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三五"期間,飼料企業有哪些發展大方向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中國飼料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飼料總產量達2.18億噸,這是自1991年成為飼料產量世界第二,2011年成為世界第一之後,連續穩居世界第一;也是自2012年以來一直在1.9億噸徘徊之後,終於突破2億噸大關。這表明我國工業飼料普及率進一步提高。由於這2.18億噸中還有相當數量的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和濃縮飼料,因此,隨著養殖業標准化規模化進程的加快,工業飼料產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上述成績的取得從表面上看有三方面:一是部分省市產量增加,如安徽省2015年飼料產量542萬噸,比2014年的515.96萬噸增長約5%;二是部分大型企業的產量增加幅度較大;三是肉雞和蛋雞飼料產量有較高增長。其根本原因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小型養殖戶退出,大中型養殖場增加的速度加快,使得配合飼料應用更普及,濃縮飼料和添加劑預混飼料應用減少。
2015年飼料行業的總體發展情況較好。豆粕、玉米、魚粉等飼料原料價格較低,飼料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小型企業萎縮、中型企業增長、大型企業放緩,總體上步入新常態,穩中向好。飼料產量雖然大幅度增加,但還存在限制性因素:飼料資源匱乏、蛋白類飼料依賴進口;原料雜且可利用營養素含量不明確,需要建立相應的資料庫;添加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准確客觀的評價,需要建立相應的共享資料庫;飼養動物的確切營養需要有待進一步明確和改進,需要建立動態資料庫;環保、功能性飼料技術集成和共享有待加強。這些都需要行業有識之士齊心協力、共同謀劃和全力攻關。
2012、2013和2014年底全國獲得飼料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0858、10113和7061家,2015年進一步降到了6000
余家。其原因有:一是養殖的集約化發展,使得技術、質量、售後、品牌落後的小企業的淘汰速度進一步加快。二是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使我國豬肉、奶粉、雞雜等動物產品的進口量增加,使得養殖成本高、效益低、風險高的部分企業逐漸退出。2015年約有500萬養殖場退出市場,依賴小養殖場生存的小型飼料企業因此退出市場。三是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直銷、網銷成為可能,靠量取勝、薄利多銷,進一步擠佔了技術落後、資金不足的小型飼料企業的生存空間。四是行業法規健全、監管力度加大,使得眾多小型飼料企業不得不退出。「十三五」期間,我國飼料企業數量將可能進一步減少到3000家左右,並穩定在2000~3000家。
去庫存」表現在飼料行業就是「去產能、優化產能」,通過政策使得飼料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如小飼料廠的退出;因為飼料企業歷來就是最低成本配方盛行:「降成本」是難點,應在「最佳效益配方」上下功夫,使生產的畜產品「降成本」,涉及飼料原料和添加劑評價、動物營養需要等問題:「補短板」,飼料原料有效利用、飼料安全、動物健康、技術創新、企業和政府管理等的規范化。從供給側改革角度講,飼料行業的供給目標是養殖業,生產目標必須以養殖業的當前和未來發展需求為導向。
實際上,飼料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就進行了減產能、降成本這項工作。2015年淘汰了30%以上中小企業,產能得以增加,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以提升等。我國飼料工業發展正步入低速增長期,過剩產能、贏利困難等都困擾著飼料工業的進一步發展,要解決這一困難,要求我們飼料行業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
那麼在創新驅動發展上,我國飼料產業有哪些技術創新方向?
首先要了解我國飼料產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技術難題:一是動物生長發育的營養代謝調控機理、動物產品品質的生理決定機制以及關鍵營養素消化、吸收與代謝尚待深入研究;二是飼料資源短缺,現有資源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飼料安全隱患仍然存在,尤其對飼料葯物依賴嚴重,缺乏切實、有效的抗生素替代技術方案;四是養殖業的環保壓力日益加重,但環境友好型飼料配製技術尚不成熟,缺乏完整的飼料源性養殖業污染減排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我國飼料行業應從四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在研究主要養殖動物關鍵營養素的需求量、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規律上,制定及更新我國主要養殖動物的飼養標准,建立高效、可靠的飼料生物學效價和安全評價體系,構建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新一代養殖動物動態營養需要體系和飼料基礎數據數字化平台;二是針對特定飼料原料,解析營養成分結構、效價及其相互關系,研究高纖維飼料資源的細胞破壁與碳鏈生物解碼理論與技術,構建基於生物技術的飼料資源挖掘技術平台,研究飼料資源提質增效加工技術以及新飼料資源和地方特色飼料資源的配套應用技術;三是研製以飼用酶制劑、益生菌、抗菌肽、多糖、寡糖、天然飼料添加劑等抗生素替代品及其配套應用技術,構建生物飼料添加劑研發技術平台,同時研究飼料葯物定量檢測及確證技術,構建飼料葯物安全控制技術體系,最終建立以「無抗」為目標的綜合技術體系;四是研究基於動態營養模型的精準營養技術以及飼料加工對飼料產品品質的影響機制,開發生態環保飼料配製技術和高效智能化飼料加工以及實時動態控制技術,最終建立以「環保優質」為目標的綜合技術體系。
2016年飼料業發展趨勢。
我國飼料工業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2016年飼料工業的發展可能體現4個特點:
調結構,轉方式以及發展互聯網+.飼料工業發展將突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飼料工業的保障供給,最根本就是進行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飼料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飼料工業轉型升級。
海南省飼料天津市飼料北京市飼料農業接種劑青貯飼料添加劑青貯飼料添加劑農業接種劑造紙飼料肉製品追求安全、風味、綠色。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結構調整,消費者對動物性產品安全性、風味、綠色,乃至有機程度的愈加關注,必然要求飼料工業進行轉變,以適應養殖業的這一發展趨勢。
重視破解資源約束。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科技創新,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飼料資源,大力推進糧改飼、農副產品資源飼料化利用等工作。
關注環境友好。通過科技創新等多種技術及手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促進養殖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改變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實現綠色、低耗、環保飼料產業及養殖業的發展。
⑵ 飼料工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飼料工業處於穩定發展期,目前全國有飼料企業1.5萬多家,從業人員約50多萬人。中國飼料業改革開放後年平均發展速度保持在20%以上。已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式的生產到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的飛越,成為中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產業規模大幅提高,總產量突破1.07億噸;市場競爭加劇,利潤趨於平均;行業盈利模式為更多依賴總量增長的盈利模式。
2007年中國飼料行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目前飼料占畜牧業生產成本的70%以上,對畜牧業的科技貢獻率超過40%。2007年畜禽產業發展形勢良好,畜禽產銷形勢整體上會好於2006年,畜產品價格趨於穩定,不會產生大的振盪。2007-2015年中國飼料行業將取得長足發展。到2015年,世界營養不良的人口將削減一半,其間,肉製品將會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加快豬肉和禽肉增長。這將促進世界添加劑,尤其是蛋氨酸和賴氨酸需求量的增加。2010年中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努力達到38%。
⑶ 飼料新趨勢是怎樣的新形勢下飼料技術又有哪些新的要求
鄧遠帆博士認為飼料行業的發展面臨新形勢:飼料產量保持穩定,但產品結構深度調整中;高毛利時代一去不復返;飼料產業繼續向現代化和創新經營模式轉型;市場對於產品多樣化和高品質的需求正在上升;飼料產業繼續向現代化和創新經營模式轉型;飼料生產規模和效率向生產質量轉變;食品安全的高關注度催生無抗飼料的改革,生物飼料概念流行成趨勢;在政府的支持與監督下,飼料乃至畜牧行業中的「綠色、環保」不再是空話。
他表示:「食品安全」及「綠色環保」的雙重壓力下,部分飼料企業急需改變過往的「急功近利」意識,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做好戰略規劃。金新農一直以來秉承「自然為本、健康為先、安全環保」的營養理念,致力於成為中國養豬企業首選的合作夥伴和中國健康安全豬肉最佳供應商;並在2013年成功申報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增強免疫安全環保型仔豬料的技術推廣應用」,通過各項環保技術,相對於合法的常規飼料,能進一步減少動物糞便中對環境有害物質(氮、磷、銅、鋅、抗生素等)排放的飼料,獲得政府主管部門認可。
鄧遠帆博士對環保飼料做了詳細解讀:
1)通過完善原料營養價值評估、完善動物營養需求研究、基於平衡氨基酸和凈能體系的低蛋白日糧等措施,提高了飼料營養的精準度,顯著減少氮、磷的排放;
2)通過發酵原料、中短鏈脂肪酸、絲蘭提取物等技術,改善動物腸道健康、提高消化率,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和氮、磷的排放;
3)通過絲蘭提取物、益生菌、功能性寡糖等技術,改善腸道健康,提高機體免疫,減少抗生素和銅、鋅的排放。
在飼料中添加絲蘭提取物,可以改善腸道健康,是營養物質的吸收更加順暢,從而促進豬只快速生長,改善料肉比,平均可提高日增重4.9%,料肉比改善5%左右。絲蘭提取物與氨氣有非常強的親和力,很容易與之結合,從而抑制氨的有害作用,平均氨氣減低42.3%。
根據金新農數據顯示,通過推行環保飼料,豬場的氮排放量約降低35%,磷排放量約降低15%;抗生素排放量約減少60%;銅、鋅排放量約減少40%;生長性能約提高10%。
⑷ 飼料與營養如何指導畜牧業發展
畜禽營養與飼料課件
本課程的任務是在研究飼料中營養物質在動物體內轉化規律的基礎上,掌握飼料中營養物質的轉化與動物營養需要的關系,為動物生產者提供理論根據和實際指南。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畜禽營養與飼料課件,歡迎參考!
畜禽營養與飼料課件
一、畜禽營養學的性質和地位
《畜禽營養與飼料》是畜牧等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教導學生從一般基礎知識進入專業實踐技能培養的橋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學 、生理學等學科為基礎發展而來,一方面有助於學生掌握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畜禽營養與飼料》將動物與飼料作為統一研究對象,將營養需要與營養源作為統一的研究中心,將動物生產性能與飼料生產效益作為統一的研究目的,並且通過對動物生長 、繁殖和生產全過程的營養需要和營養源利用的測定,確定了動物的營養需要量和飼料的營養價值,將動物研究成果應用於畜禽飼養實踐,從而推動了畜牧業生產的發展。
二、課程的任務
本課程的任務是在研究飼料中營養物質在動物體內轉化規律的基礎上,掌握飼料中營養物質的轉化與動物營養需要的關系,為動物生產者提供理論根據和實際指南,以提高動物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達到以最少的飼料、最短的時間為人類提供量多質優且安全的動物產品。 本課程培養學生識別常見飼料、測定飼料營養成分的能力;能根據具體飼料條件靈活設計日糧配方。
三、畜禽營養學在現代畜禽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畜禽生產是人類獲取優質營養食品和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社會生產活動,現代畜禽生產,實際上是把畜禽作為生物轉換器,將飼料,特別是營養質量比較差的飼料轉化成優質的畜禽產品(肉、奶、蛋、皮、毛等),轉化利用程度是畜禽生產效率的具體體現,從本質上說,畜禽轉化的是其所需要的並含於飼料中的可利用營養物質,轉化效率固然是畜禽自身遺傳特 性的體現,但營養仍是挖掘畜禽最佳生產效率或最大生產潛力的主要決定因素,即畜禽品種確定以後,飼養、營養是決定生產效率高低,生產潛力發揮程度的關鍵因素。
提高畜禽生產效率,除了合理選用品種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營養物質利用效率的提高,後者則取決於畜禽營養研究的發展。二十世紀,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畜禽營養、動態營養、營養需要研究的深入發展和畜禽營養學邊緣學科領域不斷擴展,畜禽生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畜禽生產水平顯著提高:
全世界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效率比50年以前提高了1倍以上,出欄時間縮短到6個月以下,以前肉豬增重1kg消耗5kg飼料,而今僅需2.5-3.0kg;
肉雞由原每增重1.0kg需飼料4.0kg降到只需1.8-2.0kg;高產蛋雞群,年平均每隻產蛋量可達250-270枚。
淡水魚已達攝入1.0kg飼料,增重1.0kg的水平;
奶牛年產奶量已從1000kg上升到5000kg,不少牛群平均達9000kg,世界紀錄已刷新到23000kg;肉牛長到500kg體重,由原來的5-6歲,現已縮短到1周歲左右,每增重1kg耗料已從過去的8kg以上,下降到5-6kg;
我國畜禽生產效率從1978年以來有了極大提高,生豬平均出欄率達到125%以上,每頭存欄肉豬平均產肉量達到96kg,耗料增重比已經下降到3.5左右,產蛋雞和肉雞的生產已基本上達到國際水平,整體畜禽生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
但是,世界畜禽生產的飼料成本仍占總生產成本的50-80%,畜禽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仍有待畜禽營養研究的'新突破。
飼料工業是畜禽營養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有力地推動了集約化養殖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畜禽生產效率的提高,以畜禽營養學為重要科技支柱的飼料工業已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產業,為畜禽生產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我國飼料工業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飼料是生產畜禽產品的原料,飼料支出占養殖業總投入的70%左右,對養殖業的作用致關重要。我國飼料工業是新興的產業,起步於20 世紀70年代末,經過二十幾年的跨越式發展,我國的飼料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穩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我國養殖業的發展。
(一)我國飼料工業的現狀
1. 飼料生產分布:我國配合飼料的原料來源不平衡,飼料原料主要來自北方農村,南方生產的原料很少,飼料工業發展地區間也不平衡,沿海地區發展快於內地,城市快於農村。飼料工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和飼養業生產狀況密切相關,華東、華南、華北各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飼養業較發達的地區飼料工業發展較快,而西北、西南地飼料加工業發展緩慢。
2. 飼料加工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大型飼料廠佔1/3左右。
3. 飼料產品結構:全價配合飼料的比重不斷增加,混和料的比重越來越少,預混料佔有重要市場份額,而濃縮料比重偏低。產品主要用作豬料、禽料、魚料,家禽養殖業中全價料普及率高,而農村養豬業中混和料比重大,豬用濃縮蛋白質飼料較多,其他動物配合飼料產品很少。
⑸ 飼料行業發展前景
產業鏈:綜合性行業影響較大
飼料是人工飼養動物的食物的總稱,具體指能提供飼養動物所需養分,保證健康,促進生產和生長,且在合理使用下不發生有害作用的可飼物質。
飼料工業作為聯系種植業、養殖業、畜產品加工業、消費等綜合性行業的產業,是現代養殖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既有效利用了傳統農業資源,又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動物性食品提供了物質基礎。飼料產業對畜牧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是發展畜牧養殖業,實現畜牧養殖業現代化、商品化的重要手段。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飼料行業上游為飼料原料,包括蛋白質飼料如大豆、豆粕等,能量飼料原料如玉米、麥麩等。中游為飼料生產,包括豬飼料、禽飼料、反芻料、水產料等。下游則是畜禽養殖如雞鴨豬牛等,水產養殖如淡水動物、海水動物等。飼料行業屬於周期性行業,受上游種植業、下游養殖業影響大
從整個飼料行業產業鏈的發展來看,我國飼料工業作為綜合性行業,其產業影響較大,同時也受產業鏈上下游養殖業影響大。玉米和豆粕作為飼料行業最主要的原材料,保持其生產與價格穩定對於飼料行業的穩定發展較為重要。受非洲豬瘟,生豬產能下滑等因素影響,豬飼料生產廠家的減少使得產量大幅下降,飼料行業受產業鏈影響較大。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飼料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