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聯如何實現工業化和農業化

蘇聯如何實現工業化和農業化

發布時間:2022-11-29 08:33:59

⑴ 十月革命後,蘇俄怎樣結合國情探索工業化道路的

1917年,國內戰爭時期,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主要措施實行余糧徵集制,徵集人民手中的余糧和其他農產品;對中小型企業實行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由國家統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糧食。雖然打贏了內戰,也積累了不少的問題,社會各階層怨聲載道,導致蘇聯被迫改變經濟政策。
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鄧小平比較推崇這種模式,後來中國的國有體制改革借鑒於此。列寧死後,蘇聯就完全按照斯大林的個人意志來建設了。
1924,斯大林上台後通過重工業化(1928—1937兩個五年計劃)和農業集體化,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其標志是於1936年蘇聯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此模式下輕重工業發展極不平衡,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受打擊,農業生產得不到發展,中國50年代的經濟大都沿此模式發展。斯大林死後,在蘇聯幾代領導人的改革下,1991年,這種模式終於被突破了,人民也自由了,不過蘇聯也就不復存在了。

⑵ 斯大林領導蘇聯的工業化建設主要採取了什麼措施

主要採取了大力發展重工業的措施。
本題是考查蘇聯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所採取的主要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經過兩個五年計劃,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一個經濟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為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⑶ 蘇聯實現工業化的方式及影響

以重工業為主,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工業提供經濟基礎。影響:積極 是蘇聯的國防,經濟地位得到提升,蘇聯的鋼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二,歐洲第一。此時正當經濟大危機時,其他國家也紛紛派考察團到蘇聯考察甚至還有移民到此。 消極 斯大林模式僵化成為以後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蘇聯有原先的沙皇統治下的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1964年蘇聯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

⑷ 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時間

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1918年11月21日—1921年3月國內戰爭時期採取的經濟政策。1921年,蘇俄政府用新經濟政策取代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後來隨著1924年列寧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經濟政策被慢慢廢除。1929年,斯大林公開宣布停止實施新經濟政策,在全國范圍加速開展農業全盤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工業化運動,在事實上採納了托洛茨基的建國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經濟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1929-1937年。

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的提出是在1925年12月,蘇共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斯大林代表蘇共黨中央提出了必須把國家變為經濟上不依賴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國的迫切任務。他強調指出:「把我國從農業國變成能自力生產必需的裝備的工業國——這就是我們總路線的實質和基礎」。第十四次黨的代表大會,批准了黨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方針。

1929年,社會主義工業化正式取代「新經濟政策」。至1937年,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實現(以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為標志)。

農業集體化是蘇聯於1930年1月5日開始推行的政策,1934年蘇聯政府宣布農業集體化基本實現。

⑸ 蘇聯是怎樣對工業化進行改造的

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中化。詳見下文。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廢除封建所有制和資本主義所有制,實現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技術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經濟。
蘇聯人民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這一歷史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1.蘇維埃政權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時期包括從1917年11月開始到1918年夏。蘇維埃國家掌握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為逐步實現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奠定了初步基礎。
2.為了粉碎敵人的猖狂進攻,保衛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被迫採取一系列特殊的經濟政策,即「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種政策措施,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加劇了由於戰爭破壞所造成的後果,使生產大幅度下降。戰爭結束後在農民和工人中產生了不滿情緒。1921年春蘇維埃國家遭到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於是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

3.實行新經濟政策和恢復國民經濟時期這一時期包括從1921年春到1925年底。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國家採取的逐步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策。
由於實行了新經濟政策,蘇聯經濟得到了迅速恢復與發展。到1926年超過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4.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時期這一時期包括從1926年至1937年。在國民經濟恢復以後,蘇聯著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實行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國家工業化:1926年,蘇聯開始實行以發展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它要求用自己生產的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改造整個國民經濟,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強大的國防。
蘇聯的經濟建設事業,是根據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提出的政治經濟總任務有計劃地進行的。自1928年起,蘇聯開始實行發展社會經濟的五年計劃。1928~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基本任務是在蘇聯建立強大的重工業,以便在社會主義基礎上改組整個國民經濟。1933~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完成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建成社會主義社會。蘇聯人民經過艱苦的努力,兩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都勝利完成了。
由於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蘇聯工業和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工業國變為社會主義的工業國。
農業集體化:在20年代的蘇聯農業中已有少量的合作社組織,但蘇聯農業集體化主要是通過1929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盤集體化運動實現的。在全盤集體化運動中整村、整鄉、整區的農民加入集體農庄(農業勞動組合),消滅了富農階級。到1934年基本上實現了農業集體化。
集體化的實現和社會主義農業制度的確立,消滅了蘇聯最後一個剝削階級──富農階級,推動了農業技術改造,改善了農民的勞動條件,提高了農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集體化農業為工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糧食、原料、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保證了工業化的迅速實現。另一方面,工業為農業供應日益增多的機器、拖拉機、汽車和其他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工業和農業建立起新的結合,工農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得到加強。
到1937年,蘇聯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建立,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成為能夠供給本國經濟和國防所必需的技術裝備的經濟獨立的國家。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達到美國的32.7%,超過了德國、英國和法國。按工業生產量說,蘇聯從革命前佔世界第5位躍居到世界第2位。不少工業品產量躍居世界首位。但是按人口平均計算,仍落後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蘇聯在資本主義包圍的國際環境下,經過20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到1937年完成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主要任務,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5.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准備衛國戰爭時期從1938年起,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被戰爭所中斷。盡管如此,在戰前蘇聯經濟還是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⑹ 蘇聯農業集體化與工業集體化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工業集體化和農業集體化是斯大林等首創的,又稱為斯大林模式,他影響著蘇聯30年代到90年代的興衰。
工業集體化和農業集體化之間有著密切聯系。首先,農業集體化把農村勞動力集中起來,這樣就有更多的勞動力,於是就為工業化提供勞動力。其次,農業集體化有利於余糧徵集,余糧不僅保證工業化順利進行,還可以出口換匯,為工業集體化的初期原始積累提供來源。最後,工業集體化為農業集體化提供農機,提高工業機械化水平。
農業集體化雖然對工業化有著巨大作用,同時有力地提高了農業效率(人均產量而非畝產量),但它拿走農民的太多了,以至農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這也是蘇聯經濟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

⑺ 按照斯大林的規劃,蘇聯在向社會主義過度的過程中分別在工業與農業方面採取了什麼政策或措施 能幫我解決么

工業方面利用五年計劃來貫徹偏向重工業的大規模工業化方針。農業方面實行農業集體化。斯大林之後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與戈爾巴喬夫相繼進行改革,最後一位領導人的改革還直接導致蘇聯解體與東歐劇變的發生。

⑻ 蘇聯的崛起曾令世人矚目,斯大林時代,蘇聯是如何快速實現工業化的

(2019·黃石)在第二次世果大戰中,蘇聯武器裝備全面更新。蘇制C-2克超過德「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強擊機等新型武器都有極大地發展,其主要原因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⑼ 蘇德戰爭爆發前為推進工業化建設,蘇聯採取了哪些決策和措施

蘇聯真正推進工業化是從1928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起步。到1940年蘇德戰爭爆發,工業產值超過英、法、德,躍居歐洲第一位,同時,農村也實現了機械化。
1. 蘇聯的工業化

背景:國民經濟恢復基本完成後,蘇聯仍然是一個只能輸出農產品、輸入機器裝備的落後農業國。

目的:為了用現代技術改造落後的工業農業,為了增強國防力量以維護民族獨立,為了給社會主義建立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情況:

1925年12月召開的聯共(布)「十四大」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決定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這次大會,標志著有計劃、大規模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期的開始。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國際上蘇聯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威脅,國內原有的經濟文化和技術基礎十分落後,資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會主義工業化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事業,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蘇聯黨和人民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上勇於探索,開拓前進。

從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第三個五年計劃被迫中斷外,完整地執行了10個五年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計劃完成時,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達到70%,已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同時,工業的社會主義成分佔了99%以上。據蘇聯官方統計, 「二五」計劃的完成,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7年末,蘇聯的工業生產達到並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後的個體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農業,不能適應工業的迅速發展。

2. 農業集體化

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通過了逐步開展農業集體化的方針。1929年,在蘇聯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1930年1月,聯共(布)中央的決議指出: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權和主要生產資料公有的集體農庄。決議要求在運動中堅持農民自願參加的原則。1933年1月,聯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個體小農經濟納入社會主義大農業的軌道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農業集體化的實現,為蘇聯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開辟了廣闊道路,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了條件。

「十五大」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1928年初,蘇聯發生了糧食收購危機,農業豐收,國家收購上來的糧食卻比上年同期減少了近二百萬噸。斯大林認為,糧食收不上來是富農反抗造成的。於是,斯大林一方面採取強制措施,強迫富裕農民把多餘的糧食按固定價格賣給國家,違抗者的糧食和農具將被沒收,本人被判處徒刑。另一方面,開始推行農業集體化的政策。第二年斯大林決定用行政手段加快農業集體化進程,強迫廣大農民加入集體農庄,對富農採取消滅的政策。

農業集體化雖然暫時有利於工業發展,為蘇聯工業化的實現提供了條件,但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和錯誤。它違背了農民自願加入的意願,與當時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不相適應,從而破壞了農業生產力,使農業生產長期停滯落後,嚴重阻礙了蘇聯經濟的發展。

3. 蘇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的嚴重問題。

第一、片面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造成農業和輕工業的長期落後,最終又制約了重工業的發展,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蘇聯工業生產增長速度明顯下降;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產品單調,質量低劣,使許多產品無人問津,大量積壓。經濟粗放發展,效益低下,國家資源大量消耗和浪費。五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往往受國內外政治形勢和領導人意志的影響,非經濟的方法對計劃的實施起了消極作用,高度指令化和過分集中妨礙各地區、各企業的積極性,商品貨幣關系處於受限制、受排斥狀態,工農間、城鄉間缺少多種多樣的流通渠道。

第二、其次,忽視輕工業的發展造成消費品的供不應求,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國家為了積累資金,從農民身上取走的東西太多,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損害。

如何看待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及失誤

為了解決國內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蘇俄放棄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實施了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俄國的工農業生產逐漸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之後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過程中又取消了新經濟政策,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它的出現同當時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基本適應的。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作用。它曾使蘇聯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這種制度有它嚴重的缺點和弊端,後來越來越嚴重地阻礙了蘇聯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政治體制的改革,致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不到發揮。而這些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長期以來得不到糾正,以致影響了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最後成為導致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俄(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本身即是一個探索實踐過程,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問題和失誤。但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失誤及挫折只說明「蘇聯模式」的失敗,並不說明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相反,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成就,改革開放後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比的優越性。

⑽ 蘇聯通過什麼手段完成蘇聯工業化

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本實現時間一般認為是在1937年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之際。
因為此時的蘇聯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工業強國.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佔全世界的10.5%.許多主要工農業產品位居世界前列.我們認為以衛國戰爭爆發之前的1940年,作為蘇聯工業化完成的時間,1940年蘇聯的工業產值比1937年又增長了45%.因此學術界的共識是:蘇聯的工業化完成的時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衛國戰爭爆發之前.蘇聯的工業化具有強烈的國防色彩,重工業發展特別的迅速,高度集中和計劃化

閱讀全文

與蘇聯如何實現工業化和農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1系的前面剎車片怎麼復位 瀏覽:88
奧迪q7為什麼是國四 瀏覽:5
廣東有什麼汽車公司 瀏覽:997
日本留學工業設計需要什麼 瀏覽:825
奧迪a6l幻影黑和星際黑哪個好 瀏覽:450
汽車在路上最高能開多少車速 瀏覽:632
汽車外面噴漆能保多久 瀏覽:652
寶馬ix3充電要多久 瀏覽:875
寶馬什麼車有備胎 瀏覽:49
北京工業乙酸乙酯含量一般為多少 瀏覽:260
奧迪保修期一般多久 瀏覽:850
中國工業互聯網如何製造 瀏覽:401
吳江區工業廠房一般需要多少錢 瀏覽:924
漳州市汽車有多少 瀏覽:964
寶馬數字鑰匙支持哪些手錶 瀏覽:319
國四汽車尾氣不過什麼原因 瀏覽:485
重慶汽車租賃公司有哪些 瀏覽:772
汽車燃油有哪些種類 瀏覽:803
東莞石龍什麼工業發達 瀏覽:763
寶馬3系手剎拉線怎麼調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