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機器人是怎麼做出來的

工業機器人是怎麼做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2-12-09 04:30:41

⑴ 機器人是怎樣發明的

192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說《羅薩姆的機器人萬能公司》中,根據Robota(捷克文,原意為「勞役、苦工」)和Robotnik(波蘭文,原意為「工人」),創造出「機器人」這個詞。
1939年 美國紐約世博會上展出了西屋電氣公司製造的家用機器人Elektro。它由電纜控制,可以行走,會說77個字,甚至可以抽煙,不過離真正幹家務活還差得遠。但它讓人們對家用機器人的憧憬變得更加具體。
1942年 美國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機器人三定律」。雖然這只是科幻小說里的創造,但後來成為學術界默認的研發原則。
1948年 諾伯特·維納出版《控制論》,闡述了機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機能與人的神經、感覺機能的共同規律,率先提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自動化工廠。
1954年 美國人喬治·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編程的機器人,並注冊了專利。這種機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從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靈活性。

⑵ 工業機器人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工業機器人的技術原理:
機器人控制系統是機器人的大腦,是決定機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工業機器人控制技術的主要任務就是控制工業機器人在工作空間中的運動位置、姿態和軌跡、操作順序及動作的時間等。具有編程簡單、軟體菜單操作、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在線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點。
關鍵技術包括:
(1)開放性模塊化的控制系統體系結構:採用分布式CPU計算機結構,分為機器人控制器(RC),運動控制器(MC),光電隔離I/O控制板、感測器處理板和編程示教盒等。機器人控制器(RC)和編程示教盒通過串口/CAN匯流排進行通訊。機器人控制器(RC)的主計算機完成機器人的運動規劃、插補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邏輯、數字I/O、感測器處理等功能,而編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顯示和按鍵的輸入。
(2)模塊化層次化的控制器軟體系統:軟體系統建立在基於開源的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Linux上,採用分層和模塊化結構設計,以實現軟體系統的開放性。整個控制器軟體系統分為三個層次:硬體驅動層、核心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分別面對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應不同層次的開發,系統中各個層次內部由若干個功能相對對立的模塊組成,這些功能模塊相互協作共同實現該層次所提供的功能。
(3)機器人的故障診斷與安全維護技術:通過各種信息,對機器人故障進行診斷,並進行相應維護,是保證機器人安全性的關鍵技術。
(4)網路化機器人控制器技術:當前機器人的應用工程由單台機器人工作站向機器人生產線發展,機器人控制器的聯網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現場匯流排及乙太網的聯網功能。可用於機器人控制器之間和機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機的通訊,便於對機器人生產線進行監控、診斷和管理。

⑶ 工業機器人設計步驟

這個開發流程單拉哪個環節出來都夠寫一個長文,這里只能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認識。按照時間順序,一個批量機器人產品的開發由以下幾個流程組成:

1. 需求分析和產品定義。

產品管理人員在這個階段搜集市場信息,走訪客戶,了解競爭對手,最終總結出一種產品需求,以及需求所針對的典型行業和典型工藝。根據市場提出市場預期,一年能賣多少台,目標價格區間,目標行業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等。根據需求,提出一份產品性能指標,定量的具體的對預期產品進行產品功能層面的描述,例如使用環境,工作范圍,最高速度,額定負載,實現某典型工藝軌跡的時間,IP等級,電源類型,重量限制,使用壽命,需要遵循哪些認證和標准等等。

這里需要的技能是對行業,對市場,對成本,對公司戰略,對其他開發環節和生產製造過程的綜合認識以及商業敏感。這是在長期工作中慢慢建立起來的。

2. 前期研究和可行性分析

針對前一步提出的產品性能指標,機械,模擬,驅動,電氣,軟體領域的工程師開始從各自的技術角度對指標進行評估。主要從技術可行性和成本兩個方向切入,期間還需要采購和生產人員的協助。目標是確定在技術和成本間是否存在一個可盈利的平衡點。在這個階段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競爭對手相似產品進行詳盡的分析和測試,盡可能把對手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產品的優勢。

本階段結束後會得到一個概念方案,並且對開發周期和成本有了估計。這些內容會以可行性分析報告,項目計劃,成本分析,風險評估等形式成為輸出文檔供管理層決策是否正式開始開發項目。

在這個階段各個領域都會有資深的工程師參加。各個領域涉及的知識和技術會在後面其他開發階段介紹。

3. 計算與模擬

前面的概念方案雖然缺乏大部分細節,但依靠大致的尺寸,負載,速度,典型工藝軌跡等信息已經可以對產品進行粗略的建模和模擬計算。依照概念方案中的幾何尺寸信息可以建立機器人的運動學模型。在這樣的基礎上,外部負載是已經定義,自然質量負載和摩擦力根據經驗估計,這樣可以進一步獲得動力學模型。以目標速度和軌跡作為輸入進行動力學模擬就獲得了兩項重要的數據:a. 各驅動軸扭矩;b. 各關節受力情況;
其中前者作為驅動系統開發和選型的依據,而後者是機械結構設計的依據。

模擬計算工作是機器人開發過程中系統層和元件層的介面,面向產品功能的性能指標在這里被轉化為面向技術實現的各元件性能參數。

在這個階段格外需要經典力學,多體動力學模擬,對機械繫統,電氣系統以及控制理論的綜合知識要有深刻的理解。需要熟練使用模擬計算工具,Matlab/Simulink, Modelica, Adams, 或各種機器人領域內的軟體。當然工具的使用並不是最重要的,對知識的理解永遠是第一位。

4. 驅動系統選型開發

驅動系統包括從電源,伺服驅動器,電機,到減速機的一系列元件,更多被叫做powertrain。因為不同元件涉及的領域差別較大,通常由電力電子(power electronic),伺服電機,減速機三個領域的工程師合作完成。

根據經模擬計算得出的轉速扭矩需求,在上述三個領域內的產品內選擇已有的標准型號,在標准型號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或開發新型號。這里設計的三個元件驅動器,伺服電機,減速機是工業機器人最核心的三個零部件,承載了物理層的大部分關鍵技術,也是元件成本的大頭。三個元件都是工業系統中的常用元件,但對性能要求與其他應用(除了精密加工和航空航天)比要高一些。因為安裝空間有限且封閉,在緊湊型和熱量管理上的要求尤其高。

在這個階段,工程師需要對相關領域的知識有深入理解,例如電力電子,電機驅動與控制 (基於空間向量),電機(主要是無刷永磁電機)設計,電機相關的電磁學,各種減速機設計和應用,軸承與潤滑等。如果不涉及元件開發只是選型則需要對各種元件的性能參數有深入的理解,且有大量應用經驗。

5. 機械設計

常規的運動系統機械設計。設計輸入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經過模擬計算的機械部分子系統性能指標(長度,空間運動范圍,重量),二是各節點受力分析,三是驅動系統的安裝要求,四是功能性能指標中對安裝方式和應用環境的要求。綜合這些輸入,機械工程師需要選擇適當的材料,設計合理的結構實現以上要求。

其中力學分析結果作為有限元分析的輸入,由機械工程師對設計進行有限元計算,驗證結構的強度。

知識結構上:機械設計,材料,有限元,熟悉相關標准,了解各種加工工藝(鑄造,壓鑄,塑料成型,鈑金,焊接),熟練使用CAD軟體(ProE, UG, Catia, Inventor),有限元計算,還有更重要的,經驗,經驗,經驗。

6. 控制櫃設計

典型的工業驅動控制系統電氣櫃設計。櫃體為驅動系統中的電源和啟動器,控制系統中的工控計算機(大多廠商選擇工控計算機而不是PLC加運動控制器方案),以及通信匯流排系統提供安裝,操作,維護的環境。布局,熱量管理,以及相關設計標准(IEC, UL, GB, CE)的執行是關鍵。

知識體系:低壓電氣系統設計,伺服驅動系統應用,電氣櫃風道和散熱設計,本質安全,現場匯流排的連接,各種設計標准。熟練使用CAD軟體(Eplan, Autodesk)

⑷ 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怎麼製造出來的

您好 希望對您有幫助 謝謝採納

古代機器人

機器人一詞的出現和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的問世都是近幾十年的事。然而人們對機器人的幻想與追求卻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人類希望製造一種像人一樣的機器,以便代替人類完成各種工作。
西周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偃師就研製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

春秋後期,我國著名的木匠魯班,在機械方面也是一位發明家,據《墨經》記載,他曾製造過一隻木鳥,能在空中飛行「三日不下」,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公元前2世紀,亞歷山大時代的古希臘人發明了最原始的機器人——自動機。它是以水、空氣和蒸汽壓力為動力的會動的雕像,它可以自己開門,還可以藉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漢代,大科學家張衡不僅發明了地動儀,而且發明了計里鼓車。計里鼓車每行一里,車上木人擊鼓一下,每行十里擊鍾一下。

後漢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成功地創造出了「木牛流馬」,並用其運送軍糧,支援前方戰爭。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鍾表技術發明了自動機器玩偶,並在大阪的道頓堀演出。

1738年,法國天才技師傑克·戴·瓦克遜發明了一隻機器鴨,它會嘎嘎叫,會游泳和喝水,還會進食和排泄。瓦克遜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機械化而進行醫學上的分析。
在當時的自動玩偶中,最傑出的要數瑞士的鍾表匠傑克·道羅斯和他的兒子利·路易·道羅斯。1773年,他們連續推出了自動書寫玩偶、自動演奏玩偶等,他們創造的自動玩偶是利用齒輪和發條原理而製成的。它們有的拿著畫筆和顏色繪畫,有的拿著鵝毛蘸墨水寫字,結構巧妙,服裝華麗,在歐洲風靡一時。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些玩偶其實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現在保留下來的最早的機器人是瑞士努薩蒂爾歷史博物館里的少女玩偶,它製作於二百年前,兩只手的十個手指可以按動風琴的琴鍵而彈奏音樂,現在還定期演奏供參觀者欣賞,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紀中葉自動玩偶分為2個流派,即科學幻想派和機械製作派,並各自在文學藝術和近代技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發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魯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動玩偶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婭》;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問世;1886年《未來的夏娃》問世。在機械實物製造方面,1893年摩爾製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驅動雙腿沿圓周走動。

進入20世紀後,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得到了更多人的關心與支持,一些適用化的機器人相繼問世,1927年美國西屋公司工程師溫茲利製造了第一個機器人「電報箱」,並在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它是一個電動機器人,裝有無線電發報機,可以回答一些問題,但該機器人不能走動。1959年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可編程、圓坐標)在美國誕生,開創了機器人發展的新紀元。

現代機器人

現代機器人的研究始於20世紀中期,其技術背景是計算機和自動化的發展,以及原子能的開發利用。
自1946年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計算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價格的方向發展。

大批量生產的迫切需求推動了自動化技術的進展,其結果之一便是1952年數控機床的誕生。與數控機床相關的控制、機械零件的研究又為機器人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原子能實驗室的惡劣環境要求某些操作機械代替人處理放射性物質。在這一需求背景下,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阿爾貢研究所於1947年開發了遙控機械手,1948年又開發了機械式的主從機械手。
1954年美國戴沃爾最早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並申請了專利。該專利的要點是藉助伺服技術控制機器人的關節,利用人手對機器人進行動作示教,機器人能實現動作的記錄和再現。這就是所謂的示教再現機器人。現有的機器人差不多都採用這種控制方式。

作為機器人產品最早的實用機型(示教再現)是1962年美國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這些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方式與數控機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徵迥異,主要由類似人的手和臂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個具有視覺感測器的、能識別與定位簡單積木的機器人系統。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會(現改名為仿生機構研究會),同年召開了日本首屆機器人學術會。

1970年在美國召開了第一屆國際工業機器人學術會議。1970年以後,機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廣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製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它是液壓驅動的,能提升的有效負載達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業機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稱該年為「機器人元年」。

隨後,工業機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發展,日本也因此而贏得了「機器人王國的美稱」。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機器人在功能和技術層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動機器人和機器人的視覺和觸覺等技術就是典型的代表。由於這些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機器人概念的延伸。80年代,將具有感覺、思考、決策和動作能力的系統稱為智能機器人,這是一個概括的、含義廣泛的概念。這一概念不但指導了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而且又賦予了機器人技術向深廣發展的巨大空間,水下機器人、空間機器人、空中機器人、地面機器人、微小型機器人等各種用途的機器人相繼問世,許多夢想成為了現實。將機器人的技術(如感測技術、智能技術、控制技術等)擴散和滲透到各個領域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新機器——機器人化機器。當前與信息技術的交互和融合又產生了「軟體機器人」、「網路機器人」的名稱,這也說明了機器人所具有的創新活力。

⑸ 工業機器人的工作原理

工業機器人,通過攝像頭檢測圖像,然後通過計算機檢測得出指令,作出動作

閱讀全文

與工業機器人是怎麼做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如何使用網兜 瀏覽:863
寶馬備用油箱能開多久 瀏覽:660
聯大工業區到吉履怎麼坐公交 瀏覽:242
奧迪三元催化器能賣多少錢 瀏覽:532
助力車汽車尾燈多少錢 瀏覽:698
廣東省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瀏覽:347
工業工程哪些專業最強 瀏覽:593
寶馬如何拆伺服馬達 瀏覽:991
賓士為什麼是好車 瀏覽:337
去鄭州汽車多少錢 瀏覽:961
汽車啟動瞬間怠速正常多少 瀏覽:937
工業用電什麼時候可以取消 瀏覽:999
奧迪q5更換進氣歧管總成多少錢 瀏覽:377
奧迪全車改色多少錢 瀏覽:599
如何根據汽車型號選用機油 瀏覽:830
汽車空調怎麼調溫 瀏覽:718
賓士行車記錄儀可以回放多久 瀏覽:964
汽車玻璃除霧掉進東西有什麼影響 瀏覽:710
賓士香氛怎麼選 瀏覽:278
新款寶馬x三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