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溫室氣體如何排放
燃燒產生甲烷198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50億噸,之後持續增加,到2004年已超過73億噸。除發展中國家人口增加和經濟增長外,越來越多的國家為維持一定規模的經濟產值而加大了溫室氣體排放量。
世界權威機構公布的一項研究也顯示,2000~2004年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3.2%,大幅超過了1990~1999年年均1.1%的增長率。
除了二氧化碳,甲烷超量也是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甲烷的排放,除了來自大自然,如海洋、永凍層和一些濕地外,也來自人為的污染。人為所產生的甲烷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排放源,尤其是來自生質燃燒(意指在開墾土地或改變土地用途時燃燒土地上的草木)和畜牧業。能源產業所排放的甲烷,包括煤礦業、煉油業、管路滲漏等,都能透過技術的改進使其降至最低。
氟的污染源多與人類經濟活動的「三廢」排放有關:
1.廢氣排放污染。氟易揮發。金屬冶煉、水力發電、建築材料與陶瓷的焙制,含氟葯物生產等含氟原料與燃料都會在燃燒和加熱過程中,釋放氟及氟化物並隨蒸汽、煙塵進入大氣。據估算,生產1噸水泥,就有142克氟化氫,氟化硅和包裹在煙塵和粉塵中的「塵氟」進入大氣環境。
2.原料廢渣堆放污染。許多物質中都不同程度含有氟,如工業礦石(螢石、電氣石、礦渣、泥質岩等)。氟露天堆放,除少部分經揮發進入大氣外,主要是經雨水淋溶下滲,直接污染土壤和水源。
3.廢水污染。含氟廢水未經處理而又不合理排放,造成地表水地下水體的污染。含氟廢氣、煙塵等也能通過雨雪降落地面而污染土壤與水源。
盲目開采高氟地下水或成井工藝不佳,也可造成低氟地下水受到氟污染。新疆北部地區有的墾區就是因開采高氟的深層承壓水灌溉,提高了土壤及淺層地下水的氟含量,因而污染了地下水的自然環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防治氟污染的研究領域更加廣闊。一般而言,①認真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工業「三廢」排放標准》及有關規定;②合理規劃與調整工業結構和工業布局;③淘汰一些氟污染嚴重的小土工業、改進生產工藝,不使用高氟原材料,安裝高效除塵脫氟裝置(如採用噴淋吸收法,用水溶液吸收氟氣以及用石灰乳中和氟化物等);④在地下礦產資源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之前,做好前期論證工作,制訂出有效的措施,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
你想過嗎?基礎設施建設也能對氣候的變化產生影響。公共電力、電信、衛生設施、排污管網、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管道煤氣、公路、大壩、灌溉工程、鐵路、城市交通、機場等都屬於基礎設施。
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體系已相對完善,維護這些設施,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非常有限,因而不會對氣候產生很大影響。而我國正在建立基礎設施體系,需要消費大量能源與高能耗、高碳密度原材料,包括鋼材、水泥等。一旦基礎設施建好了,就能提高物流效率和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損失浪費。例如,當天然氣管網體系建立起來後,不但輸送與分配效率增高、成本降低,而且可以替代電力、煤炭等燃料。又例如,高速公路的建成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
由此可見,基礎設施建設與能源消費有很大關系。雖然建設過程中會增加能源消費與碳排放,但建設好以後就會大大減少能源消耗。
Ⅱ 溫室氣體排放,如何做到減少呢怎麼控制呢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
根據工業的性質,排放的溫室氣體中各種氣體的比例來考慮控制技術。利用生物法分離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物理法、化學法分離處理燃放氣是新世紀解決「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Ⅲ 國際上通行的溫室氣體排放方法有哪些
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經濟: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圍以內,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區域。所以,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農業:實驗證明在CO2高濃度的環境下,植物會生長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變暖」的結果會影響大氣環流,繼而改變全球的雨量分布與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海洋生態:沿岸沼澤地區的消失肯定會令魚類,尤其是貝殼類的數量減少。水循環: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減少CO2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例、適度提高天然氣比例和發展核能);提高能源生產、轉化、分配和使用過程中的效率;開發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通過植樹造林,推廣秸稈還田、平衡施肥和少(免)耕等增加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吸收。減少CH4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回收利用煤層氣;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場地和篩選環境適應性強的CH4氧化菌並接種於填埋場;改善反芻動物的營養成分;稻田合理灌溉、提高水稻的收獲指數、選育和種植CH4排放低的水稻品種等。減少農田N2O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對策包括:提高氮肥利用率;推廣施用長效肥和控釋肥;施用生物抑制劑和實施微生物工程等。
Ⅳ 溫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排放,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
地球在吸收太陽輻射的同時,本身也向外層空間輻射熱量,其熱輻射以3~30μm的長波紅外線為主。當這樣的長波輻射進入大氣層時,易被某些分子量較大、極性較強的氣體分子所吸收。
由於紅外線的能量較低,不足以導致分子鍵能的斷裂,因此氣體分子吸收紅外線輻射後沒有化學反應發生,而只是阻擋熱量自地球向外逃逸,相當於地球和外層空間的一個絕熱層,即 「溫室」 的作用。
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多為世界重工業發展產生、汽車尾氣等,溫室氣體一旦超出大氣標准,便會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威脅人類生存。因此,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Ⅳ 如何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據報道,近年來中國我國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
生態部負責人表示,我國201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截至目前各地採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增加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產業、能源、消費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取得積極成果。
文章來源:央廣網
Ⅵ 溫室氣體是怎麼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哪些人排放的
自然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大約占所有溫室氣體的26%,其他還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亞氮(又稱笑氣,N2O)、以及人造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烴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由於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化石燃料而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增加,近十年來增加將近30%;其次是甲烷,從飼養牲畜的糞便發酵、污水泄漏及稻田糞肥發酵等活動產生的;還有許多人類合成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氣體,如氟里昂。
縱使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碳循環中被吸取,但自從工業革命起,因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仍然導致大氣層內二氧化碳濃度由280ppm上升至411ppm。
溫室氣體的共同點,就在於它們能夠吸收紅外線。由於太陽輻射以可見光居多,這些可見光可直接穿透大氣層,到達並加熱地面。而加熱後的地面會發射紅外線從而釋放熱量,但這些紅外線不能穿透大氣層,因此熱量就保留在地面附近的大氣中,從而造成溫室效應。
水蒸氣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但與二氧化碳不同,水蒸氣可以凝結成水。因此大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基本穩定,不會出現其它溫室氣體的累積現象。因此現在討論溫室氣體時並不考慮水蒸氣。
(6)工業溫室氣體怎麼排放擴展閱讀:
主要危害
一、環境危害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存,但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全球變暖對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氣候異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凍土融化、河(湖)冰遲凍與早融、中高緯生長季節延長、動植物分布范圍向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開花期提前,等等。
水蒸氣為最大的溫室氣體,其高出二氧化碳近兩個數量級,但其受高度、緯度的影響較大,受水域和季風的氣候影響也較大,相對的:絕對濕度大的海洋性氣候受人工排放的濕室氣體影響不明顯,海拔較高、高緯度、乾旱地區等絕對濕度較低的地區受人工溫室氣體的影響較大。
例如中國的天山山脈處於內陸高海拔地區,雪線明顯上移。美國、歐洲等地區濕度較大人工溫室氣體加速水汽對流反而造成極端的低溫和高溫天氣。若沒有水蒸氣的影響,人工溫室氣體總體會造成溫度上升,但水蒸氣的存在使得大氣湍流增加、氣候趨於極端。
美國環境保護署認定,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空氣污染物,「危害公眾健康與人類福祉」,人類大規模排放溫室氣體足以引發全球變暖等氣候變化。
二、氣候影響
溫室氣體的增加對氣候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二氧化碳增加雖然有利於增加綠色植物的光合產物,但它的增加引起的氣溫和降水的變化,會影響和改變氣候生產潛力,從而改變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和農業的土地承載力。
這種因氣候變化而對生態系統和農業的間接影響,可能大大超過二氧化碳本身對光合作用的直接影響。按照氣候模擬試驗的結果,二氧化碳加倍以後,可能造成熱帶擴展,副熱帶、暖熱帶和寒帶縮小,寒溫帶略有增加,草原和荒漠的面積增加,森林的面積減少。
二氧化碳和氣候變化可能影響到農業的種植決策、品種布局和品種改良、土地利用、農業投入和技術改進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制定國家的發展戰略和農業的長期規劃時,應該考慮到二氧化碳增加可能導致的氣候和環境的變化背景。這個問題對於面臨人口膨脹和人均資源貧乏兩大壓力的我國,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Ⅶ "溫室氣體"具體指哪些氣體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或溫室效應氣體是指大氣中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成分。大氣中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是水氣(H2O),水氣所產生的溫室效應大約占整體溫室效應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約佔26%,其他還有臭氧(O3)、甲烷(CH4)、一氧化二氮(又稱笑氣,N2O)、氟氯碳化物(CFCs)、全氟碳化物(PFCs)、氫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烴(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近年來最引人注意的反常全球氣溫快速上升,主要是由於人為作用,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極劇上升所導致的。人類近代歷史上的溫室效應,與過去相比特別的顯著,全球變暖即適用於形容現在的異常情形。之所以如此,是由於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化石燃料而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增加,近十年來增加將近30%;其次是甲烷,從飼養牲畜的糞便發酵,污水溝泄漏,稻田糞肥發酵等活動產生的;還有許多人類合成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氣體,如氟里昂。
溫室氣體的增加,加強了溫室效應,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已成為世界各國家的共識,也是一種全球性的污染,京都議定書正是為了採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由聯合國發起,世界各國達成的協議。
Ⅷ 溫室氣體排放的簡介
由於人類活動或者自然形成的溫室氣體,如:水汽(H2O)、氟利昂、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臭氧(O3)、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的排放。
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多為世界重工業發展產生,溫室氣體一旦超出大氣標准,便會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威脅人類生存。因此,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例如2009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展開的全球氣候會議,就是全球達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限制的一個世界性大會。
Ⅸ 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1、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能源替代:以天然氣替代其他燃料.
採用高效率或節電設備.
引進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等).
評估及增進廢棄物再利用.
資源物回收.
節約用水、廢水減量以降低廢水處理負荷.
廢棄物減量,以降低廢棄物焚化、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學處理程序之負荷.
節約用電:照明管理、夏季空調管理及建築物自然採光、防曬之設計.
環保標章或環境友善產品之開發、改良.
2、減少甲烷的排放:
農業/畜牧業:有機堆肥管理,及其臭氣的妥善處理或回收能源;避免燃燒農作廢棄物或以焚燒大區域農作地作為農耕/開發方式.
工業程序:降低儲油輸油設施之洩漏、逸散.
燃燒系統妥善管理、維護,降低意外或跳機事件之頻率.
儲油槽設置隔熱裝置,降低逸散.
塗裝改采低油性或無油性塗料施作.
垃圾掩埋場沼氣引燃或回收能源.
廢水場厭氧處理之沼氣處理或回收熱能.
3、減少氧化亞氮的排放:
有機堆肥管理,及其臭氣的妥善處理或回收能源.
避免燃燒農作廢棄物或以焚燒大區域農農作地作為農耕/開發方式.
工業程序:提高相關化學品反應主產品生成率(程序替代或設備改良方式均可達成).
相關化學品化學反應後端設置De-NOx設施.
焚化爐(特別是生物污泥焚化爐) 設置De-NOx設施.
生活污水妥善處理.
4、減少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
選用氟氯碳化物(CFCs)替代品時,同時考量GWPs(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低者.
空調、滅火系統之相關管路避免洩漏.
用於清洗溶劑時,配合其他清洗程序及清洗設施改善,提升清洗效率,降低清洗溶劑用量.清洗溶劑回收系統改善,提升回收量、降低溶劑散失量.
發泡產品製造程序確實做好廢氣收集及處理.
Ⅹ 如何減排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的過程中排放到大氣中去的,因此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目前世界各國對減排溫室氣體的一致看法。
化石燃料亦稱礦石燃料,是一種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包括的天然資源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在燃燒過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從而導致了溫室效應。由於化石燃料是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主要部分,其燃燒耗用的數量很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
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主要有兩方面的措施,一是行政手段,即通過強制性的法律規定和政府命令,要求化石燃料使用企業和個人,在溫室氣體排放上要符合標准,不符合標準的,予以取締和處罰。一是經濟手段,對化石燃料的生產和消費,按照其對溫室效應的影響,進行相應級別的稅收控制。另外,化石燃料使用的控制,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中,加強國際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通過制定各種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規定,簽訂各種國際公約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汽車等交通運輸工具大增,汽車排放的尾氣在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減少汽車耗油狀況也已成為減排溫室氣體的一條途徑。比如,日本和我國在汽車發展方向上,向著小排量方向前進,大幅改善了過去那種高油耗的狀況。而在美國等國家,汽車在省油設計方面卻沒有明顯的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不過,美國政府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宣布通用汽車進入破產程序的發言中,美國總統奧巴馬指出,新通用汽車將進入一個生產高質量、安全、節油的汽車的新階段。
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溫室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一種,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樣不容樂觀,尤其是片面追求減排二氧化碳,而導致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過多,產生更嚴重的溫室效應,那就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來自垃圾場、天然氣燃燒、母牛養殖、水稻種植以及煤礦開采過程中的甲烷,來自農業和交通排放的一氧化二氮(也稱笑氣),來自冰箱製冷劑、推進劑和發泡劑的製造中的鹵代烴,這些都是重要的溫室氣體。這些氣體在19世紀以來的全球變暖進程中單獨所起的作用較小,但它們的綜合影響卻是相當巨大的。甲烷、一氧化二氮和鹵代烴所產生的凈暖化效應大約是二氧化碳暖化效應的2/3,再加上空氣污染形成煙霧帶來的升溫,非二氧化碳氣體的暖化效應大體上與二氧化碳相當。
因此,對於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也非常重要。比如,對汽車排氣進行限制,就相當於限制了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的排放,這種做法雖然沒有達到直接消減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卻同樣能夠起到減輕溫室效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