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協調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
穩增長是調結構的前提和目標
一說調結構,常容易與經濟增速下滑聯系在一起,好像要調結構就不可避免地帶來經濟增速的放緩。而穩增長就意味著擱置結構調整,似乎穩增長與調結構是兩回事,顧此就必須失彼。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穩定經濟增長與調整產業結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有利於我市加快「兩先區」建設,有利於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社會和諧穩定。
具體而言,穩增長是調結構的前提和目標,強調經濟發展的最終結果。我市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才能保證財政收入的增長,才能保證一定的就業水平,才能在發展中解決其他問題。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進行。穩增長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既不追求10以上的高增長率,也要防止經濟增長率大幅下滑;二是這種經濟的平穩增長應該在一段較長時間內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三是這種平穩增長應該建立在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帶來的較高增長質量基礎之上,是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的有機統一。尤其是日益嚴峻的資源和環境約束,更是要求實現要素節約、生態環境友好的高質量平穩增長。
經濟增長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穩增長是要穩定住「三駕馬車」對經濟拉動的合力,而不是單獨穩定、甚至片面放大某駕馬車作用。長期以來,各地十分重視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其次重視出口的拉動作用,而對消費、尤其是內需這駕馬車有所忽視。這不僅導致經濟增長片面失衡,也導致居民消費水平提升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失調,居民享受經濟發展果實的程度大受影響,並引發各種不滿。因此,穩增長首先就是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擴大居民消費,提升居民福利。其次,還需要繼續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為投資營造良好條件和環境,釋放民間投資潛力,保持投資適度規模和速度。例如,在我市城市基礎設施重大項目、中心鎮基礎設施項目等建設中,若能積極吸納民間投資,不僅可以加快工程建設,還能有效避免民營資本進入高能耗、高污染、附加值低及產能過剩等領域,充分發揮其拉動經濟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雙重作用,真正做到既解近憂,又除遠慮。穩增長還需要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採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開拓新興市場,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實施品牌戰略,提升出口競爭力。
調結構是穩增長的重要途徑
調結構是穩增長的重要途徑,強調經濟發展的工具和手段,也是促進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的生生不息的動力。調結構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調整「一二三」三次產業結構。對我市而言,主要是在穩定第一產業的基礎上,調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例。我市第二產業佔GDP比重一直高於第三產業10個百分點左右。根據三次產業結構由「一、二、三」轉為「二、三、一」,最終轉為「三、二、一」的演進規律,我市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的重點應該是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科技、旅遊等現代服務業,近期內實現與第二產業並重,二、三產業兩輪驅動的產業格局,長期內實現「三超二」,把我市建成東北地區現代服務業基地。調結構的第二層含義是指調整三大產業內部細分行業之間的比例。對我市而言,調整第一產業內部結構主要應該減少糧油等大田作物種養殖模式,著重發展蔬菜、水果、花卉、海珍品養殖等都市型設施農業。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主要是由低附加值、低檔次的傳統服務業轉向發展高附加值、高檔次的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例如,2013年,我市增加值總額過億元的「億元樓」總數已經增加為8座,充分說明了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價值和前景。
工業經濟內部結構的調整是我市調結構的重點和難點。老工業基地的城市歷史沉澱使得我市工業經濟一直呈現「重化工業」主導的特點,石化、裝備製造、造船等傳統重化工業比較發達,消費類的輕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創新性很強的新興工業發展尚未形成規模。因此,調整我市工業經濟內部結構需從三方面入手,一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對石化、裝備製造、造船等我市傳統優勢和支柱工業進行優化升級,屬於存量調整;二是力推我市食品、傢具、服裝、數碼產品等消費類輕工業全面走向國內外市場,屬於存量擴張;三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屬於增量發展。例如,我市已經初步實現產業化的碳纖維、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就是很好的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調整工業經濟內部結構的案例。
B. 工信部部署2022年工作,明確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會議部署2022年要突出抓好的工業和通信業6個方面重點任務中,著力提振工業經濟放在首位。肖亞慶表示,工業穩為穩定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恢復發展的總體態勢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實現平穩 健康 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要著力穩增長、防風險。
他表示,要打通重點產品供給「堵點」「卡點」,有效暢通工業經濟循環,深化產融合作,著力提振製造業投資,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擴大新能源 汽車 、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消費,做好重大外資項目服務保障。
此外,工信部還明確加快推進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幫扶,促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強化應用導向,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拓展,增強產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穩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等重點任務。
其中明確指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製造業強鏈補鏈,創建一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統籌落實系列惠企政策,加快5G在垂直行業的融合應用,縱深推進App專項整治,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完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工業經濟持續恢復增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今年1至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2.2%。目前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0萬個,5G終端用戶達到4.97億戶。
C. 穩增長要把握好什麼
穩增長,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詳細的說,穩增長,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努力克服國內外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及時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2015年以來,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把促投資穩增長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投放專項建設基金,緊緊抓住重大工程「牛鼻子」促進重點領域建設。
充分發揮中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加強政銀企社合作對接,發揮企業債券支持重點領域建設的積極作用,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項目資本金制度,統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快建設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多措並舉形成穩增長的政策合力。
D. 如何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既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准備,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積極有為,創新求進,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怎樣做到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就此,記者日前采訪了本報專家委員會成員、內蒙古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苑德軍博士。
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記者: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7.6%,雖然總體保持平穩,但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小幅下滑。我們應當如何分析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
苑德軍:從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角度分析,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進出口增速回落明顯。受歐洲經濟低迷不振、國內工業生產放緩、出口產品成本提高、人民幣匯率升值、貿易摩擦加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上半年進出口呈現逐步回落態勢。
二是消費增速放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同比回落1.7個百分點。消費增速下滑,既有中央八項規定出台遏制公款消費帶來的影響,也和居民收入增速不快對消費的制約有關。
三是政府的主動調控。新一屆中央政府上任以來,表現出對經濟增速放緩的較高容忍度。面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央政府沒有出台刺激政策,不再走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而是致力於推進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以釋放經濟增長的活力和潛能。
一國經濟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高增長之後,必然減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近10%的高增長之後,制約經濟增長的一些主要因素發生了重要變化,原有的社會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分配結構等經濟增長的內在力量,已經無法支撐和推動經濟繼續在高增長軌道上運行,經濟潛在增長率明顯下降。自然,經濟增速放緩也就不可避免。
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
記者:處於經濟增速放緩、「調結構」、「轉方式」步伐加快大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在運行中存在哪些主要矛盾?
苑德軍:首先,是「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矛盾。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核心問題,不是總量而是結構問題。「調結構」是「穩增長」的基石,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由之路。通過「調結構」解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各種結構性矛盾,有利於為中國經濟增長構建堅實的產業結構和動力結構基礎,增強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延長增長周期。而「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提供適宜的經濟環境,提供好的基礎和條件。如果經濟大幅下滑,「調結構」的動力會削弱,空間也會被嚴重擠壓。「調結構」是為了更好地「穩增長」,「穩增長」有利於「調結構」,兩者具有一致性。不過,短期內兩者還是有沖突的。「調結構」勢必要淘汰落後產能,壓縮「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和產出。當短期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和產出的增加不足以彌補前者的減少時,經濟增速必然受到影響。
其次,是「穩增長」與「防風險」的矛盾。伴隨著經濟下行,經濟與金融運行中的風險也在放大。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兩個主要的風險策源地。從房地產市場看,高房價導致大量社會資金「脫實向虛」湧入房地產業,對實體產業投資帶來「擠出效應」,容易引發產業空心化風險。高房價掩蓋產能過剩,透支國民財富積累,抑制消費擴張,加劇貧富分化,也會導致貽誤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激化社會矛盾的風險。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看,近兩年債務規模像滾雪球一樣迅速膨脹,風險凸顯,令人擔憂。而一旦高房價泡沫破滅,房價持續下跌,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將明顯上升,政府平台債務也將大面積違約,有的金融機構可能倒閉,並引發金融危機。因此,必須把「防風險」置於重要地位,它是「穩增長」的重要條件,可以為「穩增長」提供有利的金融環境。不過,「防風險」必須推動經濟的「去杠桿化」,控制房地產融資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而這又必然影響投資規模進而影響經濟增速。
再次,是經濟增速放緩與就業壓力擴大的矛盾。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企業轉型升級裁員、大學畢業生數量創新高等因素交織在一起,使經濟社會面對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已成為政府高度重視、公眾熱切關心的社會問題。而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負面影響也已顯現。就業是民生之本,勞動者的就業狀況,不僅關繫到國民福祉和勞動力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更關繫到社會穩定。在經濟增速放緩趨勢不可逆轉的情況下,如何保住中國經濟的「下限」,盡可能最大程度地吸納就業人口,是中國經濟要面對的一個長期性問題。
最後,是經濟增速放緩與「惠民生」的矛盾。近年來,隨著財政收入持續增長,政府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顯著擴大。但由於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欠賬太多,政府還需進一步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而這需要有足夠的財力作保證。經濟增速放緩引致的財政收入增幅下滑,制約著改善民生支出的擴大。
上述矛盾是當下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變數之間復雜關系的具體反映。要解決好上述矛盾,必須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協調好「調結構」、「穩增長」、「轉方式」、「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實現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下半年經濟走勢分析
記者: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您對下半年的經濟走勢做何判斷?
苑德軍:下半年「穩增長」的壓力仍然很大。從國際上看,美國經濟穩步復甦,房地產市場和就業市場數據較好,通脹低於預期,定量寬松政策退出預期升溫,美元指數走高,預計明年第四季度或後年年初美國開始加息。美國經濟趨好及貨幣政策可能的變化,使得「熱錢」流出,外匯占款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進而導致流動性趨緊並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挑戰。從國內看,「去過剩產能」、「去杠桿」、「去庫存」仍是宏觀經濟運行的主線。受資產負債表不佳、融資平台擴張受限等因素制約,地方政府的投資擴張能力受到抑制。土地、資金、人力等投資要素成本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也制約著企業投資增速的提高。消費受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制約,短期內也難以顯著反彈。但也必須看到,「穩增長」還是有許多有利條件的。中央政府一系列深化改革舉措的逐步落實,將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在投資方面,盡管存在制約投資增長的因素,但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服務業、社會事業等新的投資增長點投資規模的擴大,還會使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美國經濟逐步向好,歐元區經濟最壞時期也已過去,環比增速將由負轉正。外部需求回升,再加上政府「穩外貿」措施實施,下半年出口形勢有望好轉,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有所提升。就物價水平看,下半年CPI仍將在低位徘徊。美元走高使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經濟增速放緩有利於從需求角度抑制通脹,資源和能源價格改革對通脹影響也有限。豬肉價格雖已進入上升周期對CPI有向上拉動作用,但小幅上漲對CPI影響不大。只要政府的宏觀政策給力,促使經濟增長的內在性驅動因素充分發揮作用,年初確定的7.5%的增長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穩增長」的對策選擇
記者:怎樣才能在「調結構」和「防風險」的同時,實現「穩增長」的目標?
苑德軍: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政府宏觀政策的著力點,應是致力於尋求「調結構」、「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以下四方面的對策措施,對於「穩增長」是很必要的。
第一,加快「調結構」步伐。「調結構」進程受制於政策安排、技術創新、金融支持等諸多因素。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通過有效的制度激勵和制度約束,增強企業「調結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金融業應加快產品和業務結構轉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商業銀行應嚴格控制「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授信和貸款,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商業銀行應適應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綠色信貸的產品結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技術,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同時,努力開發適應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品種,為中小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條件。應充分發揮直接融資對「調結構」的推動作用。
第二,放活民間投資。放活民間投資是實現社會公平、維護投資增速、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之舉。但這些年這方面的好多政策規定只是停留在官方文件中,並未真正落到實處。政府必須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掃除阻礙民間投資進入壟斷行業的行政壁壘和其他障礙。前不久國務院發布了「金十條」,決定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這是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監管部門應抓緊制訂出台具體的實施細則,明確准入條件,加快民營銀行設立進程。全國的村鎮銀行目前尚不到1000家,遠不能滿足「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有必要進一步增加村鎮銀行數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入股村鎮銀行。考慮到村鎮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三農」,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縣域地區,而小貸公司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無法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故把小貸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的制度安排欠妥,合理的選擇應是把小貸公司轉制為社區銀行。轉制後設立的社區銀行,既可以把小微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同時又可保持民間資本所有者作為社區銀行發起人股東的地位。
第三,進一步深化改革。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把改革作為重中之重,以「簡政放權」作為切入點的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人們看到了新一屆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要害領域和關鍵節點的改革進展遲緩甚至原地踏步。必須抓緊啟動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改革,對處於完全競爭行業的央企須盡快實行民營化,使其從完全競爭行業中退出,資產轉讓收入劃歸全國社保基金。央企產權轉讓和並購重組不能由國資委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必須訴諸市場化方式。土地制度改革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要內容,也應盡快提上日程。要改革建設用地供地方式,逐步剝離地方政府的土地經營管理職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轉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收入分配改革事關公眾經濟利益,也關繫到「轉方式」和「穩增長」。今年2月底,國務院出台了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但此後就沒有了下文。半年時間過去了,這項改革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相關政府部門應盡早拿出具體的配套實施方案,使這項改革走出盤局迅速進入「現在時」。就利率市場化改革看,央行決定從7月20日起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完全放開貸款利率。這一重大舉措對強化利率競爭,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商業銀行的貸款定價能力和利率風險防控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如果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不能及時跟進,遲遲沒有動作,就會對商業銀行產生「逆激勵」,存貸凈息差反而可能擴大,從而抵消貸款利率市場化的積極作用。在存款利率不能一下子放開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小步快走」策略,先擴大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待條件成熟後再完全放開存款利率。
第四,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考慮到房地產業的高杠桿率及其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高度關聯性,應把強化房地產調控作為防控金融風險的基點。房價屢調屢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只調控增量不調控存量。政府應調整調控政策,實行「調控增量與調控存量相結合」、「調控需求與增加供給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加快不動產登記、開征住房保有稅等措施調控存量,改善樓市供求關系。須優化政策調控措施組合,強化調控問責制,增強調控執行力,通過改善調控成效使房價緩慢下行實現「軟著陸」。監管部門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應區分情況,分類監管,嚴格控制其債務規模擴張。
E. 北京發布穩增長45條措施,會為當地經濟增長帶來哪些助力
北京發布穩增長45條措施,首先會為當地經濟增長帶來是可以降低承租國有地產的企業的經濟成本,其次是釋放大量的資金給到有需要的企業,再者是對於部分較安全的地區對應的企業安排復工,另外是給對應的物流運輸部門車輛頒發通行證,還有是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最後是留抵扣稅政策的釋放。需要從以下六方面來闡述分析北京發布穩增長45條措施,會為當地經濟增長帶來哪些具體的助力。
一、降低承租國有地產的企業的經濟成本
首先是降低承租國有地產的企業的經濟成本,畢竟北京市政府通過制定將對應的國有地產的房租進行一定期限的減免,從而在根本上降低了對應企業的經營壓力,讓他們有更多的流動資金。
北京當地企業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依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乘風而上發展自己的產業結構。
F. 如何穩增長
出口是穩增長的最佳捷徑
據商務部數據,中國外貿從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且個別月份已經出現了貿易逆差,這意味著出口下降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進口下降的速度。面對如此情勢,湖南外貿網認為,我們不能將心思全部放在投資與內需上。
從歷史經驗看,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的崛起不是依靠對外貿易的。14~15世紀,義大利依靠壟斷地中海貿易而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15~16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依靠壟斷大西洋(600558)貿易而成為世界強國;16~17世紀,荷蘭通過壟斷東印度洋的貿易而成為世界首富;18世紀後,英國通過壟斷全球貿易而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中國更是如此,因為中國本身是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內需是不足的。產能釋放很快,幾千條、幾萬條工業流水量一下子就建起來,產品就像潮水一樣湧出來,而國內居民絕對沒有這個能力消費這些產品,唯有靠出口才能拉動經濟增長,出口是一個龍頭。出口是投資的函數,投資是就業的函數,就業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是消費的函數。出口是原因,消費是結果。
據此邏輯,我們可以得到的基本結論是:在經濟起飛時期的中國,出口與內需絕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因果關系。也就是說,當中國經濟因為出口下降而趨於衰退時,根本不可能通過刺激內部需求來加以對沖,其中的道理就在於,當下中國,內需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兩者根本無法替代。哪怕在上海、深圳,如果沒有了出口,經濟馬上陷入停滯。
其實,國際貿易形勢並非想像的那麼壞。據WTO的報告,2011年全球的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已經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水平。單純說世界經濟形勢不好,阻礙了中國出口,所以要轉向拉動內需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德國的出口佔GDP的50.1%,美國出口佔GDP的14%,恢復到2007年以前的水平。你能說國際貿易形勢不好嗎?最近一段時間,只有中國與日本的出口貿易是下降的,因為這兩個國家的貨幣都在升值。所以說,不是別人不讓你出口,是你自己試圖用貨幣升值的方法來平衡貿易順差。
展望未來,其實對中國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少,一是全球貿易正在復甦,這是最重要的利好;二是全球大宗資源商品價格在下跌;三是人民幣升值壓力沒有了。這半年多來,這三點變化是很明顯的,它們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這是中國重回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的一個好機會。而且,我們競爭對手的日子也不好過,外部環境也寬鬆了,如再不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利用良好的外部因素,重新發展貿易,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再過幾年,想做都做不了。為什麼?因為只要中國的發展戰略再不做調整,那麼再過幾年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就將大量消失。等企業家把廠子關了,移民出走了,再給政策就不會有什麼結果了。這就像盆栽,連根都枯掉了,你再去澆水,它還能開花結果嗎?
因此,筆者的建議是:調整相關政策,繼續採取鼓勵出口的發展戰略;為此就必須讓人民幣匯率重新回到合適的位置,並盡可能抓住可能出現的貶值機會;與此同時,盡快開放國內市場,降低外來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准入門檻,用「以市場換市場」的方法來有效地降低中國可能出現的單邊貿易順差的局面。只有給世界以機會,中國才會從世界得到更多的貿易機會。
G. 工信部:杜絕隨意停限產等「一刀切」行為,著力穩定工業增長
2022年原材料工業座談會近日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在會議上要求,重點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穩定工業增長。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扎實做好穩生產、穩供給、穩投資、穩價格,統籌處理好控產能與穩增長、出口與穩增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疫情防控與穩定運行等關系,杜絕隨意停限產等「一刀切」行為,切實保證行業穩增長。
二是全力保障初級產品供給。深刻認識原材料工業作為重要初級產品供給者的責任和使命,加快推動資源保障體系建設、資源高質高效高值循環利用和政策科學有效落地實施,不斷提高初級產品保障水平。
H. 北京發布穩增長45條措施,這些措施利好什麼
為了能在疫情之下更好的發展首都,發布了穩定增長的45條措施,這些措施將產生以下幾個非常積極的影響:
將加大新能源的購車福利。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以及環境污染的不斷增重,首都為了能夠緩解此類現象,會將重點的福利放在一些新能源的汽車上同時還出台了支持以舊換新的新能源補貼的相關政策。所有排放量在2.0T以下並且車輛的金額不超過30萬元的,所有的車輛購置稅全部實行減半。
I. 如何做好當前工業穩增長重點工作
近日,我市下發《關於切實做好當前工業經濟穩增長工作的通知》,從促進有效產能加快釋放、全力擴大工業有效投入、加大工業產品市場拓展力度、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八個方面,重磅發力穩增長。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按照年初確定的各項重點工作,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全市工業經濟基本實現了「開門紅」。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增幅列全省第三;規上工業利稅同比增長10%;工業性投資同比增長10.6%,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技術改造投入增長24.4%,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市多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在宏觀經濟下行、市場需求不足、產能相對過剩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影響下,全市工業經濟增速回落、企業困難增多等矛盾十分突出。」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出台穩增長八項措施,是我市積極適應新常態的需要,也是全市進一步堅定信心,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的需要。
J. 廣西住建廳發布促進經濟穩增長的若干措施
鳳凰網房產訊 2月22日廣西住房城鄉建設廳網《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關於印發全區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堅決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穩增長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23條」措施,做好全區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新冠肺炎疫情精準防控和促進經濟穩增長。要求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加快補助資金撥付、開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加快商品房預售審批和房屋網簽備案辦理、全面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
措施如下:
一、全力保障和推進疫情防控重點工程建設
(一)全速推動自治區和部分城市後備應急醫院建設。按照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要求,堅持「統一指揮、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特事特辦,容缺受理,統籌推進自治區和部分城市後備應急醫院項目立項、選址、設計、施工、設備采購、資金管理等工作,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加強質量管控,力爭建成高品質應急醫院。
(二)全力保障重點工程項目開(復)工。對涉及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重要國計民生及企業生產經營急需的項目,各地要加強指導服務,優先調配人員力量,優先保障重點工程項目開(復)工。
二、全力推動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發展,促進經濟穩增長
(三)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簡化項目開(復)工要求和程序,分區分類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要在認真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推進本地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復工復產;中風險地區,要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動本地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復產復工;高風險地區,要以疫情防控為主,採取積極措施,確保涉及全局的重點項目復工復產,其他項目根據疫情發展形勢逐步復工復產。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及時了解各行業復工復產情況,指導和協調解決各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加快補助資金撥付。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指導督促已獲得中央、自治區資金補助的項目及時復工復產,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困難,積極協助建設單位加強與當地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快項目補助資金撥付進度。
(五)開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2020年需開工的一般企業投資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主管部門應視情況予以容缺受理,加快辦理項目開工審批手續,質量安全監督、城管等部門要進一步主動跟進服務。對疫情防控必需的工程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在工程質量安全保證措施到位的情況下,可先行開工建設,並及時報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待疫情解除後再補辦有關手續。對疫情防控期間作出積極貢獻的誠信、愛心企業,採取開辟「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延期關閉申報通道、專人指導申報等措施,積極主動幫扶企業做好資質申報等事項。適當放寬企業信用修復條件。
(六)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對涉及保障民生的公租房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等收尾工程和亟需回遷安置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具備開(復)工條件的項目要抓緊組織開(復)工;不具備開(復)工條件的,要提前備工備料,完善相關前期手續,強化工程項目協調,加快項目推進。對及時開(復)工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在分配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中央補助資金時予以傾斜,並優先納入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發行支持范圍。
(七)調整公租房階段性政策。自2020年1月起到疫情防控解除後兩個月,對逾期繳納公租房租金的家庭不作逾期處理,不計入個人信用記錄。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擴大公租房貨幣化保障范圍,將近期復工企業承租社會房源的職工階段性納入保障范圍,發放疫情防控期間的住房租賃補貼;對符合條件的誠信、愛心企業職工和參與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保障對象,優先提供保障房、公租房。支持各地對參與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醫護、環衛、公交、物業等行業公租房保障對象承租公租房實物房源的,可減免1至3個月租金;領取租賃補貼的,可增發1至3個月租賃補貼;高風險地區可適當延長減免租金或增發補貼時間。繼續加強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對經濟收入困難家庭予以適當的租金減免。以上具體細則由各地自行制定。
(八)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加快商品房預售審批和房屋網簽備案辦理,最大程度地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優化房屋網簽備案流程,壓縮房屋網簽備案辦理時限。疫情防控期間,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通過線上銷售平台開展銷售、中介業務,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按規定復工並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後,可開展「一對一」預約看房和簽約。
(九)大力推動地下管網建設三年大會戰項目建設。大力實施供排水、市政燃氣、地下綜合管廊等城鎮地下管網項目建設。加快地下管網普查和規劃修訂工作。大力實施老舊、破損及錯接混接管網的更新改造,以及雨污合流管道的分流改造,加強城市管網空白區的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效率,滿足城市排水防澇要求。積極推進「十三五」第二、第三批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十)全面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19年獲得中央補助的2.78萬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要提前做好開(復)工台賬管理,明確推進措施和責任主體,加快項目建設。納入2020年改造計劃的16.7萬戶城鎮老舊小區項目,各地要抓緊辦理項目開工前期手續和居民意願調查工作,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年度改造任務,年內完成657台加裝電梯項目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
(十一)保障市政公用行業正常生產運營。疫情防控期間,各地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確保各類市政公用設施達標穩定運行。主動協調相關部門,積極保障供水、供氣、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環衛保潔、園林綠化等市政公用行業的生產物資和防護物資;因疫情防控增加成本和投入費用的,要積極協調財政、稅務部門落實相關財政補助和稅費減免政策,按時足額撥付相關服務費用。在保證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公共照明、園林綠化等市政公用設施功能性和安全性前提下,可適當降低養護績效評價標准,優化養護作業方式和流程,鼓勵養護單位以信息化手段開展巡查。
(十二)強化城鎮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各地要督促城鎮污水處理廠做好消毒和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出水指標達到相關排放標准,並主動配合生態環境和衛生健康部門做好醫療廢水的收集處置工作。進一步強化城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監管,嚴禁醫療廢棄物等垃圾混入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堅決防止因生活垃圾處理不及時造成二次污染。
(十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戰役。全面核准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情況,全面完成2020年度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開展掛點督戰和駐點指導,建立常態化暗訪機制,繼續做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深化農村危房改造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整治等工作。出台加強農房建設管控政策文件,提高農房設計和建造水平。
(十四)全力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對標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總目標,持續開展「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建設一批鄉村風貌示範帶和基本整治型、設施完善型和精品示範型村莊。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切實加強疫情防控期間農村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理工作,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200個村級收集轉運處理設施。推進4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創建工作,完成全部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實施300戶以上自然村公共廁所改造450座。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十五)加強城管執法。加強城市管理執法巡查,實行「721」工作法,限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積極配合市場監管、商務、林業等部門開展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行為,取締違法違規經營點。依託網格化管理模式,積極協調解決城市管理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三、全力扶持行業發展,減輕企業壓力
(十六)妥善處理項目工期延誤。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工程總承包、市政及消防建設企業可依法適用不可抗力有關規定,妥善處理因疫情防控產生的工期延誤風險,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順延工期。因疫情影響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可積極協調稅務部門延期繳納稅款。
(十七)及時提供工程造價調整依據。因疫情防控導致建設工程人工、材料價格發生重大變化,相應調整方式在建築施工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用情勢變更,按照「5%以內的人工和單項材料設備價格風險由承包方承擔,超出部分由發包方承擔」的原則合理分擔風險。疫情防控期間繼續施工的項目,可在工程造價中單列疫情防控專項經費,將疫情防控期間施工單位對應承接項目所產生的疫情防控成本列入工程造價予以全額追加。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機構要加大建設工程人工、材料設備價格的採集、測算力度,及時發布市場價格信息和價格預警,必要時縮短發布周期,為合理確定和調整工程造價提供依據。
(十八)減輕企業資金負擔。對新承攬業務的建築業企業暫不收取投標保證金。鼓勵建設單位與施工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加強互助,合理分擔停工損失,協商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加快工程款支付進度;條件允許的,經雙方協商,可提前預支工程款。協調安排建安勞保費結余資金對我區建築施工企業予以補助,專項用於購買醫療用品、防護用品等必要的防護支出。
(十九)降低企業用水、用氣成本。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落實好「我區工業、經營服務用水實行臨時降價,降價幅度為非居民用水價格(不含污水處理費)的10%,期限為5個月」的政策。疫情防控期間,對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重點保供企業嚴格執行用水用氣「欠費不停供」。
(二十)放寬住房公積金政策。2020年6月30日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可按規定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緩繳期間的繳存時間連續計算,不影響職工正常提取和申請住房公積金款;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討論通過的,可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職工,2020年6月30日前不能正常償還住房公積金貸款的,不作逾期處理;對於租房有壓力的職工,可適當提高租房提取額,並靈活安排提取時間。受疫情影響不能正常辦理繳存業務的繳存單位,可在疫情防控解除後3個月內補辦理。
(二十一)爭取物業服務企業優惠政策支持。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積極幫助參與疫情防控的物業服務企業向當地政府爭取相應補助,如將物業小區一線疫情防控納入公共管理由財政保障防護物資經費、出台臨時財政補貼政策等,並積極爭取按照生活服務類標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四、全力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二十二)優化項目行政審批和招投標服務。大力推進電子化招標投標,確保2020年5月30日前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投標;加大遠程異地評標試點力度和范圍,力爭2020年12月30日前實現全區房建市政工程招標投標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大力實行在線辦理相關行政審批業務,壓縮辦理時限,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疫情防控期間,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政務服務窗口提供電話預約辦理服務。因疫情影響,企業無法攜帶相關資料原件到現場辦理的,可以採用快遞方式提交申報材料,實行「不見面審批」。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行政審批預約、咨詢電話:0771-5595535、0771-5595842;郵寄地址:廣西政務服務中心三樓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窗口(地址:南寧市怡賓路6號,郵編:530028)。
(二十三)行業企業資質和人員資格有效期可申請延後。區內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審批的房地產開發、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造價咨詢、質量檢測等企業資質和有關人員資格,有效期於2020年1月20日至9月29日期間屆滿的,企業可自願申請延至2020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