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革命前後的變化
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由於採用機器生產,工廠越來越多,手工工場逐漸被擠垮。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與此同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也猛烈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資本家大量增加並逐漸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成為資產階級的主導部分。在英國,工業無產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後半期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到19世紀20年代,英國已有200萬工廠工人和運輸工人。無產階級也正式形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為了獲取利潤,無情地剝削無產階級,尤其是對於童工和女工的殘酷壓榨,成為工廠出現初期的普遍現象。因此,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無產階級一出現就開始了。此外,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
更重要的是,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它所帶來的機器大工業為把國際間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為全球各地區、各國和各民族的溝通和未來全球一體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蒸汽機的發明,汽船的航運、鐵路的暢通,是國家間、民族間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術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它為國際交流提供了經濟前提。隨著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獲得迅猛發展,廉價的、新奇的、優質的商品成為打開別國門戶、換回工業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場,並為最終形成世界經濟打下了基礎。
2. 19世紀40年代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最給確立什麼制度
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通過光榮革命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開啟了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的先河,成為其他國家爭相模仿學習的對象。這時候的英國國力達到鼎盛時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此時的英國殖民地和聯邦國家的疆域分布世界五大洲,在每個時區都有疆域。
3.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現代工廠制度是什麼
現代工廠制度是(factory system)是指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工廠制(factory system)是指資產的運營或經營活動主要以工廠為基本單位的企業組織制度或組織形式。
現代工廠制度產生的原因;
(1)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2)是機器大工業發展後生產組織和管理形式發生質的變化的結果
現代工廠制度的特點是:與手工作坊和工場的不同
(1)將僱傭勞動者集中在一定規模的工廠里;
(2)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分工;
(3)使用機器進行生產
現代工廠制度最早產生的行業:紡織業行業
現代工廠誕生的標志:1771年阿克萊特建立水力紡紗廠
現代工廠制度的地位:到19世紀中葉,已經成為英國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生產組織形式。
現代工廠制度的作用:
(1)有利於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
(2)有利於使機器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產效能;
(3)有利於工人發揮最大限度的勞動潛力;
(4)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4. 英國工業革命的後果是什麼
(1)生產力發生飛躍。工業革命是從工具的變革開始的,首先是屬於生產力發展中的革命。生產力主要有兩項,一項是生產工具,一項是人。通過工業革命這兩項都發生了革命變革。通過工業革命,手工工具轉變為機器,手工工場過渡到了大機器生產的工廠。英國工業革命的結果,標志著技術革命的新工具即蒸汽機普遍用於各種主要生產設備,並形成為社會生產能力。通過工業革命,創造和掌握工具的人也發生革命變革。個體的勞動農民和手工工人變成了產業工人。由於生產工具的變革和工業無產階級的形成,以及資本家是在競爭中求生存的,使它必須講求經濟效益,因而通過工業革命,生產率迅速提高。由於生產率的提高,社會物質財富迅速增加、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使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生產力發生飛躍具有重大的意義,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尾的最終決定性力量,生產力是區分社會性質的重要標志。生產力先進與否,反映出一個社會內部發展水平的高低。先進的生產力是新的社會制度優越於舊社會制度的重要表現,戰勝舊社會制度的根本條件。生產力發展的速度,決定著新的社會制度徹底戰勝舊的社會制度的速度生產力發達與否,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繁榮昌盛還是貧困落後的標志。總之,通過工業革命,生產力發生了飛躍,這就為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前資本主義制度並最終確立奠定了物質基礎,這就徹底完成了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渡。
(2)生產關系和經濟結構的變化。生產力是最活動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和社會經濟結構也要相應發生變化。通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由手工工場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大工廠,資本主義工資僱傭勞動制度這種生產關系普遍建立起來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組織和管理經營制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改變了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所有制方面發生了變化,改變了剝削階級內部力量的對比。實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性、統一性、標准化,資本主義國家每一個經濟部門、地區都轉入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這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且改變了每個國家的經濟地理結構。資本主義的統一市場最終形成,商品經濟最終代替了自然經濟。
(3)上層建築的變化。歷史唯物主義教導我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即經濟基礎發展變化了,最後必然要引起上層建築的變化。國家政權是上層建築中的基本組成部分。17 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由於從封建貴族中分化出來的新貴族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比較強大,資產階級不得不與它結成聯盟,而且在這個聯盟中新貴族佔了主導地位,它的政治代表克倫威爾建立了軍事獨裁,掌握國家政權。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和完成,這個聯盟便日益瓦解。特別是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在剝削階級內部產生了尖銳的奪權斗爭由於工業革命的進行和完成,形成了統一的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因而資本主義國家最後形成中央集權的國家,資產階級專政逐步並最終相對穩定下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由於商業決定工業,商業家在資本家中是主要組成部分,因而重商主義統治著人們的思想。總之,通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社會上層建築的各個領域,以及人們的整個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4)世界形勢和國際關系的變化。商品經濟是外向型的開放經濟,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和完成,商品經濟的擴大,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由於資本主義各國在不同的時期進行和完成工業革命,這就形成了新的世界形勢和政治格局,國際關系必將發生深刻變化。由於各個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和完成工業革命的時間有先有後,這就要決定當時國際舞台上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對比。英國是最早進行和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當時它的經濟實力最強大。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革命的進行和完成,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國家與亞、非。拉等殖民地、落後國家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世界市場的形成,產生了世界性的經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由於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和完成了工業革命,增強了經濟實力,這樣,世界性的經濟、文化科學的中心,就由亞洲完全轉移到了西歐。工業革命結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對亞、非、拉地區侵略手段和性質發生了變化。由於當時歐美已經走上了先進的資本主義道路,而亞、非、拉和其他一些地區還保留著落後的前資本主義制度,因而在世界范圍內的資本主義殖民主義與前資本主義制度地區的主要矛盾中,前者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就必然要為後者帶來沉重的災難。
(5)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矛盾加深與加劇。生產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這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性質,也決定了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並沒有解決,正如列寧所說的,隨著技術革命而來的必然是: 「社會生產關系的最劇烈的破壞,參加生產者的各種集團之間的徹底分裂,與傳統的完全決裂,資本主義一切黑暗面的加劇和擴大。」 首先,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這個對抗性矛盾更加突出了。其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
5. 是的話,是什麼原因讓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資本主義制度是經過工業革命,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以後最終確立的.
關於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工業革命的偉大意義)
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不僅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飛躍發展,而且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
(1)工業革命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充分顯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優越性.
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工業革命使法國國民經濟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在1850——1870年20年間,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工業總產值幾乎提高了兩倍;同期的德國經過產業革命,工業生產大約翻了兩番,擠進了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行列;美國在工業革命後,工業生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扶搖直上,開始與英、法兩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爭奪經濟霸權.「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可見,工業革命的完成,機器大工業的建立,使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得到迅猛的發展.
(2)工業革命從根本上鞏固了資產階級政權,進一步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
工業革命的完成和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狂飆式飛躍,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正是由於工業革命的完成,才使封建勢力的任何復辟和頑抗的圖謀最終成為泡影.工業革命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它所引發的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而且表現在它的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
歐洲主要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都是在工業革命完成之後才最終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制度最終戰勝封建制度而確實起來,是科學技術進步,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生產力發展永遠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和終極原因.
6. 歐洲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是在工業革命後吧
不是 工業革命前歐洲主要國家已經是資本主義社會了工業革命後歐洲主要國家形成了工業強國
7. 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並沒有戰勝封建主義 僅僅在歐洲當時也只有英法進行了工業革命 絕大部分仍被封建地主統治 拿破崙時代的反法同盟國全是由封建地主建立的
2. 盡管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巨大的生產力 但當時的中歐貿易清朝一直處於出超地位
題目有矛盾 請原諒我無法回答
另外 LS 你復制我的回答很沒意思
8. 三次工業革命對生產關系的影響
第一次科技革命:(1)使歐洲主要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2)從根本上鞏固了資產階級政權。
第二次科技革命: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的調整,以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9. 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了什麼制度
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大范圍的大肆殺戮搶占商品市場,搶占原料產地,奴役當地農民,加劇了當地農民的貧困落後,使得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經驗,同時,猛烈地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是全世界各國人民覺悟。
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里自己的統治。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10.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後果及影響
總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 生產組織形式: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工廠制度興起。極大地提高了生產
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 。
2、 階級關系:引起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3、 生活方式: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4、 世界市場:改變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聯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為全球
各地區、各國和各民族的溝通和未來全球一體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5、 社會意識:推動資產階級調整內外政策——自由主義與殖民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