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煙草帶動了哪些行業
煙草產業鏈
5月10日,中國衛生部宣布,自明年1月起,內地將在包括工作場所在內的所有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衛生部此次的高調姿態博得了不少肯定,但更多的人卻把矛頭指向了煙草業:只要煙草還能產生暴利,禁煙就不可能成功。從國際上成功禁煙的國家的經驗來看,這一判斷或許過於絕對。然而,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對煙草業形成了依賴。[詳細]
煙草稅收:中央財政如何「獲利」
圖為1990–2005年,卷煙稅利對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貢獻情況。(圖片來源:2008年發布的《中國的煙草稅收及其潛在的經濟影響》報告)
圖為中國「煙草稅」裡面所包含的稅種。(圖片來源:2008年發布的《中國的煙草稅收及其潛在的經濟影響》報告)
煙草業連續近20年成為「納稅大戶」,貢獻近1/10國家財收
據統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全球約1/3的煙草(243.5萬噸煙葉),中國生產並消費了全球1/3的卷煙(1700億支)。巨大的市場往往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空間,反應到國家財政上,稅收往往是最直接的體現。
據國家煙草專賣局新聞發言人通報的數據,僅在2009年,中國煙草行業年產生了高達5131.1億的工商稅利,同比增長12.2%,其中稅費高達4163.4億元,同比增加864.6億元,增長26.2%。這一數據顯示,煙草行業稅收佔中央財政收入的比重又上升了1%,由2008年的7%上升到了2009年的8%。據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的相關統計,中國煙草行業擁有5千億資產和6千萬從業人員,每年給國家貢獻近1/10的財政收入。[詳細]
煙草經濟的各個環節都是「稅源」
事實上,自1987年起,煙草行業就一直是中國納稅大戶的地位。在與煙草經濟相關的每一環上——從煙葉的種植、卷煙的生產、香煙的批發和零售,煙草都為中央財政貢獻著客觀的稅收。中國針對煙草業徵收的稅一般被通稱為「煙草稅」,但實際上,所謂的「煙草稅」可分解為煙葉稅、增值稅、消費稅(包括從量稅和從價稅)三大部分。而卷煙增值稅和消費稅,則是中央政府在煙草業稅收最重要來源。[詳細]
消費稅:卷煙生產銷售同時徵收,100%歸中央財政
1994年,中國對稅制進行了改革,煙草首次被納入到消費稅之中,而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這比消費稅是100%歸中央財政所有的。
2001年,經過進一步調整後,中央政府對消費稅的徵收又進一步細化為從量稅和從價稅:即對每箱卷煙(5000支)徵收固定數量的消費稅(150元),同時對兩類價格不同的卷煙分別征45%和30%的稅。2009年5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又對煙草產品消費稅政策進行了調整,不僅把從價稅稅率分別提高到56%和36%,還在卷煙的批發環節加征稅率為批發價的5%的從價稅。由此,在卷煙的生產和銷售環節,煙草業都在為中央財政貢獻稅收。[詳細]
--------------------------------------------------------------------------------
煙草財政:地方政府難以輕易說「不」
煙草業是雲南、湖南、貴州等「煙草大省」的最大財政支柱:煙草業對這3個省份的稅收收入貢獻率分別為48.81%、28.94%和22.96%;在安徽省蚌埠和滁州市,煙草業對地方財收貢獻率甚至高達70%以上。
在雲南村落的「種煙大戶」家裡,庭院里撐起了白色塑料薄膜大棚,裡面堆滿了草煙,一桿桿全乾、半干、棕色的成品、半成品草煙放眼皆是。
煙葉稅100%收入囊中,增值稅只拿25%仍有吸引力
在龐大的「煙草稅收體系」中,中央政府徵收增值稅、個人和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和關稅,地方政府能分享到的主要部分有兩塊,即煙葉稅(100%歸地方政府),以及在生產環節中對煙廠徵收的增值稅(75%歸中央財政,地方政府只獲25%)。
在中國煙業體制下,中國煙草總公司是煙葉唯一的合法購買者,收購價的20%被作為煙葉稅,並且100%歸地方政府所有。煙葉稅對地方財政、尤其是貧困縣的作用很大。據2008年數據,中國的510個煙葉種植縣城中,就有185個貧困縣的煙葉稅被用於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在一些貧困縣。
目前,中國對卷煙徵收的增值稅稅率為17%,在香煙出廠時和進入銷售環節時都要徵收。雖然其中只有25%歸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依然十分倚重這部分的稅收。據湖南常德市國稅局的統計,湖南中煙公司下屬的芙蓉王,光每年的增值稅有100多億元。[詳細]
煙草業稅源穩定,雲南45%財收來自煙草業
多項數據表明,即使有高稅賦,煙草企業卻一直處於高增長,由此也就保證了源源不斷的稅源。在「煙草大省」之一的雲南省,幾乎每個地市州都有分管煙草的副職,「煙縣長」是基層搶得最厲害的「寶座」。當地還有人戲稱,國稅局官員「日子也比別處都好過」,幾個大煙廠的稅一下就征了,不像有些行業,「征100元的稅要耗費很大的征稅成本」。煙草業不僅能為地方政府帶來就業崗位,還創造企業所得稅、城市建設與發展和教育附加費等財政收入。
然而,由於煙草增值空間大,對很多傳統上就以種植煙草為主業、對煙草業形成長期以來的地方而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突破「煙草財政」也許並非易事。上世紀90年代,煙草利稅在雲南財政收入中比重最高曾達75%左右,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煙草利稅所佔比重雖越來越少,但依然維持在40-45%左右,煙草業作為第一大支柱產業的地位難以動搖。2009年,雲南省省長秦光榮就曾在采訪中承認,他希望創新產業和旅遊二次創業能帶動經濟發展,但「煙草業在雲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解決了大量的就業,還充實了地方財政實力」。 [詳細]
--------------------------------------------------------------------------------
中國特色:煙草專賣體系的特殊利潤
有人估計,煙草業每天對中國國民經濟貢獻超過8個億,目前中國有煙農360多萬人,零售客戶400多萬戶,煙草行業有50萬名職工。
煙草專營制:「政企合一」產生壟斷利潤
在中國,煙草業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計劃經濟的堡壘」,按照《煙草專賣法》的規定,中國煙草行業實行統一領導下的專賣制度,從煙草的種植、收購到煙草的生產、銷售都實行「一條龍」管理。中國國家煙草專賣局與中國煙草總公司實質上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它(們)同時承擔行政職能和經營任務。
據國家民政局下設的健康「新探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表示,專賣制度的特點,使煙草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壟斷利潤,他們成為了煙草業的「特殊利益群體」。在實際操作中,煙草專賣局事實上成了煙草行業特殊的「稅務局」:煙草公司稅後利潤中有一部分(約15%)需要就地繳入中央金庫,然後再由財政部劃撥給國家煙草專賣局。[詳細]
煙草商業利潤(賣煙)是工業利潤(產煙)的1.6倍
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08年,湖南卷煙工業利潤40億元,商業利潤是48億元左右;全國煙草商業利潤是工業利潤的1.6倍,煙草在銷售環節比工業生產環節的利潤高得多。據煙草經濟分析師徐雲波分析,煙廠的稅利中近3/4都是稅金,而煙草公司則超過3/4是利潤。在稅收環節,不僅征稅的大頭在生產的一方,煙草公司還有著比煙廠更豐厚的毛利。有煙草業內部人士還透露,在煙草專營體制下,煙廠給煙草公司促銷費、補點費、打假費等好處。[詳細]
--------------------------------------------------------------------------------
長期以來,煙草行業都被定義為「暴利行業」。要完整地還原煙草的利益鏈並不容易,這里我們只展現了部分相對明顯的利益關系,而在整個產業鏈中,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巨額的利潤。雖然人們熟知香煙危害健康,但與這一「原罪」相比,暴利的誘惑依然讓人難以拒絕——煙草經濟就如同國民經濟中的香煙,中國要「戒掉」煙草經濟並非易事。
⑵ 請對湖南省定個位
湖南位於我國東南腹地,長江中游,是連接東部沿海省與西部內陸省的橋梁地帶。處於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8′—30°08′之間。全省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內最大河流為湘江,而簡稱「湘」。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境內山地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約佔一半。主要山脈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羅霄山及南嶺山脈。省內最高峰為炎陵縣的酃峰,海拔2122米;最低點為臨湘市的黃蓋鎮,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匯聚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
湖南氣候屬大陸型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18°,降水量1200—1500毫米。
全省有耕地391.26萬公頃。有林地957.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2.8%.林木蓄積量3.06億立方米。有淡水面積135.38萬公頃。天然水資源總量1640.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達1532.45萬千瓦,為南方各省之冠。
動、植物資源豐富,覆蓋面廣。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40多種;植物70多種。特別是尚存世界罕見的植物「活化石」—銀杉、水杉、水松、銀杏和珙桐。
礦產資源種類甚多。世界已發現的160多種礦藏中,湖南有140多種。其中鎢、銻儲量居全國之首。鉍、鋅、鉛、錫及瑩石、重晶石、海泡石、石墨等儲量也在全國前列。故有「有色金屬之鄉」、「非金屬礦之鄉」美稱。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十分優越。湖南位居中部,南鄰廣東,北靠長江,處在南中國沿海開放帶和長江流域開放帶之間,扼華南交通要沖,是東南沿海與內陸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承東接西、南聯北進的樞紐。境內有京廣、湘黔、浙贛、湘桂、枝柳、石長6條鐵路干線貫穿東西南北,洛湛鐵路和渝懷鐵路湖南段正在興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218公里,省會長沙可與除懷化、張家界、湘西自治州外的其他10個市通過高速公路連接。現有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兩個國際機場。郵電通信能力也居於全國先進行列。
人口民族
湖南是我國人口眾多的省份之一,2001年末全省總人口6595.85萬人,在全國31個省市中,僅低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四川,排名第7位。湖南又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11人,比全國平均人口密度高1倍多。
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80‰,死亡率為6.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8‰。
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年度: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資料,在全省人口中,年齡14歲以下的佔22.1%,15歲至64歲的佔70.4%,65歲以上的佔7.5%。全省每1萬人中,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的293人,中學及中專文化的4689人,小學文化的3828人。
經濟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著重調整經濟結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全省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湖南是全國糧食的主產區之一,號稱「魚米之鄉」。稻穀、生豬、茶葉、油菜籽、柑桔、煙葉和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居全國前列。以有色冶金、工程機械、食品醫葯、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工業製造業有一定競爭力。
2005年,湖南省實現GDP6473.61億元,增長11.6%,經濟進入穩定增長期。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4.98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2604.57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2614.06億元,增長11.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0366元。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19.4∶40.2∶40.4。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點一線」地區GDP為4108.31億元,增長13.2%,比全省快1.6個百分點,佔全省總量的63.5%。「長株潭」三市GDP為2412.6億元,增長14.0%,比全省快2.4個百分點。大湘西地區GDP為733.66億元,增長11.4%,比上年快0.6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發展加快,一批發展好、後勁足的經濟強縣對全省經濟的帶動作用增強。
農 業
2005年,湖南省第一產業增加值1254.98億元,增長5.7%,居全國第14位,居中部六省第3位。實有耕地面積381.58萬公頃(5723.7萬畝),糧食總產量為2856.55萬噸,居全國第6位,其中稻穀產量2484.99萬噸,增長1.8%。
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柑橘等十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糧油棉麻、肉奶水產等五大產業鏈;各類農產品基地達3300萬畝;全年全省166家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3億元、利潤18.22億元,分別增長15.1%和13.7%。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為18.49萬噸,油料產量為140.98萬噸,同居全國第8位。2005年末,全省擁有林地面積1152.7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5%,高於全國森林覆蓋率38.45個百分點。全年林業產值為100.98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5%。全省牧業總產值為834.5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0.6%。出欄肉豬7500.74萬頭,增長6.6%;出欄牛206.39萬頭,增長11.6%;出欄羊841.71萬頭,增長6.5%;出籠家禽57318.56萬羽,增長4.5%;肉類總產量為629.96萬噸,增長5.7%佔全國肉類總產量的8.2%,居全國第5位;牛奶產量6.9萬噸,增長3.8%;禽蛋產量92.06萬噸,增長4.5%;水產品產量179.22萬噸,增長7.2%。全省淡水養殖面積為48.17萬公頃,水產品總產量為179.22萬噸,漁業總產值為138.37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7%。
工 業
「十五」期間,湖南工業以年均12.9%速度遞增,比GDP年均增速高2.7個百分點。2005年,全省工業增加值2199.9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拉動全省生產總值增長5.1個百分點;列中部的第3位,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為1535.9億元,增長20.6%,居中部第4位。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4%,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7.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十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的比重為76.5%。
湖南工業發展目前的主要特點一是工業體系完整、規模初具、部分產業優勢突出。在全部37個行業大類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煙草加工、專用設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食品加工、其他製造業和木材加工及藤棕草製品等8個行業大類有一定競爭優勢。在436個行業小類中,有42個在中部乃至全國排前3位:配合及混合飼料製造、水果罐頭製造、制茶、醬油醬料製造、薴麻纖維初步加工等17個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日用陶瓷製造、鉛鋅冶煉、銻冶煉、錫冶煉、有色金屬合金等15個以礦產資源為依託的資源型產業;鐵路專業設備、鐵路機車、機車車輛配件、建築機械等4個依託技術優勢發展壯大的製造行業;卷煙製造等6個其他行業。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明顯,尤其是在軟體、生物醫葯、先進電池材料等領域獨具特色,擁有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和專業生物醫葯園區。三是營商成本較低的優勢明顯。湖南勞務成本低於廣東省約40-50%,房價、房租等明顯低於相鄰的湖北。工業用水比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低近30%;非工業、普通工業電價較湖北低15.6%,大工業用電低7%左右,比東部發達地區(0.7-0.8元左右)更低。湖南營商成本只有廣東的74%左右。四是經濟增長的內生機制逐步形成。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230.89億元,佔全省GDP比重達49.9%,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非國有經濟投資1570.87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1.8%,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23.33億美元,增長42.5%;實際引進省外境內資金702.3億元,增長37.6%。私營企業進出口12.98億美元,增長36.3%;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81億美元,增長19.7%。
財政金融
2005年,湖南全省財政總收入為738.55億元,比上年增加126.13億元,增長20.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86.52億元,增長20.55%;上劃中央增值稅、消費稅294.82億元,增長20.21%;上劃中央所得稅57.21億元,增長22.95%。 全省財政總支出為865.65億元,比上年增加146.11億元,增長20.31%。省級財政總收入為261.25億元,增長24.9%,完成預算的114.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0.4億元,增長30.01%;上劃中央增值稅、消費稅168.78億元,增長20.2%;上劃中央所得稅12.07億元,增長74.93%。省級財政總支出為231億元,比上年增加28.09億元,增長13.84%。
「十五」計劃以來,湖南稅收發展情況良好。2005年全省地稅實際組織入庫稅款達到196.19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89.34%,年均遞增17.3%,為保障全省財力、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省國稅系統入庫稅收收入405.3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8.9%,同比增長20.9%,首次突破了400億大關,收入質量也顯著提高,欠稅率是10年來最低的一年。
2005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589.54億元,增長16.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153.71億元;企業存款余額1572.79億元,比年初增加179.0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590.03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2127.93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余額316.88億元;房地產貸款余額484.86億元。金融運行效益明顯提高,全省金融機構盈利21億元,比上年增盈6.6億元。
證券、期貨市場繼續發展。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45家;境外上市公司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8億元。年末全省證券公司69家營業網點,證券交易額1288億元;期貨公司4家,成交金額1738億元。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27.17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9.54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97.63億元。各項賠款與給付支出29.49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8.18億元;人身險業務賠款與給付11.31億元。
對外貿易
2005年,湖南全省完成進出口總值600485萬美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出口374667萬美元;進口225815萬美元。全省累計貿易順差148849萬美元,同比增長96.4%。 一般貿易出口仍然是我省出口的主要方式,加工貿易出口比重偏低且增速大幅回落,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勢良好,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快、但比重低。2005年全省一般貿易出口339309萬美元,佔全省出口總額的90.6%,增長22.83%。全省出口市場184個,出口超過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7個,分別是香港、美國、日本、韓國、印度、荷蘭、台灣;進口超過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6個,分別是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美國、韓國、加拿大。
除未鍛軋鉛、未鍛造的鋅及鋅合金外,傳統大宗商品出口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鋼材出口47813萬美元,增長34.71%;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23957萬美元,增長5.8%;陶瓷出口15308萬美元,增長14.57%;煙花爆竹出口14920萬美元,增長5.51%;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9820萬美元,增長7.36%、未鍛造的銀出口18695萬美元,增長54.86%;鮮、凍豬肉出口5826萬美元,增長73.08%。
2005年湖南省有對外貿易經營企業近2800家,當年有出口實績的企業1215家,比2004年增加182家,平均出口規模達到308.4萬美元。三資企業累計出口66586萬美元,增長27.81%,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7.8%;私營企業累計出口111768萬美元,增長67.72%,佔全省出口總量的29.8%,出口增量佔全省出口增量的72%。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出口額17.84億美元,佔全省出口總額的47.61%,幾佔全省出口的「半壁江山」。
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湘投資掀起新的熱潮,200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83位的時代華納、第85位的NEC(中文名日本電氣公司)、第151位的日本三菱電機、第173位的美國百事、第177位的日本三井物產、第407位的香港和記黃埔分別在湘投資設立長沙華納深國投影城有限公司、長沙NEC通訊有限公司、株洲時菱交通設備有限公司、長沙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湖南金農生物資源有限公司、和記黃埔地產(長沙望城)有限公司。一年之內共有6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湖南,在我省投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8家,顯現出前所未有的好勢頭。全年來湘實際投資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為:中國香港(105942萬美元)、荷蘭(33819萬美元)、中國台灣省(19088萬美元)、美國(14475萬美元)、韓國(7532萬美元)。
隨著泛珠三角大經濟圈的建立,東南沿海三資企業紛紛向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廣闊的市場優勢、營商綜合成本優勢的我省轉移和擴展,郴州、衡陽、永州三市更以其優越的地域優勢充當先鋒,如郴州志富楊電子、耒陽鉅旺鞋業、永州華盈實業等。
固定資產投資
2001年至2005年7月,湖南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91.58億元,已完成「十五」投資計劃目標(7300億元)的99.9%,超額完成計劃已成定局。其中「十五」前四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04.8億元,總量超過福建,躍居全國第12位。投資增速基本穩定,前四年年遞增16.8%,比「十五」計劃速度高出5.8個百分點。投資率在2001年首次突破30%,一直維持在30%—35%的合理區間。預計「十五」期間全社會投資8465億元,年遞增17.2%,分別高出計劃目標1165億元和6.2個百分點。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2001—2004年,投資對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0%左右,比「九五」平均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拉動GDP增長4—5個百分點。特別是在後期的宏觀調控階段,湖南固定資產投資堅持「有保有壓」,增幅基本穩定,波動幅度分別比「八五」、「九五」時期低8.8和10.8個百分點,確保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01—2004年GDP分別增長9%、9%、9.6%和12%。2001—2004年,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205億元、1847億元和4053億元,三者之比由「九五」時期的4.2:23.6:72.2演變為3.4:30.2:66.4,第二產業投資明顯加強。
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2005年湖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523.97元,其中人均工薪收入為6284.79元;經營凈收入872.2元;轉移性收入2171.3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117.74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228.79元;家庭經營收入1713.35元;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175.6元。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504.99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689.39元;人均旅遊消費189元;人均購房和建房支出756.14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8%。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1.1輛,家用電腦34.94台。人均居住面積26.2平方米,增加0.8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2756.43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2.0%。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73.6台,電話機56.2台,行動電話機55台。人均住房面積38.38平方米。
全省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29萬人;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52.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88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502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3.1萬人。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01億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57億元。
⑶ 網紅湖南,原來是個硬核工業大省
作者 | 大米
編輯 | 車卯卯
說到湖南,你會想到什麼?
是剁椒魚頭、臭豆腐、小龍蝦、文和友、茶顏悅色等排隊兩小時都要吃的湖南 美食 ,還是張家界、岳陽樓、鳳凰古城、橘子洲等人山人海的 旅遊 景點?
是快本、天天向上、浪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火熱綜藝,還是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的湖湘文化和偉人事跡?
短視頻時代,湖南的 美食 、美景、文娛紛紛霸屏,成為一代網紅大省。
2020年十一黃金周,有網友發微博調侃「這個長假,14億中國人有4億都來了長沙吧!」
長沙,用實力演繹了什麼叫「網紅之城」。
然而, 網紅湖南還存在鮮有人知的另一面——硬核工業大省。
2020年我國31個省市GDP排名榜上,湖南省作為我國中西部的經濟和人口大省,以41781.49億GDP榮獲全國第九。
再進一步挖掘的話,可以發現,湖南4萬億GDP背後還有一個重大功臣——「工程機械業」。
2020年湖南工程機械規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達2524億元,佔全國工程機械產業總量的27%,總量規模連續11年居全國首位。
各種網紅標簽之後,硬核湖南也該亮個相了。
01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有多強?
如果例數湖南工程機械巨頭,那中聯重科必須佔有一席之地。
2020年,中聯重科的營收達到651.09億元,對比同年各省市GDP數據, 2.6個中聯重科就可以撐起一個西藏自治區的GDP。
然而, 如今的600億巨頭的起家故事開始於50萬的借款。
中聯重科的前身是前身是長機械建設研究院,1992年,在經歷了1985年國家 科技 體制改革之後,長沙機械建設研究所院的科研經費被削減至原來的1/3,如何活下去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
「國家提出要搞科工貿一體化,我們決定成立公司」時任院長詹純新表示,「我和7名同事就靠著借來的50萬白手起家。」中聯重科就這樣誕生了。
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
200平米的小作坊、扳手、螺絲刀……當時的中聯重科除了人才一無所有。
而對於技術密集型的工程機械產業來說,有人才就會有一切。在當時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全國遍地是工地的機遇下,中聯重科憑借一台「混凝土輸送泵」贏得市場。
從1994年營業額500萬到如今的651億,隨著公司上市,廠房從從200平到現在國內十四大園區,全球50多個常駐機構……29年時間,詹純新帶著中聯重科打造了一個傳奇。
2021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榜單上,中聯重科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三。
而湖南的工程機械大廠不止中聯重科這一個, 榜單上,三一重工、鐵建重工、三河智能這三個湖南工程機械製造商表現也十分亮眼,分別位居榜單的第3、30、32位, 其中鐵建重工作為我國最大的專業化設備製造商,營業利潤位居全球第一。
縱觀整個榜單, 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top 5 中,湖南長沙占據兩席,全球top 50中,湖南長沙企業坐擁中國的4/11,且這4個公司的銷售額達到榜上中國企業的54.2%。
這一榜單上,湖南扛起了中國工程機械製造的半壁江山,而「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實力遠不止此:
首先,規模大。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鏈上,不僅有三一重工等4家龍頭企業「頂天立地」,還有600多家主機製造及配套企業「鋪天蓋地」,其中僅三一重工在長株潭地區的供應鏈企業就有近500家。
湖南省國家級產業園區分布圖
遍地的工程機械製造商,讓湖南在工程機械領域不僅產量規模大,而且產品種類多:
一方面,龐大的產業集群,源源不斷地向全國、全球輸送各種工程機械。2020年,長沙市挖掘機產量10.6萬台、混凝土機械產量6.6萬台、工業機器人產量4505套,簡單說, 中國每生產4台挖掘機,就有一台出自長沙。
另一方面,依託龐大的產業集群,湖南工程機械軍團形成了12個大類、100多個小類、近500個型號規格的工程機械產品,涵蓋了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的70%。
其次,效益好。
企查查數據,目前我國共有618.9萬家工程機械相關企業,其中山東以72萬家企業排名第一,江蘇、廣東分列二、三位。而湖南僅有15.7萬家企業。
然而,工程企業數量排名全國15的湖南,2020年卻實現了產業規模2524億元,營業收入佔全國總量的27%。
簡單說,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用2.5%的數量撐起來全行業33%的體量, 而這個總量規模的冠軍席,湖南連坐11年。
最後,品牌靚:
工程機械作為大型裝備製造產業的核心,被稱為「大國重器」。目前,全球工程機械產業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歐和東亞,而湖南長沙就是世界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之一。
而湖南長沙這塊招牌早就走向了國際:
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爆炸,發生核泄漏事故。日本政府請求三一重工支援一台62米的混凝土泵車,對1號機組注水降溫;
2021年4月,卡達首都多哈,2022卡達世界盃主 體育 場——盧塞爾 體育 場封頂施工現場,8台來自中聯重科的超高大噸位塔式起重機在66米高空中,將重達2300噸的主索網在空中與鋼結構銷接;
莫斯科地鐵工地,鐵建重工的大型盾構機如「鑽地巨龍」般加速掘進;山河智能,樁工機械和挖掘機械走進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左到右為: ① 中國三一重工向日本支援62米泵車② 盧塞爾 體育 場上的中聯重科TC8039-25塔機③ 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項目首條隧道貫通
如果把每一台湖南造的工程機械標注為一個紅點,那麼,打開世界地圖,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被數萬個紅點點亮。
中聯重科全球分布圖:海外機構分布於80多個國家,產品出口海外近100個國家
那麼,實力如此之強的工程機械產業是如何形成的呢?
02 關上一扇門,打開三扇窗
發展工程機械產業,可以說湖南人信奉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實, 從地理因素上看,湖南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的可能性不大。
打開地圖,可以看到,湖南北臨長江、南靠南嶺,境內武陵山脈、雪峰山脈、羅霄山脈貫穿,以洞庭湖為匯聚點的湘江、資江、沅江、澧水遍布…… 一湖三山四水包圍之下,湖南人別說發展工業了,就是走出湖南,甚至從南部到北部都費勁。
史料記載,明清時期,想要去湖廣行省省會參加鄉試的湖南考生,尤其是南部,今郴州、永州等地的考生,至少需要提前兩三個月出發,運氣好的話,可以在農歷八月份准時參考。運氣不好的,只能在洞庭湖小船上,被洶涌的波濤裹挾著餵了魚蝦。
湖南省地形圖
那麼湖南人是如何做到,從走不出省到工程機械產業遍布全球的呢?
上天是公平的,在為湖南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打開了三扇窗,而這也恰恰奠基了湖南的工業基礎:
首當其沖的是豐富的礦產資源。
要知道,工程機械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材料行業、電機和零部件製造業,如工程機械用鋼材、內燃機、液壓系統、軸承等。而這些原材料在工程機械企業的總成本達到九成以上,wind數據顯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原材料成本佔比分別為90.78%、95.28%。
而湖南恰巧就是我國礦產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截至2020年底,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湖南的石煤、鉍、銻、等8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位, 全省采礦權3564個……豐富的礦產及其衍生的資源性企業也為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助一臂之力。
在三一重工曝光的2016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湖南華菱湘潭鋼鐵公司為第五大供應商,主要為其提供鋼鐵、板材等原材料。
簡單說, 在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原材料供應不成問題。
然而,縱使礦產資源豐富,所謂「有米可炊」,但是,封閉的情況下,無人知曉、無人來炊也白瞎,那麼,人和工廠從哪裡來呢?
總結起來,有兩個大的事件。
一是,太平天國時期,湘軍贏得了戰爭、名望以及大量財產。
戰勝返鄉的湘軍,不僅打破了地理的限制,向全國證明了湖南的強勢存在;而且利用戰勝獲得的錢財,一方面在湖南廣修學堂、興辦教育,培育了大批人才,增強政治朝堂上的湖南聲音,另一方面,興辦了大批近代工廠,可謂是為湖南留下了工業火種。
二是,清末時期,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粵漢鐵路的修建。
彼時,清政府想要修一條從湖北武昌到廣州的鐵路,然而,從湖北到廣州有兩條路線選擇,穿過湖南或者江西。
「要致富先修路」這一亘古不變的真理無人不知,湖南在湘軍戰勝的底氣以及譚嗣同等知識分子的爭取下獲勝。
1936年,修了近40年的粵漢鐵路全線通車。而這期間,湖南早就乘著東風迅速發展:
長沙經濟交匯點的地位愈加突出,批發商從京津、滬漢、江浙等地區采購的工業品及外國商品,通過鐵路運抵長沙,同時長沙地區農副產品不斷輸出;
株洲,從1898年的一個小集鎮搖身一變成為頗有名氣的工商業城市,煤、瓷器、鞭炮、穀米等大宗商品紛紛集聚,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車拉來的城市」;
郴州,商貿進一步發展,成為附近地區近600萬人口的食鹽和日用工業品的中轉站,私營 汽車 運輸業、鐵路運輸代辦業、代收土產品的信託業等古代物流業也快速發展;
……
整個湖南,親身實踐了交通對城市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直到今天,湖南依舊信奉這一真理。湖南出品的鋼鐵巨人修建起這些縱橫交錯的交通干線,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動力血脈,同時,再源源不斷地將自己輸送出去。
湖南省「十四五」綜合運輸大通道布局示意圖
以湘軍 吃得苦,霸得蠻,捨得死 為代表的湖湘精神下,資源、交通搭台,而唱好「工程機械產業獨步天下」這台戲,還需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張王炸配合。
03 產業、市場、人才全面起勢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先看地利——引得大批工廠入駐,激活未來發展潛力。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以前湖南人走不出的山水困局反倒成了眾多工廠入駐的重要因素。
戰時,多山的湖南成為了天然的躲避大後方,對礦產需求大的工廠和兵工廠紛紛在湖南建廠。
不完全統計,民國期間,湖南共有3個省營廠和50多個私營機器廠,而經過抗日戰爭初期,1943年,全省共有大小機器廠714家,員工近3萬人。
如果說湘軍戰勝時期興建的一批近代工業留下火種,那麼,戰時入駐的大大小小的機器廠則點燃了湖南工業的星星之火,如今的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早已成燎原之勢。
這背後,另一「地利」優勢不容忽略,即長株潭三角發展的潛力。
雖然不如長三角,珠三角盛名在外,但長株潭三角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集群。
翻開2020年長株潭三角的答卷,三市GDP合計17591.42億元,約占湖南省GDP的42.1%,稍高於武漢市2020年15616.1億元的規模。
為什麼要和武漢市比呢?
歷史 上,同屬湖廣行省的湖南始終被地理、交通以及工業發展更為先進的湖北壓一頭,比如湖南考生需要跋山涉水前往武昌考試,又比如,為了修建粵漢鐵路興建的大批工廠都落地在武昌……明明同屬一個行省,湖南反倒像抱養的。
而如今, 長沙、株洲和湘潭,這三個單拎出來已經很能打的城市,在地理位置及交通的有利條件下,城市群同城化發展蓄勢待發。 可以說,一百年後三劍合璧的長株潭與武漢比起來已經穩壓一頭。
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核心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要長株潭三市位於湘江中下游,兩兩相距不過30~40公里,內聯外暢的交通網路下,從長沙坐高鐵到株洲15分鍾,到湘潭11分鍾。
更誇張的是,在長株潭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發展下,湘潭市民有望明年底在「家門口」乘坐長沙地鐵。
抱團發展,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還愁不能更上一層樓?
再看天時——鑄就工程機械產業根基,獲得廣闊發展市場。
不怕對手是學霸,就怕學霸開外掛,株洲市就是這樣一個可怕的產業學霸。
建國初期,在當時國際環境影響下,國家將眾多工業向西南遷移,在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援助下,株洲成為了我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
除此之外,湖南其他城市也分別承接不同機械產業,如1963年,上海工程機械廠(後來的浦沅機械廠)遷至常德。
眾多優勢工業的轉移,使得湖南具備了良好的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基因,贏在了起跑線上。
但是,強者也需用武之力,說白了,就是市場。而湖南恰好也趕上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鐵路、公路、住房建設加快,為湖南的工程機械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
以交通為例,1978年,我國公路、鐵路運營里程分別為89萬、5.2萬公里,2020年末,這兩個數字分別增長至519.8萬、14.6萬公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下,可以說, 占據全國70% 工程機械市場的湖南修了大半個中國。
如果非有人杠,我國房、路都修得很多了——常住人口城鎮率63.89%、百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速鐵路覆蓋率95% 、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蓋率98% ……
那麼也請放心,國際上對於技術含量高的新型施工設備需求還在增加,湖南的挖掘機們根本不愁賣的!
最後看人和——人強、人多、人還「狠」,注入產業活力。
工程機械產業說到底還算一項技術密集型產業,那麼人,以及人所擁有的技術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湖南的工程機械人又強又多還「狠」!
人強,從「國家隊」起步。
說起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繞不開的就是1978年遷至長沙的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建築機械研究所(後更名為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
國家隊給湖南帶來了一大批工程機械業的專家、科研人員,以及大量技術和科研支持。
1978年,國家 科技 體制改革,研究所科研經費削減2/3,為了活下去的研究所被迫轉讓圖紙專利。這一賣或許是研究所的禍,但是反倒讓近170多家企業乘著研究所的技術飛速崛起,成為了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中堅力量。
研究所的先輩們培育了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強壯的根基,而要想讓這棵大樹長得越來越好,後續的人才補給不可或缺。
湖南既有高端人才的底蘊,又有源源不斷新生力量的加入。
首先,湖南高校雲集且實力雄厚,據教育部2019年數據,湖南省共有大學125所,位居全國第七,同時,境內擁有中南大學、國防 科技 大學、湖南大學3所985,985高校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同時,包含湖師大在內的4所211;
其次,湖南擁有湘鄉鋁廠科研所、化學工業部湘東化工機械廠研究所、核工業第六研究所等眾多國家級研究所。
在成為王者的路上, 湖南工程機械人還擁有「不服輸、敢拼搏」的奮斗精神,這股拼搏到了「狠」的地步。
山河智能創始人何清華和員工在參觀了德國慕尼黑工程機械寶馬展後,看到整個中國軍團的展位氣勢還不如韓國一家企業時,深受刺激。
隨後,鉚足了勁兒干,如今成為全球排名32位的製造商,產品出口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與地區。
三一重工在面對挖掘機關鍵零部件「液壓件」卡脖子問題時,拒絕國外企業的不平等協議。在杭州秘密成立力龍液壓公司、員工不穿三一工裝、廠房不打三一標志……卧薪嘗膽,十年磨一劍,2018年,三一30%的挖掘機裝上了自主液壓件。
從產業根基到市場機遇,再到人才實力,湖南不成為工程機械產業王者都難。
04 城市強大在工業
最近幾年,網紅城市層出不窮。
不可否認,網紅城市的樹立為城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流量與潛力,但是,「衣食住行樂」之外,一個城市發展的硬實力底色也應該被看到。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城市實力的「硬核」。
我們看到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突破 科技 卡脖子難題,展示硬核技術創新裂變的中國速度;
西安航空航天,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實現了築夢天宮的強國雄心;
網路時代從不怕缺少一時的網紅,但地域經濟的硬核工業實力才是一個大國的崛起與興盛所能依仗的核心所在。
-END-
⑷ 湘潭主要優勢產業有哪些/
湘潭系湖南省的一個老工業城市,曾有冶金業、機電業、化工業及紡織業四大支柱產業在全省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近幾年來,由於湘潭市委、市政府積極運用「民營經濟」、「全球經濟」、 「政府服務經濟」的新理念,實施「強工富市」戰略,加大招商引資、企業改制、建設工業園區力度,挖掘、利用各種工業資源,湘潭市工業形成了新的優勢產業。這些優勢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帶動作用明顯,市場前景看好,在全省同行業中優勢突出。
一、湘潭市七大優勢工業產業的發展概況
(一)七大優勢產業在整個工業中優勢突出。經濟普查資料顯示,在2004年湘潭市485家規模工業企業(按最小法人原則統計)中的冶金業、機電業(即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化工業、化纖紡織業、農產品加工業(主要包括屠宰及肉類加工、檳榔加工、竹製品加工)、皮革業及煤炭采選與煉焦業等七大優勢產業(軍工支柱產業未列入)共有企業177家,總產值為207.53億元,占湘潭市規模工業總產值(295億元)的70.3%。其中大龍頭產業是鋼鐵業,其總產值為125.7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2.6%。
(二)七大優勢產業的企業具有集中性,部分已形成了生產基地。如:化工業主要集中在湘潭的湘江下游區新材料工業園內。屠宰與肉類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岳塘區和韶山市。竹製品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雨湖區和湘潭縣。皮革鞣製企業有22家集中在湘鄉市,湘鄉市已經建成了皮革工業園區。化纖紡織業企業集中在岳塘區范圍。煤炭采選及煉焦企業高度集中在湘潭縣的譚家山鎮。
(三)近十年發展起來的「年輕」企業占絕大多數。在七大優勢產業共177家規模工業企業中,1994年以後建立和改制新組建的企業有143家,佔80.8%。
二、湘潭市七大優勢工業產業的發展特點
(一)從經濟主體結構變化來看,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壯大,公有制經濟比重明顯下降。除冶金業、機電業存在部分公有(國有控股)企業,其它產業的企業基本上是非公有制經濟。
(二)從經濟總量來看,仍然是公有制經濟的為主。在七大優勢產業207.53億元的總產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產值為163.57億元,佔78.8%。
(三)從優勢產業變化來看,以鋼鐵業龍頭的冶金業越來越大,機電業不斷創新發展,皮革業、檳榔業、肉類加工業等新產業勢頭強勁。
(四)外向度提高。全市規模工業企業有出口業務的68家,其中42家企業在優勢產業之列。湘潭市七大優勢產業外向度提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七大優勢產業中規模工業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上升。2004年全市規模工業中七大優勢產業實現出口交貨值34.35億元,占銷售產值的16.8%,比2003年提高8.4個百分點。二是表現在七大優勢產業的主要工業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全市的七大優勢產業工業產品的出口額從2000年的6.13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34.35億元,增長4.6倍。其中,冶金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達到24.96億元,外銷率達到20%;化工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達到4.22億元,外銷率達到20.8%;肉類加工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為1.69億元,外銷率達到40.6%;皮革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為1.95億元,外銷率達到30.1%;主要出口產品有粗鋼、鋼材、電機、鐵合金、氟化鹽、皮革、凍豬肉、有機顏料、農葯等。
(五)綜合經濟效益逐年提升。2004年,七大優勢產業實現利潤15.7億元,佔全市所有規模工業利潤總額的81.4%,提供的地方稅收佔全市財政收入50%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工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體系測算,2004年,由於七大優勢產業良好效益的支撐,以致湘潭市規模工業經濟效益指數達到145.58%,比2000年上升69.08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上升15個百分點以上。
湘潭市工業中七大優勢產業也有「軟肋」之處:一是大中型企業不多,上市公司很少。所列七大優勢產業177家企業中,規模上大中型的只有9家,上市公司不足2家。二是化纖紡織業、化工業增加值率較低,其2004年增加值率分別為19%和24.9%。三是目前優勢工業產業中生產消費品的不多,生產煙、酒、計算機、摩托、高中檔轎車、品牌鮮奶、裝飾材料以及高檔家用電器等消費熱點性商品的企業幾乎為零。四是高能耗低科技。全省平均萬元產值的能耗為1.32噸標煤,而湘潭的為2.39噸標煤;全省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比例為13.4%,而湘潭的為10.1%。
三、進一步發展壯大優勢產業的對策建議
所列的七大優勢產業大多已是湘潭市的重要支柱產業(湘潭支柱工業產業還有軍品製造等),有三個是市場競爭力較強、利潤空間較大、發展前景看好的新發展起來的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湘潭優勢產業對於擴大出口、增加就業、促進湘潭實現跨越發展、提升湘潭國內、國際知名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促使湘潭工業中的優勢產業優先發展,系湘潭市抓經濟、實現工業化工作中的重點,是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的重點。在全省、全國推進工業化進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正在形成的時候,怎樣使湘潭市工業中的優勢產業揚長避短,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因此,從湘潭工業的不足等有關角度提出如下建議:
1、政府應大力支持、促使優勢產業企業打造品牌,支持有品牌的企業做大做強。品牌是質量,品牌是一種誠信,品牌是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馳名商標」、「名牌產品」等企業品牌是企業走向全國市場和國際市場閃亮的名片。湘潭工業的最大不足就是品牌建設還不夠,尤其是社會消費品方面。因此,政府應為工業企業打造品牌、樹立形象而不懈努力,為有品牌的 工業企業做大做強而不懈努力。政府應著力在品牌工業上做好招商引資(外資、內資、國資)和組織技改的這兩篇創意文章,應大力支持企業上市,增強企業融資擴張能力,增育優勢產業中新龍頭企業。
2、政府應與優勢產業中骨幹企業實行聯動,讓大企業在工業園區里增足擴能,在同產業及相關產業中打造成牢靠的產業鏈。大中型企業可以通過與小企業的合作達到產能延伸、降低成本、做大做強目的,小企業可以通過與大、中型企業「攀親」,享用技術資源、信息資源和產品銷路(生產大、中型企業的上游產品、下游產品)。工業園區是現在發展新工業企業的有效途徑。為充分利用資源,政府應在建造工業園區方面唱好主角,讓政府的才能和財力與企業家的才能和財力形成合力,讓大企業和小企業和諧發展,共存共榮。
3、政府應掌握消費熱點,引導、扶持生產熱點性社會消費品的企業建立、壯大。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的最主要的動力,消費熱點就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應對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遠山乳業公司、恆盾竹製品公司等企業予以重點扶持。
4、政府應研製一個化工業、皮革業發展的特殊的計劃與模式。化工業是湘潭市的老支柱產業之一,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企業主已在改制中新陳代謝,目前產業又充滿生機。皮革鞣製加工業是湘潭市湘鄉新形成的優勢產業,前景看好,但也有環境污染問題。怎麼發展這兩個特殊產業呢?在「既要發展、又要環境」的原則下,政府有必要採用「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有利發展」的剛性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與服務。
5、政府應打造出公平、和諧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在這方面筆者有點點見解:政府在對企業實施優惠扶持政策時,應使企業在規范管理、依法交納稅費的前提下,享受的優惠主要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政府應加強軟環境治理,盡量減少企業不應有支出和損失。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相對競爭對手而言,湘潭企業少一點負擔和生產經營成本,就多一點競爭力;反過來,多一點負擔和生產經營成本(如過路過橋費較多),也許在經濟收縮時期就成為了企業的致命因素。政府在扶持優勢產業中的小企業和個體戶時,也應注重規范管理,打擊假冒偽劣,維護優勢產業品牌形象。
⑸ 湖南的什麼產業最發達
現在湖南的文化產業最發達。
湖南以「文化+」理念為統領,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金融、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文化產業不斷釋放,文化產業進一步做優做強。
1、湖南的廣播電視業一直在全國具有標桿意義。
2、湖南出版素有「出版湘軍」之稱,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連續10屆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始終占據國內出版業領先位置。
3、湖南的動漫產量曾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藍貓、虹貓、山貓這「三隻貓」享譽業界。
4、湖南的演藝業曾開啟都市演藝之先河,長沙的歌廳文化成為湖南的一張名片。
5、湖南在打造文化旅遊中心和休閑度假基地、民間工藝獨放異彩等方面,進行品質跨越。
湖南的目標要在以社會效益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文化產業帶動、支撐文化事業的發展,打造出具有「湖湘氣派」的「文化湘軍」。
⑹ 全國樓市資訊>上半年湖南樓市全線飄紅 下半年走勢會怎樣 上半年湖南樓
當前,湖南工業運行面臨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自身結構深入調整、環境資源約束增強等多重壓 力,強力推動快速增長的外延式發展方式漸行漸遠,而以搶占發展制高點的內涵式增長要求更顯迫切。在此背景下,上半年全省工業增長速度明顯回落,產業發展格 局出現顯著變化。展望下半年,雖然近期部分先行指標有所改善,運行預期有企穩跡象,但由於工業結構調整與新的投資消費格局形成良好平衡互動關系將是一個漸 進的過程,改革紅利也需要逐步累積釋放,工業發展面臨的內外壓力在短期內難以根本化解,預期下半年工業運行的下行壓力很大,但也不排除在四季度略有回升的 可能。
一、上半年湖南省工業經濟運行總體情況
上半年,湖南省工業生產、效益等增速持續回落,相關經濟指標走勢疲軟,工業運行的下行壓力持續較大。
(一)工業生產基本平穩,但增幅持續回落。上半年, 湖南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低0.6個百分點,且在1—2月12.1%的基礎上逐月回落;增幅 比一季度回落了0.8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了0.4個百分點。從各月度增速看,2—6月各月增速分別為14.7%、11.4%、11.2%、 10.3%和8.2%,除2月份因農歷春節等因素影響增速較高外,其他月份延續了上年四季度以來的下行走勢,增速均低於去年12月份的水平,其中6月份增 速跌破兩位數。
從2000年以來的歷史數據看,2003—2011年呈高位運行態勢,全省規模工業增加 值增速均處在18%以上;其餘年份中,除2013年及今年上半年在11%左右運行外,其他年份增速處在13.8—16.1%之間。目前,全省上半年規模工 業增加值增速為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走勢上,「十二五」以來的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下行,增幅由2010年的23.4%逐步回落至當前的 11.0%,下滑幅度超過五成。
(二)企業利潤總體保持增長,但盈利水平持續下滑。今 年前5個月,全省規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504.60億元,同比增長4.0%,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從橫向比較看,利潤增速比全 國平均水平低5.8個百分點,排全國各省(區、市)第17位。今年以來的走勢,1—2月、1—3月、1—4月和1—5月,全省規模工業利潤增速分別為 17.9%、10.2%、6.7%和4.0%,下滑趨勢明顯。企業利潤雖然保持了一定增長,但盈利水平持續下滑。1—5月,全省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 率為4.31%,比1—4月、一季度和1—2月分別低0.17個、0.29個和0.37個百分點。
(三)相關經濟指標走勢比較疲軟。從工業用電量看, 上半年全省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5.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3個百分點,比年初回落5.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低2.2個百分點。工業用電增幅下滑,既 有工業生產增速下滑因素的影響,也是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高耗能產業發展減緩的結果。從稅收看,全省工業增值稅一季度增長1.9%,二季度後出現持續減 收,上半年為同比減少2.4%,自20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工業稅減收,雖有稅收政策改革下結構性減稅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工業生產增長減緩、產品價 格持續低迷等因素導致的稅源萎縮。
二、工業經濟整體調整發展,行業經濟運行態勢分化明顯
(一)骨幹優勢行業運行低迷。以工程機械為主的專用 設備製造業是湖南工業的骨幹優勢行業,其產業規模、集聚水平、技術實力及品牌效應等均位居全國前列。2006—2011年,規模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高速發 展,增加值增幅均在37%以上,但隨著宏觀經濟條件和市場環境的改變,2012年開始出現生產減速,行業發展趨向低迷,今年更是進一步下滑,上半年該行業 增加值同比下降3.7%,行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由高峰期的近10%下滑至目前7%左右的水平,對規模工業的增長貢獻率由高峰期的近20%下滑至 -2.5%。
(二)傳統優勢行業增長有快有慢。一是煙草製品業增長較快。上半年,全省規模工業煙草製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6%,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1.5%,僅次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二是食 品、建材、有色工業平穩增長。上半年,在生活消費需求平穩增長,以及投資需求適度增長的拉動下,規模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 11.6%和8.3%,拉動規模工業增長0.8個和0.3個百分點,貢獻率分別為6.6%和1.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4.9%,拉動增長1.0個 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4.1%,拉動增長1.2個百分點。三是石化、冶金工業低速增長。上半年,受 骨幹企業生產線大檢修影響,石化工業運行整體比較低迷。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同比減少5.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 12.4%。在產能總體過剩以及自身產品結構沒有根本性改善現狀下,冶金工業低水平增長。上半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5.6%,拉動規模 工業增長0.3個百分點,這一增長水平還是在同期低基數基礎上實現的,行業骨幹企業面臨的困難仍然非常突出。
(三)新興培育發展行業持續較快增長。作為當前市場消費熱點和全省產業政策扶持重點,電子信息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以及醫葯製造業在去年發展迅猛的基礎上,今年以來的表現仍然比較搶眼,且仍將是下階段湖南工業增長的重要支撐點。一是電 子工業增長比較強勁。上半年,規模工業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近30%,是全省發展最快的工業領域之一,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 30.3%,對規模工業的增長貢獻率為14.0%,是貢獻率最高的行業。藍思科技、介面光電、全創科技等企業,生產增幅均在30%以上,有力地支撐了行業 增長。二是汽車、醫葯行業較快增長。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2%,拉動規模工業增長0.5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 4.2%。主要企業中,廣汽三菱、廣汽菲亞特、比亞迪汽車、株洲北汽、博世汽車等均實現快速增長,有力地帶動了行業發展。醫葯製造業增長19.2%,拉動 規模工業增長0.4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3.7%。主要企業中,千金葯業、九芝堂、湖南爾康、迪諾制葯等均保持較快增長,發展勢頭較好。
(四)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回升。前幾年,在鐵路建設投 資的高速增長拉動下,湖南以軌道交通為主的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加快發展,成為了湖南工業的特色優勢行業。然而,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 速的減緩,特別是鐵路建設的降溫,軌道交通業也隨之降溫。但今年以來,在市場逐步調整下以及政策上的變化,軌道交通設備製造發展明顯轉暖。上半年,全省規 模工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3%,拉動全省規模工業增長0.3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3.1%。目前,骨幹企業 南車株機、南車時代等訂單充足、生產旺盛,預期該行業下半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並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加快發展。
三、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宏觀經濟整體趨緊,市場需求增長不足。隨著我 國經濟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以及世界經濟總體表現欠佳導致的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我國經濟發展受約束增加,逐步從高速發展階段向中速發展階段轉變,上半 年全國GDP同比增長7.4%,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為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增幅水平。宏觀經濟整體趨緊,市場需求增長不足,突出表現在:一是投 資增幅持續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明顯。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7.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 期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名義增長14.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6.4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幅 度更大。上半年,湖南的固定資產投資及房地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1.2%和17.0%,增幅走勢與全國相近。由於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下 滑,以投資、資源型行業為主的湖南工業受到的沖擊十分明顯。二是工業品價格持續低迷,訂單增長乏力。上半年,全省工業 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為99.60%,連續26個月在100以下運行,市場需求不足的局面持續未現改觀。二季度全省工業企業景氣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 19.3%的企業訂單低於正常水平,比一季度和上年四季度分別高1.5個和2.5個百分點。
(二)企業運營難度持續增大,生產積極性受挫。在資 金方面,據二季度工業企業景氣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27.6%的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比一季度提高2.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資金面及融資情況調查結果顯示, 被調查企業前4個月實際完成融資1227.41億元,仍缺口220.45億元。從回款情況看,1—5月全省規模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478.98億元,增幅 達20.1%,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11.9個百分點;其中大型企業應收賬款1421.20億元,增幅達21.9%,應收賬款平均回款期明顯拉長。在效益 方面,1—5月,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2%,增速呈持續回落走勢,為近幾年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在財務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水、電、氣等價格攀升 影響下,企業成本上升壓力依然很大。1—5月,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增長11.2%,比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高3個百分點。在收入增長放緩,而成本仍保持較快 增長擠壓下,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持續下滑,企業盈利水平下降,企業擴大生產的積極性受挫,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上半年,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雖然增 長17.0%,但增幅低於全部固定資產投資4.2個百分點,同比回落9.3個百分點。二季度工業企業景氣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2.8%的企業三季度投 資計劃增長,比重為近10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上半年工業企業產能平均利用率僅為72.7%,比一季度和上年四季度分別低1.6個和1.3個百分點。
(三)產業結構難以適應轉型需要,主導行業增長持續下滑。在 近年經濟轉型過程中,市場消費及需求逐步轉型,汽車、智能電子等終端消費產品備受青睞,住房及上游資源型產品需求降溫,而湖南工業轉型步伐較慢,投資主導 型工業、資源型工業的比重較高,產業結構難以適應當前的經濟結構和需求結構,部分主導行業運行持續低迷,成為了工業下行的重要原因。一是以 專用設備製造為代表的投資主導型行業下行勢頭進一步延續。近兩年多來,隨著投資減速、尤其是房地產業發展降溫,全省以工程機械為主的專用設備製造業,逐漸 由高速增長轉為低速增長,直至進入下行通道。今年上半年,這一勢頭進一步延續,行業增加值同比出現下降,且前5個月降幅逐月擴大,雖然6月份降幅有所收 窄,但仍下降了7.9%。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等骨幹企業生產出現負增長或基本持平。由於競爭十分激烈,需求透支嚴重,結合當前環境看,行業發展 的不利因素需要一段時期才能消化,預期下階段該行業仍將在低位運行。同時,該行業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集聚及擴散效應強,行業運行低迷對關聯行業及配套企業 帶來了較大的增長壓力。二是以冶金、採掘等為代表的資源型行業生產增幅持續下滑。上半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生 產增幅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五成,其中6月份增幅為-2.9%,比3月份下滑了15.6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雖然累計增長14.1%,但從走 勢看,其月度增幅已由年初2月份的28.5%下滑至6月份的6.0%,下滑超過20個百分點;相關採掘業生產增幅也持續下滑。骨幹企業中,湘鋼和漣鋼生產 略有增長,衡陽鋼管和冷水江鋼鐵等企業生產則出現負增長;株洲冶煉、水口山有色、辰州礦業和創元鋁業等有色行業骨幹企業生產均不理想。另外,造紙和紙製品 業生產增幅也持續下滑,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生產規模則明顯萎縮。
(四)部分優勢行業和新興行業近期生產增幅明顯下滑。6 月份,規模工業煙草製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幅分別為-6.0%和17.6%,比5月份分別低54.2個和16.4個百分點,兩個行 業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合計為7.5%,比上月回落近40個百分點,成為6月份全省工業增速加快下行的主要因素。湖南煙草產業憑借規模和品牌優勢,近幾年 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6月份行業生產下滑,表面上受生產計劃調控影響,根本影響因素是市場容量日趨飽和、競爭激烈所致;而作為近兩年重要增長支撐點的電子 信息工業生產增幅下滑,則是由於重點企業衡陽勝添(富士康)經營定位轉向於研發和創建自主品牌,造成代工產品和訂單大幅下降所致。需注意的是,計算機通信 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雖然總體保持了較快增長(上半年累計增長了30.3%),但增幅在總體上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四、下半年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走勢展望及建議
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下階段全省工業運行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首先,從相關景氣 指標看,一方面,雖然近期全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有所回升(6月份為51.0%),但總體景氣程度仍然不高,其中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 均在50%的榮枯線以下,同時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在6月份出現回落。另一方面,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低迷,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漲少跌多。其次, 從改革紅利看,政策效應釋放將是一個溫和的過程。當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主要方式是「微刺激」,強調調控的針對性和精準性,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 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在工業運行的外部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政策紅利必將經歷一個逐步積累和緩慢釋放的過程。再次,從統計 技術層面看,上年1—4季度,規模工業增加值各季度的增速分別為10.6%、10.1%、13.1%和12.3%,其下半年兩個季度增幅均要顯著高於上半 年,尤其是三季度的提升幅度十分明顯,可見今年下半年工業增長將面臨較高的基數影響。因此,綜合相關先行指標和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走向分析,並結合考慮 上年同期基數影響,預期在現有產業結構條件下,下半年湖南工業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將進一步增大,企穩回升的難度較大。但如果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投資能夠 更有效更快速地增長,四季度工業生產增速也有可能在三季度的基礎上略有回升。針對當前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努力保持投資適度增長。今年以來工業運行低迷,很大程度是因為有效需求不足所導致,從當前面臨的客觀環境和所處發展階段看,促進下階段工業平穩運行,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還是要確保投資的適度增長。一是著重抓好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民生項目投資建設。「微刺激」不等於不刺激,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民生項目既是投資的薄弱環節,也是投資政策導向的重點領域。重點抓好公共交通、新型城鎮化、能源及原材料、農產品加工等基礎性項目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做好投資服務。二是切實抓好工業項目尤其是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抓好在建工業項目建設,盡快實現建成達產,為下階段工業增長提供新增長點。重點抓好汽車整車、汽車板材、集成電路、節能環保、新材料以及家用電器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建設。三是繼續加大引資力度,爭取政策扶持。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重點及目標,完善引資平台,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搶抓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機遇,依託兩型社會建設契機,努力爭取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產業轉型示範性項目。四是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快投融資機制體制改革步伐,進一步探索與完善投融資模式,推動土地制度改革,確保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周邊產業配套,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
(二)深化工業結構調整升級。上半年,與全國工業緩中趨穩的運行態勢不同,湖南工業呈現出持續下行走勢,從深層次原因看,這主要由於湖南工業對投資及資源型產業依賴較重,而消費性工業比重偏低所致,因此加快結構調整升級步伐仍是確保工業持續平穩運行的重點。一是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支撐點。進一步完善和出台產業扶持政策,重點打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製造、節能環保、有色精深加工、醫葯製造等新興產業支撐點。二是引 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緊扣市場熱點及趨勢,推動鋼鐵、有色、食品、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生產適銷對路、發展看好的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大技 術改造力度,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產業,提升裝備水平,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升級換代,提升企業經濟效 益和社會效益。三是切實淘汰低端落後產能。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湖南產業特點,重點加大對小鋼鐵、平板玻璃、焦炭、鐵合金、電石、鉛鋅冶煉以及水泥等行業低端落後產能的淘汰力度,同時完善相關補償機制及政策,確保落後產能淘汰工作平穩有序。四是加大企業兼並重組力度。客觀認識湖南工業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關聯鬆散、綜合競爭力不強這一現狀,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步伐,運用市場手段推動有色、食品、醫葯、化工、機械、冶金等行業企業兼並重組,努力做大產業集團和總部經濟。
(三)加快推動工業創新發展。創新既是湖南工業保持 平穩增長的動力,也是湖南工業重樹競爭力的關鍵,推動工業創新發展,有利於化解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需求矛盾、供給矛盾和結構矛盾。加快推動湖南工業創新發 展,應立足更高起點,打造全方位的工業創新體系,將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以及創新意識等進行系統集成,全面深化各創新領域和各創新環 節。技術創新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為重點突破口,攻克一批重大工業技術專項,並加快技術產業化步伐,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產品創新要圍繞消費 需求及趨勢做文章,大力開發新產品,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在管理創新和創新意識方面,要大力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設,創新管理方式, 尤其要加強資金、成本、人力、物流、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管理創新;充分注重和鼓勵企業家創新意識培養,在企業推動全員創新、全流程創新。在支撐因素上,推動 工業創新發展要重點抓好創新研發投入和創新環境建設。當前,湖南工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還很低,科研經費保障方面仍是「軟肋」。提升工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 要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為主,以政府專項研發經費資助為輔,雙管齊下,協同推動。在創新環境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全省工業產學研一體化平台,加大產業 孵化基地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加大對科研項目、高尖技術人才的扶持,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確保科研項目及人才進得來、留得住;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 護,加大對技術剽竊、技術仿製等的打擊力度,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和環境。
(四)切實優化工業發展環境。當前,工業企業還面臨 許多發展環境不優的問題,尤其在融資、市場秩序、政府幹預、項目審批、物流運輸、要素價格制定等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優化工業發展環境,應從以下方面著 力:切實規范資本運營,有效防範地方債務風險和非法集資風險集中爆發,維護金融秩序,減輕企業財務負擔;加強銀企業合作,運用各種融資渠道及方式,積極穩 妥協助工業企業解決資金緊張矛盾。深入開展生產環境和市場環境治理,規范市場參與者行為,嚴厲打擊仿冒制假、以次充好等非法競爭行為,加大公路「三亂」等 問題的治理,降低物流成本,建立良好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嚴格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健全工業重要資源 及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形成機制,清理廢除一批過時的不合理的審批許可權,切實減少政府幹預;繼續做好企業幫扶,加強產業對接合作,鞏固提升本地工業品市場佔有 率;進一步落實汽車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產業的扶持政策,確保政策扶持效果;努力爭取國家支持,尤其要爭取重大工業項目、兩型社會項目、基礎設施項 目等方面的支持;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加強工業技術及產業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⑺ 評論丨發揮工業「壓艙石」作用,穩住經濟發展大盤
龍貴智
近日,湖南省統計局公布數據:1—5月,全省規模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6760.42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利潤總額835.97億元,同比下降2.4%;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0%,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興則經濟強。當前,要穩住經濟發展大盤,就必須發揮好工業的「壓艙石」作用,要把建設「工業強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抓好抓實各項工作,持續穩住工業增長勢頭,促進工業經濟行穩致遠、提質增效。
吃下「定心丸」,堅定發展工業經濟的信心和定力不動搖。「信心比黃金更加重要。」2022年,面對疫情反復和經濟持續下行等外部因素綜合影響,全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這樣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1-5月,湖南全省規模工業同比增長12.3%,比一季度增長9.5%還高出2.8個百分點,呈現出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無比艱難,為此,我們要立足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這一重要預判,堅定工業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全面彰顯工業在穩住經濟發展大盤中的「壓艙石」作用。
下好政策「及時雨」,提振信心助工業企業快速復甦發展。要保住工業的良好增長勢頭關鍵在於穩企業,企業穩則產業興、經濟強。當前,全省已相繼出台穩住經濟發展大盤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這系列政策含金量高、覆蓋面廣,基本實現應出盡出,是企業復甦發展的「及時雨」。同時,為把各方面政策宣傳好、解釋好、落實好,在湖湘大地上深入開展萬名幹部聯萬企「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吹響了聯企幫扶沖鋒號。為此,各級各相關部門、各地區要堅決把此次活動組織好、開展好,堅決做到惠企政策盡知盡享、助企紓困有難必應、援企服務精益求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提振發展信心,不斷增強其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讓更多的工業企業快速恢復、發展壯大。
注入「強心針」,推動工業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突出招大引強,積極搶抓政策機遇,緊盯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等國家級產業集群,通過開展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湘商回歸等多種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一批領航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入湘發展。抓好產業項目建設,把准國家政策取向和投資方向,加大項目謀劃申報力度,確保更多的好項目、大項目進入國家投資的「籠子」,夯實工業發展基礎;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和質量安全的前提下,以釘釘子精神抓好項目建設,推動形成產業集群化和規模化。要及時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實現「老樹發新芽」,提高核心競爭力,讓「湖南製造」享譽海內外。
⑻ 湖南哪些產業過萬億
2015年湖南省裝備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91.6億元,成為湖南首個萬億產業。
2018年湖南省形成了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材料等3個萬億級產業
,電子信息、醫葯、機械等11個千億產業,其中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穩居全國第一。
⑼ 工業企業凈利潤率一般是多少
營業利潤率是指企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指標,反映了在考慮營業成本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通過經營獲取利潤的能力。
凈利潤率又稱銷售凈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後的利潤率,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率。
1、餐飲業凈利潤率一般為8-10%。
2、餐飲業「食材成本」為20%-30%(因此,我們抓平均食材成本為25%),餐飲營業稅為 5.65%,即:毛利率=營業額(100%)-食材成本(25%)-營業稅(5.65%)=69.35%;
以下例舉:仙蹤林,餐廳面積200平方米,裝修及設備投入約為100萬,租金50000元/ 月,租期為5年。月銷售營業額20萬元/月,人員配備10人。
3、「人事成本」考慮合理排班及人員配備,一般占營業額的18%,即=20萬*18%=36000 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