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中國不在清初的皇帝這么英明,也不發展資本主義以富國強兵
我想你首先要清楚康熙所處的歷史環境: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是1654-1722年,而在17世紀這個期間,世界上稱得上資本主義國家的只有在1640年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1689年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英國和更早一些的荷蘭。其他國家都是封建專制統治。可以舉兩個典型的例子,與中國康熙皇帝基本處於同一時代的是俄國的彼得大帝和法國的路易十四。當時的俄國和法國都是封建專制國家,而且他們都是出了名專制君主,雖然專制但他們在位期間都使本國強大起來。所以說康熙不顧世界形勢,不這個,不那個實際上是對他不切實際的要求…… 還有你提到康熙為什麼不鼓勵發展資本主義、不思想啟蒙、不科技興國,這些問題在我看來都是沒什麼道理的。中國當時發展不了資本主義並不是皇帝一個人的過錯,而是中國的客觀實際決定的。中國幾千年來就是封建的小農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這一經濟特徵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明顯,而且「重農抑商」思想從戰國以來就是中國主流的經濟政策,而且這些觀念也深入人心,比如當時在一些商品經濟發達,甚至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地區,大多數的富商也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根本不能擴大在生產。所以在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小農經濟和農本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要想靠一個皇帝的決策、鼓勵發展起來資本主義是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於所謂思想啟蒙和科技發展,你要知道歐洲的思想啟蒙,是在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200多年的鋪墊才出現的,也是在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這個經濟基礎之上,自下而上發動的,而中國我剛剛已經說過,不具備這樣的社會條件,而且請注意「自下而上」這個詞。所以你要求一個封建盛世的君主去「思想啟蒙(啟蒙思想主要是反神權和反王權)、發展資本主義」是沒道理的。 再來說說《尼布楚條約》,史學界一般認為《尼布楚條約》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邊界條約。至於你說「中國為什麼會讓步」,那不是因為康熙帝個人軟弱而是當時的客觀現實所迫。他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者,從他繼位開始就一直在平定國內各種反清勢力,戰火不斷,再加上強力裁撤三藩,這又是十幾年的戰爭,征服蒙古,滿蒙聯盟、平定北部噶爾丹叛亂……在此期間俄國又於1581年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張,1643年開始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遂與中國發生了邊界問題。而當時康乾帝曾在1685—1686,1686—1688年組織對俄國兩次自衛反擊戰,都取得了勝利,是俄國先提出要和談的。所以這是和近代那些不戰而退甚至「不敗而敗」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有本質區別的。 1686年冬,雅克薩停戰後,中俄兩國立即准備派使談判,劃分中俄東段邊界。當時的康熙帝不願大量用兵對外作戰,不主張單純用武力解決俄國入侵黑龍江流域的問題。因為清政府在和俄國長期交涉的過程中不但懂得,沒有強大的武裝,不建立鞏固的邊防,不經過激烈的戰爭,不可能勸說俄國放棄侵略,撤出中國領土;但同時,清政府也意識到,中俄兩國都是封建大國,不可能用軍事力量彼此壓服,只能通過和平談判,商定兩國都可以接受的邊界線,才能有邊境上的安定,才能保持長期的和平穩定。當時的沙俄雖然提出談判解決黑龍江流域問題,但並不想輕易放棄侵佔這一地區。1686年1月,沙皇決定派御前大臣費奧多爾·戈洛文出使中國,談判邊界問題。在發給戈洛文的訓令中指出:一、俄中兩國應力爭以黑龍江為界;如果中方不同意,則爭取以牛滿河(今俄羅斯聯邦境內布列亞河)、精奇里江(今俄羅斯聯邦境內結雅河)及其以西的黑龍江為界;如中方再不同意,則爭取以雅克薩為界,俄國人得在黑龍江、牛滿河、精奇 里江漁獵。二、如中方不接受上述劃界方案,則俄國使臣應爭取締結臨時停戰協定,然後做好准備,進行戰爭。同時又指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大使應不惜贈送任何禮物,向中國使臣行賄。這一訓令表明,當時俄國政府的基本方針是企圖通過外交談判取得黑龍江以北的全部或一部分中國領土;如果在會議桌上達不到目的,就准備再次訴諸武力,以求一逞。 但當時中國清政府對黑龍江流域的主權觀念極為明確。1688年,清朝康熙帝任命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為全權大臣,與俄使議界。康熙帝指出,俄羅斯占據的尼布楚是中國茂明安部游牧的地方,雅克薩是中國達斡爾族居住的土地。因此,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和通 此江的一河一溪,全是中國的領土,不可少棄之於俄羅斯。如果俄國同意這些,就和它劃定疆界,准許它通使貿易。否則,你等即還,不便與它議和。這個方針的基本點,就是要求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內的被沙俄侵佔的中國領土,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議定中俄邊界,並建立正常的外交和通商關系。 中俄兩國1689年在尼布楚進行會談。在此期間,俄國政府考慮了當時的形勢,感到堅持吞並黑龍江流域,必然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為了避免沖突,並爭取同中國達成貿易協定,打算在中國堅持收復黑龍江時,暫時放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沙皇於1689年初訓令戈洛文,讓他在中國堅持要俄國交出雅克薩時,毀掉那裡的城防,撤退俄國居民。但為了給俄國以後侵佔黑龍江流域留有餘地,讓戈洛文要求中國也不要在雅克薩設防。 清政府為了能夠早日和平解決黑龍江流域問題,更緊迫的是當時准噶爾部已經又開始進犯喀爾喀蒙古,並有和俄國勾結的威脅,所以為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以防兩面作戰,做出更大的讓步。1689年6 月,中國使臣索額圖去尼布楚會談前,上奏康熙帝,准備按原議,以尼布楚為界。康熙帝認為,以尼布楚為界,俄羅斯派使貿易都沒有棲托的地方,勢難相通。他指出,初議可以提出以尼布楚為界,如果俄使懇切要求尼布楚時,可以額爾古納河為界。這樣,中俄兩國的主張逐步接近,為尼布楚會談達成協議奠定了基礎。8月22日開始正式會談。會議一開始,俄方代表就提出兩國以黑龍江至海為界,左岸屬俄國,右岸屬中國,妄圖在談判桌上取得它用武力未能得到的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這一蠻橫無理的領土要求,當即被中方代表嚴詞拒絕。索額圖明確闡述了中國領有黑龍江的情況,提出兩國應以鄂嫩河、尼布楚一帶劃界。雙方辯論一天,沒有任何結果。 8月23日,中俄雙方使臣舉行第二次會議。俄方開始仍堅持原方案,中方堅決拒絕。雙方堅持不讓,談判呈破裂危機。戈洛文見第一方案不能實現,便稍微降低要價,企圖以牛滿河或精奇里江為界。索額圖抱著早日締約劃界的願望,一方面明確表示不同意俄方的第二方案,另一方面則主動做出讓步,表示可以把尼布楚讓給俄國。俄方對中方的這一讓步仍不滿足。由於兩國意見相距甚遠,兩次會談都沒有結果。後來就停止會談,由兩國使團翻譯往來交涉,交換意見。這時,俄國代表看到中方翻譯是外國人,認為有機可乘,就讓他的翻譯別洛鮑茨基找耶穌會士秘密商談,允許給予重賞,企圖背著中方代表,暗中搗鬼。8月25日,俄方翻譯送來條約的俄文本,告訴耶穌會士說,文本中已經寫有在雅克薩地方中國不得修築房舍,請他在中國的交換文本中照樣寫上,不必通知中方代表,因為中國使臣不會知道文本中用拉丁文寫了些什麼。由於耶穌會士感到這件事關系重大,不敢貿然行事,使俄方代表企圖用賄買辦法,把他們的主張強加給中國的陰謀沒有得逞。 從8月24日開始到9月6日的半個月中,兩國使臣一直沒有會談,但雙方通過譯員繼續進行商談。在多次協商過程中,中方代表據理駁斥了俄國代表的無理要求,並做了一定的讓步。俄國代表在中國代表的堅持下,也表示不再堅持占據黑龍江,雙方意見漸趨 一致。自8月22日兩國全權使臣舉行首次會議以來,雙方往返交涉達16天之久,終於在一切重大問題上全面地達成協議。 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兩國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共六款,明確規定中俄兩國東段邊界以外興安嶺(即斯塔諾夫山脈)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凡嶺南一帶土地和流入黑龍江的河川,全屬中國;以北一帶土地及河流,全屬俄國。烏第河流域劃為待議地區,留待以後再議。俄國事實上承認侵略中國黑龍江地區為非法,同意把侵入這一地區的沙俄軍隊撤回本國。沙俄通過《尼布楚條約》把中國方面 讓予的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一帶地方納入它的版圖,並獲得重大的通商利益。條約的全部條款及交涉過程都清楚地表明,這個條約是經過平等談判、中國政府作了讓步的結果。中俄兩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遏止了沙俄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武裝入侵,使東北邊疆獲得了比較長久的安寧。在條約簽訂後的150多年間,兩國按照這一條約管理邊界,使黑龍江流域在此期間沒有發生重大的邊界沖突。 所以了解了以上<尼布楚條約>的來龍去脈,我覺得當時清政府的處置並沒有什麼不妥。 最後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說康熙是明君。因為他在位時期,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康熙大帝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好學敏求,崇尚節約!在位61年,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個黃金時代,試問中國歷史上哪個君主可以和他相比?而且他本人也被稱為「最博學的皇帝」!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不僅諳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曉音律、自然、天文、歷算、地理。即使按現在的標准,他也稱得上是個奇才。皇帝讀書,主要讀經學、史學、文學和藝術等。但是,康熙帝還對算學、天文、地理、光學、醫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身邊聚集了一批中外科學家,特別是一些耶穌會傳教士。順治二年(1645年),日耳曼人湯若望向清廷進呈歷法,被定名為《時憲歷》,頒布使用。湯若望作了掌管天文與歷法機構的欽天監監正。到康熙帝時,在清朝耶穌會傳教士的國籍,有義大利、法蘭西、日耳曼、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瑞士、墨西哥等。康熙是一位開明的皇帝,他對有科學知識的耶穌會傳教士,一概給予信任、使用與尊重,並向他們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所以他決不是一個「閉目塞聽」的皇帝。 當然我也承認康乾盛世時期,中國確實沒有高瞻遠矚的看到世界發展的潮流,開放國門融入世界潮流之中,這確實遺憾…… 還有我想多問一句,為什麼我總感覺你的提問里好像帶有很生氣很憤慨的情緒呢?……
2. 康熙時期就有人發明了最早的「機關槍」,為何康熙又棄之不用
雖然說清朝的時候已經有槍了,但是那時的刀劍正面廝殺就是信仰,大家對這種新型武器也只是表示輕視。
火葯最早是在我國春秋時期發明的,為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早在唐朝末年,火葯就被用於軍事,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火器逐漸演變為戰場的主角。
然而,此時西方已經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大提升,火葯在軍事上的應用越來越重要,這一切大清都一無所知,還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呢。直到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大門,這才使他們清醒過來。事實證明,世界大勢,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才不會被淘汰。
3. 二戰時,中國工業為什麼很落後
在二戰時期,中國的工業落後於世界水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閉塞封鎖以及近代中國連年的戰亂。而在建國以後,經過了無數人的努力以及蘇聯老大哥的協助,我們終於一點點完善起來了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
雖然曾經我們被世界遠遠的甩在後面,但是在建國之後,全國上下一心,努力進行工業化,加之蘇聯的部分援助,我國終於一點點完善起了自己的工業體系,最終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成為了世界上工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國家。中國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幾代人無私的努力換來的,我們作為當代的新青年要以史為鑒,努力發展個人的知識水平,爭取為國家的工業化更進一步做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4. 清朝前期經濟由強盛轉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衰敗的最主要原因,當然是自身原因,也就是內因——封建制度的存在。
這是完全可以解釋的。
封建制度包括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其中又以經濟制度為主。
長期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必然導致土地兼並愈演愈烈,直至最後階級矛盾的激化。這就必然會出現被壓迫階級的起義,或者是革命。也就是說,只有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階級才能最終成為國家的統治者——照現在的說法看,那就是中國共產黨。
而政治制度中,也存在的漸漸腐朽的跡象。
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了廠衛制度,而且廢丞相、權歸六部,直到清朝時的軍機處,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到達了頂峰。而正是這個頂峰,十分明顯的說明了中國封建制度(注意,並不是封建經濟)已經十分衰落了,如果不是正常的統治制度不能很好的統治人民,統治階級又怎會使用如此手段?
當然,歷史人物或者說君主、大臣的個人原因也是存在的。要稍做分析。
這是一道歷史與政治相結合的題目。要注意兩者的聯系。
僅個人思路,具體答法需要自己組織。
5. 康熙帝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是什麼
康熙和工業革命根本沒有關系嘛,
1、工業革命就算從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開始算起,那康熙1722年就死掉了。時間上就不吻合嘛。
2、工業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在英國生產力跟不上市場需求導致的,歸根結底是貴族圈地使得農民沒有了土地,客觀上迫使生產力改進。而康熙時期,中國發展平穩可以滿足自身需求,既然可以滿足,民眾生活比較平穩就沒有發展生產力的必須,這也是中國閉關鎖國也可以滿足自身的需求的原因,後來是因為外力入侵打破平衡。
3、說康熙時期完全和世界隔絕是不準確的,整個清朝時保持了一定的外貿規模的,國外先進機器國內精英層也是知道的,但是為什麼不引進,因為提高了生產效率,那就意味著人力作用可以減少,而中國人口眾多,就會發生「機器吃人」的現象產生,社會就會不平穩。這也是管理層拒絕使用先進生產力的原因之一。
4、非說有原因的話,那就是拒絕擁抱世界使得中國生產力落後,使得在康熙死掉140年後外敵入侵時沒有放抗之力了。
6. 康熙時就感受到了西方火器的威力,大清為何還是沒有學習
鄙人淺見之所以不接受西方火器的原因恐怕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裝備昂貴,不便列裝
眾所周知,中國的康雍乾時代,正值偉大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之時,所以西歐在日漸發達的工業化下,使英法諸國日漸強大,而能強兵富國的火器,更是在被逐漸成熟的工業催化,其各個方面,更是出現神話般的巨變。但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清代封建帝王們,卻並無法意識到這個偉大歷史巨變。所以康熙大帝可以見識西方的火器的威力,卻無奈於尚在封建時代的,清帝國的落後於工業時代的手工作業。
再加上,康雍乾幾代帝王,將中國版圖上,各個明裡暗裡的敵人挨個消滅,大一統的局面再次出現。幾代帝王的更有理由堅信,自己治下的天朝上國,用低價的弓箭和不能完全自給的火器保護足夠了。故此盲目的自大,也讓當時國人認為先進的火器,更是奇巧淫技。所以封疆頑固的觀念,更是讓本就沒有工業革命的催化的火器發展,更加停滯。
7. 康熙時就有人發明了最早的「機關槍」,為何康熙卻棄之不用呢
《平定準噶爾得勝圖》中,火槍對射場景,旁邊還有一排火炮。
不過,從研讀康熙時期的史料能發現一些端倪,比如《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1715年,山西總兵奏請造子母炮,康熙聽後嚴厲駁回,說,子母炮系八旗火炮,各省概造,斷乎不可,從此以後各省都沿襲此例,再也沒人提造炮的事了,更別提改進技術之類的,其實康熙很清楚火炮的威力,他把槍炮製造局設置在養心殿內,直接由自己控制,造出來的火器只供皇室和八旗使用,漢軍只能最使最差的火器,數量極有限。
8. 李約瑟難題:古代中國為何沒有工業革命
19年7月25日突然明白了,正式回答李約瑟難題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明朝為啥滅亡的根本原因。清朝康乾盛世為啥會突然中斷。這個答案是惟一一個能從中國經濟,政治角度回答,世界上最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啥資本主義文明不會出現在中國這個文明 古國。
明朝末年,
萬曆十七年(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直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駕崩,一共31年。而他的兒子,孫子,嫡孫死於1644年
0、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1572年),萬曆的大表哥
1、明光宗(朱常洛),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子。
2、明熹宗(朱由校),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孫。
3、明思宗(朱由檢),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嫡孫。
拓展資料: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後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中國從1571年由張居正主導變法開始,開始收商稅,礦稅等。至1587年萬曆15年開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萬曆15年美國人寫的書或者連續劇1587年)標志自中國地主文人階級徹底掌握了政權中國皇權思想。中國出現了接近100年的無政府主義。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文官地主東林黨集團。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職,他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無錫東林書院講課,"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東林書院中人談論朝政得失,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被稱為"東林黨",《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
華人國際貿易除了帶回來一些地瓜種子,解決了中國吃飯問題,而學習西方的經濟 ,科技思想,帶回來交給朝廷,那是萬萬不會受重用的。因為地主商人東林黨,他們只關注自己免稅特權和聯煙。
於是類似於紅樓夢一個影射文學,考據學派就誕生了並成為主流。
但,這個不能老是諷刺,托古談今呀,於是精神空虛的中國人,一邊被文字獄搞怕了,明朝的道教沒有了,清朝官方的國教喇嘛教也只能流行於北京一帶。 除了吃喝之外,開始流行鼻煙,當鼻煙是生吃的,刺激太小了,於是這些官員商人東林地主特權階級就開始吸食起了鴉片。
當各個王爺,官老爺都流行吸鴉片的時候,上傳下效,對立的中下農民階級因為水利,特別是黃河沒有人治理。惡性循環後,明朝末年出現了小寒武紀氣候,清朝中後期出現了頻繁的水災,旱災,蝗災等。
而唐朝的洛陽,長安,開封歷史文化明城就被沒人治理的黃河水利給徹底摧毀了。
中國老字型大小的就只剩下飯店或者葯店了。因為這些不是官方壟斷的。也是農民階級,工人階級惟一一個可以相對竟爭的領域。只能夾縫裡面生存,。而這些是不被當時的主流方化所認可的。所以不能叫自己的大名,只能叫狗不理,王麻子剪刀。
誰能和地主文官階級聯繫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結婚,聯煙呀。誰就可以不交稅,甚至少交稅。 而中國流傳的多子多福的概念,讓順治年間的1600萬中國人,到了100年後乾隆達到4億人口。 一個家庭至少要生10個兒女。成活一半5個吧。然後中國人就開始內鬥了。兄弟姐妹們分家產了。變成富可敵國的人可成也蕭何,敗也簫何。比如山西晉商,皖商的胡雪岩等。所有的中國人,開始流傳富不過三代。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是從這時候流行出來的。
本文節選於 機器人銀行版權所有《中國千年企業史》機器人銀行2年質保全球交易中心,www.robotbank.xin 版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