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省市、各個地區應該如何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哪些主要任務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之後,各地紛紛加快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步伐。發展工業互聯網,網路體系是基礎,平台體系是關鍵,安全體系是保障。各省市、各地區應緊緊系統構建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全力推進七大任務:
1.夯實網路基礎
夯實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礎,應圍繞網路改造升級、提速降費、標識解析,推進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IPv6、工業無源光網路(PON)、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路(TSN)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
第二,以IPv6、軟體定義網路(SDN)以及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即5G技術),實現工業企業外網的升級改造;
第三,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圍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推動行業性二級接機點的建設與連接。
2.打造平台體系
第一,培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企業為主導,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實現多平台互聯互通。
第二,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驗證。支持產業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測試驗證平台,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
第三,推動、吸引企業上雲。鼓勵工業互聯網平台在產業集聚區落地,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的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
第四,培育工業APP,支持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3.加強產業支撐
要加強產業支撐,必須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第一,關鍵共性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圍繞工業互聯網核心關鍵技術、網路技術、融合應用技術開展聯合攻關,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應用。
第二,系統解決方案支撐。圍繞智能感測器、工業軟體、工業網路設備、工業安全設備、標識解析等領域,推廣一批經濟實用的微服務化系統解決方案。
4.促進融合應用
融合創新工作應圍繞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兩大主體開展:
針對大型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工業現場的應用;開展用於個性需求與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精準對接的規模化定製;
針對中小企業,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開展供需對接、集成供應鏈、產業電商、眾包眾籌等創新型應用。
5.完善生態體系
第一,構建創新體系: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資源,圍繞重大共性需求與行業需要,面向關鍵技術與平台需求,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
第二,構建應用生態,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製造業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展示展覽、行業資訊、人才培訓、園企對接等增值服務。
第三,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中介型共享製造、眾創型共享製造、服務型需求共享製造、協同型共享製造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
第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6.強化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底線,必須切實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此外,各地區還應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推動標識解析系統安全、工業互聯網平台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開展安全咨詢、評估和認證等服務,提升整體安全保障服務能力。
7.堅持開放合作
第一,加強地區乃至國際的企業協作,形成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的關系。
第二,建立政府、產業聯盟、企業等多層次溝通對話機制。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協同與合作,參與工業互聯網標准規范與國際規則的研討與制定。
2. 什麼是雲網融合為什麼要用雲管理網路
從我一個通信人的視角出發,簡單說一下。
你可以理解為雲就是雲計算,網是通信網。
雲網融合,其目的是為了實現雲的網路化和網路的雲化,使雲和網路高度協同。
雲管理網路可以按照需求更精準的開放網路能力,智能化的分配算力,這個和當前的「東數西算」是一致的,也符合碳中和的綠色環保要求。
這是比較簡明的理解方式,望採納。
3. 如何促進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發展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工業化4.0這個概念也出現了。 「工業4.0」是應用物聯網、智能化等新技術提高製造業水平,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通過決定生產製造過程等的網路技術,實現實時管理。它「自下而上」的生產模式革命,不但節約創新技術、成本與時間,還擁有培育新市場的潛力與機會。 在工業4.0時代,未來製造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就是以解決顧客問題為主. 製造業的企業家們要在製造過程中盡可能多的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拓展更多、更豐富的服務,提出更好、更完善的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走軟性製造+個性化定製道路 推薦書籍:《互聯網+》馬化騰主筆的
4. 工業互聯網是什麼意思,最近被提及的很多,我們是重工業生產企業,怎麼進行互聯網+轉型
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一種結果。5. 工業互聯網是什麼意思,最近被提及的很多,我們是重工業生產企業,怎麼進行互聯網+轉型
「工業互聯網」(Instrial Internet)——開放、全球化的網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屬於泛互聯網的目錄分類。 它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測技術及互聯網的高度融合。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於2012年提出,隨後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除了通用電氣這樣的製造業巨頭,加入該聯盟的還有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IT企業。國內有樹根互聯、海爾卡奧斯、北京宏途創聯科技有限公司、用友雲。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可以幫助製造業拉長產業鏈,形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效率,推動整個製造服務體系智能化。還有利於推動製造業融通發展,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跨越發展,使工業經濟各種要素資源能夠高效共享。
6. 雲計算與工業互聯網
視頻載入中...
工業互聯網不是互聯網在工業的簡單應用,工業互聯網既是工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 基礎設施 ,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 應用模式 ,同時也是一種 新業態、新產業 。
雲計算是 分布式計算 的一種,是通過 網路雲 ,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然後通過 伺服器雲 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些小程序,得到結果並返回給用戶。
雲計算和工業互聯網之間 有什麼關系 呢?
網路上有這樣的一個例子,設想,當只有1個工廠和很少的設備時,在廠房裡擺上幾台伺服器,建個區域網,找幾個工程師,就可以管理和維護這個小型工業網路,這便是工業區域網。但如果是幾十個工廠,幾百個車間,幾萬個生產設備呢?顯然,這個時候應該採用雲計算技術。只有上雲,才能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存儲能力和網路帶寬,能夠對這么龐大的系統進行管理;只有通過雲計算,才能讓更多的企業員工、管理者接入去使用工業互聯網,也能夠讓開發者有更大的空間去設計更好的應用。
可見 雲計算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支撐 ,而 互聯網又推動著雲計算技術的改革和創新 。
7. 工業互聯網平台如何運營
1、多從用戶角度去思考問題,因為任何內容,尤其是互聯網上的分享內容,用戶是層次不齊的,因此多從用戶角度考慮才能夠更好地把握用戶需求。
2、多去利用互聯網平台提供的數據分析,也許剛剛開始我們做得還不夠出色,甚至沒有數據可以利用,但是等到運營到一定階段,就要把數據運營利用起來。
3、把握寫作的邏輯思維,分享一篇內容,從構思觀點,到准備素材,再到寫作等等過程,都是需要編輯人員在一開始就准備好的,千萬不要認為個性發揮就是好。
8. 5G賦能工業互聯網「百花齊放」
遠程手術、智能巡檢、生產溯源等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5G賦能工業互聯網「百花齊放」
5G遠程超聲機器人診斷平台、仿生機器狗「鐵蛋」、5G無人工廠項目……日前,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一大批「黑 科技 」產品、5G關鍵技術等集中亮相,吸引了大量觀眾圍觀、體驗。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第二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包括生產過程溯源、廠區智能理貨、全域物流監測、虛擬現場服務等應用場景,以及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家電等行業。
一個是當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一個是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技術支撐,5G「遇上」工業互聯網,會給生產和生活帶來哪些神奇變化?未來,「5G+工業互聯網」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
融合應用不斷豐富
「我們把5G、工業互聯網技術運用到了釀酒行業,當設備出現故障時,技術人員通過遠程輔助工具,既能清晰地看到車間,又能遠程操控設備,不用到現場就能解決問題。」武漢一家企業的員工說。
如今,藉助5G與工業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傳統工廠正變得更加「智慧」。
在紡織行業,有的企業通過在縫紉機、巡檢機器人等設備上設置5G模組,實時採集生產、環境等數據,並上傳至邊緣雲平台,可直觀地呈現生產、物流等信息,讓生產效率提升2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0%。
在家電行業,有的企業通過5G、VR(虛擬現實)等技術展現家電裝配細節,讓新員工「沉浸式」體驗和感受,幫助他們迅速掌握技術要領,從而降低培訓成本,大大縮短新員工的培訓上崗時間。
11月21日,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聚焦智慧工廠、智慧安全等領域,徵集並遴選出了58個典型應用案例。其中,天津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項目是智慧安全領域的應用案例。該項目依託360公司數字化安全能力框架,通過部署安全監測平台,可實時監測企業安全態勢,及時提供預警信息,支持安全隱患整改,減少企業經濟損失。
此外,在智慧礦山等領域,同樣有不少應用案例入圍。比如,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有限公司老石旦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山西呂梁鑫岩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等。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科技 發展部副主任張建明介紹,一些煤礦開發了AR(增強現實)眼鏡,井下工人戴著AR眼鏡巡檢設備,可通過5G網路實時傳送視頻畫面,供地面上的技術人員進行參考、遠程指導。
「從這些場景、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范圍擴展了,和生產環境結合得更為緊密,這是可喜的變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王鵬表示,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不斷豐富,率先在采礦、鋼鐵、電力等行業形成了遠程設備操控、無人智能巡檢等典型應用場景,標桿示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有效激發了產業各方參與熱情。
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5G+工業互聯網」在推動「製造」向「智造」轉變的同時,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一些企業將生產現場的掃碼槍、工業相機、攝像頭等設備接入5G網路,將生產過程每個工序的物料編碼、作業人員、生產設備狀態等信息實時傳輸到雲平台,並將這些信息進行關聯整合,形成溯源資料庫。人們只需用手機掃一掃產品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產品批次、品質等信息,用起來更放心。
在智慧醫療領域,5G遠程會診、遠程手術等應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更多偏遠地區的患者得到救治。
「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是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根本目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說,我國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呈現「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工業互聯網網路、平台、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初具規模,基礎電信企業、工業企業、通信設備企業、軟體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多樣化的商業運營模式,「團體賽」打法更加成熟,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局更加清晰。
韓夏認為,「5G+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空間廣闊,潛力無限。據統計,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已超過1800個,覆蓋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與此同時,余曉暉表示,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也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在晶元和模組方面,現在5G晶元模組價格過高。產業界應共同努力,推動實現以低成本的模組和晶元來滿足工業需要。
牽住技術創新「牛鼻子」
「5G+工業互聯網」是傳統產業跨越式發展的 歷史 性機遇。
「『十四五』期間,5G、工業互聯網將從 探索 起步階段進入到產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王鵬說。
據了解,我國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信息「大動脈」。加快5G基站建設和行業虛擬專網規模化發展,增強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公共服務功能。支持企業運用5G等新型網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建設企業內網,支持企業設備上雲,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進企業、進園區、進產業集群。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拓展融合應用場景,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堅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遴選一批專業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建設一批5G全連接工廠,做優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造一批復合型專家人才隊伍,帶動千行百業提質增效升級。
「5G、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要緊緊牽住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肖亞慶說,要加強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產業共性技術供給,推行「揭榜掛帥」機制,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實現工業模組、感測器、關鍵軟體等領域快速研發和產業化。激活數據潛能,加快研製工業數據交互等基礎共性標准, 探索 建設數據交易平台,提升數據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此外,要深化開放共享,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新生態。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8日 03版)
9. 5G+工業互聯網向各行各業延伸
5G+工業互聯網向各行各業延伸
5G+工業互聯網向各行各業延伸,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技術的不斷成熟,為5G毫米波的落地應用打下了基礎。「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將呈現梯次落地
在數字技術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延伸的過程中,「5G+工業互聯網」引領著技術變革,深度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
在近日舉辦的「推進製造強國網路強國建設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布會、2021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5G+互聯網高峰論壇」和「2021中國國際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上,「5G+工業互聯網」再度掀動熱潮。與會者表示,當前我國正全力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促進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5G+工業互聯網」
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全力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發展。
首先,進一步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標准研製。深入推進網路、標識、平台、安全體系建設,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其次,進一步增強應用創新水平,推動工業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跨行業跨領域資源和能力共享,促進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
第三,進一步壯大融合發展生態,加強部門協作、央地協同,完善工業互聯網產業政策體系。在標准研製、技術驗證、先導應用等領域開展更廣泛的國內外交流合作,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近年來,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全國各地,尤其是產業各方,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趙志國說,未來幾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期,要把發展和安全統籌好,一手堅定不移抓發展,一手堅定不移保安全、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工業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工信部將推出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抓好兩個工程,即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開展兩類示範,一類是工業互聯網產業基地示範,一類是工業互聯網試點項目示範。同時,研究進一步完善新的政策工具包。推動「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融入千行百業。同時也要豐富應用場景,呈現千姿百態。
工業互聯網賦能賦智賦值作用凸顯
前不久,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開通「5G+工業互聯網」系列科普問答欄目。科普內容顯示,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日益成為支撐實體經濟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對於為什麼要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解釋是,一方面,5G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將為5G應用開辟廣闊空間。
據專家介紹,「5G+工業互聯網」是指利用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構建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5G技術對人、機、物、系統等全面連接,構建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製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提供新的實現途徑,助力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1600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100個,接入設備總量超過7600萬台套;工業互聯網已延伸到約40個國民經濟大類,網路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一些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興起,賦能、賦智、賦值作用凸顯。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認為,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中,「5G+工業互聯網」將主要發揮基礎性作用、聚合性作用、融合性作用,推動產業升級與行業轉型。
相關企業應搶抓機遇盡早布局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表示,國內外工業互聯網發展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國外企業因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更加註重通過信息化、大數據來挖掘其中的價值,向智能化升級;國內也有大企業致力於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級,但大量的中小企業則是藉助工業互聯網實現數字化補課並獲取資源。基於工業互聯網,許多行業和企業正實現市場拓展和要素優化配置。
對於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發展趨勢,胡堅波認為,應不斷強化數字孿生支持能力,使平台的「工具箱」屬性不斷增強,由技術工具向商業工具轉變。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柴森春表示,4G的應用場景更多與消費相關,而5G最大的應用場景應該是工業。當前,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方面的人才還比較短缺,如何實現「5G+工業互聯網」對產業的支撐還沒有成熟經驗,也缺乏可復制的成熟模式。
柴森春認為,「5G+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融合創新,其中工業軟體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需要通過基於工業互聯網的工業軟體來實現大范圍知識迭代。工業軟體是支撐工業企業生產運行的基礎,自主工業軟體是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橋梁,在產業數字化時代,國內工業企業亟須在工業軟體方面發力。
相關專家建議,當前國內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尚處在初級階段,相關企業應搶抓機遇,盡早布局,盡快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和深度融合,有效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份,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10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的地市級城市,以及95%以上的縣城城區和35%的鄉鎮鎮區。5G在廣泛進入日常生活的同時,還加速滲透到眾多垂直行業,其中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也被人們寄予厚望。
根據十部門聯合印發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5G+工業互聯網」已被列入行業融合應用深化行動,未來三年將推動5G應用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管理、產品服務等多個環節,打造典型應用場景,並通過示範引領進行復制推廣。目前來看,我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已超過1600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100家,接入設備總量超過7600萬台套,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相對於大家熟悉的消費者應用場景,工業領域要考慮到生產效率、生產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對5G網路連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5G毫米波具有大帶寬、高速率、低時延等優勢,可以滿足工業互聯網海量數據傳輸、實時控制等方面的需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不過,也是因為毫米波的特點,頻率高、波長短,信號傳播的過程中衰減較大,導致同一個基站的信號覆蓋范圍較小,還有信號遮擋、移動性等方面的問題,曾被認為無法用於移動通訊。公開信息顯示,高通已經與產業夥伴合力解決了阻礙5G毫米波商用的這些技術難題,例如在信號覆蓋方面,通過波束成型的辦法讓波束越來越窄,增強傳輸能力,提升信號覆蓋范圍。
技術的不斷成熟,為5G毫米波的落地應用打下了基礎。在前一段時間舉辦的一場5G毫米波技術研討會上,高通高級資深工程師劉志平分享了一個智慧工廠相關的應用案例,即在面積約為3100平方米的廠區里安裝15個5G毫米波小站,為整個廠區提供5G毫米波網路覆蓋,從而可以支持以下三類業務的運作。
首先是自動搬運車的運行 ,支持搬動車在廠區搬運貨物,同時車上安裝了高清攝像頭,還能夠完成智能巡檢的功能。5G毫米波網路支持超高速數據傳輸,可以將高清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實時傳送到控制中心,使總控室的工作人員能夠更好地監測廠區內設備的運行情況,帶來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次是 設備的 遠程協作維修 ,當某個地方的設備發生故障時,趕到現場的維修工程師可以通過攜帶的AR(增強現實)設備,與遠程進行故障排障分析的工程師進行溝通。在5G毫米波高速、低時延無線網路的支持下,AR設備能夠很好地工作,從而協助現場和遠程的工程師排查並修理好故障。
第三是創新科普項目的實現 ,該工廠是一個中水處理廠,其業務涉及環境保護。在5G毫米波網路的支持下,前來參觀的觀眾藉助AR、VR等設備可以生動、直觀地體驗到中水處理的過程,形成類似於科技館的應用場景,持續傳遞環保理念。
除了上述三類業務,工業互聯網領域需要5G毫米波支持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是質量檢測,傳統模式下,人工檢測效率較低,長時間工作還會影響工人視力,而且可能還存在高溫等苛刻環境,因此5G毫米波支持的超高清視頻智能檢測成為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今年上半年,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和中國聯通的支持下,高通、中興通訊、TVU等成功完成了基於大上行幀結構的 5G 毫米波 8K 視頻回傳業務演示,充分體現了5G毫米波在超高清視頻實時傳輸上的優勢,為質量檢測、賽事直播等應用場景的落地打下基礎。
當然,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長期系統的工程。根據計劃,「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將呈現梯次落地,2020年到2021年以5G超高清視頻等大帶寬類業務為主,2022年到2024年逐步推動5G+遠程式控制制等低時延控制類業務,2025年以後規模商用中高速低成本物聯網業務,促進海量設備接入網路。根據埃森哲預測數據,2035年工業互聯網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未來可期。
10. 科技助力高質量發展 工業互聯網讓「製造」變「智造」
原標題:工業互聯網讓「製造」變「智造」
工信部日前公布《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名單》,包含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工業信息安全能力提升等方向。專家表示,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業智能化水平,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
裝上不會疲勞的AI「大腦」
以AI代替人眼幫助產品檢測,用智能調度應用系統預測城市用水量……這是網路智能雲開物工業互聯網平台提供的「AI+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網路智能雲戰略行業解決方案與業務拓展總經理常城接受本報采訪時說,該方案面向製造、能源、電力等工業企業、產業鏈和區域產業集群,可以幫助企業以低門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一些重要工業行業如電子、 汽車 、鋼鐵等,以往對高精度、高性能的結構件和功能件的表面質量缺陷依賴人眼檢測,檢測精度不穩定,企業勞動成本高。網路工業視覺智能平台以AI替代人工檢測,實現360度外觀缺陷檢測。據了解,網路智能雲已經與江蘇一家企業合作,實現了智能化檢測設備24小時工作,不到1秒時間,它就能完成零部件6個面,合共30多個缺陷項的檢測、排除,有效幫助該企業實現質檢的智能化升級。
同樣依靠AI技術,格創東智 科技 有限公司基於其研發的東智視覺檢測系統,為製造行業提供數字化質檢方案,給工業裝上不會疲勞的「眼睛」和「大腦」,是國內半導體顯示行業第一個真正落地的人工智慧應用。相對於傳統的人力工作,採用該方案檢測效率大幅提高,替代一半以上的人力,識別速度提升5到10倍。
科技 助力高質量發展
「您有新的設備故障保修通知,請及時處理。」這是煮糖廠員工劉先生手機上收到的簡訊。幫助他發現故障問題、提升維修效率的,是一款由航天雲網數據研究院(廣東)有限公司研發的「設備維保管家」工業APP,該APP是航天雲網打造的食品飲料行業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互聯網平台產品之一。據了解,該平台功能覆蓋食品飲料行業生產、供應、銷售等環節,能助力食品飲料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食品飲料工業普遍面臨生產效率低、管理難度大、產品可追溯機制缺乏等問題。」航天雲網數據研究院(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宇介紹,「利用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數據治理體系,可以實現全流程環節數據的匯聚融合,幫助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推動綠色低碳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海瀾智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為企業提供綜合能源管理、智慧系統節能、安全環保監管、數字化智慧工廠搭建等一站式解決方案。例如,該工業互聯網平台提供的「中小企業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可以對企業碳排放、環保、安全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預警,提升企業用能效率,帶動節能環保行業的快速轉型升級。
「相比傳統建造模式,我們通過智慧建造技術,進一步優化建築設計,提升建築品質,讓施工更高效,同時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控制施工過程中的碳排放。」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項目經理潘志專說,該局雄安商務服務中心二期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用到了多種數字化高 科技 工具,包括中建八局建築信息模型平台、雄安監理APP、數字雄安建管平台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建造小程序等,通過智慧建造技術掌握碳足跡,讓環保零超標。
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隨著新一輪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對拓展數字經濟空間、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起著重要作用。日前,工信部公布《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名單》,著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助力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邁進。那麼,工業互聯網將如何進一步發展呢?
「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相關參與主體做好戰略預判與准備。」海瀾智雲 科技 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平接受采訪時說,「從工業互聯網平台公司角度來說,拓寬創新維度,是行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一方面是對廠內生產和管理方式的重塑,另一方面,對工業數據的深度挖掘應用和對產業鏈條全要素的重組整合,需要平台 探索 新的商業運營模式。」
除了拓寬創新維度,工業互聯網平台還需要深入到行業場景,提供不同的定製化解決方案。「過去大家都在談怎麼做平台化、標准化,但是近來逐漸意識到,工業互聯網必須進一步下沉,在場景中去實現平台的價值。」格創東智首席執行官何軍說,「跟『下沉』相關聯,另一個新趨勢是『更垂直』。過去幾年國家大力推動數字化平台,現在開始推動垂直行業平台,這也是因為各行各業差異太大,所以要在重點行業里把平台做得更深。」
有業內人士指出,製造業生產環境復雜,人、機、物互動場景多,各細分行業的具體特徵有所區別,還需要既懂技術又懂行業的人才來打造適用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