍無足夠的現金以支付債務,則玩家宣告破產。所有資產直接轉讓給債主,其已抵押地皮轉讓給債主時,債主要馬上付抵押值10%的交易稅。
9、勝利條件
最後一位沒有破產的玩家得勝。限時結束時,總資產最高者得勝。
大富翁屬於圖版游戲。
圖版游戲(Board Game),是桌上游戲的一類,指將圖文符號畫在一塊硬板上作為記錄工具的游戲。除了必備的圖版外,也可能用及棋子、骰子、籌碼、卡片、小板塊、資料欄等種類繁多的配件。
類似大富翁的游戲:
1、模擬城市
這款游戲的主要內容,就是在一個固定范圍的土地上,由玩家擔任市長一職,滿足城市內所有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從規劃住宅、商業及工業用地,建設公路、捷運、體育場、海港、機場、警察和消防局,甚至稅金及各種公共設施支出的分配都由玩家自行設計。
2、工業大亨
在游戲中玩家仍然將扮演創業者,你將成立自己的公司,從尋找及開采原始資源做起,逐步發展到生產製造物品,通過火車、輪船、飛機的運輸來管理物流,並擴大生產能力和銷售網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降低生產成本。
3、鐵路大亨
玩家將扮演一名野心勃勃的鐵路大亨,通過修建遍布城市的鐵路交通來增加財富。在游戲的單人模式中,你將遵循歷史發展的車輪,從19世紀逐步跨越到當今社會甚至未來世界,勢力范圍將遍布美洲,歐洲及亞洲的日本。
C. 紙牌大富翁如何玩
游戲開始 每位玩家有1500元作為資產,包括: 1元紙幣5張 5元、20元、50元紙幣各1張 10元、500元紙幣各2張 100元紙幣4張 或 每位玩家有15000元作為資產,包括: 10元、50元、100元紙幣各5張 200元紙幣6張 500元、1000元、5000元紙幣各2張 新世代電子版以15M(15,000,000)作為資產 擲骰 每次同時擲出兩顆骰子,兩顆骰子的點數相同的話可以多一個回合,若在此回合入獄,則多出來的回合取消。連續三次點數相同直接入獄。 每次到達或經過Go可以取200'元(以標准版本為准)。 到達無人擁有的地皮,玩家可選擇要不要購買。如不買則銀行拍賣之,不限底價,到達的玩家也可參與拍賣。 到達有人擁有的地皮,地主可依規定收租。 物業 玩家到達無人擁有的地皮,玩家可選擇要不要購買。如不買則銀行立刻拍賣之。 銀行的錢是無限,但建築物有限(32間房子及12間旅館)。 玩家之間可以進行金錢、物業和保釋卡之間的交易。參見交易條目。 大富翁游戲截圖(18張) 房子與旅館 如擁有全部同色未抵押地皮,則可以在任何玩家擲骰前選擇蓋房子,因擲出相同點數而得額外的回合除外。 房子必須蓋在同組中目前房子最少的地上,也就是說房子得平均地蓋。 不可以蓋在已抵押的地皮上。 當全部的地都蓋滿了4間房子,玩家可以選擇蓋旅館。旅館建成後4間房子要繳回銀行。 一塊地最多隻能蓋一幢旅館。 可一次蓋多間房子,甚至直升旅館,但仍滿足平均原則(旅館視做5間房子)。 當有多位玩家同時想蓋房子,銀行卻沒有足夠的房子時,銀行需逐一拍賣房子,價高者得。 套取現金 玩家可以半價把房子賣給銀行,賣的時候依然得保持同色地房子數量的平均,也就是說得賣房子最多的地。 一幢旅館的價值等同5間房子,並可分開來賣,前提是銀行可以找零提供剩下的房子。此時依然得保持平均原則,也就是說若銀行沒有任何房子,玩家只能選擇把同色地的旅館全部賣掉。 玩家可抵押地皮給銀行以換取半價現金,用來抵押的地皮上不能有建築物。抵押後的地皮不能收租,但玩家仍擁有地契。 玩家可在任何玩家擲骰前贖回地皮,因擲出相同點數而得額外的回合除外。贖地時要加付抵押值10%的利息,遇小數無條件進入。 交易 在任何時間,玩家可與對手交易沒有建築物的地皮,先商談的交易先處理。 玩家間不得借貸。 在交易已抵押地皮後,新擁有者可選擇馬上贖回地皮,或不馬上贖回只付抵押價10%的交易稅給銀行。如不馬上贖回,日後贖回時還是要加付抵押值10%的利息。 資料圖片
保釋卡可作交易。 入獄 入獄時仍可以收租、蓋房子或是交易,只是不能移動。 入獄時,玩家可在擲骰前選擇用監獄通行證或是付50元罰金以馬上出獄。 在入獄時,唯有擲出相同的點數才能移動(出獄),此時並不會有額外的回合。 在牢中的待到第三回合仍未擲出相同點數時,玩家則需付50元罰金即時出獄,並照剛擲出的點數移動。 破產 如在賣出或抵押所有資產後仍無足夠的現金以支付債務,則玩家宣告破產。所有資產直接轉讓給債主,其已抵押地皮轉讓給債主時,債主要馬上付抵押值10%的交易稅。 若債主是銀行,銀行馬上無底價拍賣所有地皮。 若債主是多位玩家(如得一次付50元給其他玩家),由銀行償還債務並馬上無底價拍賣所有地皮。 勝利條件 最後一位沒有破產的玩家得勝。 限時結束時,總資產最高者得勝。
D. 土壤團聚體分析儀主要是用來做什麼
一、用途
TTF-100型土壤團聚體分析儀適用於土壤、環境、地遙、地質等試驗室對團聚體的分析。
二、主要結構
本機結構主要有調速器、減速齒輪、平衡架組成,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無雜訊、外
形美觀,裝配自動停車裝置,結構先進,性能良好,使用裝夾套篩方便靈活等優點。
三、技術參數
1、上下行程:40毫米
2、篩上下次數:1-40次/分
3、電壓:220V
4、電機轉速:1350轉/分
四、工作原理
本機有電動機通過傳動軸、減速機、帶動、擺動架上的主偏心輪旋轉,從而帶動主軸做
上下運動,主軸再帶動四套篩子。本機電機為變頻電機,可以調速上下運動次數速度。
五、使用說明
1、振盪架:能放四套篩子,上下移動距離為4厘米,上下振盪速度為每分鍾30次(可調
速1-40次/分鍾)。
2、水桶四個、高31.5厘米,直徑18厘米,四套篩子框架用不銹鋼製成。
3、篩子四套,每套包括直徑為10厘米,機沖壓全不銹鋼篩子5個,孔徑為5mm、2mm、1mm、
0.5mm、0.25mm。
4、將套篩從孔徑大到小的順序放在篩子的框架里,然後放於振盪架上,並置於水桶中,桶
內加水達固定高度,使套篩最上面篩子的上緣部分在任何時間都不會露出水面。
5、把團聚體分析儀上的定時器,旋扭撥到振盪所需時間,再調速到每分鍾需要的次數,打
開電源開關,團聚體就會開始工作。
六、安裝與保養
1、團聚體分析儀放在平整的地面上。
2、通電後可使用。
E. 正方體六面冷沖壓一般用什麼機器我只有一台普通12T沖床
冷鍛機,鍛打,,,,,
F. 中國象棋是怎樣發展和演變的
中國象棋的發展歷史
--------------------------------------------------------------------------------
來源:.ad 更新日期:2006-02-24 瀏覽次數: 65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在我國古文獻中也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如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說:「神農以日用星辰為象, 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 代之為機矣」。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如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 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三、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謝在杭《五雜俎》說:「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 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猶重車戰也」
四、起源於戰國之時,《潛居類書》說:「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君,則斗象棋, 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五、起源於北周武帝時,《太平御覽》說:周武帝造象戲」明羅頎《物源》說:「周武帝 作象棋」。
1: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 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
據上述情況及 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 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 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 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 ,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2: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雲 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 ,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 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
3:南北朝時期
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 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戲·序 》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4:隋唐時期
隋 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 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 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 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 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 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5:宋朝時期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 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 經過近 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 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庄等文學家,洪遵、 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 師"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 象棋神機集》、 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6:元明清時期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 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 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7:新中國時期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象棋被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40多年來,由於群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 象棋棋藝水 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涌現,其中以楊官磷、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 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G. 殖民擴張也工業革命的內在聯系是不是相互促進希望各位能手仔細回答。
兩者是相互促進發展的關系。
殖民擴張對工業革命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第一,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足夠的貨幣資本。
第二,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廣闊的產品銷售市場。
第三,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反過來,工業革命的發展也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進程,同時把整個世界逐漸聯系在了一起。
H. 有沒有一些中國古代的游戲
一:角力型游戲:力量游戲
1.角抵:是一種類似現在摔跤、拳斗一類的角力活動。通過非常簡單的人體相搏來分出勝負輸贏。
2.相撲:角抵在宋代變為相撲,相撲雖然主要是靠力量來戰勝對方,但有時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
3.拔河:拔河古稱"牽鉤",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楚國一帶。中劃一條界線。一聲號令後,兩隊人馬拉住竹索使勁往自己一方拔,一直拔到另一方拉過界線為止。拔河時一邊還要敲著大鼓,以振奮人心。
4.斗禽:斗禽包括斗雞、斗鴨、斗鵝、鬥牛、斗馬、鬥蟋蟀、斗鳥、斗魚等等,這類游戲雖然不是由人直接參與爭斗,但卻是以動物之間的相鬥、角力為內容的游戲活動.
4--①斗雞:把兩只性情兇猛的公雞放在一起,它們就會激烈地斗啄咬起來,一直斗到一方敗下陣來為止。兩雞相鬥後是雞冠流血,無力啼叫。如果兩雞相鬥之久,各顯疲憊之態,還要用水噴醒,使其清醒振奮,重新投入戰斗。
4--②鬥牛:鬥牛游戲過去在浙江金華一帶非常盛行,其勝負視牛力之大小,牛術之優劣,耐性強弱而定。如一方體力不支,或受傷逃奔,則勝負已分。鬥牛人立即抄住牛角,將兩牛分開,由牛主人牽牛出場。
4--③斗鳥:鳥類動物體形一般都較小,但是其性情卻也十分兇猛,善爭好鬥的鳥類不計其數,八哥、畫眉、鷦鷯、鵪鶉等等都十分喜好相鬥
二:競技型游戲:通過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來進行競斗較量。
1.投射:起源於上古時期。
1--①擊壤:是最原始的一種.只有瞄得准,力量用得得當,才能擊中目標。
1--②投壺:是一種由射箭演變而來的投射游戲形式。投壺者站在離壺一定距離的地方,把箭投向壺中,以中壺口的箭數或中箭的狀態來決定勝負,贏者得籌,負者飲酒。起源於先秦時期。
1--③其他射箭游戲:如射柳、射兔、射鴨、射鼓、射粉團、射香箭、射天球、九射格等等,
2.球戲:產生於先秦時期.
2--①蹴鞠:漢魏和唐宋時期得到極大發展的就是蹴鞠,漢代皇室中的蹴鞠規模很大,有專門的球場,四周還有圍牆和看台。較為正規的蹴鞠比賽分為兩隊,雙方各有十二名隊員參加,以踢進球門之球數的多少決定勝負。平民百姓的蹴鞠活動大多是兩三個人自己隨便踢踢玩玩,而且也只能是在路旁小巷中進行。到了唐宋時期,蹴鞠的形制有了很大的改變,蹴鞠的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清代時期,蹴鞠又和溜冰結合在一起,出現了一種"上蹴鞠"的活動。玩時雙方數十人分位而立,各有統禮,扎一綵球並將其拋起,眾人群起而爭,邊滑邊踢球,互相追逐嬉戲。
2--②擊鞠:即馬球.出現於唐代時期,游戲者必須乘坐在騎乘上擊球.擊鞠的球場,球具和玩法上也都與蹴鞠有所不同。其球場形制一般是在一端立雙桓置板,下開一孔為門,門上掛有網囊,也有的是在兩端各立一門。游戲者分成兩隊,每人手中拿一根頭部彎曲如偃月的球杖,騎在馬上用球杖爭球,搶得球後還要把球擊進球門中的網囊中,誰擊入網內的球多誰便算贏。到了宋代時,擊鞠之戲常常被用於宮廷表演。
2--③:與擊鞠相類似的"步打"也叫"步擊"、"捶丸",起自唐代,流行於宋元。其游戲方法是:在曠地上畫一尺見方的球基,離球基六十至百步處,作若干球窩,旁樹彩旗。游戲者輪流持木棍從球基將球擊進球窩,很像現代流行的高爾夫球。
2--④木射:有點類似現在的保齡球。"木射"起源於唐代,又名"十五柱球戲"。其玩法是在場地一端豎立十五根筍形平底的木柱,在每根木筍上用紅黑顏色各寫一字.紅黑相間,作為目標。用木球從場的另一端滾去,命中紅筍者為勝,中黑者為負。
3.鞦韆在我國晉代時期就已開始流行.掌握繩索的慣性,利用繩索的前後擺動,盪出各種各樣的姿勢。最為普遍的形式是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系橫板,游戲者在板上或坐或立,擺動鞦韆,讓身體隨著鞦韆的擺動而上下起落。中國古代的盪鞦韆還有一些技巧性較強,難度較大的方式。如"紡車鞦韆"玩時要在兩個柱架上開孔設置四塊橫板,呈幅射狀,板上共坐四人,由他人幫助轉動,然後利用慣性反復起落,如同紡車轉動。"推磨鞦韆"玩時要在柱架上裝軸,上系四繩,繩末各有一環。游戲之人各抓一環,繞柱旋轉。"磨擔鞦韆"則如蹺蹺板游戲,板上左右各坐一人,以互落互起為戲。盪鞦韆之戲到了唐宋時期非常普及,特別是在婦女、兒童中廣泛盛行。宋時軍隊中還出現了一種"水鞦韆"的形式,屆時在船上立起鞦韆架,敲起大鑼大鼓。盪鞦韆之人將鞦韆高高飛起,到了鞦韆與架頂相平的高度時,突然飛身跳起,翻筋斗擲身投入水中。
4.踢毽子:是我國古代較為盛行的游戲形式。毽子古稱"拋足戲具",是一種用雞毛插在圓形底座上做成的游戲器具。早在漢代時期毽子游戲已經出現,到了六朝和唐宋時期盛行於民間,特別是在兒童中十分普及.如"里外廉、拖槍、聳膝、突肚、佛頂珠"等等,都是一些踢毽子時常用的技巧。到了元明清時期,毽子游戲仍很盛行.
三:鬥智型游戲:主要是指人類的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
1.七巧板:它一般是用一塊正方形的薄板裁成大小、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七塊,然後將這七塊板按不同方式拼合起來,組成人物、動植物、住房建築、山亭樓閣、船橋車馬、花卉鳥蟲等各種圖案。七巧板源於唐代的"燕幾"。"燕幾"也叫"骰子桌",是一種古人在宴會上用的桌子,這種桌子一套共有六張,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在宴席時,人們將這些桌子擺成各種圖案,以增加宴會的歡樂氣氛。後來,燕幾從六幾變為七幾,易名為"七星",這就是七巧板的雛形。後又經人們改制,將燕幾桌改為紙板,於是真正的七巧板就出現了。
2.益智圖:相傳為清光緒年間兒童葉庚創制。他根據民間流傳的七巧板,取《易經》中"一畫、二儀、四象、八卦"合起來的數目,將拼板改為十五塊。這十五塊小板,可以拼合成各種人物、動物和其他形狀。由於比七巧板增加了板塊數,因此圓缺方長,尖斜曲直諸形皆可拼出。
3.圍棋:先秦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上流行,到了漢魏唐宋時期,圍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直至元明清幾代,圍棋還是一直盛行不衰。圍棋的著法和規則十分復雜,它主要是通過做眼、點眼、打劫、圍、斷等多種技術和戰術吃子和佔有空位,制勝對方,通常分為布局、中盤、收官三個階段,每一階段各有重點著法。結局時將實有空位和子數相加計算,多者為勝。
4.象棋:由於在形制和方法上都要比圍棋簡單,因此其普及程度要比圍棋高得多。象棋的棋盤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所組成,構成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共三十二枚。這種棋戲由唐代時的寶應象棋演變而來,至宋時已基本定型.
四:猜射類游戲:主要通過游戲者對某些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數量等方面的猜測、揣度來決出勝負,是依靠人的判斷、推理來進行活動的。
1.射覆:就是在甌、盂等器具下覆蓋某一物件,讓人猜測裡面是什麼東西.漢代時期皇宮中已經流行射覆游戲。射覆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筆墨、盒罐等等.
2.藏鉤:指在漢代皇宮中盛行的用玉鉤來作為射覆之物的游戲活動.
3.謎語: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運用語言文字上的各種特點,將一些事物的意義或形象隱藏起來,供人揣度和猜測。早在春秋時期,謎語的雛形已經出現。至唐代時,社會上除了出現大量的事物謎和文字謎以外,還出現了大量的詩謎,如"敲詩"、"打詩寶"、"詩鍾"等等。到了宋代,由於元宵燈會的盛行,又產生出"燈謎"這種獨特的猜謎形式。燈謎是將謎語貼在花燈上,讓人一邊賞燈,一邊猜謎的游戲方式。
4.酒令:酒令的真正興盛是在唐代。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經十分繁多,如有歷日令、罨頭令、瞻相令、巢雲令、手勢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語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馬令、拋打令等等,代以後,酒令游戲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來越多。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它們或猜詩,或猜物,或猜拳,總之,它們都是以猜測某些東西的方式來決定勝負,然後進行賞賜或罰酒。酒令中最為通俗,也最為熱鬧的方式是猜拳,也叫"劃拳"、"豁拳"、"拇戰"。它是由兩人同時伸了幾個手指,並同時喊猜所伸手指的合計數的一種游戲方式。如手指數被一方猜中,另一方便算輸,需罰酒。猜拳中喊出的數目都有一定的口彩,而不僅僅是只有幾個乾巴巴的數目字。如"一品香"、"二相好"、"三元及第"、"四季發財"、"五京魁首"、"六六順"、"七巧"、"八仙過海"、"快得利"、"滿堂紅"(或"金來到")等等。這些酒令詞都有討吉利的涵義。
五:博戲類游戲:主要特點就是游戲的勝負結果要以錢財來兌現。在游戲活動中獲勝的一方,可以獲得由負者一方支付的一定數量的財產錢物,因此這種游戲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具有賭博性質的活動。
1.骰子:骰子最早產生時形狀各異,上有各種刻紋,後來則統一為正方形或長方形,上刻一、二、三、四等點數,並以紅、黑顏色相區別。中國古代的絕大多數博戲活動,都要通過擲骰來進行,有些博戲是直接用擲骰的方式來決出勝負,也有一些博戲則是要通過擲骰與行棋、打牌的結合才能決出勝負。這些游戲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懸於投"。
1--①六博:六博本有大博和小博之分,大博用骰六枚,稱為"箸",小博用骰二枚,稱為"煢"。在比賽的時候,雙方互擲骰子,行棋步數則主要根據博彩而定。
1--②樗蒲和雙陸:也要經過擲骰子來決定行棋程序。樗蒲所用的骰子共有五枚,有黑有白,稱為"五木"。它們可以組成六種不同的排列組合,也就是六種彩。擲到貴彩的,可以連擲,或打馬,或過關,雜彩則不能。雙陸中的骰子為二枚,棋子稱為"馬"。行馬時,可以根據兩枚骰子的不同點數分別行兩馬,也可按兩枚骰子點數之和獨行一馬。如擲得三和五,合為八點,可一馬走三步,一馬走五步,也可一馬走八步。有的雙陸還規定"歸梁"後要將馬出盡。兩枚骰子之和在六點以上者出二馬,不足六點者不得出馬。
1--③五木、投瓊和彩戰等:是不通過行棋而直接依靠擲骰子來分出勝負的博戲方式,如流行於東晉時的"五木",流行於唐代時期的"投瓊"、"彩戰"等形式就是如此。如"五木"本是樗蒲行棋時的一種擲骰活動,但後來"五木"逐漸變成為一種獨立的游戲。玩五木時不需要進行復雜的行棋,只要擲出骰子便可決定勝負。唐代"投瓊"、"彩戰"之戲的形式與五木十分相仿。隨著雙陸的盛行,雙陸中的骰子在唐朝時也開始從雙陸中游離出來,由於它的排列組合比五木復雜,有趣得多,因此它很快就取代了五木,成為唐後一千餘年中最為流行的博戲方式。雙陸中的骰子原為兩顆,唐中期以後,發展為六顆,它們的總體原則是,以同色(又稱"渾花",全部為一種點數)為貴,駁雜為賤。在同色中,又以紅色為貴。各彩都有特殊的名稱,
2.骨牌:產生的時間約在北宋宣和年間,故亦稱作"宣和牌"。骨牌實際上是由骰子演變而來的,它的每扇牌面上都由兩個骰子面拼成.如明清時期盛行的"推牌九"、"打天九"等等,都是一些非常能夠引起人們興趣的游戲方式。
2--①推牌九:主要是用骨牌點數的不同組合來比大小,以此決出勝負.一般是輪流做莊,莊家將牌砌好,用骰子擲出點數,然後按順序將牌分配到每個參賽者手中,由其他人的牌來與莊家比大小。如比莊家大的莊家賠注,比莊家小的莊家吃注。
2--②打天九:玩法與推牌九相似,也是以骨牌的點數組合來比大小,可四人玩,也可三人玩。玩時先擲骰然後以所擲點數依次抹牌打牌。牌類有文牌、武牌之分。文牌又可分為大牌(天、地、人、和)、長牌(長三、長五、長二)、短牌(幺五、幺六、四六、虎頭)三種。同類牌中的大牌可以打小牌,但不同類的牌則不能互打。武牌也同樣。但文牌和武牌之間則不能相打。打天九還可用骨牌副子相打。最大的是"至尊",以下是一文一武合成的副子,這種玩法最後還要有一輪"結",能"結"才算獲勝。
2--③麻將:麻將原屬於馬吊牌系統,其牌式主要有"文錢"、"索子"、"萬貫"等。打麻將一般需四人成局,輪流做莊。莊家用骰子擲出點數,確定抹牌始處,然後各家開始抹牌和打牌。麻將的主要法則是將自己手中的牌盡快湊成規定的牌式組合,以便能夠"和"。其中最基本的牌式組合有兩種,一種稱為"坎",由三張同色同數的牌組成,另一種稱為"成",由三張同色連數的牌組成。只要將自己手中的牌全部湊成"坎"和"成",便可將牌攤出,稱為"和",這樣就算獲勝。
3.葉子戲:紙牌古稱"葉子",最早出現在唐代。到了明清時期,已非常盛行。葉子戲主要有兩種。
3--①馬吊牌:繪有錢索、銅錢和人物形象的馬吊葉子,就是所謂的"馬吊牌",一般共分四門,分別為"文錢"、"索子"、"萬字"、"十字"。前兩種給有銅錢或錢索圖形,後兩種則繪有水滸人物宋江、武松、魯智深等形象。打馬吊以四人為局,每人為一壘,四人輪流抹牌,每人八張,餘八張為中營,類似現在的壓底牌。用擲骰來選出"主將"(即莊家),他可以支配中營的八張牌,其他三人則聯合為一家與主將斗。鬥牌的原則是以大擊小,牌的大小以"十字"、"萬字"、"索子"和"文錢"為序,只有"文錢"一門是以小管大。馬吊葉子在明代時期十分流行,到了清初,又變為"默和牌"。它只剩"萬子"、"索子"和"文錢"三門,其基本打法是四人成局,每人抹牌十張,以三四張同門之牌連為一副,三張同色之牌也連為一副,三副牌俱成者為勝,這已經與麻將的玩法非常接近了.
I. 人類簡史---生物學家是如何探索人類起源的
我們從何而來?
我們什麼時候產生了這個疑問?
過去,大部分人相信他們已經從創世紀故事或者宗教典籍中知道了答案。
但最終,科學還是會迫使人們從別處尋找答案。
這是一個從海洋開始的故事。
讓我們從五百多年前說起,
15世紀的偉大航海發現預示著現代史的開端。
航海和造船技術的發展讓冒險家們可以探索和開發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也帶來了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發現美洲。
最初到達這個新世界的探索者相信自己是特別的,
獨立於自然界的其他物種之上,
是上帝創造的頂峰。
而這種觀點的慢慢改變要歸功於一位愛爾蘭醫生漢斯斯隆。
1687年,作為總督的私人醫生,
斯隆來到牙買加的島嶼。
斯隆同時也是一個狂熱的植物學家,
他喜歡騎馬探索這個島嶼,尋找他所謂的自然界中不平凡之物。
斯隆首先是一個熱衷於尋找葯材的醫生,
他來到牙買加時,這里到處都是繁茂的綠色森林。
對他來說,這是尋找葯材的樂土。
他發現一片頭痛樹樹叢,
之所以這么叫它是因為它能治癒頭痛。
他摘下幾片葉子,把它們搓碎,聞到好聞的辛辣氣味。
這種氣味可以治癒頭痛。
斯隆非常熱衷於自己的工作,
他經常在野外幾天不回來,使他記錄下牙買加驚人植物的多樣性。
他找到了野薑,一種非常重要的姜科。
它正是斯隆一直在找的葯材之一,
它有許多葯用價值,
其中之一就是治療暈船。
不過對自然感興趣的並不只是像斯隆這樣的植物學家,
因為在自然里,特別是植物里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商人們開始把各種天然製品帶回家,
從糖、香料到茶和木材,各種植物品取之不盡。
甚至運載這些東西的船,也是由植物建造的。
船的框架是樹木,帆和繩子由大麻製成。
松木脂被用作船體的防水材料,
雖然他們都對植物感興趣,
但是將斯隆這樣的收集者和其他的商人、種植園主區分開的是他對整個自然的迷戀。
不僅在植物方面,同時也在動物方面。
斯隆最終回到了英格蘭,
他帶回的不是荒誕不經的美人魚或大海蛇的故事,
而是真正的標本!
盡管那時沒理由相信這些標本對認知我們從何而來有什麼聯系,
不過它的確開始與上帝造物的傳統觀點出現了不一致。
1735年,漢斯斯隆去世時,
他完成了當時全世界最偉大的自然物品收藏。
這些收藏大部分保存至今,
他收集了成千上萬種標本。
其中14000種是植物,包括花朵、果實不能壓平的干標本。
還有大約270部合訂本,
裡面還有成千上萬種標本。
牙買加之旅後,斯隆實際上再沒親自收集過標本,
而是由一群人為他收集。
這些從世界各地為他帶來標本,比如杜松,由美國喬治亞州的詹姆斯船長收集。
因為斯隆的自然藏品如此眾多,
最後他的藏品被送到大英博物館,
在全歐洲得到了展現。
現在,更多人可以接觸到斯隆這樣的私人收藏。
它們將自然帶出野外,帶進日常生活里。
將其放在一個可以接觸到的地方,
在此人們可以討論,並真正了解地球的多樣性。
對地球生命的好奇心帶我們更加接近那個問題——
我們從何而來?
由探索航行和金錢的推動,
通過像斯隆這樣對自然存在好奇的狂熱收藏者,
以及博物館,在那裡普通人也開始了解這一切。
結果證明,所有這些不同物種都有自己豐富的歷史。
我們的故事背景轉到法國,
在這里上帝確定宇宙的傳統觀點馬上要被進一步動搖。
這要歸功於一位天才解剖學家,
和一個地下深處的工業。
在巴黎的地底下方是一個由蛛羅密布的地道連接的採石場,
它們一起形成了地上的城市倒影,
甚至具體到街道名字也一樣。
地下大約20米處有150公里的地道,
時不時就會碰到用採石場採的石頭建造的建築,
建巴黎聖母院的石頭30%來自這里《巴黎地下地圖集》。
隨著更多的採石場被挖掘,
很多嵌入岩石中的神秘物體被發現,
人們開始對此產生極大興趣。
你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採石場頂部上面嵌滿化石,
這些化石來自4500萬年前的海底,
大部分是非常小的貝殼。
不過在河另一邊的郊區下面,
你也能發現更大的化石。
很長一段時間,
人們都不明白化石是什麼,
有人宣稱它們是從月亮上掉下來的。
還有人說,
它們是沒有成功變成生命的泥漿。
直到18世紀,人們才意識到它們曾經是活的生命。
這種意識為了解過去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
一個非常古老和極其不同的過去。
在法國,這些化石很多都到了一個天才科學家的手裡,
一個完全沉醉於古老骸骨中的人——喬治居維葉。
他被尊為世界一流的動物解剖學家,
幾乎解剖過所有當時存在的動物。
在他年輕時,他從諾曼底來到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同時也帶來了研究動物的新方法。
居維葉對動物進行解剖,並研究它們的器官和骨頭,
將不同動物的每一部分作比較,
記下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不久之後,他開始注意到,動物骨骼不同部分間的關聯。
通過檢查每個身體部位的外形,
居維葉斷言可以從這些外形找到它的功能,
也能從功能上推斷出它的根源。
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技術,
可以讓居維葉鑒定在巴黎地下發現的沒人認識的化石。
他把這種技術用於一些來自於俄國而非巴黎的遺骸,
這些遺骸屬於一種被當地人稱為猛獁的動物。
盡管很多人認為猛獁是現代大象的近親,
居維葉卻並不這么想。
他想到一個辦法將猛獁的巨大牙齒和非洲象象牙作比較,
比較發現它們看起來大不相同。
因為象牙橫切片上呈寶石形狀薄片
而猛獁牙齒橫切片上數量更多並且都是平行的,
由此可判斷它們的牙齒並不相同。
居維葉相信猛獁是一個全新的大象種類,
而這個發現遠比不過居維葉的下一個重磅發現:
居維葉認為既然從來沒有人見過猛獁,
它們一定在遙遠過去的某個時間全部滅絕了。
這個觀點對於那些相信上帝的宇宙是固定不變的人來說,
不僅令人困惑,更讓人感到不安。
不僅僅是猛獁,
在它之前發現的幾百種外形奇怪的看來已不存在的物種化石,
都被認定是從地球上神秘消失的生物。
值得安慰的是,
人們認為這是一段與人類分離的歷史。
現在由滅絕引起的一個最緊迫的問題就是時間。
是否這些記錄早已消失物種的化石就是一種證據,
能證明事實上地球比人們先前認為的要古老得多?
18世紀是試驗的年代,
人們對光線、液體、氣體做實驗。
法國貴族布馮伯爵做了一個實驗,
試圖找出地球的確切年齡。
在布馮的年代,人們普遍認為地球有6000年的歷史,
比耶穌誕生早4000年。
不過另一方面,在唯物主義者和享樂主義者那裡,
還有另一種推測,這個世界可能是永恆的。
布馮提供給這些問題科學的解答方法,
一個可以從經驗上被證實和檢驗的方法。
他實驗靈感來自於一個想法,
世界是從一個紅熱的鐵球開始的,
布馮推測如果能找出地球用多長的時間才能冷卻到這個狀態,
就可以推算出地球的年齡。
布馮製作了一些不同大小的鐵球,總共十個。
直徑從半英寸到五英寸不等,
然後將它們加熱,再計算它們冷卻下來所用的時間。
通過計算他的鐵球冷卻所用的時間,
布馮認為可以用自己的數據推測地球用了多長時間才冷卻到相似的狀態。
布馮計算出三個數值,
第一個數值是3.75萬年,這是地球開始有能力支持生命的時間。
第二個數值是7.5萬年,這就是地球現在的年齡。
第三個數值是16萬年,也就是地球冷到生命無法生存的時間。
如今我們知道布馮的結果很不準確,
但無可否認他的豐功偉績。
因為布馮為我們展示了應該怎樣研究自然歷史,
不是通過理論上的推測,而是研究事實。
一種新的看待地球的方法又加強了這種科學方法,
一個全新的科學分支地質學產生了。
整個18世紀晚期,
穿著實用服裝,帶著小錘子的人來到鄉下尋找地球隱藏最深的秘密。
很快他們就開始注意到,自然景觀中的一系列異常現象。
蘇格蘭的西克點,以一種獨特的岩石結構而出名。
一個早期的地質學家把它描述為好像看進時間的深淵。
在這里,一些有垂直紋理的岩石,它們上面是一組平行或次平行的岩石。
這兩種岩石有一個接觸面,我們稱之為岩性不整合。
被發現時確實震驚了當時的地質學家,
推動他們提出一個大膽的解釋:
這些岩石曾經是英格蘭和蘇格蘭分開海洋的一部分,
在海洋被閉合的過程中,岩石被擠在一起形成垂直的岩層結構。
這可能意味著一個事實,
雖然早期的地質學家可能並不知道這是如何發生的,
不過他們推斷讓岩石從水平狀態被推到垂直的位置可能要花很長時間。
被冰封在岩石中的是代表時間的東西,
它被稱作深時。
並且成為一個革命性的概念,
把人類對地球年齡的推測從幾千年往前推到幾百萬年,甚至更早。
不僅僅是在西克點,證明緩慢變化的證據隨處可見,
地質學家觀察瀑布,看到流水怎樣侵蝕周圍的岩石。
他們觀察到雨水怎樣削去山頂,以及冰川緩慢的運動切割出整個峽谷。
他們得出一個看法:
在對地球的創造中,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時間。
時間如此廣大,它讓人類自己的歷史看起來渺如塵土。
為何深時這個概念現在開始出現?
採石和挖礦活動的擴展讓更多地球深藏的秘密曝露出來。
以前從未被發現過的滅絕物種的化石,
地質學的出現,
是對地球一種新的科學觀點。
最終,這些散亂的線索被整理起來,
開始嘗試回答最初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一個被西歐的新興力量引出的問題。
工業革命是一個大變革時期,
大城市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工廠從四面八方把工人吸引過來,
新的鐵路線縱橫交錯,
大大減少旅行所用的時間,
並且將便宜的貨品帶到市場。
它是一場新思想的旋風,
所有的一切都以進步的名義進行。
對進步的信念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
工廠主們從白手起家到腰纏萬貫。
英國本身也成為世界上的主要工業化國家,
正是在這個崇尚進步的世界,
關於我們從何而來的問題,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爆發。
它的提出,
不僅意味著讓社會和國家產生進步性地改變,
自然也得以改變。
1844年,一本薄薄不起眼的書成為維多利亞時代最具爭議性的書,
——《萬物自然史的遺留》。
它賣出了成千上萬本,
並成為維多利亞時代最廣為人知的書。
從白金漢宮到普通酒吧,俱樂部和機械學會,
整個國家都在討論它。
讓這本書變得更神秘的是它的作者,
他一生都在盡力隱姓埋名——羅伯特.錢伯斯。
錢伯斯出生很不尋常,
他有六個手指和腳趾。
他做過整形,但失敗了,這讓他變成了跛腳。
他對閱讀書籍非常痴迷,
他曾描述自己每天下午都呆在閣樓里像蜜蜂一樣在大不列顛網路全書里遨遊。
錢伯斯和他弟弟合夥開了一家出版公司,
用當時最新的蒸汽印刷機印刷書籍。
不過,他也是一個多產的作家,
他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博學、寫作技巧最純熟的作家之一。
19世紀40年代早期,
他回到高爾夫鎮聖安德魯斯,並且決定寫一本哲學書,
裡面涉及到世間萬物。
錢伯斯在書里呈現給人們引人注目的例子,
說明物種不是固定的,它們是在改變的。
萬物都是從一個早期的形式發展來的,
錢伯斯把這種概念稱為「變異」,而現代人把它叫做「進化」。
進化的概念從一個認可進步的社會浮現出來,
它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有改變和提高的能力。
它是生命的歷史,多樣而令人困惑,
是對地球無比古老年齡的認知。
但最令人矚目的是,
它迫使人們直面那個令人不安的問題:
——我們從何而來?
相比認為人類和萬物分離的觀點,
錢伯斯認為我們只不過是萬物的擴展部分。
在一個很多人仍然相信人類在上帝的創造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社會,
這種認為我們來自於動物的觀點,駭人聽聞!
很多科學界的人都開始對這本書感到擔憂,
於是出現很多針對這本書的批評,
他們開始炮轟書中的各個觀點。
但是,盡管有這些爭議,
公眾對這本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萬物自然史的遺留》雖然獲得巨大成功,
但錢伯斯的書中並沒有為進化產生的原因做出解釋。
而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當然是——查爾斯.達爾文。
作為一個敏銳的地質學家,
當萬物自然史的遺留出現時,
達爾文已經從事於自己的進化論理論研究好幾年了。
又過了15年,
那時圍繞進化論的激烈爭論漸漸消失,
達爾文才感到是時候發表了。
他對動物如何進化的解釋也植根於出現錢伯斯書的工業化背景,
根據達爾文的學說,
生命是為了生存而進行的持久漫長掙扎。
就像工業捲入和手工業的競爭一樣,
自然也是由個生物體間的競爭推動的。
新技術能讓一個工廠在競爭中占上風,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自然,
任何能讓一個生物體在與對手的競爭中占上風的特點會變得流行,
在後代中變得更普遍。
然後,漸漸變成一個新的物種,
這就是被達爾文稱為「自然選擇的變化原理」。
可是當達爾文確定自然在驅使物種改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時,
他不知道的是在一個廣大的范圍內,
我們所有的新生命都受到地球的影響。
這種認知直到近代才為人所知。
當生物學在20世紀初遠遠跑在前面時,
地質學或多或少陷入常規研究。
檢測岩石年代,鑒定化石,增加收藏。
不過就像科學史上經常出現的那樣,
是非專業人士、業余愛好者,
他們打破常規,帶來新想法。
其中一個就是德國氣象學家阿爾弗雷德.瓦格納。
他提出一個大膽且充滿爭議的關於形成地球力量的新理論,
這個理論震動了科學界。
這種力量如此強大,
它甚至形成了地球本身!
故事是這樣的,
瓦格納當時正在看地圖,
這時他發現南美海岸線和非洲海岸線之間不可思議的相似性。
它們如此相似,
看起來似乎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雖然其他人也注意到了這點,
但瓦格納對此有自己的解釋——
一個由他在北極圈的野外氣象工作引發的解釋。
瓦格納提出,
七個大陸很久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是一整塊超級大陸,他叫這個為大陸泛古陸,
意思是所有的土地。
然後就像他在格陵蘭看到的,
巨大的冰山一樣泛古陸也漂移分裂開。
但是和幾千噸的冰山不同,
瓦格納這里說的是幾萬億噸重的岩石板塊。
對瓦格納來說,
關鍵是他無法解釋自己的理論,
沒有有力的證據可以說服懷疑者。
所以,這個理論被擱置起來,
瓦格納回到他的氣象工作中,
如果不是冷戰時期的一系列出乎意料的發現,
這個理論就會被永遠遺忘。
核軍備競爭愈演愈烈,
美國和蘇聯都在大洋深處陷入了一場死亡游戲。
這個游戲需要海底景觀的准確地圖,
所以科學家們擼起袖子開始幹活。
他們為海底攝制了成千上萬張照片,
回聲能標示出海底山脈的高低起伏。
同時,鑽桿被放下去確定海床的成分,
正是在繪制海底地圖時,
科學家們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東西,
他們發現海底不是一整片的厚厚硬殼,
而是很多交織在一起的薄的板塊!
正是這些板塊的邊界形成了海底山脈,
深不見底的海溝,甚至還有火山!
最重要的是,
所有這些景觀都浮在一個炙熱岩石形成的底床上。
正如瓦格納預言的那樣!
你可以在冰島的一個叫森沃萊爾的地方看到所有這些景象。
這里被認為是地質學的奇觀。
它對地質學家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這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可以看到兩大構造板塊的接合處的地方。
森沃萊爾的一邊是歐亞板塊,
從冰島一直延伸到中國東海岸。
另外一邊是北美板塊,
它向相反的方向延伸7000公里。
如果你能夠在這里足夠久,比如幾千年。
你就會注意到北美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的裂縫會加寬。
瓦格納在1912年提出的一個假說,
地幔對流實際上在幫助移動和構造板塊。
地幔物質從海脊中湧出來,
它們也正在森沃萊爾的下面並且導致板塊分裂。
在現代科技的協助下,
我們通過全球定位系統精確測量,可以記錄下這一活動。
發現森沃萊爾裂縫每年加寬7毫米。
從測量時間范圍看,
分裂速度是每年幾毫米;
但從地質學時間上看,
這個峽谷已經分裂了至少20公里。
當這些板塊被驅使著分裂時,
在其他位置它們必須推擠在一起。
地球板塊一億多年來進行的這種推拉運動幫助改變了地球的面貌,
一個永不停歇的地質變化,
這就是瓦格納所說的大陸漂移。
但大陸漂移不僅僅是塑造地球這么簡單,
它也讓我們更接近那個謎題的答案,
——我們從哪裡來。
因為當地球板塊以這種方式移動時,
結果也可能是毀滅性的!
當板塊之間發生碰撞時,可能會引起火山爆發。
結果會導致火山灰擋住陽光長達數月;
當這些板塊互相擠壓時,
也可能導致強烈的地震,
因此產生的大海嘯能摧毀任何擋在它們路上的東西。
在人們想像中,
這種劇變帶來的全部是破壞和死亡。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我們45億年的歷史中,
我們星球的這種劇變一直是創造生命的核心。
大陸漂移成為進化的推動力之一!
大約3000萬年前,
非洲和阿拉伯半島間的板塊邊界開始分裂,
致使板塊中間的土地開始陷落,
形成一道5000公里長的裂縫,
——東非大裂谷。
作為非洲大草原上的一道新景觀,
它給今天很多動物的祖先提供了一個立足和繁榮的場所。
我們的大陸漂移在氣候形成中起了主要作用,
它通過將大陸推向極點和改變洋流,
加速了冰河期的到來。
這些變化迫使動物以各種不可思議的辦法適應氣候環境變化。
有時,我們也會受到來自外太空的威脅,
這種影響如此強烈,
以至於很多物種被徹底消滅。
另外的物種又取代了它們。
現在我們了解,萬物皆有關聯!
我們是誰?
我們來自何處?
我們是這個星球上的幸運的倖存者!
在死亡、毀滅和無垠的時間中誕生!
如果上帝重擲骰子,
我們也許不會出現。
J. 短的數學小故事
1、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
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3、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4、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
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5、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
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
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現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於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量。
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