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私人小廠重工業如何發展

私人小廠重工業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12-16 01:38:59

❶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史及階段

建國以來,我國企業發展戰略可分為明顯的二個階段:一是改革開放以前,在

選擇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工業化道路的背景下,雖然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實際上實行

的是大企業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後,在「輕紡工業六優先」的政策指導下,我國

工業化開始走向正軌,相應的實行的是中小企業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已進入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又面臨著未來大中小型

企業發展戰略選擇的一個關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的決策,關繫到今後我國經濟長

期穩定、快速、健康發展的大局。

雖然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工業化實行的大企業發展戰略,但這並不排除歷史上

的曾經有過的二次中小企業大發展的經歷。加上改革開放後,以「鄉鎮企業」異軍

突起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的大發展,我國一共經歷了三次中小企業大發展時期。這其

中雖然也有一些好的經驗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訓,特別是前二次,十分值

得我們認真地總結。

1
.第一次中小企業大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
大躍進」時期,我國出現了第一次中小企業的大發展。這次中小企業的大發展

是在激進的「趕超』戰略(超「英」趕「美」
)的指導下,為進一步加速我國以重工

業為主的工業化進程,在大企業發展戰略仍然不能滿足「趕超」要求的情況下,不

顧一切地讓不適合重工業發展的中小企業也參與到重工業化進程中來而發生的,它

給我國剛剛走上建設之路國民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是一個徹底失敗的中

小企業發展的事例,其教訓是極為深刻的。

首先,重工業一般都是規模效益明顯的產業,不易採取中小企業的形式,而「大

躍進」時期先後出現的所謂土「五小」
、洋「五小」
(
指小鋼鐵、小煤礦、小機械、小

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嚴重違反了基本的經濟和技術發展的規律。其次,中小企業

在國民經濟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穩定經濟、活躍市場、保障就業、促進技術進步

等,而當時人們完全忽視或根本就沒有這種認識和概念,中小企業成了實現某種政

治目的的工具。第三,這次失敗給中小企業造成了所謂「分散化」的壞名聲,破壞

了中小企業應有的聲譽,使人們對中小企業產生了誤解,影響了其正常的發展。

2
.第二次中小企業大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
文革」期間,在農業機械化和為國防服務的思想指導下,中國再次興起了大力

發展重工業型的地方「五小」工業的浪潮。並在各地經濟「自成體系」的要求下,

各地方各自為戰,重復建設,逐步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結構雷同的「大而全、小而

全」的封閉式的國民經濟體系。這次中小企業的大發展造成的影響雖然沒有上次大,

但教訓也是十分深刻的。

除了具有與第一次中小企業大發展時期相同的經驗教訓之外,還帶有如下幾個

新的不容忽視的問題:①是在要求各地建立獨立的工業生產體系中,各地中小企業

不僅具有重化工工業的特點,而且還具有重復建設、結構雷同、
「小而全」等特徵,

從而引起了地區間的資源爭奪戰,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②沒有解決當時日益嚴

重的就業問題。由於我國計劃生育工作上的失誤,當時城市就業形勢已非常嚴峻。

然而,重工業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由於其資本有機構成高,吸收的就業量有限,

因此沒有起到其應有的解決就業的作用。從而導致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奇特的解決就

業問題的方式
--"
上山下鄉」
。③中小企業成為復制古董,重復舊技術的典型,完全有

背於中小企業應在技術創新上起中堅作用的要求。

3
.第三次中小企業大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改革開放後,我國工業化開始由「重」向「輕」的戰略轉變,走上了正確的道

路。在「輕工業六優先」的政策引導下,在農業實行承包制和允許農民經商辦企業

過程中,壓抑已久的中國農民的創造精神迅速以興辦「鄉鎮企業」的形式迸發出來,

城市則出現了大批的個體戶,迎來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第三次大發展。

這次中小企業的大發展與上二次截然不同,它帶著全新的面貌,以符合經濟發

展階段要求的農副產品加工和第三產業為主的正確的產業選擇,給長期處於徘徊中

的國民經濟帶來了活力,人民生活開始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就業問題得到極大的緩

解,農民進城辦工商企業的願望也得到大的滿足。之後,中小企業一直在我國國民

經濟中發揮著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總結這次中小企業的大發展,應該說是經驗多

於教訓。

從經驗看:①一改前二次中小企業大發展以重工業產業為主的違反經濟規律的

作法,使中小企業走向了以輕工業(特別是以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的正確的發展道路。由於產業選擇正確,這次中小企業的興起保持了長久發展的勢

頭,道路也是越走越寬,徹底避免了前二次的大起大落現象。

②極大地緩解了城鎮就業的壓力,避免了「上山下鄉」的作法;同時還為農村

大量的剩餘勞動力找到了一個好的出路,促進了城市化的加速發展。

③作為中小企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鄉鎮企業是我國經濟體制「外圍優先」改革戰

略的重大成果,給我國今後經濟體系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戰略的重大成果,給我

國今後經濟體系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對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

作用。

這次中小企業發展的教訓主要有:①由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滯後,各地中小企業

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重復建設,這一方面引發了嚴重的資源大戰,

另一方面還導致了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給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消極

的影響。

②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導下,有些不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資源型產業領域,

如煤炭和石油的開采、煉焦、煉油等領域出現了過多的中小企業(煤炭和石油開采

業中有些零星礦點讓中小企業去開采是可以的,但這些小的資源開采企業實際上在

開採的後期都嚴重地違反了開采范圍的限制,對只有大企業才能有效開採的富礦、

大礦進行違法開采)
,它們的過度發展既破壞了環境,又浪費了國家本已十分稀缺的

寶貴資源,給今後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威脅。

以上就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簡單歷程。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又到了一個關鍵時期,經濟發展戰略又面臨新的抉

擇。一方面,由於我國工業化已進入中期階段,重化工化的任務又重新擺在了我們

的面前,大企業及企業集團已顯示出明顯的發展優勢;另一方面,隨著國有企業改

革的深入,下崗分流力度加大,就業壓力不斷增加,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獨特

的功能和作用也充分地得到了凸現。

因此,如何選擇下一步企業發展的戰略就顯得尤其事關重大。

從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來看,它們兩者在國民經濟中有許多密切的關

系,又都有彼此無法代替的功能和作用。一個形象的說法是,整個國民經濟的企業

體系可以被看作是一顆樹:大企業是樹的主幹,中小企業是樹的枝葉。

目前我國整個企業體系的現狀是:主幹不強、枝葉也不茂盛,二者都需要大力

發展。只發展主幹(所謂關鍵的「少數」

,讓枝葉枯萎不行;只發展枝葉,沒有主

乾的強有力的支持的也不行。問題就在於如何兼顧,讓他們都能充分地發揮各自的

優勢,這樣才能使國民經濟企業體系這顆「樹」繁榮昌盛。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是「抓大放小」
。目前,
「抓大」已有了明確的政策和

措施,而且經過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放小」如何做,還有待我們認真的

思考。通過以上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與教訓的總結,在借鑒國外中小企業發

展好的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的國情,我們將提出如下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

展的對策建議。

❷ 重工業基地發展的條件。

主要是資金,對於重工業而言,各種大型設備的購入,還有廠房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是出口貿易的話,還需要有碼頭和港灣

❸ 優先發展重工業對中國經濟有什麼積極作用

積極作用:

一、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

二、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系日益密切。

三、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3)私人小廠重工業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發展重工業必要性

選擇正確道路,是快速推進工業化的前提。由於資源稟賦、歷史傳統不同,各國工業化道路也不盡相同。能否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是對各國執政黨的重大考驗。

新中國成立後,黨提出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黨認真總結吸取我國工業化的經驗與教訓,充分發揮我國在勞動力和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工業化之路,開啟了我國快速工業化進程。

❹ 如何走一條新型的工業化發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新」,是相對於傳統工業化來講的。要全面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意義,必須了解傳統工業化道路的特點及其弊端。新中國建立後,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當時的國際環境,從「一五」時期到改革開放前夕,我國的工業化沒有突破蘇聯計劃經濟的模式。其特點是:一、在所有制結構上,實行單一的公有制。20世紀50年代初,私有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佔主導地位。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80.8%,集體所有制工業佔19.2%,二者相加,佔到工業總產值的100%,個體、私人工業企業已不復存在。二、在資源配置上,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體制集中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端雖早已顯露,國家也進行了幾次諸如「大權獨攬,小權分散」、「下放權力,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等改革的嘗試,但都沒有突破高度集中計劃體制的總體框架。三、在發展戰略上,優先發展重工業。這一戰略,使我國工業化走上一條資本密集型的發展道路,造成勞動力轉移滯後。1978年我國工業吸收的勞動力僅為5009萬,比1952年增長302%,而同期固定資產卻增長了2046%,相當於工業勞力增長的6.8倍,這給我國以後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四、在發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客觀上表現為片面強調經濟增長速度,忽視經濟效益。工業生產獲得的快速發展,是靠高積累、高投入、高消耗來支撐的。五、在工農與城鄉關繫上,工業依靠工農產品剪刀差積累資金。我國的工業化是在一個經濟落後、底子薄弱的基礎上起步的,進行工業化建設所需資金主要依靠農業和農民提供。盡管工農業產值的比例1978年已由1952年的3:7變成7:3,但城鄉人口比例則仍為2:8。在近30年裡,農業勞動生產率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六、在國際關繫上,因特殊的歷史背景而片面強調自力更生。改革開放前,我國對外貿易雖然有時發展較快,但總體水平不高。1952年,我國外貿依存度是9.4%,以後歷年都沒有超過10%。不重視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我國工業化的進程。 綜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使我國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卻付出了超常的代價。在新的歷史時期,傳統工業化道路很難再培養出新的競爭優勢。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原有的競爭優勢可能會逐步喪失,所以必須走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什麼是新型工業化道路?十六大報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這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路子。這條新路與傳統工業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進信息化的。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信息化發展很快。我們完全可以在工業化進程中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第二,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特別是在快速發展時期,大多數是以消耗能源、犧牲環境為代價,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我們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第三,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主要著力點,從而導致失業問題的出現。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勞動力成本比較低。這就要求我們在工業化進程中,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有意識地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擴大就業。很明顯,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總結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教訓基礎上,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信息化時代實現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提出的,對於加快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何才能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根據十六大的部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央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針對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處於工業中心地位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中,設備投資2/3依賴進口。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盡快使它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新的成長鏈。二要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決定性因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味依賴引進,不僅利潤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會嚴重地影響我國的技術安全。以信息產業為例,外國生產商往往對許多技術設備,事先就安裝了隱藏的「暗通道」和「後門」。關鍵時候,國外「專家」只要「微調」計算機的某個軟體,或在某個硬體中稍作一點手腳,輕則會影響我國計算機的正常運行,重則將給我國的信息安全、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力爭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以打破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三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大動力。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真正做到兩個「毫不動搖」。要堅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只有健全市場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才能形成有利於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宏觀環境。同時,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寬工業化、現代化和優化資源配置的空間,增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展望未來,我們更充滿信心。只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就一定能夠在新的發展時期,基本實現工業化。

❺ 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到國際,實現了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提升,競爭地位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顯著增強,已經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2015年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商事制度改革、簡政放權等極大激發了民間創業熱情,大量民營企業應運而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但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升級進程加快,國際形勢復雜嚴峻,民營企業發展既面臨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改革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治理結構不健全、競爭力不強、可持續發展差等內部問題,同時面臨國內國際環境制約、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等諸多外部困難和挑戰,民營企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直接關系我國全面改革開放事業的成敗。
民營企業的作用日益增強
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最富活力、最具潛力、最有創造力的重要力量,是繁榮城鄉經濟的有力支撐,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創造稅收、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成為近年來經濟發展領域的亮點,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對我國GDP貢獻率高達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新增就業90%在民營企業,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比超過50%。

❻ 為什麼民國黃金10年的時候不大力發展重工業

不是不想,是太難了。

重工業想要發展,一是講資金支持、二是講產業 鏈配套,三是講技術過硬。

光有資源稟 賦、廉 價勞動力的國 家,處在相對理想的國內外環境,不見得就能建設好重工業,這種例子在世 界 史內不 勝枚 舉。

首先資金投入,民 國就不過關。老 牌資本 主義 強 國搞重工業,講究資本原 始積 累。蘇 聯 搞重工業,也要吃工農業剪 刀 差。就民 國每年那點財政,都被軍費糟 蹋的精光。你就是把魯 爾 地 區大 陸漂 移給老 蔣,他也搞不起來。老 蔣的銀 子,都留著中 原 大 戰收 買雜 牌部隊呢。

其次,重工業不是民 國搞紡織、磨麵粉,講究的是全產業 鏈配套。建 國後,一五計劃上馬了一百五十六個大型項目,仔細數數,燃料工業佔了很大一塊,為什麼呢?欠 賬太多,你連工業的底 火都不沒有,還搞什麼鋼鐵聯合體?還要什麼行 星發動機?

最後,重工業不是造火柴、造香煙,是要造機床、造發動機、造特種合金。沒有技術參數能行么?沒有圖紙手冊能行么?毛 熊再下 品,一五計劃是實打實得給你送了一打科技 樹。這機會民 國有嗎?

❼ 企業發展模式的演進過程是什麼

企業的發展模式:從企業組織和交易關系的視角劃分

(一)引言。

從企業發展演變的歷史中我們注意到,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以及市場格局的改變,「所有制」等要素特徵對企業發展影響作用日益淡化,而企業產品技術特徵、資產專用性特徵以及交易特徵等要素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則日益增強,並由此形成了不同類型的企業模式。可以推測,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企業中城鄉割裂的「鄉鎮」特徵將愈發模糊,而市場化的「企業」特徵將愈發凸顯出來,企業的發展將更加遵循作為市場競爭主體的企業發展演變的一般規律,市場競爭的結果使企業逐步分化或融合,從而形成多樣化的進入市場的方式。用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樣的企業組織其交易的方式,其實質就是在分析、概括企業多樣化的發展模式。

(二)從企業組織其交易關系的視角看企業發展模式。

1.基本分析框架。在本部分中,我們將企業視為進行資源配置的場所。按照科斯的企業理論,用企業制度來代替價格機制進行資源的配置是為了降低交易費用,企業的存在是由於利用市場價格機制進行交換是需要支付成本的。科斯的觀點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論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威廉姆森提出了企業在選擇其交易關系中,資產的專用性和交易的頻率等交易特徵是影晌選擇的主要因素。具體地,在沒有交易專用性投資或當交易經常發生時,「市場」作為一種治理結構具有優勢,當投資具有交易專用性時,則企業合約更為重要,並且隨著專用性資產的投資增加會使合同安排從短期合同轉向更長期的合同,最終轉向垂直一體化,因為當資產高度專用時,由於資產的「鎖定」效應,市場治理的風險是很大的,其中資產專用性包括場所專用性、實物資產專用性、人力資產專用性以及專項資產。迪屈奇的新交易成本經濟學又在威廉姆森的基礎上將交易成本拓展到一個更廣闊的理論框架中。與威廉姆森將交易成本最小化作為研究企業、市場及其混合形式的核心不同,迪屈奇十分強調企業作為生產和銷售活動的核心,並將「效益」概念引入到對企業、市場及其混合形式等不同交易方式的分析上,指出一種組織方式的適合性,不一定取決於交易成本,還必須建立在對各自效益的比較之上,而企業的管理效益主要依賴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壟斷力量。當技能與資產利用具有獨特性時,在企業組織內部所產生的收益會更高,盡管內部組織的管理成本可能高於能夠取代其的以市場為基礎的管理成本。但是無論是科斯、威廉姆森還是迪屈奇,他們分析企業交易方式的一個共同點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為前提條件,而企業是在缺少市場交換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恰恰是企業的發展為中國注入了市場經濟的活力。因此,本部分在分析企業發展模式時,除了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有關企業理論外,還將特別強調制度環境的重要性,並將社會經濟制度作為企業發展模式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也即企業協調類型的形成不僅受到產業技術特徵的影響,而且受到更加廣泛的社會制度的影響,因為制度之間存在著互補性和自我約束性。
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有關理論,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如下假設:(1)宏觀經濟社會政治制度決定了企業可供選擇的發展模式的基本空間;(2)當外部制度環境約束逐步解除時,企業發展模式的選擇日益依賴於企業自身的基本屬性,表現在資產的專用性、資產的交易頻率以及產品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壟斷力量等因素特徵;(3)由於制度變遷存在路徑依賴、以及制度之間存在著自我約束性和互補性特徵,即便是在企業自然屬性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企業也完全有可能選擇不同的組織交易方式,從而是不同的發展模式。

2.企業發展的基本模式類型。根據企業組織其產品交易、與市場協調的方式,在此初步將企業的發展模式劃分為自我獨立發展型、准(半)獨立發展型及完全依賴型。其中,自我獨立發展型是指企業獨立經營、有自己的品牌或獨立的產品,企業進入市場不依賴於某個特定的交易市場,而是通過開拓銷售渠道、建立企業的自我市場網路,產品直接面向國內市場乃至國際市場。採取此發展模式的企業通常以經營實力較為雄厚的大中型企業為主體;准(半)獨立式發展型是指以本地專業市場為依託的「前店後廠」式企業,以及以本地資源、傳統技術為依託、以本地區域市場為銷售半徑的傳統產品生產企業,包括專門為大企業生產、供應原料、零部件等的承包制的企業;依賴型是指企業自身沒有獨立的生產產品,以為其他企業加工產品、收取加工費為主。大量的企業資產規模有限、技術含量不高的鄉鎮中小企業是依賴型或准獨立型發展模式的主體。

對於企業發展模式的演化,本項研究試圖從以下視角展開分析。第一,企業發展模式的形成是外部的制度環境、歷史文化遺產,以及企業自身的產品技術特徵、資產專用性特徵和交易頻率特徵等多種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盡管各種要素在不同的發展模式中、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均等的;第二,從微觀層面看,企業的發展遵循由依賴型、到准(半)獨立型、再到獨立型的進化路徑;各種類型的企業發展模式之間不存在絕對的邊界,發展模式之間存在著相互轉化,特別是當企業的發展階段發生變化時以及外部市場條件發生重大調整時,這種不同發展模式之間的相互轉化更為突出。第三,對於某個特定的企業,它的發展方式可以同時採取其中的兩種模式,但是它們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個主體方式;第四,各種發展模式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長久的生命力。

(三)各種類型企業發展模式的形成。

從企業歷史發展的主流看,企業的發展大體經歷了由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為主體到獨立型與依賴型、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並存的過程。

1.改革開放以前,宏觀上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微觀上的人民公社組織制度安排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社隊企業(企業前身)發展模式的自由選擇空間。可以講,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經濟制度環境對企業發展模式的影響超過了產業技術特徵對企業發展模式的影響,從而在較大程度上規定了企業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發展模式為企業主體發展模式的形成,而農民對技術、經營以及資金供給等要素儲備的有限,又進一步強化了企業這兩種發展模式的主體地位。

企業的前身是人民公社時期的社隊企業,企業發展模式的形成與其社隊企業所奠定的發展基礎以及所確立的發展方向有著較強的「自我約束性」,也即路徑依賴性。因此,探索企業的發展模式非常有必要追溯到人民公社時期的社隊企業發展。

社隊企業誕生於人民公社時期,它是1958年「大躍進」的產物。1958年中央八屆六中全會《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人民公社必須大辦工業」後,公社工業開始脫離農業成為農村產業結構中一個獨立的產業,不再是附屬於農業的副業。並且,許多人民公社黨委專設工業書記,公社管理委員會設置了工業管理機構,由此也形成了鄉鎮政府直接辦工業的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在當時大辦鋼鐵的宏觀背景下,公社工業的發展基本是圍繞鋼鐵行業,興辦小煉鐵廠、小煤窯、小礦山、小水泥以及小農機修造等,並將農業合作社所建立的許多手工業、農副產品粗加工小廠無償轉為公社工業。1962年,「(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生產)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確立後,公社工業也相應地轉變為社隊企業。按照同年中央的有關規定,社隊企業主要放在生產隊一級作為副業經營,主要經營領域一是在農閑季節開展短途運輸等活動,二是開展農副產品粗加工。因此,這一時期社隊企業又退回到「副業」的地位,沒有自身獨立的發展空間,其經營活動半徑基本是被限定在社隊內部,以服務社員為中心,這一階段社隊企業的發展是依附在公社經濟上。

盡管20世紀60年代初期社隊企業的發展進入了低潮,但是在人民公社化大煉鋼鐵中所積累下的創辦工業企業的經驗卻成為日後各種類型企業發展模式形成的一筆豐富的制度遺產,對於許多原來從未涉足工業的社隊來講,發展社隊工業不再是非常陌生的新事物,對此開始有了初步的認識,因而一旦新的發展機遇出現,往往能夠較為敏銳地進行捕捉。在這個時期出現的一批社會集體與城市回鄉職工聯手創辦為大工業、大企業服務導向的社隊企業發展的小高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60年代初期,國家在經濟調整中將一批城市職工和於部下放回村。一些社隊利用這些人才資源及其所帶來的社會網路和信息資源,與城市企業建立聯系,為大企業加工、生產配套零都件或為企業設備進行檢修服務等。雙方的結合初步形成了企業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發展模式的雛形。這種進入市場的發展路徑一直延續到60年代未、70年代初城市知識青年下農村鍛煉勞動。據無錫縣的典型調查,20年代以前創辦的社隊工業企業中,有城市工作經歷的技術老工人約佔1/3。又如遼寧省海城市福安村,60年代初及70年代大隊建立起的建材廠和鑄造廠分別利用的是從鞍鋼等外地回鄉職工的技術力量和信息源以及知識青年的家庭關系網路,生產原料或是生產大隊自產(如建材)、或是由廠家直接提供(如鑄造廠),工廠產品的銷售直接供應本地有關建築生產單位或掛鉤的鞍鋼大企業。

1970年,國務院北方地區農業會議提出1980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後,社隊企業的發展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會議要求各地建立縣、社、隊三級農機修造廠,發展小鋼鐵、小煤窯、小水電、小化肥、小機械修造等地方「五小」工業,所需資金除了由社隊自籌外,國家扶持人民公社的資金重點要用在發展農業機械化上。據統計,到1971年底,全國96%的縣建立起了農機修造廠,各地人民公社辦起了農機修理(配)廠(站),大隊一級則辦起了修理點。而它們當中的一部分則經過艱苦創業、脫穎而出,最後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擁有自身定型產品的獨立企業。 因此,北方地區農業會議所確立的「五小」企業發展戰略,為當時的社隊企業發展所提供的一個最大契機是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終於有了名正言順的自我獨立發展、自我創業發展工業的機會,奏響了20世絕80年代企業大發展的序曲。盡管按照當時國家的規定,「五小」企業的經營宗旨是為本地的農業機械化服務,但是與1962年以來一直將社隊工業置於農村副業的發展定位相比,新的農村工業發展政策是一個飛躍。它將社隊企業為農服務的領域從以農民生活和農具修理為主,轉向了為農業生產服務為主,從而使社隊企業青機會一步步地由小到大發展起來,廣泛地進入到機械、冶金、建材、化工等多行業的生產中,在滿足人民公社內部需要的基礎上,向外拓展經營空間,並一旦外部制度環境寬松、市場放開,企業就可大踏步地進入健康發展的正常軌道。不少社隊農機廠從最初的簡單機械零件加工、農機修理,發展到後來的製造農機具、一些非標准機械產品,直至最後生產批量標準定型產品。

然而在人民公社體制下,無論社隊企業的技術及產品水平有了怎樣程度的提高,社隊企業在內部制度建設上都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社隊企業的發展始終依附於公社或大隊集體經濟,而不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營實體。社隊企業的勞動力主要由各個生產隊抽調而來,實行內部用工制;社隊企業不單獨進行經濟核算,企業職工仍像在生產隊勞動時那樣,平時在廠記(工)分,年底回各自的生產隊參加收益分配,職工同工不同酬,收入水平取決於所在生產隊的經營水平(70年代後,不少社隊企業開始進行獨立核算,但是企業的利潤分配比例仍控制在公社或大隊手中);並且,在計劃經濟的物資管理高度集中、統一管理體制下,社隊企業的原料基本無法通過國家的計劃供應渠道獲取,只能自找門路。它們有的採取與城市企業「以物換物」方式,即用農副產品及企業的生產產品換取原料,有的利用與大中企業聯營方式直接由對方供應原料,還有的利用大企業及城市的邊角廢料。同時,社隊企業的銷售也無法正常進入市場。計劃經濟宏觀體制和人民公社徽觀制度的限制,使得社隊企業難以形成獨立型的發展模式,除了個別企業外,絕大多數社隊企業的發展依附於本公社或本大隊范圍內的經濟,依賴於大中企業的發展。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70年代末,當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民公社體制開始瓦解;宏觀經濟體制也開始松動,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國民經濟發展以計劃經濟為主,同時充分重視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後,社隊企業發展模式的確立才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社隊企業終於開始擺脫體制的束縛,更多地從企業自身的技術、交易特徵來選擇進入市場的方式。

2.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農民個人財產權利保障制度的確立,特別是1984年中央轉發了農牧漁業部《關於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後,企業發展模式選擇中制度性障礙因素的作用在逐漸減弱,而市場約束、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要素的約束以及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的影響力在逐步強化。特別是買方市場格局的形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趨勢,對企業發展模式的演進產生深遠的影響。企業發展模式的確立日益表現出一種市場化的結果。

當阻礙企業發展的體制羈絆被打破後,20世紀80年代中期,企業的發展進入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時期。一些在人民公社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積累的企業開始向著獨立型的發展模式演進,但是從總體水平看,受自身要素供給特徵的制約,企業仍基本是以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向前推進。一方面,沿著已經建立起來的發展路徑,企業在原有社隊企業的基礎上繼續做大、做好;另一方面,企業充分發揮當地的自然、區位、人力資源優勢稟賦,積極摸索、開拓市場,尋求新的發展道路。

在利用當地資源稟創立的企業中,主要是通過兩大途徑發展自我。一類是利用大中城市工業的輻射,為企業生產加工配套零部件、進行來料加工、成為城市大中型企業的附屬車間,還有的直接為外貿加工產品,獲取加工費。選擇這類發展模式的企業多數是集中在東部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它們當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壯大起來,擺脫了對大中型企業的依附,進化為獨立型的發展模式,還有相當多的企業或是倒閉、或是仍舊停留在原有的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上。

對於那些遠離大城市、大工業的廣大傳統農區而言,企業更多地是通過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走上了准獨立型乃至獨立型的發展模式。它們的生產通常以當地農副產品資源、地下的礦產資源以及傳統的手工工藝等為依託,產品以量大面廣的大宗產品為主體,並且有相當多的企業是依託當地的產品專業市場進行銷售,或企業直接與用戶建立長期供貨關系,或是通過商販、經紀人進入市場。與此同時,也有大量的企業仍舊保留著原始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企業沒有自身獨特的產品,與其說是一個企業,不如講是一個賺取勞務加工費的生產加工車間。

在以開發本地地下資源發展起來的企業中,絕大多數是採取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企業的發展仍然停留在原始的依賴型的發展模式階段。以煤炭採掘為例,在有著幾千年採煤歷史的山西省,相當多的企業煤礦是採取非常原始的、無生產設備、無安全措施的人工開采,而且這種狀況多年得不到改善,生產的原煤通常直接出售給運銷大戶或定點企業、單位,在企業缺乏獨立產品、缺乏自我營銷渠道的情況下,企業的蠃利水平非常有限,在潞城市的調查表明,1噸原煤只能賺到幾元錢,但是對資源和環境的被破壞卻十分嚴重。據山西省的統計,到1999年底,全省關閉企業煤礦2851家,壓產6867萬噸。又如在貴州省畢節地區,按照地區企業局的介紹,2000平均每個企業的就業人數只有4人,企業所從事的產業基本是礦產資源型,主要產品有煤、鉛、黃磷、生鐵等,有科技含量的產品不足1%,進入市場的主體方式是通過商販或用戶直接出賣資源,如果實施中央提出的關閉3萬噸以下小煤窯的政策,將波及到全地區90%以上的煤礦。

3.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90年代後期以來,經歷了人民公社時期和改革開放多年的發展,一批企業的佼佼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浪淘沙、脫穎而出,最終走上了獨立型的發展道路,並且成為國內同行業的排頭兵。它們當中一部分是白手起家,從准獨立型甚至是完全依賴型的發展模式中通過自我滾動一步步地發展起來,還有一部分是在企業創建時就高起點、直接面向國內(國際)市場,而創辦這些企業的老闆往往也不再是普通的農民,而是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的企業家。這些企業的特點是擁有同行業較為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力量,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大,生產的產品系列化。

據農業部的統計,截止到1999年底,全國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52000餘家,占企業總數量的0.3%,營業收入23000億元,佔全國企業營業總收入的23%。

(四)形成企業發展各種模式的主要因素分析。

從本節第(二)部分的分析中看到,企業發展模式的演進是非常復雜的。盡管企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是沿著由依賴型到准獨立型再到獨立型的路徑演進,但是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仍舊停留在依賴型、特別是准獨立型的模式上;而也有為數眾多的企業一開始就選擇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此外,也不乏有個別的企業從獨立型的發展模式退回到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上。企業的發展為什麼會呈現出如此多樣的發展模式,是什麼因素決定著企業發展模式的選擇與演進?在此,將根據在第(二)部分中建立的基本框架進行分析。

第一,企業發展模式的形成首先受制於制度環境所規定的基本框架,制度的互補性與自我約束性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前,為了實現趕超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中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沒有任何自主權的微觀經營機制,也即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是建立在計劃配置的基礎之上,不允許市場配置機制的存在,企業僅僅是作為按照計劃要求生產產品的一個單位,而不是一個資源配置的基本場所,企業生產所需要的勞動力、資金、場地以及技術等全部是通過高度集中的計劃渠道分配獲得,生產出的產品也同樣納入計劃分配渠道。在這種高度集權的傳統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發展模式基本限定在人民公社體制內部,企業生產圍繞為公社的經濟、為公社社員的生活服務。即使是跳出人民公社的交易范圍,企業的生產要素配置也無法進入計劃配置的主渠道,而由於一般商品交易的自由市場又禁止存在,因而企業只能是在夾縫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如通過產品的「以物換物」(如福安村)、通過與供貨單位直接掛鉤(如淄博市昌亞造紙機械、福安村)、甚至努力擠入國家計劃資源安排中(如海城市三魚泵業)等。在制度環境的約束下,受到制度互補性與自我約束性的影響,企業的發展模式幾乎沒有選擇獨立型發展模式的可能,只能走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

改革開放後,當束縛企業發展的制度羈絆逐步解除,企業發展模式的形成不再存在體制性的障礙後,企業發展模式的演變更加受到自身各種特徵的影響,表現為一種市場化選擇的結果。

第二,企業資產專用性特徵和交易頻數是決定企業發展模式選擇的主要要素。對於那些大量存在著的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來說,企業的主要投入就是勞動者體力或基本技能的輸出,由於企業的專用性資產投資非常有限,如生產場所往往是利用家庭庭院,從而基本沒有場所專用性投資;生產資料通常使用些簡單的生產工具或簡單設備,實物資產的專用性投資規模很小;產品的技術含量通常很低、甚至沒有,勞動力不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訓,一般以熟練性生產為主,基本不存在人力資產專用性投資;至於為了某個特定買主而進行的專用資產投資則幾乎不存在。此外,企業的交易頻數彈性相對較大,市場興旺時,企業可以進行通過加班加點增加生產而實現數量相對頻繁的交易;而市場蕭條時,企業可以立即停止生產,勞動力隨即轉向務農生產、或勞務輸出。因此,企業所面對的機會主義的威脅幾乎不存在,市場風險程度相對很小,在此條件下,採取直接面向產品專業市場批發商或由商販上門收購、或直接為大中型企業進行加工件提供的進入市場方式更具有優勢,依賴型或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成為企業的有效選擇,它不僅減少了企業為尋找信息、進行談判、簽訂合同而支付的成本,而且直接銷售費用大大降低,甚至為零,企業從而有可能將產品價格壓到最低,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僅僅是獲取勞動力的基本報酬,有效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隨著企業資產專用性的增強,企業的沉澱成本比例也明顯提高,企業所承擔的市場機會主義風險的成本也在加大,由於鎖定問題,企業不再可能僅僅將投入主要放在生產上,而是需要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交易合約的簽訂,尋求更多的營銷渠道,並且資產專用性投資的加大,也意味著企業生產需要維持較為穩定的產出規模,以降低資產專用性投資在產品成本中所分攤的比例,因而企業從自身技術特徵上要求有穩定而較大的交易頻數,否則如果產品的市場小,就難以收回專用性資產的投資。因此,無論是資產專用性的要素特徵,還是企業交易頻數的要素特徵,都要求企業不能僅僅依賴於某個市場的買賣現時交易,而必須建立專用性的、相對獨立的市場渠道。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主動出擊佔領市場,利用各種現代營銷手段來建立起自己長期而穩定的市場銷售網路,企業也從此走上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

第三,企業產品技術的獨特性也是影響企業選擇發展模式的一個重要參數。對於那些生產大宗產品的企業而言,由於產品缺乏獨特的技術含量,企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企業的產品更接近充分競爭的市場結構,因而是市場選擇企業產品,而不是相反。在此情況下,企業往往需要利用已有的產品市場,以價格或質量來取得市場的一席之位,因此企業是以依賴型或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推進。而對於那些能夠生產具有技術獨特性產品的企業,它有可能利用自身產品的特殊功能或特殊品質開拓一個新的市場領域,盡管為此而付出的交易成本會增加,但是由於產品差異性而獲得的壟斷價格卻可以使企業取得更多的凈收益。因此,具有產品技術獨特性的企業通常會選擇獨立型發展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資產專用性投資與產品技術獨特性往往是緊密相聯的,企業產品技術獨特性的獲得往往是由於企業的專用性資產投入,如名牌酒的專用性場所投人,納米技術新材料的專用性人力資產投入及專用性實物資產投入,以及為滿足某一特定客戶需求而進行的專項資產投入。

(五)企業發展模式的演進趨勢。

第一,企業發展模式未來的演進將更加遵循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阻礙企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將逐步消亡。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企業的發展模式將是一種以獨立型發展模式為主導、以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發展模式為主體的基本格局。

第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國內買方市場格局的進一步固化,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將進一步嚴峻,一部分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原始積累、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的企業將有可能逐步形成或建立起獨立型的發展模式,而對於大量的生產大宗產品、企業規模有限的企業來說,其依賴型或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不會有較大改變。特別是對於那些從未涉足非農業的農民創業者而言,由於依賴型和准獨立型的發展模式所具有的低成本擴張的特殊競爭優勢,它們幾乎是農民進入非農創業、創辦新企業可以選擇的惟一發展途徑;創辦企業的門檻將明顯提高,「赤手空拳套白狼」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發展的主題將是調整戰略,正確定位,而不再是擴大數量,「跑馬佔地」。

第三,在未來的發展中,企業分化與融合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在路徑依賴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作用下,依賴型或准獨立型的企業向獨立型演進的道路將更為艱難,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的企業數量將會增加,並且走上獨立型發展模式的企業與那些仍舊採取依賴型或准獨立型發展模式的企業之間的差距將越拉越大,企業內涵的異質性將會更加突出。

對企業發展模式演進分析的政策含義是政府應當按照更加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如根據企業的規模,或根據企業所從事的產業),而不是站在城鄉二元化的角度來制定有關農村工業化的發展政策。並通過前瞻性的產業政策來改變當前企業部門活動的路徑依賴性質,引導和鼓勵有更多的企業家或投資者將投資目光轉向國家扶持的產業,如農副產品加工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以最終實現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

❽ 現在社會重工業發展已污染了自然環境,我們該怎麼辦

第一,我們應該積極取締那些中小型重工業工廠以及那些沒有環保執照的廠子,這些工廠的存在,導致大量的工業垃圾,與工業廢水的產生,這些重工業生產廢物,的不合理排放,導致大規模的土地與許許多多的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導致土地喪失了生長植物的能力,河流成了一潭死水,沒有生物在其中生存。沒有環保廠標的非法工廠,肆意排放工業廢物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中國現代化社會的進程,對於人民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表較大的影響取締這些廠家,能過從根本上解決工業污染的問題。

其次,我們應該及治理已經被污染的土地以及河流、湖泊。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就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讓已經受到污染的地方,回復他原來的面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恢復這些地方會使我們生活更加的愜意,是我們能夠更好的生存在地球,這個我們唯一的家園之上。

❾ 製造業生產指數擴張,工業經濟持續恢復,我國工業是如何發展的

我國的工業發展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困難的,最開始國家利用重工業想要帶動經濟的發展。但是重工業的長期存在造成了我國國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畢竟重工業帶來的污染給國內的許多地方造成了很嚴重的環境污染現象,國家也開始逐步轉向綠色環保的輕工業發展方向。

在對於醫葯和酒精等等中小型企業中,國家也持鼓勵的態度。大力支持這類型的小企業進行生產上面的提升,並且提出了將會以市場為中心逐步打開消費群眾的方向。將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進行全力的推進,並且對重要的行業注入關鍵的動能。

❿ 為什麼我國一五計劃也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我國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原因如下:

1、當時內戰過後,經濟遭到重創,為恢復國民經濟

2、朝鮮戰爭引發的中共領導人對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的憂慮擔心

當時剛建立新中國,西方國家一直對是社會主義充滿敵視,重工業有助於加強國防建設,從而保家衛國,保障國家政治獨立。發展重工業可以盡快改變我國工業十分落後的面貌,

3、蘇聯工業化道路成功的示範效應

對於剛建立的新中國,中國領導人還未找到很好的辦法去建設社會主義,所以照搬蘇聯模式,著重發展重工業。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10)私人小廠重工業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戰爭,斷絕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發生的聯系,毛澤東等領導人痛切地感到,短期內打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已變得不可能。要使國家真正實現獨立、富強,必須迅速地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自成體系的工業結構,必須把重工業擺在突出的位置上。

1952年7月中央書記處連續召開多次會議。認真研究了中國工業化建設的方針,確定以建設重工業基礎為五年計劃的中心環節。同時,決定周恩來、陳雲、李富春等組成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蘇聯,就「一五」計劃中需要蘇聯援助的141個工業項目問題進行商談,中心環節是重工業。

閱讀全文

與私人小廠重工業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沒磨合好怎麼辦 瀏覽:257
t字車標是什麼汽車 瀏覽:74
手動擋奧迪變速箱油多久換 瀏覽:153
汽車加油如何省油 瀏覽:255
寶馬MINI油耗多少 瀏覽:758
河北工業大學復試線為什麼這么低 瀏覽:450
汽車牌照燈怎麼開 瀏覽:164
如何給汽車電瓶加水 瀏覽:510
如何接工業皮帶 瀏覽:930
賓士墊資服務費什麼意思 瀏覽:954
寶馬x4什麼時候改款的 瀏覽:368
集體工業土地如何收儲 瀏覽:237
雪地賓士中磚塊在哪裡拉 瀏覽:371
寶馬副駕化妝鏡怎麼換 瀏覽:70
汽車自燃去哪裡申請報廢 瀏覽:115
濟南pvc工業管材有哪些 瀏覽:424
中國工業特點以什麼為主 瀏覽:361
懷化站旁邊的是哪個汽車站 瀏覽:406
寶馬5系後擋紗窗怎麼關 瀏覽:329
汽車停車場有哪些車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