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珍妮紡紗機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徵為自動化。
❷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英國進入了什麼階段
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革命)英國相繼失去其霸主地位,並不是因為他真不行,而是因為別人後來追上了。其中由於其他三國相對完成了國家改革,同時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人口開始暴增,在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期間,英國人口從3168萬上升到了4565萬(上升1397萬),法國人口從3773萬上升到了4146萬(上升373萬)德國人口從3946萬上升到了6506萬(上升2560萬),美國人口從3855萬上升到了9761萬(上升5906萬)
技術上雖然英法仍然強大,但是如同人口數量的排列一樣,四國的GDP排行上英法已經墊底了,依次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
由此看來英國的衰弱,是必然的。因為他有著先天的國土人口劣勢。他的發展潛力顯然不如國土大的國家。而人口的缺陷也直接導致了工業研發成本的上升,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缺乏人口不單單對應著勞動力的缺乏,也意味著市場的縮小。隨著美國獨立過後,原本制霸全球又擁有國際市場的英國,其市場優勢失去,其原有的工業優勢因為市場原因經濟上不給力進而降低了國家的科研進度。
舉例來說就是,如果你每天要削一個蘋果的話,那你顯然用一把水果刀就行了,如果你每天要削100個蘋果你就會想辦法做一個削蘋果機。如果後來你一天要削1萬個蘋果,你也許會開個削蘋果的生產線。反之你有了削蘋果機削了100蘋果出來沒人買,勢必沒有了科研削蘋果生產線的動力。而美國就是由於國內巨大的市場而極大地增加了他的科研能力。
另外英國在18到19世紀所擁有的本土安全優勢也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打了個精光,而遠離歐亞大陸的美國則在其期間獲得了極為重要的穩定發展機會。
英國失去其世界霸主地位撇開戰爭因素,在國家資源以及人口面前其實也是必然的,歐陸的戰火不過是加快了他衰敗的步伐而已。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如果國家開始了工業化法制化進程中,那麼相對落後的技術水平都可以在人口基礎上進行平衡的,優先完成這兩者的國家在國際范圍內顯然可以領先其他國家數十年。這也是近來國際社會對中國表示擔心的重要理由,中國雖然仍在經歷著國家和工業化的全面改革進程,但重要的是他已經開始了,同時有著相對安全國土環境,以及巨大的人口數,這就讓中國即便在某些技術仍舊落後的同時,依舊成為了當今全球的經濟發動機。
❸ 為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逐漸落後於美國、德國
英國當時在很大程度上單純依靠殖民地導致產業結構相對落後。另一方面,德、美由單純資源掠奪轉變為資本輸出,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獨立不久的美國重視發展引進新興科技。北美移民很大一部分受過良好教育,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同時其廣闊的海外市場及豐富的資源與勞動力也極大地推動了其發展。而且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社會環境相對寬松,有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而其科學的政體也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統一不久的德國在俾斯麥的領導下,重視發展科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許多發明都出自德國,德國有良好的科技基礎,同時也重視產業化的發展。在統一後不久德國就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並且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國。這只是本人的一點點見解,各位看官參考一下吧。
❹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候發生,將人們帶入什麼時代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4)第二次工業革命英美處於什麼階段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原因
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紀時英國的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在這種趨勢下,工業革命就首先在英國發展起來了。
1、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
2、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產生並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英國國內市場;
3、多年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場;
4、工廠手工勞動時積累的經驗和生產技術的進步;(這是後來的法國,德國等國都無法相比的)
5、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工場手工生產已無法滿足需求。
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工業革命——網路
❺ 幾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和標志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
工業革命的評價:
在較早階段的工業革命中,人們被迫適應新的生活情況,人們從農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廠工作。於是發生了許多新的關於衛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問題,有時是未獲解決的問題。許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潔,住房,警察及犯罪等問題。
工業化及其隨同的變化增高了世界多數人們的生活標准。較之過去,有更多的貨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較低廉。但是,增加對貨物的需求,就意味著原料的消耗和環境的沾污。由於大量生產技術更加強的採用,世界若乾地區的文化特徵在食物,衣著,住房,娛樂,及生活方式上,就趨於標准化。
❻ 為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逐漸落後於美國、德國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這某種程度上反而導致它在新工業革命中不思進取。由於更換新技術設備需要巨大成本,英國工業家寧願繼續使用蒸汽機等已有設備。英國作為當時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只需要簡單掠奪殖民地經濟就足以獲得巨大利潤,使得英國人對改進生產技術缺乏動力。此時英國科技領域的守舊思想也比較嚴重,固守已有的科技成果,許多新發明的推廣阻力重重(例如電燈就由於煤氣行業壟斷勢力的抵制而遲遲不得推廣)。而美國、德國作為後起之秀,採用最新技術要比英國方便許多。它們不像英國那樣有廣闊的殖民地可以依靠,對改進生產技術的需求較為迫切。而且這一時期兩國在新科技研究和推廣方面相當出色,已經超越了英國,使得它們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迅速崛起。
❼ 美國什麼時候發展的工業革命
18世紀末19世紀初~19世紀60年代,美國確立以機器生產為基礎的工廠制度的歷史過程,亦稱美國工業革命。
其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美國從商業資本主義向工業資本主義過渡階段,是機器生產排擠手工業生產階段。在這一階段,美國的產業革命只在北部還沒開始。1790年建立第一座棉紡廠,1814年發明動力織布機,不久出現印染機。1817年建成製造蒸汽機的工廠,182年造出第一艘汽船,1828年開始修建第一條鐵路。工廠制在北部紡織業中確立。
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首先在美國東北部,接著在西部,輕工業占據了優勢。美國棉紡廠的數目從1831年的801個增至1840年的1240個,而且規模擴大。18201840年,產品產值每年在50000美元以上的製造業中,所僱工人數由34萬多人增至79萬人。同時,農業機器製造業也有發展。19世紀30年代以後,美國西部很多新墾地已使用機器。
第三階段:是美國產業革命完成階段。在這一階段,經過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南部開始了產業革命,從而使美國的產業革命進入完成階段。到19世紀90年代,美國完成產業革命,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7)第二次工業革命英美處於什麼階段擴展閱讀:
美國產業革命直接的社會經濟影響有三點:
1、人口大量湧入城市。1790年,美國人口超過8000的城市只有6個,1860年,激增到141個。1810年,新英格蘭超過1萬人口的城市只有3個,共5.6萬人;1860年,已猛增到26個,68.2萬人。
2、產業革命一方面擴大了美國南部和北部的經濟差異,加深了南北經濟矛盾,在這個基礎上終於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爆發,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強了東部和西部的經濟聯系,使美國成為統一國家,在內戰中成功地避免了分裂。
3、造成了美國工人階級生活的貧困。工人勞動時間長,每天達12~15小時。女工童工多,童工約佔全國工人總數的一半。大城市中出現了貧民窟。1851年,一個五口之家每周最低生活費用為10.37美元。在產業革命時期,美國已經組織了地方性的、部門性的和全國性的工會,開展了罷工斗爭。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美國產業革命
網路-工業革命
❽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什麼發展階段
(1)經濟方面:A、社會生產力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促進了經濟發展,引發了經濟結構變化。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工業的比重超過農業;在工業結構中,重工業的比重超過輕工業;國民經濟各個部門都實現了機械化;城市人口超過農業人口,城市化進程在發達國家完成。B、導致生產關系深刻變化,壟斷組織產生並成為經濟生活主體,適應新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標志以科技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要競爭手段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經濟模式形成。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大國美、德、英、法、俄、日六國大體上都屬於這一模式。直到今天,這一經濟模式並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只是更健全了。(2)政治方面: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人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日益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言人。向帝國主義過渡的同時,進一步調整社會矛盾,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英法三國已建立了一套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呈現出政治民主化的發展趨勢,並形成了一種成熟的政治模式。這種政治模式表現為人權、自由、公民參與、政黨政治、更健全的代議制度(議會民主制)、定期選舉、自由競選、勝者掌權。直到今天,這一政治模式也無本質的改變。B、無產階級隊伍壯大,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迎來新高潮,使無產階級的斗爭出現了新的特點,即建立工人政黨和社會主義團體(例如:第二國際成立)以有組織的合法斗爭、經濟斗爭為主,罷工是斗爭的主要形式。(3)國際關系方面:一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後形成,世界被瓜分完畢。二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劇。(4)第二次科技革命產生了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汽車製造業,工業布局進一步趨向集中,重工業突飛猛進。
❾ 第1 2次工業革命對英美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對英國:
1785年,一個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率先建成。很快,蒸汽機在棉紡織業、毛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造紙業、印刷業、陶瓷業等工業部門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的蒸汽船隻和蒸汽機車就是工程師們對交通問題的最好回答,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開始運行,鐵路線的擴建使工業獲得了新的動力。大批量生產的時代開始了,英國走上了世界第一工業國的道路。
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煤炭顯得日益重要。由於英國的煤炭儲藏量非常豐富,所以英國工業革命取得了蓬勃發展。到1789年法國革命時,英國每年大約生產1000萬噸煤,而當時的另一政治經濟強國法國僅能生產70萬噸煤,當時一位意識超前的詩人看到了這種無限的動力之源對英國工業的意義,他這樣寫道:
英國是個完美的世界!它還擁有東印度群島!修正你們的地圖吧!新的城堡是秘魯。
1846年,英國煤炭年產量已經達到4400萬噸,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產煤國。從此英國到處建立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雲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以此為標志,歷史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進入了機械化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工場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廠房,安置機器,僱用工人集中生產,這樣,一種新興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工廠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在日後的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用機器製造機器的機器製造業也建立起來了,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工業革命造成的生產力大發展,使英國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工業革命最主要的意義是形成了近代產業資產階級和產業無產階級及其對抗。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受生產力飛速發展的沖擊,英國社會原有的階級結構發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新組合,人數眾多的工廠主和投資於工業的商人在經濟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資產階級的主體。農民作為一個階級被消滅了,手工業在大生產的競爭面前紛紛破產,被迫加入工人階級的行列。到了工業革命完成的階段,英國社會階級結構已基本簡化成土地貴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三級基本結構。
由於工業革命是在損害工人利益的情況下進行的,資產階級為了以最低的成本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潤,無情地打破了一切道德和自然界限。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權利,工人階級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工人階級的斗爭經歷了破壞機器和搗毀廠房的「盧德運動」方式、「斯溫暴動」的搗毀機器運動等斗爭方式。在嚴酷的斗爭過程中,無產階級的覺悟日益提高,認識逐漸加強,此後,工人階級的反抗斗爭逐漸從自發的經濟斗爭轉向有組織的政治斗爭。
工業革命不僅對英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地理面貌,大大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地位,而且對世界也具有極大的影響。因人口流動,技術、產品向歐洲、美洲輸出,國際范圍內開始以英國、法國為標志,加速了經濟的發展以及向資本主義的轉變,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和政治格局逐步建立起來了。
對美國:
美國內戰是蒸汽時代以來所爆發的第一次大戰。它的根源與工業革命對這個年輕國家的影響有著密切的關系。工業革命影響了美國的「生產力」,同時也導致了「生產關系」的變化,最後,便在兩種經濟體制的社會之間引起了戰爭,即美國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之間的戰爭。當時,美國的北方人是堅定的民主主義者,他們主要是以農業和商業為生;而南方人還具有一種貴族式的思想,他們的生活仍然是封建式的,種植園由奴隸耕作。 <br>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1775一1783),以至在戰爭結束以後,這個國家的開國元勛們是斥責奴隸制度的,然而到1787年,當擬定憲法草案時,由於南卡羅來納州和喬治亞州的堅持,奴隸制仍舊被保留下來了。 [ 作者註:在美國北方諸州,奴隸制的廢除是在1777年到1804年間,第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州是佛蒙特,最後一個州是新澤西州。實際上,這並沒有給奴隸們帶來什麼好處,因為大部分北方奴隸又被運到南方的奴隸市場。 ] 不過,按照現狀來看,奴隸制正在衰落之中。如果「生產力」不發生變化,很可能在一、兩代人的時間里,奴隸制也會消亡的。 <br>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1788年批准憲法後的第四年,突然出現了一個發明,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南部棉花種植。1792年,一個叫埃利·惠特尼的美國人,設計了他的「軋棉機」,把棉花與棉子分離出來,這使得棉花事業有利可圖。在1815—1816年間,棉花成了「南方之王」。這樣,就使得奴隸勞力成了大量需求的商品,奴隸不是市場上的滯銷貨,而是供不應求。在軋棉機問世之前,南方的主要作物產品是煙草,而不是棉花,但是到了1820年,棉花的產值達到了—億六千萬英鎊。十年以後,增長了一倍。到1850年,超過了十億英鎊。1860年,更達到二十三億英鎊。在此期間,「優等黑奴」的價格也不斷上漲。1830年,一個黑奴大約值五百美元;而到1860年,就升為一千八百美元。這些增長情況,顯示了奴隸的需求量對於南方經濟繁榮的重要意義。 <br>
與此同時,北方諸州的經濟也在迅速發生變化。曾有兩次頒發了禁止貿易的命令,時間都是比較長的。第一次是1807年到1812年,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第二次是1812年到1815年間,美英兩國爆發了戰爭。由於這兩次禁令,迫使北方各州依賴和擴張了本土的工業。所以,當南方的資本仍是以奴隸為代表時,北方便逐漸地以工廠作為它的代表了。到1812年,工廠已經穩固地建立起來。這樣,美國也就不再依靠從國外進口棉織品了。1840年,美國已有1200家棉紡織廠,大部分是在新英格蘭,到1860年,它們的產品銷售到了西部遙遠的地方。 <br>
在賓夕法尼亞州,鐵器工業發展得比較緩慢,而且,為了保護這一工業和其他一些新建工業,實行了關稅保護政策。對於北方的工廠主來說,這是必要的,但是,南方的種植園主卻不能從這種政策中直接獲利。因此,南卡羅來納州曾把這一政策宣布為不符合憲法的策略,認為它加重了南方的負擔,只對北方有利。關於關稅法問題爭論得相當激烈,以致於南卡羅來納州於1832年宜布1824年的「關稅法案」無效。最後,總算達成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因而使得州權之爭的第一階段宣告結束。 <br>
在這場斗爭進行的同時,一個更棘手的糾紛也開始生根了。1803年,美國從法國人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娜的一大片土地;1819年,又從西班牙人手中購買了佛羅里達。這兩個地區使美國的面積擴大了一倍。可是,在1822年,墨西哥脫離西班牙而獨立了,她與美國之間的摩擦導致了1836年的得克薩斯戰爭和1846年的墨西哥戰爭。這些戰爭使美國又增添了象路易斯安娜州一樣廣闊的領土,即得克薩斯州,以及未來的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的一部分。 <br>
這些新獲得的廣闊土地,與南方諸州相連接。於是,又構成了另一個爭論的焦點:這些新的領土,最終是成為自由州呢,還是變成蓄奴州呢?如果成為自由州,那麼北方就將在聯邦中起主導作用;若是變成蓄奴州,則南方將變成國家的主宰。南方的種植園主們,不僅堅持擴大蓄奴的范圍,而且還極力要求取消1807年禁止運銷奴隸的聯邦法律。對於北方來說,這是一項不可能的要求;如果那樣,也許會引起美英之間的戰爭。 [ 作者註:據1814年的根特和約,英美兩國相互簽訂條約,彼此盡力削減奴隸販運;1842年的艾希布恩條約,為加強這種承諾,雙方同意在非洲西海岸保持巡邏艦隊。 ] 而且可能使得北方人的民主思想在世界人民眼中變得分毫不值。 <br>
使北方人產生反感的,不僅在於南方諸州仍然存在的奴隸制度,而且還有這種奴隸制度在新地區中的蔓延。因此,只要新地區的未來地位沒有確定,南北之間的爭吵就不會停止。1858年,在詹姆斯·布坎南總統(1857—1861)任職期間,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物阿伯拉罕·林肯(1809—1865)登場了,從此使這場爭論達到了最高潮。林肯在競選伊利諾斯州參議員時,曾對這個爭辯激烈的問題發表了充滿了常識的談話,贏得了他的同胞們的欽佩。他說: <br>
「『一幢分裂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也不能容忍一半是奴隸、一半是自由人的狀態永遠存在。我不希望這個聯邦解體,我不希望這幢房子倒塌,我希望它不再分裂,它將成為一樣完整的東西,非此即彼。」 [ 作者註:引自《活著的林肯》(1955年版),第212頁。 ] <br>
1859年10月16日,一位狂熱的反蓄奴主義者約翰·布朗,帶領著他的22名追隨者,奪取了弗吉尼亞的哈普渡軍火庫。他的目的是想引起奴隸起義。這樣就加速了正在到來的危機,而使爭吵進入到白熱化的程度。盡管布朗很快就被絞死,但他的目的是達到了,不管是否遭到屠殺,也不管聯邦是否得以保持或是遭到破壞,反對奴隸制的人們是准備作殊死戰斗的。 <br>
這就是1860年11月6日林肯當選為總統時的境況。它使得南方想要擴張奴隸制的夢想就此結束。12月20日,南卡羅來納州宣布脫離聯邦;到1861年2月1日,喬治亞、亞拉巴馬、密西西比、佛羅里達、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薩斯等州,也相繼效仿南卡羅來納而脫離了聯邦。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代替蒸汽時代,美、德最先開始,它們以新興工業震撼了世界,經這次變革,美、德遠遠走在了英法的前面。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由於美國本土遠離歐洲.使得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對美國產生影響.反而進一步的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❿ 兩次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後期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10)第二次工業革命英美處於什麼階段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參考資料:網路-工業革命