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1、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時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資企業的刺激和洋務派創辦工業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資的近代工業。著名企業有: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2、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時期
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
3、近代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1912年~1922年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一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4、近代民族工業的顯著發展時期
1927年~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業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發展時期,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廣大群眾抵制洋貨,提倡國貨的行動。
5、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時期
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日益萎縮。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空前野蠻的洗劫和破壞使淪陷區民族工業受到毀滅性打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極大地破壞了經濟發展;國民政府的惡性通貨膨脹政策,使民族工業遭到致命的打擊。
(1)民族工業前景怎麼樣擴展閱讀:
清朝晚期中國民族工業步履維艱、發展緩慢的社會原因:
1、資本主義列強依仗在中國攫取的特權和利用他們的雄厚強大的資金、技術優勢,壓制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2、腐敗政府徵收高額厘金、各級政府敲詐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民族工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3、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和資產階級領導的社會變革的挫折,使中國的民族工業難以獲得真正的獨立發展。
Ⅱ 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原因
近代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
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目的: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性質:地主階級自救運動
代表人物:(中央)恭親王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
前後期口號:自強,求富
影響: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張謇實業救國,創辦大生紗廠,這是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其餘的應該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書上吧,還有九年級的!
Ⅲ 中國的民族工業是怎樣發展的
這要從我們這個時代背景談起。大家知道,在70年代末,經過文革動亂,國家的經濟已經很危險。恰好在這個時候,國家的發展機會來了,因為當時亞洲四小虎正急需把他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去。中國看到這種情況,就讓他們進來,他們就進來了。他們進來後,可以給珠三角增加稅收,又解決了一部分中國人的就業,給中國一部分家庭增加了收入。是一件好事。
那麼反過來想,加工業離開發達國家和地區,是不是減少了當地的稅收呢?是不是損失了就業機會?其實不是的,因為那些國家和地區經過了二三十年的加工業發展,同時注重人力素質的培養,當人才素質提高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進行產業升級。因為他們成長起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設計人員、市場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發現,搞設計、搞市場、搞管理,更賺錢,誰還願意天天坐在生產線上打鑼絲,插元件?所以,加工業很難招到工人,就是說用工成本非常高。他們不得不轉移。另一方面,當地的設計公司、貿易公司等發展起來,解決了稅收和就業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因為人力素質的提升,使得他們把加工業轉移出去,同時進行產業升級。
現在有一種謬論,說珠三角的勞動力生成本上漲了,要象當初亞洲四小虎一樣進行產業升級。這其實是錯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只會使加工業轉移,但不會使產業升級,因為產業升級的條件必須是人力素質上升,而不是用工成本上升。把一個收音機工廠所有插件工人的工資加到每月1萬塊,他們就能變成CPU設計師?這個我後面還會談到。這里還是繼續說當時的背景。
當時,加工業轉移進來後,需要大量的廉價工人,那麼這些人從哪裡來呢?農民工啊。農民工為什麼要出來打工?因為種田掙不到什麼錢。為什麼種田掙不到錢?因為政策。這個不是我說的,很多文章反應過那個年代農村人和城市人的政策待遇不平等,比如說稅費方面,小學教育方面等等。反正種種原因造就了大量的貧苦農民,於是他們就出來打工了。假如當年每個農民都有低保,有多少人願意出來打工啊?有多少人願意在外資企業里一天干十幾個小時,一個月拿300多塊呢?(這是當時的情況,現在一般有900多塊)
那麼,當時有人把他們叫做農村剩餘勞動力。什麼叫剩餘勞動力啊?就是說農村活太少了,他們沒活可干!是真的嗎?真的沒活干嗎?城市裡的機關單位,上班喝茶看報,中間還出去買菜,那裡沒有剩餘勞力?還年年增編。農村人早上天不亮起來,挑水,挖地,一個人挑幾十斤菜走山路,幹活干到天黑,居然還有剩餘勞力?那就把地分給剩餘勞力干啊?每人每天干兩小時,剩下的時間喝茶看報。把幾十斤菜分給十個人挑啊,每人挑幾斤就夠了,留下些精力喝茶看報,農民也要學習文化嘛。但這行嗎?這些農活能養得起這么多人嗎?所以,根本原因不是農村人沒活干,而是農村的收入養不起這些農村人,所以,一些人就只能外出打工,剩下的人都起早貪黑地干幾個人的活,養活自己。農村不是有剩餘勞動力,農村是有被剩餘勞動力。把他們剩餘出去,給沿海解決勞動力問題。
而且是廉價勞動力。廉價到什麼程度?2000年初的時候,有個開企業的朋友說,有一群打工仔來到他們廠,說不用給工資,只要管飯就願意干,廉價到這樣的程度!
所以,廉價勞動力怎麼來?只要讓那幫打工仔,不來打工就過不下去,他們就會主動成為廉價勞動力。
大約在2000年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會議上,一個企業的人講話,第一個大標題是:「我們要保持中國的低勞動力成本優勢」。他不明說,我也明白,就是要保持那些打工仔在家過不下去的狀態。
那是2000年前後的情況,因為這些原因,沿海企業獲得了大量廉價勞動力。而且由於勞動力數量大多,使得企業可以挑挑撿撿,專挑年輕力壯的。於是形成了沿海特有的打工仔、打工妹群體。
在東莞就很明顯,一到傍晚下班時間,工業區的街道上,就涌現出一群群的年輕人,尤其是以女性居多,佔八成以上,她們三三兩兩,在擁擠的人群中散步,或買點便宜的零食吃吃,路邊的兩元店、三元店,擱著個喇叭在放錄音"兩元,兩元,一律兩元」,裡面擺滿洗發水、臉盆、席子、枕頭、棉被等等,所有打工要用的必須品。小吃攤的攤主滿頭大汗地翻動鍋鏟,「嗞嗞」地炒出一碟碟炒粉。
但是大家會說,這些打工妹,打幾年工,年紀就大了,不僅要求更高的收入,而且勞動效率也會下降,企業怎麼能保持低的用工成本呢?
這里就會說到中國的工業化與外國早期工業化的不同。有些人說中國在走外國早期的老路,其實不完全是。外國,它通過圈地運動或其它手段,把農業人口轉變成工業人口,這些人口,開始在工廠工作之後,他們不可能再回到田裡去了,田沒了,被資本家收走了。所以他們必須繼續打工,資本家不解決他們的工作和收入,政府必須解決,政府不解決,他們就會亂,就會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革命,不革命也至少會組織工會,抗議。這樣一來,外國的企業就不可能只招年輕工人,它必須也招年紀大的人,這樣用工成本就會高。但是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那些農民工,打工仔、打工妹們,他們的家庭在家鄉還有地,企業不想用他們的時候,隨時可以趕走,讓他們回去中地,然後再招一批年輕的來。這就是中國沿海企業能保持低勞動力成本的另一個特殊方法。
外國的企業做不到這點,特別是日本,搞終身制,不能成批地把工人不到30歲就趕走,用工成本高得驚人。當然這也幫助他們造就了一批熟練技術工人,為產業升級做基礎。而中國的企業現在缺的就是熟練技術工人,車間里永遠都是剛進廠的年輕娃,搞產業升級?開玩笑!他們知道鑼絲刀力距影響哪些品質關系么?連這都不懂,怎麼改良?怎麼創新?當然這是後話。
那麼這些企業當時怎麼才能把年紀大的工人趕走呢?總不能把人直接往廠外推吧?或者發一筆錢讓她走?那不是與低成本的目標相違背嗎?其實辦法很多的,比如保持惡劣的生活條件,保持伙食沒什麼油水,年紀大了肯定受不了,宿舍擁擠,很多人一間,缺乏隱私空間,談男友准備結婚的也會走。天天加班,每天干12個小時,年紀大的或身體不好的也受不了,自動會走。缺乏尊嚴,保安動不動呵斥,動不動罰款。收入低微不足以組建家庭,就算組建也家庭也無錢支付性生活所必須的租房錢或旅館錢。這一切,讓打工仔、打工妹們幹不了多久,自動就會走掉,企業根本不用支付賠償金,反而可以扣一筆工資,反正你辭工我不批你,自己走的話領不到當月工資。勞動法?你去告誰理你?
就算受理,拖你個半年處理,你連飯錢都不夠。
這是企業換人的辦法。但是光企業這樣做是不夠的,企業把人趕到社會上,當地社會不需要啊,無業的人多了,會亂啊。怎麼辦?還是得讓他們回自己家鄉去
Ⅳ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民族工業是如何艱難發展的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國門被迫打開,在國家主權受到威脅的同時,還被迫捲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傳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開始瓦解,經濟當中出現了新的經濟成分,即民族工業。民族工業自近代興起以來,一直艱難發展,中間的上升發展都是非常短暫的,但是民族工業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經濟、政治、思想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次,民族工業艱難的另一個原因和表現就是官僚資本帶來的壓力,當時的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家用直接投資、強行加入官股以及收買甚至敲詐的方式兼並民族工業,勒索、綁架民族資本家的事件在當時並不少見。民族工業艱難發展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資金不充足、規模小、技術還薄弱,因而對外資和本國封建勢力存在一定依賴性,這就使得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兩面性,即妥協性和革命性,所以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也一直發展不充分。
最終也沒能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中國當時的現狀,但是他們起到的作用是絕對不可以忽視的,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甚至新文化運動都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挽救中國民族危亡的偉大實踐和嘗試。
Ⅳ 關於近代中國發展民族工業的問題
包括今天,發展民族工業和發展工業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以民族工業的發展為目的的,後者只是單純的發展工業,不論國籍.
抵制日貨是以民族感情放在 第一位的.
外國工業是好,可是當全世界的企業都把中國當成加工廠,中國可以說是什麼牌子都有,也什麼牌子都不是自己的,到了哪個時候,中國會被別人看得起嗎?只有自己的民族品牌做硬了,才叫自己的工業,其他緊密聯系的關於進出口貿易順逆差,貨幣升貶值及外交強度的方面都很重要,我不是很專業就不在愛這班門弄斧了.
Ⅵ 1945——1949年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處於怎麼樣的境地
山窮水盡。
由於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壓榨以及「金圓券改革」泛濫導致的惡性通貨膨脹,我國的民族工業日益萎縮,終於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Ⅶ 為什麼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有兩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國封建殘余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二是外國帝國主義的入侵。
滿意請採納
Ⅷ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經過如何
http://..com/q?word=%D6%D0%B9%FA%BD%FC%B4%FA%C3%F1%D7%E5%B9%A4%D2%B5&ct=17&pn=0&tn=ikaslist&rn=10
http://..com/question/20387943.html?si=2
http://ke..com/w?ct=17&lm=0&tn=WikiSearch&pn=0&rn=10&word=%D6%D0%B9%FA%BD%FC%B4%FA%C3%F1%D7%E5%B9%A4%D2%B5
Ⅸ 經濟全球化下民族工業如何發展
如果這是一道政治題我是不會用官腔回答的。談談我的理解。。。。。。首先要有品牌意識,比如王志和,老乾媽等食品企業,人們廣為熟知。再者要誠實守信,三鹿是一個例子。還有就是要有野心,要積極開拓市場。
Ⅹ 二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怎樣的發展狀況
(2)材料二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怎樣的發展狀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4分)
2)問根據時間可以判斷出屬於國民政府統治的前期(1927~1936年),再根據統計圖可以看出這一階段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其原因依據教材知識來說明。分析: 考點1:民國初期和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的發展 民族工業的出現和發展:
階
段 時間 原因 表現 影響
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1、列強入侵瓦解自然經濟
2、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3、洋務派的誘導 上海發昌機器廠;
廣東繼昌隆繅絲廠;
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初步發展 甲午戰爭以後(19世紀末) 1、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設立商部,獎勵工商
2、實業救國思潮推動
3、收回利權運動的推動 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短暫春天 民國初期(一戰期間)
(1912-1919) 1、一戰期間列強放鬆了經濟侵略
2、民國建立提高資產階級地位
3、政府實行有利於發展經濟政策,倡導使用國貨
4、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推動 紡織業、麵粉業等輕工業發展較快;
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奠定了階級基礎。
曲折
發展 一戰後 1、抗戰爆發後,日本對淪陷區進行掠奪與控制。
2、三座大山的壓迫①封建主義的壓迫②一戰後,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利用跌價競爭等方法打擊民族工業③官僚資本實行「經濟統制」政策,對民族工業進行侵蝕、排擠和打擊 民族資本的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