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工程專業都學什麼內容
課程體系
《自動化製造系統》、《基礎工業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原理與方法》、《Auto CAD工程制圖》、《系統預測與決策》、《生產計劃與調度運作管理》、《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成本控制》、《工業產品造型》、《工效學》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民航工程、物流管理、工業技術管理。
工業工程做的
工業工程學科致力於解決與效率、質量、成本和安全相關的系統問題。當代社會面臨的挑戰多為復雜系統問題,如:管理全球生產網路、建立高效醫療衛生服務系統、構建交通運輸設施與運營網路、打造安全有效的能源供應體系等。
這些挑戰不僅涉及復雜的技術,而且與政策及其實施密切相關。應對這類挑戰大都需要創新地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工業工程系綜合運用來自工程、管理和社會科學的知識,發揮交叉學科的優勢,探索創新的解決方案。
B. 工業工程是做的什麼的
一、工業工程(In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它以現代工業化生產為背景,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現代工業工程是以大規模工業生產及社會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在製造工程學、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學等學科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的工程學科。它是將人、設備、物料、信息和環境等生產系統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對工業等生產過程進行系統規劃與設計、評價與創新,從而提高工業生產率和社會經濟效益專門化的綜合技術,且內容日益廣泛。
二、作用:
首先,IE是進行作業標准·時間設定的工具。如果沒有這種作業標准·時間設定,那麼不僅工廠的生產計劃無法制定,甚至是否有剩餘產能或是產能不足都不得而知。所以標准作業·時間設定是近代企業經營不可缺少的東西。
其次,IE是工程分析的改善工具。以往的IE是將工廠細分化,然後逐步的改善。但現在這種方法只能適合局部的改善,由於不能和企業利益直接掛鉤,所以漸漸採取先進行整體分析,然後改善的方法。
C. 工業工程的定義是什麼
工業工程的定義
日本對工業工程(IE)的新定義
日本IE協會(JIIE)成立於1959年。當時對IE的定義是在美國AIIE於1955年的定義的基礎上略加修改而制定的。其定義如下:
「IE是對人、材料、設備所集成的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為了對系統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在利用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中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的同時,還採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
此後,根據AIIE的修改和補充,又在「人、材料、設備」上加上了信息和能源。
JIIE根據IE長期(特別戰後)在日本應用所取得的成果和廣泛的應用,IE不論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JIIE深感過去的定義已不適於現代的要求,故對IE重新定義。其定義如下:
「IE是這樣一種活動,它以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財、物、信息、時間等經營資源,優質、廉價並及時地提供市場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同時探求各種方法給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們帶來滿足和幸福。」
這個定義簡明、通俗、易懂,不僅清楚地說明了IE的性質、目的和方法,而且還特別對人的關懷也寫入定義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也正是IE與其它工程學科的不同之處。
美國工業工程學會(AIIE)對工業工程的定義
「工業工程是對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等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認、預測和評價。」
從上述的定義,讀者或許可獲知一個大概。概括而言,所有人類及非人類參與的活動,只要有動作出現的,都可應用工業工程的原理原則,以及工業工程的一套系統化的技術,經由最佳途徑達到目的。譬如工業工程中的動作連貫性分析(operation sequence),由於人類的任何一種動作都有連貫性,因此把各動作經仔細分析,分成一個個微細單元,刪掉不必要的動作,合並可連接的動作,以達到工作簡化、動作經濟、省時省工之目的。
工業工程又分傳統IE和現代IE。傳統IE是通過時間研究與動作研究,工廠布置,物料搬運,生產計劃和日程安排等,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現代IE以運籌學和系統工程作為理論基礎,以計算機作為先進手段,兼容並蘊涵了諸多新學科和高新技術。
工業工程的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製造基礎、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應用基礎和工程管理等工業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研究系統規劃、設計、運行、管理與控制以及大型復雜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費用分析和控制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接受應用工業工程相關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具有實際系統開發與設計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 較系統地掌握機械工程、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信息管理等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
3. 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4. 掌握現代工程管理復雜產品研製費用分析等相關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術,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5. 熟悉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
工業工程的發展過程
早在十八世紀,亞當·斯密斯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提出的勞動分工概念,作為推動當時工業化生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IE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產業革命後,生產力有很大發展,1799年美國的惠特尼提出了「互換性」概念奠定了合理化、專業化、機械化、簡單化和標准化的基礎,因而能向大量生產發展。1832年英國的巴比奇在《論機器和製造業的經濟》一書中論述了專業分工、工作方法、機器與工具的使用、製造的經濟原則等。人們開始用新的思考方法來研究提高效率,這就孕育了IE的思想,為IE的誕生和發展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里。泰勒受「作為經濟學家的工程師」的思想影響,在機械製造領域發展了這樣一個概念:方法設計、時間測定、生產計劃安排與控制等都是工程師的職責。他努力實踐這個概念,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等並提出了工作定額原理和標准化原理,從而使生產率提高了幾倍。吉爾布雷斯夫婦致力於動作研究,設定了十七種基本動作要素以及工作流程分析,他為工作與操作的改進和後來的預定時間標准創造了科學的依據,提供了至今人們仍在使用的思維方法。享利·福特首創了符合標准化、專業化的生產線同步化系統(流水線),使製造領域的生產率大幅度提高。這一時期,享利·甘特創造了「計劃控制圖」或叫「甘特圖」,艾馬遜提出了「獎金計劃」和「提高個人效率的十二原則」,為生產管理和生產率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貢獻。1917年成立了IE協會和泰勒協會。
第三階段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第二次大戰期間廣泛地將當時的數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成果引入IE活動中,從多種學科的角度來考察、分析和改進所研究的系統。1924年至1932年梅奧進行的著名「霍桑」試驗,使人們認識到生產過程中人的行為和作用對生產效率提高更為重要,提高工人的士氣是提高生產率的有效方式;1924年休哈特首創質量控制圖使統計學成為IE研究中的一項有力武器。工作研究、質量控制、人事評價與選擇、工廠布置、生產計劃與控制等已成為IE的內容。隨著機械化的迅速發展,費希首創「工程經濟」,解決設備的「經濟性」問題。運籌學的產生為決策者提供在多種方案中進行決策的方法,工業工程師將其應用到工廠管理中,使得IE的技術內容得到大大的豐富與發展。
第四階段為第二次大戰以後。1945年希亞公布了「因數分析法」。1947年米魯茲創立「價值工程」技術,總結了一套保證產品或作業必要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方法。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自動化、電子化的進一步發展,IE關於人的因素的研究有了新的發展。IE工程師們逐漸認識到必須把人和系統結合起來加以分析和研究,出現了「人機工程」,又稱工效學(Ergonomics)。IE從戰前經驗主義發展為戰後更講求定量方法。IE的研究方法隨著應用數學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與發展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定量化技術成為IE研究的主導和趨勢,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來分析、設計、描述復雜的工業生產系統,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與工程的產生,使得IE工程師們對大規模的經濟與社會系統進行分析、實驗、多方案對比與決策,以及運行過程的控制與創新。
D. 工程管理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工程管理是對一個工程從概念設想到正式運營的全過程(具體工作包括:投資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終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招標、采購、施工、試運行等)進行管理。如房地產開發,水利工程等。再簡單一點就是造一個小區,從投資分析到執行建設等一系列的工作就必須要有工程管理的知識和經驗。
工業工程是生產系統的設計和優化,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為主要目標。目前主要應用在製造型企業中,主要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
E. 工業工程專業學什麼
工業工程專業學:電工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或電子、冶金等某一類工程設計)基礎、運籌學、系統工程導論、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學與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
工業工程學科致力於解決與效率、質量、成本和安全相關的系統問題。當代社會面臨的挑戰多為復雜系統問題,如:管理全球生產網路、建立高效醫療衛生服務系統、構建交通運輸設施與運營網路、打造安全有效的能源供應體系等。
工業工程學位:
工業工程學士學位通常要求學生在修完基礎學科(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數學(微積分、概率與統計、微分方程、數值分析等),和基礎工程學科(力學,機械工程,計算機,電子工程等)後研修以下。
F. 工業工程專業就業方向是什麼
工業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一、專業概況
工業工程(InstrialEngineering,簡稱IE)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它以現代工業化生產為背景,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現代工業工程是以大規模工業生產及社會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在製造工程學。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學等學科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的工程學科。它是將人、設備、物料、信息和環境等生產系統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對工業等生產過程進行系統規劃與設計、評價與創新,從而提高工業生產率和社會經濟效益專門化的綜合技術,且內容日益廣泛。
早在1908年,美國賓州大學首次開設了工業工程課程,後來又成立了工業工程系,1917年美國成立了工業工程師協會。在美國,工業工程(IE)與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計算機、航空工程一起,並稱為七大工程,可見它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工業工程受到了工業界的普遍重視,其原因就是因為工業工程直接面向企業的生產運作
過程;它與數學、人因學、經濟管理、各種工程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以系統工程為哲理,以運籌學等數學方法為理論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對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在內的由人、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等多種因素所組成的各種復雜的企業或組織系統中的實際工程與管理問題進行定量、系統的分析、設計與優化,從而實現系統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工業工程是唯一一門以系統效率和效益為目標的工程技術,因此成為其它工程所不能替代,同時又對其它工程互補性很強的一項的綜合性邊緣學科。
二、專業方向
1、OperationResearch
就是我們這里說的運籌學。這個實際上是整個IE的一個理論基礎,基本上各個學校都有這方面的研究,但是有一些專門的OR是在數學系下面的。和StochasticOperationResearch是任何IEdepartment里必須修的核心課程。這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比較難的。
2、HumanFactor
這個叫做人因工程或者是工效學。目前在國內在這個方面有研究的學校還是比較少的,而且做得水平和國外來說相差也很大。在美國這個專業還是很受重視的,幾乎大部分學校都有這方面的研究人員。而且很多還有專門的實驗設備來支持這方面的研究,據說這個方向比較好找工作。
3、
包括的東西就非常廣泛。很多專業的人都可以在這裡面找到與自己相關的部分。比如說自動化,機械,電子,材料等等。典型的方向包括了QualityEngineering,FacilityDesign,Robotics,CAD/CIM等等。
4、LogisticsandSupplyChain
這個是更為廣泛的OperationManagement里的一個部分。現在可以說供應鏈和物流是一個研究的熱點。不僅僅是IE里,商學院里也有很多做這方面研究的faculty。在美國,大部分針對這方面的研究是需要建模的(modeling)。所以說,實際上這方面的研究還是需要OperationResearch的支持。
5、InformationSystem
管理信息系統。做的東西可能和計算機相關。需要比較高的編程能力。一般需要有編程能力。現在有一些很時髦的研究方向,比如說Datamining等等也有很多faculty在做研究。有計算機背景的同學可以申請這一塊。
三、就業前景
IE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詢等領域獲得廣闊的就業機會,能在製作業、服務業、公共事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及設計開發工作。有關數據顯示,美國約有42%的企業CEO曾就讀於此專業,該專業的市場需求量很大,70%以上的學生畢業後進入工業界,成為企業管理人員,部門主管,工業工程師或機械工程師。所以在美國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工作機會是很多的,就業壓力也很小。工業工程在國內真正應用的企業相對比較少,因此這個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時會產生無所適
從的感覺,招聘廣告很少明確提出招聘工業工程師的,其實,結合所學知識以及工業工程在中國的現狀,工業工程師還可以應聘製造工程師;品管工程師;生管工程師;系統分析師;企業資源規劃服務管理師等職位,當然首先要具備上述職位相關的能力。
工業工程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有專家考察後認為,中國許多企業不需要增加很多投資,只要在工業工程等方面著力改進,生產效率就可以提高2~3倍,一些應用實例也說明了這一點。工業工程的應用范圍也十分廣闊,首先在整個製造業中可以廣泛應用,同時在物流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銀行、醫院、建築業、農業管理、軍事後勤及政府部門都可廣泛應用。因此工業工程將會成為一種主導職業。
該專業畢業生可到各類公司或生產企業,尤其是目前多分布在廣東、江浙沿海一帶城市的三資企業和港澳台企業從事生產組織、協調管理工作,以及對生產系統及服務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運行、控制、改良和創新等綜合性技術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機構從事相應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從就業市場的情況調查來看,真正能夠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的大學生不是很多,這就意味者的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以後的工作是偏離工業工程這個專業的,而去從事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計劃或工程類的工作。工業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製造業聯系在一起,隨著製造業的發展,未來的就業前景應該看好。
G. 工業工程與系統工程有什麼區別
歷史起源不同。
工業工程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它以現代工業化生產為背景,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也就是所謂的科學管理。系統工程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40年代末,首先由美國貝爾電話公司在研製電話自動交換中提出「系統工程」這一名詞。在戰後50年代,開始有了初步發展。
工業工程起源早於系統工程。工業工程可以說是來源於工廠,改變了人們「管理不是科學」的看法,當它傳入日本,並加以改進,就成為了現在風靡世界的精益生產TPS。
工業工程
是從一門應用性工程專業技術,德魯克指出它就是科學管理。工業工程又分傳統IE和現代IE。
傳統IE是通過時間研究與動作研究,工廠布置,物料搬運,生產計劃和日程安排等,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H. 工業工程的起源發展
工業工程(In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它以現代工業化生產為背景,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現代工業工程是以大規模工業生產及社會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在製造工程學、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學等學科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的工程學科。它是將人、設備、物料、信息和環境等生產系統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對工業等生產過程進行系統規劃與設計、評價與創新,從而提高工業生產率和社會經濟效益專門化的綜合技術,且內容日益廣泛。
在人類從事小農經濟和手工業生產的時代里,人們是憑著自己的經驗去管理生產。到20世紀初,工業開始進入「科學管理時代」,美國工程師泰勒(F.W.Taylor)發表的《科學管理的原理》一書是這一時代的代表作和工業工程的經典著作。從1910年前後開始,美國的吉爾布雷斯夫婦(Frank.&.L.Gilbreth)從事動作(方法)研究和工作流程研究,還設定了17種動作的基本因素(動素,Threbligs)。泰勒和吉爾布雷斯是最著名工業工程創始人。
1908年美國賓州大學首次開設了工業工程課程,後來又成立了工業工程系,1917年美國成立了工業工程師協會。此後有人主張把當時從事動作研究、時間研究等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各種研究工作,從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由懂得工程技術的人員去進行,逐步形成了一批將工程技術和管理相結合的工業工程工程師。
二戰期間和其後的一段時間內,工作研究(包括時間研究與方法研究)、質量控制、人事評價與選擇、工廠布置、生產計劃等都已正式成為工業工程的內容。隨著製造業的發展,費希(J.Fish)開創了工程經濟分析的研究領域;由於戰爭的需要,運籌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戰後由於經濟建設和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使得工業工程與運籌學結合起來,並為工業工程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方法基礎,工業工程的技術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1948年,美國正式成立了工業工程師學會。五六十年代,美國許多大學先後成立了工業工程系,到1975年,已有150多所大學開設了工業工程課程。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初期,工業部門開始對工業工程有所認識,並逐步推廣,1991年召開第一次全國性學術會議。
工業工程在中國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80年代。日本能率協會專家三上展喜受日本政府委託,在中國北京、大連等地推廣應用工業工程技術,他認為,中國許多企業不需要在硬體方面增加許多投資,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員素質和工業工程等方面著力改進,生產效率就可提高2~3倍,甚至5~10倍。國內應用工業工程技術比較典型的企業有:北京機床電器廠、一汽集團、鞍山鋼鐵公司等,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當前中國發展工業工程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是人才培養,中國最早於1993年在天津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招收工業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目前已有70餘所院校設有工業工程系或專業。
工業工程在國外與國內發展及應用的實踐表明,這門工程與管理有機結合的綜合技術對提高企業的生產率和生產系統綜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統綜合素質,對增強企業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和知識經濟環境中的綜合創新能力,對贏得各類生產系統、管理系統及社會經濟系統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以企業為基礎和主體的工業及產業經濟系統面臨著資源利用率低、質量和效益不高、產品等綜合結構不合理、環境適應性較差、國際競爭力及創新能力亟待增強,以及戰略管理和內部管理弱化、技術與管理脫節、特色化缺乏、產品、市場、技術等方面的發展不平衡、企業與市場和政府及其他企業間關系欠規范、不穩定等諸多問題和困境。現代工業工程是企業和整個產業經濟擺脫困境、贏得競爭優勢的有效武器。 早在十八世紀,亞當·斯密斯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提出的勞動分工概念,作為推動當時工業化生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IE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產業革命後,生產力有很大發展,1799年美國的惠特尼提出了「互換性」概念奠定了合理化、專業化、機械化、簡單化和標准化的基礎,因而能向大量生產發展。1832年英國的巴比奇在《論機器和製造業的經濟》一書中論述了專業分工、工作方法、機器與工具的使用、製造的經濟原則等。人們開始用新的思考方法來研究提高效率,這就孕育了IE的思想,為IE的誕生和發展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里。泰勒受「作為經濟學家的工程師」的思想影響,在機械製造領域發展了這樣一個概念:方法設計、時間測定、生產計劃安排與控制等都是工程師的職責。他努力實踐這個概念,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等並提出了工作定額原理和標准化原理,從而使生產率提高了幾倍。吉爾布雷斯夫婦致力於動作研究,設定了十七種基本動作要素以及工作流程分析,他為工作與操作的改進和後來的預定時間標准創造了科學的依據,提供了至今人們仍在使用的思維方法。享利·福特首創了符合標准化、專業化的生產線同步化系統(流水線),使製造領域的生產率大幅度提高。這一時期,享利·甘特創造了「計劃控制圖」或叫「甘特圖」,艾馬遜提出了「獎金計劃」和「提高個人效率的十二原則」,為生產管理和生產率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貢獻。1917年成立了IE協會和泰勒協會。
第三階段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第二次大戰期間廣泛地將當時的數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成果引入IE活動中,從多種學科的角度來考察、分析和改進所研究的系統。1924年至1932年梅奧進行的著名「霍桑」試驗,使人們認識到生產過程中人的行為和作用對生產效率提高更為重要,提高工人的士氣是提高生產率的有效方式;1924年休哈特首創質量控制圖使統計學成為IE研究中的一項有力武器。工作研究、質量控制、人事評價與選擇、工廠布置、生產計劃與控制等已成為IE的內容。隨著機械化的迅速發展,費希首創「工程經濟」,解決設備的「經濟性」問題。運籌學的產生為決策者提供在多種方案中進行決策的方法,工業工程師將其應用到工廠管理中,使得IE的技術內容得到大大的豐富與發展。
第四階段為第二次大戰以後。1945年希亞公布了「因數分析法」。1947年米魯茲創立「價值工程」技術,總結了一套保證產品或作業必要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方法。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自動化、電子化的進一步發展,IE關於人的因素的研究有了新的發展。IE工程師們逐漸認識到必須把人和系統結合起來加以分析和研究,出現了「人機工程」,又稱工效學(Ergonomics)。IE從戰前經驗主義發展為戰後更講求定量方法。IE的研究方法隨著應用數學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與發展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定量化技術成為IE研究的主導和趨勢,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來分析、設計、描述復雜的工業生產系統,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與工程的產生,使得IE工程師們對大規模的經濟與社會系統進行分析、實驗、多方案對比與決策,以及運行過程的控制與創新。
I. 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工業化是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9)工業化工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之後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近代工業思想,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工業化的開端。雖然辛亥革命後中國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現代工業的基礎,但幾經戰爭破壞。
到1949年幾乎沒有留給新中國多少經濟遺產,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甚至落後於同期的印度。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工業化進程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啟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開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這一進程可以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大歷史時期,分別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以及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